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融衬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403942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5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7109901.4

申请日:

1997.02.28

公开号:

CN1168933A

公开日:

1997.12.3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变更项目: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庇卡底毛纺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查吉特克斯16公司变更项目:地址变更前:法国佩罗讷变更后:法国巴黎登记生效日:2002.3.12|||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查吉特克斯16公司变更后:庇卡底毛纺有限公司|||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D04H3/14

主分类号:

D04H3/14

申请人:

庇卡底毛纺公司;

发明人:

皮埃罗·克罗申斯

地址:

法国佩罗讷

优先权:

1996.02.29 FR 9602555

专利代理机构: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巫肖南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热融衬(1)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基布(2)接受有点状分布的热熔性聚合物涂层(3),其特征在于它依次完成下列步骤:把次层(5)放置在具有规则和光滑表面的传送介质(6,7)上,把这样获得的点转移到基布(2)上;在次层(5)上施放热融性粉粒(10);把如此获得热融衬(1)通过一个加热和/或辐射室(12)。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制造热融衬(1)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基布(2)接受以点状分布 的热熔性聚合物涂层(3),其特征是依次完成下列步骤: -通过一种丝网印花机(4)把以可交联的浆状或溶剂中分散体形式的聚 合物次层(5)放置在具有规则和光滑表面的传送介质(6,7)上,该聚合物熔点高 于预定的热融温度; -把由此获得的厚度薄的平面点传送到基布(2)上; -把热熔性聚合物(10)的粉粒施加在次层(5)上; -把这样获得的热融衬(1)通过一个加热和/或辐射室(12),以便保证浆或 分散体的交联和/或熔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洒粒的形式涂覆热熔性 聚合物(10)的粉粒,并且不直接与次层(5)的点相接触的热融聚合物粉粒(10) 随后被吸走。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传送介质是一种辊(6)。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传送介质是一种环形输 送机(7)。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其中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次层(5)的聚合 物是在熔点高于热熔性粉粒(10)熔点的聚合物中选择的。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其中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次层(5)的聚合 物是聚乙烯。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其中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次层(50的聚合 物是从由氨基塑料树脂混合物,丙烯酸树脂,氨基塑料树脂,聚氨基甲酸酯 形成的组合中选择的。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的其中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次层(5)转移 之前次层(5)被进行预处理,以便使得其更加均匀。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的其中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传送介质(6,7) 分别地在区域(14)上相切于网式印花机(4)和在区域(15)上相切于基布(2),所 述的区域(14,15)是被设置在相同的平面或平行的平面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的其中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热融性粉粒(10) 具有的粒度尺寸为60至200mm。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的其中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热融性粉粒(10) 是聚酰胺,聚酯,聚氨基甲酸酯或聚乙烯粉粒。
12: 一种热融衬,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实施权利要求1至11任何之一的方 法而获得的。

说明书


热融衬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融衬(fusible interlining)及其制造方法。

    已知的一些热融衬是由一基布制作的,在其基布上通过涂覆而被附着一层以一些点状形式分布的可热熔性聚合物。

    这些衬料特别被用来粘合在另一纺织品上,例如布上,以便形成一种复合体,其物理特性,即强度,弹性,柔软性,手感,体积,手觉等,能够被控制。

    该复合物的这些特性是由布料,基布,衬料以及其组分的性质和热熔性层材所施加的形式而决定的。

    一旦制造,热融衬必须能在环境温度下经受贮存,而通常贮存在罗拉(inrolls)上时,该产品的各层不要相互粘合是所必需的。热融衬在环境温度下不应该有发粘效果或粘合性(“粘性”)。

    热融衬随后被粘合在布料上,以便获得所需要的复合物。

    这种粘合通常是在相对短的10-30秒时间期间在几分巴到几巴的压力范围下在90℃-160℃温度下采用加压操作而完成的。

    在这种状态下,衬料的热熔性聚合物至少必需部分地恢复其粘合特性。

    在该操作过程中,还需避免的是这些热熔性聚合物在布料上来回移动或产生返回现象,即在衬料的基布上来回移动。而如今,所有热融衬设计都是保证在布料一侧,不会发生来回移动。

    实际上,这样的来回移动和返回现象会产生一种不美观的效果,使得其衬料不适用,或总之使该复合物具有不希望有的不适宜的特性。

    这样的移动有下列主要后果:

    -它引起部分可热熔性聚合物迁移到与衬料织物初始易熔面相对的一面。

    这种现象具有地负作用是当布料被熨烫或烫平时,使得热融衬的背面粘附到衬里织物(衬料织物正面等)上。

    -因为聚合物在基布中的渗透,使纤维和/或纱线粘结在一起而使基布变硬。

    当热融衬第一次开始使用时,来回移动和返回现象便被观察到,并且后来已采用一些措施来避免这些缺陷。

    因此,文献FR-A-2177038建议在基布上依次地放置两个粘合层来获得一种衬料。第一层是通过涂覆一种粘的分散体(浆状)而获得,所述的分散体含有高粘度和/或高于所要求的热熔温度的高熔点的聚合物,它是通过一种丝网印花机而直接涂覆在基布上。

    第二层是通过施加一种可熔聚合物粉末而获得,该聚合物粉末具有的粘度和熔点低于第一层。

    由于构成其化合物的性质和成分的原因,第一层的浆状点的表面将保持粘性,直到后来成干相。因此,以细粉末形式分散在被涂覆基布上的热熔性材料是靠重力安置在整个基布上,只不过它更加牢固地粘合到浆状点上。

    由于构成次层的材料具有高于热熔性层的熔点,因此当衬料被粘合到布料上时,其材料形成一种保护,并且在理论上粘合剂不会流过基布。

    然而,由于次层的点具有球形或椭圆的形状,热熔性材料的粉粒将附着到浆状点的整个表面上,尤其在浆状点与基布之间的接触点上,其结果是存在于接触点处的可熔性材料将流过基布,使得在粘合过程中次层不能作为一种保护层,因此将产生横动。

    此外,由于其不规律的表面,在直接涂覆过程中,次层或多或少的陷入到基布内。这样,次层粘合表面变化和由此引起粉粒数量的变化,对衬料与布料之间的粘合力方面,特别是在这些粘合力的不均匀性方面都会产生非常不好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融衬及其制造方法,它可消除已知技术中的局限性或缺点。

    具体说,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融衬,这种热融衬所具有的可热熔性材料,在其施加到布料上时不会流过基布。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融衬及其制造方法,其中粘合剂不与基布相接触,而仅与次层的上部相接触。

    为此目的,本发明首先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热融衬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基布接受以点状分布的热熔性聚合物涂层,其特征是依次完成下列步骤:

    -通过一丝网印花机把以可交联的浆状或在溶剂中的分散体形式的聚合物次层放置在具有规则和光滑表面的传送介质上,所述聚合物熔点高于预定热融温度;

    -把由此获得的一些平面点转移到基布上;

    -把这些热熔性聚合物的粉粒施加在其次层上;

    -把这样获得的热融衬通过加热和/或辐射室,以便保证浆状体或分散体的交联和/或熔融。

    传送介质可以是一辊或一种环形输送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可通过洒粉的形式涂覆热熔性聚合物粉粒,并且不直接与次层的点相接触的热融聚合物粉粒随后将被吸走。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热融衬,其特征是它是根据通过实施本发明的方法而获得的。

    根据下面的描述结合附图,本发明的其它一些特征和优点将会更加清楚地理解,其中: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衬料制造方法所采用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衬料制造方法所采用的装置的另一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3是通过实施本发明制造方法而获得的热融衬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已知技术中的热融衬的横截面示意图。

    根据本发明,所被制作的热融衬1包括一基布2,在基布2的一外表面上包括有一些热熔性聚合物点3。

    基布2本身是一种已知产品,它与在衬料领域传统使用的基布具有相同性质。

    所述的基布可以是机织,针织或无纺织物。通常,这些织物经变形处理,并在作为涂层基布使用之前进行整理操作。

    以点5,10分布的两个聚合物涂覆层依次地提供在基布2上。

    为了这一目的,首先放置以浆状形式或以溶剂(例如水)中分散体的形式的聚合物次层5,它通过一些点配置在包括有规则和光滑表面的平的或凸形的输送介质6,7上。这些聚合物的熔点高于热融温度而且因此高于热熔性聚合物的熔点。

    输送介质6,7可以是一辊6或一输送装置7,该输送装置最好形成一种运行在传动辊8a,8b上的闭环。

    构成保护层的这个次层是通过一种丝网印花机4而被放置的。圆网印花机本身是已知的,它一方面与一刮浆板4a相配合,另外还与一计数辊相配合,所述的计数辊可由输送辊6或是输送装置7的传动辊8a构成。

    网式印花机4和输送辊6或传动辊8a的轴是相互平行的,并且垂直于基布2的运动方向。

    网式印花机4使其有可能以浆状或溶剂,例如水中的分散体形式来完成涂覆方法。

    在湿的涂覆方法情况中,在含水的分散体中的非常细的聚合物粉末通过安装在转动辊内的空心刮浆板而被施加在介质上,该转动辊具有一个薄的有孔的壁。刮浆板4a使浆料通过网式印花机4的开口。

    次层5的成分根据应用情况是变化的。在某些情况中,使用一些细的磨成粉的材料,例如聚乙烯,其熔点高于热熔性粉粒10的熔点。在另外一些情况中,使用一些化学反应材料,它们的反应性将会导致熔点高于热熔性粉粒10的熔点,所述的材料例如氨基树脂,丙烯酸树脂和尿烷丙烯酸酯(urethaneacrylate),聚氨基甲酸酯,环氧树脂。

    为了获得一种带有这些聚合物的涂层浆,可以将聚合物磨细,并且将其分散在水中。为获得一种浆糊状的混合物,如果需要的话可添加一些增稠剂。

    随后把浆沉积在输送辊6或输送装置7上,然后通过一些转变使部分或全部溶剂进行转变和/或使细的成粉的聚合物或活化物熔化,这是通过对聚合物施加对辐射源(例如UV,电子轰击等)敏感的辐射而实现的。在次层5转移之前,对次层5的预处理16使得其更加均匀和一致,以便简化它的转移。

    接下来的步骤包括把成点状的次层5转移到基布2上。为使得有可能做到将次层5的转移,根据图1所示的实施方案,基布2在输送辊6与支力辊9之间通过,而根据图2所示的实施例,基布2在输送装置7的传动辊8b与支力辊9之间通过。

    输送介质6,7分别地在区域14上相切于网式印花机4,而在区域15上相切于基布2,所述的区域14,15是被设置在相同的平面上或平行的平面上。含有网式印花机4的转轴,输送辊6的转轴或输送装置7的转轴,以及支力辊9的转轴的平面都垂直于基布2的平面。

    在区域15上基布2相切于各辊6,9或8b,9,其基布运行在两辊之间。

    其结果是,由于次层5/基布2粘合能力大于次层5/输送介质6,7的粘合能力,因此在输送介质6,7与基布2之间的接触点处将产生转移。

    这样被转移的次层5的点具有一平坦的表面和薄的厚度,并且被放置基布2的表面上。此外,它们的表面是粘性的。

    然后一种装置使得其有可能做到把热融性聚合物的粉粒10分散在涂覆有次层5的基布2上。在这种形式中,粉粒10粘附到粘合次层5的点的表面上。

    这些热融性聚合物的粉粒10可以是聚酰胺或聚酯粉粒,其大小粒度可以在60mm和200mm之间。部分粉粒粘附到被转移的次层5的点的平坦表面上,而粉粒其余部分仍保持与基布2的表面相接触但不与其粘合。

    为了使基布2去除剩余的粉粒10并且仅保持粉粒10粘附到次层5的点的平坦表面上,该组合体被送到一减压区(depression)11并进行强有力的拍打。

    如果需要的话,涂覆有热融性聚合物点3的基布2随后经过一个加热室和/或辐射室12,尤其是为了蒸发含在次层5中的溶剂,从而转变所述的次层,使其熔点高于热熔性材料10的熔点,并且也是为了熔融热熔性粉粒10。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通过实施上述方法而获得的热融衬1。

    热融衬1的有利特性是由热融性聚合物10的粉粒相对于次层5的特殊排列而获得的。次层5完全隔离开热融性粉粒10,即这些粉粒10不与基布2相接触,但仅与细的和完全平的次层5的上部(图3)相接触。其结果是,当热融衬1粘合在布料上时,由于次层正好与热融性粉粒10的点相重合,因此在温度和压力影响下,热融性粉粒10不会流入基布2。

    先有技术生产的热融衬情况则不是这样,这是由于次层点上的粉粒散布是通过网式印花机直接涂覆在基布上,使得一些粉粒有可能附着在次层点的边缘上(图4)。其结果是,热融性物质10在流动区域17处流过基布2。由于次层被转变,本发明的热融衬1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本发明现将以一种图示的方式通过两个实例做进一步描述,但不限定于此。

    实施例I

    网式印花机:

    -组点:75孔/cm2

    -网式印花机孔的直径:300mm

    次层材料:聚乙烯

    浆的组分:

    -粒度小于80mm的聚乙烯粉粒            25%

    -水                                  60%

    -添加剂                              10%

    -增稠剂                              5%

    热融性材料:聚酰胺,它为一种粉粒的形式,其粒度尺寸在60mm与200mm之间。

    基布:针织品,由单根聚酯经纱与一根弹力聚酯纬纱织成,重量:30g/m2

    热融衬:总重:42g/m2,其中次层重量占4g,聚酰胺8g。

    实施例II

    网式印花机:45孔/cm2孔的直径:320mm

    次层材料:丙烯酸聚合物和氨基塑料树脂

    浆的组分:丙烯酸聚合物  50%

              氨基塑料树脂  15%

              水            25%

              其它          10%

    热熔性材料:粒度尺寸为60至200mm之间的聚酰胺粉粒。

    实施例III

    网式印花机:

    -45孔/cm2

    -孔的直径:320mm

    浆的组分:

    -尿烷丙烯酸酯

    热融性材料:

    -粒度尺寸为60mm至200mm之间的聚酰胺粉粒。

    基布:针织品,具有一种弹力聚酯纬纱。

热融衬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热融衬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热融衬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融衬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融衬及其制造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热融衬(1)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基布(2)接受有点状分布的热熔性聚合物涂层(3),其特征在于它依次完成下列步骤:把次层(5)放置在具有规则和光滑表面的传送介质(6,7)上,把这样获得的点转移到基布(2)上;在次层(5)上施放热融性粉粒(10);把如此获得热融衬(1)通过一个加热和/或辐射室(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