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4041325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43267.X

申请日:

2014.12.08

公开号:

CN104696090A

公开日:

2015.06.1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2F 1/00申请日:20141208|||公开

IPC分类号:

F02F1/00; B21K1/44

主分类号:

F02F1/00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山西辉英; 渡边觉; 高桥一仁; 小笠原诚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3-254822 2013.12.10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代理人:

陈蕴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该内燃机成本低、构造简单且维护性优越,能够在内燃机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分解内燃机而拆下气缸盖及气缸体。该内燃机(20)具有以下构造:下端的嵌入螺纹部(71a、72a)螺合嵌设于曲轴箱(21)的多个双头螺栓(71、72)贯穿依次重叠在所述曲轴箱(21)上的气缸体(22)和气缸盖(23),在该双头螺栓(71、72)的贯穿气缸盖(23)而突出的上侧螺纹部(71b、72b)螺合紧固有螺母部件(71N、72N)。在内燃机(20)支承搭载于车架(2)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中,双头螺栓(71、72)在比上侧螺纹部(71b、72b)靠近上侧的位置形成有供工具卡合而能够转动该双头螺栓(71、72)的工具卡合部(71c、72c)。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
内燃机(20)具有以下构造:下端的嵌入螺纹部(71a、72a)螺合嵌设 于曲轴箱(21)的多个双头螺栓(71、72)贯穿依次重叠在所述曲轴箱(21) 上的气缸体(22)和气缸盖(23),在该双头螺栓(71、72)的贯穿所述气 缸盖(23)而突出的上侧螺纹部(71b、72b)螺合紧固有螺母部件(71N、 72N),所述内燃机(20)支承搭载于车架(2),
该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双头螺栓(71、72)在比所述上侧螺纹部(71b、72b)靠近上侧的 位置形成有供工具卡合而能够转动该双头螺栓(71、72)的工具卡合部(71c、 72c)。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2)的从头管(3)在车宽方向中央向后方延伸的主框架(4) 配设在所述内燃机(20)的上方,
所述双头螺栓(71、72)由螺栓中心轴配置在与所述主框架(4)交叉 的位置的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和螺栓中心轴不与所述主框架(4)交叉 的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构成,
所述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的包括嵌入螺纹部(71a)在内的全长比 所述气缸体(22)与所述主框架(4)之间的沿所述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 的螺栓中心轴的距离(L)短。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双头螺栓(71、72)的所述上侧螺纹部(71b、72b)螺合的所述 螺母部件(71N、72N)所抵接的所述气缸盖(23)的螺母安装座(63n、64n) 比所述气缸盖(23)的上端面更位于下方。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的所述上侧螺纹部(71b)螺合的所述 螺母部件(71N)所抵接的所述气缸盖(23)的螺母安装座(63n)形成在距 所述气缸盖(23)的上端面(61a)的深度(E)比该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 的嵌入螺纹部(71a)的嵌入深度(D)深的位置。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其特征 在于,
所述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的上端位于与所述气缸盖(23)的上端 面(61a)大致一致的高度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 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双头螺栓(71、72)的嵌入螺纹部(71a、72a)螺合的所述曲轴 箱(21)的嵌入深度(D)大致等于所述气缸体(22)的气缸套(22s)的突 出到曲轴室内的突出部(22ss)的突出长度。

7.  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燃机(20)为单气缸,
所述气缸体(22)的气缸套(22s)与所述气缸套(22s)的周围的所述 双头螺栓(71、72)一起从所述主框架(4)所在的车宽方向中央向左右任 一方偏置配置,
所述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位于所述气缸套(22s)所偏置的方向,
在所述气缸套(22s)偏置的方向的相反侧,形成有凸轮链室(22c)。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 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双头螺栓(71、72)的嵌入螺纹部(71a、72a)螺合的所述曲轴 箱(21)的嵌入螺纹孔(21b、21b)是底被堵塞的螺纹孔。

说明书

说明书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于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
背景技术
本申请的鞍乘型车辆所搭载的内燃机是下端的嵌入螺纹部螺合嵌设于曲 轴箱的多个双头螺栓贯穿依次重叠在曲轴箱上的气缸体和气缸盖,使螺母部 件螺合紧固于该双头螺栓的贯穿气缸盖而突出的上侧螺纹部的通常的构造的 内燃机。
另外,在气缸盖上覆盖有气缸盖罩,但该气缸盖罩利用螺栓安装于气缸 盖。
在这种内燃机搭载于鞍乘型车辆的状态下,在气缸盖罩的上方配设有车 架及燃料箱等,气缸盖罩的上方空间狭窄。
因此,如果要在搭载于鞍乘型车辆的状态下分解内燃机而拆下气缸盖或 气缸体,在拆下气缸盖罩后,需要放松与双头螺栓的上侧螺纹部螺合的螺母 部件而将其取下,向上方移动双头螺栓所贯穿的气缸盖而将其从双头螺栓取 下,但是在取下气缸盖前,气缸盖与车架等抵接而不能将其拆下。
因此,以往在不从车辆拆下内燃机的状态下,不能分解内燃机而拆下气 缸盖及气缸体。
于是,为了在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分解内燃机,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 将双头螺栓分割为基端侧的气缸双头螺栓和前端侧的长螺母的构造。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07328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附图(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3)中,图示了以下构造:两 端刻设有外螺纹的气缸双头螺栓螺合嵌设于曲轴箱而前端处于气缸体与气缸 盖的配合面位置,长螺母使其内螺纹与该基端侧双头螺栓的前端的外螺纹部 螺合而在同一轴上延伸,该长螺母的前端的扩径形成的螺母部挤压气缸盖的 上端的螺母安装座而在曲轴箱上紧固气缸体和气缸盖使其一体化。
因此,在内燃机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通过使工具卡合于长螺母的螺母 部而转动,解除与气缸双头螺栓的螺合,能够使长螺母从气缸双头螺栓分离, 因此能够直接向车宽方向外侧拉出长螺母和气缸盖而将其拆下。
然而,长螺母价格昂贵,并且气缸双头螺栓嵌设于曲轴箱,前端刻设有 外螺纹,因此,不能够像通常的双头螺栓那样简单地从曲轴箱取下气缸双头 螺栓。
因此,在拆下气缸体时,需要向上方移动气缸体而将其从基端侧双头螺 栓取下,但在取下前气缸体与车架等抵接的可能性很大,其结果是,在内燃 机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难以拆下气缸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以低成本提供一种构造简 单且维护性优越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能够在该内燃机搭载于车辆的状态 下分解内燃机而拆下气缸盖及气缸体。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内燃机(20),具有以下构 造:
下端的嵌入螺纹部(71a、72a)螺合嵌设于曲轴箱(21)的多个双头螺 栓(71、72)贯穿依次重叠在所述曲轴箱(21)上的气缸体(22)和气缸盖 (23),在该双头螺栓(71、72)的贯穿所述气缸盖(23)而突出的上侧螺纹 部(71b、72b)螺合紧固有螺母部件(71N、72N),内燃机(20)支承搭载 于车架(2),
该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双头螺栓(71、72)在比所述上侧螺纹部(71b、72b)靠近上侧的 位置形成有供工具卡合而能够转动该双头螺栓(71、72)的工具卡合部(71c、 72c)。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2)的从头管(3)沿车宽方向中央向后方延伸的主框架(4) 配设在所述内燃机(20)的上方,
所述双头螺栓(71、72)由螺栓中心轴配置在与所述主框架(4)交叉的 位置的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和螺栓中心轴不与所述主框架(4)交叉的框 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构成,
所述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的包括嵌入螺纹部(71a)的全长比所述气 缸体(22)与所述主框架(4)之间的沿所述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的螺栓 中心轴的距离(L)短。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
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双头螺栓(71、72)的所述上侧螺纹部(71b、72b)螺合的所述 螺母部件(71N、72N)所抵接的所述气缸盖(23)的螺母安装座(63n、64n) 比所述气缸盖(23)的上端面更位于下方。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
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的所述上侧螺纹部(71b)螺合的所述螺 母部件(71N)所抵接的所述气缸盖(23)的螺母安装座(63n)形成在距所 述气缸盖(23)的上端面(61a)的深度(E)比该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 的嵌入螺纹部(71a)的嵌入深度(D)深的位置。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
在技术方案3或技术方案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的基础上,其特 征在于,
所述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的上端位于与所述气缸盖(23)的上端 面(61a)大致一致的高度位置。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
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5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的基础 上,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双头螺栓(71、72)的嵌入螺纹部(71a、72a)螺合的所述曲轴 箱(21)的嵌入深度(D)大致等于所述气缸体(22)的气缸套(22s)的突 出到曲轴室内的突出部(22ss)的突出长度。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
在技术方案2至技术方案6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的基础 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燃机(20)为单气缸,
所述气缸体(22)的气缸套(22s)与所述气缸套(22s)的周围的所述双 头螺栓(71、72)一起从所述主框架(4)所在的车宽方向中央向左右任一方 偏置配置,
所述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位于所述气缸套(22s)所偏置的方向,
在所述气缸套(22s)偏置的方向的相反侧,形成有凸轮链室(22c)。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
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7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的基础 上,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双头螺栓(71、72)的嵌入螺纹部(71a、72a)螺合的所述曲轴 箱(21)的嵌入螺纹孔(21b、21b)是底被堵塞的螺纹孔。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内燃机(20)具有以下构 造:下端的嵌入螺纹部(71a、72a)螺合嵌设于曲轴箱(21)的多个双头螺 栓(71、72)贯穿依次重叠在曲轴箱(21)上的气缸体(22)和气缸盖(23), 在该双头螺栓(71、72)的贯穿气缸盖(23)而突出的上侧螺纹部(71b、72b) 螺合紧固有螺母部件(71N、72N),内燃机(20)支承搭载于车架(2),该 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的特征在于,双头螺栓(71、72)在比上侧螺纹部(71b、 72b)靠近上侧的位置形成有供工具卡合而能够转动该双头螺栓(71、72)的 工具卡合部(71c、72c),仅利用这样简单的构造,在内燃机(20)搭载于车 辆的状态下,如果在气缸盖(23)的上方存在空间,则在摘下气缸盖罩(24), 放松与双头螺栓(71、72)的上侧螺纹部(71b、72b)螺合的螺母部件(71N、 72N)而将其拆下后,使工具卡合于比双头螺栓(71、72)的上侧螺纹部(71b、 72b)靠近上侧的工具卡合部(71c、72c)而转动双头螺栓(71、72),从曲 轴箱(21)拔取嵌入螺纹部(71a、72a),进而将双头螺栓(71、72)从气缸 体(22)及气缸盖(23)拆下,能够使气缸盖(23)向车宽方向外侧移动而 将其拆下,进而向上方移动气缸体(22),在从缸膛拔下活塞(31)后能够向 车宽方向外侧移动气缸体(22)而将其拆下。
并且,在拔下双头螺栓(71、72)时,在从气缸体(22)拔下而位于气 缸盖(23)内时,能够使气缸盖(23)与双头螺栓(71、72)一起向车宽度 方向外侧移动而将其拆下,因此在气缸盖(23)的上方空间狭窄的情况下也 能够拆下气缸盖(23),然后如上所述地拆下气缸体(22)。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相对于从头管(3)沿车宽 方向中央向后方延伸的主框架(4)位于下方的内燃机(20)的车宽方向的中 央附近的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位于使其螺栓中心轴与主框架(4)交叉的 位置,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的全长比气缸体(22)与主框架(4)之间的 沿螺栓中心轴的距离(L1)短,因此在内燃机(20)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 使工具与双头螺栓(71、72)的上侧的工具卡合部(71c、72c)卡合,转动 双头螺栓(71、72)而从曲轴箱(21)拔取嵌入螺纹部(71a、72a),进而在 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与上方的主框架(4)抵接前,能够将其从气缸体(22) 拔取,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从主框架(4)向车宽方向偏离,因此能够 更有余地地将其从气缸体(22)拔取,因此,能够使气缸盖(23)与双头螺 栓(71、72)一起向车宽方向外侧移动而将其拆下。
然后,向上方移动气缸体(22)而从气缸套(22s)拔下活塞(31),向 车宽方向外侧移动气缸体(22)而能够将其拆下。
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比气缸体(22)与主框架(4)之间的沿螺栓中 心轴的距离(L)短,因此能够将内燃机(20)的上方空间抑制得狭窄,实现 车体的小型化。
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配置在使螺栓中心轴与主框架(4)交叉的位置, 能够避免所有的双头螺栓从主框架向车体宽度外方分离所引起的内燃机主体 (20H)的大型化,紧缩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与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 之间而使扣紧力提高,并且能够左右平衡地紧固气缸。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与双头螺栓(71、72)的 上侧螺纹部(71b、72b)螺合的螺母部件(71N、72N)所抵接的气缸盖(23) 的螺母安装座(63n、64n)比气缸盖(23)的上端面位于下方,因此能够将 双头螺栓(71、72)的全长设定得短,由此在维护时能够容易地确保从气缸 体(22)拔取双头螺栓(71、72)的移动量,将内燃机(20)的上方空间抑 制得狭窄,实现车体的小型化。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与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 的上侧螺纹部(71b)螺合的螺母部件(71N)所抵接的气缸盖(23)的螺母 安装座(63n)形成在离所述气缸盖(23)的上端面(61a)的深度(E)比中 央附近双头螺栓(71)的嵌入螺纹部(71a)的嵌入深度(D)深的位置,因 此在从曲轴箱(21)拔下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的嵌入螺纹部(71a)时, 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几乎仍未从气缸盖(23)伸出,因此在内燃机(20) 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即使内燃机(20)的上方空间狭窄,也能够容易地确 保由气缸体(22)拔取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的移动量,从而能够拆下气 缸盖(23)及气缸体(22)。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在所述双头螺栓(71、72) 中,螺栓中心轴不与所述主框架(4)交叉的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的上 端与气缸盖(23)的上端面位于大致一致的高度位置,因此能够避免内燃机 主体(20H)的大型化并且适当地长地设定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能够 柔软地吸收伴随着内燃机(20)的燃烧的气缸体(22)及气缸盖(23)的膨 胀,容易地确保刚性。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与双头螺栓(71、72)的 嵌入螺纹部(71a、72a)螺合的曲轴箱(21)的嵌入深度(D)大致等于气缸 体(22)的气缸套(22s)突出到曲轴室内的突出部(22ss)的突出长度,因 此能够使双头螺栓(71、72)的在气缸套(22s)内往复运动的活塞(31)的 整个移动范围内的扣紧轴力稳定化。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内燃机(20)为单气缸, 气缸体(22)的气缸套(22s)与其周围的双头螺栓(71、72)一起从主框架 (4)所在的车宽方向中央向左右任一方偏置配置,所述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 (72)位于气缸套(22s)偏置的方向,在气缸套偏置的方向的相反侧,形成 有凸轮链室(22c),因此能够相对于车架(2)将内燃机主体(20H)搭载在 车宽方向的中央,使左右重量平衡良好,并且使外观性提高。
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与双头螺栓(71、72)的 嵌入螺纹部(71a、72a)螺合的曲轴箱(21)的嵌入孔(21b、21b)是底被 堵塞的螺纹孔,因此能够防止在解除螺合而从曲轴箱(21)的嵌入孔(21b、 21b)拆下双头螺栓(71、72)的嵌入螺纹部(71a、72a)时的磨屑进入曲轴 箱(21)内,能够提高相对于双头螺栓(71、72)的拆卸的维护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鞍乘型机动二轮车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仅表示内燃机相对于车架的搭载状态的右侧视图。
图3是内燃机主体的剖面展开图(图2的III-III线剖面图)。
图4是拆下内燃机主体的气缸盖罩的俯视图。
图5是以内燃机主体的一部分为剖面(图4中的V-V线剖面)表示内燃 机主体相对于车架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6是以内燃机主体的一部分为剖面(图4中的VI-VI线剖面)表示内 燃机主体相对于车架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曲轴箱、气缸体、气缸盖相对于主框架的位置关系的后剖面 图(图4中的VII-VII线剖面)。
图8是以分解气缸盖的状态下的内燃机主体的一部分为剖面(与图4中 的V-V线剖面为相同剖面)表示曲轴箱、气缸体、气缸盖相对于车架的位置 关系的侧视图。
图9是以分解气缸盖的状态下的内燃机主体的一部分为剖面(与图4中 的VI-VI线剖面为相同剖面)表示曲轴箱、气缸体、气缸盖相对于车架的位 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在分解气缸盖的状态下的曲轴箱的一部分、气缸体、气缸盖 相对于主框架的位置关系的后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鞍乘型机动二轮车,2…车架,3…头管,4…主框架,5…下框架,17… 燃料箱,20…内燃机,20H…内燃机主体,21…曲轴箱,22…气缸体,23…气 缸盖,23b…螺栓孔,23c...链室,24…气缸盖罩,28…燃烧室,29…火花塞, 30…曲轴,50…气门机构,51…凸轮轴,54…凸轮链,61…气缸盖外周壁, 62…顶壁,63…左侧轴承壁,63n…螺母安装座,64…右侧轴承壁,64n…螺母 安装座,65…膨出部,65n…螺栓安装座,71…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N…螺 母,71…垫圈,72…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N...螺母,72W...垫圈,73…螺 栓,7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至图10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适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鞍乘型机动二轮车1的整体侧视图,图2 是仅表示内燃机20相对于车架2的搭载状态的右侧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前后左右方向遵照以本实施方式的鞍乘型 机动二轮车1的前进方向为前方的通常基准。
参照图1及图2,本鞍乘型机动二轮车1的车架2的主框架4从头管3 沿车宽方向中央向后方略微倾斜地延伸后,向下方弯曲而形成主急倾斜部4a, 并且下框架5从头管3沿车宽方向中央向斜后下方延伸。
内燃机20中的曲轴箱21的前部利用螺栓8在上下两个部位安装于下框 架5的下部支承托架5b,并且曲轴箱21的后部利用螺栓9在上下两个部位安 装于主框架4的主急倾斜部4a的下部的支承托架4b,内燃机20支承于车架 2。
左右一对车座导轨6从主框架4的弯曲部向后方延伸并且形成中途弯曲 部,连结该车座导轨6的弯曲部与主急倾斜部4a的中央部的后支架7支承车 座导轨6。
在以上车架2中,在头管3上枢轴支承有前叉10,在前叉10的下端枢轴 支承有前轮11,在前叉10的枢轴的上端设有转向车把12,前端枢轴支承于 设置在主框架4的下部的枢轴13的后叉14向后方延伸,其后端枢轴支承有 后轮15,并且在后叉14的中央部与后支架7之间安装有后缓冲器16。上燃 料箱17跨过左右两侧地架设于主框架4,座椅18在燃料箱17的后方支承于 车座导轨6。
搭载于车架2的内燃机20是SOHC型单气缸四冲程内燃机,该内燃机 20以使曲轴30相对于车体指向车体宽度方向,并且气缸略微前倾的立起姿态 悬架。
前罩19f从左右两侧覆盖车架2的下框架5的上部,侧罩19s覆盖内燃机 20与座椅18之间的左右两侧,后罩19r覆盖车座导轨6的后半部。
内燃机20的内燃机主体20H在旋转自如地枢轴支承指向左右方向的曲轴 30的曲轴箱21的斜上方,依次重叠气缸体22及气缸盖23而被双头螺栓71、 72连接为一体,在气缸盖23上覆盖有气缸盖罩24,并且气缸体22、缸盖23、 缸盖罩24从曲轴箱21略微向前方前倾地突出设置。
如图1所示,进气管41从气缸盖23向后方延伸,该进气管41经由化油 器42与空气滤清器43连结。
从气缸盖23向前方延伸的排气管45向下方弯曲,进一步向后方弯曲而 沿曲轴箱21的下表面靠近后方且右侧,与配置在后轮15的右侧的消声器46 连结。
图3是内燃机主体20H的剖面展开图(图2中的III-III线剖面图),参照 图3,从曲轴箱21向斜上方突出设置的气缸体22的能够滑动地嵌装有活塞 31的气缸套22s在曲轴箱21的曲轴室内突出。
连杆32连结在气缸套22s的在缸膛内往复运动的活塞31与架设在曲轴 30的左右曲臂(クランクウェブ)之间的曲柄销30p,与活塞31的动作对应 地旋转驱动曲轴30。
利用气缸盖23的下部的顶壁62在活塞31的上方构成燃烧室28。驱动开 闭该燃烧室28的进排气口开口的进排气阀的气门机构50设置在气缸盖23的 顶壁62上。
图4是表示拆下内燃机主体20H的气缸盖罩24,从上方看气缸盖23的 配合面的内燃机主体20H的俯视图,以双点划线和散点图案重叠表示主框架 4。
参照图4及图3,在以气缸盖23的上下为配合面的大致矩形的气缸盖外 周壁61的内侧形成有燃烧室28的顶壁62,并且火花塞29从右上方嵌入该顶 壁62,前端的电极面向燃烧室28。
在燃烧室28的顶壁62上形成有左右对置而向上方突出的左侧轴承壁63 和右侧轴承壁64,气门机构50的凸轮轴51经由滚珠轴承51b、51b能够转动 地架设于左侧轴承壁63和右侧轴承壁64。
在气缸盖外周壁61的左侧壁与左侧轴承壁63之间,形成有上下贯穿的 链室23c,固定在凸轮轴51的贯穿左滚珠轴承51b的左端的从动链轮53面向 链室23c(参照图3)。
参照图3,曲轴箱21形成为左右分割,在左曲轴箱21L与右曲轴箱21R 之间形成有曲轴箱内空间。曲轴箱内空间是在彼此相对的左右铅直轴承壁 21Lv、21Rv之间被曲轴箱外周壁21Ls、21Rs包围而形成的空间,收纳有构 成曲轴30的配重的曲臂的曲轴室与收纳有常时啮合式齿轮变速器M的变速 器室彼此位于前后地连通而构成一个空间。
左曲轴箱罩25和右曲轴箱罩26覆盖该左曲轴箱21L和右曲轴箱21R的 左右外侧方,在左曲轴箱罩25内收纳有AC发电机33,并且在右曲轴箱罩 26内收纳有变速离合器37。
曲轴30在从两侧夹住曲臂的位置,经由主滚珠轴承30b、30b轴支承于 左曲轴箱21L和右曲轴箱21R的相互面对的左右铅直轴承壁21Lv、21Rv。
在比该左侧的主滚珠轴承30b向左方突出的曲轴30的左侧部,设有AC 发电机33的外转子33r,并且在外转子33r与主滚珠轴承30b之间嵌装有驱 动链轮52。在曲轴30的右侧部设有离心式油过滤器34。
链室22c在气缸体22的气缸套22s的左侧上下贯穿,形成与气缸盖23 的链室23c共通的链室22c、23c,凸轮链54穿过该链室22c、23c而架设在 曲轴30的驱动链轮52与凸轮轴51的从动链轮53之间。
参照图3,常时啮合式齿轮变速器M的主轴35与副轴36分别经由滚珠 轴承轴支承于在左右曲轴箱21、21R的左右铅直轴承壁21Lv、21Rv的后方 延长的左右侧壁之间,支承于主轴35的驱动齿轮列35g与支承于副轴36的 从动齿轮列36g分别与各对应的齿轮常时啮合而收纳于变速器室。
主轴35在右方贯穿右铅直轴承壁21Rv而突出到离合器室的右侧部设有 多片摩擦离合器即变速离合器37,变速离合器37和离心式油过滤器34被右 曲轴箱罩26覆盖。
副轴36在左方贯穿左铅直轴承壁21Lv而突出到外部的左端部嵌装有输 出链轮38。
在输出链轮38上卷挂有后轮驱动用链39。
参照图4,气缸盖23的大致矩形的气缸盖外周壁61的上端面是与气缸盖 罩24的配合面61a,在该气缸盖外周壁61的内侧,链室23与燃烧室28的顶 壁62左右排列地形成。
前后贯穿该气缸盖23的上方延伸的主框架4在图4中以双点划线和散点 图案表示,如图4所示,主框架4穿过气缸盖23的左右宽度的中央。
因此,燃烧室28的顶壁62相对于车体宽度中心即主框架4的中心轴Ma 处于偏向右方的位置,即穿过燃烧室28的中心的气缸套22s的中心轴即气缸 轴线Ca,相对于主框架4的中心轴Ma偏向右方。
因此,在离气缸轴线Ca大致等距离的气缸套22s的周围四个部位设置的 双头螺栓71、71、72、72也相对于主框架4的中心轴Ma向右方偏置。
图7是表示曲轴箱21、气缸体22、气缸盖23相对于主框架4的位置关 系的后剖面图(图4中的VII-VII线剖面)。
如图7及图4所示,左侧两根双头螺栓71、71是靠近主框架4的中心轴 Ma的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71,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71的螺栓中心轴与 主框架4交叉。
并且,右侧两根双头螺栓72、72从主框架4向右方偏离,其螺栓中心轴 是不与主框架4交叉的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72。
此外,在图7中以双点划线所示的主框架4的剖面是沿前侧的中央附近 双头螺栓71、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切断时的剖面,处于离气缸盖23更远 的位置,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的取出量有很大富余。
参照图3及图4,在从气缸盖23的顶壁62向上方突出的左侧轴承壁63 及右侧轴承壁64中,在左侧轴承壁63形成有供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凸轮轴51 的滚珠轴承51b嵌合的圆孔63h,在右侧轴承壁64形成有与旋转自如地轴支 承该凸轮轴51的滚珠轴承51b嵌合的左方开口且右方封闭的圆孔64h(参照 图6)。
气缸轴线Ca相对于主框架4的中心轴Ma向右方偏置,因此左侧轴承壁 63和右侧轴承壁64也向右方偏置,因此,左侧轴承壁63接近主框架4的中 心轴Ma,右侧轴承壁64位于自主框架4的中心轴Ma离开的位置。
在接近主框架4的中心轴Ma的左侧轴承壁63的圆孔63h的前后两侧的 各左侧部位形成有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71的螺栓孔23b、23b,在从主框架 4的中心轴Ma偏离的右侧轴承壁64的圆孔64h的前后两侧形成有框架范围 外双头螺栓72、72的螺栓孔。
图5至图7表示支承于车架2的内燃机主体20H相对于车架2的位置关 系。
将内燃机主体20H的曲轴箱21的一部分、气缸体22、气缸盖23、气缸 盖罩24利用包括前后的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71的两螺栓中心轴的平面切 断的剖面的侧视图如图5所示,利用包括前后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72的 两螺栓中心轴的平面切断的剖面的侧视图如图6所示,图7表示将除气缸盖 罩24的曲轴箱21的一部分、气缸体22、气缸盖23及主框架4利用包括后侧 的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和后侧的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的两螺栓中心轴的 平面切断的剖面的后视图。
参照图5及图7,气缸盖23的左侧轴承壁63的前后的中央附近双头螺栓 71、71所贯穿的螺栓孔23b、23b的上端开口面即螺母安装座63n、63n处于 比气缸盖23的上端面即配合面61a大幅度凹向下方的气缸盖23的中央高度 位置。
参照图5,螺母安装座63n、63n形成在距气缸盖23的上端面即配合面 61a的深度E比嵌入螺纹部71a的嵌入深度D深的位置。
并且,参照图6及图7,气缸盖23的右侧轴承壁64的前后框架范围外双 头螺栓72、72所贯穿的螺栓孔23b、23b的上端开口面即螺母安装座64n、64n 处于比气缸盖23的上端面即配合面61a略微凹陷的气缸盖23的上部高度位 置,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72的上端处于与气缸盖23的上端面即配合面 61a大致一致的高度位置,不从配合面61a向上方突出。
并且,气缸盖23的成为矩形的气缸盖外周壁61的左侧的侧壁的下部向 链室23c侧膨出,在该膨出部65的前后形成有供螺栓73、73贯穿的螺栓孔 23b、23b。该螺栓孔23b、23b的上端开口面即螺栓安装座65n、65n处于比 气缸盖23的上端面即配合面61a大幅度凹向下方的气缸盖23的下部高度位 置(参照图7)。
与气缸盖23的六根螺栓孔23b对应,在气缸体22上同轴地穿设有螺栓 孔22b,并且在曲轴箱21上同轴地形成有嵌入螺纹孔21b。曲轴箱21的双头 螺栓71、72所嵌入的嵌入螺纹孔21b是底被堵塞的螺纹孔(参照图5、图6、 图7)。
主要参照图7及图10,本实施方式的双头螺栓71、72在下端形成有与曲 轴箱21的嵌入螺纹孔21b、21b螺合的嵌入螺纹部71a、72a,并且在上端附 近形成有上侧螺纹部71b、72b,并且在比上侧螺纹部71b、72b靠上的上端形 成有六角螺栓头部71c、72c。
六角螺栓头部71c、72c是供扳手等工具卡合的工具卡合部。
此外,螺栓73是在下端形成有螺纹部73a,在上端形成有六角螺栓头部 73b的通常的螺栓。
图5至图7表示利用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71,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 72,螺栓73、73将气缸体22和气缸盖23一体紧固于曲轴箱21的状态。
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贯穿气缸盖23和气缸体22的螺栓孔23b、22b而 螺合嵌入于曲轴箱21的嵌入螺纹孔21b,螺母71N经由垫圈71W螺合紧固 于比气缸盖23的螺母安装座63n向上方突出的上侧螺纹部71b。
同样,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贯穿气缸盖23和气缸体22的螺栓孔23b、 22b而螺合嵌入于曲轴箱21的嵌入螺纹孔21b,螺母72N经由垫圈72W螺合 紧固于比气缸盖23的螺母安装座64n向上方突出的上侧螺纹部72b。
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的螺母安装座63n位于比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 的螺母安装座64n更低的位置,因此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比框架范围外双头 螺栓72短。
螺栓中心轴与主框架4交叉的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的包括嵌入螺纹部 71a在内的全长,比气缸体22与主框架4之间的沿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的螺 栓中心轴的距离L短(参照图10)。
此外,螺栓73穿过气缸盖23与气缸体22的螺栓孔23b、22b而与曲轴 箱21的螺纹孔21b螺合,挤压六角螺栓头部73b而将其紧固于气缸盖23的 螺栓安装座65n。
螺栓安装座65n处于比螺母安装座63n更低的位置,因此螺栓73比中央 附近双头螺栓71更短。
如图5及图6所示,双头螺栓71、72的螺合嵌入于曲轴箱21的嵌入螺 纹孔21b的嵌入深度D与气缸套22s突出到曲轴箱21的曲轴室内的突出部 22ss的突出长度大致相等。
此外,气缸盖罩24利用螺栓75安装于气缸盖23。
如上所述,在安装有支承于车架2的内燃机主体20H的本鞍乘型机动二 轮车中,在分解内燃机主体20H而拆下气缸盖23及气缸体22时,从车体拆 下外装罩,取下跨过主框架4搭载的燃料箱17、内燃机主体20H的气缸体22 和与气缸盖23连结的进气管41、排气管45等,大致成为图6所示的状态。
内燃机主体20H以这种状态搭载于车架2,在如图7所示地拆下缸盖罩 24、从从动链轮53拆下凸轮链54后,放松与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和框架范 围外双头螺栓72的上侧螺纹部71b、72b螺合而紧固的螺母71N、72N,将其 与垫圈71W、72W一起取下。然后,利用扳手转动与曲轴箱21的嵌入螺纹 孔21b螺合且紧固于膨出部65的螺栓73而将其取下。
接着,参照图8至图10,使扳手与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和框架范围外双 头螺栓72的上端的六角螺栓头部71c、72c卡合而转动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 和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放松螺合嵌入于曲轴箱21的嵌入螺纹孔21b、21b 的嵌入螺纹部71a、72a而将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和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 从嵌入螺纹孔21b、21b取下。
此时,拔下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和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而移动的量 是至少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和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的下端被从气缸体22 拔出的量。
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比气缸体22与主框架4之间的沿中央附近双头螺 栓71的螺栓中心轴的距离L短,因此能够在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与主框架 4抵接前将其从气缸体22拆下(参照图8、图10)。
此外,长度长的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的螺栓中心轴不与主框架4交叉, 因此能够不与主框架4抵接地将其从气缸体22取下(参照图9、图10)。
此时,如果能够从气缸盖23取下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则在此可以拆 下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
这样,在从气缸体22拔下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和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 72的状态下,在图10中如双点划线所示,能够分解气缸盖23而使中央附近 双头螺栓71和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一起向车宽方向侧方移动而将它们取 下。
如果气缸盖23被拆下,则气缸体22的上方空间变宽敞,因此能够向上 方移动气缸体22而将活塞31从气缸套22s内拔出,接着向车宽方向外侧移 动气缸体22而将其拆下。
此外,在图8至图10中,从气缸体22拔下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和框架 范围外双头螺栓72而使它们进一步向上方移动若干,这是考虑到在气缸体22 与气缸盖23之间安装有顶销等时的情况。
并且,考虑到顶销等情况,也使气缸盖23离开气缸体22地向上方移动 若干。
这样,在内燃机主体20H搭载于车架2的状态下,能够分解内燃机主体 20H而拆下气缸盖23及气缸体22,因此维护性优越。
双头螺栓71、72在比上侧螺纹部71b、72b靠近上侧的上端形成有供扳 手卡合而解除螺合的六角螺栓头部71c、72c,利用这样简单的构造,能够实 现成本的降低。
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的全长比气缸体22与主框架4之间的沿螺栓中心 轴的距离L短,因此在内燃机20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能够在中央附近双头 螺栓71与上方主框架4抵接前将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从气缸体22取下,框 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从主框架4向车宽方向偏离,因此在空间上能够更有余 地地将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从气缸体22取下,因此,能够将气缸盖23与 双头螺栓71、72一起向车宽方向外侧移动而拆下气缸盖23。
接着,向上方移动气缸体22将活塞从气缸套22s拔出后向车宽方向外侧 移动气缸体22而能够将其拆下。
在双头螺栓71、72中,将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配置在螺栓中心轴与主 框架4交叉的位置,能够避免所有的双头螺栓从主框架4向车体宽度外方分 离所引起的内燃机主体的大型化,实现车体的小型化,并且能够紧缩中央附 近双头螺栓71与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之间而使扣紧力提高,并且能够在 左右平衡地紧固气缸。
内燃机主体20H的上方到主框架4的上方空间是在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 被从气缸体22拔下期间不与主框架4抵接的程度的空间即可,能够将其抑制 为狭窄的空间而实现车体的小型化。
并且,与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的上侧螺纹部71b螺合的螺母部件71N所 抵接的气缸盖23的螺母安装座63n比气缸盖23的上端面位于下方,因此能 够将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的全长设定得短,因此在维护时能够更容易地确保 由气缸体拔取双头螺栓的移动量,将内燃机的上方空间抑制得狭窄,实现车 体的小型化。
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的气缸盖23的螺母安装座63n、63n形成在距气缸 盖23的上端面即配合面61a的深度E比嵌入螺纹部71a的嵌入深度D深的位 置,因此在从曲轴箱21拔下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的嵌入螺纹部71a时,中 央附近双头螺栓71仍处于几乎未从气缸盖23伸出的状态,因此在将内燃机 20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即使内燃机20的上方空间狭窄,也能够容易地确保 由气缸体22拔取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的移动量,从而能够拆下气缸盖23及 气缸体22。
此外,对于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在与中央附近双头螺栓71的螺母安 装座63n、63n相同的位置设置螺母安装座,并且使其缩短为与中央附近双头 螺栓71相同程度的长度,即使在将燃料箱17搭载于车架2的状态下也能够 拆下气缸盖23及气缸体22。
螺栓中心轴不与主框架4交叉的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的上端处于与气 缸盖23的上端面61a大致一致的高度位置,因此能够避免内燃机主体20H的 大型化并且适度地长地设定框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柔软地吸收伴随着内燃 机20的燃烧的气缸体22及气缸盖23的膨胀而能够容易地确保刚性。
与双头螺栓71、72的嵌入螺纹部71a、72a螺合的曲轴箱21的嵌入深度 D大致等于气缸体22的气缸套22s的突出到曲轴室内的突出部22ss的突出长 度,因此能够使双头螺栓71、72的在气缸套22s内往复运动的活塞31的整 个移动范围内的扣紧轴力稳定化。
内燃机20为单气缸,气缸体22的气缸套22s与其周围的双头螺栓71、 72一起从主框架4所在的车宽方向中央向左右任一方偏置配置,并且所述框 架范围外双头螺栓72位于气缸套22s偏置的方向,在气缸套22s偏置的方向 的相反侧,形成有凸轮链室22c,因此能够相对于车架4将内燃机主体20H 搭载在车宽方向中央,使左右重量平衡良好,并且使外观性提高。
与双头螺栓71、72的嵌入螺纹部71a、72a螺合的曲轴箱21的嵌入螺纹 孔21b、21b是底被堵塞的螺纹孔,因此能够防止在解除螺合而从曲轴箱21 的嵌入螺纹孔21b、21b拆下双头螺栓71、72的嵌入螺纹部71a、72a时的磨 屑进入曲轴箱21内,能够提高相对于双头螺栓71、72的拆卸的维护性。

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该内燃机成本低、构造简单且维护性优越,能够在内燃机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分解内燃机而拆下气缸盖及气缸体。该内燃机(20)具有以下构造:下端的嵌入螺纹部(71a、72a)螺合嵌设于曲轴箱(21)的多个双头螺栓(71、72)贯穿依次重叠在所述曲轴箱(21)上的气缸体(22)和气缸盖(23),在该双头螺栓(71、72)的贯穿气缸盖(23)而突出的上侧螺纹部(71b、72b)螺合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燃烧发动机;热气或燃烧生成物的发动机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