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4059546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6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048887.8

申请日:

2011.03.01

公开号:

CN102654096A

公开日:

2012.09.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F03B 13/00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陈德泉 林永池 张浩 童弘 寿满光变更后:陈德泉 周邵萍 林永池 张浩 童弘 寿满光|||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3B 13/00申请日:20110301|||公开

IPC分类号:

F03B13/00; F03B15/00

主分类号:

F03B13/00

申请人:

上海福思特流体机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德泉; 林永池; 张浩; 童弘; 寿满光

地址:

201709 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纪鹤公路668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代理人:

李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液力机械或液力发动机领域,具体为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包括冷却塔塔体(1)、风筒(2)、风机(3)、水池(4)、填料(5)、布水器(6)、除水器(7)、风机驱动电动机(81)和循环总管(9),其特征是:还包括至少一个涡轮机(11),涡轮机(11)的进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进水阀(111)的水管连接循环总管(9),涡轮机(11)的出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出水阀(112)的水管连接布水器进水口(61)。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维护容易,控制精确,能源利用率高,适用范围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 包括冷却塔塔体 (1)、 风筒 (2)、 风机 (3)、 水池 (4)、 填料 (5)、 布水器 (6)、 除水器 (7)、 风机驱动电动机 (81)、 风机减速器 (82) 和循环总管 (9), 冷却塔塔体 (1) 上方开有通孔, 所述通孔处设有风筒 (2), 风筒 (2) 内设有风机 (3), 风 机驱动电动机 (81) 的转轴通过风机减速器 (82) 连接风机 (3) 的转轴, 冷却塔塔体 (1) 内 的底部设有水池 (4), 冷却塔塔体 (1) 内水池 (4) 的上方依次设有填料 (5)、 布水器 (6) 和 除水器 (7), 其特征是 : 还包括至少一个涡轮机 (11), 涡轮机 (11) 的进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进水 阀 (111) 的水管连接循环总管 (9), 涡轮机 (11) 的出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出水阀 (112) 的水管连接布水器进水口 (61)。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 其特征是 : 还包括旁路水管 (13), 布水器进水口 (61) 和涡轮机 (11) 的进水口之间通过旁路水管 (13) 连接, 旁路水管 (13) 上串联有旁路阀 (131), 旁路阀 (131) 采用电动阀, 涡轮机进水阀 (111) 和涡轮机出水阀 (112) 这两者中至少 一个选用电动阀。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 其特征是 : 还包括发电机 (14), 涡轮机 (11) 的转轴和发电机 (14) 的转轴连接, 发电机 (14) 的电流输出端通过导线 连接风机驱动电动机 (81) 的电流输入端或者连接电网。
4: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 其特征是 : 还包括循环泵驱 动电动机 (15) 和循环泵 (16), 涡轮机 (11) 的转轴通过离合器 (17) 连接循环泵驱动电动 机 (15) 的转轴, 循环泵驱动电动机 (15) 的转轴还通过联轴器 (18) 和循环泵 (16) 的转轴 连接。
5: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 其特征是 : 还包括控制器 (19), 控制器 (19) 由温度传感器 (191)、 模 / 数转换器 (193)、 触摸屏 (194) 和可编程控制器 (195) 组成, 温度传感器 (191) 浸没于冷却塔塔体 (1) 内底部水池 (4) 的水中, 温度传感器 (191) 通过信号线连接模 / 数转换器 (193), 模 / 数转换器 (193) 和触摸屏 (194) 都通过信号线连 接可编程控制器 (195), 涡轮机进水阀 (111) 和涡轮机出水阀 (112) 这两者中选用电动阀的 那个阀门也通过信号线连接可编程控制器 (195)。
6: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 其特征是 : 还包括控制器 (19), 控制器 (19) 由温度传感器 (191)、 模 / 数转换器 (193)、 触摸屏 (194) 和可编程控制器 (195) 组成, 温度传感器 (191) 浸没于冷却塔塔体 (1) 内底部水池 (4) 的水中, 温度传感器 (191) 通过信号线连接模 / 数转换器 (193), 模 / 数转换器 (193) 和触摸屏 (194) 都通过信号线连 接可编程控制器 (195), 涡轮机进水阀 (111) 和涡轮机出水阀 (112) 这两者中选用电动阀的 那个阀门也通过信号线连接可编程控制器 (195)。
7: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 其特征是 : 还包括控制器 (19), 控制器 (19) 由温度传感器 (191)、 模 / 数转换器 (193)、 触摸屏 (194) 和可编程控制器 (195) 组成, 温度传感器 (191) 浸没于冷却塔塔体 (1) 内底部水池 (4) 的水中, 温度传感器 (191) 2 通过信号线连接模 / 数转换器 (193), 模 / 数转换器 (193) 和触摸屏 (194) 都通过信号线连 接可编程控制器 (195), 涡轮机进水阀 (111) 和涡轮机出水阀 (112) 这两者中选用电动阀的 那个阀门也通过信号线连接可编程控制器 (195)。
8: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的使用方法, 由循环水作热交换 循环, 其特征是 : 循环水还驱动涡轮机 (11), 涡轮机 (11) 驱动发电机 (14), 具体步骤是 : 由 涡轮机 (11)、 涡轮机进水阀 (111) 和涡轮机出水阀 (112) 形成涡轮机管路系统, 由可编程控 制器 (195) 控制旁路阀 (131) 的开启程度, 涡轮机进水阀 (111) 和涡轮机出水阀 (112) 中 选用电动阀的那个阀门的开启程度由可编程控制器 (195) 控制, 而另一个阀门打开, 使循 环水从循环总管 (9) 全部或部分流经涡轮机管路系统, 循环水驱动涡轮机 (11) 做功, 涡轮 机 (11) 驱动发电机 (14) 发电。
9: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的使用方法, 由循环水作热交换 循环, 其特征是 : 循环水还驱动涡轮机 (11), 涡轮机 (11) 协同循环泵驱动电动机 (15) 共同 驱动循环泵 (16), 具体步骤是 : 由涡轮机 (11)、 涡轮机进水阀 (111) 和涡轮机出水阀 (112) 形成涡轮机管路系统, 由可编程控制器 (195) 控制旁路阀 (131) 的开启程度, 涡轮机进水阀 (111) 和涡轮机出水阀 (112) 中选用电动阀的那个阀门的开启程度由可编程控制器 (195) 控制, 而另一个阀门打开, 使循环水从循环总管 (9) 全部或部分流经涡轮机管路系统, 循环 水驱动涡轮机 (11) 做功, 涡轮机 (11) 协同循环泵驱动电动机 (15) 共同驱动循环泵 (16)。

说明书


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力机械或液力发动机领域, 具体为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 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循环水系统是冷却设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水作为工质吸收了环境中的热 量后再输送至冷却塔冷却, 从而完成一次热交换。工业循环水系统的管路中, 当循环水回 流至冷却塔时还具有较大的余压, 根据流体力学可知, 有压力的流体具有势能, 可以对外做 功。 目前实际应用中已经有相关技术开始对此余压进行回收, 方法为 : 将循环总管的循环水 引至水轮机, 由水轮机带动风机运转, 以此回收循环水中富余的势能, 因为取消了风机电机 的电力消耗, 从而达到节能的功效。 这种方法实施过程中, 为保持水轮机的安全运转以及保 证冷却塔的正常气水比, 需安装旁通管路进行部分分流, 或部分直接进入冷却塔布水器经 填料流至塔底水池 ; 另外, 当冷却塔水温低于某设定值时, 此时由于不需冷却, 则循环水就 不需要进入水轮机而直接进入冷却塔布水器经填料流至塔底水池。 上述两种情况都将使得 通过旁路或直接进入塔底水池的循环水的余压无法回收利用, 从而造成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提供一种的余压利用率高的回收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 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 : 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 包括冷却塔塔体、 风筒、 风机、 水池、 填料、 布水器、 除 水器、 风机驱动电动机、 风机减速器和循环总管, 冷却塔塔体上方开有通孔, 所述通孔处设 有风筒, 风筒内设有风机, 风机驱动电动机的转轴通过风机减速器连接风机的转轴, 冷却塔 塔体内的底部设有水池, 冷却塔塔体内水池的上方依次设有填料、 布水器和除水器, 其特征 是: 还包括至少一个涡轮机, 涡轮机的进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进水阀的水管连接循环总 管, 涡轮机的出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出水阀的水管连接布水器进水口。
     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 其特征是 : 还包括旁路水管, 布水器进水口和 涡轮机的进水口之间通过旁路水管连接, 旁路水管上串联有旁路阀, 旁路阀采用电动阀, 涡 轮机进水阀和涡轮机出水阀这两者中至少一个选用电动阀。
     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 其特征是 : 还包括发电机, 涡轮机的转轴和发 电机的转轴连接, 发电机的电流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风机驱动电动机的电流输入端或者连 接电网, 或者输入其他用电器。
     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 其特征是 : 还包括循环泵驱动电动机和循环 泵, 涡轮机的转轴通过离合器连接循环泵驱动电动机的转轴, 循环泵驱动电动机的转轴还 通过联轴器和循环泵的转轴连接。
     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 其特征是 : 还包括控制器, 控制器由温度传感
     器、 模 / 数转换器、 触摸屏和可编程控制器组成, 温度传感器浸没于冷却塔塔体内底部水池 的水中, 温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模 / 数转换器, 模 / 数转换器和触摸屏都通过信号线连 接可编程控制器, 涡轮机进水阀和涡轮机出水阀这两者中选用电动阀的那个阀门也通过信 号线连接可编程控制器。
     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 其特征是 : 还包括控制器, 控制器由温度传感 器、 模 / 数转换器、 触摸屏和可编程控制器组成, 温度传感器浸没于冷却塔塔体内底部水池 的水中, 温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模 / 数转换器, 模 / 数转换器和触摸屏都通过信号线连 接可编程控制器, 涡轮机进水阀和涡轮机出水阀这两者中选用电动阀的那个阀门也通过信 号线连接可编程控制器。
     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 其特征是 : 还包括控制器, 控制器由温度传感 器、 模 / 数转换器、 触摸屏和可编程控制器组成, 温度传感器浸没于冷却塔塔体内底部水池 的水中, 温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模 / 数转换器, 模 / 数转换器和触摸屏都通过信号线连 接可编程控制器, 涡轮机进水阀和涡轮机出水阀这两者中选用电动阀的那个阀门也通过信 号线连接可编程控制器。
     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的使用方法, 由循环水作热交换循环, 其特征 是: 循环水还驱动涡轮机, 涡轮机驱动发电机, 具体步骤是 : 由涡轮机、 涡轮机进水阀和涡 轮机出水阀形成涡轮机管路系统, 由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旁路阀的开启程度, 涡轮机进水阀 和涡轮机出水阀中选用电动阀的那个阀门的开启程度由可编程控制器控制, 而另一个阀门 打开, 使循环水从循环总管全部或部分流经涡轮机管路系统, 循环水驱动涡轮机做功, 涡轮 机驱动发电机发电。 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的使用方法, 由循环水作热交换循环, 其特征 是: 循环水还驱动涡轮机, 涡轮机协同循环泵驱动电动机共同驱动循环泵, 具体步骤是 : 由 涡轮机、 涡轮机进水阀和涡轮机出水阀形成涡轮机管路系统, 由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旁路阀 的开启程度, 涡轮机进水阀和涡轮机出水阀中选用电动阀的那个阀门的开启程度由可编程 控制器控制, 而另一个阀门打开, 使循环水从循环总管全部或部分流经涡轮机管路系统, 循 环水驱动涡轮机做功, 涡轮机协同循环泵驱动电动机共同驱动循环泵。
     本发明使用时, 涡轮机由循环水的富余压力提供动力来驱动发电机进行发电, 发 电机发出的电输入风机驱动电动机以驱动风机, 以减轻风机驱动电动机的负荷, 或并入电 网, 或输入其他用电设备。涡轮机还可以和循环泵驱动电动机组合, 涡轮机由循环水的富 余压力提供动力来协同循环泵驱动电动机驱动循环泵运转, 以减轻循环泵驱动电动机的负 荷, 从而产生节能效果。
     如在本发明中加设控制器, 则可对循环水的流量、 冷却塔塔体内水池的循环水水 温以及其它需要监控的配套件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 根据需要回收的余压自动调节 循环水的流量以分配循环水的水量比例, 采用可编程控制器以实现智能化控制, 以提高控 制的精度和可靠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结构简单, 安装方便, 维护容易, 控制精确, 能源利用率高, 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图 1 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加设有旁路水管的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 图 3 是加设有发电机的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 图 4 是本发明中发电机和涡轮机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 图 5 是本发明中电动机、 循环泵和涡轮机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 图 6 是本发明中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 1 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 包括冷却塔塔体 1、 风筒 2、 风机 3、 水池 4、 填料 5、 布 水器 6、 除水器 7、 风机驱动电动机 81、 风机减速器 82、 循环总管 9 和涡轮机 11, 如图 1 所示, 具体结构是 : 冷却塔塔体 1 上方开有通孔, 所述通孔处设有风筒 2, 风筒 2 内设有风机 3, 风 机驱动电动机 81 的转轴通过风机减速器 82 连接风机 3 的转轴, 冷却塔塔体 1 内的底部设 有水池 4, 冷却塔塔体 1 内水池 4 的上方依次设有填料 5、 布水器 6 和除水器 7, 涡轮机 11 的 进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进水阀 111 的水管连接循环总管 9, 涡轮机 11 的出水口通过串联 有涡轮机出水阀 112 的水管连接布水器进水口 61。
     实施例 2 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 包括冷却塔塔体 1、 风筒 2、 风机 3、 水池 4、 填料 5、 布 水器 6、 除水器 7、 风机驱动电动机 81、 风机减速器 82、 循环总管 9、 涡轮机 11 和旁路水管 13, 如图 2 所示, 具体结构是 : 冷却塔塔体 1 上方开有通孔, 所述通孔处设有风筒 2, 风筒 2 内设有风机 3, 风机驱动电 动机 81 的转轴通过风机减速器 82 连接风机 3 的转轴, 冷却塔塔体 1 内的底部设有水池 4, 冷却塔塔体 1 内水池 4 的上方依次设有填料 5、 布水器 6 和除水器 7, 涡轮机 11 的进水口通 过串联有涡轮机进水阀 111 的水管连接循环总管 9, 涡轮机 11 的出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 出水阀 112 的水管连接布水器进水口 61, 布水器进水口 61 和涡轮机 11 的进水口之间还通 过旁路水管 13 连接, 旁路水管 13 上串联有旁路阀 131。旁路阀 131 采用电动阀, 涡轮机进 水阀 111 和涡轮机出水阀 112 这两者中至少一个选用电动阀, 本实施例中涡轮机进水阀 111 选用电动阀。
     本实施例中, 涡轮机 11 形成一个单独的管路系统, 涡轮机管路系统包括 : 涡轮机 11、 涡轮机进水阀 111、 涡轮机出水阀 112 及之间的连接水管。 为保证在涡轮机 11 出现故障 时循环水系统仍能正常工作以及方便涡轮机 11 的检修, 另设有旁路水管 13 和旁路阀 131 以形成旁路管路系统, 用以保持循环水系统的常规运行。旁路水管 13 与涡轮机 11 并联布 置。
     本实施例使用时, 关闭旁路阀 131, 同时开启涡轮机出水阀 112, 使循环水从循环 总管 9 流经涡轮机管路系统, 循环水驱动涡轮机 11 做功, 实现能量回收。循环水随后从布 水器 6 中洒出, 经填料 5 后再汇集至水池 4。
     实施例 3 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 包括冷却塔塔体 1、 风筒 2、 风机 3、 水池 4、 填料 5、 布水器 6、 除水器 7、 风机驱动电动机 81、 风机减速器 82、 循环总管 9、 涡轮机 11 和发电机 14, 如图 3 和图 4 所示, 具体结构是 : 涡轮机 11 的转轴和发电机 14 的转轴连接, 发电机 14 的电 流输出端可以通过导线连接至风机的电流输入端, 或者并入电网, 或者连接至其他用电器 的电流输入端。其他结构和使用方法都和实施例 1 同。
     实施例 4 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 包括冷却塔塔体 1、 风筒 2、 风机 3、 水池 4、 填料 5、 布 水器 6、 除水器 7、 风机驱动电动机 81、 风机减速器 82、 循环总管 9、 涡轮机 11、 循环泵驱动电 动机 15 和循环泵 16, 如图 2 和图 5 所示, 具体结构是 : 涡轮机 11 的转轴通过离合器 17 连 接循环泵驱动电动机 15 的转轴, 循环泵驱动电动机 15 的转轴还通过联轴器 18 和循环泵 16 的转轴连接。
     涡轮机 11、 循环泵驱动电动机 15 和循环泵 16 这三者之间的布置方式选用以下 3 种方式中的任意一中 : 1. 循环泵驱动电动机 15 中置, 涡轮机 11 和循环泵 16 分列两边 ; 2. 循环泵 16 中置, 涡轮机 11 和循环泵驱动电动机 15 分列两边 ; 3. 涡轮机 11 中置, 循环泵 16 和循环泵驱动电动机 15 分列两边,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本实施例选用循环泵驱动 电动机 15 中置而涡轮机 11 和循环泵 16 分列两边的方式。其他结构和使用方法都和实施 例 1 同。 实施例 5 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 包括冷却塔塔体 1、 风筒 2、 风机 3、 水池 4、 填料 5、 布 水器 6、 除水器 7、 风机驱动电动机 81、 风机减速器 82、 循环总管 9、 涡轮机 11 和控制器 19, 如图 2 所示, 具体结构是 : 冷却塔塔体 1 上方开有通孔, 所述通孔处设有风筒 2, 风筒 2 内设有风机 3, 风机驱动电 动机 81 的转轴通过风机减速器 82 连接风机 3 的转轴, 冷却塔塔体 1 内的底部设有水池 4, 冷却塔塔体 1 内水池 4 的上方依次设有填料 5、 布水器 6 和除水器 7, 涡轮机 11 的进水口通 过串联有涡轮机进水阀 111 的水管连接循环总管 9, 涡轮机 11 的出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 出水阀 112 的水管连接布水器进水口 61, 布水器进水口 61 和涡轮机 11 的进水口之间还通 过旁路水管 13 连接, 旁路水管 13 上串联有旁路阀 131。旁路阀 131 采用电动阀, 涡轮机进 水阀 111 和涡轮机出水阀 112 这两者中至少一个选用电动阀, 本实施例中涡轮机进水阀 111 选用电动阀。
     控制器 19 如图 6 所示, 由温度传感器 191、 模 / 数转换器 193、 触摸屏 194 和可编 程控制器 195 组成, 温度传感器 191 浸没于冷却塔塔体 1 内底部水池 4 的水中, 温度传感器 191 通过信号线连接模 / 数转换器 193, 模 / 数转换器 193 和触摸屏 194 都通过信号线连接 可编程控制器 195, 可编程控制器 195 通过信号线连接涡轮机进水阀 111。
     本实施例中, 涡轮机 11 形成一个单独的管路系统, 涡轮机管路系统包括 : 涡轮机 11、 涡轮机进水阀 111、 涡轮机出水阀 112 及之间的连接水管。 为保证在涡轮机 11 出现故障 时循环水系统仍能正常工作以及方便涡轮机 11 的检修, 另设有旁路水管 13 和旁路阀 131 以形成旁路管路系统, 用以保持循环水系统的常规运行。旁路水管 13 与涡轮机 11 并联布 置。
     本实施例使用时, 开启涡轮机出水阀 112, 由可编程控制器 195 控制旁路阀 131 和 涡轮机进水阀 111 的开启程度, 使循环水从循环总管 9 全部或部分流经涡轮机管路系统, 循
     环水驱动涡轮机 11 做功, 实现能量回收。循环水随后从布水器 6 中洒出, 经填料 5 后再汇 集至水池 4。
     本实施例使用时, 循环水从循环总管 9 流经涡轮机管路系统的流量由控制器 19 根 据需求智能分配。
     实施例 6 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 包括冷却塔塔体 1、 风筒 2、 风机 3、 水池 4、 填料 5、 布 水器 6、 除水器 7、 风机驱动电动机 81、 风机减速器 82、 循环总管 9、 涡轮机 11、 发电机 14 和 控制器 19, 如图 3 和图 4 所示, 具体结构是 : 冷却塔塔体 1 上方开有通孔, 所述通孔处设有风筒 2, 风筒 2 内设有风机 3, 风机驱动电 动机 81 的转轴通过风机减速器 82 连接风机 3 的转轴, 冷却塔塔体 1 内的底部设有水池 4, 冷却塔塔体 1 内水池 4 的上方依次设有填料 5、 布水器 6 和除水器 7, 涡轮机 11 的进水口通 过串联有涡轮机进水阀 111 的水管连接循环总管 9, 涡轮机 11 的出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 出水阀 112 的水管连接布水器进水口 61, 布水器进水口 61 和涡轮机 11 的进水口之间还通 过旁路水管 13 连接, 旁路水管 13 上串联有旁路阀 131。旁路阀 131 采用电动阀, 涡轮机进 水阀 111 和涡轮机出水阀 112 这两者中至少一个选用电动阀, 本实施例中涡轮机进水阀 111 选用电动阀。涡轮机 11 的转轴和发电机 14 的转轴连接, 发电机 14 的电流输出端可以通过 导线连接至风机的电流输入端, 或者并入电网, 或者连接至其他用电器的电流输入端。 控制器 19 如图 6 所示, 由温度传感器 191、 模 / 数转换器 193、 触摸屏 194 和可编 程控制器 195 组成, 温度传感器 191 浸没于冷却塔塔体 1 内底部水池 4 的水中, 温度传感器 191 通过信号线连接模 / 数转换器 193, 模 / 数转换器 193 和触摸屏 194 都通过信号线连接 可编程控制器 195, 可编程控制器 195 通过信号线连接涡轮机进水阀 111。
     本实施例中, 涡轮机 11 形成一个单独的管路系统, 涡轮机管路系统包括 : 涡轮机 11、 涡轮机进水阀 111、 涡轮机出水阀 112 及之间的连接水管。 为保证在涡轮机 11 出现故障 时循环水系统仍能正常工作以及方便涡轮机 11 的检修, 另设有旁路水管 13 和旁路阀 131 以形成旁路管路系统, 用以保持循环水系统的常规运行。旁路水管 13 与涡轮机 11 并联布 置。
     本实施使用时, 开启涡轮机出水阀 112, 由可编程控制器 195 控制旁路阀 131 和涡 轮机进水阀 111 的开启程度, 使循环水全部或部分从循环总管 9 流经涡轮机管路系统, 循环 水驱动涡轮机 11 做功, 涡轮机 11 作为发电机 14 的原动机驱动发电机 14 发电, 实现能量回 收。循环水随后从布水器 6 中洒出, 经填料 5 后再汇集至水池 4。
     本实施例使用时, 循环水从循环总管 9 流经涡轮机管路系统的流量由控制器 19 根 据需求智能分配。
     实施例 7 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 包括冷却塔塔体 1、 风筒 2、 风机 3、 水池 4、 填料 5、 布 水器 6、 除水器 7、 风机驱动电动机 81、 风机减速器 82、 循环总管 9、 涡轮机 11、 循环泵驱动电 动机 15、 循环泵 16 和控制器 19, 如图 2 和图 5 所示, 具体结构是 : 冷却塔塔体 1 上方开有通孔, 所述通孔处设有风筒 2, 风筒 2 内设有风机 3, 风机驱动电 动机 81 的转轴通过风机减速器 82 连接风机 3 的转轴, 冷却塔塔体 1 内的底部设有水池 4, 冷却塔塔体 1 内水池 4 的上方依次设有填料 5、 布水器 6 和除水器 7, 涡轮机 11 的进水口通
     过串联有涡轮机进水阀 111 的水管连接循环总管 9, 涡轮机 11 的出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 出水阀 112 的水管连接布水器进水口 61, 布水器进水口 61 和涡轮机 11 的进水口之间还通 过旁路水管 13 连接, 旁路水管 13 上串联有旁路阀 131。旁路阀 131 采用电动阀, 涡轮机进 水阀 111 和涡轮机出水阀 112 这两者中至少一个选用电动阀, 本实施例中涡轮机进水阀 111 选用电动阀。涡轮机 11 的转轴通过离合器 17 连接循环泵驱动电动机 15 的转轴, 循环泵驱 动电动机 15 的转轴还通过联轴器 18 和循环泵 16 的转轴连接。涡轮机 11、 循环泵驱动电 动机 15 和循环泵 16 这三者之间的布置方式选用以下 3 种方式中的任意一中 : 1. 循环泵驱 动电动机 15 中置, 涡轮机 11 和循环泵 16 分列两边 ; 2. 循环泵 16 中置, 涡轮机 11 和循环 泵驱动电动机 15 分列两边 ; 3. 涡轮机 11 中置, 循环泵 16 和循环泵驱动电动机 15 分列两 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本实施例选用循环泵驱动电动机 15 中置而涡轮机 11 和 循环泵 16 分列两边的方式。
     控制器 19 如图 6 所示, 由温度传感器 191、 模 / 数转换器 193、 触摸屏 194 和可编 程控制器 195 组成, 温度传感器 191 浸没于冷却塔塔体 1 内底部水池 4 的水中, 温度传感器 191 通过信号线连接模 / 数转换器 193, 模 / 数转换器 193 和触摸屏 194 都通过信号线连接 可编程控制器 195, 可编程控制器 195 通过信号线连接涡轮机进水阀 111。 本实施例中, 涡轮机 11 形成一个单独的管路系统, 涡轮机管路系统包括 : 涡轮机 11、 涡轮机进水阀 111、 涡轮机出水阀 112 及之间的连接水管。 为保证在涡轮机 11 出现故障 时循环水系统仍能正常工作以及方便涡轮机 11 的检修, 另设有旁路水管 13 和旁路阀 131 以形成旁路管路系统, 用以保持循环水系统的常规运行。旁路水管 13 与涡轮机 11 并联布 置。
     本实施使用时, 开启涡轮机出水阀 112, 由可编程控制器 195 控制旁路阀 131 和涡 轮机进水阀 111 的开启程度, 使循环水从循环总管 9 全部或部分流经涡轮机管路系统, 循环 水驱动涡轮机 11 做功, 涡轮机 11 协同循环泵驱动电动机 15 共同驱动循环泵 16, 实现能量 回收。循环水随后从布水器 6 中洒出, 经填料 5 后再汇集至水池 4。
     本实施例使用时, 循环水从循环总管 9 流经涡轮机管路系统的流量由控制器 19 根 据需求智能分配。
    

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54096 A(43)申请公布日 2012.09.05CN102654096A*CN102654096A*(21)申请号 201110048887.8(22)申请日 2011.03.01F03B 13/00(2006.01)F03B 15/00(2006.01)(71)申请人上海福思特流体机械有限公司地址 201709 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纪鹤公路6689号(72)发明人陈德泉 林永池 张浩 童弘寿满光(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代理人李彦(54) 发明名称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57) 摘要本发明涉及液力机械或液。

2、力发动机领域,具体为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包括冷却塔塔体(1)、风筒(2)、风机(3)、水池(4)、填料(5)、布水器(6)、除水器(7)、风机驱动电动机(81)和循环总管(9),其特征是:还包括至少一个涡轮机(11),涡轮机(11)的进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进水阀(111)的水管连接循环总管(9),涡轮机(11)的出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出水阀(112)的水管连接布水器进水口(61)。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维护容易,控制精确,能源利用率高,适用范围广。(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

3、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6 页1/2页21. 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包括冷却塔塔体(1)、风筒(2)、风机(3)、水池(4)、填料(5)、布水器(6)、除水器(7)、风机驱动电动机(81)、风机减速器(82)和循环总管(9),冷却塔塔体(1)上方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风筒(2),风筒(2)内设有风机(3),风机驱动电动机(81)的转轴通过风机减速器(82)连接风机(3)的转轴,冷却塔塔体(1)内的底部设有水池(4),冷却塔塔体(1)内水池(4)的上方依次设有填料(5)、布水器(6)和除水器(7),其特征是:还包括至少一个涡轮机(11),涡轮机(。

4、11)的进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进水阀(111)的水管连接循环总管(9),涡轮机(11)的出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出水阀(112)的水管连接布水器进水口(6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旁路水管(13),布水器进水口(61)和涡轮机(11)的进水口之间通过旁路水管(13)连接,旁路水管(13)上串联有旁路阀(131),旁路阀(131)采用电动阀,涡轮机进水阀(111)和涡轮机出水阀(112)这两者中至少一个选用电动阀。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发电机(14),涡轮机(11)的转轴和发电机(14)的转轴连接,发电机。

5、(14)的电流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风机驱动电动机(81)的电流输入端或者连接电网。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循环泵驱动电动机(15)和循环泵(16),涡轮机(11)的转轴通过离合器(17)连接循环泵驱动电动机(15)的转轴,循环泵驱动电动机(15)的转轴还通过联轴器(18)和循环泵(16)的转轴连接。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控制器(19),控制器(19)由温度传感器(191)、模/数转换器(193)、触摸屏(194)和可编程控制器(195)组成,温度传感器(191)浸没于冷却塔塔体(1)内底部水池(4)的水中,。

6、温度传感器(191)通过信号线连接模/数转换器(193),模/数转换器(193)和触摸屏(194)都通过信号线连接可编程控制器(195),涡轮机进水阀(111)和涡轮机出水阀(112)这两者中选用电动阀的那个阀门也通过信号线连接可编程控制器(195)。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控制器(19),控制器(19)由温度传感器(191)、模/数转换器(193)、触摸屏(194)和可编程控制器(195)组成,温度传感器(191)浸没于冷却塔塔体(1)内底部水池(4)的水中,温度传感器(191)通过信号线连接模/数转换器(193),模/数转换器(193)和触摸屏(1。

7、94)都通过信号线连接可编程控制器(195),涡轮机进水阀(111)和涡轮机出水阀(112)这两者中选用电动阀的那个阀门也通过信号线连接可编程控制器(195)。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控制器(19),控制器(19)由温度传感器(191)、模/数转换器(193)、触摸屏(194)和可编程控制器(195)组成,温度传感器(191)浸没于冷却塔塔体(1)内底部水池(4)的水中,温度传感器(191)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654096 A2/2页3通过信号线连接模/数转换器(193),模/数转换器(193)和触摸屏(194)都通过信号线连接可编程控制器(。

8、195),涡轮机进水阀(111)和涡轮机出水阀(112)这两者中选用电动阀的那个阀门也通过信号线连接可编程控制器(195)。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的使用方法,由循环水作热交换循环,其特征是:循环水还驱动涡轮机(11),涡轮机(11)驱动发电机(14),具体步骤是:由涡轮机(11)、涡轮机进水阀(111)和涡轮机出水阀(112)形成涡轮机管路系统,由可编程控制器(195)控制旁路阀(131)的开启程度,涡轮机进水阀(111)和涡轮机出水阀(112)中选用电动阀的那个阀门的开启程度由可编程控制器(195)控制,而另一个阀门打开,使循环水从循环总管(9)全部或部分流经涡轮机。

9、管路系统,循环水驱动涡轮机(11)做功,涡轮机(11)驱动发电机(14)发电。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的使用方法,由循环水作热交换循环,其特征是:循环水还驱动涡轮机(11),涡轮机(11)协同循环泵驱动电动机(15)共同驱动循环泵(16),具体步骤是:由涡轮机(11)、涡轮机进水阀(111)和涡轮机出水阀(112)形成涡轮机管路系统,由可编程控制器(195)控制旁路阀(131)的开启程度,涡轮机进水阀(111)和涡轮机出水阀(112)中选用电动阀的那个阀门的开启程度由可编程控制器(195)控制,而另一个阀门打开,使循环水从循环总管(9)全部或部分流经涡轮机管路系统,循环。

10、水驱动涡轮机(11)做功,涡轮机(11)协同循环泵驱动电动机(15)共同驱动循环泵(16)。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654096 A1/6页4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液力机械或液力发动机领域,具体为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背景技术0002 工业循环水系统是冷却设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水作为工质吸收了环境中的热量后再输送至冷却塔冷却,从而完成一次热交换。工业循环水系统的管路中,当循环水回流至冷却塔时还具有较大的余压,根据流体力学可知,有压力的流体具有势能,可以对外做功。目前实际应用中已经有相关技术开始对此余压进行回收,方法为:将循环。

11、总管的循环水引至水轮机,由水轮机带动风机运转,以此回收循环水中富余的势能,因为取消了风机电机的电力消耗,从而达到节能的功效。这种方法实施过程中,为保持水轮机的安全运转以及保证冷却塔的正常气水比,需安装旁通管路进行部分分流,或部分直接进入冷却塔布水器经填料流至塔底水池;另外,当冷却塔水温低于某设定值时,此时由于不需冷却,则循环水就不需要进入水轮机而直接进入冷却塔布水器经填料流至塔底水池。上述两种情况都将使得通过旁路或直接进入塔底水池的循环水的余压无法回收利用,从而造成能源浪费。发明内容0003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的余压利用率高的回收设备,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0。

12、004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包括冷却塔塔体、风筒、风机、水池、填料、布水器、除水器、风机驱动电动机、风机减速器和循环总管,冷却塔塔体上方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风筒,风筒内设有风机,风机驱动电动机的转轴通过风机减速器连接风机的转轴,冷却塔塔体内的底部设有水池,冷却塔塔体内水池的上方依次设有填料、布水器和除水器,其特征是:还包括至少一个涡轮机,涡轮机的进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进水阀的水管连接循环总管,涡轮机的出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出水阀的水管连接布水器进水口。0005 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旁路水管,布水器进水口和涡轮机的进水。

13、口之间通过旁路水管连接,旁路水管上串联有旁路阀,旁路阀采用电动阀,涡轮机进水阀和涡轮机出水阀这两者中至少一个选用电动阀。0006 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发电机,涡轮机的转轴和发电机的转轴连接,发电机的电流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风机驱动电动机的电流输入端或者连接电网,或者输入其他用电器。0007 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循环泵驱动电动机和循环泵,涡轮机的转轴通过离合器连接循环泵驱动电动机的转轴,循环泵驱动电动机的转轴还通过联轴器和循环泵的转轴连接。0008 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由温度传感说 明 书CN 102。

14、654096 A2/6页5器、模/数转换器、触摸屏和可编程控制器组成,温度传感器浸没于冷却塔塔体内底部水池的水中,温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模/数转换器,模/数转换器和触摸屏都通过信号线连接可编程控制器,涡轮机进水阀和涡轮机出水阀这两者中选用电动阀的那个阀门也通过信号线连接可编程控制器。0009 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由温度传感器、模/数转换器、触摸屏和可编程控制器组成,温度传感器浸没于冷却塔塔体内底部水池的水中,温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模/数转换器,模/数转换器和触摸屏都通过信号线连接可编程控制器,涡轮机进水阀和涡轮机出水阀这两者中选用电动阀的那个阀门也。

15、通过信号线连接可编程控制器。0010 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由温度传感器、模/数转换器、触摸屏和可编程控制器组成,温度传感器浸没于冷却塔塔体内底部水池的水中,温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模/数转换器,模/数转换器和触摸屏都通过信号线连接可编程控制器,涡轮机进水阀和涡轮机出水阀这两者中选用电动阀的那个阀门也通过信号线连接可编程控制器。0011 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的使用方法,由循环水作热交换循环,其特征是:循环水还驱动涡轮机,涡轮机驱动发电机,具体步骤是:由涡轮机、涡轮机进水阀和涡轮机出水阀形成涡轮机管路系统,由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旁路阀的开启程度,涡轮。

16、机进水阀和涡轮机出水阀中选用电动阀的那个阀门的开启程度由可编程控制器控制,而另一个阀门打开,使循环水从循环总管全部或部分流经涡轮机管路系统,循环水驱动涡轮机做功,涡轮机驱动发电机发电。0012 所述的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的使用方法,由循环水作热交换循环,其特征是:循环水还驱动涡轮机,涡轮机协同循环泵驱动电动机共同驱动循环泵,具体步骤是:由涡轮机、涡轮机进水阀和涡轮机出水阀形成涡轮机管路系统,由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旁路阀的开启程度,涡轮机进水阀和涡轮机出水阀中选用电动阀的那个阀门的开启程度由可编程控制器控制,而另一个阀门打开,使循环水从循环总管全部或部分流经涡轮机管路系统,循环水驱动涡轮机做功,。

17、涡轮机协同循环泵驱动电动机共同驱动循环泵。0013 本发明使用时,涡轮机由循环水的富余压力提供动力来驱动发电机进行发电,发电机发出的电输入风机驱动电动机以驱动风机,以减轻风机驱动电动机的负荷,或并入电网,或输入其他用电设备。涡轮机还可以和循环泵驱动电动机组合,涡轮机由循环水的富余压力提供动力来协同循环泵驱动电动机驱动循环泵运转,以减轻循环泵驱动电动机的负荷,从而产生节能效果。0014 如在本发明中加设控制器,则可对循环水的流量、冷却塔塔体内水池的循环水水温以及其它需要监控的配套件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根据需要回收的余压自动调节循环水的流量以分配循环水的水量比例,采用可编程控制器以实现智能化。

18、控制,以提高控制的精度和可靠性。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维护容易,控制精确,能源利用率高,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说 明 书CN 102654096 A3/6页60016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加设有旁路水管的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加设有发电机的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中发电机和涡轮机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中电动机、循环泵和涡轮机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中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7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0018 实施例1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包括冷却塔塔体1、风筒2、风机3、水池4、填料5、布水器6。

19、、除水器7、风机驱动电动机81、风机减速器82、循环总管9和涡轮机11,如图1所示,具体结构是:冷却塔塔体1上方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风筒2,风筒2内设有风机3,风机驱动电动机81的转轴通过风机减速器82连接风机3的转轴,冷却塔塔体1内的底部设有水池4,冷却塔塔体1内水池4的上方依次设有填料5、布水器6和除水器7,涡轮机11的进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进水阀111的水管连接循环总管9,涡轮机11的出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出水阀112的水管连接布水器进水口61。0019 实施例2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包括冷却塔塔体1、风筒2、风机3、水池4、填料5、布水器6、除水器7、风机驱动电动机81、风。

20、机减速器82、循环总管9、涡轮机11和旁路水管13,如图2所示,具体结构是:冷却塔塔体1上方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风筒2,风筒2内设有风机3,风机驱动电动机81的转轴通过风机减速器82连接风机3的转轴,冷却塔塔体1内的底部设有水池4,冷却塔塔体1内水池4的上方依次设有填料5、布水器6和除水器7,涡轮机11的进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进水阀111的水管连接循环总管9,涡轮机11的出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出水阀112的水管连接布水器进水口61,布水器进水口61和涡轮机11的进水口之间还通过旁路水管13连接,旁路水管13上串联有旁路阀131。旁路阀131采用电动阀,涡轮机进水阀111和涡轮机出水阀112。

21、这两者中至少一个选用电动阀,本实施例中涡轮机进水阀111选用电动阀。0020 本实施例中,涡轮机11形成一个单独的管路系统,涡轮机管路系统包括:涡轮机11、涡轮机进水阀111、涡轮机出水阀112及之间的连接水管。为保证在涡轮机11出现故障时循环水系统仍能正常工作以及方便涡轮机11的检修,另设有旁路水管13和旁路阀131以形成旁路管路系统,用以保持循环水系统的常规运行。旁路水管13与涡轮机11并联布置。0021 本实施例使用时,关闭旁路阀131,同时开启涡轮机出水阀112,使循环水从循环总管9流经涡轮机管路系统,循环水驱动涡轮机11做功,实现能量回收。循环水随后从布水器6中洒出,经填料5后再汇集。

22、至水池4。0022 实施例3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包括冷却塔塔体1、风筒2、风机3、水池4、填料5、布说 明 书CN 102654096 A4/6页7水器6、除水器7、风机驱动电动机81、风机减速器82、循环总管9、涡轮机11和发电机14,如图3和图4所示,具体结构是:涡轮机11的转轴和发电机14的转轴连接,发电机14的电流输出端可以通过导线连接至风机的电流输入端,或者并入电网,或者连接至其他用电器的电流输入端。其他结构和使用方法都和实施例1同。0023 实施例4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包括冷却塔塔体1、风筒2、风机3、水池4、填料5、布水器6、除水器7、风机驱动电动机81、风机。

23、减速器82、循环总管9、涡轮机11、循环泵驱动电动机15和循环泵16,如图2和图5所示,具体结构是:涡轮机11的转轴通过离合器17连接循环泵驱动电动机15的转轴,循环泵驱动电动机15的转轴还通过联轴器18和循环泵16的转轴连接。0024 涡轮机11、循环泵驱动电动机15和循环泵16这三者之间的布置方式选用以下3种方式中的任意一中:1. 循环泵驱动电动机15中置,涡轮机11和循环泵16分列两边;2. 循环泵16中置,涡轮机11和循环泵驱动电动机15分列两边;3. 涡轮机11中置,循环泵16和循环泵驱动电动机15分列两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本实施例选用循环泵驱动电动机15中置而涡轮机11和。

24、循环泵16分列两边的方式。其他结构和使用方法都和实施例1同。0025 实施例5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包括冷却塔塔体1、风筒2、风机3、水池4、填料5、布水器6、除水器7、风机驱动电动机81、风机减速器82、循环总管9、涡轮机11和控制器19,如图2所示,具体结构是:冷却塔塔体1上方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风筒2,风筒2内设有风机3,风机驱动电动机81的转轴通过风机减速器82连接风机3的转轴,冷却塔塔体1内的底部设有水池4,冷却塔塔体1内水池4的上方依次设有填料5、布水器6和除水器7,涡轮机11的进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进水阀111的水管连接循环总管9,涡轮机11的出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出。

25、水阀112的水管连接布水器进水口61,布水器进水口61和涡轮机11的进水口之间还通过旁路水管13连接,旁路水管13上串联有旁路阀131。旁路阀131采用电动阀,涡轮机进水阀111和涡轮机出水阀112这两者中至少一个选用电动阀,本实施例中涡轮机进水阀111选用电动阀。0026 控制器19如图6所示,由温度传感器191、模/数转换器193、触摸屏194和可编程控制器195组成,温度传感器191浸没于冷却塔塔体1内底部水池4的水中,温度传感器191通过信号线连接模/数转换器193,模/数转换器193和触摸屏194都通过信号线连接可编程控制器195,可编程控制器195通过信号线连接涡轮机进水阀111。。

26、0027 本实施例中,涡轮机11形成一个单独的管路系统,涡轮机管路系统包括:涡轮机11、涡轮机进水阀111、涡轮机出水阀112及之间的连接水管。为保证在涡轮机11出现故障时循环水系统仍能正常工作以及方便涡轮机11的检修,另设有旁路水管13和旁路阀131以形成旁路管路系统,用以保持循环水系统的常规运行。旁路水管13与涡轮机11并联布置。0028 本实施例使用时,开启涡轮机出水阀112,由可编程控制器195控制旁路阀131和涡轮机进水阀111的开启程度,使循环水从循环总管9全部或部分流经涡轮机管路系统,循说 明 书CN 102654096 A5/6页8环水驱动涡轮机11做功,实现能量回收。循环水随。

27、后从布水器6中洒出,经填料5后再汇集至水池4。0029 本实施例使用时,循环水从循环总管9流经涡轮机管路系统的流量由控制器19根据需求智能分配。0030 实施例6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包括冷却塔塔体1、风筒2、风机3、水池4、填料5、布水器6、除水器7、风机驱动电动机81、风机减速器82、循环总管9、涡轮机11、发电机14和控制器19,如图3和图4所示,具体结构是:冷却塔塔体1上方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风筒2,风筒2内设有风机3,风机驱动电动机81的转轴通过风机减速器82连接风机3的转轴,冷却塔塔体1内的底部设有水池4,冷却塔塔体1内水池4的上方依次设有填料5、布水器6和除水器7,涡。

28、轮机11的进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进水阀111的水管连接循环总管9,涡轮机11的出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出水阀112的水管连接布水器进水口61,布水器进水口61和涡轮机11的进水口之间还通过旁路水管13连接,旁路水管13上串联有旁路阀131。旁路阀131采用电动阀,涡轮机进水阀111和涡轮机出水阀112这两者中至少一个选用电动阀,本实施例中涡轮机进水阀111选用电动阀。涡轮机11的转轴和发电机14的转轴连接,发电机14的电流输出端可以通过导线连接至风机的电流输入端,或者并入电网,或者连接至其他用电器的电流输入端。0031 控制器19如图6所示,由温度传感器191、模/数转换器193、触摸屏194和。

29、可编程控制器195组成,温度传感器191浸没于冷却塔塔体1内底部水池4的水中,温度传感器191通过信号线连接模/数转换器193,模/数转换器193和触摸屏194都通过信号线连接可编程控制器195,可编程控制器195通过信号线连接涡轮机进水阀111。0032 本实施例中,涡轮机11形成一个单独的管路系统,涡轮机管路系统包括:涡轮机11、涡轮机进水阀111、涡轮机出水阀112及之间的连接水管。为保证在涡轮机11出现故障时循环水系统仍能正常工作以及方便涡轮机11的检修,另设有旁路水管13和旁路阀131以形成旁路管路系统,用以保持循环水系统的常规运行。旁路水管13与涡轮机11并联布置。0033 本实施。

30、使用时,开启涡轮机出水阀112,由可编程控制器195控制旁路阀131和涡轮机进水阀111的开启程度,使循环水全部或部分从循环总管9流经涡轮机管路系统,循环水驱动涡轮机11做功,涡轮机11作为发电机14的原动机驱动发电机14发电,实现能量回收。循环水随后从布水器6中洒出,经填料5后再汇集至水池4。0034 本实施例使用时,循环水从循环总管9流经涡轮机管路系统的流量由控制器19根据需求智能分配。0035 实施例7一种循环流体余压智能利用装置,包括冷却塔塔体1、风筒2、风机3、水池4、填料5、布水器6、除水器7、风机驱动电动机81、风机减速器82、循环总管9、涡轮机11、循环泵驱动电动机15、循环泵。

31、16和控制器19,如图2和图5所示,具体结构是:冷却塔塔体1上方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风筒2,风筒2内设有风机3,风机驱动电动机81的转轴通过风机减速器82连接风机3的转轴,冷却塔塔体1内的底部设有水池4,冷却塔塔体1内水池4的上方依次设有填料5、布水器6和除水器7,涡轮机11的进水口通说 明 书CN 102654096 A6/6页9过串联有涡轮机进水阀111的水管连接循环总管9,涡轮机11的出水口通过串联有涡轮机出水阀112的水管连接布水器进水口61,布水器进水口61和涡轮机11的进水口之间还通过旁路水管13连接,旁路水管13上串联有旁路阀131。旁路阀131采用电动阀,涡轮机进水阀111。

32、和涡轮机出水阀112这两者中至少一个选用电动阀,本实施例中涡轮机进水阀111选用电动阀。涡轮机11的转轴通过离合器17连接循环泵驱动电动机15的转轴,循环泵驱动电动机15的转轴还通过联轴器18和循环泵16的转轴连接。涡轮机11、循环泵驱动电动机15和循环泵16这三者之间的布置方式选用以下3种方式中的任意一中:1. 循环泵驱动电动机15中置,涡轮机11和循环泵16分列两边;2. 循环泵16中置,涡轮机11和循环泵驱动电动机15分列两边;3. 涡轮机11中置,循环泵16和循环泵驱动电动机15分列两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本实施例选用循环泵驱动电动机15中置而涡轮机11和循环泵16分列两边的方。

33、式。0036 控制器19如图6所示,由温度传感器191、模/数转换器193、触摸屏194和可编程控制器195组成,温度传感器191浸没于冷却塔塔体1内底部水池4的水中,温度传感器191通过信号线连接模/数转换器193,模/数转换器193和触摸屏194都通过信号线连接可编程控制器195,可编程控制器195通过信号线连接涡轮机进水阀111。0037 本实施例中,涡轮机11形成一个单独的管路系统,涡轮机管路系统包括:涡轮机11、涡轮机进水阀111、涡轮机出水阀112及之间的连接水管。为保证在涡轮机11出现故障时循环水系统仍能正常工作以及方便涡轮机11的检修,另设有旁路水管13和旁路阀131以形成旁路管路系统,用以保持循环水系统的常规运行。旁路水管13与涡轮机11并联布置。0038 本实施使用时,开启涡轮机出水阀112,由可编程控制器195控制旁路阀131和涡轮机进水阀111的开启程度,使循环水从循环总管9全部或部分流经涡轮机管路系统,循环水驱动涡轮机11做功,涡轮机11协同循环泵驱动电动机15共同驱动循环泵16,实现能量回收。循环水随后从布水器6中洒出,经填料5后再汇集至水池4。0039 本实施例使用时,循环水从循环总管9流经涡轮机管路系统的流量由控制器19根据需求智能分配。说 明 书CN 102654096 A1/6页10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54096 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力机械或液力发动机;风力、弹力或重力发动机;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产生机械动力或反推力的发动机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