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容式触控感应装置的电极配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容式触控感应装置的电极配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310429098.8(22)申请日 2013.09.18G06F 3/044(2006.01)(71)申请人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新竹县竹北市台元街26号4楼之1(72)发明人叶丁豪(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代理人骆希聪(54) 发明名称自容式触控感应装置的电极配置(57)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容式触控感应装置,其中包含多个感应电极。每一个感应电极各自包含一中心区域及四个延伸区域。该四个延伸区域是环绕该中心区域设置且分别连接至该中心区域。该中心区域与该四个延伸区域大致构成一“卐”图样或一。
2、“卍”图样。(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5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61183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3.25CN 104461183 A1/1页21.一种自容式触控感应装置,包含:多个感应电极,每一该感应电极各自包含一中心区域及四个延伸区域,该四个延伸区域各自包含一转折处,并环绕该中心区域设置且分别连接至该中心区域,该中心区域与该四个延伸区域大致构成一“卐”图样或一“卍”图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容式触控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延伸区域的转折处包含一突出部,该突出部自该延伸区域向着远。
3、离该中心区域的方向延伸而出,且该突出部的平面形状近似于一三角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容式触控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三角形为一等腰三角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容式触控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多个感应电极中,每一个感应电极被四个其他感应电极包围,并且该多个感应电极于二定位轴向上呈交错分布。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61183 A1/2页3自容式触控感应装置的电极配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与触控技术相关,并且尤其与自容式触控感应装置的电极图样相关。背景技术0002 随着科技日益进步,各种电子产品的操作介面都愈来愈人性化。举例而言,通过触控屏幕,使用者可直接以手指或触控笔在屏幕上操。
4、作程序、输入讯息/文字/图样,省去使用其它输入装置的麻烦。实际上,触控屏幕通常是由一感应面板及设置于感应面板后方的一显示器组成。根据使用者在感应面板上所触碰的位置以及当时显示器所呈现的画面,电子装置可判断该次触碰的意涵,并执行相对应的操作结果。0003 现有的电容式触控技术可分为自容式(self-capacitance)和互容式(mutual-capacitance)两类。相对于互容式触控面板,自容式触控面板能借由制程较单纯的单层电极结构实现,具有成本较低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低端电子产品中。0004 图1为一种常见的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配置,感应区域100中多个等宽且近似于直角三角形的电极。
5、(例如电极1114)被上下交错设置。于此范例中,每个电极各自连接至一个感应器(为保持图面清晰,仅绘出连接电极11的第一感应器15和连接电极13的第二感应器16作为代表)。使用者触碰会影响电极周边的磁力线分布,进而造成感应器检测到的电容值发生变化。这些感应器将检测结果提供至一控制器(未绘示)后,控制器便可据以判断发生使用者碰触的位置。0005 图2和图3呈现另外两种现存的电极图样。在图2中,各电极的平面形状大致为正方形,并且被排列为一矩阵。在图3中,各电极的平面形状则是包含一中心区域与自该中心区域延伸而出的四个树枝状区域。经过模拟实验证明,以上三种电极图样的共通缺点是感应结果的线性度不佳。举例而。
6、言,若对图3中的电极施以如图4A所示的触碰轨迹,所得到的感应结果将为图4B中的不规则线条,与实际触碰轨迹差异颇大。发明内容0006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自容式触控感应装置。借由适当设计电极的形状及配置,根据本发明的自容式触控感应装置较现有技术具有更良好的感应结果线性度。0007 根据本发明所提出一种自容式触控感应装置,包含多个感应电极。每一个感应电极各自包含一中心区域及四个延伸区域。该四个延伸区域是环绕该中心区域设置且分别连接至该中心区域。该中心区域与该四个延伸区域大致构成一“卐”图样或一“卍”图样。0008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借由以下发明详述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附图。
7、说明0009 图1、图2、图3为传统自容式触控感应装置的电极图样示意图。0010 图4A为对传统电极图样施以的触碰轨迹,图4B为相对应的感应结果。说 明 书CN 104461183 A2/2页40011 图5A和图5B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触控感应装置的电极图样示意图。0012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的触控感应装置的电极图样示意图。0013 图7为对根据本发明的电极图样施以图4A的触碰轨迹所产生的感应结果。0014 图中元件标号说明:0015 100:感应区域 1114:感应电极0016 15、16:感应器 51、52:感应电极0017 51A:中心区域 51B:延伸区域0018 。
8、51C:突出部具体实施方式0019 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自容式触控感应装置,其电极形状和配置方式是绘示于图5A。须说明的是,此处所谓本发明一词是用以指称这些实施例所呈现的发明概念,但其涵盖范畴并未受限于这些实施例本身。0020 此自容式触控感应装置中包含多个感应电极(例如电极51、52)。在该多个感应电极中,位于中心区域的每一个感应电极被四个其他感应电极包围。图5B呈现感应电极51的细部构造,作为代表。感应电极51包含一中心区域51A及四个延伸区域51B。四个延伸区域51B环绕中心区域51A设置且分别连接至中心区域51A。中心区域51A与四个延伸区域51B大致构成一“卍”图样。如图5。
9、B所示,各延伸区域51B的转折处包含一突出部51C。突出部51C的平面形状近似于一三角形,且自延伸区域51B向着远离中心区域51A的方向延伸而出。须说明的是,各突出部51C的平面形状不一定要为图5B所示的等腰三角形。0021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的触控感应装置的电极图样示意图。在这个实施例中,各感应电极的中心区域与四个延伸区域大致构成一“卐”图样。0022 在以上两种实施例中,每个感应电极的感应区域皆延伸至其相邻感应电极的感应区域的凹口,并且于定位轴向(X轴、Y轴)上有交错。也就是说,每一个感应电极均被四个其他感应电极包围,并且所有感应电极于二定位轴向(X轴、Y轴)上呈交错分布。这种。
10、电极配置方式能使得无论触控位置在哪里,使用者碰触在各感应器引发的检测结果(亦即信号量)皆较均匀,进而能提供较理想的感应结果线性度。经实验证明,若对图5A中的电极施以如图4A所示的触碰轨迹,所得到的模拟感应结果将为图7中的不规则线条。相较于图4B中的感应结果,本发明的电极配置显然能提供较接近实际触碰轨迹的感应结果。0023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自容式触控感应装置。借由适当设计电极的形状及配置,根据本发明的自容式触控感应装置较先前技术具有更良好的感应结果线性度。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所提出的电极图样为一真实单层结构,不需要透过立体跨桥结构来完成,因而能简化设计的复杂度,提高生产量率。0024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说 明 书CN 104461183 A1/5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61183 A2/5页6图3图4A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61183 A3/5页7图4B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61183 A4/5页8图5A图5B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61183 A5/5页9图6图7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611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