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换向阀及其主阀.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4042990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7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452876.5

申请日:

2013.09.27

公开号:

CN104514897A

公开日:

2015.04.1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K 11/06申请日:20130927|||公开

IPC分类号:

F16K11/06

主分类号:

F16K11/06

申请人: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地址:

312500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七星街道下礼泉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代理人:

魏晓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通换向阀的主阀,包括具有阀腔的阀体和设于所述阀腔内的连杆滑块组件,所述阀体的上侧设有连通压缩机排气口的排气管,下侧从左向右依次设有连接室内换热器的蒸发管、连接压缩机吸气口的吸气管、连接室外换热器的冷凝管;所述连杆滑块组件固设有连接管,制热时,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排气管和所述蒸发管;或,所述连杆滑块组件固设有连接管,制冷时,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排气管和所述冷凝管。该主阀结构能够减少冷媒的压力以及能量的损失,提高主阀的工作能效。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主阀的四通换向阀。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四通换向阀的主阀,包括具有阀腔的阀体和设于所述阀 腔内的连杆滑块组件,所述阀体的上侧设有连通压缩机排气口的排气 管,下侧从左向右依次设有连接室内换热器的蒸发管、连接压缩机吸 气口的吸气管、连接室外换热器的冷凝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滑块组件固设有连接管,制热时,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 排气管和所述蒸发管。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与所述 蒸发管的轴线重合,所述连接管为直管。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与所述连 杆滑块组件的连杆固接,所述直管贯穿所述连杆。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与所述连 杆滑块组件的滑块固接。

5.  一种四通换向阀的主阀,包括具有阀腔的阀体和设于所述阀 腔内的连杆滑块组件,所述阀体的上侧设有连通压缩机排气口的排气 管,下侧从左向右依次设有连接室内换热器的蒸发管、连接压缩机吸 气口的吸气管、连接室外换热器的冷凝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滑块组件固设有连接管,制冷时,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 排气管和所述冷凝管。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与所述 冷凝管的轴线重合,所述连接管为直管。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与所述连 杆滑块组件的连杆固接,所述直管贯穿所述连杆。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与所述连 杆滑块组件的滑块固接。

9.  一种四通换向阀,包括主阀和与所述主阀连通的导阀,其特 征在于,所述主阀为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主阀。

说明书

说明书四通换向阀及其主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四通换向阀及其主 阀。
背景技术
空调、压缩机、冷冻机、热水器等系统的制冷、制热的切换是通 过四通换向阀来完成的。
请参考图1-2,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四通换向阀的结构示 意图;图2为一种典型四通换向阀的主阀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四通换向阀包括主阀10和导阀20;主阀10包括阀体 11,阀体11具有与压缩机排气口连接的排气管D(即为高压区),与 压缩机吸气口连接的吸气管S(即为低压区),与室内换热器30连接 的蒸发管E以及与室外换热器40连接的冷凝管C;阀体11两端设有 端盖12,内部固设有阀座13,还设有通过连杆14连为一体的滑块15 和活塞16,阀座13接触并支撑滑块15,组成一对运动副,活塞16 和阀体11组成一对运动副。
导阀20的小阀体固设有与主阀10的排气管D连接的毛细管d, 即导阀20的内腔也为高压区;导阀20的小阀座具有三个阀口,并依 左向右分别固设有与主阀10的左端盖、吸气管S、主阀10的右端盖 连接的毛细管e、毛细管s、毛细管c;导阀20的小阀体右端固设有 套管,套管外侧设有电磁线圈50。
当制冷系统需要制冷时,电磁线圈50不通电,导阀20内腔的芯 铁带动滑碗左移,使毛细管e和毛细管s相通,毛细管c和毛细管d 相通,从而主阀10的左腔为低压区,右腔为高压区,主阀10的左右 腔之间形成压力差,将滑块15和活塞16推向左侧,使蒸发管E和吸 气管S相通,排气管D与冷凝管C相通,此时,制冷系统内冷媒的流 通路径为:压缩机排气口→排气管D→阀体11阀腔→冷凝管C→室外 换热器40→节流元件60→室内换热器30→蒸发管E→滑块15内腔→ 吸气管S→压缩机吸气口,制冷系统处于制冷工作状态;
当制冷系统需要制热时,电磁线圈50通电,导阀20内腔的芯铁 克服回复弹簧的作用力带动滑碗右移,使毛细管c和毛细管s相通, 毛细管e和毛细管d相通,从而主阀10的左腔为高压区,右腔为低压 区,主阀10的左右腔之间形成压力差,将滑块15和活塞16推向右侧, 使冷凝管C和吸气管S相通,排气管D与蒸发管E相通,此时,制 冷系统内冷媒的流通路径为:压缩机排气口→排气管D→阀体11阀腔 →蒸发管E→室内换热器30→节流元件60→室外换热器40→冷凝管C →滑块15内腔→吸气管S→压缩机吸气口,制冷系统处于制热工作状 态。
如上,通过导阀20和电磁线圈50的共同作用可实现主阀10的 换向,从而切换冷媒的流动方向,实现制冷系统制热工作状态和制冷 工作状态的切换。
但是,上述四通换向阀的主阀10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制冷系统处于制热或制冷工作状态时,冷媒由压缩机排气口通过 排气管D流入至阀体11的阀腔内,由于压力分布的作用,冷媒充斥 整个阀腔,使得冷媒在流入蒸发管E或冷凝管C的过程中,存在较大 的压力损失,导致主阀10的换向能力较差,动作性能较低。
有鉴于此,如何改进四通换向阀的主阀结构,提高其工作能效, 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四通换向阀及其主阀,该主阀的工作能 效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四通换向阀的主阀,包括 具有阀腔的阀体和设于所述阀腔内的连杆滑块组件,所述阀体的上侧 设有连通压缩机排气口的排气管,下侧从左向右依次设有连接室内换 热器的蒸发管、连接压缩机吸气口的吸气管、连接室外换热器的冷凝 管;
所述连杆滑块组件固设有连接管,制热时,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 排气管和所述蒸发管。
四通换向阀采用该主阀结构后,当处于制热状态时,连杆滑块组 件带动连接管换向至制热端后,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排气管和所述蒸 发管,如此,冷媒从压缩机流出,经过排气管后,通过该连接管直接 流入蒸发管内,然后流入室内热交换器,完成制热功能。由于冷媒在 排气管和蒸发管之间的流动通过连接管完成,从而流入阀体阀腔内的 冷媒有限,避免了冷媒充斥阀腔导致的压力以及能量损失,提高了主 阀的工作能效。
优选地,所述排气管与所述蒸发管的轴线重合,所述连接管为直 管。
如此设计,冷媒在排气管和蒸发管之间的流程最短,降低了沿程 压力损失,使冷媒的利用率达到最大优化,进一步提高了主阀的制热 能效。
优选地,所述直管与所述连杆滑块组件的连杆固接,所述直管贯 穿所述连杆。
优选地,所述直管与所述连杆滑块组件的滑块固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四通换向阀的主阀,包括具有阀腔的阀体 和设于所述阀腔内的连杆滑块组件,所述阀体的上侧设有连通压缩机 排气口的排气管,下侧从左向右依次设有连接室内换热器的蒸发管、 连接压缩机吸气口的吸气管、连接室外换热器的冷凝管;
所述连杆滑块组件固设有连接管,制冷时,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 排气管和所述冷凝管。
四通换向阀采用该主阀结构后,当处于制冷状态时,连杆滑块组 件带动连接管换向至制冷端后,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排气管和所述冷 凝管,如此,冷媒从压缩机流出,经过排气管后,通过该连接管直接 流入冷凝管内,然后流入室外热交换器,完成制冷功能。由于冷媒在 排气管和冷凝管之间的流动通过连接管完成,从而流入阀体阀腔内的 冷媒有限,避免了冷媒充斥阀腔导致的压力损失,提高了主阀的制冷 能效。
优选地,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冷凝管的轴线重合,所述连接管为直 管。
如此设计,冷媒在排气管和冷凝管之间的流程最短,降低了沿程 压力损失,使冷媒的利用率达到最大优化,进一步提高了主阀的制冷 能效。
优选地,所述直管与所述连杆滑块组件的连杆固接,所述直管贯 穿所述连杆。
优选地,所述直管与所述连杆滑块组件的滑块固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四通换向阀,包括主阀和与所述主阀连通的导 阀,所述主阀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主阀。
由于所述主阀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包括该主阀的四通换向阀 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四通换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典型四通换向阀的主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四通换向阀的主阀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四通换向阀的主阀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
图1-2中:
主阀10,阀体11,端盖12,阀座13,连杆14,滑块15,活塞 16,导阀20,室内换热器30,室外换热器40,电磁线圈50,节流元 件60;
图3-4中:
主阀100,阀体101,端盖102,阀座103,连杆104,滑块105, 活塞106,直管107,直管10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四通换向阀及其主阀,该主阀的工作能 效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 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 简洁,下文结合四通换向阀及其主阀进行说明,有益效果不再重复论 述。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四通换向阀的主阀第一实施例 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主阀100包括具有阀腔的阀体101,阀体101的上 侧设有与压缩机排气口连接的排气管D(即为高压区),下侧从左向右 依次设有连接室内换热器的蒸发管E、连接压缩机吸气口的吸气管S (即为低压区)以及连接室外换热器的冷凝管C;这里,方位词左和 右是以图3所示示图为基准定义的,只是为了理解和表述方便,不应 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下文与此一致,不再赘述。
阀体101的两端设有端盖102,内部设有阀座103,还设有通过 连杆104连为一体的滑块105和活塞106,形成连杆滑块组件;阀座 103接触并指出滑块105,组成一对运动副,活塞106和阀体101组成 一对运动副。
所述连杆滑块组件固设有连接管,制热时,该连接管连通排气管 D和蒸发管E。
四通换向阀采用该主阀结构后,当处于制热状态时,即连杆滑块 组件带动连接管换向至制热端,连接管连通排气管D和蒸发管E,如 此,冷媒从压缩机流出,经过排气管D后,通过连接管直接流入蒸发 管E内,然后流入室内热交换器,完成制热功能。
由于冷媒在排气管D和蒸发管E之间的流动通过连接管完成,流 入阀体101内腔内的冷媒有限,避免了背景技术中冷媒充斥阀腔内导 致的压力损失,提高了主阀100的制热能效。
需要指出的是,实际工作中需要切换工作状态时,连杆滑块组件 在两端压力差的作用下,在阀腔内左右滑动,显然,固设于连杆滑块 组件上的连接管应以不影响连杆滑块组件的滑动为准。
在具体的方案中,排气管D与蒸发管E的轴线重合,即排气管D 设于蒸发管E的正上方,此时,可将所述连接管设为直管107,当连 杆滑块组件换向至制热端,即连杆滑块组件位于阀腔右侧,吸气管S 和冷凝管C连通时,排气管D和蒸发管E通过直管107连通,该种设 置使得冷媒在排气管D和蒸发管E之间的流程最短,降低了沿程压力 损失,使冷媒的利用率达到最大优化,进一步提高了主阀100的制热 能效。
更具体地,直管107的下端面略高于阀座103的上端面,上端面 略低于阀体101阀腔的顶壁,也就是说,直管107的设置在不影响主 阀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短直管107入口和排气管D出口, 以及直管107出口与蒸发管E入口之间的距离,如此,可减少流入阀 腔内的冷媒量,进一步地提高冷媒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主阀100的制 热能效。
显然,上述入口和出口针对冷媒的流向而言。
其中,直管107可固设于连杆104,也可固设于滑块105;当直 管107固设于连杆104时,显然直管107需贯穿连杆104;当直管107 固设于滑块105时,可与滑块105设为一体结构,如一体铸造而成, 当然,也可以分别加工,然后再通过焊接等固接方式设为一体。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四通换向阀的主阀第二实施例 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功能相通的构件以相同标记进行标示。
结合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连杆滑块 组件上固设的连接管,在制冷时,连通排气管D和冷凝管C。也就是 说,连接管的设置位置不同。
四通换向阀采用该主阀结构后,当处于制冷状态时,即连杆滑块 组件带动连接管换向至制冷端,连接管连通排气管D和冷凝管C,如 此,冷媒从压缩机流出,经过排气管D后,通过连接管直接流入冷凝 管C内,然后流入室外热交换器,完成制冷功能。
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原理类似,由于冷媒在排气管D和冷凝管C 之间的流动通过连接管完成,流入阀体101内腔内的冷媒有限,避免 了背景技术胡总冷媒充斥阀腔内导致的压力损失,提高了主阀100的 制冷能效。
在具体的方案中,排气管D与冷凝管C的轴线重合,即排气管D 设于冷凝管C正上方,此时,可将连接管设为直管107’,当连杆滑块 组件换向至制热端,即连杆滑块组件位于阀腔左侧,吸气管S和蒸发 管E连通时,排气管D和冷凝管C之间的流程最短,降低了沿程压力 损失,使冷媒的利用率达到最大优化,进一步提高了主阀100的制冷 能效。
直管107’的其他具体设置情况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类似,这里不再 赘述。
当然,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连接管也可以设置为弯管或弯折结构 的管道,如此,排气管D可以不必设置在蒸发管E或冷凝管C的正上 方,但是,如此设置,不仅会增加冷媒在连接管内的流程,而且碍于 滑块105的结构和设置,连接管的布置空间有限,所以,相较而言, 将连接管设为直管为优选方案。
在实际设置时,若制冷系统大部分时间处于制热状态,可选用第 一实施例中的主阀结构,提高四通换向阀的制热能效;若制冷系统大 部分时间处于制冷状态,可选用第二实施例中的主阀结构,提高四通 换向阀的制冷能效。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四通换向阀及其主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 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 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 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四通换向阀及其主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通换向阀及其主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通换向阀及其主阀.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通换向阀及其主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通换向阀及其主阀.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通换向阀的主阀,包括具有阀腔的阀体和设于所述阀腔内的连杆滑块组件,所述阀体的上侧设有连通压缩机排气口的排气管,下侧从左向右依次设有连接室内换热器的蒸发管、连接压缩机吸气口的吸气管、连接室外换热器的冷凝管;所述连杆滑块组件固设有连接管,制热时,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排气管和所述蒸发管;或,所述连杆滑块组件固设有连接管,制冷时,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排气管和所述冷凝管。该主阀结构能够减少冷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