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放电电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电池放电电路.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852113.4(22)申请日 2014.12.31H02J 7/00(2006.01)(71)申请人 宁波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315131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明光北路 1166 号奥克斯工业园(72)发明人 郑坚江 李剑 刘渊(74)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33228代理人 李迎春(54) 发明名称锂电池放电电路(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放电电路,放电管理模块的输入端与锂电池连接 ;放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连接 ;电阻 R2 的一端与电能表的系统电源连接,其另。
2、一端与电阻 R6 的一端、电阻 R7 的一端连接 ;电阻 R6 的另一端与三极管 V1的 b 极连接,三极管 V1 的 c 极与电阻 R3 的一端、三极管 V2 的 b 极连接 ;电阻 R3 的另一端与电阻R4 的一端、MOS 管的 d 极连接 ;电阻 R4 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2的c极、MOS管的g极、电阻R5的一端连接 ;电阻R7的另一端、三极管V1的e极、三极管V2的e极、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C6的一端均接地 ;电容 C6 的另一端与 MOS 管的 s 极连接。该电路功耗低且成本低。(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
3、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505904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8CN 104505904 A1/1 页21.一种锂电池放电电路,包括锂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锂电池放电电路还包括放电管理模块和一控制锂电池放电的控制电路 ;所述放电管理模块的输入端与锂电池连接 ;所述放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电阻 R2、R3、R4、R5、R6、R7,三极管V1、V2,电容C5 ;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电能表的系统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1的b极连接,所述三极管 V1 的 c 。
4、极与电阻 R3 的一端、三极管 V2 的 b 极连接 ;所述电阻 R3 的另一端与电阻 R4 的一端、MOS 管的 d 极连接,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电阻 R4 的另一端与三极管 V2的 c 极、MOS 管的 g 极、电阻 R5 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阻 R7 的另一端、三极管 V1 的 e 极、三极管 V2 的 e 极、电阻 R5 的另一端、电容 C6 的一端均接地 ;所述电容 C6 的另一端与 MOS 管的s 极连接,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锂电池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控制电路还包括一有效吸收不稳定电压的电解电容 C11,所述电解电容 C11 的正极与 M。
5、OS 管的 s 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 C11 的负极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锂电池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放电管理模块包括放电管理芯片 U1,电阻 R1,电容 C1、C2、C3、C4 ;所述放电管理芯片 U1 的 VDD 脚、GND 脚分别与锂电池的正极、负极连接 ;所述放电管理芯片 U1 的 VDD 脚还通过电容 C2 接地 ;所述放电管理芯片 U1 的 CE 脚与电阻 R1 的一端、电容 C1 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阻 R1 的另一端与锂电池的正极连接 ;所述电容 C1 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放电管理芯片 U1 的 VDD 脚的 ECO 脚接地 ;所述放电管理芯片U1的OUT脚。
6、与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电容 C4 的另一端均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锂电池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管理芯片 U1 的型号为 R1161N301D。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505904 A1/3 页3锂电池放电电路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给电能表备用电池放电的电路,具体讲是一种锂电池放电电路。背景技术0002 现有技术的锂电池放电电路为一放电管理模块,该放电管理模块与锂电池、电能表上的系统电源连接。放电时,通过放电管理模块检测电能表上的系统电源,然后控制锂电池是否放电。上述结构的锂电池放电电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
7、在以下不足 :由于放电管理模块需实时监测系统电源以及管控锂电池放电,因此其不仅功耗较高,而且其成本也比较高。因此,基于上述原因,亟待需要一种锂电池放电电路,该电路功耗低且成本低,以解决上述问题。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锂电池放电电路,该电路功耗低且成本低。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锂电池放电电路,包括锂电池,所述的锂电池放电电路还包括放电管理模块和一控制锂电池放电的控制电路 ;所述放电管理模块的输入端与锂电池连接 ;所述放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电阻 R2、R3、R4、R5、R6、R7,三极管 V1、V2,电容 C5 ;所述。
8、电阻 R2 的一端与电能表的系统电源连接,所述电阻 R2 的另一端与电阻 R6 的一端、电阻 R7 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阻 R6 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1 的 b 极连接,所述三极管 V1 的 c 极与电阻 R3 的一端、三极管 V2 的 b 极连接 ;所述电阻R3 的另一端与电阻 R4 的一端、MOS 管的 d 极连接,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电阻 R4 的另一端与三极管 V2 的 c 极、MOS 管的 g 极、电阻 R5 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阻 R7 的另一端、三极管 V1 的 e 极、三极管 V2 的 e 极、电阻 R5 的另一端、电容 C6 的一端均接地 ;所述电容 C6 的另一端与 M。
9、OS 管的 s 极连接,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0005 所述的控制电路还包括一有效吸收不稳定电压的电解电容 C11,所述电解电容C11 的正极与 MOS 管的 s 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 C11 的负极接地。0006 所述的放电管理模块包括放电管理芯片 U1,电阻 R1,电容 C1、C2、C3、C4 ;所述放电管理芯片 U1 的 VDD 脚、GND 脚分别与锂电池的正极、负极连接 ;所述放电管理芯片 U1 的 VDD脚还通过电容 C2 接地 ;所述放电管理芯片 U1 的 CE 脚与电阻 R1 的一端、电容 C1 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阻 R1 的另一端与锂电池的正极连接 ;所述电容 C1 的另一端接。
10、地 ;所述放电管理芯片 U1 的 VDD 脚的 ECO 脚接地 ;所述放电管理芯片 U1 的 OUT 脚与电容 C3 的一端、电容 C4的一端、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电容 C3 的另一端、电容 C4 的另一端均接地。0007 所述放电管理芯片 U1 的型号为 R1161N301D。0008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09 本发明锂电池放电电路放电时,通过控制电路对电能表的系统电源进行监控,从而确定是否需要锂电池供电 ;同时通过放电管理模块管理锂电池的放电,需要锂电池供电说 明 书CN 104505904 A2/3 页4时,输出恒定电压。此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最大限。
11、度地减少电池不必须的电量消耗,为电表掉电提供充足的电量。0010 由于放电管理模块无需实时监测系统电源,而只需通过控制电路管控锂电池是否放电,因此其不仅功耗低,而且其成本也比较低。0011 作为改进,所述的控制电路还包括一有效吸收不稳定电压的电解电容 C11,所述电解电容 C11 的正极与 MOS 管的 s 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 C11 的负极接地。该电解电容 C11能够有效地减少电压波动,从而使得本发明锂电池放电电路的工作可靠性较高。0012 作为改进,所述的放电管理模块包括放电管理芯片 U1,电阻 R1,电容 C1、C2、C3、C4 ;所述放电管理芯片 U1 的 VDD 脚、GND 脚分别。
12、与锂电池的正极、负极连接 ;所述放电管理芯片 U1 的 VDD 脚还通过电容 C2 接地 ;所述放电管理芯片 U1 的 CE 脚与电阻 R1 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锂电池的正极连接 ;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放电管理芯片 U1 的 VDD 脚的 ECO 脚接地 ;所述放电管理芯片 U1 的 OUT 脚与电容 C3 的一端、电容 C4 的一端、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电容 C3 的另一端、电容 C4 的另一端均接地。该结构中的多个电容能够有效地滤波,从而使得输出电压稳定,进而提高本发明锂电池放电电路的工作可靠性。附图说明0013 图 1 是本发明锂电池放电电路的电。
13、路框图。0014 图 2 是本发明锂电池放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5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16 如图 1、图 2 所示,本发明一种锂电池放电电路,包括锂电池,所述的锂电池放电电路还包括放电管理模块和一控制锂电池放电的控制电路 ;所述放电管理模块的输入端与锂电池连接 ;所述放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电阻 R2、R3、R4、R5、R6、R7,三极管 V1、V2,电容 C5 ;所述电阻 R2 的一端与电能表的系统电源连接,所述电阻 R2 的另一端与电阻 R6 的一端、电阻 R7 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阻 R6 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
14、1 的 b 极连接,所述三极管 V1 的 c 极与电阻 R3 的一端、三极管 V2 的 b 极连接 ;所述电阻R3 的另一端与电阻 R4 的一端、MOS 管的 d 极连接,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电阻 R4 的另一端与三极管 V2 的 c 极、MOS 管的 g 极、电阻 R5 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阻 R7 的另一端、三极管 V1 的 e 极、三极管 V2 的 e 极、电阻 R5 的另一端、电容 C6 的一端均接地 ;所述电容 C6 的另一端与 MOS 管的 s 极连接,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 即 RF_VCC。工作时,当电阻 R2 的一端有系统电压输入时,三极管 V1 导通,而三极管 V2 。
15、不导通,MOS 管 Q1 不导通,整个电路无输出 ;而当电阻 R2 的一端有系统电压输入 ( 即系统断电 ) 时,三极管 V1 不导通,而三极管 V2导通,MOS 管 Q1 导通,整个电路输出 ;系统电源的电压一般为 13V,而锂电池的电压为 3V 左右。0017 所述的控制电路还包括一有效吸收不稳定电压的电解电容 C11,所述电解电容C11 的正极与 MOS 管的 s 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 C11 的负极接地。0018 所述的放电管理模块包括放电管理芯片 U1,电阻 R1,电容 C1、C2、C3、C4 ;所述放电说 明 书CN 104505904 A3/3 页5管理芯片 U1 的 VDD 脚。
16、、GND 脚分别与锂电池的正极、负极连接 ;所述放电管理芯片 U1 的 VDD脚还通过电容 C2 接地 ;所述放电管理芯片 U1 的 CE 脚与电阻 R1 的一端、电容 C1 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阻 R1 的另一端与锂电池的正极连接 ;所述电容 C1 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放电管理芯片 U1 的 VDD 脚的 ECO 脚接地 ;所述放电管理芯片 U1 的 OUT 脚与电容 C3 的一端、电容 C4的一端、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电容 C3 的另一端、电容 C4 的另一端均接地。0019 所述放电管理芯片 U1 的型号为 R1161N301D。0020 以上仅就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但凡在本发明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说 明 书CN 104505904 A1/1 页6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50590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