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包.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406014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8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0105359.7

申请日:

1990.08.03

公开号:

CN1058523A

公开日:

1992.02.1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A45C15/00; A45B23/00

主分类号:

A45C15/00; A45B23/00

申请人:

崔佃正;

发明人:

崔佃正

地址:

264001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民生街12号内1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伞包两用手携物品——伞包。伞包由里外两层组成,内层为简易包,外层可展为雨伞,两部分用按扣连为一体。伞包外层机构主要由可放倒的伸缩式伞把,中心部位的连结件、伸缩式主臂及可开合的支臂组等组成;外层布料展开后,其边缘为正八边形,布料形状的改变是通过其上拉链的开合实现的。通常伞包以包的形状存在,下雨时可解开按扣,取出内包,将外层展为雨伞。

权利要求书

1: 一个由伞包外层[1],内包[2]和按扣[3]组成的伞包,其特征是伞包外层[1]可展成雨伞。
2: 按权利要求1所规定的伞包,其特征是伞包外层〔1〕的布料展开后边缘为正八边形,布料形状的改变是通过其上的四条“角拉链”〔4〕和两条“限宽拉链”〔5〕的开合实现的。
3: 按权利要求1所规定的伞包,其特征是伞包外层〔1〕的机构是通过下列构件实现变形的:可使主臂组〔10〕-〔12〕、〔11〕-〔13〕之间产生相对转动,并能使伞把放倒的连结件〔9〕;四条伸缩式主臂〔10〕至〔13〕;四组带弹簧〔28〕的支臂组〔15〕-〔16〕;可放倒的伸缩式伞把〔17〕。
4: 按权利要求3所规定的伞包,其特征是连结件〔9〕由环形件〔18〕和件〔19〕以螺纹配合成一体,并将环形件〔20〕夹于其间而制成的,环形件〔20〕与部件〔18〕-〔19〕之间能产生相对转动;件〔19〕的另一端带有扁槽〔21〕,以实现与伞把〔17〕之间的活连结。
5: 按权利要求3所规定的伞包,其特征是伞把〔17〕的顶端被制成扁状,扁状部分的空腔里嵌充有金属块,以实现与连结件〔9〕的活连结。
6: 按权利要求3所规定的伞包,其特征是伸缩式主臂〔10〕至〔13〕由两条尺寸不等的横截面为U形的金属条〔24〕、〔25〕套装在一起制成。金属条〔25〕的两侧壁上各开有一条狭长的小窗〔26〕,以实现手柄〔27〕的运动及定位。
7: 按权利要求3所规定的伞包,其特征是支臂〔15〕、〔16〕的铆结轴〔28〕上装有弹簧〔29〕,从合并状态到张开状态每条支臂绕铆结轴〔28〕转过的角度为60°。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伞包两用手携物品。在通常情况下,它作包用;雨天,其外层可展开,作雨伞用。

    现有的折迭伞,在缩小体积、方便携带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它没与包联系起来,且收起后仍有较大的体积,放在包内需占一定的位置,所以在携带上仍有不便。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伞包,它能实现伞和包两种功能,以解决雨具携带不便的问题。

    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伞包由里外两层组成,用按扣连为一体。内层为简易包,外层起支撑、保护内包的作用。通常伞包以包的形状存在;下雨时,可解开按扣,取出内包,将外层展为雨伞。伞包外层机构由连结件、伞把、主臂、横梁和支臂组成。连结件位于机构的中心部位,两条横梁关于连结件成中心对称。共有四条主臂,主臂的粗端铆在连结件上,另一端分别铆在两条横梁的四个端部。主臂为伸缩式,以便控制两条横梁之间的距离。共八条支臂,每两条一组,约成90°夹角,分别铆在横梁的四个端点上,铆接轴上都装有弹簧。伞把采用普通折迭伞的伸缩结构。不同的是,伞包的伞把与连结件之间不采用固定连结,需要时将伞把扶正、拉长,用连结件上的定位环将其定位;不需要时,先将伞把缩短,再推开定位环,可将伞把放倒。伞包外层布料展开后,其边缘为正八边形,上有四条“角拉链”和两条“限宽拉链”。两条“限宽拉链”用来拉合一条“限宽布带”,以限定伞包处于包状态时包的最大宽度(不是高度)。四条“角拉链”用来控制八条支臂的开合。

    通过改变主臂的长度,调整两条横梁之间的距离;通过“角拉链”的开合,控制支臂地开合,从而实现伞包外层形状的改变。

    伞包的优点在于:伞、包一体,便于携带。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伞包的具体结构:

    图1是伞包处于包形状时的示意图;

    图2是伞包外层展成两伞后的俯视图;

    图3是伞包机构处于伞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是连结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连结件与伞把之间的位置变换示意图;

    图6是主臂结构示意图;

    图7是横梁与支臂连结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伞包是由伞包外层〔1〕,内包〔2〕组成的,由按扣〔3〕将两部分连为一体。虚线表示拉链。共有四条“角拉链”〔4〕(长为a)和两条“限宽拉链”〔5〕(长为2a+b)。在伞包外层展开时,需展开两条“限宽拉链”〔5〕,取下“限宽布带”〔6〕。

    图2,伞包外层布料展开后,其边缘为正八边形。在展开前,四块“角布料”〔7〕和布料〔8〕都折迭在内部。

    图3,伞包外层机构的中心部位是连结件〔9〕,起连结伞把和伞顶机构的作用。它能使主臂组〔10〕-〔12〕和主臂组〔11〕-〔13〕之间产生相对转动;还能使伞把放倒,当伞包处于包形状时,伞把处于A位。主臂〔10〕至〔13〕的粗端铆在连结件〔9〕上,另一端分别铆在两条横梁〔14〕的四个端部。主臂〔10〕至〔13〕为伸缩式,当伸至最长时,布料〔8〕被绷紧(参照图2)。在两条横梁〔14〕的每一端,分别装有两条支臂〔15〕、〔16〕,当“角拉链”〔4〕(见图1)被拉合或拉开时,支臂〔15〕、〔16〕并拢或自动张开。支臂〔15〕、〔16〕张开时,四块“角布料”〔7〕(见图2)被绷紧。伞把〔17〕为伸缩式,其结构采用折迭伞的结构形式,但顶端制成扁状,以便与连结件〔9〕配合,实现两者间的活连结。在伞把〔17〕顶端扁状部分的空腔内,嵌充有金属块,以增加连结处的强度。

    图4,环形件〔18〕和件〔19〕以螺纹配合成一体,环形件〔20〕被夹于环形件〔18〕和件〔19〕之间,并能与部件〔18〕-〔19〕产生相对转动。主臂〔10〕、〔12〕铆于环形件〔18〕上;主臂〔11〕、〔13〕铆于环形件〔20〕上。件〔19〕的另一端带有扁槽〔21〕,以实现与伞把〔17〕的活连结。定位环〔22〕用来固定伞把〔17〕。

    图5,定位环〔22〕处于A位时,伞把〔17〕可绕轴〔23〕旋转;当伞把〔17〕的轴心与定位环〔22〕的轴心重合时,使定位环〔22〕处于B位,伞把〔17〕则被锁住。

    图6,横截面为U形的金属条〔24〕套在金属条〔25〕内,金属条〔25〕的两侧壁上各开有一条狭长的小窗〔26〕。金属条〔24〕的运动、锁住、释放由手柄〔27〕和小窗〔26〕共同完成。

    图7,支臂〔15〕垂直于横梁〔14〕;支臂〔16〕在两条横梁〔14〕所确定的平面内的投影,与横梁〔14〕在一条直线上。每条支臂从合并状态到张开状态,围绕各自的铆结轴〔28〕所转过的角度为60°。铆结轴〔28〕上装有弹簧〔29〕,以便在“角拉链”〔4〕(见图1)拉开时,支臂〔15〕、〔16〕能自动张开。

    伞包外层展为雨伞的过程如下:

    先解开按扣〔3〕,将内包〔2〕取出,再将两条“限宽拉链”〔5〕和四条“角拉链”〔4〕拉开,取下“限宽布带”〔6〕推动主臂〔10〕至〔13〕上的操作手柄〔27〕使主臂伸至最长并锁住。至此,伞面布料已全部绷紧。最后扶正伞把〔17〕并拉伸至最长,用定位环〔22〕将其锁住。展开过程结束。

    按上述过程进行逆操作,便恢复伞包原状。

伞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伞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伞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伞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伞包.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伞包两用手携物品伞包。伞包由里外两层组成,内层为简易包,外层可展为雨伞,两部分用按扣连为一体。伞包外层机构主要由可放倒的伸缩式伞把,中心部位的连结件、伸缩式主臂及可开合的支臂组等组成;外层布料展开后,其边缘为正八边形,布料形状的改变是通过其上拉链的开合实现的。通常伞包以包的形状存在,下雨时可解开按扣,取出内包,将外层展为雨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手携物品或旅行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