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用供电电路.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406197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4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8107469.1

申请日:

1988.10.27

公开号:

CN1040724A

公开日:

1990.03.2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H05B41/26; H02J9/00

主分类号:

H05B41/26; H02J9/00

申请人:

石贵春

发明人:

石贵春

地址:

香港北角堡垒街16号地下

优先权:

1988.08.20 GB 8819824.7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吴淑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为荧光管12供电的电路10,包括一个将在端点24处的交流电变为在端点16处的直流电的电源14。继电器J和开关S2将直流电源施加于端点38。电源14还在端点30处为一电池组32提供充电电流。端点38的电源驱动一个包含绕在变压器20上的感应线圈L1、L2的振荡电路18。次级绕组22从变压器20取出电能以供电给荧光管12。第三个绕组L3检测施加到荧光管12的电压,而一反馈电路40控制振荡器18的输出幅值以便为荧光管12提供恒定的电源电压。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供照明用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可用来提供一直流电源的电源,一个由直流电源驱动并包含一感应线圈的振荡电路,以及一个具有连接到照明设备上的次级绕组和由感应线圈构成的初级绕组的变压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振荡电路包括一晶体管以及连接在直流电源正端和晶体管的集电极之间的感应线圈,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晶体管的基极通过并联的电阻和电容连接到与直流电源的正端相连的第二个感应线圈,在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着一个电容。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二个感应线圈构成变压器上的第三个绕组。
4: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电路还包括一个可用来为照明提供一基本上是恒定的电压幅值的反馈电路。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反馈电路提供一控制电压以控制由振荡电路供给变压器的输出电压。
6: 如权利要求5和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控制电压加在上述晶体管的基极上。
7: 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反馈电路包括绕在变压器上的用于检测施加到照明装置上的电压的第四个绕组。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第四个绕组跨接在一个整流电路的两端,整流器的输出用于为振荡器提供控制电压。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整流器的输出在加到 振荡电路之前先行放大。
10: 如前面的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电源包括在第一端处提供直流的整流器,该第一端处通过一开关连接到振荡电路。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电源还包括一个当电源连接到交流电源上时将整流器的输出作为电源的输出以及在交流电源万一发生故障时将电池的输出作为电源的输出的继电器。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池是可再充电的,并且连接成可从整流器充电,从而每当电源连接到一交流电源上时,电池就被充电。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照明用的供电电路,尤其是涉及,但不限于荧光灯供电用的电路。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用的供电电路,它包括一个可用来提供一直流电源的电源,一个由直流电源供电并包含一感应线圈的振荡器电路,以及一个具有一个连接到照明设备的次级绕组和一个由感应线圈构成的初级绕组的变压器。

    振荡器电路最好包括一个晶体管,感应线圈连接在直流电源的正端和晶体管的集电极之间,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并且晶体管的基极通过并联的电阻和电容连接到与直流电源地正极相连的第二个感应线圈,在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接有一个电容。第二个感应线圈最好在变压器上构成第三个绕组。

    该电路最好再包括一个使照明装置得到基本上是恒定的供电电压幅值的反馈电路。该反馈电路提供一个控制电压以控制振荡电路供给变压器的输出电压。控制电压可加在上述晶体管的基极上。反馈电路可包括一绕在变压器上的用于检测施加到照明装置上的电压的第四个绕组。这第四个绕组最好跨接在整流电路的两端,整流器的输出被用作提供给振荡器的控制电压。整流器的输出在供给振荡电路之前最好先放大。整流器的输出可施加到第二个晶体管的基极,第二个晶体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形成第一个晶体管的基极和直流电源一端间的连接。第二个晶体管最好是一个连接在上述基极和直流电源的负端间的pnp晶体管。

    电源最好包括在第一端提供直流的整流器,此第一端经由一开关连接到振荡电路。电源还可包括一个当电源连接到交流电源上时将整流器的输出作为电源的输出以及在交流电源万一发生故障时将电池的输出作为电源的输出的继电器。电池可再充电,并连接成可以从整流器充电,因而每当电源连接到一交流电源上时,电池就被充电。

    现在通过举例的方式,参照实施例的电路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加以更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个实施例。

    附图所示的供电电路10是用于照明装置诸如荧光管12的。电路10包括一个可用来在接线端16处提供直流电源的电源14,一个由直流电源供电并包含一感应线圈L1的振荡电路18,以及一个具有连接到照明设备12上的次级绕组22和由感应线圈L1构成的初级绕组的变压器20。

    更具体地,电源14带有用来与一交流电源连接的两个接线端24。一个二极管电桥26对交流电源进行整流以便在接线端28处提供直流电。跨接在两接线端28的电容C1对经整流后的直流电进行滤波,以便在接线端16处提供一直流输出。

    电源14在接线端30处提供第二个输出,它为可充电的电池组32提供充电电流。在接线端30处的充电电流是npn晶体管T1的发射极电流,晶体管T1的集电极连接到接线端16处的经整流、滤波的直流电源。晶体管T1的基极加上一个电压,此电压是由互相串联后跨接在两接线端28之间的电阻R1和齐纳二极管Z1决定的。电容C2与齐纳二极管Z1并联。于是,在电阻R1、晶体管T1、齐纳二极管Z1和电容C2的公共端34就提供了一恒定的电压。这就对电池组32提供了一个恒定的充电电流。二极管D1的作用是防止电池组32通过电源14放电。

    电源还包括一个具有跨接在整流器26的直流电源两端的绕组J的继电器。该绕组控制开关S1的状态。开关S1有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到接线端16处的直流电源和电池组32的正极并且在接线端36处有一个输出端,它通过第二个开关S2连接到接线端38,它构成振荡电路18的正电源。电容C6进一步平滑接线端38处的电压。

    附图所示是没有电流流经绕组J时开关S1的状态。图中开关S1是处在开关S2闭合、将振荡器18连接到电池组32的状态。在有电流加到绕组J的情况下,开关S1变换到另一个状态,在此状态,当开关S2闭合时,振荡器由接线端16处的直流电源供电。

    在正常情况下,即当供给接线端24的交流电正常供电时,从上面所述显而易见,直流电将流经绕组J,开关S1处在从接线端16可得到直流电供应的状态。此时电池组32将通过晶体管T1充电,除非它已经充足了电。

    万一出了任何事故,诸如断电或接线端24断接,开关S1就转到如图所示的另一状态。由电池组32对振荡器18提供直流电源。

    振荡器18是基于晶体管T2的基础上的,晶体管T2是一个npn晶体管,其集电极通过绕组L1连接到接线端38。晶体管T2的发射极接地。电容C3跨接在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基极也通过相互并联且与变压器20上的第二个绕组L2串联的电阻R2和电容C4连接到接线端38。

    绕组L1、L2构成变压器20上的初级绕组,变压器20的次级绕组是绕组22。晶体管T2周围的电路形成一个由接线端38处的直流电源供电的振荡电路,它通过变压器20的绕组L1、22对荧光管12供电。

    电路的另外一部分40是一个反馈电路,它接在变压器上的第三个初级绕组L3两端之间,对晶体管T2的基极提供一个控制电压,以便对荧光管12保持恒定供电。

    由绕组L3从变压器20拾取的电压首先被串联的二极管D2和电容C5整流,二极管D2和电容C5的公共接线端对由两个串联的电阻R3、R4组成的分压器提供一电压。在电阻R3和R4的公共端的电压被共发射极放大器放大,该放大器由晶体管T3和连接在晶体管T3的集电极与在接线端38处的电源正端之间的电阻R组成,放大器的输出(集电极电压)加到连接在晶体管T2的基极和地之间的pnp晶体管T4上。

    在使用时,接线端24通常接到一连续的交流电源。因此,交流电源被整流而在接线端16处产生直流电源,它通过开关S1和S2到达接线端38。在此情况下,开关S1把接线端16和36接通(S1处于闭合状态)。当需要开亮荧光管12时,开关S2关闭。接线端38处的直流电使振荡器18振荡,从而对变压器20提供一电压,该电压被次级绕组22拾取而供给荧光管12。

    绕组L3也从变压器20拾取电压,反馈电路40使用该电压对晶体管T2的基极进行负反馈来稳定振荡器的输出电压,从而保证对荧光管12施加的是一恒定的电压。

    万一接线端24的交流电源出现任何故障,电流将不再流过绕组J,从而开关S1将改变状态,以便与电池组32相连,从而在接线端38处提供直流电源。于是,振荡器18继续工作,通过反馈电路40的作用再稳定在原先的输出电压。

    下面的元件和元件的数值可用于附图所示的电路中:

    图中元件    元件型号或数值

    二极管电桥    50v,5A二极管

    T1    C1826

    T2    C1826

    T3    C9013

    T4    C9012

    R1    560Ω

    R2

    R3    200Ω

    R4    22Ω

    R5    18KΩ

    C1    50v,470μF

    C2    0.33μF

    C3    0.015μF

    C4

    C5    10v,20μF

    C6    35v,470μF

    Z1    14v

    D1    N5401

    D2    1    N4001

    上面所述的电路能节约荧光管的用电量,这部分是由于使用一低压直流电路,部分是由于荧光管不再需要使用通常使用的启动器。

    显然,对于上述电路可以作许多变换和修正,但这些变换和修正仍落在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之内。尤其是,也可以使用不同数值的元件和其他类型的振荡器、反馈电路和供电电路。

照明用供电电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照明用供电电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照明用供电电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照明用供电电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照明用供电电路.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为荧光管12供电的电路10,包括一个将在端点24处的交流电变为在端点16处的直流电的电源14。继电器J和开关S2将直流电源施加于端点38。电源14还在端点30处为一电池组32提供充电电流。端点38的电源驱动一个包含绕在变压器20上的感应线圈L1、L2的振荡电路18。次级绕组22从变压器20取出电能以供电给荧光管12。第三个绕组L3检测施加到荧光管12的电压,而一反馈电路40控制振荡器18的输出幅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电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