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4037199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92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12067.1

申请日:

2015.01.09

公开号:

CN104656979A

公开日:

2015.05.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3/041申请日:20150109|||公开

IPC分类号:

G06F3/041

主分类号:

G06F3/041

申请人: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君璧; 贾邦强

地址: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龙华街道办民清路北深超光电科技园K2区H3厂房

优先权:

2014106148233 2014.11.04 CN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代理人:

吴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包含基板、多个感测垫、触控控制模组、多条触控驱动线以及至少一屏蔽线。感测垫设置于基板上并依矩阵方式分布于基板上不同位置,相邻的感测垫分别沿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串接成多个驱动串列以及多个感应串列。触控控制模组用以产生多个驱动讯号。触控驱动线耦接于触控控制模组与驱动串列之间,用以将驱动讯号传送感测垫。屏蔽线设置于该基板上,并依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跨越该基板,屏蔽线将该多个感测垫分为K个区块,被屏蔽线分隔于相异区块的感测垫彼此隔离,K为2以上之正整数。触控控制模组同一时间分别对各区块分别送出各自的驱动讯号,可缩短整个面板扫描所需的时间。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含:
一基板;
多个感测垫,设置于该基板上并依矩阵方式分布于该基板上不同位置,相邻的感测垫分别沿一垂直方向或一水平方向串接成多个驱动串列以及多个感应串列;
一触控控制模组,用以产生多个驱动讯号;
多条触控驱动线,耦接于该触控控制模组与所述多个驱动串列之间,用以将所述多个驱动讯号传送所述多个感测垫;以及
至少一屏蔽线,设置于该基板上,并依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跨越该基板,将所述多个感测垫分为K个区块,被该至少一屏蔽线分隔于相异区块的感测垫彼此隔离,K为2以上的正整数。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控制模组同一时间将K个驱动讯号分别传送至K个区块各自的感测垫。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屏蔽线耦接至一接地端或一系统低电位端。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更包含:
多条触控感应线,耦接于该触控控制模组与所述多个感应串列之间,用以将所述多个感应串列上的多个感应电位传送该触控 控制模组,该触控控制模组用以藉由所述多个感应电位判断一输控输入状态。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控制模组包含多个触控控制单元,每一个触控控制单元所具有的一驱动输出端数目与一感应输入端数目分别对应每一个区块所涵盖的驱动串列总数以及感应串列总数。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屏蔽线包含依水平方向跨越该基板的一水平屏蔽线或是依垂直方向跨越该基板的一垂直屏蔽线,将所述多个感测垫分为2个区块,该触控控制模组同一时间将2个驱动讯号分别传送至该2个区块各自的感测垫。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屏蔽线包含水平方向跨越该基板的一水平屏蔽线以及依垂直方向跨越该基板的N条垂直屏蔽线,将所述多个感测垫分为2*(N+1)个区块,该触控控制模组同一时间将2*(N+1)个驱动讯号分别传送至该2*(N+1)个区块各自的感测垫,N为1以上的正整数。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屏蔽线分别为一透明导电线路。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屏蔽线的宽度为1毫米至4毫米。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屏蔽线的宽度为2毫米。

说明书

说明书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揭示内容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降低触控面板的互感影响并提高驱动效率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触控面板藉由将透明的触控感测模组贴合于显示面板上,以同时实现触控及显示功能。随着上述触控硬件及其感测精度的快速发展,新颖的触控输入接口也逐渐受到大家关注,逐渐取代传统的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
现今触控面板在3C产品应用上已成为市场潮流,目前习知的触控面板经常具有多个感测垫,感测垫通常以垂直轴向或水平轴向串接,举例来说,彼此之间利用透明导线作为桥接器,藉此形成X轴或Y轴方向的感测串列。X轴与Y轴绝缘。
由于大尺寸显示器逐渐流行,相对应的触控面板的尺寸也随着逐渐放大。在大尺寸的触控面板的设计中,因为市面上单颗触控控制电路芯片所能处理的线路数目有限,且若触控感测线路的传输路径过长将导致传输路径上的传导电阻/传导电容负载过高,影响讯号的准确性。因此,将大尺寸面板的感测线路切割成多个区域是无法避免。
但若依上述方式分成多个区块的触控面板,若不同区块同时 进行扫描,则区块之间存在的讯号耦合效应将产生耦合噪声。为了避免上述不同区块之间触控感测讯号因耦合互相干扰,基本上需对各区域的所有线路循序扫描,当触控面板愈大时,则线路数目愈多,此时,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对整个触控面板完成一次完整的扫描。也就是说,触控输入的反应速度及准确性受限。
发明内容
依据本揭示文件的一实施态样,其揭示一种触控面板,包含基板、多个感测垫、触控控制模组、多条触控驱动线以及至少一屏蔽线。感测垫设置于基板上并依矩阵方式分布于基板上不同位置,相邻的感测垫分别沿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串接成多个驱动串列以及多个感应串列。触控控制模组用以产生多个驱动讯号。触控驱动线耦接于触控控制模组与驱动串列之间,用以将驱动讯号传送感测垫。屏蔽线设置于该基板上,并依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跨越该基板,屏蔽线将所述多个感测垫分为K个区块,被屏蔽线分隔于相异区块的感测垫彼此隔离,K为2以上的正整数。
依据本揭示文件之一实施例,其中触控控制模组同一时间将K个驱动讯号分别传送至K个区块各自的感测垫。
依据本揭示文件之一实施例,其中屏蔽线耦接至一接地端或一系统低电位端。
依据本揭示文件之一实施例,触控面板更包含多条触控感应线,耦接于触控控制模组与感应串列之间,用以将感应串列上的多个感应电位传送触控控制模组,触控控制模组用以藉由感应电 位判断输控输入状态。
依据本揭示文件之一实施例,其中触控控制模组包含多个触控控制单元,每一个触控控制单元所具有的驱动输出端数目与感应输入端数目分别对应每一个区块所涵盖的驱动串列的总数以及感应串列的总数。
依据本揭示文件之一实施例,其中屏蔽线包含依水平方向跨越基板的水平屏蔽线或是依垂直方向跨越基板的垂直屏蔽线,将多个感测垫分为2个区块,触控控制模组同一时间将2个驱动讯号分别传送至2个区块各自的感测垫。
依据本揭示文件之一实施例,其中屏蔽线包含水平方向跨越基板的水平屏蔽线以及依垂直方向跨越基板的N条垂直屏蔽线,将感测垫分为2*(N+1)个区块,触控控制模组同一时间将2*(N+1)个驱动讯号分别传送至2*(N+1)个区块各自的感测垫,N为1以上的正整数。
依据本揭示文件之一实施例,屏蔽线分别为透明导电线路。
依据本揭示文件之一实施例,其中该至少一屏蔽线的宽度为1毫米至4毫米。
依据本揭示文件之一实施例,其中该至少一屏蔽线的宽度为2毫米。
于本揭示文件中,被屏蔽线分隔于不同区块的感测垫彼此隔离,藉此可降低区块之间的耦合电容。同一时间,触控控制模组可分别对多个区块分别送出各自的驱动讯号进行感测,可缩短完成整个面板扫描所需的时间。
附图说明
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其中,
图1绘示根据本揭示文件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2绘示根据本揭示文件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以及
图3绘示根据本揭示文件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叙述清楚说明本揭示内容之精神,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了解本揭示内容之较佳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揭示内容所教示之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揭示内容之精神与范围。
请参阅图1,其绘示根据本揭示文件之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100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的实施例所示,触控面板100包含基板120、多个感测垫140(包含多个感测垫140a/140b)、多条触控驱动线TX1~TX8、多条触控感应线RX1~RX8、屏蔽线161以及触控控制模组180。
感测垫140(即图1中的感测垫140a及140b)设置于基板120上。于图1的例子中,触控面板100为互感式的触控面板,感测 垫140a/140b可分别为菱形,但不限于菱形,每一感测垫140a/140b也可为长方形、正方形或是其他彼此互补且可搭配的形状。相邻的感测垫140a与感测垫140b之间根据触控输入状态(例如使用者手指或触控笔的靠近、接触或远离等)而感应到讯号变化,但本揭示文件并不仅以互感式触控面板为限。
于此实施例中,多个感测垫140彼此独立保持一定间距,以依矩阵方式分布于基板120上不同位置。于部分实施例中,当本揭露文件之触控面板100与显示器(图中未示)整合时,亦可直接以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表面作为本案的基板120。
此外,感测垫140可分别沿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串接成多个驱动串列以及感测串列,如图1所示,在同一水平轴上相邻的感测垫140a可沿水平方向串接成一个驱动串列,于图1的例子中感测垫140a共串接成八个驱动串列分别对应到触控驱动线TX1~TX8。另一方面,在同一垂直轴上相邻的感测垫140b则是沿垂直方向成一个驱动串列,于图1的例子中感测垫140b共串接成八个感测串列分别对应到触控感应线RX1~RX8。
触控驱动线TX1~TX8耦接于触控控制模组180与感测垫140a所组成的驱动串列之间,用以将驱动讯号传送至相对应的感测垫140a。
触控感应线RX1~RX8耦接于触控控制模组180与感测垫140b所组成的感应串列之间,用以将感应串列(由感测垫140b所组成)上的感应电位传送触控控制模组180。当使用者触碰触控面板100上的特定位置时,触控控制模组180便可根据上述感应电位(并 参照水平轴与垂直轴上驱动串列及感测串列的坐标)判断触控输入状态。
须特别说明的是,为了说明上的方便,在图1的实施例中所绘示的是水平共分4行而垂直共分8列的触控感测矩阵。实际应用中,水平/垂直的行数/列数视触控面板的尺寸大小与预计达到触控分辨率而定,若尺寸愈大/触控分辨率愈高,则需要更多的行列总数。也就是说,触控感测矩阵的水平/垂直行列数目与比例并不以4行及8列为限,实际应用中,通常分为更多的行数与列数,且有不同的尺寸比例。
须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包含一屏蔽线161,设置于基板120上。于此实施例中,屏蔽线161依垂直方向跨越基板120,并将感测垫140分为2个区块,如图1中左侧的区块BLK1以及右侧的区块BLK2。
于部分实施例中,屏蔽线161由为透明导电材料(例如IGZO薄膜)制成的透明导电线路。屏蔽线161耦接至接地端(ground)或系统低电位端(例如VSS端)。如图1所示,被屏蔽线161分隔于不同区块BLK1/区块BLK2的感测垫140彼此隔离,藉此区块BLK1/区块BLK2之间没有耦合电容产生。
如此一来,藉由屏蔽线161的隔离效果,区块BLK1中感测垫140上的由触控驱动线送入的TX1~TX4触控讯号将不会耦合至区块BLK2的感测垫140,且区块BLK1中触控感应线RX1~RX4感测到的感应电位也不会受到来自区块BLK2的耦合噪声影响。相似地,区块BLK2中感测垫140上的由触控驱动线送入的 TX5~TX8触控讯号将不会耦合至区块BLK1的感测垫140,且区块BLK2中触控感应线RX5~RX8感测到的感应电位也不会受到来自区块BLK1的耦合噪声影响。
于图1的实施例中,触控控制模组180包含两个触控控制单元182,每一个触控控制单元182所具有的驱动输出端数目(本实施例中为四个,即对应触控驱动线TX1~TX4)与感应输入端数目(本实施例中为四个,即对应触控驱动线RX1~RX4)分别对应每一个区块BLK1/BLK2所涵盖的驱动串列总数以及感应串列总数。
将触控面板100藉由屏蔽线161分为不同区块,每个区块由各自的触控控制单元182进行驱动,可以解决单一触控控制单元182上驱动输出端数目与感应输入端数目有限的问题。
须特别注意的是,基于屏蔽线161在区块BLK1与BLK2之间的隔离,于部分实施例中,触控控制模组180同一时间将两个驱动讯号分别传送至两个区块BLK1与BLK2各自的感测垫140。例如,其中一个触控控制单元182可对区块BLK1送出一驱动讯号进行感测时,同一时间,另一个触控控制单元182可对区块BLK2送出另一驱动讯号进行感测。因此,完成整个面板扫描所需的时间为传统循序扫描的1/2。
上述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所包含的屏蔽线161依垂直方向跨越基板120,并将感测垫140分为左右两个区块,但本揭示文件并不以此为限,屏蔽线161依水平方向跨越基板120,并将感测垫140分为上下两个区块,亦可达到相似效果。
此外,触控面板所包含的屏蔽线,亦不以一条为限,于其他 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可包含K条屏蔽线,分别以依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跨越基板120,K为1以上的正整数。
请一并参阅图2,其绘示根据本揭示文件之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102的俯视示意图。如图2的实施例所示,触控面板102包含基板120、多个感测垫140(包含多个感测垫140a/140b)、多条触控驱动线TX1~TX16、多条触控感应线RX1~RX16、屏蔽线161、屏蔽线162以及触控控制模组180。
与图1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图2的触控面板102包含水平方向跨越基板120的一条水平屏蔽线162以及依垂直方向跨越基板120的一条垂直屏蔽线161,将感测垫140分为四个区块BLK1、BLK2、BLK3以及BLK4。于此实施例中,触控控制模组180同一时间将四个驱动讯号分别传送至四个区块BLK1~BLK4各自的感测垫140。
于部分实施例中,垂直屏蔽线161与水平屏蔽线162分别由为透明导电材料(例如IGZO薄膜)制成的透明导电线路。垂直屏蔽线161与水平屏蔽线162耦接至接地端(ground)或系统低电位端(例如VSS端)。如图2所示,垂直屏蔽线161与水平屏蔽线162分隔于不同区块BLK1~BLK4的感测垫140彼此隔离,避免区块BLK1~BLK4之间产生耦合电容。
如此一来,藉由屏蔽线161的隔离效果,区块BLK1中感测垫140上的由触控驱动线送入的TX1~TX4触控讯号将不会耦合至其他区块BLK2~BLK4的感测垫140,且区块BLK1中触控感应线RX1~RX4感测到的感应电位也不会受到来自其它区块 BLK2~BLK4的耦合噪声影响。相似地,其他区块BLK2~BLK4上亦有相同效果。
于图1的实施例中,触控控制模组180包含四个触控控制单元182,每一个触控控制单元182所具有的驱动输出端数目与感应输入端数目分别对应每一个区块BLK1~BLK4所涵盖的驱动串列的总数以及感应串列的总数。将触控面板100藉由屏蔽线161/162分为四个不同区块,每个区块由各自的触控控制单元182进行驱动,可以解决单一触控控制单元182上驱动输出端数目与感应输入端数目有限的问题。
须特别注意的是,基于屏蔽线161在区块BLK1~BLK4之间的隔离,于部分实施例中,触控控制模组180同一时间将四个驱动讯号分别传送至四个区块BLK1~BLK4各自的感测垫140。例如,同一时间,四个触控控制单元182分别对区块BLK1、区块BLK2、区块BLK3以及区块BLK4分别送出各自的驱动讯号进行感测。
举例来说,四个触控控制单元182以传统架构循序扫描四个区块的时间为(NBLK1+NBLK2+NBLK3+NBLK4)*TR,其中NBLK1、NBLK2、NBLK3、NBLK4分别代表区块BLK1、区块BLK2、区块BLK3以及区块BLK4的驱动串列的总数,TR为一个驱动串列完成扫描的单位时间。若假设NBLK1、NBLK2、NBLK3、NBLK4均相等(NBLK1=NBLK2=NBLK3=NBLK4=NT)时,循序扫描整个面板四个区块的所需时间为(NBLK1+NBLK2+NBLK3+NBLK4)*TR=4*NT*TR。
相较之下,基于屏蔽线161在区块BLK1~BLK4之间的隔离,同一时间,四个触控控制单元182分别对区块BLK1、区块BLK2、 区块BLK3以及区块BLK4分别送出各自的驱动讯号进行感测,完成整个面板四个区块扫描所需的时间为MAX{NBLK1,NBLK2,NBLK3,NBLK4}*TR,也就是由各区块中驱动串列的总数最多者决定。若假设NBLK1、NBLK2、NBLK3、NBLK4均相等(NBLK1=NBLK2=NBLK3=NBLK4=NT)时,以本揭示架构的整个面板四个区块的所需时间为MAX{NBLK1,NBLK2,NBLK3,NBLK4}*TR=NT*TR。在此例子中,本揭示之架构完成整个面板扫描所需的时间为传统循序扫描的1/4。
此外,本揭示文件触控面板所包含的屏蔽线亦不以单条水平屏蔽线以及单条垂直屏蔽线为限。
一并参阅图3,其绘示根据本揭示文件之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104包含垂直屏蔽线161、垂直屏蔽线163以及水平屏蔽线162的俯视示意图。为了说明上的便利,触控面板104主要绘示与垂直屏蔽线161、垂直屏蔽线163以及水平屏蔽线162相关的内容。触控面板104亦包含触控控制模组(图3未示)、相对应的多条触控驱动线(图3未示)以及多条触控感应线(图3未示),可参照图1及图2。
垂直屏蔽线161、垂直屏蔽线163以及水平屏蔽线162依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跨越基板120,将感测垫140分为六个区块BLK1~BLK6,被屏蔽线161~163分隔于相异区块BLK1~BLK6的感测垫140彼此隔离。如此一来,触控控制单元(图3未示)分别对区块BLK1~区块BLK6分别送出各自的驱动讯号进行感测。因此,完成全面板扫描所需的时间为传统循序扫描的1/6。
依上述实施例类推,本揭示文件的触控面板中的屏蔽线可包 含水平方向跨越基板的一条水平屏蔽线以及依垂直方向跨越基板的N条垂直屏蔽线,其用以将感测垫分为2*(N+1)个区块。藉此,触控控制模组同一时间将2*(N+1)个驱动讯号分别传送至该2*(N+1)个区块各自的感测垫,N为1以上的正整数。完成整个面板扫描所需的时间为传统循序扫描1/[2*(N+1)]。
综上所述,于本揭示文件中,被屏蔽线分隔于不同区块的感测垫彼此隔离,藉此可降低区块之间的耦合电容。同一时间,触控控制模组可分别对多个区块分别送出各自的驱动讯号进行感测,可缩短完成全面板扫描所需的时间。
于部分实施例中,上述屏蔽线各自的宽度为1毫米至4毫米,在大型触控面板的设计上几乎不会影响任何触控效果。举例来说,于实施例中屏蔽线各自的宽度分别为2毫米。
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

触控面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触控面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触控面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触控面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触控面板.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包含基板、多个感测垫、触控控制模组、多条触控驱动线以及至少一屏蔽线。感测垫设置于基板上并依矩阵方式分布于基板上不同位置,相邻的感测垫分别沿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串接成多个驱动串列以及多个感应串列。触控控制模组用以产生多个驱动讯号。触控驱动线耦接于触控控制模组与驱动串列之间,用以将驱动讯号传送感测垫。屏蔽线设置于该基板上,并依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跨越该基板,屏蔽线将该多个感测垫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