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炔腈衍生物和含该物质 的液晶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新型丙炔腈衍生物构成的液晶化合物、含有该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和使用该组合物的液晶显示元件。
采用光学各向异性和介电各向异性等液晶材料特性的显示元件已广泛用于各种应用,包括钟表、计算机或类似物在内。液晶相包括向列相、近晶相和胆甾醇相。在实际应用中,向列相最为常规。此情况下的显示模式可包括螺旋向列(TN)模式、动态溅射(DS)模式、宾/主模式、DAP(顺序相变形)模式等等。已开发了用于这些显示模式的大量的液晶化合物,但对其中封装了单独一种化合物的显示元件,还没有商业实例。希望用于显示元件的液晶材料在以室温为中心的很宽的温度范围显示液晶相,对在显示器所使用的环境下的湿度、光、热、空气、电场和电磁辐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及具有足够的驱动显示元件的特性。
液晶材料所要求的物理值,例如光学各向异性、介电各向异性和导电性取决于元件的显示方式和构型。具体地说,对于近来已应用到高质量水平的液晶显示的STN模式的液晶材料来说,它应具有高地弹性常数比(k3/k1)和介电各向异性,以及低的粘度,以获得具有高的陡度和快速响应速率的良好的显示。
不过,同时满足这些要求的单独一种化合物尚不知道,且用于目前显示的液晶材料是包含具有每种特性的液晶化合物的混合物。如果具有不同特性的单独一种化合物彼此混合,频率和温度依赖性较高,这使其在每种使用环境下难以获得均匀的显示。所以,具有高弹性常数比、高介电各向异性、接近预定常数的光学各向异性、宽的液晶温度范围、高的与其它液晶的相容性、良好的稳定性以及不破坏响应速率的低粘度的化合物为获得具有非常低的频率和温度依赖性和良好特性的STN模式的显示的重要关键。
在日本专利公报59-176221中一般性了解到下式(A)的链烯基化合物作为具有高弹性常数比、高介电各向异性和较低粘度的液晶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向列液晶温度范围比较窄,因此需要结合使用具有高清亮点的化合物以补尝窄的温度范围,其中这些化合物用作液晶组合物的一种成分。不过一般来说,具有高清亮点的化合物具有高粘性。因此,加入上述链烯基化合物导致总组合物粘性增大。在日本专利公报55-9012中也知道下式(B)的肉桂腈衍生物(其中R是C1-8烷基)作为液晶化合物,但它们对光的稳定性可能很差。此外,在日本专利公报58-110527中知道下式(C)的丙炔腈衍生物(其中R是C1-9直链烷基或C1-9直链烷氧基),它们具有宽的液晶相范围,较高的介电各向异性和弹性常数比,但仍需进一步改进。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液晶化合物作为液晶组合物的一种成分,这种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特性,例如宽的液晶温度范围、高的介电各向异性和与其它液晶化合物良好的相容性,同时保持组合物的特性,例如低粘性和能提供高的弹性常数比。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该液晶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和使用所述液晶组合物的液晶显示元件。
本发明人发现,通过改变六节环的组合体和其间的桥、六节环上的取代基以及诸取代基在上式(C)的丙炔腈衍生物中的位置,一组化合物将显示独特的液晶特性。
本发明提供了式(1)的丙炔腈衍生物:其中n1和n2各独立地代表0或1;A1,A2和A3各独立地代表1,4-亚苯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原子取代的1,4-亚苯基,反式-1,4-亚环己基,1,3-二噁烷-2,5-二基或1,3-嘧啶-2,5-二基;Z1,Z2和Z3各独立地代表单键,亚乙基,亚乙烯基,亚乙炔基,羰氧基,氧羰基,亚甲氧基,氧亚甲基,1,4-亚丁基或1,4-亚丁烯基;R代表C1-10饱和的脂族烃基,C2-10不饱和的脂族烃基,在链中含有一个或多个醚键(-O-)的C1-10饱和或不饱和的脂族烃基以及在链中含有一个或多个氟原子的C1-10饱和或不饱和的氟代脂族烃基;X1和X2各独立地代表H,F或Cl;条件是当n1和n2均为0,Z1代表单键,亚乙基,羰氧基或氧羰基且R代表烷基或烷氧基;或当n1是1,n2是1或0,Z1和Z2各独立地代表单键或亚乙基,Z3代表亚乙基且R代表烷基或烷氧基时,X1和X2的至少一个是F或Cl。
本发明还提供包括至少两种含至少一种式(1)的丙炔腈衍生物的成分的液晶组合物,更确切地说,含有至少一种式(1)的丙炔腈作为第一种成分,至少一种式(2)化合物和/或至少一种式(3)化合物作为第二种成分的液晶组合物。此外,本发明提供由所述液晶组合物构成的液晶显示元件。其中a是1或2;b是0或1;A4代表反式-1,4-亚环己基或可以被一个或多个氟原子取代的1,4-亚苯基;Z4和Z5各独立地代表单键,亚乙基或亚乙烯基;R1代表C1-10烷基且X5代表F,CF3,OCF3,OCF2H或Cl;以及(F)代表其中苯环可被F取代的情况。
R2-(-A5-Z6-)c-(-A6-Z7-)d-(-A7-Z8-)e-A8-(-COO-)f-R3 (3)其中c,d,e和f各独立地代表0或1;A5,A6且A7各独立地代表反式-1,4-亚环己基,可以被一个或多个氟原子取代的1,4-亚苯基,1,3-二噁烷-2,5-二基或1,3-嘧啶-2,5-二基;A8代表反式-1,4-亚环己基或可以被一个或多个氟原子取代的1,4-亚苯基;Z6,Z7和Z8各独立地代表单键,亚乙基,亚乙烯基,亚乙炔基,1-亚丁炔基或羰氧基;R2代表链中可任意具有一个或多个醚键(-O-)的C1-10饱和或不饱和的烃基;以及R3代表-CN,-F,-OCF3,-OCF2H,-CF3,-CF2H,-CFH2或在链中可任意具有一个或多个醚键的C1-10饱和或不饱和脂族烃基。
本发明的丙炔腈衍生物作为液晶组合物的成分具有优良特性,例如宽的液晶温度范围、高的介电各向异性和与其它液晶化合物良好的相容性,同时保持组合物的特性,例如低粘度并能提供高的弹性常数比。
在式(1)的丙炔腈衍生物中,端基R代表C1-10饱和的脂族烃基;C2-10不饱和的脂族烃基;链中含有一个或多个(-O-)醚键的C1-10脂族烃基;以及链中含有一个或多个氟原子的C1-10饱和或不饱和氟代脂族烃基。
术语“饱和脂族烃基”包括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其具体例子可包括乙基,甲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2-甲基丁基,己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庚基,2-甲基己基,辛基,2-乙基己基,3-甲基庚基,壬基,癸基,等等。
术语“不饱和的脂族烃基”包括在直链或支链中含有一个不饱和部分的C1-10炔基和链烯基和在链中含有两个不饱和部分的C1-10链二烯基,其具体例子可包括乙烯基,烯丙基,1-丁烯基,3-丁烯基,3-甲基-1-丁烯基,1-戊烯基,3-戊烯基,4-甲基-3-戊烯基,3-壬烯基,乙炔基,丙炔基,1-丁炔基,丁二烯基,1,5-己二烯基,等等。
术语“在链中含有一个或多个醚键(-O-)的饱和脂族烃基”包括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烷氧烷基和烷氧基烷氧基,其中烷基部分有1-10个碳,其具体例子可包括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2-乙基己氧基,壬氧基,癸氧基,甲氧甲基,甲氧乙基,乙氧甲基,丙氧甲基,丙氧丙基,乙氧甲氧基,丙氧甲氧基,等等。
术语“在链中含有一个或多个醚键(-O-)的不饱和脂族烃基”包括C1-10直链或支链链烯氧基、炔氧基和链烯氧烷基,其具体例子可包括烯丙氧基,2-丁烯氧基,戊烯氧基,丙炔氧基,烯丙氧甲基,等等。
术语“饱和或不饱和氟代脂族烃基”包括氟烷基,氟链烯基,氟烷氧基,氟烷氧烷基和氟链烯氧基,其中烷基部分有1-10个碳,其具体例子可包括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氟乙基,二氟乙基,三氟乙基,全氟乙基,2,2-二氟乙烯基,4-氟-3-丁烯基,4,4-二氟-3-丁烯基,氟甲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三氟甲氧甲基,3-氟-1-丙烯氧基,等等。
式(1)的丙炔腈衍生物可分成式(1a)的二双系(其中n1和n2均为0),式(1b)的三环系(其中n1为1且n2为0),以及式(1c)的四环系(其中n1和n2均为1)。在上式中,A1,A2,A3,Z1,Z2,Z3,R,X1和X2具有上述相同定义。
式(1a)的二环系化合物具有约室温液晶温度范围和低粘度,而且,当用作液晶组合物的一种成分时是不易析出晶体的优良的材料。使用二环系化合物的液晶显示(器)可在比使用较大数目的六节环系的其它环状化合物的情况更快的响应速率进行显示。二环系化合物更具体的例子由下式(1a-1)-(1a-28)表示,其中R的定义如上所述,Alkyl代表C1-10烷基,Alkeny代表C2-10链烯基且(F)代表其中苯环可被F取代的情况。
式(1b)的三环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清亮点,与其它液晶化合物良好的相容性以及为获得液晶组合物良好的陡度所要求的较高的弹性常数比。
三环系化合物的更具体的例子由下式(1b-1)-(1b-81)表示,其中R,Alkyl,Alkenyl和(F)的定义与上述相同。
式(1c)的四环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清亮点,较高的弹性常数比以及相当高的光学各向异性。所以,它们作为构成液晶组合物的成分,是非常重要的。四环系化合物的更具体的例子由下式(1c-1)-(1c-33)表示,其中A1,A2,A3,Alkyl,Alkenyl,R和(F)的定义与上述相同。
通过在式(1)分子结构中选择和组合环A1,A2和A3,选择和组合环之间的桥Z1,Z2和Z3,以及选择环上的端基R和取代基X1和X2,可将丙炔腈衍生物的物理特性调节到所需水平,因此,本发明的丙炔腈衍生物可有利地用作特性良好的液晶组合物的成分。
其中端基R是烷基或链烯基的式(1)化合物,即(1a-1)-(1a-5),(1a-15)-(1a-19),(1b-1)-(1b-5),(1b-16)-(1b-20)和(1b-31)-(1b-34)以及(1c-1)-(1c-13)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清亮点,较高的弹性常数比,较高的介电各向异性和较高的光学各向异性,非常适用作液晶材料的成分。
具体地说,式(1a-3)-(1a-5),(1a-17)-(1a-19),(1b-3)-(1b-5),(1b-18)-(1b-20),(1b-33)和(1b-34)以及(1c-3,4,7,8,11和12)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弹性常数比和较低的粘度,适用作STN模式的显示材料。
式(1)中Z1,Z2和Z3中的任何一个是亚乙基,1,4-亚丁基或1,4-亚丁烯基的化合物,即式(1a-7,11,12,21,25和26),(1b-6,10,11,21,25,26,36,40,41,47,53,54,56,60,61,65,71,72,74,78和79)以及(1c-15,19,20,26,32和33)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相容性,对于应用液晶显示的向列液晶相宽度适当,因此是有用的。
具有高共轭局部结构的式(1)化合物,即式(1a-6,8,15-20,22和26),(1b-5,7,16-20,22,26,30,31-43,45,46,48,55,57,64,66和73-81)以及(1c-5-12,14,16,25和27)的化合物,具有宽的液晶温度范围,特别高的光学各向异性,适用作较薄池厚的显示器的液晶材料。具体地说,式(1a-20和22以及1b-20,22,35,37,55,73和75)的化合物具有超出可比的高光学各向异性,适用作聚合物分散型液晶显示元件用的材料。
式(I)中Z1,Z2和Z3任一个是氧羰基或羰氧基或A1,A2和A3任一个是1,3-二噁烷-2,5-二基或1,3-嘧啶-2,5-二基,即式(1a-13,14,27和28)(1b-12,13,14,15,27,28,29,30,42,43,44,45,51,52,58,59,62,63,69,70,76,77,80和81)以及(1c-12,13,21,22,23和24)表示的酯、嘧啶和二噁烷衍生物具有特别高的介电各向异性,非常适用低电压驱动显示的液晶材料。
在骨架结构中含有环己烷环的式(1a-1)-(1a-14),(1b-1)-(1b-30)和(1b-46)-(1b-72)以及(1c-1)-(1c-13)的化合物具有较宽的液晶温度范围,而且与其它液晶化合物相容性良好。
在式(1)的丙炔腈衍生物中,一个或多个与苯环(连到丙炔腈上)上的丙炔腈基相邻的氢可以被氟原子取代。这类含F化合物具有较高的介电各向异性,从下调驱动电压的角度看,它们适用作STN的液晶组合物的成分。其中苯环不被F取代的化合物可提供清亮点比含氟化合物高的液晶组合物。
本发明的式(1)丙炔腈衍生物可通过以下方法A-C中任一种方法合成。A-1.式(1)中桥Z1,Z2和Z3都不是酯键(羰氧基或氧羰基)的化合物的合成
式(1)中Z1,Z2和Z3各独立地代表单键,亚乙基,亚乙烯基,亚乙炔基,亚甲氧基,氧亚甲基,1,4-亚丁基或1,4-亚丁烯基且n1,n2,R,A1,A2,A3,X1和X2定义如上的丙炔腈衍生物可通过用氰化试剂氰化下式(4)的亚乙炔基卤而制备,其中X3是Cl,Br或I,n1,n2,R,A1,A2,A3,Z1,Z2,Z3,X1和X2定义如上。
该反应一般是在质子隋性的极性溶剂中,使用金属氰化物,优选氰化钠、氰化铜、氰化钾等等作为氰化试剂进行的。金属氰化物的用量以基质(substrate)计,为1当量至大大过量,从后处理考虑,优选1-3当量。优选的质子惰性极性溶剂包括四氢呋喃,二甲基甲酰胺,乙腈,丙酮,二噁烷,N-甲基吡咯烷酮等等。特别优选四氢呋喃,乙腈,二甲基甲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因为它们能提供良好的产率。反应温度选自室温和所选溶剂的沸点之间,但为了促进反应进行,优选在该溶剂沸点附近的温度。
为保证促进反应进行和提高产率,可加入添加剂。优选的添加剂是盐类,例如溴化锂,氯化锂,溴化钠,碘化钠,等等。
添加剂的加入量以反应基质计,选自1-200mol.%。
在反应中为起始物的式(4)的卤代亚乙炔基,采用DE4027458中公开的方法或以下反应方案所示的方法(其中Z1,Z2,Z3,n1,n2,R,A1,A2,A3,X1和X2定义如上),由式(5)的醛化合物易于合成A-2.式(1)中Z1,Z2和Z3任一个是酯键(羰氧基或氧羰基)的化合物的合成
式(1)中Z1,Z2和Z3任一个是羰氧基或氧羰基,其它独立地是单键,亚乙基,亚乙烯基,亚乙炔基,亚甲氧基,氧亚甲基,1,4-亚丁基或1,4-亚丁炔基的丙炔腈衍生物的制法如下:使下式(6)的羰酸化合物与下式(7)的醇化合物进行酯化反应或使下式(8)的醇化合物与下式(9)的羧酸化合物进行酯化反应。在式(6)-(9)中,n′1,n″1,n′2和n″2为0或1,且n′1+n″1=1,n′2+n″2=1,以及R,A1,A2,A3,X1和X2如上定义。
这种酯化反应可采用最常规的方法,即反应是在对反应惰性的公知溶剂中进行,例如甲苯,二甲苯等等且在酸催化剂存在下,同时共沸脱水;这样一种方法,即反应是在质子惰性的极性溶剂中和在碱存在,使用缩合用的脱水剂(如DCC)进行的;以及其它方法。可采用对基质合适的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丙炔腈衍生物的合成也可通过使式(6)的羧酸化合物或式(9)的羧酸化合物与卤化剂如亚硫酰卤在惰性溶剂中反应,形成式(10)或(11)相应的酰卤,其中X4代表Cl,Br或I且n′1,n″1,n′2和n″2,R,A1,A2,A3,Z1,Z2,Z3,X1和X2定义如上,然后式(7)或(8)的醇化合物酯化,最后,在惰性溶剂中以及在一种碱存在下,不用催化剂进行脱卤化。
在本反应中作为起始物的式(7)和(9)的醇化合物很容易用后面提到的方法C或已知方法制备。例如,按照日本专利公报4-501275,4-503523或59-122440公开的方法制备式(6)和(8)的羧酸化合物。B.在分子中不含其它不为丙炔腈基的不饱和键的式(1)化合物的合成
式(1)中Z1,Z2和Z3各独立地代表单键、亚乙基、羰氧基、氧羰基、亚甲氧基或1,4-亚甲基且R代表饱和烃基的丙炔腈衍生物可通过使下式(12)的肉桂腈衍生物与溴反应生成下式(13)的二溴化合物并用碱对二溴化合物进行脱溴化氢反应而制备。在式(12)和(13)中,n1,n2,A1,A2,A3,X1和X2定义如上。式(12)的肉桂腈衍生物溴化成式(13)的二溴化合物是在普通温度下,在惰性溶剂中如氯仿、四氯化碳、二氯乙烷,二氯甲烷或类似物中加入一当量或以上的溴(基于肉桂腈衍生物)进行的。式(13)的二溴化合物可与一当量或以上的碱例如二氮杂二环十一烯、丁醇钾、氰化钠在一种对反应惰性的溶剂如四氢呋喃、二噁烷、甲苯、苯中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式(1)的丙炔腈衍生物。
如以下反应流程(14)所示,通过使式(5)的醛化合物与磷酸二乙酯氰甲酯和氰化钠在质子惰性的极性溶剂中反应可制备式(12)的肉桂腈衍生物。 (14)C.在分子中不含热不稳定的局部结构的式(1)化合物的合成
式(1)的丙炔腈衍生物可如下制备:使下式(15)的酰卤与氰亚甲基三苯基正膦在对反应惰性的溶剂如苯、甲苯、一氯苯、硝基苯中进行反应,以提供下式(16)的正膦衍生物,以及在例如200-300℃减压加热衍生物进行热分解。在式(15)和(16)中,n1,n2,A1,A2,A3,Z1,Z2,Z3,R,X1和X2与式(1)定义的相同。作为该反应起始物的式(15)的酰卤可通过使氧化式(5)的醛衍生物制得的羧酸衍生物与一种卤化剂如亚硫酰卤反应而制备。
下表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丙炔腈衍生物的具体例子。
表1
CN:对向列转变温度结晶
NI:对各相同性相转变温度向列
CI:对各相同性相转变温度结晶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表8
表9
表10
表11
表12
表13
表14
表15
表16
表17
表18
表19
表20
表21
表22
表23
表24
本发明的液晶组合物包括至少两个含至少一种式(1)丙炔腈衍生物的成分。第二成分可以是不同的丙炔腈衍生物种,但优选是至少一种不为本丙炔腈衍生物的其它液晶化合物。为产生优良特性,优选液晶组合物含有0.1-99.9%(重量)的丙炔腈衍生物。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液晶组合物包括至少一种式(1)的丙炔腈衍生物作为第一组分和至少一种式(2)的化合物和/或至少一种式(3)化合物作为第二组分。
式(2)化合物更具体地说是下式(2a),(2b)和(2c)的液晶化合物,其中a,Z4,Z5,R1,X5和(F)定义如上。
式(2a),(2b)和(2c)中包括的化合物的合适例子有下式(2a-1)-(2a-15),(2b-1)-(2b-48)以及(2c-1)-(2c-55)化合物,其中R1定义如上。
式(2a)-(2c)化合物显示了正的介电各向异性,具有非常好的热和化学稳定性。
式(3)化合物更具体地例子有下式(3a),(3b),(3c),(3d)和(3e)化合物。
在式(3a)中,c用e是0或1,A8代表1,4-亚苯基,其中3-和/或5-位的碳原子(端基CN所连的碳原子在4-位)可以被氟原子或反式-1,4-亚环己基取代,A6代表反式-1,4-亚环己基,1,4-亚苯基或1,3-二噁烷-2,5-二基,A7代表反式-1,4-亚环己基,1,4-亚苯基或1,3-嘧啶-2,5-二基,Z7和Z8各独立地代表亚乙基,羰氧基或单键,R2代表在链中可任意有一个或多个醚键(-O-)的C1-10饱和脂族烃基或在端乙烯基和/或链中可任意有亚乙烯基和在链中可任意有醚键(-O-)的C2-10不饱和脂族烃基。式(3a)化合物更具体的例子包括下式(3a-1)-(3a-24)的化合物,其中R2定义如上。
在式(3b)中,d为0或1,R2是C1-10烷基且(F)代表其中苯环可被氟原子取代的情况。式(3b)化合物更具体的例子由下式(3b-1)-(3b-3)表示,其中R2的定义如上。
在式(3c)中,c,d和e为0或1,但c,d和e的总合(c+d+e)至少为1,A6和A7各独立地代表反式-1,4-亚环己基或1,4-亚苯基,Z6和Z7各独立地代表羰氧基或单键,Z8代表羰氧基或亚乙炔基,R2代表C1-10烷基,R3代表F,-OCF3,-OCHF2,-CF3或-CFH2且(F)代表其中苯基可被氟原子取代的情况。当R3代表-OCF3,-OCHF2,-CF2,或-CFH2时,至少一个(F)是氟原子。式(3c)化合物更具体的例子由下式(3c-1)-(3c-28)表示,其中R2定义如上。
在式(3d)中,f是0或1,A5代表反式-1,4-亚环己基,1,3-嘧啶-2,5-二基或1,4-亚苯基,A8代表反式-1,4-亚环己基或1,4-亚苯基,Z6代表亚乙炔基,羰氧基,亚乙基,1,2-亚乙炔基-3,4-乙亚烯基或单键,R2和R3各独立地代表在链中可任意有一个或多个醚键(-O-)的C1-10饱和脂族烃基或在端乙烯基和/或链中可任意有亚乙烯基以及在链中可任意有一个或多个醚键(-O-)的C2-10不饱和脂族烃基。式(3d)更具体的化合物由下式(3d-1)-(3d-8)表示,其中R2定义如上。
在式(3e)中,e是0或1,A5代表反式-1,4-亚环己基,1,4-亚苯基或1,3-嘧啶-2,5-二基,A6代表反式-1,4-亚环己基,可以被一个或多个氟原子取代的1,4-亚苯基或1,3-嘧啶-2,5-二基,A8代表反式-1,4-亚环己基或1,4-亚苯基,Z6和Z8各独立地代表羰氧基,亚乙基或单键,Z7代表亚乙烯基,亚乙炔基,羰氧基或单键且R2和R3各独立地代表在链中可任意有一个或多个醚键(-O-)的C1-10饱和脂族烃基或在端乙烯基和/或链中可任意有亚乙烯基且链中可任意有一个或多个醚键(-O-)的2-10个碳的不饱和脂族烃基。更具体式(3e)化合物由下式(3e-1)-(3e-13)表示,其中R2定义如上。
式(3a)-(3c)化合物具有正的和高的介电各向异性并可用作液晶组合物的成分,特别用于降低门限电压。此外,这些化合物可用于调节组合物的粘度和光学各向异性和拓宽液晶相的温度范围和改进陡度。
式(3d)和(3e)化合物是其中各向异性是负的或稍正的。具体来说,式(3d)化合物主要用于降低粘度和/或调节光学各向异性。式(3e)化合物用于拓宽向列范围,例如提高清亮点和/或调节光学各向异性。这些化合物对于制备用于STN和普通TN显示模式的液晶组合物是很重要的。
本发明的液晶组合物含有0.1-99.9%(重量)(以组合物总重计)至少一种式(1)的丙炔腈衍生物和1-99%(重量),优选10-97%,更优选40-95%(重量)的至少一种式(2)化合物。
另一种本发明的液晶组合物,例如用于常规TN和STN显示模式,含有0.1-99.9%(重量)(以组合物的总重计)至少一种式(1)的丙炔腈衍生物和1-99%(重量),优选10-97%和更优选40-95%(重量)的至少一种式(3)的化合物。在该组合物中,式(3)化合物可被式(2)化合物部分置换。
本发明的液晶组合物可含有已知化合物作为第三组分来调节门限电压,液晶相的温度范围,光学各向异性和粘度,等等。
在TFT液晶显示元件中使用本液晶组合物可改进陡度和视角。式(1)化合物具有低粘度,因此液晶显示元件的响应速率通过使用所述化合物而得到极大改进。
本发明的液晶组合物可通过常规方法制备。一般来说,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即:在升温下,将不同组分互溶,但也可将它们溶于一种能溶解液晶的有机溶剂中并进行混合,并在减压下蒸掉溶剂。
在本液晶组合物用作显示元件的液晶材料时,根据目的应用的不同,它们可用任何合适的添加剂进行改进和最佳化。这样的添加剂是本领域专业人员公知的,并且在文献中有详细说明。
一般来说,旋光化合物,例如下述化合物(c-1)-(c-8)可作为手性掺杂剂加到组合物中以使液晶产生螺旋结构,由此调节所需的扭角和防止反扭。
例如,通过其中掺入二色性染料如部花青,苯乙烯基,偶氮,偶氮甲碱,奎酞菁酮,蒽醌,四嗪染料等等,本发明的液晶组合物可用作宾-主(GH)模式用的液晶材料。此外,它们可用作由微囊包封的向列液晶形成的NPCA用的液晶材料,或用作聚合物分散型液晶显示元件(PDLCD)用的液晶材料,其典型例子是聚合物网状液晶显示元件(PNLCD),其中在液晶中形成三维网状聚合物。另外,它们也可用作电控双折射(ECB)模式和动态溅射(DS)模式的液晶材料。
用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3-氟-4-氰乙炔基-1-(反式-4-丙基环己基)苯(2号化合物)
将15mmol 3-氟-4-氰乙炔基-1-(反式-4-丙基环己基)苯的5ml四氢呋喃溶液冷却到-78℃并往冷却的溶液中滴加30mmol正丁基锂。加入完毕,反应液再搅拌2小时并滴加20mmol碘的3ml四氢呋喃溶液。加入完毕,将反应液升温到室温并倒入硫代硫酸钠水溶液中。溶液用庚烷萃取,水洗所得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减压浓缩。分离所得黄色油状产物并用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无色晶体,由分析结果证实,该晶体是3-氟-4-碘乙炔基-1-(反式-4-丙基环己基)苯。
向10mmol 3-氟-4-碘乙炔基-1-(反式-4-丙基环己基)苯的3ml四氢呋喃溶液中加入11mmol氰化铜和3mmol溴化锂,并将溶液在回流下搅拌5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10ml 6N盐酸的氯化铁饱和溶液,并将溶液于室温搅拌1小时。搅拌完毕,反应液用甲苯萃取,有机层用水洗,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减压浓缩。分离所得棕色油状产物,并用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无色油状物质,用乙醇重结晶得到无色晶体。分析结果证实,该晶体为标题化合物。
采用实施例1的类似方法,可合成1-5,11-15,21-29,41-45,51-55,61-65,71-75,81-85,91-95,101-105,111-114,121-125,131-135和221-240号化合物。
实施例2
3-氟-4-氰乙炔基-1-(4-丙基苯基)羰氧基苯(153号化合物)
向100mmol 3-氟-4-氰基苯酚的200ml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加入110ml氯化二甲基丁基甲硅烷和110mmol咪唑,同时用冰浴冷却和搅拌,将溶液升温到室温并搅拌3小时。将溶液放入水中并用甲苯萃取。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减压浓缩,得到无色油状产物。减压蒸馏产物,得到100mmol 2-氟-4-二甲基丁基甲硅烷氧基苄腈。
向72mmol 2-氟-4-二甲基丁基甲硅烷氧基苄腈的100ml甲苯溶液中滴加100ml氢化二异丁基铝(1M)的甲苯溶液,同时冷却到-70℃。加入完毕,反应液于同样温度搅拌1小时,倒入氯化铵溶液中并用甲苯萃取。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减压浓缩,得到26mmol 2-氟-4-二甲基丁基甲硅烷氧基苯甲醛黄色油状产物。该产物不用分离便可用于后序反应。
在冰冷下,向26mmol 2-氟-4-二甲基丁基甲硅烷氧基苯甲醛的50ml二氯甲烷溶液中滴加110mmol三苯膦和52mmol四溴化碳,并将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搅拌1小时。从反应液中除去不溶物,减压浓缩,得到黄色油状产物。用硅胶柱层析纯化产物,得到26mmol 2-氟-4-二甲基丁基甲硅烷氧基苯基-2,2-二溴乙烯无色油状产物。
向26mmol 1-(2-氟-4-二甲基丁基甲硅烷氧基苯基)-2,2-二溴乙烯的50ml四氢呋喃溶液中滴加134ml正丁基锂(1.6M),同时于-70℃搅拌。加入完毕,反应液搅拌3小时,滴加10ml四氢呋喃和30mmol碘的溶液,并将溶液逐渐升温到室温。搅拌完毕,将溶液倒入硫代硫酸钠溶液中并用庚烷萃取。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减压浓缩,得到棕色固体。用硅胶柱层析纯化该固体,得到25mmol 1-(2-氟-4-二甲基丁基甲硅烷氧苯基)-2-碘乙炔黄色固体。
向25mmol 1-(2-氟-4-二甲基丁基甲硅烷氧苯基)-2-碘乙炔的50ml四氢呋喃溶液中加入氰化铜和溴化锂,并将溶液在回流加热下反应3小时。反应完毕,将溶液倒入氯化铁的盐酸水溶液中并用甲苯萃取。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减压浓缩,20ml 2-氟-4-羟基苯基丙炔腈无色固体。
向20mmol 2-氟-4-羟苯基丙炔腈和21mmol 4-丙基苯甲酰氯的50ml二氯甲烷溶液中滴加25mmol吡啶,同时在冰冷下搅拌并将溶液再搅拌3小时。将水加到反应液中并用甲苯萃取。水洗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减压浓缩,得到棕色油状产物。用硅胶柱层析纯化产物并用乙醇重结晶,得到8mmol标题化合物。
采用实施例2的类似方法,可以合成141-200号化合物。
实施例3
4-[2-[反式-4-(3-丁烯基)环己基]乙基]苯基丙炔腈(32号化合物)
向42mmol 4-[2-[反式-4-(3-丁烯基)环己基]乙基]苄腈的100ml甲苯溶液中滴加45ml异丁基氢化铝(1M)的甲苯溶液,同时在冰冷下搅拌。反应液在室温搅拌2小时,倒入氯化铵水溶液中并用甲苯萃取。水洗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减压浓缩,得到35mmol 4-[2-[反式-4-(3-丁烯基)环己基]乙基]苯甲醛无色油状产物。该产物不用纯化便可用于后序反应。
向10mmol四溴化碳和138mmol三苯膦的100ml二氯甲烷溶液中滴加35mmol 4-[2-[反式-4-(3-丁烯基)环己基]乙基]苯甲醛的二氯甲烷溶液。反应完毕,将反应液于室温搅拌3小时,从反应系统中除去不溶物,浓缩。用硅胶柱层析纯化所得棕色油状物,得到30mmol 2′,2′-二溴-4-[2-[反式-4-(3-丁烯基)环己基]乙基]苯乙烯无色晶体。
在冰冷下,向30mmol 2′,2′-二溴-4-[2-[反式-4-(3-丁烯基)环己基]乙基]苯乙烯的100ml四氢呋喃溶液中滴加37.5ml正丁基锂(1.6M)的己烷溶液。加入完毕,向反应液中滴加碘的四氢呋喃溶液,将溶液逐渐升温到室温并搅拌3小时。反应完毕,将溶液放入硫代硫酸钠溶液中并用庚烷萃取。水洗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减压浓缩,得到棕色油状产物。用硅胶柱层析纯化产物,得到18mmol 2-[4-[2-反式-4-(3-丁烯基)环己基]乙基]苯基]碘乙炔无色晶体。
向13.7mmol 2-[4-[2-反式-4-(3-丁烯基)环己基]乙基]苯基]碘乙炔的四氢呋喃溶液中加入1mmol溴化锂和22mmol氰化铜,并将溶液回流反应5小时。反应完毕,将溶液倒入6N氯化铁的盐酸溶液并用甲苯萃取。水洗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减压浓缩,得到棕色油状产物。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和纯化产物并用乙醇重结晶,得到4.1mmol标题化合物。
采用实施例3的类似方法,可以合成6-10,16-20,31-39,46-49,56-59,66-69,76-79,86-90,96-100,106-110,116-119,126-127,129-130,136-137和139-140号化合物。
实施例4
3-氟-4-[2-(4-丙基苯基)乙炔基]-苯基丙炔腈(30号化合物)
在氩气流下,向33mmol 3-氟-4-溴碘苯、0.6mmol碘化铜和1.1mmol二氯双三苯膦钯的100ml二乙胺溶液中滴加33mmol4-丙基苯乙炔,同时进行搅拌。加入完毕,再于室温搅拌溶液2小时并放入水中。溶液用庚烷萃取,水洗和减压浓缩,得到棕色油状产物。分离产物,并用硅胶柱层析法纯化,得到33mmol 2-氟-4-[2-(4-丙基苯基)乙炔基]溴苯浅黄色油状产物。
33mmol 2-氟-4-[2-(4-丙基苯基)乙炔基]溴苯、1.2mmol碘化铜和1.2mmol二氯双三苯膦钯溶于100ml二乙胺中并将溶液在氩气流下搅拌。向反应液中滴加20ml 50mmol三甲基甲硅烷基乙炔的二乙胺溶液,并将溶液于室温搅拌5小时。搅拌完毕,将水加到反应液中,用庚烷萃取。水洗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减压浓缩,得到棕色油状产物。分离该产物,并用硅胶柱层析法纯化,得到7g 1-[2-氟-4-[2-(4-丙基苯基)乙炔基]苯基]-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炔无色固体。
将22mmol 1-[2-氟-4-[2-(4-丙基苯基)乙炔基]苯基]-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炔和10g氢氧化钾溶于100ml乙醇和10ml水中,并将溶液于40℃搅拌6小时。搅拌完毕,反应液倒入稀盐酸中并用甲苯萃取。水洗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减压浓缩,得到棕色油状产物。分离该产物,并用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5.7g2-氟-4-[2-(4-丙基苯基)乙炔基]苯基乙炔无色固体。
向22mmol 2-氟-4-[2-(4-丙基苯基)乙炔基]苯基乙炔的50ml四氢呋喃溶液中滴加30ml正丁基锂(1.6M),同时于-78℃进行搅拌。加入完毕,搅拌反应液2小时并滴加50ml 28mmol碘的四氢呋喃溶液。反应液升温到室温,倒入硫代硫酸钠溶液中并用庚烷萃取。水洗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减压浓缩,得到棕色油状产物。分离该产物,并用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22mmol 1-[2-氟-4-[2-(4-丙基苯基)乙炔基]苯基-2-碘乙炔黄色晶体。
22mmol 1-[2-氟-4-[2-(4-丙基苯基)乙炔基]苯基-2-碘乙炔、2g溴化锂和56mmol氰化铜溶于100ml四氢呋喃中,溶液在回流加热下搅拌5小时。反应完毕,反应液倒入6N氯化铁的盐酸溶液并用甲苯萃取。水洗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减压浓缩,得到棕色油状产物。分离该产物,并用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0.6g无色晶体状标题化合物。
采用实施例4的类似方法,可以合成30,40,50,60,70,80,115,120,128和138号化合物。
由以下实施例测定的向列相转变温度(TN1),20℃粘度(η20),25℃光学各向导性(Δn),25℃介电各向异性和门限电压(Vth)进一步说明包括本发明丙炔衍生物的液晶组合物。
在这些实施例中,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由以下缩略语所示,但仅规定端基是烷基的碳数。
Hx:反式-1,4-亚环己基
Be:1,4-亚苯基
Be(F):在3-位取代了氟原子的1,4-亚苯基
Be(F,F):在3,5-位取代了氟原子的1,4-亚苯基
Py:1,3-嘧啶-2,5-二基
Do:1,3-二噁烷-2,5-二基
Tr:亚乙炔基
实施例5
3-Hx-Be(F)-Tr-CN(化合物No.2) 17.0%
3-Hx-Be-CN 15.0%
3-Hx-Be-OC2H5 5.0%
3-Hx-Hx-4 11.0%
3-Hx-Hx-5 5.0%
5-Hx-Hx-2 4.0%
3-Hx-Hx-Be-1 10.0%
3-Hx-Hx-Be-3 16.0%
3-Hx-Be(F)-Tr-Be-2 5.0%
3-Hx-C2H4-Be-Tr-Be-2 4.0%
3-Hx-C2H4-Be-Tr-Be-3 4.0%
3-Hx-C2H4-Be-Tr-Be-4 4.0%
TNI=104.8[℃]
η=14.0[mPa·s]
Δn=0.137
Δε=7.8
Vth=2.23[V]实施例6
3-Hx-Be(F)-Ty-CN(化合物 No.2) 15.0%
CH3CH=CHC2H4-Be-COO-Be(F,F)-CN 3.0%
3-Hx-Be-CN 14.0%
3-Hx-Be-OC2H5 7.0%
3-Hx-Hx-4 11.0%
3-Hx-Hx-5 5.0%
5-Hx-Hx-2 4.0%
3-Hx-Hx-Be-1 10.0%
3-Hx-Hx-Be-3 16.0%
3-Hx-Be(F)-Tr-Be-2 3.0%
3-Hx-C2H4-Be-Tr-Be-2 4.0%
3-Hx-C2H4-Be-Tr-Be-3 4.0%
3-Hx-C2H4-Be-Tr-Be-4 4.0%
TNI=100.2[℃]
η=14.7[mPa·s]
Δn=0.132
Δε=8.8
Vth=2.13[V]实施例7
CH2=CHC2H4-Hx-Be-Tr-CN(化合物No.7) 10.0%
3-Hx-Be(F)-Tr-CN(Compound No.2) 9.0%
CH2=CHC2H4-Hx-Be-CN 10.0%
CH3CH=CHC2H4-Hx-Be-CN 13.0%
3-Hx-Hx-4 11.0%
3-Hx-Hx-5 10.0%
3-Hx-Hx-Be-1 10.0%
3-Hx-Be(F)-Tr-Be-2 7.0%
3-Hx-Be(F)-Tr-Be-3 7.0%
3-Hx-Be(F)-Tr-Be-4 7.0%
3-Hx-C2H4-Be-Tr-Be-3 6.0%
TNI=111.7[℃]
η=15.6[mPa·s]
Δn=0.164
Δε=8.1
Vth=2.20[V]实施例8
CH2=CHC2H4-Hx-Be(F,F)-Tr-CN(化合物No.8) 8.0%
3-Hx-Be-CN 20.0%
CH2=CHC2H4-Hx-Be-CN 9.0%
3-Hx-Hx-4 9.0%
2-Be-Tr-Be-1 10.0%
2-Be-Tr-Be-3 8.0%
3-Hx-Hx-Be-1 8.0%
3-Hx-Hx-Be-OCH3 5.0%
3-Hx-Hx-Be-F 4.0%
3-Hx-Hx-Be-3 7.0%
3-Hx-C2H4-Be-Tr-Be-2 4.0%
3-Hx-C2H4-Be-Tr-Be-3 4.0%
3-Hx-C2H4-Be-Tr-Be-4 4.0%
TNI=81.3[℃]
η=13.1[mPa·s]
Δn=0.155
Δε=7.1
Vth=1.96[V]实施例9
3-Be-COO-Be(F)-Tr-CN(化合物No.153) 12.0%
3-Hx-Be-COO-Be(F)-Tr-CN(化合物No.162) 8.0%
C3H7OCH2-Be-COO-Be(F)-CN 12.0%
2-Hx-Be-CN 12.0%
3-Hx-Be-CN 19.0%
3-Hx-Be-OC2H5 7.0%
3-Hx-Hx-Be-1 7.0%
3-Hx-Hx-Be-OCH3 4.0%
3-Hx-C2H4-Be-Tr-Be-2 4.0%
3-Hx-C2H4-Be-Tr-Be-3 3.0%
3-Hx-C2H4-Be-Tr-Be-4 3.0%
2-Hx-Hx-Be-CN 4.0%
3-Hx-Hx-Be-CN 5.0%
TNI=91.4[℃]
η=33.7[mPa·s]
Δn=0.163
Δε=20.9
Vth=1.13[V]实施例10
3-Be-Tr-Be(F)-Tr-CN(化合物No.30) 10.0%
3-Hx-Be-CN 20.0%
1-Be-Tr-Be-3 8.0%
2-Be-Tr-Be-1 10.0%
2-Be-Tr-Be-OCH3 1.6%
3-Be-Tr-Be-OCH3 1.6%
4-Be-Tr-Be-OCH3 1.6%
4-Be-Tr-Be-OC2H5 1.6%
5-Be-Tr-Be-OCH3 1.6%
3-Hx-Hx-Be-1 11.0%
3-Hx-Hx-Be-3 9.0%
3-Hx-C2H4-Be-Tr-Be-2 4.0%
3-Hx-C2H4-Be-Tr-Be-3 4.0%
3-Hx-C2H4-Be-Tr-Be-4 4.0%
3-Hx-Be(F)-Tr-Be-2 6.0%
3-Hx-Be(F)-Tr-Be-3 6.0%
TNI=98.1[℃]
η=16.3[mPa·s]
Δn=0.220
Δε=7.3
Vth=2.07[V]实施例11
3-Hx-Be(F)-Tr-CN(化合物No.2) 10.0%
2-Hx-Be(F)-CN 10.0%
3-Hx-Be(F)-CN 10.0%
3-Hx-Be-OC2H5 10.0%
3-Hx-Hx-4 10.0%
2-Be-Tr-Be-OCH3 10.0%
3-Hx-Hx-Be-1 8.0%
3-Hx-Hx-Be-3 16.0%
3-Hx-Hx-Be-OCH3 4.0%
3-Hx-C2H4-Be-Tr-Be-2 4.0%
3-Hx-C2H4-Be-Tr-Be-3 4.0%
3-Hx-Hx-Be-CN 4.0%
TNI=88.7[℃]
η=16.1[mPa·s]
Δn=0.136
Δε=7.7
Vth=1.86[V]实施例12
CH2=CHC2H4-Hx-Be(F,F)-Tr-CN(化合物No.8) 8.0%
CH3CH=CHC2H4-Be-COO-Be(F,F)-CN 4.0%
C3H7OCH2-Be-COO-Be(F)-CN 8.0%
2-Hx-Be(F)-CN 8.0%
5-Py-Be-F 3.0%
3-Py-Be(F)-F 3.0%
3-Hx-Be-OC2H5 10.0%
3-Hx-Hx-4 10.0%
2-Be-Tr-Be-OCH3 10.0%
3-Hx-Hx-Be-1 10.0%
3-Hx-Hx-Be-3 14.0%
3-Hx-Hx-Be-OCH3 4.0%
3-Hx-C2H4-Be-Tr-Be-2 4.0%
3-Hx-C2H4-Be-Tr-Be-3 4.0%
TNI=69.2[℃]
η=17.6[mPa·s]
Δn=0.133
Δε=10.3
Vth=1.40[V]实施例13
CH2=CHC2H4-Hx-Be(F,F)-Tr-CN(化合物No.8) 10.0%
3-Hx-Be-CN 20.0%
3-Hx-Be(F)-CN 5.0%
2-Hx-Hx-Be(F)-CN 7.0%
3-Hx-Hx-Be(F)-CN 7.0%
3-Hx-Hx-4 10.0%
3-Hx-Be-OC2H5 11.0%
3-Hx-Hx-Be-1 7.0%
3-Hx-Hx-Be-OCH3 4.0%
3-Hx-Hx-Be-3 4.0%
3-Hx-C2H4-Be-Tr-Be-2 3.0%
3-Hx-C2H4-Be-Tr-Be-3 3.0%
3-Hx-C2H4-Be-Tr-Be-4 3.0%
CH3OCH2-Hx-Be-Be-Hx-3 6.0%
TNI=101.0[℃]
η=20.3[mPa·s]
Δn=0.134
Δε=9.1
Vth=1.91[V]实施例14
3-Be-Tr-Be(F)-Tr-CN(化合物No.30) 13.0%
3-Hx-Be-CN 15.0%
CH2=CHC2H4-Hx-Be-CN 9.0%
CH3CH=CHC2H4-Be-COO-Be(F,F)-CN 2.0%
3-Hx-Hx-COO-CH3 2.0%
3-Hx-Hx-4 9.0%
2-Be-Tr-Be-1 10.0%
2-Be-Tr-Be-3 6.0%
3-Hx-Hx-Be-1 5.0%
3-Hx-Hx-Be-OCH3 5.0%
3-Hx-Be-Be-F 5.0%
3-Hx-Hx-Be-3 15.0%
3-Hx-COO-Be-COO-Be-2 2.0%
3-Hx-COO-Be-COO-Be-F 2.0%
TNI=84.2[℃]
η=16.6[mPa·s]
Δn=0.170
Δε=8.7
Vth=1.69[V]实施例15
3-Be-COO-Be(F)-Tr-CN(化合物No.153) 11.0%
CH2=CHC2H4-Hx-Be-Tr-CN(化合物No.7) 11.0%
3-Hx-Be-OC2H5 3.0%
2-Be-Tr-Be-OCH3 6.8%
3-Be-Tr-Be-OCH3 6.8%
4-Be-Tr-Be-OCH3 6.8%
4-Be-Tr-Be-OC2H5 6.8%
5-Be-Tr-Be-OCH3 6.8%
3-Hx-Hx-Be-OCH3 3.0%
3-Hx-C2H4-Be-Tr-Be-2 2.0%
3-Hx-C2H4-Be-Tr-Be-3 3.0%
3-Hx-C2H4-Be-Tr-Be-4 3.0%
3-Hx-Be(F)-Tr-Be-2 6.0%
3-Hx-Be(F)-Tr-Be-3 6.0%
3-Hx-Be(F)-Tr-Be-4 6.0%
2-Py-Be-H-3 4.0%
3-Py-Be-Hx-3 4.0%
3-Py-Be-Be-2 4.0%
TNI=108.8[℃]
η=27.4[mPa·s]
Δn=0.246
Δε=9.6
Vth=1.93[V]实施例16
CH2=CHC2H4-Hx-Be-Tr-CN(化合物No.7) 9.0%
3-Hx-Be-COO-Be(F)-Tr-CN(化合物No.162) 10.0%
CH3CH=CHC2H4-Hx-Be-CN 9.0%
3-Hx-Be-CN 14.0%
CH3OCH2-Hx-Be-CN 8.0%
C2H5OCH2-Hx-Be-CN 4.0%
3-Hx-Hx-4 10.0%
CH3OCH2-Hx-Hx-5 8.0%
2-Be-Tr-Be-OCH3 11.0%
3-Hx-Hx-Be-1 8.0%
3-Hx-Hx-Be-3 9.0%
TNI=84.0[℃]
η=16.8[mPa·s]
Δn=0.143
Δε=12.0
Vth=1.64[V]实施例17
3-Be-COO-Be(F)-Tr-CN(化合物No.153) 12.0%
CH3CH=CHC2H4-Be-COO-Be(F,F)-CN 6.0%
C3H7OCH2-Be-COO-Be(F)-CN 6.0%
2-Hx-Be-CN 12.0%
3-Hx-Be-CN 16.0%
2-Hx-Hx-Be-CN 4.0%
3-Hx-Hx-Be-CN 5.0%
4-Hx-Hx-Be-CN 4.0%
5-Hx-Hx-Be-CN 4.0%
3-Hx-Be-OC2H5 10.0%
3-Hx-Hx-Be-1 7.0%
3-Hx-Hx-Be-OCH3 4.0%
3-Hx-C2H4-Be-Tr-Be-2 4.0%
3-Hx-C2H4-Be-Tr-Be-3 3.0%
3-Hx-C2H4-Be-Tr-Be-4 3.0%
TNI=90.4[℃]
η=28.5[mPa·s]
Δn=0.155
Δε=19.0
Vth=1.20[V]实施例18
3-Be-COO-Be(F)-Tr-CN(化合物No.153) 10.0%
C3H7OCH2-Be-COO-Be(F)-CN 8.0%
C5H11OCH2-Be-COO-Be(F)-CN 4.0%
CH3CH=CHC2H4-Be-COO-Be(F,F)-CN 10.0%
C2H5OCH2-Hx-Be-COO-Be(F)-CN 2.0%
3-Hx-Be(F)-COO-Be(F)-CN 2.0%
2-Hx-Be-COO-Be(F,F)-CN 2.0%
3-Hx-Hx-COO-Be-F 5.0%
5-Hx-Hx-COO-Be-F 4.0%
3-Hx-Be-COO-Be-F 6.0%
3-Hx-Be-OC2H5 10.0%
3-Hx-Hx-4 10.0%
3-Hx-Hx-Be-1 8.0%
3-Hx-Hx-Be-3 10.0%
3-Hx-Hx-Be-OCH3 4.0%
3-Hx-Be(F)-CH=CH-Be-2 5.0%
TNI=99.0[℃]
η=36.8[mPa·s]
Δn=0.135
Δε=23.6
Vth=1.10[V]实施例19
CH2=CHC2H4-Hx-Be-Tr-CN(化合物No.7) 10.0%
3-Hx-Be(F)-Tr-CN(化合物No.2) 7.0%
2-Hx-Be(F)-CN 10.0%
3-Hx-Be(F)-CN 10.0%
5-Hx-Be(F)-CN 9.0%
2-Be-COO-Be-CN 10.0%
3-Be-COO-Be-CN 4.0%
2-Hx-Hx-Be(F)-CN 9.0%
3-Hx-Hx-Be(F)-CN 12.0%
3-Py-Be-Be-F 8.0%
2-Hx-Hx-Be-CN 3.0%
3-Hx-Hx-Be-CN 3.0%
3-Hx-Be-COO-Be-Be-CN 3.0%
5-Hx-Hx-COO-Be-Be-CN 2.0%
TNI=91.5[℃]
η=52.8[mPa·s]
Δn=0.164
Δε=19.3
Vth=1.00[V]实施例20
3-Hx-Be(F)-Tr-CN(化合物No.2) 13.0%
CH2=CHC2H4-Hx-Be(F,F)-Tr-CN(化合物No.8) 10.0%
2-Be-Be-CN 8.0%
4-Be-Be-CN 6.0%
3-Hx-Hx-Be-F 5.0%
2-Hx-Hx-Be-CN 4.0%
3-Hx-Hx-Be-CN 6.0%
5-Py-Be-F 6.0%
3-Py-Be-Be-F 6.0%
2-Be-Tr-Be-OCH3 2.0%
2-Hx-Hx-Be-1 6.0%
3-Hx-Hx-Be-1 8.0%
3-Hx-Hx-Be-3 15.0%
3-Hx-Hx-Be-OCH3 5.0%
TNI=105.6[℃]
η=21.6[mPa·s]
Δn=0.169
Δε=11.3
Vth=1.66[V]实施例21
3-Hx-Be-COO-Be(F)-Tr-CN(化合物No.162) 11.0%
3-Hx-Be-OC2H5 14.0%
3-Hx-Be-OC4H9 13.0%
3-Py-Be-4 3.1%
4-Py-Be-4 3.1%
6-Py-Be-4 3.2%
3-Py-Be-5 3.2%
4-Py-Be-5 3.2%
6-Py-Be-5 3.2%
6-Py-Be-OC5H11 4.0%
6-Py-Be-OC6H13 4.0%
6-Py-Be-OC7H15 4.0%
6-Py-Be-OC8H17 4.0%
2-Hx-Hx-Be-1 4.0%
3-Hx-Hx-Be-1 8.0%
3-Hx-Hx-Be-3 10.0%
3-Hx-Hx-Be-OCH3 5.0%
TNI=78.8[℃]
η=35.3[mPa·s]
Δn=0.130
Δε=5.4
Vth=2.47[V]实施例22
3-Be-COO-Be(F)-Tr-CN(化合物No.153) 10.0%
3-Do-Be-CN 10.0%
4-Do-Be-CN 12.0%
5-Do-Be-CN 8.0%
5-Py-Be(F)-F 10.0%
2-Py-Be-2 1.4%
3-Py-Be-2 1.3%
4-Py-Be-2 1.3%
3-Hx-COO-Be-OC4H9 5.0%
4-Hx-COO-Be-OC2H5 3.7%
3-Hx-COO-Be-OC2H5 3.1%
1O-Be-COO-Be-2 2.5%
5-Hx-COO-Be-1 3.7%
4-Hx-COO-Be-4 5.0%
3-Hx-Hx-Be-OCH3 4.0%
3-Hx-Hx-Be-3 13.0%
2-Py-Be-Hx-3 6.0%
TNI=63.5[℃]
η=30.2[mPa·s]
Δn=0.123
Δε=15.6
Vth=1.25[V]实施例23
3-Be-COO-Be(F)-Tr-CN(化合物No.153) 6.0%
CH2=CHC2H4-Hx-Be-Tr-CN(化合物No.7) 4.0%
3-Be-COO-Be(F)-CN 8.0%
5-Py-Be-CN 8.0%
CH2=CH-Hx-Be-CN 4.0%
CH3CH=CH-Hx-Be-CN 4.0%
5-Hx-Hx-CH=CH2 10.0%
3-Hx-Hx-C2H4CH=CH2 7.0%
3-Hx-Hx-C2H4CH=CHCH3 7.0%
CH2=CH-Hx-Hx-Be-1 8.0%
CH2=CHC2H4-Hx-Hx-Be-1 15.0%
3-Hx-Hx-COO-Be(F)-F 5.0%
3-Hx-Be-Tr-Be-1 5.0%
3-Hx-Be-Tr-Be-2 5.0%
3-Hx-Be-Tr-Be-3 4.0%
TNI=101.0[℃]
η=15.8[mPa·s]
Δn=0.143
Δε=11.1
Vth=1.86[V]实施例24
CH2=CHC2H4-Hx-Be-Tr-CN(化合物No.7) 5.0%
7-Hx-Be(F,F)-F 4.0%
3-Hx-C2H4-Hx-Be(F,F)-F 12.0%
4-Hx-C2H4-Hx-Be(F,F)-F 10.0%
5-Hx-C2H4-Hx-Be(F,F)-F 10.0%
3-Hx-Hx-Be(F,F)-F 10.0%
3-Hx-Hx-C2H4-Be(F,F)-F 11.0%
5-Hx-Hx-C2H4-Be(F,F)-F 10.0%
3-Hx-Be-Be(F,F)-F 12.0%
5-Hx-Be-Be(F,F)-F 12.0%
3-Hx-Hx-Be-Be(F,F)-F 2.0%
5-Hx-Hx-C2H4-Be-Be(F,F)-F 2.0%
TNI=78.9[℃]
η=26.9[mPa·s]
Δn=0.097
Δε=9.2
Vth=1.53[V]实施例25
CH2=CHC2H4-Hx-Be(F,F)-Tr-CN(化合物No.8) 15.0%
7-Hx-Be(F,F)-F 5.0%
3-Hx-C2H4-Hx-Be(F,F)-F 9.0%
4-Hx-C2H4-Hx-Be(F,F)-F 8.0%
5-Hx-C2H4-Hx-Be(F,F)-F 8.0%
3-Hx-Hx-C2H4-Be(F,F)-F 10.0%
3-Hx-Be-Be(F,F)-F 9.0%
5-Hx-Be-Be(F,F)-F 9.0%
3-Hx-Hx-Be(F,F)-F 6.0%
4-Hx-Hx-Be(F,F)-F 5.0%
3-Hx-Be-COO-Be(F,F)-F 3.0%
5-Hx-Be-COO-Be(F,F)-F 3.0%
3-Hx-Hx-COO-Be(F,F)-F 10.0%
TNI=68.2[℃]
η=25.4[mPa·s]
Δn=0.105
Δε=13.7
Vth=1.17[V]实施例26
3-Hx-Be(F)-Tr-CN(化合物No.2) 7.0%
3-Hx-Be-COO-Be(F)-Tr-CN(化合物No.162) 6.0%
5-Hx-C2H4-Be(F)-F 4.0%
7-Hx-Be(F)-F 7.0%
2-Hx-Hx-Be(F)-F 9.0%
3-Hx-Hx-Be(F)-F 9.0%
5-Hx-Hx-Be(F)-F 9.0%
2-Hx-C2H4-Hx-Be(F)-F 4.0%
3-Hx-C2H4-Hx-Be(F)-F 2.0%
5-Hx-C2H4-Hx-Be(F)-F 4.0%
3-Hx-C2H4-Hx-Be(F,F)-F 6.0%
4-Hx-C2H4-Hx-Be(F,F)-F 5.0%
5-Hx-C2H4-Hx-Be(F,F)-F 5.0%
3-Hx-Hx-Be(F,F)-F 8.0%
3-Hx-Hx-C2H4-Be(F,F)-F 8.0%
5-Hx-Hx-C2H4-Be(F,F)-F 7.0%
TNI=82.4[℃]
η=25.0[mPa·s]
Δn=0.093
Δε=7.6
Vth=1.60[V]实施例27
3-Be-Tr-Be(F)-Tr-CN(化合物No.30) 10.0%
3-Hx-Be-Cl 7.0%
4-Hx-C2H4-Be-Be(F)-F 3.0%
2-Hx-Be-Be(F)-F 6.0%
3-Hx-Be-Be(F)-F 6.0%
5-Hx-Be-Be(F)-F 12.0%
2-Hx-Hx-Be-Cl 5.0%
4-Hx-Hx-Be-Cl 10.0%
5-Hx-Hx-Be-Cl 4.0%
3-Hx-Be-Be(F,F)-F 17.0%
5-Hx-Be-Be(F,F)-F 12.0%
5-Hx-C2H4-Be-Be(F,F)-F 5.0%
3-Hx-Hx-Be-1 3.0%
TNI=93.7[℃]
η=24.9[mPa·s]
Δn=0.160
Δε=7.8
Vth=1.60[V]实施例28
3-Be-COO-Be(F)-Tr-CN(化合物No.153) 5.0%
5-Hx-COO-Be-F 2.0%
7-Hx-COO-Be-F 2.0%
2-Hx-Hx-Be(F)-F 10.0%
3-Hx-Hx-Be(F)-F 10.0%
5-Hx-Hx-Be(F)-F 10.0%
2-Hx-Be-Be(F)-F 7.0%
3-Hx-Be-Be(F)-F 7.0%
5-Hx-Be-Be(F)-F 14.0%
2-Hx-Be-Be-F 4.0%
3-Hx-Be-Be-F 4.0%
5-Hx-Be-Be-F 3.0%
3-Hx-Be-Be(F,F)-F 5.0%
5-Hx-Be-Be(F,F)-F 10.0%
3-Hx-Be-OC2H5 7.0%
TNI=87.4[℃]
η=25.7[mPa·s]
Δn=0.121
Δε=7.8
Vth=1.72[V]实施例29
CH2=CHC2H4-Hx-Be(F,F)-Tr-CN(化合物No.8) 7.0%
5-Hx-Be-F 12.0%
6-Hx-Be-F 9.0%
2-Hx-Hx-Be-OCF3 7.0%
3-Hx-Hx-Be-OCF3 11.0%
4-Hx-Hx-Be-OCF3 7.0%
5-Hx-Hx-Be-OCF3 10.0%
3-Hx-Be-Be(F)-F 13.0%
5-Hx-Be-Be(F)-F 10.0%
3-Hx-Hx-C2H4-Be-OCF3 4.0%
5-Hx-Hx-C2H4-Be-OCF3 4.0%
3-Hx-Be(F)-Be-Hx-3 2.0%
5-Hx-Be(F)-Be-Hx-3 2.0%
5-Hx-Be(F)-Be-Hx-5 2.0%
TNI=99.4[℃]
η=16.1[mPa·s]
Δn=0.109
Δε=6.1
Vth=1.94[V]实施例30
3-Hx-Be(F)-Tr-CN(化合物No.2) 6.0%
5-Hx-Be-F 5.0%
7-Hx-Be-F 6.0%
2-Hx-Hx-Be-OCF3 8.0%
3-Hx-Hx-Be-OCF3 9.0%
5-Hx-Hx-Be-OCF3 11.0%
3-Hx-Hx-Be-OCF2H 5.0%
5-Hx-Hx-Be-OCF2H 4.0%
3-Hx-Hx-Be(F,F)-OCF2H 7.0%
5-Hx-Hx-Be(F,F)-OCF2H 13.0%
3-Hx-Hx-C2H4-Be(F)-F 11.0%
5-Hx-Hx-C2H4-Be(F)-F 5.0%
3-Hx-Hx-COO-Be(F)-F 5.0%
5-Hx-Hx-COO-Be(F)-F 5.0%
TNI=101.0[℃]
η=21.1[mPa·s]
Δn=0.093
Δε=7.0
Vth=2.11[V]实施例31
3-Be-COO-Be(F)-Tr-CN(化合物No.153) 10.0%
3-Hx-Be-COO-Be(F)-Tr-CN(化合物No.162) 5.0%
3-Hx-Be(F)-CN 5.0%
CH2=CH-Hx-Be-CN 10.0%
CH3CH=CH-Hx-Be-CN 10.0%
2-Be-Tr-Be-OCH3 10.0%
3-Hx-Be-OC2H5 10.0%
CH2=CHC2H4-Hx-Hx-3 5.0%
CH2=CH-Hx-Hx-4 5.0%
CH2=CH-Hx-Hx-Be-1 10.0%
CH3CH=CHC2H4-Hx-Be-Be-2 10.0%
3-Hx-Hx-Be-1 10.0%
TNI=83.1[℃]
η=19.0[mPa·s]
Δn=0.151
Δε=10.3
Vth=1.40[V]实施例32
CH3CH=CH-Hx-Hx-Be-Tr-CN(化合物No.87) 10.0%
CH2=CHC2H4-Hx-Be-CN 11.0%
CH3CH=CHC2H4-Hx-Be-CN 10.0%
CH3OCH2-Hx-Be-CN 10.0%
2-Hx-Be-CN 5.0%
3-Hx-Be-CN 5.0%
3-Hx-Hx-4 11.0%
2-Be-Tr-Be-OCH3 4.2%
3-Be-Tr-Be-OCH3 4.2%
4-Be-Tr-Be-OCH3 4.2%
4-Be-Tr-Be-OC2H5 4.2%
5-Be-Tr-Be-OCH3 4.2%
3-Hx-Hx-Be-CN 5.0%
5-Hx-Hx-Be-CN 5.0%
3-Hx-Hx-Be-1 4.0%
3-Hx-Hx-Be-F 3.0%实施例33
5-Be-COO-Be(F,F)-Tr-CN(化合物No.155) 12.0%
CH3CH=CHC2H4-Be-COO-Be(F,F)-CN 6.0%
C3H7OCH2-Be-COO-Be(F)-CN 6.0%
2-Hx-Be-CN 12.0%
3-Hx-Be-CN 19.0%
2-Hx-Hx-Be-CN 4.0%
3-Hx-Hx-Be-CN 5.0%
4-Hx-Hx-Be-CN 4.0%
5-Hx-Hx-Be-CN 4.0%
3-Hx-Be-OC2H5 7.0%
3-Hx-Hx-Be-1 7.0%
3-Hx-Hx-Be-OCH3 4.0%
3-Hx-C2H4-Be-Tr-Be-2 4.0%
3-Hx-C2H4-Be-Tr-Be-3 3.0%
3-Hx-C2H4-Be-Tr-Be-4 3.0%实施例34
CH3O-Be-COO-Be(F)-Tr-CN(化合物No.151) 4.0%
5-Hx-CH=CH-Hx-Be-Tr-CN(化合物d No.63) 3.0%
CH2=CH-Hx-CH=CH-Hx-Be-Tr-CN(化合物No.66) 3.0%
3-Hx-Be-CN 20.0%
1-Be-Tr-Be-3 5.0%
2-Be-Tr-Be-1 10.0%
3-Hx-Hx-4 11.0%
3-Hx-Hx-Be-1 11.0%
3-Hx-Hx-Be-3 9.0%
3-Hx-C2H4-Be-Tr-Be-2 4.0%
3-Hx-C2H4-Be-Tr-Be-3 4.0%
3-Hx-C2H4-Be-Tr-Be-4 4.0%
3-Hx-Be(F)-Tr-Be-2 6.0%
3-Hx-Be(F)-Tr-Be-3 6.0%实施例35
3-Be-COO-Be(F,F)-Tr-CN(化合物No.154) 6.0%
5-Be-COO-Be(F,F)-Tr-CN(化合物No.155) 4.0%
3-Hx-Be(F,F)-Tr-CN(化合物No.3) 5.0%
3-Hx-Be-CN 17.0%
3-Hx-Be-OC2H5 4.0%
3-Hx-Hx-4 11.0%
3-Hx-Hx-5 5.0%
2-Hx-Hx-Be-1 2.0%
3-Hx-Hx-Be-1 10.0%
3-Hx-Hx-Be-3 15.0%
3-Hx-Be(F)-Tr-Be-2 5.0%
3-Hx-Be(F)-Tr-Be-3 4.0%
3-Hx-C2H4-Be-Tr-Be-2 4.0%
3-Hx-C2H4-Be-Tr-Be-3 4.0%
3-Hx-C2H4-Be-Tr-Be-4 4.0%实施例36
CH2=CH-Hx-Be-Tr-CN 15.0%
3-Hx-Be-CN 20.0%
5-Hx-Be-CN 31.0%
7-Hx-Be-CN 21.0%
7-Hx-Be-Be-CN 13.0%
TNI=75.0〔℃〕
η=23.6〔mPa·s〕
Δn=0.155
Δε=13.1
Vth=1.58〔V〕实施例37
3-Hx-Be〔F,F)-Tr-CN 15.0%
3-Hx-Be-CN 20.0%
5-Hx-Be-CN 31.0%
7-Hx-Be-CN 21.0%
7-Hx-Be-Be-CN 13.0%
TNI=66.0〔℃〕
η=26.4〔mPa·s〕
Δn=0.145
Δε=15.2
Vth=1.44〔V〕实施例38
CH2=CH-Hx-Be-Tr-CN 5.0%
CH3CH=CHC2H4-Be-COO-Be(F,F)-CN 5.0%
3-Hx-Be-CN 20.0%
1-Be-Tr-Be-3 5.0%
2-Be-Tr-Be-1 10.0%
3-Hx-Hx-4 11.0%
3-Hx-Hx-Be-1 11.0%
3-Hx-Hx-Be-3 9.0%
3-Hx-C2H4-Be-Tr-Be-2 4.0%
3-Hx-C2H4-Be-Tr-Be-3 4.0%
3-Hx-C2H4-Be-Tr-Be-4 4.0%
3-Hx-Be(F)-Tr-Be-2 6.0%
3-Hx-Be(F)-Tr-Be-3 6.0%
TNI=94.8〔℃〕
η=14.0〔mPa·s〕
Δn=0.166
Δε=7.2
Vth=2.13〔V〕
0.8份CM33作为手性掺杂剂加入到100份上述组合物中得11.2μm螺距。实施例39
CH2=CH-Hx-Be-Tr-CN 7.0%
5-Py-Be-F 4.0%
3-Py-Be(F)-F 4.0%
2-Be-Be-CN 5.0%
4-Be-Be-CN 4.0%
2-Py-Be-2 2.0%
3-Py-Be-2 2.0%
4-Py-Be-2 2.0%
6-Py-Be-OC5H11 3.0%
6-Py-Be-OC6H13 3.0%
6-Py-Be-OC7H15 3.0%
6-Py-Be-OC8H17 3.0%
3-Py-Be-Be-F 6.0%
4-Py-Be-Be-F 6.0%
5-Py-Be-Be-F 6.0%
3-Hx-Hx-Be-1 6.0%
3-Hx-Hx-Be-3 6.0%
2-Hx-C2H4-Be-Tr-Be-2 4.0%
2-Hx-C2H4-Be-Tr-Be-3 4.0%
2-Hx-C2H4-Be-Tr-Be-4 5.0%
3-Hx-C2H4-Be-Tr-Be-2 5.0%
3-Hx-C2H4-Be-Tr-Be-3 5.0%
3-Hx-C2H4-Be-Tr-Be-4 5.0%
TNI=97.7〔℃〕
η=33.1〔mPa·s〕
Δn=0.206
Δε=6.6
Vth=2.24〔V〕实施例40
CH2=CH-Hx-Be-Tr-CN 7.0%
C2H5OCH2-Be-COO-Be(F)-CN 5.0%
C3H7OCH2-Be-COO-Be(F)-CN 12.0%
C5H11OCH2-Be-COO-Be(F)-CN 4.0%
CH3CH=CHC2H4-Be-COO-Be(F.F)-CN 14.0%
3-Hx-Be-OC2H5 10.0%
3-Hx-Hx-4 3.0%
3-Hx-Hx-Be-F 3.0%
3-Hx-Hx-Be-1 3.0%
3-Hx-Hx-Be-OCH3 4.0%
3-Hx-Be-COO-Be-F 4.0%
3-Hx-Hx-COO-Be-F 7.0%
5-Hx-Hx-COO-Be-F 7.0%
3-Hx-C2H4-Be-Tr-Be-2 4.0%
3-Hx-C2H4-Be-Tr-Be-3 4.0%
3-Hx-C2H4-Be-Tr-Be-4 4.0%
3-Hx-Be(F)-Tr-Be-2 5.0%
TNI=88.9〔℃〕
η=38.9〔mPa·s〕
Δn=0.150
Δε=28.1
Vth=1.01〔V〕实施例41
CH2=CH-Hx-Be-Tr-CN 7.0%
2-Hx-Be-CN 5.0%
3-Hx-Be-CN 12.0%
3-Hx-Be-OC2H5 12.0%
2-Be-Tr-Be-1 3.0%
3-Hx-Hx-Be-1 8.0%
3-Hx-Hx-Be-F 4.0%
3-Hx-Hx-Be-OCH3 5.0%
3-Hx-Hx-Be-3 10.0%
3-Hx-Hx-COO-Be-F 4.0%
5-Hx-Hx-COO-Be-F 4.0%
2-Hx-Hx-Be(F)-F 7.0%
3-Hx-Hx-Be(F)-F 7.0%
5-Hx-Hx-Be(F)-F 7.0%
3-Hx-Hx-Be(F,F)-F 5.0%
TNI=100.9〔℃〕
η=18.1〔mPa·s〕
Δn=0.110
Δε=6.0
Vth=2.15〔V〕实施例42
CH2=CH-Hx-Be-Tr-CN 5.0%
3-Hx-Be(F,F)-Tr-CN 5.0%
3-Be-COO-Be(F)-CN 8.0%
3-Hx-Be-CN 8.0%
CH2=CH-Hx-Be-CN 8.0%
CH3CH=CH-Hx-Be-CN 3.0%
3-Hx-Be-OC2H5 3.0%
3-Hx-Hx-C2H4CH=CH2 14.0%
3-Hx-Hx-C2H4CH=CHCH3 7.0%
CH2=CHC2H4-Hx-Hx-Be-1 10.0%
3-Hx-Hx-Be-1 5.0%
3-Hx-Hx-COO-Be-F 7.0%
3-Hx-C2H4-Be-Tr-Be-2 6.0%
3-Hx-C2H4-Be-Tr-Be-3 6.0%
3-Hx-C2H4-Be-Tr-Be-4 5.0%
TNI=96.2〔℃〕
η=14.9〔mPa·s〕
Δn=0.141
Δε=10.7
Vth=1.98〔V〕实施例43
3-Hx-Be(F,F)-Tr-CN 5.0%
C2H5OCH2-Be-COO-Be(F)-CN 5.0%
C3H7OCH2-Be-COO-Be(F)-CN 5.0%
C4H9OCH2-Be-COO-Be(F)-CN 5.0%
C5H11OCH2-Be-COO-Be(F)-CN 5.0%
2-Hx-Hx-Be(F)-C 15.0%
3-Hx-Hx-Be(F)-C 15.0%
3-Hx-Be(F)-Tr-Be-2 4.0%
3-Hx-Be(F)-Tr-Be-3 4.0%
3-Hx-Be(F)-Tr-Be-4 4.0%
3-Hx-Hx-Be-1 8.0%
3-Hx-Hx-Be-OCH3 4.0%
TNI=79.8〔℃〕
η=82.9〔mPa·s〕
Δn=0.166
Δε=32.0
Vth=0.84〔V〕实施例44
3-Hx-Be(F,F)-Tr-CN 7.0%
C2H5OCH2-Be-COO-Be(F)-CN 5.0%
C3H7OCH2-Be-COO-Be(F)-CN 12.0%
C5H11OCH2-Be-COO-Be(F)-CN 4.0%
CH3CH=CHC2H4-Be-COO-Be(F,F)-CN 10.0%
3-Hx-Hx-COOCH3 10.0%
3-Hx-Be-OC2H5 16.0%
7-Hx-COO-Be-F 2.0%
3-Hx-Hx-COO-Be-F 2.0%
5-Hx-Hx-COO-Be-F 2.0%
3-Hx-Be-COO-Be-F 4.0%
C2H5OCH2-Hx-Be-COO-Be(F)-CN 2.0%
3-Hx-Be(F)-COO-Be(F)-CN 2.0%
3-Hx-Be-COO-Be(F,F)-CN 2.0%
3-Hx-Hx-Be-F 4.0%
3-Hx-Hx-Be-OCH3 4.0%
3-Hx-Hx-Be-3 8.0%
3-Hx-COO-Be-COO-Be-F 2.0%
3-Hx-COO-Be-COO-Be-1 2.0%
TNI=70.1〔℃〕
η=36.0〔mPa·s〕
Δn=0.121
Δε=25.9
Vth=0.95〔V〕实施例45
CH2=CH-Hx-Be-Tr-CN 6.0%
2-Hx-Hx-Be(F)-F 2.0%
3-Hx-Hx-Be(F)-F 2.0%
5-Hx-Hx-Be(F)-F 2.0%
2-Hx-Be-Be(F)-F 6.0%
3-Hx-Be-Be(F)-F 6.0%
5-Hx-Be-Be(F)-F 4.0%
2-Hx-C2H4-Be-Be(F)-F 9.0%
3-Hx-C2H4-Be-Be(F)-F 9.0%
3-Hx-Be-Be(F,F)-F 25.0%
5-Hx-Be-Be(F,F)-F 19.0%
CH3OCH2-Hx-Be-Be-Hx-4 5.0%
CH3OCH2-Hx-Be-Be-Hx-4 5.0%
TNI=97.3〔℃〕
η=34.1〔mPa·s〕
Δn=0.141
Δε=8.1
Vth=1.85〔V〕实施例46
CH2=CH-Hx-Be-Tr-CN 6.0%
3-Hx-Be(F,F)-Tr-CN 6.0%
3-Hx-C2H4-Hx-Be(F,F)-F 7.0%
5-Hx-C2H4-Hx-Be(F,F)-F 8.0%
3-Hx-Hx-Be(F,F)-F 10.0%
4-Hx-Hx-Be(F,F)-F 5.0%
3-Hx-Hx-C2H4-Be(F,F)-F 3.0%
5-Hx-Hx-C2H4-Be(F,F)-F 3.0%
3-Hx-Be-Be(F,F)-F 15.0%
5-Hx-Be-Be(F,F)-F 15.0%
3-Hx-Be-COO-Be(F,F)-F 2.0%
4-Hx-Be-COO-Be(F,F)-F 2.0%
5-Hx-Be-COO-Be(F,F)-F 2.0%
3-Hx-Hx-COO-Be(F,F)-F 10.0%
4-Hx-Hx-COO-Be(F,F)-F 3.0%
5-Hx-Hx-COO-Be(F,F)-F 3.0%
TNI=79.0〔℃〕
η=29.5〔mPa·s〕
Δn=0.110
Δε=13.7
Vth=1.57〔V〕实施例47
CH2=CH-Hx-Be-Tr-CN 10.0%
3-Hx-Be(F)-Tr-CN 5.0%
3-Hx-Be(F,F)-Tr-CN 2.0%
CH3CH=CHC2H4-Be-COO-Be(F,F)-CN 6.0%
3-Hx-Be-OC2H5 4.0%
3-Hx-Hx-CH=CF2 18.0%
5-Hx-Hx-CH=CF2 20.0%
CF2=CH-Hx-Hx-Be-1 8.0%
CF2=CHC2H4-Hx-Hx-Be-1 10.0%
3-Hx-C2H4-Be-Tr-Be-2 4.0%
3-Hx-C2H4-Be-Tr-Be-3 4.0%
3-Hx-C2H4-Be-Tr-Be-4 4.0%
3-Hx-Be(F)-Tr-Be-2 5.0%
TNI=100.4〔℃〕
η=11.2〔mPa·s〕
Δn=0.136
Δε=7.9
Vth=2.14〔V〕实施例48
CH2=CH-Hx-Be-Tr-CN 2.0%
3-Hx-Be(F)-Tr-CN 11.0%
3-Hx-Be(F,F)-Tr-CN 2.0%
CH3CH=CHC2H4-Be-COO-Be(F,F)-CN 6.0%
CH2=CHC2H4-Hx-Hx-CH=CF2 35.0%
5-Hx-Hx-CH=CF2 3.0%
CF2=CH-Hx-Hx-Be-1 8.0%
CF2=CHC2H4-Hx-Hx-Be-1 18.0%
3-Hx-C2H4-Be-Tr-Be-2 4.0%
3-Hx-C2H4-Be-Tr-Be-3 4.0%
3-Hx-C2H4-Be-Tr-Be-4 4.0%
3-Hx-Be(F)-Tr-Be-2 3.0%
TNI=100.7〔℃〕
η=10.7〔mPa·s〕
Δn=0.132
Δε=8.1
Vth=2.09〔V〕实施例49
对各含有不同的第一组分的以下组合物1和2进行性质比较试验。构成该组合物的各化合物由前述缩略语表示。
成分 组合物 1 组合物 2
3-Hx-Be-Tr-CN 15wt% --
3-Hx-Be(F)-Tr-CN -- 15wt%
(化合物No.2)
3-Hx-Be-CN 20wt% 20wt%
5-Hx-Be-CN 31wt% 31wt%
7-Hx-Be-CN 21wt% 21wt%
5-Hx-Be-Be-CN 13wt% 13wt%
下表表示出了测得的性质。
性质 组合物 1 组合物 2
TNI〔℃〕 76.8 72.7
η〔mPa·s 〕 26.5 23.0
Δn〔-〕 0.150 0.150
Δε〔-〕 12.0 13.5
Vth〔v〕 1.63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