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反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止外部光在窗、 显示器等的表面发生反射而设置的抗反射膜。特别 涉及设置于液晶显示器 (LCD) 表面、 以及透射型液晶显示器 (LCD) 表面的抗反射膜。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 不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使用显示器, 都是在外部光等入射的环境下 使用。此外部光等的入射光在显示器表面等发生正反射, 由其导致的反射图像与显示图像 混合, 从而降低屏幕显示品质。因此, 必须赋予显示器表面等抗反射的功能, 并对抗反射功 能的高性能化、 抗反射功能以外的功能的复合化提出了要求。
一般而言, 抗反射功能通过在透明基材上形成多层结构的防反射层而获得, 所述 多层结构基于由金属氧化物等透明材料组成的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的重复结构而得 到。 这些由多层结构组成的防反射层可通过化学蒸镀 (CVD) 法、 物理蒸镀 (PVD) 法这样的干 式成膜法而形成。在使用干式成膜法形成防反射层的情况下, 具有可精密控制低折射率层 和高折射率层的膜厚的优点, 但另一方面, 由于在真空中进行成膜, 因此存在有生产率低, 不适于大量生产这样的问题。然而, 作为防反射层的形成方法, 利用了可大面积化、 连续生 产且低成本化的涂液的湿式成膜法来生产抗反射膜受到人们的关注。
另外, 在透明基材上设置有这些防反射层的抗反射膜的表面比较柔软, 因此为了 赋予表面硬度, 一般使用有如下技术 : 设置将丙烯酸类材料固化而获得的硬涂层, 在其上形 成防反射层。此硬涂层通过丙烯酸类材料的特性而具有高表面硬度、 透明性、 耐擦伤性。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05-202389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 2005-199707 号公报
专利文献 3 : 日本特开平 11-92750 号公报
专利文献 5 : 日本特开 2004-4149 号公报
专利文献 6 : 日本特开 2005-173216 号公报
专利文献 7 : 日本特开 2005-297271 号公报
专利文献 8 : 日本特开 2006-154758 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关于在从透明基材侧依次具备硬涂层和作为防反射层的低折射率层的抗反射膜, 通过在透明基材的没有形成低折射率层的面上依次设置偏光层、 第 2 透明基材而制成偏光 板, 并且设置于透射型液晶显示器表面。 此处, 透射型液晶显示器具有采用加入碘的拉伸聚 乙烯醇制成偏光层的偏光板, 产生如下问题 : 在将显示器设为黑显示时发生蓝色的光条纹、 黑显示带有淡蓝色。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抗反射膜的光学特性为良好的抗反射膜, 具体如下 : 透射型液晶显示器具有采用加入了碘的拉伸聚乙烯醇制成的偏光层的偏光板, 通过在其表
面设置该抗反射膜, 在进行黑显示时对透射光线进行选择从而可抑制屏幕带有淡蓝色的问 题, 以进行更优异的黑色显示。另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抗反射膜, 其在设置于显示器表面 时, 可不降低其它的显示品质的情况下进行更优异的黑色显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权利要求 1 的发明为一种抗反射膜, 其中, 在透明基材的至少 一个面上, 从该透明基材侧依次具备硬涂层和低折射率层, 其特征在于, 前述抗反射膜的视 觉光平均透射率吸收损失在为 0.5%以上、 3.0%以下的范围内, 且前述抗反射膜的可见光 区域中的各波长值的光透射率吸收损失的最大值减去前述抗反射膜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各 波长值的光透射率吸收损失的最小值而得到的值在 0.5%以上、 4.0%以下的范围内, 且前 述抗反射膜在波长 450nm、 550nm、 650nm 时的光透射吸收损失满足 Q450 > Q550 > Q650(Q450 : 波 长 450nm 时的光透射吸收损失, Q550 : 波长 550nm 时的光透射吸收损失, Q650 : 波长 650nm 时的 光透射吸收损失 )。
另外, 权利要求 2 的发明为权利要求 1 的抗反射膜, 其特征在于, 前述低折射率层 侧的抗反射膜表面的视觉光平均反射率为 0.5%以上、 1.5%以下的范围内。
另外, 权利要求 3 的发明为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抗反射膜, 其特征在于, 前 述抗反射膜的雾度在 0.5%以下的范围内, 且前述抗反射膜的平行光线透射率在 94.0%以 上、 96.5%以下的范围内。
另 外, 权 利 要 求 4 的 发 明 为 根 据 权 利 要 求 1 至 3 中 任 一 项 所 述 的 抗 反 射 膜, 其 特 征 在 于, 前 述 抗 反 射 膜 的 低 折 射 率 层 表 面 的 表 面 电 阻 值 在 1.0×106Ω/ □ 以 上、 1.0×1011Ω/ □以下的范围内。 另 外, 权 利 要 求 5 的 发 明 为 根 据 权 利 要 求 1 至 4 中 任 一 项 所 述 的 抗 反 射 膜, 其 特 征 在 于, 前 述 抗 反 射 膜 的 低 折 射 率 层 表 面 的 L*a*b* 颜 色 系 统 中 的 反 射 色 度 为 0.00 ≤ a* ≤ 3.00, 且满足 -3.00 ≤ b* ≤ 3.00。
另外, 权利要求 6 的发明为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5 中任一项所述的抗反射膜, 其特征 在于, 前述硬涂层包含氧化锌类的颗粒。
另外, 权利要求 7 的发明为一种偏光板, 其依次具备权利要求 1 至 6 中任一项所述 的抗反射膜、 以及形成在该抗反射膜的没有形成低折射率层的面上的偏光层、 第 2 透明基 材。
另外, 权利要求 8 的发明为透射型液晶显示器, 其特征在于, 其依次具备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偏光板、 液晶盒、 第 2 偏光板、 背光源单元。
发明的效果
通过制成上述结构的抗反射膜, 从而在将此抗反射膜设置于透射型液晶显示器表 面并且将显示器设为黑显示时, 对透射光线进行选择, 因而可抑制屏幕带有淡蓝色的问题, 进行更优异的黑色显示。 进一步可制成一种抗反射膜, 其在设置于显示器表面时, 可不降低 其它的显示品质并且进行更优异的黑色显示。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的抗反射膜的剖面模式图。 图 2 为使用了本发明的抗反射膜的本发明的偏光板的剖面模式图。图 3 为具备本发明的抗反射膜的本发明的透射型液晶显示器的剖面模式图。具体实施方式
图 1 表示了本发明的抗反射膜的剖面模式图。
本发明的抗反射膜 1 在第 1 透明基材 11 的至少一个面上, 依次具备硬涂层 12 和 低折射率层 13。通过在第 1 透明基材 11 设置硬涂层 12, 从而可赋予抗反射膜表面以高表 面硬度, 可制成耐擦伤性优异的抗反射膜。另外, 在硬涂层 12 上设置有低折射率层 13。通 过设置具有在可见光区域中成为波长的 1/4 那样的光学膜厚的层厚的低折射率层, 从而可 抑制入射于抗反射膜表面的外部光的反射, 可提高在亮处的对比度。 另外, 由于可提高抗反 射膜的可见光透射率, 因此可提高使用了该反射膜的液晶显示器进行白显示时的白亮度, 提高对比度。
本发明的抗反射膜的特征在于, (1) 前述抗反射膜的视觉光平均透射率吸收损 失在 0.5%以上、 3.0%以下的范围内, (2) 抗反射膜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各波长值的光透射 率吸收损失的最大值减去前述抗反射膜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各波长值的光透射率吸收损失 的最小值而得到的值在 0.5 %以上、 4.0 %以下的范围内, 且 (3) 抗反射膜在波长 450nm、 550nm、 650nm 时的光透射吸收损失为 Q450 > Q550 > Q650(Q450 : 波长 450nm 时的光透射吸收损 失, Q550 : 波长 550nm 时的光透射吸收损失, Q650 : 波长 650nm 时的光透射吸收损失 )。通过制 成满足本发明中的技术特征 (1) 至 (3) 的全部技术特征的抗反射膜, 从而可实现如下抗反 射膜 : 其不仅具有充分的抗反射性能、 充分的耐擦伤性能, 而且在将此抗反射膜设置于透射 型液晶显示器表面, 并且使显示器进行黑显示时, 可对透射光线进行选择而抑制屏幕带有 淡蓝色的问题, 可进行更适合的黑色显示。
本发明的抗反射膜的特征在于, (1) 前述抗反射膜的视觉光平均透射率吸收损失 在 0.5%以上、 3.0%以下的范围内。
本发明在波长 λ 处的光透射率吸收损失 Qλ 通过下述式 ( 式 1) 求出。
Qλ = 100-H-Tλ-Rλ( 式 1)
Qλ : 透射率吸收损失 (% )
H: 雾度 (% )
Tλ : 光谱透射率 (% )
Rλ : 两面反射率 (% )
此处, 两面反射率 Rλ 通过将表面反射率 Rs 和背面反射率 Rb 这两者的反射率进行 合计而得到。 在抗反射膜的反射率的测定中, 在背面涂布黑色涂料等, 用砂纸等进行粗糙面 化而涂布黑色涂料等, 从而在消除背面反射的状态下进行, 通过此方法可仅测定表面反射 率 Rs。此处, 不消除此背面反射 ( 不进行粗糙面化、 黑色涂料的涂布 ) 而测定光谱反射率, 由此可测定 ( 在波长 λ 处的 ) 两面反射率 Rλ( = Rs+Rb)。又, 从 ( 式 1) 也明显可知, 本 发明中的光透射率吸收损失不是基于散射的损失, 而是基于光吸收的损失。
又, 抗反射膜的雾度 (H) 可根据 JIS K 7105(1981) 来求出。抗反射膜的光谱透射 率 Tλ 以及在波长 λ 处的两面反射率 Rλ 通过使用 C 光源作为光源, 将光源及受光器的入出 射角与垂直于抗反射膜表面的方向的夹角设定为 5°, 在 2°视野的条件下, 测定直进透射 方向以及正反射方向的光谱反射率, 由此求出。 视觉光平均透射率吸收损失 Q 为 : 用相对可见度校正可见光的各波长的光透射率吸收损失 Qλ 平均而得到的值。 此时, 相对可见度可使 用亮处视觉标准相对可见度。
本发明的抗反射膜中, 通过将视觉光平均透射率吸收损失设在 0.5%以上、 3.0% 以下的范围内, 从而可制成能够提供在亮处的对比度、 在暗处的对比度优异的显示器的抗 反射膜。在抗反射膜的透射率吸收损失不足 0.5%的情况下, 无法充分防止使显示器进行 黑显示时的光条纹, 在暗处显示黑图像时的亮度 ( 黑亮度 ) 变高, 暗处对比度降低。另一方 面, 在抗反射膜的透射率吸收损失超过 3.0%的情况下, 在暗处可降低显示器的黑亮度, 但 是存在有如下情况 : 显示白图像时的亮度 ( 白亮度 ) 变低, 结果使得暗处对比度降低。
本发明的抗反射膜的特征在于, (2) 抗反射膜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各波长时的光透 射率吸收损失的最大值, 减去前述抗反射膜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各波长时的光透射率吸收损 失的最小值而得到的值在 0.5%以上、 4.0%以下的范围内。通过使各波长时光透射率吸收 损失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而得到的值在 0.5%以上、 4.0%以下的范围内, 从而在可见光区 域中抗反射膜的光透射率吸收损失显现平缓的波长依存性, 将此抗反射膜设置于显示器表 面时, 可成为色彩重现性好的抗反射膜。在可见光区域的各波长时的光透射率吸收损失的 最大值减去最小值而得到的值超过 4%的情况下, 抗反射膜在可见光区域具备特定的光吸 收大的波长, 使用了其的显示器使屏幕进行白显示时出现具有色淡的图像。 另一方面, 可见 光区域的各波长时的光透射率吸收损失的最大值, 减去最小值而得到的值不足 0.5%的情 况下, 即使将此抗反射膜设置于透射型液晶显示器表面, 在使屏幕进行黑显示时, 也不能抑 制其屏幕带有淡蓝色这样的问题。又, 本发明的光透射率吸收损失的最大值及最小值所涉 及的可见光区域是指 400nm 以上、 700nm 以下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抗反射膜的特征在于, (3) 抗反射膜在波长 450nm、 550nm、 650nm 时的光 透射吸收损失为 Q450 > Q550 > Q650(Q450 : 波长 450nm 时的光透射吸收损失, Q550 : 波长 550nm 时的光透射吸收损失, Q650 : 波长 650nm 时的光透射吸收损失 )。(2) 可见光区域中的各波 长时的光透射率吸收损失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而得到的值在 0.5%以上 4.0%以下的范围 内, 以及 (3) 抗反射膜在波长 450nm、 550nm、 650nm 时的光透射吸收损失满足 Q450 > Q550 > Q650, 从而可使得本发明的抗反射膜在短波长侧具备平缓的光吸收。
而且, 本发明的抗反射膜在短波长侧具备缓慢的光吸收, 因此, 以使用加入碘的拉 伸聚乙烯醇作为偏光层而得到的偏光板作为构成要素的透射型液晶显示器, 在进行该显示 器的黑显示时, 由于将此抗反射膜设置于观察者侧而进行选择性抑制, 从而可解决屏幕带 有淡蓝色这样的问题, 制成能进行更优异的黑色显示的透射型液晶显示器。即, 使一组 ( 使 用了碘拉伸聚乙烯醇 ) 偏光板的偏光方向正交时而生成的蓝色的光条纹, 可通过本发明的 抗反射膜而被选择性吸收, 因此如果将此抗反射膜设置于液晶显示器表面, 那么在使显示 器进行黑显示时可选择性抑制屏幕带有淡蓝色这样的问题。
另外, 本发明的抗反射膜中, 抗反射膜表面的视觉光平均反射率优选在 0.5 %以 上、 1.5%以下的范围内。 在视觉光平均反射率超过 1.5%时, 有时无法充分防止入射于抗反 射膜表面的外部光的映入, 有时设置于显示器表面而无法成为具有充分的抗反射功能的抗 反射膜。另一方面, 在视觉光平均反射率低于 0.5%那样的情况下, 有时会发生如下情况 : 作为可见光区域的从波长 400nm 起到 700nm 的范围的光谱反射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变 大, 难以通过中性化使反射色度成为色彩少的状态, 不适于设置在显示器表面。本发明的抗反射膜表面的低折射率层侧的视觉光平均反射率根据光谱反射率曲 线求出。光谱反射率曲线通过使用 C 光源作为光源, 将光源及受光器的入出射角与垂直于 抗反射膜表面的方向的夹角设定为 5°, 在 2°视野的条件下, 测定正反射方向的光谱反射 率从而求出。光谱反射率的测定如下进行 : 用砂纸等将抗反射膜的与低折射率层形成面侧 相反侧的面进行粗糙面化而涂布黑色涂料等, 从而在消除背面反射的状态下对低折射率层 照射测定光而进行。视觉光平均反射率为 : 用相对可见度将可见光区域的各波长的反射率 进行校正、 平均后而得到的反射率的值。此时, 相对可见度可使用亮处视觉标准相对可见 度。
另外, 本发明的抗反射膜中优选的是抗反射膜的雾度 (H) 在 0.5%以下的范围内, 且前述抗反射膜的平行光线透射率在 94.0%以上、 96.5%以下的范围内。
通过将本发明的抗反射膜的雾度设为 0.5%以下, 可制成亮处对比度高的抗反射 膜。雾度超过 0.5%的情况下, 由于存在基于散射的透射损失, 因此使液晶显示器在暗处进 行黑显示时可表观上抑制光条纹, 但是在亮处进行黑显示时因其散射而导致黑显示发生白 浊, 从而使对比度降低。又, 抗反射膜的雾度可通过 JIS K7105(1981) 来求出。
通过将抗反射膜的平行光线透射率设为 94.0%以上、 96.5%以下, 从而使得使用 了此抗反射膜的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为良好。在抗反射膜的平行光线透射率不足 94.0% 的情况下, 使显示器进行白显示时的白亮度降低, 对比度降低。进一步, 设置低折射率层而 提高了平行光线透射率的部分被抵消。另一方面, 考虑背面反射等时, 实质上难以制作出 平行光线透射率超过 96.5%的抗反射膜, 本发明的抗反射膜的特征在于平行光线透射率 96.5%以下。又, 抗反射膜的平行光线透射率可通过 JIS K 7105(1981) 来求出。 另 外, 本发明的抗反射膜所具备的低折射率层的表面的表面电阻值优选在 1.0×10 Ω/ □以上、 1.0×1011Ω/ □以下的范围内。通过使本发明的抗反射膜的低折射 率层表面的表面电阻值为上述范围内, 从而可赋予抗反射膜以抗静电功能, 在显示器表面 设置了抗反射膜时可防止灰尘等的附着污迹的发生。另外, 可防止显示器表面的带电影 响到显示器内部。在低折射率层表面的表面电阻值超过 1.0×1011(Ω/cm2) 的情况下不 能制成具有充分的抗静电性的抗反射膜。另一方面, 低折射率层表面的表面电阻值低于 6 2 1.0×10 (Ω/cm ) 的情况下, 为了成为此状态而需要在粘合基质中大量添加导电性颗粒、 不 经济, 另外有时会导致光学特性不满足显示器用途的抗反射膜所应具有的特性, 导致在本 发明内不能调整。
赋予抗反射膜以抗静电功能并且使表面电阻值为上述范围内, 可通过在硬涂层添 加导电性材料而实现。
另 外, 关 于 本 发 明 的 抗 反 射 膜, 形成前述低折射率层一侧的抗反射膜表 面、 即 低 折 射 率 层 表 面 的 L*a*b* 颜 色 系 统 中 的 反 射 色 度 优 选 为 0.00 ≤ a* ≤ 3.00 且 -3.00 ≤ b* ≤ 3.00。通过使低折射率层侧的抗反射膜表面的 L*a*b* 颜色系统中的反射 色度为上述范围内, 可制成没有色彩的抗反射膜, 可进一步优选使用于显示器表面。
关于反射色相, a*、 b* 越接近 0 则越接近无色。但是, -3.00 ≤ a* < 0.00 为相对 可见度高的绿色的区域, 色彩对于观察者而言倾向于容易被识别。 因此, 本发明的抗反射膜 中优选为 0.00 ≤ a* ≤ 3.00 且 -3.00 ≤ b* ≤ 3.00。
又, 关于本发明的抗反射膜的反射色相, 在未设置硬涂层、 低折射率层的一侧的透
6明基材表面涂布了消光黑色涂料后, 根据分光光度计而测定。使用 C 光源作为光源, 将光源 及受光器的入出射角与垂直于抗反射膜表面的方向的夹角设定为 5°, 在 2°视野的条件 下, 测定正反射方向的光谱反射率从而求出。
另外, 本发明的抗反射膜的硬涂层优选包含氧化锌类的颗粒。 关于氧化锌、 掺杂铝 的氧化锌 (AZO)、 掺杂镓的氧化锌 (GZO) 这样的氧化锌类导电性颗粒, 在可见光区域中的各 波长时的光透射吸收损失显示出随着波长变长而减少的倾向。因此, 使用氧化锌类的导电 性颗粒可容易制作出在波长 450nm、 550nm、 650nm 时的光透射吸收损失满足 Q450 > Q550 > Q650 的抗反射膜。 另外, 氧化锌、 掺杂铝的氧化锌 (AZO)、 掺杂镓的氧化锌 (GZO) 这样的氧化锌类 的导电性颗粒由于可赋予抗反射膜以抗静电功能, 因此优选。
接着给出使用了本发明的抗反射膜的偏光板。图 2 表示了使用了本发明的抗反射 膜的偏光板的剖面模式图。本发明的偏光板 2 采用在两个透明基材间夹持有偏光层的结 构。本发明的抗反射膜在透明基材的一个面上, 依次具备有硬涂层和低折射率层。本发明 的偏光板 2 中, 在构成抗反射膜 1 的第 1 透明基材 11 的另一侧的表面依次具备偏光层 23、 第 2 透明基材 22。即, 构成抗反射膜 1 的第 1 透明基材 11 兼作为用于夹持偏光层 23 的透 明基材的结构。 接着给出使用了本发明的抗反射膜的透射型液晶显示器。
图 3 表示了具备本发明的抗反射膜的透射型液晶显示器的剖面模式图。图 3 所示 的本发明的透射型液晶显示器依次具有 : 背光源单元 5、 第 2 偏光板 4、 液晶盒 3、 作为本发 明的偏光板的包含抗反射膜 1 的第 1 偏光板 2。此时, 抗反射膜侧成为观察侧即显示器表 面。
背光源单元具备光源和光散射板 ( 未图示 )。液晶盒的结构为 : 在一个透明基材 设置有电极, 在另一个透明基材具备有电极及滤色器, 在两电极间封入有液晶 ( 未图示 )。 第 2 偏光板 4 的结构为 : 在第 3 透明基材 41 与第 4 透明基材 42 之间夹持有第 2 偏光层 43。 第 1 偏光板 2 和第 2 偏光板 4 按照夹着液晶盒 3 的方式而设置。
另外, 本发明的透射型液晶显示器中也可具备其它的功能性部件。作为其它的功 能性部件, 例如列举出用于将从背光源发出的光有效使用的散射膜、 棱镜片、 亮度提高膜、 相位差膜, 该相位差膜用于补偿液晶盒、 偏光板的相位差, 但本发明的透射型液晶显示器不 受限于它们。
接着对本发明的抗反射膜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作为本发明的抗反射膜中的透明基材, 可使用由各种有机高分子形成的膜或者 片。例如列举出显示器等光学部件中通常使用的基材, 考虑透明性、 光的折射率等光学特 性, 进一步考虑耐冲击性、 耐热性、 耐久性等诸物性, 可使用由如下有机高分子形成的基材 : 聚乙烯、 聚丙烯等聚烯烃类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类 ; 三乙 酰纤维素、 二乙酰基纤维素、 赛璐玢等纤维素类 ; 6- 尼龙、 6, 6- 尼龙等聚酰胺类 ; 聚甲基丙 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类 ; 聚苯乙烯 ; 聚氯乙烯 ; 聚酰亚胺 ; 聚乙烯醇 ; 聚碳酸酯 ; 乙烯 - 乙烯醇 等有机高分子。特别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三乙酰纤维素、 聚碳酸酯、 聚甲基丙烯酸 甲酯。其中, 由于三乙酰纤维素的双折射率小、 透明性良好, 因此可优选用于液晶显示器。
又, 透明基材的厚度优选处于 25μm 以上、 200μm 以下的范围内, 进一步优选处于 40μm 以上、 80μm 以下的范围内。
进一步, 也可使用向这些有机高分子中添加公知的添加剂例如紫外线吸收剂、 红 外线吸收剂、 增塑剂、 增滑剂、 着色剂、 抗氧化剂、 阻燃剂等而赋予功能从而得到的物质。另 外, 透明基材可以为由从上述的有机高分子中选出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或聚合物 形成的透明基材, 也可以为层叠多个层而得到的透明基材。
接着, 对硬涂层的形成方法进行记述。 硬涂层可如下制成 : 将包含电离辐射线固化 型材料的硬涂层形成用涂液涂布于透明基材上, 在透明基材上形成涂膜, 对于该涂膜, 根据 需要进行干燥, 其后, 通过照射紫外线、 电子射线这样的电离辐射线而进行电离辐射线固化 型材料的固化反应, 从而可制成硬涂层。
作为硬涂层形成用涂液的涂布方法, 可使用 : 使用了辊涂机、 逆转辊涂机、 凹版涂 布机、 微凹版涂布机、 刮刀涂布机、 棒涂布机、 丝棒涂布器、 模涂机、 浸渍涂布机的涂布方法。
作为硬涂层形成用涂液中所加入的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材料, 可使用丙烯酸类材 料。 作为丙烯酸类材料, 可使用 : 多元醇的丙烯酸酯或者甲基丙烯酸酯这样的单官能或者多 官能的 ( 甲基 ) 丙烯酸酯化合物 ; 由二异氰酸酯与、 多元醇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羟基酯 等合成的那样的多官能的氨基甲酸酯 ( 甲基 ) 丙烯酸酯化合物。 另外在它们之外, 作为电离 辐射线固化型材料, 还可使用 : 具有丙烯酸酯类的官能团的聚醚树脂、 聚酯树脂、 环氧树脂、 醇酸树脂、 螺缩醛树脂、 聚丁二烯树脂、 聚硫醇 - 聚烯树脂等。 又, 在本发明中 “( 甲基 ) 丙烯酸酯” 表示 “丙烯酸酯” 和 “甲基丙烯酸酯” 这两者。 例如 “氨基甲酸酯 ( 甲基 ) 丙烯酸酯” 表示 “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和 “氨基甲酸酯甲基丙 烯酸酯” 这两者。
作为单官能的 ( 甲基 ) 丙烯酸酯化合物, 例如列举出 : ( 甲基 ) 丙烯酸 2- 羟乙酯、 ( 甲基 ) 丙烯酸 2- 羟丙酯、 ( 甲基 ) 丙烯酸 2- 羟丁酯、 ( 甲基 ) 丙烯酸正丁酯、 ( 甲基 ) 丙 烯酸异丁酯、 ( 甲基 ) 丙烯酸叔丁酯、 ( 甲基 ) 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丙烯酰基吗啉、 N- 乙烯基 吡咯烷酮、 丙烯酸四氢糠基酯、 ( 甲基 ) 丙烯酸环己酯、 ( 甲基 ) 丙烯酸 2- 乙基己酯、 (甲 基 ) 丙烯酸异冰片酯、 ( 甲基 ) 丙烯酸异癸酯、 ( 甲基 ) 丙烯酸月桂酯、 ( 甲基 ) 丙烯酸十三 烷基酯、 ( 甲基 ) 丙烯酸十六烷基酯、 ( 甲基 ) 丙烯酸硬脂酯、 ( 甲基 ) 丙烯酸苄酯、 ( 甲基 ) 丙烯酸 2- 乙氧基乙酯、 ( 甲基 ) 丙烯酸 3- 甲氧基丁酯、 ( 甲基 ) 丙烯酸乙基卡必醇酯、 磷酸 ( 甲基 ) 丙烯酸酯、 环氧乙烷改性磷酸 ( 甲基 ) 丙烯酸酯、 苯氧基 ( 甲基 ) 丙烯酸酯、 环氧 乙烷改性苯氧基 ( 甲基 ) 丙烯酸酯、 环氧丙烷改性苯氧基 ( 甲基 ) 丙烯酸酯、 壬基苯酚 ( 甲 基 ) 丙烯酸酯、 环氧乙烷改性壬基苯酚 ( 甲基 ) 丙烯酸酯、 环氧丙烷改性壬基苯酚 ( 甲基 ) 丙烯酸酯、 甲氧基二乙二醇 ( 甲基 ) 丙烯酸酯、 甲氧基聚乙二醇 ( 甲基 ) 丙烯酸酯、 甲氧基丙 二醇 ( 甲基 ) 丙烯酸酯、 2-( 甲基 ) 丙烯酰氧基乙基 -2- 羟丙基邻苯二甲酸酯、 ( 甲基 ) 丙 烯酸 2- 羟基 -3- 苯氧基丙酯、 邻苯二甲酸氢 2-( 甲基 ) 丙烯酰氧基乙基酯、 邻苯二甲酸氢 2-( 甲基 ) 丙烯酰氧基丙基酯、 六氢邻苯二甲酸氢 2-( 甲基 ) 丙烯酰氧基丙基酯、 四氢邻苯 二甲酸氢 2-( 甲基 ) 丙烯酰氧基丙基酯、 ( 甲基 ) 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 ( 甲基 ) 丙烯酸 三氟乙酯、 ( 甲基 ) 丙烯酸四氟丙酯、 ( 甲基 ) 丙烯酸六氟丙酯、 ( 甲基 ) 丙烯酸八氟丙酯、 ( 甲基 ) 丙烯酸八氟丙酯、 由 2- 金刚烷以及金刚烷二醇衍生的具有 1 元的单 ( 甲基 ) 丙烯 酸酯的金刚烷基丙烯酸酯等金刚烷衍生物单 ( 甲基 ) 丙烯酸酯等。
作为前述 2 官能的 ( 甲基 ) 丙烯酸酯化合物, 例如列举出 : 乙二醇二 ( 甲基 ) 丙烯 酸酯、 二乙二醇二 ( 甲基 ) 丙烯酸酯、 丁二醇二 ( 甲基 ) 丙烯酸酯、 己二醇二 ( 甲基 ) 丙烯
酸酯、 壬二醇二 ( 甲基 ) 丙烯酸酯、 乙氧基化己二醇二 ( 甲基 ) 丙烯酸酯、 丙氧基化己二醇 二 ( 甲基 ) 丙烯酸酯、 二乙二醇二 ( 甲基 ) 丙烯酸酯、 聚乙二醇二 ( 甲基 ) 丙烯酸酯、 三丙 二醇二 ( 甲基 ) 丙烯酸酯、 聚丙二醇二 ( 甲基 ) 丙烯酸酯、 新戊二醇二 ( 甲基 ) 丙烯酸酯、 乙氧基化新戊二醇二 ( 甲基 ) 丙烯酸酯、 三丙二醇二 ( 甲基 ) 丙烯酸酯、 羟基特戊酸新戊二 醇二 ( 甲基 ) 丙烯酸酯等二 ( 甲基 ) 丙烯酸酯等。
作为前述 3 官能以上的 ( 甲基 ) 丙烯酸酯化合物, 例如列举出 : 三羟甲基丙烷三 ( 甲基 ) 丙烯酸酯、 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 ( 甲基 ) 丙烯酸酯、 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 ( 甲基 ) 丙烯酸酯、 三 (2- 羟乙基 ) 异氰脲酸酯三 ( 甲基 ) 丙烯酸酯、 甘油三 ( 甲基 ) 丙烯 酸酯等三 ( 甲基 ) 丙烯酸酯, 季戊四醇三 ( 甲基 ) 丙烯酸酯、 二季戊四醇三 ( 甲基 ) 丙烯酸 酯、 二 ( 三羟甲基丙烷 ) 三 ( 甲基 ) 丙烯酸酯等 3 官能的 ( 甲基 ) 丙烯酸酯化合物, 季戊四 醇四 ( 甲基 ) 丙烯酸酯、 二 ( 三羟甲基丙烷 ) 四 ( 甲基 ) 丙烯酸酯、 二季戊四醇四 ( 甲基 ) 丙烯酸酯、 二季戊四醇五 ( 甲基 ) 丙烯酸酯、 二 ( 三羟甲基丙烷 ) 五 ( 甲基 ) 丙烯酸酯、 二 季戊四醇六 ( 甲基 ) 丙烯酸酯、 二 ( 三羟甲基丙烷 ) 六 ( 甲基 ) 丙烯酸酯等 3 官能以上的 多官能 ( 甲基 ) 丙烯酸酯化合物, 这些 ( 甲基 ) 丙烯酸酯的一部分被烷基、 ε- 己内酯取代 而得到的多官能 ( 甲基 ) 丙烯酸酯化合物等。
丙烯酸类材料之中, 出于可设计所希望的分子量、 分子结构并且可容易取得所 形成的硬涂层的物性的平衡这样的理由, 可优选使用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氨基 甲酸酯丙烯酸酯通过使多元醇、 多异氰酸酯以及含羟基的丙烯酸酯进行反应而获得。具 体可列举出共荣社化学公司制的 UA-306H、 UA-306T、 UA-3061 等, 日本合成化学公司制 的 UV-1700B、 UV-6300B、 UV-7600B、 UV-7605B、 UV-7640B、 UV-7650B 等, 新中村化学公司 制的 U-4HA、 U-6HA、 UA-100H、 U-6LPA、 U-15HA、 UA-32P、 U-324A 等, Daicel-UCB Co., Ltd. 制 的 Ebecryl-1290、 Ebecryl-1290K、 Ebecryl-5129 等, 根 上 工 业 会 社 制 的 UN-3220HA、 UN-3220HB、 UN-3220HC、 UN-3220HS 等, 但是不受此限。
另外在它们之外, 作为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材料, 还可使用 : 具有丙烯酸酯类的官能 团的聚醚树脂、 聚酯树脂、 环氧树脂、 醇酸树脂、 螺缩醛树脂、 聚丁二烯树脂、 聚硫醇 - 聚烯 树脂等。
另外, 通过紫外线将用于形成硬涂层的涂液进行固化的情况下, 向硬涂层形成用 涂液添加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 如果是在照射了紫外线时产生自由基的物质 即可, 例如可使用苯乙酮类、 苯偶姻类、 二苯甲酮类、 氧化膦类、 缩酮类、 蒽醌类、 噻吨酮类。 另外, 光聚合引发剂的添加量相对于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材料 100 重量份准备 0.1 重量份以 上、 10 重量份以下, 优选为 1 重量份以上、 7 重量份以下。
另外, 关于硬涂层形成用涂液, 按照抗反射膜的光平均透射率吸收损失在 0.5%以 上、 3.0%以下的范围内, 且抗反射膜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各波长时的光透射率吸收损失的最 大值减去最小值而得到的值为 4%以内, 且抗反射膜在波长 450nm、 550nm、 650nm 时的光透 射吸收损失满足 Q450 > Q550 > Q650 的方式, 向硬涂层形成用涂液加入光吸收性的材料。
作为光吸收性的材料, 可优选使用氧化锌类的颗粒。 关于氧化锌、 掺杂铝的氧化锌 (AZO)、 掺杂镓的氧化锌 (GZO) 这样的氧化锌类的导电性颗粒, 可见光区域中的各波长时的 光透射吸收损失显示出随着波长变长而减少的倾向。因此, 使用氧化锌类的导电性无机颗 粒, 可容易制作出波长 450nm、 550nm、 650nm 时的光透射吸收损失满足 Q450 > Q550 > Q650 的抗反射膜。 另外, 氧化锌、 掺杂铝的氧化锌 (AZO)、 掺杂镓的氧化锌 (GZO) 这样的氧化锌类的导 电性无机颗粒由于也可赋予抗反射膜以抗静电功能, 因此优选。
另外, 作为光吸收性的材料也可使用氧化钛类的颗粒。 关于氧化钛类的颗粒, 可见 光区域中的各波长时的光透射吸收损失显示出随着波长变长而减少的倾向。但是, 仅通过 氧化钛类的颗粒, 难以赋予抗反射膜以充分的抗静电功能。
作为本发明的硬涂层形成用涂液中所加入的光吸收性的材料, 优选为粒径为 1nm 以上、 100nm 以下的颗粒。 粒径超过 100nm 的情况下, 存在如下倾向 : 因瑞利散射而导致光被 显著反射, 硬涂层变白而抗反射膜的可见光透射率降低。另外, 粒径超过 100nm 的情况下, 抗反射膜的雾度提高, 难以使雾度为 0.5%以下。 另一方面, 粒径不足 1nm 时, 有时会产生如 下问题 : 导电性降低, 抗反射膜的表面电阻值变大, 或光吸收性颗粒凝集而使得硬涂层内的 光吸收性颗粒、 导电性颗粒的分散变得不均匀等。 这些光吸收性颗粒可各自单独使用, 也可 组合材质、 尺寸不同的多种而使用。
另外, 也可以赋予所获得的抗反射膜以抗静电功能为目的, 在硬涂层形成用涂液 中添加导电性聚合物、 导电性颗粒。 赋予硬涂层以抗静电功能时需要添加导电性材料, 此时 导电性材料大致划分为电子传导型的导电性材料和离子传导型的导电材料。此处, 电子传 导型的导电性材料这一方即使是在低湿度下也可稳定地发挥抗静电功能, 因此优选。 作为电子传导型的导电性聚合物, 可使用 : 从聚乙炔、 聚苯胺、 聚噻吩、 聚吡咯、 聚 苯硫醚、 聚 (1, 6- 庚二炔 )、 聚联苯 ( 聚对苯 )、 聚对笨硫醚、 聚苯基乙炔、 聚 (2, 5- 亚苯基 ) 以及它们的衍生物中选出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这些导电性聚合物可以以比较少的添加量而显现导电性, 任一个都在可视区域全 域中具有吸收, 不具有特定的吸收峰而优选, 可按照成为作为硬涂层而言所希望的表面电 阻值以及光平均吸收损失成为 0.5%以上、 3.0%以下的方式适当调整添加量。
作为电子传导型的导电性无机颗粒, 可优选使用 : 氧化铟、 氧化铟 - 氧化锡 (ITO)、 氧化锡、 掺杂锑的氧化锡 (ATO)、 掺杂磷的氧化锡 (PTO)、 掺杂氟的氧化锡 (FTO)、 氧化锌、 掺 杂铝的氧化锌 (AZO)、 掺杂镓的氧化锌 (GZO) 这样的电子传导型的导电性颗粒。
硬涂层的膜厚、 该硬涂层中的导电性颗粒的含量可根据所希望的导电性、 折射率 来适当选择, 但是为了使光平均透射率吸收损失在 0.5%以上、 3.0%以下的范围内, 优选的 2 是硬涂层中的导电性无机颗粒的含有率不足 5wt%并且每单位面积在 0.1g/m 以上、 0.8g/ 2 2 m 以下的范围内的含量。导电性无机颗粒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不足 0.1g/m 的情况下, 无 2 法期待光吸收效果, 另外导电性也显示出变得不充分的倾向, 另一方面, 在超过 0.8g/m 的 情况下显示出如下倾向 : 因基于导电性无机颗粒的光吸收而导致透射率大大降低, 使用了 此抗反射膜的显示器的对比度及色重现性降低。为了全部满足光吸收功能、 抗静电功能以 及硬涂功能, 导电性无机颗粒的添加量不为 5wt%以下时则难以实现。5wt%以下的添加量 的情况下, 仅通过导电性无机颗粒则导电性不充分的场合较多, 但是通过与导电性聚合物 一同使用 ( 复合化 ), 在硬涂层的成膜过程中利用导电性无机颗粒的物性的差异 ( 比重、 表 面张力、 相容性、 离子性等 ), 从而使该颗粒进行偏在或凝集, 因而可实现。
作为本发明的硬涂层中使用的导电性颗粒, 优选为粒径为 1nm 以上、 100nm 以下。 粒径超过 100nm 的情况下, 存在如下倾向 : 因瑞利散射而导致光被显著反射, 硬涂层变白而 抗反射膜的可见光透射率降低。另外, 粒径超过 100nm 的情况下, 抗反射膜的雾度提高, 难
以使雾度为 0.5%以下。 另一方面, 粒径不足 1nm 的情况下, 存在有产生如下问题的可能性 : 硬涂层的导电性降低, 抗反射膜的表面电阻值变大, 或者因导电性颗粒凝集而导致硬涂层 内的导电性颗粒的分散变得不均匀等。这些导电性颗粒 ( 抗静电剂 ) 可各自单独使用, 也 可组合材质、 尺寸不同的多种而使用。
本发明的硬涂层中, 为了使雾度为 0.5%以下并且获得亮处对比度高的图像, 最好 不含平均粒径超过 100nm 的颗粒。
进一步, 在硬涂层形成用涂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溶剂、 各种添加剂。作为溶剂, 可 考虑涂布适当性等从如下物质中适宜选择 : 甲苯、 二甲苯、 环己烷、 环己基苯等芳香族烃类, 正己烷等烃类, 二丁基醚、 二甲氧基甲烷、 二甲氧基乙烷、 二乙氧基乙烷、 环氧丙烷、 二噁烷、 二氧戊环、 三噁烷、 四氢呋喃、 苯甲醚以及苯乙醚等醚类, 另外, 甲基异丁基酮、 甲基丁基酮、 丙酮、 甲乙酮、 二乙基酮、 二丙基酮、 二异丁基酮、 环戊酮、 环己酮、 甲基环己酮、 以及甲基环 己酮等酮类, 另外, 甲酸乙酯、 甲酸丙酯、 甲酸正戊酯、 乙酸甲酯、 乙酸乙酯、 丙酸甲酯、 丙酸 乙酯、 乙酸正戊酯、 以及 γ- 丁内酯等酯类, 进一步, 甲基溶纤剂、 溶纤剂、 丁基溶纤剂、 溶纤 剂乙酸酯等溶纤剂类等。另外, 也可在涂液中加入表面调整剂、 折射率调整剂、 密接性提高 剂、 固化剂等作为添加剂。 其中, 用于形成硬涂层的涂液的溶剂优选包含可溶解或溶胀透明基材的那样的溶 剂。 硬涂层形成用涂液通过包含可溶解或溶胀透明基材的溶剂而形成的硬涂层与透明基材 的密接性可实现提高。
另外, 以提高所形成的硬涂层的表面硬度为目的, 在用于形成硬涂层的涂液中除 了添加光吸收性颗粒、 导电性颗粒以外也可添加平均粒径 100nm 以下的其它的颗粒。作为 这样的其它的颗粒, 例如可包含 20 ~ 30wt%左右的氧化铝 (Al2O3) 颗粒、 平均直径为 30nm 的硅石 (SiO2) 纳米颗粒等。作为其它的颗粒, 在硬涂层形成用涂液中添加平均粒径超过 100nm 的颗粒而形成硬涂层的情况下, 存在如下倾向 : 因瑞利散射而导致光被显著反射并 且硬涂层变白而抗反射膜的透明性降低。另外, 雾度倾向于升高。
另外, 也可在硬涂层形成用涂液中加入其它添加剂。 作为添加剂, 例如列举出消泡 剂、 流平剂、 抗氧化剂、 紫外线吸收剂、 光稳定剂、 阻聚剂等, 但是不限于它们。
另外, 在硬涂层形成用涂液中, 出于防止在硬涂层形成后抗反射膜发生卷曲的目 的, 可添加热塑性树脂。通过上述, 从而形成硬涂层。
作为所形成的硬涂层的层厚, 优选为 3μm 以上、 15μm 以下的范围内。硬涂层的 层厚不足 3μm 时, 抗反射膜的硬度变得不充分, 耐擦伤性变低。另一方面, 硬涂层的层厚超 过 15μm 时, 产生如下问题 : 由硬涂层的固化收缩导致的卷曲变大, 在将抗反射膜进行偏光 板化时引起了妨碍, 或在硬涂层产生裂纹等。
也可在硬涂层上形成低折射率层之前, 对硬涂层进行酸处理、 碱处理、 电晕处理 法、 大气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法等的表面处理。 通过进行这些表面处理, 可进一步提高硬涂 层与低折射率层的密接性。
在低折射率层的形成中将硅烷氧化物等金属醇盐用作粘合基质形成材料的情况 下, 优选在形成低折射率层之前进行碱处理。 通过进行碱处理, 可提高抗静电硬涂层与低折 射率层的密接性, 可进一步提高抗反射膜的耐擦伤性。
给出本发明的抗反射膜所具备的低折射率层的形成方法。 本发明的低折射率层可
通过如下湿式成膜法而形成 : 将包含低折射率颗粒和粘合基质形成材料的低折射率层形成 用涂液涂布于硬涂层上, 形成涂膜, 进行固化。 此时作为涂布方法可使用 : 使用了辊涂机、 逆 转辊涂机、 凹版涂布机、 微凹版涂布机、 刮刀涂布机、 棒涂布机、 丝棒涂布器、 模涂机、 浸渍涂 布机的涂布方法。
作为低折射颗粒, 可使用 : 由 LiF、 MgF、 3NaF·AlF 或者 AlF( 任一个都是折射率 1.4)、 或者、 Na3AlF6( 冰晶石、 折射率 1.33) 等低折射材料形成的低折射率颗粒。另外, 可优 选使用在颗粒内部具有孔隙的颗粒。对于在颗粒内部具有孔隙的颗粒, 由于可将孔隙的部 分作为空气的折射率 ( ≈ 1), 因此可制成具备非常低的折射率的低折射率颗粒。具体可使 用在内部具有孔隙的低折射率硅石颗粒。
作为本发明的低折射率层形成用涂液中所加入的低折射率颗粒, 粒径优选为 1nm 以上、 100nm 以下。粒径超过 100nm 的情况下, 存在如下倾向 : 因瑞利散射而导致光被显著 反射, 低折射率层发生白化而抗反射膜的透明性降低。另一方面, 粒径不足 1nm 的情况下, 产生颗粒凝集、 低折射率层中的颗粒的分散状态变得不均匀等问题。
作为低折射率层形成用涂液中所加入的粘合基质形成材料, 可使用烷氧基硅烷的 水解物。可优选使用通式 (1)RxSi(OR)4-x( 并且, 式中 R 表示烷基, x 为满足 0 ≤ x ≤ 3 的整 数 ) 所示的硅烷氧化物的水解物。 作为由通式 (1) 表示的硅烷氧化物, 例如可使用 : 四甲氧基硅烷、 四乙氧基硅烷、 四异丙氧基硅烷、 四正丙氧基硅烷、 四正丁氧基硅烷、 四仲丁氧基硅烷、 四叔丁氧基硅烷、 四五乙氧基硅烷、 四五异丙氧基硅烷、 四五正丙氧基硅烷、 四五正丁氧基硅烷、 四五仲丁氧 基硅烷、 四五叔丁氧基硅烷、 甲基三甲氧基硅烷、 甲基三乙氧基硅烷、 甲基三丙氧基硅烷、 甲 基三丁氧基硅烷、 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二甲基乙氧基硅烷、 二甲基 甲氧基硅烷、 二甲基丙氧基硅烷、 二甲基丁氧基硅烷、 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甲基二乙氧基硅 烷、 己基三甲氧基硅烷等。硅烷氧化物的水解物是能以通式 (I) 所示的金属醇盐作为原料 而获得的物质即可, 例如可通过利用盐酸进行水解而获得。
进一步, 作为低折射率层的形成中使用的粘合基质形成材料, 由通式 (1) 表示的 硅烷氧化物中可进一步包含通式 (2)R’ 式中 R’ 表示具有烷基、 氟烷基或氟 zSi(OR)4-z( 并且, 环氧烷基的非反应性官能团, z 为满足 1 ≤ z ≤ 3 的整数 ) 所示的硅烷氧化物的水解物。由 此可赋予抗反射膜的低折射率层表面以防污性, 进而, 可进一步降低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
作为通式 (2) 所示的硅烷氧化物, 例如列举出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 1H, 1H, 2H, 2H- 全氟辛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另外, 粘合基质形成材料中也可使用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材料。作为电离辐射线固 化型材料, 可使用硬涂层形成用涂液中列举出的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材料。 另外, 使用折射率 低的氟类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材料而形成低折射率层时, 未必也需要添加低折射率颗粒。另 外, 在使用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材料作为粘合基质形成材料的情况下, 也优选在低折射率层 表面添加显现防污性的材料。
使用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材料作为粘合基质, 通过照射紫外线而形成低折射率层的 情况下, 在低折射率层形成用涂液中加入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 例如列举出 : 苯乙酮类、 苯偶姻类、 二苯甲酮类、 氧化膦类、 缩酮类、 蒽醌类、 噻吨酮类等。
在使用了烷氧基硅烷的水解物作为粘合基质形成材料的情况下, 将包含硅烷氧化
物的水解物和低折射率颗粒的涂液涂布于可形成硬涂层的透明基材上而形成涂膜, 对该涂 膜进行干燥· 加热, 通过进行硅烷氧化物的脱水缩合反应从而可形成低折射率层。另外, 在 使用了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材料作为粘合基质形成材料的情况下, 将包含电离辐射线固化型 材料和低折射率颗粒的涂液涂布于可形成硬涂层的透明基材上而形成涂膜, 对于该涂膜, 根据需要进行干燥, 其后照射紫外线、 电子射线这样的电离辐射线而进行电离辐射线固化 型材料的固化反应, 从而可形成低折射率层。
又, 在用于形成低折射率层的涂液中, 可根据需要加入溶剂、 各种添加剂。作为溶 剂, 考虑涂布适当性等从如下物质之中适宜选择 : 甲苯、 二甲苯、 环己烷、 环己基苯等芳香族 烃类, 正己烷等烃类, 二丁基醚、 二甲氧基甲烷、 二甲氧基乙烷、 二乙氧基乙烷、 环氧丙烷、 二 噁烷、 二氧戊环、 三噁烷、 四氢呋喃、 苯甲醚以及苯乙醚等醚类, 另外, 甲基异丁基酮、 甲基丁 基酮、 丙酮、 甲乙酮、 二乙基酮、 二丙基酮、 二异丁基酮、 环戊酮、 环己酮、 甲基环己酮、 以及甲 基环己酮等酮类, 另外, 甲酸乙酯、 甲酸丙酯、 甲酸正戊酯、 乙酸甲酯、 乙酸乙酯、 丙酸甲酯、 丙酸乙酯、 乙酸正戊酯、 以及 γ- 丁内酯等酯类, 进一步, 甲基溶纤剂、 溶纤剂、 丁基溶纤剂、 溶纤剂乙酸酯等溶纤剂类, 甲醇、 乙醇、 异丙醇等醇类, 水等。另外, 也可在涂液中加入防污 剂、 表面调整剂、 流平剂、 折射率调整剂、 密接性提高剂、 光敏剂等作为添加剂。
低折射率层可通过真空蒸镀法、 溅射法这样的真空工艺由氧化硅等低折射率材料 形成。 另外, 本发明中也可除了设置低折射率层之外还设置高折射率层而提高抗反射性能。 然而, 任一种方法在目前的技术中均是高成本。
关于本发明的抗反射膜中的低折射率层, 在不具有高折射率层的情况下, 按照结 合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 (n) 和低折射率层的层厚 (d) 而获得的低折射率层的光学膜厚 (nd) 成为可见光波长的 1/4 的方式而设置。此时, 低折射率层的光学膜厚优选为 115nm 以上、 135nm 以下的范围内。按照使低折射率层的光学膜厚为 115nm 以上、 135nm 以下的范围内、 设为 λ = 500nm 时成为 λ/4 附近的方式设计低折射率层的光学膜厚, 从而可减小反射色 度。另外, 为了使低折射率层通过湿式涂布法形成, 存在稍微的膜厚的变动, 但是通过将光 学膜厚调整为此范围, 从而可制成因低折射率层的膜厚变动而导致的色不均产生少的抗反 射膜。
通过上述, 从而形成低折射率层。
通过上述, 形成本发明的抗反射膜。又, 在本发明的抗反射膜中, 除了设置有硬涂 层和低折射率层之外, 还可根据需要设置有具有防污性能、 电磁波屏蔽性能、 红外线吸收性 能、 紫外线吸收性能、 色校正性能等的功能层。 作为这些功能层, 列举出有防污层、 电磁波屏 蔽层、 红外线吸收层、 紫外线吸收层、 色校正层等。又, 这些功能层可以为单层, 也可以为多 层。功能层也可以一层具有多种功能。另外, 这些功能层可设置于各层间, 也可设置于抗反 射膜表面。 另外, 本发明中, 为了提高各种层间的粘接性, 也可在各层间设置底漆层、 粘接层 等。
本发明的抗反射膜中, 在没有形成低折射率层的一侧的透明基材侧的面 ( 另一侧 的表面 ) 设置偏光层和第 2 透明基材, 从而可制成偏光板。作为偏光层, 例如可使用加入碘 的拉伸聚乙烯醇 (PVA)。另外, 作为第 2 透明基材, 可选择本发明的抗反射膜中用作透明基 材的基材, 可优选使用由三乙酰纤维素形成的膜。
另外, 关于将本发明的抗反射膜用作构成要素的一部分的偏光板, 通过构成透射型液晶显示器的一部分, 从而赋予透射型液晶显示器以优异的抗静电功能、 抗反射功能, 且 在亮处及暗处赋予良好的对比度。 此时, 关于该偏光板, 从观察者侧按照该偏光板、 液晶盒、 第 2 偏光板、 背光源单元的顺序而配置。即, 在观察侧按照低折射率层成为最表面的方式而 设置。
实施例
( 实施例 1)
< 透明基材 >
作为透明基材, 准备了厚度 80μm 的三乙酰纤维素膜。
< 偏光板 >
将加入碘的拉伸聚乙烯醇制成偏光层, 将其用两张厚度 80μm 的三乙酰纤维素膜 ( 第 1 和第 2 透明基材 ) 夹持, 从而准备了偏光板。
< 硬涂层的形成 >
准备掺杂镓的氧化锌颗粒分散液 (GZO/ 平均粒径 30nm/ 固体物比 30 重量% )6.7 重量份作为电子传导型导电性颗粒, 准备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DPHA)9.6 重量份和季 戊四醇四丙烯酸酯 (PETA)9.6 重量份和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UA-306T( 共荣社化学公司 制 )28.8 重量份作为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材料, 准备 Irgacure184(Ciba Japan K.K. 制 )2.5 重量份作为光聚合引发剂, 准备按照甲乙酮与乙酸丁酯的重量比为 1 ∶ 1 的混合溶剂 45.3.3 重量份作为溶剂, 将它们混合而制备出硬涂层形成用涂液。
用分别的丝棒涂布器将所获得的涂液涂布在透明基材及偏光板中的一侧面 ( 第 1 透明基材 ) 上, 形成了涂膜。其后, 用烘箱在 80℃干燥一分钟, 干燥后, 使用金属卤化物灯, 以 120W 的输出功率从 20cm 的距离进行 10 秒紫外线照射, 从而在透明基材及偏光板之上形 成了厚度 5μm 的硬涂层。
< 低折射率层的形成 >
准 备 低 折 射 率 硅 石 微 粒 分 散 液 ( 平 均 粒 径 30nm/ 固 体 物 20 重 量 % )12 重 量 份, 准备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DPHA)1.6 重量份作为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材料, 准备 TSF44(Toshiba GE Silicones Co., Ltd. 制 )0.2 重量份作为 ( 聚 ) 硅氧烷类添加剂, 准 备 Irgacure 184(Ciba Japan K.K. 制 )0.2 重量份作为光聚合引发剂, 准备甲基异丁基酮 86.4 重量份作为溶剂, 将它们混合而制备出低折射率层形成用涂液。
用丝棒涂布器将所获得的涂液分别涂布在透明基材及偏光板上所形成的硬涂层 上, 形成了涂膜。 其后, 用烘箱来进行干燥, 干燥后, 通过输送机式紫外线固化装置以曝光量 2 500mJ/cm 进行固化从而在硬涂层上形成了低折射率层。 所获得的均为 : 低折射率层的膜厚 为 91nm, 折射率为 1.37, 光学膜厚为 125nm。
通过以上而制作出依次具备透明基材、 硬涂层、 低折射率层的抗反射膜, 以及依次 具备第 2 透明基材、 偏光层、 第 1 透明基材、 硬涂层、 低折射率层的偏光板。
( 实施例 2)
< 透明基材 >
与 ( 实施例 1) 同样地准备了厚度 80μm 的三乙酰纤维素膜作为透明基材。
< 偏光板 >
与 ( 实施例 1) 同样地, 将加入碘的拉伸聚乙烯醇制成偏光层, 将其用两张厚度80μm 的三乙酰纤维素膜 ( 第 1 和第 2 透明基材 ) 夹持, 从而准备了偏光板。
< 硬涂层的形成 >
准 备 掺 杂 镓 的 氧 化 锌 颗 粒 分 散 液 (GZO/ 平 均 粒 径 15nm/ 固 体 物 比 例 30 重 量% )41.7 重量份作为电子传导型导电性颗粒, 准备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DPHA)7.5 重 量份和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 (PETA)7.5 重量份和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UA-306T( 共荣社 化学公司制 )22.5 重量份作为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材料, 准备 Irgacure 184(Ciba Japan K.K. 制 )2.5 重量份作为光聚合引发剂, 准备按照甲乙酮与乙酸丁酯的重量比为 1 ∶ 1 的混 合溶剂 20.8 重量份作为溶剂, 将它们混合而制备出硬涂层形成用涂液。
用分别的丝棒涂布器将所获得的涂液涂布在透明基材及偏光板中的一侧面 ( 第 1 透明基材 )) 上, 形成了涂膜。其后, 用烘箱在 80℃干燥一分钟, 干燥后, 使用金属卤化物灯 以 120W 的输出功率从 20cm 的距离进行 10 秒紫外线照射, 从而在透明基材及偏光板之上形 成了厚度 5μm 的硬涂层。
< 低折射率层的形成 >
与 ( 实施例 1) 同样地操作, 在透明基材及偏光板之上所形成的硬涂层上分别形 成了低折射率层。所获得的均为 : 低折射率层的膜厚为 91nm, 折射率为 1.37, 光学膜厚为 125nm。 通过以上而制作出依次具备透明基材、 硬涂层、 低折射率层的抗反射膜, 以及依次 具备第 2 透明基材、 偏光层、 第 1 透明基材、 硬涂层、 低折射率层的偏光板。
( 实施例 3)
< 透明基材 >
与 ( 实施例 1) 同样地准备了厚度 80μm 的三乙酰纤维素膜作为透明基材。
< 偏光板 >
与 ( 实施例 1) 同样地, 将加入碘的拉伸聚乙烯醇制成偏光层, 将其用两张厚度 80μm 的三乙酰纤维素膜 ( 第 1 和第 2 透明基材 ) 夹持, 从而准备了偏光板。
< 硬涂层的形成 >
准备 Baytron P CH 8000(H.C.Starck GmbH 制 / 分散液 / 固体物 3 重量% )16.7 重量份作为电子传导型导电性聚合物, 准备掺杂镓的氧化锌颗粒分散液 (GZO/ 平均粒径 15μm/ 固体物比例 30 重量% )6.7 重量份作为电子传导型导电性颗粒, 准备二季戊四醇六 丙烯酸酯 (DPHA)9.6 重量份和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 (PETA)9.6 重量份和氨基甲酸酯丙烯酸 酯 UA-306T( 共荣社化学公司制 )28.8 重量份作为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材料, 准备 Irgacure 184(Ciba Japan K.K. 制 )2.5 重量份作为光聚合引发剂, 准备按照甲乙酮与乙酸丁酯的重 量比为 1 ∶ 1 的混合溶剂 28.6 重量份作为溶剂, 将它们混合而制备出硬涂层形成用涂液。
用分别的丝棒涂布器将所获得的涂液涂布在透明基材及偏光板中的一侧面 ( 第 1 透明基材 ) 上, 形成了涂膜。 其后, 用烘箱在 80℃干燥一分钟, 干燥后, 使用金属卤化物灯以 120W 的输出功率从 20cm 的距离进行 10 秒紫外线照射, 从而在透明基材及偏光板之上形成 了厚度 5μm 的硬涂层。
< 低折射率层的形成 >
与 ( 实施例 1) 同样地操作, 在透明基材及偏光板上所形成的硬涂层上形成了分 别的低折射率层。所获得的均为 : 低折射率层的膜厚为 91nm, 折射率为 1.37, 光学膜厚为
125nm。 通过以上而制作出依次具备透明基材、 硬涂层、 低折射率层的抗反射膜, 以及依次 具备第 2 透明基材、 偏光层、 第 1 透明基材、 硬涂层、 低折射率层的偏光板。
( 比较例 1)
< 偏光板 >
与 ( 实施例 1) 同样地将加入碘的拉伸聚乙烯醇制成偏光层, 将其用两张厚度 80μm 的三乙酰纤维素膜 ( 第 1 和第 2 透明基材 ) 夹持, 从而准备了偏光板。
< 硬涂层的形成 >
准 备 二 季 戊 四 醇 六 丙 烯 酸 酯 (DPHA)10.0 重 量 份 和 季 戊 四 醇 四 丙 烯 酸 酯 (PETA)10.0 重量份和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UA-306T( 共荣社化学公司制 )30.0 重量份作为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材料, 准备 Irgacure 184(Ciba Japan K.K. 制 )2.5 重量份作为光聚合 引发剂, 准备按照甲乙酮与乙酸丁酯的重量比为 1 ∶ 1 的混合溶剂 50.0 重量份作为溶剂, 将它们混合而制备了硬涂层形成用涂液。
用丝棒涂布器将所获得的涂液涂布偏光板的一侧面 ( 第 1 透明基材 ) 上形成了涂 膜。 其后, 用烘箱在 80℃干燥一分钟, 干燥后, 使用金属卤化物灯以 120W 的输出功率从 20cm 的距离进行 10 秒紫外线照射, 从而在偏光板之上形成了厚度 5μm 的硬涂层。
通过以上而制作出依次具备第 2 透明基材、 偏光层、 第 1 透明基材、 硬涂层的偏光板。 ( 比较例 2)
< 透明基材 >
与 ( 实施例 1) 同样地准备了厚度 80μm 的三乙酰纤维素膜作为透明基材。
< 偏光板 >
与 ( 实施例 1) 同样地, 将加入碘的拉伸聚乙烯醇制成偏光层, 将其用两张厚度 80μm 的三乙酰纤维素膜 ( 第 1 和第 2 透明基材 ) 夹持, 从而准备了偏光板。
< 硬涂层的形成 >
准 备 二 季 戊 四 醇 六 丙 烯 酸 酯 (DPHA)10.0 重 量 份 和 季 戊 四 醇 四 丙 烯 酸 酯 (PETA)10.0 重量份和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UA-306T( 共荣社化学公司制 )30.0 重量份作为 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材料, 准备 Irgacure 184(Ciba Japan K.K. 制 )2.5 重量份作为光聚合 引发剂, 准备按照甲乙酮与乙酸丁酯的重量比为 1 ∶ 1 的混合溶剂 50.0 重量份作为溶剂, 将它们混合而制备了硬涂层形成用涂液。
用分别的丝棒涂布器将所获得的涂液涂布在透明基材及偏光板中的一侧面 ( 第 1 透明基材 ) 上, 形成了涂膜。 其后, 用烘箱在 80℃干燥一分钟, 干燥后, 使用金属卤化物灯以 120W 的输出功率从 20cm 的距离进行 10 秒紫外线照射, 从而在透明基材及偏光板之上形成 了厚度 5μm 的硬涂层。
< 低折射率层的形成 >
与 ( 实施例 1) 同样地操作, 透明基材及偏光板上所形成的硬涂层上形成了分别的 低折射率层。 所获得的均为 : 低折射率层的膜厚为 91nm, 折射率为 1.37, 光学膜厚为 125nm。
通过以上而制作出依次具备透明基材、 硬涂层、 低折射率层的抗反射膜和依次具 备第 2 透明基材、 偏光层、 第 1 透明基材、 硬涂层、 低折射率层的偏光板。
( 比较例 3)
< 透明基材 >
与 ( 实施例 1) 同样地准备了厚度 80μm 的三乙酰纤维素膜作为透明基材。
< 偏光板 >
与 ( 实施例 1) 同样地, 将加入碘的拉伸聚乙烯醇制成偏光层, 将其用两张厚度 80μm 的三乙酰纤维素膜 ( 第 1 和第 2 透明基材 ) 夹持, 从而准备了偏光板。
< 硬涂层的形成 >
准 备 掺 杂 锑 的 氧 化 锡 颗 粒 分 散 液 (ATO/ 平 均 粒 径 60nm/ 固 体 物 比 例 30 重 量% )41.7 重量份作为电子传导型导电性颗粒, 准备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DPHA)7.5 重 量份和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 (PETA)7.5 重量份和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UA-306T( 共荣社 化学公司制 )22.5 重量份作为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材料, 准备 Irgacure 184(Ciba Japan K.K. 制 )2.5 重量份作为光聚合引发剂, 准备按照甲乙酮与乙酸丁酯的重量比为 1 ∶ 1 的混 合溶剂 20.8 重量份作为溶剂, 将它们混合而制备了硬涂层形成用涂液。
用丝棒涂布器将所获得的涂液涂布在透明基材及偏光板中的一侧面 ( 第 1 透明基 材 ) 上, 形成了涂膜。其后, 用烘箱在 80℃干燥 1 分钟, 干燥后, 使用金属卤化物灯以 120W 的输出功率从 20cm 的距离进行 10 秒紫外线照射, 从而在透明基材及偏光板之上形成了厚 度 5μm 的硬涂层。
< 低折射率层的形成 >
与 ( 实施例 1) 同样地操作, 在透明基材及偏光板上所形成的硬涂层上形成了分 别的低折射率层。所获得的均为 : 低折射率层的膜厚为 91nm, 折射率为 1.37, 光学膜厚为 125nm。
通过以上而制作出依次具备透明基材、 抗静电硬涂层、 低折射率层的抗反射膜, 以 及依次具备第 2 透明基材、 偏光层、 第 1 透明基材、 硬涂层、 低折射率层的偏光板。
对由 ( 实施例 1) ~ ( 实施例 3)、 ( 比较例 2)、 ( 比较例 3) 获得的抗反射膜进行了 以下测定。另外, 对由 ( 实施例 1) ~ ( 实施例 3)、 ( 比较例 1) ~ ( 比较例 3) 获得的偏光 板进行了以下测定。
( 抗反射膜的各种特性的测定 )
雾度 (H)、 平行光线透射率的测定
对于所获得的抗反射膜, 使用图像清晰度测定器 ( 日本电色工业制, NDH-2000) 而 测定了雾度 (H)、 平行光线透射率。
视觉光平均透射率吸收损失、 各波长时的光透射率吸收损失的测定
对于所获得的抗反射膜, 使用自动分光光度计 ( 日立制作所制, U-4000), 使用 C 光 源作为光源, 将光源及受光器的入出射角与垂直于抗反射膜表面的方向的夹角设定为 5°, 在 2°视野的条件下, 测定直进透射方向以及正反射方向的光谱反射率、 光谱透射率, 算出 了光平均透射率吸收损失 (Q)、 可见光区域中的光透射率吸收损失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各波长时的光透射率吸收损失 (Q450 : 波长 450nm 时的光透射吸收损失, Q550 : 波长 550nm 时 的光透射吸收损失, Q650 : 波长 650nm 时的光透射吸收损失 )。
此时, 各波长时的光透射率吸收损失 (Q450、 Q550、 Q650) 通过式 (1) 而算出。光平均 透射率吸收损失 (Q) 通过用相对可见度将由式 1 求出的各波长的光透射率吸收损失进行校正后, 进行平均而求出。另外, 相对可见度使用了亮处视觉标准相对可见度。
Qλ = 100-H-Tλ-Rλ( 式 1)
Qλ : 光透射率吸收损失 (% )
H: 雾度 (% )
Tλ : 光谱透射率 (% )
Rλ : 两面反射率 (% )
光平均反射率、 反射色度的测定
通过黑色消光喷雾将所获得的抗反射膜的与低折射率层形成面侧为相反侧的面 涂布为黑色。涂布后, 使用自动分光光度计 ( 日立制作所制, U-4000), 使用 C 光源作为光 源, 将光源及受光器的入出射角与垂直于抗反射膜表面的方向设定为 5°, 在 2°视野的条 件下, 测定正反射方向的光谱反射率, 算出了光平均反射率、 反射色相 (a*、 b*)。
表面电阻值的测定
依照 JIS K 6911 利用高电阻电阻率计 (DIA INSTRUMENTS CO., LTD. 制高阻计 MCP-HT260) 进行了抗反射膜的表面电阻值的测定。
( 偏光板的各种特性的测定 )
平行光平均透射率、 平行色度、 正交光平均透射率、 正交色度的测定
将由 ( 实施例 1) ~ ( 实施例 3)、 ( 比较例 1) ~ ( 比较例 3) 获得的偏光板 ; 以及 与实施例 1 等中的最初准备物同样的没有设置硬涂层、 防反射层的偏光板 ( 第 2 偏光板 ) 以 下述方式操作, 即按照偏光轴为平行的方式夹设粘着层而配置, 使用自动分光光度计 ( 日 立制作所制, U-4000), 使用 C 光源作为光源, 将光源及受光器的入出射角设定为垂直于抗 反射膜表面的方向, 在 2°视野的条件下, 测定直进透射方向的光谱透射率, 算出了平行光 平均透射率、 平行色相 (a*、 b*)。
另外, 将由 ( 实施例 1) ~ ( 实施例 3)、 ( 比较例 1) ~ ( 比较例 3) 获得的偏光板 ; 以及没有设置硬涂层、 防反射层的偏光板 ( 第 2 偏光板 ) 以下述方式操作, 即按照偏光轴成 为正交的方式介由粘着层而配置, 使用自动分光光度计 ( 日立制作所制, U-4000), 使用 C 光 源作为光源, 将光源及受光器的入出射角设定为垂直于抗反射膜表面的方向, 在 2°视野的 条件下, 测定直进透射方向的光谱透射率, 算出了正交光平均透射率、 正交色相 (a*、 b*)。
各种特性结果示于 ( 表 1)。
表1
※ < 0.1% : 不足 0.1% 13
※ > 1.0x10 : 超过 1.0×1013
根据 ( 实施例 1) ~ ( 实施例 3) 的偏光板的结果, 确认了本发明的抗反射膜为如下 抗反射膜 : 将一组的具备有含碘的拉伸聚乙烯醇作为偏光层的偏光板按照其偏光轴成为正 交的方式配置而进行黑显示时, 可选择性抑制所观察的光条纹带有淡蓝色这样的问题, 即, 抑制透射型液晶显示器的屏幕在进行黑显示时交杂有蓝色这样的问题, 可进行更优异的黑 色显示。
( 对比度的评价 )
另外, 将由 ( 实施例 1) ~ ( 实施例 3) 和 ( 比较例 2)、 ( 比较例 3) 获得的抗反射 膜以夹设粘着层且按照防反射层成为最表面的方式贴合在透射型液晶显示器 (BUFFALO 公 司制 FTD-W2023ADSR) 表面。
对于贴合后的透射型液晶显示器, 通过切换室内的照明, 在亮处 (200lux)、 暗处 (0lux) 的条件化下进行黑显示及白显示, 并且测定亮度从而进行了对比度的评价。
确认了 : 贴合了 ( 实施例 1) ~ ( 实施例 3) 的抗反射膜的透射型液晶显示器与贴 合了 ( 比较例 2) 的抗反射膜的透射型液晶显示器相比, 由于暗处的黑显示时的亮度 ( 黑亮 度 ) 降低, 因此暗处对比度提高。
另一方面确认了 : 贴合了 ( 比较例 3) 的抗反射膜的透射型液晶显示器与贴合了 ( 比较例 2) 的抗反射膜的透射型液晶显示器相比, 虽然暗处的黑亮度降低, 但是暗处及亮 处的白显示时的亮度 ( 白亮度 ) 也降低, 亮处对比度、 暗处对比度都降低。
附图标记说明
1 抗反射膜
11 第 1 透明基材
12 硬涂层
13 低折射率层
2 偏光板
22 第 2 透明基材
23 偏光层
3 液晶盒
4 第 2 偏光板
41 第 3 透明基材 42 第 4 透明基材 43 第 2 偏光层 5 背光源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