本发明是机动车(主要是汽车)用来控制加速与制动的组合操纵装置。 目前,机动车用来控制加速与制动,以汽车为例,都是用两个踏板,即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用右脚来分别操纵。这样的结构形式有如下缺点:1.驾驶员在行车时需要将右脚换来换去,费心费力;2.当汽车需要紧急制动时,驾驶员将右脚从加速踏板换移到制动踏板上需要0.17-0.28秒的时间,使制动滞后0.17~0.28秒,(见《汽车工程手册》第一分册第184页);3.在紧急情况时,驾驶员过度紧张会误将加速踏板当制动踩,以致造成恶性事故。
为克服上述缺点,中国专利85107399号提出了“汽车的加速和制动联合传动系统”用一块踏板来控制加速和制动,但仍存在造价高,旧车改造困难,需改变驾驶员加速习惯的缺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机动车由加速变换为制动时,无需踩换时间,不改现行的加速习惯,通用性强,造价低,车辆改造容易的加速与制动组合操纵装置。
本发明任务的实现是这样的:
加速操纵装置由主动件和从动件组成,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通过齿轮齿合,从动件与发动机调速器之间通过钢丝绳或连杆机构实现连动,从动件固定在驾驶室地板上。主动件即是加速踏板,安装在一足蹬轴上,可绕足蹬轴转动,足蹬轴安装在原制动踏板上,其结构关系为:当右脚放在加速主动件即加速踏板上不实施制动时,腿的高度不影响操纵方向盘,右脚以足蹬轴为支点靠脚关节的运动踏动加速踏板绕足蹬轴转动,此时加速主动件与从动件齿合,可实现正常的加速减速。当实施制动时,右脚和腿形成用力单元,右脚在脚关节角度不变的情况下运动,通过加速踏板直接踩动足蹬轴,应能把制动踏板踩到底。由于加速主动件随足蹬轴一起运动,便与加速从动件分离,从动件与调速器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立即回到怠速位置。主动件与从动件上的齿轮的齿深小于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可使加速主动件与从动件的分离在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内完成。为保证正常加速时不产生制动误动作和保证右脚休息,在足蹬轴与地板之间装置有受加速主动件控制的制动起动压力调整机构,该起动压力调整机构还可以安装在制动操纵装置的其他部位。机动车的加速与制动组合操纵装置,仍然是靠右脚脚关节活动,脚前掌踏下进行加速基本上不改变加速习惯。
本发明将机动车的加速与制动操纵装置组合在一起,制动时无需移脚,直接踩踏制动,发动机自动回到怠速,使机动车的加速与制动操作变得更简单迅速准确,明显缩短了制动停车距离,还可有效避免紧急情况下的操作失误,提高了机动车的安全性,减轻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现行车辆安装无需大的改动,通用性强。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
图1是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是其部分零件的侧视图。
其中:(1)-与制动踏板联结的支座;(2)-足蹬轴;(3)-加速踏板;(4)-复位扭簧;(5)(6)-加速从动齿轮;(8)(12)-与(3)联为一体的主动齿轮;(9)-油门钢丝绳;(10)-油门钢丝绳外套及固定件;(11)-档片;(13)-齿条;(14)-滑块;(15)-档片;(16)-齿条(13)的导轨座;(17)-起动压力调整螺母;(18)-调节螺杆;(19)-弹簧底托;(20)-弹簧;(21)-底座;(22)-复位皮带;(23)-足托;(24)-驾驶室地板;(25)-油门钢丝绳的调整螺母;(26)-油门钢丝绳外套。
支座(1)用螺栓联结在原制动踏板上,加速踏板(3)及(8)(12)套在足蹬轴(2)上,档片(15)及足蹬左端的加粗部分限制(3)轴向运动,导轨座(16)用螺钉紧固在(2)上,(16)上有导轨,齿条(13)可在导轨内上下滑动,支座(21)固定在地板上,滑块(14)可以在(21)上的导轨内上下滑动,调整(17)使(19)上下移动,可以改变作用在(14)上的弹力,(10)与支座(21)固定联结,油门钢丝绳(9)一端固定在带凹槽的轮(7)上,另一端去发动机调速器,当(8)与(5)齿合一起转动时,(17)缠绕(9)可以加速。(8)与(2)(3)一起运动与(5)分离时,(5)(6)(7)及发动机调速器便一起复位。足托(23)托住脚后跟,使右脚休息时不滑下来,复位皮带(22)可以伸进脚前掌,可以使(3)过回位,消除起动压力。
操作过程:
正常加速:右脚踩在加速踏板(3)上,以脚关节绕(2)活动,(13)与(14)之间产生一个起动压力,使(2)不产生位移,(8)与(5)齿合,踏动(3)使可以实现加速、减速。
制动:
1.预见性制动:加速踏板(3)回到怠速位置,脚前掌带动(22)使(3)过回位,齿条(13)上升,下边沿高于(14)的最高点,(13)与(14)间的起动压力消失,只有原制动踏板的起动压力,这时右脚踩动(2)便可平稳地进行制动。
2.紧急制动:
前方突然出现危险,无论加速踏板(3)处于何位置,比如说最高速位置,这时右脚用力踩动(2)克服(13)(14)之间的起动压力〔这时(14)克服(20)的弹簧力下滑〕,(2)有了位移,只要(2)的位移超过(8)(5)之间的齿深(不大于10mm,(5)(6)(7)便与发动调速器一起自动复位,(2)继续移动,(13)超过(14)的最高点,(13)(14)间的起动压力消失,(此过程一般在原制动踏板的自由行超内)继续踩动(2),直到把制动踏板踩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