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雾塔.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404649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4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5109827.6

申请日:

1995.08.22

公开号:

CN1137417A

公开日:

1996.12.1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IPC(主分类):B01D 47/06申请日:19950822授权公告日:20010606期满终止日期:20150822|||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B01D47/06

主分类号:

B01D47/06

申请人:

三菱麻铁里亚尔株式会社;

发明人:

鸿巢一巳; 宇野浩一郎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1995.06.06 JP 139328/95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黄力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个具有一内管和一外管的喷雾塔,其内管和外管相互同轴具有一个共同的垂直轴线。在内管的下端设有一个导筒组,它由多个导筒组成,互相同轴具有一个共同的垂直轴线。在导筒组之下设有一导叶。导叶的形状为倒截锥形,沿向下的方向直径减小。因此,在内外管之间向下流动的气体在导筒组之下被导叶广泛地均匀分割,从而被分割的气流在各导筒内均匀地向上流动。取代或者和上述导叶一起,可以在导筒组上设置多个垂直整流板,它们从导筒组的垂直中心线径向伸展以降低压力损失。此外,取代或者和上述导叶和整流板一起,可以在各导筒下端设置多个截锥形导叶以降低压力损失。

权利要求书

1: 一个具有一内管和一外管的喷雾塔,其内管和外管相互同轴 具有一个共同的生垂直轴线,从而允许含尘气体在内外管之间向下 流动,然后改变流动方向向上流入内管内,以进行除尘,控温和控湿, 该喷雾塔包括: 一个设在内管下端的短而同心的导筒组,该导筒组的直径小于 内管的直径并垂直置放使导筒组的各下端组成倒锥形,以及 一个设在导管组下面的导叶,该导叶在向下的方向上直径减小 形成一个倒截锥形。
2: 一个具有一内管和一外管的喷雾塔,其内管和外管相互同轴 具有一个共同的垂直轴线,从而允许含尘气体在内外管之间向下流 动,然后改变方向向上流入内管内,以进行除尘,控温和控湿,该喷雾 塔包括: 一个设在内管下端的短而同心的导筒组,该导筒组的直径小于 内管的直径并垂直置放使导筒组的各下端组成倒锥形;以及 多个从导筒组的垂直轴线径向伸展的垂直整流板,以便将导筒 组内的气体上升通道分成多个通道。
3: 一个具有一内管和一外管的喷雾塔,其内管和外管相互同轴 具有一个共同的垂直轴线,从而允许含尘气体在内外管之间向下流 动,然后改变方向向上流入内管内,以进行除尘,控温和控湿,该喷雾 塔包括: 一个设在内管下端的短而同心的导筒组,该导筒组的直径小于 内管的直径并垂直置放使导筒组的各下端组成倒锥形;以及 设于组成导筒组的各导筒下端的导叶,每个导叶具有截锥形,沿 向下方向其直径扩大。

说明书


喷雾塔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高温高尘气或类似物进行除尘、控温、控湿等工作的双管喷雾塔的改进。

    当用电聚尘法高效清洁含尘气时,尘颗的电阻必须在105欧姆·厘米至1011欧姆·厘米的范围内。为此目的,喷雾塔通常在初始阶段设有一个电除尘器以调节尘气的温度和湿度,例如对尘气喷入水蒸汽以提高温度或对其喷水以降低温度,从而优化尘气的电阻。

    一种常规的双管雾塔公开于日本第二(已审查)专利申请59-30464号,以下将参考图8对其加以解说。

    高温高尘气通过一个尘气入口空气管1被导入喷雾塔,并向下流入内管9和外管2之间的环状通道,同时加热内管9的外周。接着气体到达尘埃漏斗3处,在该处气体掉头向上,在内管9内向上流动,通过出口空气管5排出。

    一个同心导筒组4安置在内管9的下端。导筒组4由多个短筒组成,每个导筒的直径都比内管9的直径小。导筒沿垂直方向同轴地安置,亦即具有一具共同的垂直轴,从而各导筒的下端一起组成一个倒锥形。因而在尘埃漏斗3和导筒组4之间向下流动的气体绕向导筒的下端掉头向上,依次流入由导筒组4形成的各环形通道,被调整为向上的流向在内管9内上升。

    在内管9内的下部设有一个喷枪6和一个喷嘴7,在外管2的下端则设有一个尘粒排出装置8。

    在上述常规的喷雾塔中,由于设有导筒组4,绕过内管9下端进入下管9的尘气通过导筒组4被整流。相应地,即使当喷嘴7设在内管9的下部,在内管9下部内周壁上也不会产生湿壁现象。因此,可以防止因湿壁现象而引起的湿尘料掉落,从而产生的尘粒粘附,腐蚀,排出堵塞等困扰。

    然而在另一方面,在上述常规的喷雾塔中,存在着气体流经内外管之间流入导筒组时被干扰,因掉向流入导筒组而产生相当大的压力损失和紊流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雾塔,它能在喷雾塔内管下部取得均匀一致的气流或使气流的调整得到改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一个具有一内管和一外管的喷雾塔,其内管和外管相互同轴具有一个共同的垂直轴线,从而允许含尘气体在内外管之间向下流动,然后改变流动方向向上流入内管内,以进行除尘,控温和控湿,该喷雾塔包括:

    一个设在内管下端的短而同心的导筒组,该导筒组的直径小于内管的直径并垂直置放使导筒组的各下端组成倒锥形;以及

    一个设于导筒组下面的导叶,该导叶在向下的方向上直径减小形成一个倒截锥形。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一个具有一内管和一外管的喷雾塔,其内管和外管相互同轴具有一个共同的垂直轴线,从而允许含尘气体在内外管之间向下流动,然后改变方向向上流入内管内,以进行除尘,控温和控湿,该喷雾塔包括:

    一个设在内管下端的短而同心的导筒组,该导筒组的直径小于内管的直径并垂直置放使导筒组的各下端组成倒锥形;以及

    多个从导筒组的垂直轴线径向伸展的垂直整流板,以便将导筒组内的气体上升通道分成多个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一个具有一内管和一外管的喷雾塔,其内管和外管相互同轴具有一个共同的垂直轴线,从而允许含尘气体在内外管之间向下流动,然后改变方向向上流入内管内,以进行除尘,控温和控湿,该喷雾塔包括:一个设在内管下端的短而同心的导筒组,该导筒组的直径小于内管的直径并垂直置放使导筒组的各下端组成倒锥形;以及

    设于组成导筒组的各导筒下端的导叶,每个导叶具有截锥形,沿向下方向其直径扩大。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个方面的喷雾塔中,倒截锥形的导叶设于导筒组之下,从而在内外管之间向下流动的气体的一部分就靠上述导叶在导筒组之下将其在很大范围内均匀分割。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个方面的喷雾塔中,由于设有径向伸展的整流板,一部分趋向于在导筒组内打转的气流被消除,从而气流可在导筒组内顺利地垂直向上流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向的喷雾塔中,在导筒组各导筒下端设有截锥形导叶,因而,当气体在导筒组各导筒下端转向时压力损失显著减少。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可以对本发明更充分地了解。

    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最佳实施例的喷雾塔的透视截面图;

    图2是第一最佳实施例的导筒组的透视图;

    图3是第一最佳实施例表示气流的图解;

    图4是本发明第二最佳实施例的喷雾塔的透视截面图;

    图5A是图4喷雾塔的顶视图;

    图5B是第二最佳实施例表示气流的图解;

    图6是本发明第三最佳实施例的喷雾塔的透视截面图;

    图7是第三最佳实施例表示气流的图解;而

    图8是常规喷雾塔的截面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是本发明第一最佳实施例的喷雾塔的透视截面图,图2是第一最佳实施例的导筒组的透视图,而图3是第一最佳实施例表示气流的图解。

    在这个实施例中,喷雾塔包括有内管15和外管17,它们相互同心配置具有共同的垂直轴线。在内管15下端设有一个同心的导筒组10。导筒组10由三个导筒11,12和13组成,它们相互同轴配置,具有一个共同的垂直轴线。导筒11,12和12通过径向延伸的多个梁14互相连系,并通过梁14支持在内管15上。在导筒组10之下设有一具倒截锥形的导叶16,它沿向下的方向直径缩小。导叶16安置的位置使其将在内管15和外管17之间向下流动的气体分割。最好导叶16的斜度近似于外管17的漏斗部分,亦即导叶16安置成基本平行于外管17的漏斗部分。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喷雾塔中,在外管17和内管15之间向下流动的气体A在导筒组10之下被导叶16在广泛程度上被均匀分割,如图3中的箭头B1,B2,B3和B4所示。从而被分割的气体基本上均匀地分别在导筒11,12和13内向上流动,从而防止大量气体有选择性地流入最外导筒13和其相邻导筒12之间。这样,由于气体均匀地在各导筒11,12和13内流动,改善了粉尘收集效率。

    图4是本发明第二最佳实施例的喷雾塔的透视截面图,图5A是图4喷雾塔的顶视图,而图5B是第二最佳实施例表示气流的图解。

    在这个实施例中,导筒组10由导筒11,12和13组成,设有多个,例如在图4中为8个,从导筒组10的垂直轴线径向伸展的垂直整流板18。每个整流板18伸入内管15和外管17之间的环形通道。每个整流板18的下端位置相应于或低于导筒组10的下端,而每个整流板18的上端位置则高于导筒组10的上端。

    通过设置整流板18,流入导筒组10的气流可被防止按旋转的方向流动,从而气体被整流沿着整流板18在导筒组10内基本上垂直向上流动。可以理解,由于气体整流成只是垂直向上流动,压力损失显著减小。

    图6是本发明第三最佳实施例的喷雾塔的透视截面图,图7是第三最佳实施例表示气流的图解。

    在这个实施例中,导筒组10的各导筒11,12和13的下端设有导叶21,22和23,各导叶均为截锥形,沿向下方向直径增大。各导叶21,22和23的斜度为相对于水平面成30°至60°。最好每个导叶都设在绕着相应导筒下端从向下变为向上的气体的流线上。

    通过在各导筒11,12和13下端设置导叶21,22和23,绕导筒11,12和13下端转向的气体的流线不被干扰,从而压力损失减小。

    虽然本发明已通过最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仍可作出各种变化而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原理。例如,导筒的数目,整流板的数目等等不限于附图所示的数目,而可以采用其他数值。此外,两个或更多的前述最佳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在一起。

    在第一最佳实施例的喷雾塔中,气体均匀地在组成导筒组的各导筒内流动,从而提高了气体绕过内管下端和导筒组时进行粒尘收集的效率。

    在第二最佳实施例的喷雾塔中,气体在导筒组中按旋转的方向流动可被防止,从而气体被整流而降低了压力损失。

    在第三最佳实施例的喷雾塔中,当气体气体绕导筒组的导筒下端转向时,压力损失减小。

    

喷雾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喷雾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喷雾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喷雾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喷雾塔.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个具有一内管和一外管的喷雾塔,其内管和外管相互同轴具有一个共同的垂直轴线。在内管的下端设有一个导筒组,它由多个导筒组成,互相同轴具有一个共同的垂直轴线。在导筒组之下设有一导叶。导叶的形状为倒截锥形,沿向下的方向直径减小。因此,在内外管之间向下流动的气体在导筒组之下被导叶广泛地均匀分割,从而被分割的气流在各导筒内均匀地向上流动。取代或者和上述导叶一起,可以在导筒组上设置多个垂直整流板,它们从导筒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