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4032201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82274.3

申请日:

2014.11.24

公开号:

CN104455463A

公开日:

2015.03.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J15/43申请日:20141124|||公开

IPC分类号:

F16J15/43

主分类号:

F16J15/43

申请人:

北京交通大学

发明人:

李德才; 姚杰

地址:

100044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上园村3号

优先权:

2014103826507 2014.08.06 CN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2

代理人:

董琪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属于机械工程密封领域。成功解决了现有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在线速度20m/s以上时,密封间隙内磁性液体发热量大,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失效的问题。该装置由磁性液体密封组件、导热片(16)、冷却系统和接口(25)组合而成。该装置在每个齿槽内用密封胶粘接有导热片(16),导热片(16)内圆与极齿平齐,外径小于齿槽内径,从而与极靴之间形成一个环形水槽,每个水槽均加工有两个通道,用于冷却液的循环。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构成该装置包括: 
外壳(1)、左极靴第一密封圈(2)、左极靴第一进液通道(3)、左极靴第二进液通道(4)、左极靴第三进液通道(5)、左极靴第四进液通道(6)、左极靴第二密封圈(7)、永磁体(8)、右极靴第二密封圈(9)、右极靴第四进液通道(10)、右极靴第三进液通道(11)、右极靴第二进液通道(12)、右极靴第一进液通道(13)、右极靴第一密封圈(14)、端盖(15)、导热片(16)、右极靴第一出液通道(17)、右极靴第二出液通道(18)、右极靴第三出液通道(19)、右极靴第四出液通道(20)、右极靴(21)、左极靴第四出液通道(22)、左极靴第三出液通道(23)、左极靴第二出液通道(24)、接口(25)、左极靴第一出液通道(26)、左极靴(27); 
构成该装置的各部分之间的连接: 
所述的左极靴第一密封圈(2)和左极靴第二密封圈(7)安装在左极靴(27)左、右端面上的凹槽内,形成带密封圈的左极靴,右极靴第一密封圈(14)和右极靴第二密封圈(9)安装在右极靴(21)左、右端面上的凹槽内,形成带密封圈的右极靴; 
将导热片(16)用密封胶粘接在左、右极靴的齿槽内,导热片(16)的内圆与左、右极靴的极齿内圆平齐,即半径相同;将安装密封圈和导热片的左、右极靴、永磁体(8)装入外壳(1)内孔中;通过固定连接将端盖(15)与外壳(1)固定,使外壳内部各零件轴向定位;将带密封圈的左极靴、永磁体(8)、带密封圈的右极靴、端盖(15)与外壳(1)一起套入转轴,通过外壳(1)法兰盘上的螺纹连接将外壳(1)轴向定位;在组装过程中,安装永磁体(8)之后,向永磁体(8)的内孔中注入磁性液体并在外壳(1)的通孔处焊接接口(25); 
其特征在于: 
磁性液体的热量通过导热片(16)传导至导热片(16)与齿槽形成的冷却槽内,冷却槽内注有冷却液,并通过外接泵和冷却装置进行循环冷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左、右极靴的每个齿槽均加工有两个呈180°分布的通孔,该通孔与外壳(1)上相同位置的通孔形成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左、右极靴的齿槽内用密封胶粘接有导热片(16),导热片(16)内圆与极齿平齐,外径小于齿槽内径,在导热片(16)与极靴之间形成一个环形冷却槽。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导热片(16)采用分瓣结构,每一瓣呈圆弧状,分瓣的数量为3~8瓣。 

说明书

说明书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工程密封领域。
背景技术
磁性液体密封应用在大直径、高线速度的密封环境中,密封间隙内的磁性液体往往因为温度过高而失效,在国际上,大直径、高线速度工况下磁性液体密封的冷却也一直是一个难题。因此对磁性液体密封的冷却循环装置的改进与研发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磁性液体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
现在最为广泛的冷却方式有在极靴内加工水冷槽的冷却方式,如对比文献1(公开号为CN 103574041A的专利)所述;有在极靴外圆周安装水套的冷却方式,如对比文献2(公开号为CN 200943707Y的专利)所述;有在极靴两侧安装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进行冷却的方式,如对比文献3《磁性液体理论及应用》524页所述装置;还有利用外壳上的叶片转动的自冷方式,如对比文献4(专利号为US 7338049B2的专利)所述。但以上文献所述的冷却装置均存在冷却效果差、散热能力低的问题。
如对比文献1(公开号为CN 103574041A的专利)所述的密封装置,其冷却槽加工在极靴中,该装置有三处缺点:第一,为了不影响磁路分布从而降低磁性液体耐压能力,冷却槽通常距离密封间隙较远,热传导路径较大,散热效率低,当线速度高于20m/s时,其冷却效果将显著降低;第二,如果为了提高散热效率,而缩小冷却槽与密封间隙的距离,密封耐压能力将大幅降低,不具备实用性;第三,冷却槽开在极靴中,极靴的材料通常为导磁性金属,一般是不锈钢材料,钢材的导热系数比金、银、铜和铝要低很多,因此导热效果有限。
对比文献2(公开号为CN 200943707Y的专利)所述的密封装置,其冷却 原理与对比文献1相同,但其冷却效果甚至不及对比文献1所述的密封装置。
对比文献3中所述的密封装置在极靴两侧安装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块,其热传导性能明显提高,但不具有循环冷却系统,在密封装置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其冷却效果不佳,当线速度高于20m/s,连续工作时间超过5h之后,其冷却效果将显著下降;其次,该导热材料安装在极靴侧面,无法对靠近磁铁处的密封间隙内的磁性液体进行冷却,当线速度较高时,使得此处磁性液体较早失效,导致密封耐压能力降低甚至失效。
对比文献4(专利号为US 7338049B2的专利)所述的密封装置,其利用密封件自身旋转来增加与周围气体的热传导进行冷却,由于周围气体温度不可控,热传导路径非常长,因此冷却效果极为有限,只能适用于线速度较低、轴径较小的工作环境,不具有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磁性液体旋转密封装置在大直径、高线速度的环境下工作时,由于密封间隙内磁性液体发热量大,易导致密封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失效。因此提供一种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构成该装置包括:
外壳、左极靴第一密封圈、左极靴第一进液通道、左极靴第二进液通道、左极靴第三进液通道、左极靴第四进液通道、左极靴第二密封圈、永磁体、右极靴第二密封圈、右极靴第四进液通道、右极靴第三进液通道、右极靴第二进液通道、右极靴第一进液通道、右极靴第一密封圈、端盖、导热片、右极靴第一出液通道、右极靴第二出液通道、右极靴第三出液通道、右极靴第四出液通道、右极靴、左极靴第四出液通道、左极靴第三出液通道、左极靴第二出液通 道、接口、左极靴第一出液通道、左极靴;
构成该装置的各部分之间的连接:
所述的左极靴第一密封圈和左极靴第二密封圈安装在左极靴左、右端面上的凹槽内,形成带密封圈的左极靴,右极靴第一密封圈和右极靴第二密封圈安装在右极靴左、右端面上的凹槽内,形成带密封圈的右极靴;
将导热片用密封胶粘接在左、右极靴的齿槽内,导热片的内圆与左、右极靴的极齿内圆平齐,即半径相同;将安装密封圈和导热片的左、右极靴、永磁体装入外壳内孔中;通过固定连接将端盖与外壳固定,使外壳内部各零件轴向定位;将带密封圈的左极靴、永磁体、带密封圈的右极靴、端盖与外壳一起套入转轴,通过外壳法兰盘上的螺纹连接将外壳轴向定位;在组装过程中,安装永磁体之后,向永磁体的内孔中注入磁性液体并在外壳的通孔处焊接接口;
其特征在于:
磁性液体的热量通过导热片传导至导热片与齿槽形成的冷却槽内,冷却槽内注有冷却液,并通过外接泵和冷却装置进行循环冷却,由于导热片导热性能远高于极靴,因此对冷却槽体积要求不高,从而可以将齿槽与导热片之间的间隙加工成冷却槽,并不影响耐压能力;
左、右极靴的每个齿槽均加工有两个呈180°分布的通孔,该通孔与外壳上相同位置的通孔形成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180°的分布最大程度上增加了冷却液在冷却槽内的流动;
在左、右极靴的齿槽内用密封胶粘接有导热片,导热片内圆与极齿平齐,外径小于齿槽内径,在导热片与极靴之间形成一个环形冷却槽;
为了保障导热片安装方便,导热片采用分瓣结构,每一瓣呈圆弧状,分瓣的数量为3~8瓣。
本发明和已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与对比文献3的区别是在每个齿槽内用密封胶粘接有导热片,导热片内圆与极齿平齐,即半径相同,在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工作时,外部压力将磁性液体挤压到导热片处,与导热片直接接触,可以将热量直接传输到导热片;而导热片外径小于齿槽内径,从而与极靴之间形成一个环形冷却槽,每个冷却槽均加工有两个通道,呈180°分布,用于冷却液的循环;通过导热片将热量传导至冷却槽中的冷却液,通过外接泵和冷却装置对冷却液进行循环冷却,由于具有循环冷却系统,热传导路径缩短,从而成功解决了现有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在线速度20m/s以上时,密封间隙内磁性液体发热量大,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
图2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冷却循环示意图;
图3导热片为3瓣的示意图;
图4导热片为8瓣的示意图。
图1中:外壳(1)、左极靴第一密封圈(2)、左极靴第一进液通道(3)、左极靴第二进液通道(4)、左极靴第三进液通道(5)、左极靴第四进液通道(6)、左极靴第二密封圈(7)、永磁体(8)、右极靴第二密封圈(9)、右极靴第四进液通道(10)、右极靴第三进液通道(11)、右极靴第二进液通道(12)、右极靴第一进液通道(13)、右极靴第一密封圈(14)、端盖(15)、导热片(16)、右极靴第一出液通道(17)、右极靴第二出液通道(18)、右极靴第三出液通道(19)、右极靴第四出液通道(20)、右极靴(21)、左极靴第四出液通道(22)、左极靴第三出液通道(23)、左极靴第二出液通道(24)、接口(25)、左极靴第一出液通道(26)、左极靴(27)。
具体实施方式
以附图为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如图1,该密封装置包括:外壳1、左极靴第一密封圈2、左极靴第一进液通道3、左极靴第二进液通道4、左极靴第三进液通道5、左极靴第四进液通道6、左极靴第二密封圈7、永磁体8、右极靴第二密封圈9、右极靴第四进液通道10、右极靴第三进液通道11、右极靴第二进液通道12、右极靴第一进液通道13、右极靴第一密封圈14、端盖15、导热片16、右极靴第一出液通道17、右极靴第二出液通道18、右极靴第三出液通道19、右极靴第四出液通道20、右极靴21、左极靴第四出液通道22、左极靴第三出液通道23、左极靴第二出液通道24、接口25、左极靴第一出液通道26、左极靴27;
构成该装置的各部分之间的连接:
所述的左极靴第一密封圈2和左极靴第二密封圈7安装在左极靴27左、右端面上的凹槽内,形成带密封圈的左极靴,右极靴第一密封圈14和右极靴第二密封圈9安装在右极靴21左、右端面上的凹槽内,形成带密封圈的右极靴;
将导热片16用密封胶粘接在左、右极靴的齿槽内,导热片16的内圆与左、右极靴的极齿内圆平齐,即半径相同;将安装密封圈和导热片的左、右极靴、永磁体8装入外壳1内孔中;通过固定连接将端盖15与外壳1固定,使外壳内部各零件轴向定位;将带密封圈的左极靴、永磁体8、带密封圈的右极靴、端盖15与外壳1一起套入转轴,通过外壳1法兰盘上的螺纹连接将外壳1轴向定位;在组装过程中,安装永磁体8之后,向永磁体8的内孔中注入磁性液体并在外壳1的通孔处焊接接口25;
左、右极靴的每个齿槽均加工有两个呈180°分布的通孔,该通孔与外壳上 相同位置的通孔形成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180°的分布最大程度上增加了冷却液在冷却槽内的流动,如果通道孔的分布对装置的安装产生干涉,也可以采用小于180°的分布方式。
密封间隙内磁性液体的热量从导热片16传导至环形冷却槽,通过外接泵,将高温冷却液从出液通道流出磁性液体密封装置,进入外部冷却系统中进行冷却,冷却之后的低温冷却液在泵的作用下,从进液通道流入环形冷却槽,达到冷却循环的目的,该密封装置循环通道数量与极齿数量相同,各通道和冷却槽之间相互无干涉,没有任何泄漏。
以左极靴27的第一个导热片为例,磁性液体的热量从从导热片16传导至第一个环形冷却槽,通过外接泵,将冷却槽内的高温冷却液从左极靴第一出液通道26流出磁性液体密封装置,进入外部冷却系统中进行冷却,冷却之后的低温冷却液在泵的作用下,从左极靴第一进液通道3流入环形冷却槽,达到冷却循环的目的。
为了保障导热片16安装方便,导热片16采用分瓣结构,每一瓣呈圆弧状,分瓣的数量为3~8瓣,具体瓣数根据轴径大小决定。每瓣导热片16之间通过密封胶进行粘接,并应该在装入齿槽内之后进行粘接,导热片16材料可选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如:铜、铝、金和银等非导磁性金属材料。
冷却液可根据线速度大小选择水、油甚至液氮等液体,如果线速度不大,也可以选择氢气、氮气、空气等气体作为冷却液。
外接泵可以选用蠕动泵,也可选用一般的液泵,其数量可以根据通道数量决定,既可以采用多通道单泵的形式,也可采用单通道单泵的形式。
左、右极靴、转轴选用导磁性能良好的材料,如电工纯铁。
永磁体8选用铷铁硼。
磁性液体的种类根据密封气体的不同选择不同基液的磁性液体。

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682274.3(22)申请日 2014.11.24201410382650.7 2014.08.06 CNF16J 15/43(2006.01)(71)申请人北京交通大学地址 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上园村3号(72)发明人李德才 姚杰(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代理人董琪(54) 发明名称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57) 摘要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属于机械工程密封领域。成功解决了现有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在线速度20m/s以上时,密封间隙内磁性液体发。

2、热量大,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失效的问题。该装置由磁性液体密封组件、导热片(16)、冷却系统和接口(25)组合而成。该装置在每个齿槽内用密封胶粘接有导热片(16),导热片(16)内圆与极齿平齐,外径小于齿槽内径,从而与极靴之间形成一个环形水槽,每个水槽均加工有两个通道,用于冷却液的循环。(66)本国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55463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3.25CN 104455463 A1/1页21.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构成该装置包括。

3、:外壳(1)、左极靴第一密封圈(2)、左极靴第一进液通道(3)、左极靴第二进液通道(4)、左极靴第三进液通道(5)、左极靴第四进液通道(6)、左极靴第二密封圈(7)、永磁体(8)、右极靴第二密封圈(9)、右极靴第四进液通道(10)、右极靴第三进液通道(11)、右极靴第二进液通道(12)、右极靴第一进液通道(13)、右极靴第一密封圈(14)、端盖(15)、导热片(16)、右极靴第一出液通道(17)、右极靴第二出液通道(18)、右极靴第三出液通道(19)、右极靴第四出液通道(20)、右极靴(21)、左极靴第四出液通道(22)、左极靴第三出液通道(23)、左极靴第二出液通道(24)、接口(25)、左。

4、极靴第一出液通道(26)、左极靴(27);构成该装置的各部分之间的连接:所述的左极靴第一密封圈(2)和左极靴第二密封圈(7)安装在左极靴(27)左、右端面上的凹槽内,形成带密封圈的左极靴,右极靴第一密封圈(14)和右极靴第二密封圈(9)安装在右极靴(21)左、右端面上的凹槽内,形成带密封圈的右极靴;将导热片(16)用密封胶粘接在左、右极靴的齿槽内,导热片(16)的内圆与左、右极靴的极齿内圆平齐,即半径相同;将安装密封圈和导热片的左、右极靴、永磁体(8)装入外壳(1)内孔中;通过固定连接将端盖(15)与外壳(1)固定,使外壳内部各零件轴向定位;将带密封圈的左极靴、永磁体(8)、带密封圈的右极靴、。

5、端盖(15)与外壳(1)一起套入转轴,通过外壳(1)法兰盘上的螺纹连接将外壳(1)轴向定位;在组装过程中,安装永磁体(8)之后,向永磁体(8)的内孔中注入磁性液体并在外壳(1)的通孔处焊接接口(25);其特征在于:磁性液体的热量通过导热片(16)传导至导热片(16)与齿槽形成的冷却槽内,冷却槽内注有冷却液,并通过外接泵和冷却装置进行循环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右极靴的每个齿槽均加工有两个呈180分布的通孔,该通孔与外壳(1)上相同位置的通孔形成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

6、左、右极靴的齿槽内用密封胶粘接有导热片(16),导热片(16)内圆与极齿平齐,外径小于齿槽内径,在导热片(16)与极靴之间形成一个环形冷却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热片(16)采用分瓣结构,每一瓣呈圆弧状,分瓣的数量为38瓣。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55463 A1/4页3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机械工程密封领域。背景技术0002 磁性液体密封应用在大直径、高线速度的密封环境中,密封间隙内的磁性液体往往因为温度过高而失效,在国际上,大直径、高线速度工况下磁性液体密封的冷却也一直是一个难题。因此对。

7、磁性液体密封的冷却循环装置的改进与研发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磁性液体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0003 现在最为广泛的冷却方式有在极靴内加工水冷槽的冷却方式,如对比文献1(公开号为CN 103574041A的专利)所述;有在极靴外圆周安装水套的冷却方式,如对比文献2(公开号为CN 200943707Y的专利)所述;有在极靴两侧安装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进行冷却的方式,如对比文献3磁性液体理论及应用524页所述装置;还有利用外壳上的叶片转动的自冷方式,如对比文献4(专利号为US 7338049B2的专利)所述。但以上文献所述的冷却装置均存在冷却效果差、散热能力低的问题。0004 如对比文献1(公开号为CN 。

8、103574041A的专利)所述的密封装置,其冷却槽加工在极靴中,该装置有三处缺点:第一,为了不影响磁路分布从而降低磁性液体耐压能力,冷却槽通常距离密封间隙较远,热传导路径较大,散热效率低,当线速度高于20m/s时,其冷却效果将显著降低;第二,如果为了提高散热效率,而缩小冷却槽与密封间隙的距离,密封耐压能力将大幅降低,不具备实用性;第三,冷却槽开在极靴中,极靴的材料通常为导磁性金属,一般是不锈钢材料,钢材的导热系数比金、银、铜和铝要低很多,因此导热效果有限。0005 对比文献2(公开号为CN 200943707Y的专利)所述的密封装置,其冷却原理与对比文献1相同,但其冷却效果甚至不及对比文献1。

9、所述的密封装置。0006 对比文献3中所述的密封装置在极靴两侧安装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块,其热传导性能明显提高,但不具有循环冷却系统,在密封装置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其冷却效果不佳,当线速度高于20m/s,连续工作时间超过5h之后,其冷却效果将显著下降;其次,该导热材料安装在极靴侧面,无法对靠近磁铁处的密封间隙内的磁性液体进行冷却,当线速度较高时,使得此处磁性液体较早失效,导致密封耐压能力降低甚至失效。0007 对比文献4(专利号为US 7338049B2的专利)所述的密封装置,其利用密封件自身旋转来增加与周围气体的热传导进行冷却,由于周围气体温度不可控,热传导路径非常长,因此冷却效果极为有限,只。

10、能适用于线速度较低、轴径较小的工作环境,不具有实用性。发明内容0008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磁性液体旋转密封装置在大直径、高线速度的环境下工作时,由于密封间隙内磁性液体发热量大,易导致密封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失效。因此提供一种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0009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说 明 书CN 104455463 A2/4页40010 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构成该装置包括:0011 外壳、左极靴第一密封圈、左极靴第一进液通道、左极靴第二进液通道、左极靴第三进液通道、左极靴第四进液通道、左极靴第二密封圈、永磁体、右极靴第二密封圈、右极靴。

11、第四进液通道、右极靴第三进液通道、右极靴第二进液通道、右极靴第一进液通道、右极靴第一密封圈、端盖、导热片、右极靴第一出液通道、右极靴第二出液通道、右极靴第三出液通道、右极靴第四出液通道、右极靴、左极靴第四出液通道、左极靴第三出液通道、左极靴第二出液通道、接口、左极靴第一出液通道、左极靴;0012 构成该装置的各部分之间的连接:0013 所述的左极靴第一密封圈和左极靴第二密封圈安装在左极靴左、右端面上的凹槽内,形成带密封圈的左极靴,右极靴第一密封圈和右极靴第二密封圈安装在右极靴左、右端面上的凹槽内,形成带密封圈的右极靴;0014 将导热片用密封胶粘接在左、右极靴的齿槽内,导热片的内圆与左、右极靴。

12、的极齿内圆平齐,即半径相同;将安装密封圈和导热片的左、右极靴、永磁体装入外壳内孔中;通过固定连接将端盖与外壳固定,使外壳内部各零件轴向定位;将带密封圈的左极靴、永磁体、带密封圈的右极靴、端盖与外壳一起套入转轴,通过外壳法兰盘上的螺纹连接将外壳轴向定位;在组装过程中,安装永磁体之后,向永磁体的内孔中注入磁性液体并在外壳的通孔处焊接接口;0015 其特征在于:0016 磁性液体的热量通过导热片传导至导热片与齿槽形成的冷却槽内,冷却槽内注有冷却液,并通过外接泵和冷却装置进行循环冷却,由于导热片导热性能远高于极靴,因此对冷却槽体积要求不高,从而可以将齿槽与导热片之间的间隙加工成冷却槽,并不影响耐压能力。

13、;0017 左、右极靴的每个齿槽均加工有两个呈180分布的通孔,该通孔与外壳上相同位置的通孔形成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180的分布最大程度上增加了冷却液在冷却槽内的流动;0018 在左、右极靴的齿槽内用密封胶粘接有导热片,导热片内圆与极齿平齐,外径小于齿槽内径,在导热片与极靴之间形成一个环形冷却槽;0019 为了保障导热片安装方便,导热片采用分瓣结构,每一瓣呈圆弧状,分瓣的数量为38瓣。0020 本发明和已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0021 与对比文献3的区别是在每个齿槽内用密封胶粘接有导热片,导热片内圆与极齿平齐,即半径相同,在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工作时,外部压力将磁性液体挤压到导热片处,与导热。

14、片直接接触,可以将热量直接传输到导热片;而导热片外径小于齿槽内径,从而与极靴之间形成一个环形冷却槽,每个冷却槽均加工有两个通道,呈180分布,用于冷却液的循环;通过导热片将热量传导至冷却槽中的冷却液,通过外接泵和冷却装置对冷却液进行循环冷却,由于具有循环冷却系统,热传导路径缩短,从而成功解决了现有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在线速度20m/s以上时,密封间隙内磁性液体发热量大,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失效的问题。附图说明说 明 书CN 104455463 A3/4页50022 图1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0023 图2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冷却循环示意图;0024 图3导热片为3瓣的示。

15、意图;0025 图4导热片为8瓣的示意图。0026 图1中:外壳(1)、左极靴第一密封圈(2)、左极靴第一进液通道(3)、左极靴第二进液通道(4)、左极靴第三进液通道(5)、左极靴第四进液通道(6)、左极靴第二密封圈(7)、永磁体(8)、右极靴第二密封圈(9)、右极靴第四进液通道(10)、右极靴第三进液通道(11)、右极靴第二进液通道(12)、右极靴第一进液通道(13)、右极靴第一密封圈(14)、端盖(15)、导热片(16)、右极靴第一出液通道(17)、右极靴第二出液通道(18)、右极靴第三出液通道(19)、右极靴第四出液通道(20)、右极靴(21)、左极靴第四出液通道(22)、左极靴第三出液。

16、通道(23)、左极靴第二出液通道(24)、接口(25)、左极靴第一出液通道(26)、左极靴(27)。具体实施方式0027 以附图为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28 嵌入导热片的冷却液式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如图1,该密封装置包括:外壳1、左极靴第一密封圈2、左极靴第一进液通道3、左极靴第二进液通道4、左极靴第三进液通道5、左极靴第四进液通道6、左极靴第二密封圈7、永磁体8、右极靴第二密封圈9、右极靴第四进液通道10、右极靴第三进液通道11、右极靴第二进液通道12、右极靴第一进液通道13、右极靴第一密封圈14、端盖15、导热片16、右极靴第一出液通道17、右极靴第二出液通道18、右极靴第三。

17、出液通道19、右极靴第四出液通道20、右极靴21、左极靴第四出液通道22、左极靴第三出液通道23、左极靴第二出液通道24、接口25、左极靴第一出液通道26、左极靴27;0029 构成该装置的各部分之间的连接:0030 所述的左极靴第一密封圈2和左极靴第二密封圈7安装在左极靴27左、右端面上的凹槽内,形成带密封圈的左极靴,右极靴第一密封圈14和右极靴第二密封圈9安装在右极靴21左、右端面上的凹槽内,形成带密封圈的右极靴;0031 将导热片16用密封胶粘接在左、右极靴的齿槽内,导热片16的内圆与左、右极靴的极齿内圆平齐,即半径相同;将安装密封圈和导热片的左、右极靴、永磁体8装入外壳1内孔中;通过固。

18、定连接将端盖15与外壳1固定,使外壳内部各零件轴向定位;将带密封圈的左极靴、永磁体8、带密封圈的右极靴、端盖15与外壳1一起套入转轴,通过外壳1法兰盘上的螺纹连接将外壳1轴向定位;在组装过程中,安装永磁体8之后,向永磁体8的内孔中注入磁性液体并在外壳1的通孔处焊接接口25;0032 左、右极靴的每个齿槽均加工有两个呈180分布的通孔,该通孔与外壳上相同位置的通孔形成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180的分布最大程度上增加了冷却液在冷却槽内的流动,如果通道孔的分布对装置的安装产生干涉,也可以采用小于180的分布方式。0033 密封间隙内磁性液体的热量从导热片16传导至环形冷却槽,通过外接泵,将高温冷却液从。

19、出液通道流出磁性液体密封装置,进入外部冷却系统中进行冷却,冷却之后的低温冷却液在泵的作用下,从进液通道流入环形冷却槽,达到冷却循环的目的,该密封装置循环通道数量与极齿数量相同,各通道和冷却槽之间相互无干涉,没有任何泄漏。0034 以左极靴27的第一个导热片为例,磁性液体的热量从从导热片16传导至第一个说 明 书CN 104455463 A4/4页6环形冷却槽,通过外接泵,将冷却槽内的高温冷却液从左极靴第一出液通道26流出磁性液体密封装置,进入外部冷却系统中进行冷却,冷却之后的低温冷却液在泵的作用下,从左极靴第一进液通道3流入环形冷却槽,达到冷却循环的目的。0035 为了保障导热片16安装方便,。

20、导热片16采用分瓣结构,每一瓣呈圆弧状,分瓣的数量为38瓣,具体瓣数根据轴径大小决定。每瓣导热片16之间通过密封胶进行粘接,并应该在装入齿槽内之后进行粘接,导热片16材料可选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如:铜、铝、金和银等非导磁性金属材料。0036 冷却液可根据线速度大小选择水、油甚至液氮等液体,如果线速度不大,也可以选择氢气、氮气、空气等气体作为冷却液。0037 外接泵可以选用蠕动泵,也可选用一般的液泵,其数量可以根据通道数量决定,既可以采用多通道单泵的形式,也可采用单通道单泵的形式。0038 左、右极靴、转轴选用导磁性能良好的材料,如电工纯铁。0039 永磁体8选用铷铁硼。0040 磁性液体的种类根据密封气体的不同选择不同基液的磁性液体。说 明 书CN 104455463 A1/2页7图1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55463 A2/2页8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55463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