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向自动络筒机中多个并列配置的卷取装置的卷取位置供给管纱,并且同时将空的纸管排出的卷取装置的管纱切换装置。 例如,已知一种自动络筒机,给在环锭细纱机中生产用的多个喂纱筒管续纱,且一面除去纱结等的不良部分,一面在锥形和筒形之一的卷装件上进行自动卷绕。该自动卷绕机并列配置多个卷取装置的纱锭,如图7所示,说明其中一个卷取装置的纱锭的机构配置。
在图7中,卷取装置101由支承管102和导管103来固定位置,从装置所定位置中地规定位置上,管纱4引出的纱Y通过纱球消除器106、给予规定张力的盘式或门式张力器107、检出纱的不良部分的纱结捕捉器108等并借往复鼓轮113的回转而卷绕在卷装件114上。115是接纱装置,116是引导卷装侧的面纱向接纱装置115去的吸口,117是将喂纱筒管侧的底纱引导到接纱装置115去的中继管,各卷取装置101都有上述各部件,这样的卷取装置101有多个并列设置而构成一台自动络筒机。此外,喂纱筒管4插在一个个独立的托架5上,以这种状态从管纱供应传送带1经过管纱切换装置3向卷取位置11供应。然后,卷取完毕的空纸管8经过管纱切换装置3向空管纱排出传送带2排出,立即就向卷取位置11提供新的管纱4。
作为上述管纱切换装置3在日本特许公开1984年69370号公报上已公开,下面以图8和图9为基础来说明这种管纱切换装置3。在图8中,101是在纸面前后方向的一定间隔配置多个卷取装置,1是沿该装置101在纸面前后方向上移动的管纱供应传送带,2是沿该装置101在纸面前后方向上移动的空管纱排出传送带,3是两个传送带1,2之间配置的管纱切换装置。如图所示,管纱供应传送带1移送插立在托架5上的管纱4。梭芯7通过台阶部6而栽在中空园盘状的托架5上,管纱4是将其纸管8的下端插入该梭芯7而以直立姿势置于台阶部6上,在梭芯7的头部设置有连通托架5内的中空部和纸管8的中心孔9的通孔10,管纱4的纱端头Y伸入并下垂于上述中心孔9内。管纱供应传送带1和空管排出传送带2互相之间设有高低位置之差,管纱切换装置3被倾斜地设置在两者之间,管纱4从管纱供应传送带1被运向管纱切换装置3中的卷取位置11时,卷取装置101(图上没有表示)被卷绕到卷装件上,已成为空的纸管用管纱排出传送带2搬送排出。
下面,结合图9详细说明管纱切换装置3。在两个传送带1,2间形成前述托架5的曲折通路12的第1和第2导板13,14固定在卷取装置101上,位于搬入侧通路12a的下面有可以自由地回转的倾斜园板15,位于排出侧通路12b下面有上述曲折的第1导板13的底板16。管纱供应传送带1,倾斜园板15、底板16和管纱排出传送带2互相连续,约形成为同一平面,倾斜园板15的一部分和管纱供应传送带1接触,且以轴17为中心被赋予箭头a方向的回转力。管纱供应传送带1上还设有第3导板18,将由该传送带1通过按箭头b方向移送来的若干个托架5,在导引到搬入侧通路12a内的同时将其余的托架5通过。
在第1导板13上由轴21支承着阻挡器20,在阻挡器20顶端有自由滚子19,借弹簧22而有朝箭头C方向回转趋势,而碰接于销子23这种回转被制止。在阻挡器20碰接于上述销子23的状态下,使前述通路12的第1曲折部即待机位置24的出口,因阻挡器有凸部25而变得比前述托架5的台阶部6的外径要狭,将由管纱供应传送带1引入搬入侧通路12a内的托架5停留在上述待机位置24上,通常,在搬入侧通路内确保2个托架5。
凸杆26以轴28支承在第2导板14上。凸杆26在通路12的第2曲折部即前述卷取位置11处有将托架5的台阶部6抱住而保持的凹部31,在其另一边构成以上述轴28为中心的弧状滚子支承边32。如图8所示,此凸杆26的轴28随因凸轮组43而上下动作的推杆44致使图外的连锁臂往复运动而回转。
为使卷取位置11在倾斜园板15上,托架5位于卷取位置11内时,相当于其梭芯7中心处的倾斜园板15部分上的轴17为中心设有数个弧状通孔34,如图8所示,还在该通孔34的下面位置,梭芯7中心处设置向该通孔34喷出压缩空气的喷嘴35。此外,在该喷嘴35和送风的空气软管36之间设有由杆37控制开关的阀38,由上述软管36送来的空气随轴39的回转、杆37的旋动而通入阀38内,从喷嘴35经过倾斜园板15的通孔34进入托架5内的中空部,进而通过梭芯7的通孔10流入纸管8的中心孔9内,将垂在该中心孔9内纱端头Y1吹向上方。吹上去的纱端头Y1通入卷取装置101的纱球消除器106内,被在上面待机的图外的吸口吸引把持、和图外的卷装件一侧的纱端头结合而进行卷绕。杆37的轴39也由于因凸轮组43而上下动作的推杆45从而往复动作的图外的连锁臂而回转。
以上说明了已往的管纱切换装置3的动作,大体上在表示通常的卷取状态的图9情况下处于卷取位置11的托架5为一个,处在搬入侧通路12a内待机位置24上为二个。此时卷取位置11由第1个托架5a因其台阶部6靠在凸杆26的凹部31内而停止着,在待机位置24上的第2个托架5b其台阶部6与阻挡器20的凸部25接触,阻止园板15进行传送。
由此状态对第1个托架5a的管纱4的卷取一结束,根据卷取装置101的凸轮组43使轴28回转一定角度。由此,凸杆26以将第一个托架5a保持在其凹部31内如图10那样向左转动,将该第1个托架5a由排出侧通路12b排出到管纱排出传送带2上。伴随着上述凸杆26的动作,凸杆26的滚子支承边32与阻挡器20的自由滚子19接触,使该阻挡器20的凸部25向左方退避。从而第2个托架5b从上述凸部25中解脱出来,从管纱供应传送带1来的摩擦而获得驱动力,时常使转动的倾斜园板15移动,托架5b和凸杆26的滚子支承边32接触而停止。
接着凸杆26复归原来位置,阻挡器20向图9所示原来位置回归,由上述滚子支承边32而停止的第2个托架5b移到凸杆26的凹部31内即移到卷取位置11。同时,图8的轴39回转而解放了阀38,压缩空气从喷嘴35经倾斜园板15的通孔34和梭芯7的通孔10喷出,将管纱4的纱端头Y1吹上去,由图外的吸口吸引夹持,开始卷绕。
可是,对于图8的卷取装置,当称为“三分之一卷绕量的剩余退绕量为1/3时,退绕张力的绝对值和振幅急剧地增大,这种增大的程度变大而由于张力发生断纱。还有,随卷取速度的增大纱线结团(因管纱4的斜部4a而不能稳定地松解,圈套圈地几圈纱线互相缠结一起地退绕的状态)现象多有发生。这种退绕张力的增大和纱线结团的发生依存于从管纱4退绕的状态,为了抑止退绕张力的增大和纱线结团的发生、试图使卷取速度高速化,用带有挤压从管纱4上退绕出来的纱线球团的园筒形的纱球消除器106来限制,方案是将纱球消除器106跟随管纱4的退绕在箭头h的方向徐徐地下降。为了使这纱球消除器106的动作有效,使纱球消除器106的内径和纸管8的外径之间的间隙ε要制做得小是必要的。但为了这个间隙ε小,管纱4在卷取位置11时做得相对于倾斜园板15和底板16的基准平面A保持垂直姿势是必要的。
不过,对图8的管纱切换装置3来说,存在着如下问题,托架5的高度比可转动的倾斜园板15和第2导板14之间的间隙小,结果因管纱自垂而歪倾,托架5的底面变不稳定,使插在托架5上的管纱在卷取位置11处相对于基准平面A保持精度良好的垂直姿势很困难。
本设计是鉴于已有技术存在的这种问题而制成的装置,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管纱在卷取位置相对于基准平面保持精度良好的垂直姿势的管纱切换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设计的管纱切换装置是将插入管纱的托架从待机位置向卷取位置移动,将托有空纸管的托架从卷取位置排出的卷取装置的管纱切换装置中,对在卷取位置的托架设有向下方加压的托架装置。
压托架的措施使得向下压在卷取位置的托架上,结果托架底面和基准平面密贴而不会浮起。
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结构及特征。
图1是本发明的管纱切换装置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管纱切换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管纱切换装置的动作状态图。
图4是倾斜园板的间歇驱动的时间图。
图5是另一管纱切换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另一管纱切换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卷取装置的机器配置图。
图8是已有管纱切换装置的侧视图。
图9是已有管纱切换装置的俯视图。
图10是已有管纱切换装置的动作状态图。
关于图1、图2,和图8、图9不同的主要点有:在第2导板14上追加有压具67的第1凸杆53;倾斜园板51改小而底板52扩大同样程度;相当于原来的凸杆的第2凸杆54的形状不同。另外则有将在下面说明的以外的部分,与图8和图9做相同动作的部分将赋予相同的符号,它们的说明省略了。
关于图1,倾斜园板51和管纱供应传送带1脱离而独立,并有二个待机位置24,与卷取位置11完全分离。这个倾斜园板51要自由回转地支持在轴55上,轴55固定在从卷取装置101伸出的撑架56上。倾斜园板51的下端还装有具有多齿的棘轮57。另外回转板58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在轴55上,棘爪58a由轴支承在回转板58上。这个回转板58由连动另件59牵引,棘轮57即倾斜园板51朝图2的e方向回转,就可将托架沿搬入侧通路12a向图面下方搬送。此外,使倾斜园板51间歇地回转的图1的连动另件59的往复运动由推杆60进行。推杆60随卷取装置101中共同的凸轮组43上下动作,通过图中未表示的连锁臂牵引连动另件59。
图2的底板52具有完全承载在卷取位置11的托架5a这样大小。由于第2导板14的凹部61和借助将在下面叙述的第1凸杆53,托架5a被保持在卷取位置11处。配设在底板52和第2导板14之间的第2凸杆54只具有滚子支承边32,没有相当于将托架5a保持住的图9的凹部31那部分。
图2的第1凸杆53固定在能自由回转地垂直设置在第2导板14上的轴62上。第一臂63固定于轴62的上侧,位于底板52和第2导板14之间的第2臂64固定在轴62的下侧。在第2臂64的顶端装有和第2凸杆54的滚子支承边32接触的自由滚子65。在第1臂63和第2导板14之间还设置了弹簧66,第1臂63和第2臂64一起趋向箭头f方向。
第1臂63和在卷取位置11的托架5a的台阶部6接触,而将托架5a的台阶部6压在第2导板14的凹部61上。在这个第1臂63上设置压向托架5a的压具67。如图1所示,压具67由设在第1臂63上的二段孔68内所容纳的带法兰69a的引出头69、盖70、盖70和引出头69之间的弹簧71所构成。因为弹簧71在平时使引出头69有朝箭头g方向的趋势,退缩出距离δ。这个引出头69的前端压到托架5a的上面。因而如图1那样,底板52倾斜着,和第2导板14之间即使存在间隙δ,管纱也不会因其自重等而倾歪,托架5a的底面密接于底板52上。
说明关于上述管纱切换装置3的动作,首先图2表示通常卷取状态,托架5分别有1个位于底板52上的卷取位置处,托架5有2个位于倾斜园板51上的搬入侧通路12a内待机位置24处。这时卷取位置11内的第1个托架5a以其台阶部6由第2导板14的凹部61和第1凸杆53的第1臂63似挟住的样子被保持不动,在待机位置24的第2个托架5b因其台阶部6由阻挡器20的凸部25阻挡而被防止滑落,还有,在此状态下倾斜园板51停着。
在这种状态下处于卷取位置11的托架5a上的管纱4的卷取工作一完结,借助图1卷取装置101的凸轮组43,轴28就转动一定角度。因此,第2凸杆54如图3向左转动将托架5a从第2导板14的凹部61推出去,将在卷取位置11上的托架5a经排出侧通路12b排向管纱排出传送带2。伴随第2凸杆54按上述那样地回转,其滚子支承边32和第1凸杆53的自由滚子65接触而该第1凸杆53的第1臂63退让到图示位置。这里,14a是为使压具67和第2导板14不干涉而设有沟。此外,滚子支承边32和阻挡器20的自由滚子19接触而使该阻挡器20的凸部25向左边退让。从而第2个托架5b从上述凸部25中解脱出来,因间歇回转的倾斜园板51而移动,到和滚子支承边32接触而停止。这里,倾斜园板51是通过图1卷取装置101的凸轮组43、推杆60、连动另件59、回转板58、棘爪58a、棘轮57而间歇回转的。另外,相对于阻挡器20的自由滚子19在另一头的突出部72将通路12a堵塞,以防止新的托架进入。
以后,第2凸杆54向原来位置回归,阻挡器20由于弹簧22也向原来位置回归,还有第2凸杆54也因弹簧66作用向原来位置回归。此时,第2凸杆54的第1臂63将从滚子支承边32上解脱出来的第2个托架5b移向第2导板14的凹部61,即卷取位置11。图1的压具67搭在托架的上面,将托架压向底板52。由此,托架的底面和底板52密接,管纱4的姿势相对于基准平面A可保持垂直姿势。即,属于精度良好地组装在底板52的基准平面A上的东西,可使管纱4的姿势正确的东西。于是,和第2凸杆54回归的同时,从图1的喷嘴35喷出压缩空气,将在图外的管纱4的纱端头向上吹,夹持在图外的吸口内,开始了卷绕。此时,因为从喷嘴35通过底板52的固定孔52a向上吹,结果不会出现象图9那样回转而经不连续通孔34所造成的吹气失误。
以下,根据图4说明倾斜园板51的间歇回转时间图。该图中,N1是喷嘴35的驱动时间图,N2是第2凸杆54的驱动时间图,N3表示倾斜园板51的回转时间图。首先,第2凸杆54从g向h回转推出空纸管,此期间倾斜园板51以j的第一次回转送棘轮所定的角度,再,第2凸杆54从h到i向原来位置回归期间,倾斜园板51回转以k的第2次和m的第3次送棘轮所定的角度。于是,象图3那样,将托架5移到第2凸杆54的滚子支承边32处,在i处第2凸杆54回到原来位置,n处喷嘴35动作进行接纱。
进而,作为设有压具处,不限于第1凸杆53上,例如,也可设在第2导板14上。用图5和图6说明设在第2导板14上的压具80。在第2导板14上设有一个内附有二阶梯形的孔82的突起部81,该二阶梯形孔82中容纳有引出头69和弹簧71,用盖83来固定它们。如图所示,引出头69的顶端压在处于卷取位置11的托架5a的上面。此压具80,如图6所示,设在和第1凸杆53的自由滚子65不干涉的二个位置上。并且,第2凸杆54比引出头的顶端要低也不干涉。
如上所述,本设计设有对在卷取位置的托架向下压的压具这点是重要的,在图8和图9的设计中,第2导板上设有向下的压具也是好的。
对本设计的管纱切换装置,是对将插有管纱的托架从待机位置移向卷取位置、将插有空纸管的托架从卷取位置排出的这种卷取装置的管纱切换装置里,加设对在卷取位置的托架向下加压托架措施的装置,托架加压措施将在卷取位置的托架向下压,结果使托架的底面和基准平面密接而不会浮起,可使管纱相对底板等的基准平面有精度良好的垂直姿势。特别是底板等倾斜时,用对托架加压措施来抑制由于管纱的自重而倾歪的结果是最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