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腔内弹力环扎置环器.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406297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5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8102412.0

申请日:

1988.04.23

公开号:

CN1036898A

公开日:

1989.11.0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A61B17/11

主分类号:

A61B17/11

申请人:

河北医学院第四医院

发明人:

张毓德; 杜喜群; 王其彰; 张增强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河北省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陈建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管胃腔内弹力环扎置环器。特别适用于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后的食管胃吻合手术。它是由器体、手柄、推环机构、置管(支撑管)机构组成,置管与推环同步工作。使用本器械做食管胃吻合术后在吻合口处不遗留缝合材料,吻合口严密,从而有利于防止吻合口瘘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使用本器械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节省时间。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食管胃腔内弹力环扎置环器,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器体、手柄、推环机构和置管(支撑管)机构组成,置管与推环同步工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环器,其特征在于器体是由器身24、器头9组成,器身为筒状,其后端有固定手柄,器头9的前端为阶梯管状、后端为锥形管,锥形管一端与器身24联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环器,其特征在于推环机构由推环5、推管10、复位弹簧12、滑块13、活动手柄21、保险杆20、弹簧片18组成,滑块13、复位弹簧12、推管10装在器体腔内,推管10套上弹簧12后与滑块13用螺纹联接,推环5套在器头9的阶梯筒外部,它通过螺钉8与推管10联接,螺钉8可以在器头9的槽孔内滑动,活动手柄21通过鳃轴螺钉22固定在器身24上,活动手柄21上端的凸头可以带动滑块13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置环器,其特征在于置管机构由固定杆11、支撑管安放头组成,支撑管安放头由套筒28,X形支架29、半圆柱形固定块4、弹簧6组成,套筒28前端有引线头1、后端与固定杆联接,X形支架和半圆柱形固定块4通过销轴3固定在套筒28内,X形支架前端固管钮2通过套筒的孔插到支撑管26的内环槽内,X支架后端由弹簧6支撑,并有触头露出在套筒28的孔外,推筒10在向前移动时可触压X形支架的触头,并压缩弹簧6使支撑管26内环槽脱离X形支架的固管钮2,固定杆11后端与调节螺母16联接,器身24后座装有空心螺母15,在靠近空心螺母15的左侧处在调节螺母16上套有档圈17。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置环器,其特征在于器头9前端装有套环锥27,其形状为伞锥形,外锥面上有导槽。
4: 器头9组成,器身为筒状,其后端有固定手柄,器头9的前端为阶梯管状、后端为锥形管,锥形管一端与器身24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环器,其特征在于推环机构由推环
5: 推管10、复位弹簧12、滑块13、活动手柄21、保险杆20、弹簧片18组成,滑块13、复位弹簧12、推管10装在器体腔内,推管10套上弹簧12后与滑块13用螺纹联接,推环5套在器头9的阶梯筒外部,它通过螺钉8与推管10联接,螺钉8可以在器头9的槽孔内滑动,活动手柄21通过鳃轴螺钉22固定在器身24上,活动手柄21上端的凸头可以带动滑块13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置环器,其特征在于置管机构由固定杆11、支撑管安放头组成,支撑管安放头由套筒28,X形支架29、半圆柱形固定块4、弹簧6组成,套筒28前端有引线头1、后端与固定杆联接,X形支架和半圆柱形固定块4通过销轴3固定在套筒28内,X形支架前端固管钮2通过套筒的孔插到支撑管26的内环槽内,X支架后端由弹簧6支撑,并有触头露出在套筒28的孔外,推筒10在向前移动时可触压X形支架的触头,并压缩弹簧6使支撑管26内环槽脱离X形支架的固管钮2,固定杆11后端与调节螺母16联接,器身24后座装有空心螺母15,在靠近空心螺母15的左侧处在调节螺母16上套有档圈17。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置环器,其特征在于器头9前端装有套环锥27,其形状为伞锥形,外锥面上有导槽。

说明书


本发明    涉及一种食管胃腔内弹力环扎置环器。特别适用于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后的食管胃吻合手术。

    目前,在施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后食管胃吻合技术中,常用的是手工丝线吻合与吻合器银钉或钽钉吻合。此两种食管胃吻合方法均在吻合口处遗留各种不同的缝合材料,这种异物刺激可成为术后主要并发症吻合口瘘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操作都较复杂,不易掌握。

    本发明    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食管胃吻合手术器械,使用本器械在吻合口处不遗留缝合材料,吻合口吻合严密,从而有利于防止吻合口瘘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本发明    是这样实现的:

    它是由器体、手柄、推环机构、置管(支撑管)机构组成,置管与推环同步工作。

    使用本器械进行食管胃腔内弹力环扎的基本原理是将食管壁和胃壁用乳胶环扎在腔内支撑管上(参见图2)。这样由于乳胶环的弹力作用使食管壁和胃壁紧密相贴,因此在环扎部位吻合口逐渐愈合。在环扎部位以下由于缺血而发生变性、坏死。在愈合完成后乳胶环已贴在支撑管上,由于重力作用与食管、胃蠕动,使支撑管与坏死组织随之由吻合部位脱落至胃内,最后随大便排出体外。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    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利用本器械术后食管壁和胃壁用乳胶环扎在腔内支撑管上的示意图。

    图3为置环器操作示意图。

    在图1中,本置环器的器体是由器身24、器头9组成,器身为筒状,其后端有固定手柄。器头9的前端为阶梯管状,后端为锥形管,锥形管一端与器身24联接,本实施例是器头9与器身24安装后点焊、抛光。

    置环器的推环机构由推环5、推管10、复位弹簧12、滑块13、活动手柄21、保险杆20、弹簧片18组成。滑块13、复位弹簧12、推管10装在器体腔内,推管10套上复位弹簧12后与滑块13用螺纹联接,推环5套在器头9的阶梯筒外部,它通过螺钉8与推管10联接,螺钉8可以在器头9的槽孔内滑动。活动手柄21通过鳃轴螺钉22固定在器身24上,活动手柄21上端的凸头可以带动滑块13移动。弹簧片18和保险杆20分别由螺钉19和销轴14固定在固定手柄上,保险杆20位于保险位置时,锁定活动手柄21。

    它的置管(支撑管)机构由固定杆11、支撑管安放头组成,支撑管安放头由套筒28、X形支架29、半圆柱形固定块4、弹簧6组成。套筒28前端有引线头1、后端与固定杆11用螺钉7联接。X形支架29和半圆柱形固定块4通过销轴3固定在套筒28内,X形支架前端的固管钮2通过套筒28的孔插到支撑管的内环槽内。X形支架的后端由弹簧6支撑,并有触头露出在套筒的孔外。在推管10向前运动时可触压X形支架的触头,并压缩弹簧6使支撑管内环槽脱出X形支架的固管钮2,从而达到推环和置支撑管同步工作。固定杆11后端与调节螺母16联接,器身24后座装有空心螺母15。在靠近空心螺母15的左侧处在调节螺母16上套有档圈17,以防止调节螺母向后滑出。在固定杆中后部有一切面,在滑块13的左侧有一定位块23与上述切面相配合,以防止固定杆作旋转运动。

    在置环器的器头9前端可装上套环锥27,其形状为伞锥形,外锥面上有若干个(4-6个)导槽。套环锥的外径与器头9地内径为动配合。乳胶环可用上环爪顺套环锥的锥面导向器头9前端处,套上乳胶环后,再在推环5前端资上护套25。套环锥将乳胶环上好后即可取下。

    本器械主体部件由1Cr    13不锈钢制造。支撑管由尼龙1010制造,乳胶环由医用输液乳胶管制成。

    下面结合图3对本器械的使用方法作简要说明:

    将食管肿瘤切除后,用丝线把胃管31与引线头1连接起来,再先把装有支撑管的固定杆11推入食管32内,用荷色线把食管扎于固定杆上,使支撑管下缘正在此线之上。在胃33上穿一小孔,使固定杆的尾端经胃的小孔进入胃腔,并从贲门34断端处伸出。再上提胃使其接近食管断端。然后再从胃的贲门断端伸入置环器主体35(除固定杆外),上推置环器主体,使其接近食管断端,此时旋转调节螺母16,使固定杆到予定位置(即固定杆尾端到调节螺母16的侧孔30中心处),此时用手握置环内的活动手柄,就可将乳胶环置于食管胃吻合部位(见图2)。图中2中33为胃,图3中36为乳胶环。

    本发明    的优点是使用本器械做食管胃吻合术后在吻合口处不遗留缝合材料,吻合口严密,从而有利于防止吻合瘘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同时使用本器械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节省时间。

食管胃腔内弹力环扎置环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食管胃腔内弹力环扎置环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食管胃腔内弹力环扎置环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管胃腔内弹力环扎置环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管胃腔内弹力环扎置环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管胃腔内弹力环扎置环器。特别适用于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后的食管胃吻合手术。它是由器体、手柄、推环机构、置管(支撑管)机构组成,置管与推环同步工作。使用本器械做食管胃吻合术后在吻合口处不遗留缝合材料,吻合口严密,从而有利于防止吻合口瘘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使用本器械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节省时间。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