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堰式收油装置.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4018363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20371804.9

申请日:

2012.07.30

公开号:

CN202767038U

公开日:

2013.03.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2B15/10

主分类号:

E02B15/10

申请人:

天津汉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传庆; 叶华林

地址:

300457 天津市塘沽区开发区第四大街天大科技园A1七层G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代理人:

李世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堰式收油装置,包括机架,设在所述机架内的集油槽,与所述集油槽连接的泵送装置以及与所述机架连接的浮体;在所述集油槽上方设有一可调节其与所述集油槽间距离的抗风浪油压上盖,所述抗风浪油压上盖与所述集油槽之间形成有油水进入通道,堰口位于所述通道入口处,在所述通道两侧设有挡油装置,在所述机架前方设有围油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集油槽上方设抗风浪油压上盖,通过调节其高度,即可实现调节堰口大小,从而可以控制油水进入集油槽的量,以提高收油效率;在遇到水上起风浪时,还可有效地防止因风浪造成的集油槽内的回收油溢出的问题;同时,具有加速堰口出油层流速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新型堰式收油装置,包括机架,设在所述机架内的集油槽,与所述集油槽连接的泵送装置以及与所述机架连接的浮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油槽上方设有一可调节其与所述集油槽间距离的抗风浪油压上盖,所述抗风浪油压上盖与所述集油槽之间形成有油水进入通道,堰口位于所述通道入口处,在所述通道两侧设有挡油装置,在所述机架前方设有围油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堰式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风浪油压上盖的下端部凸设有与所述集油槽的槽口相适应的可卡合结构,并通过堰口调节螺杆与所述的机架相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堰式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包括角度调节浮筒以及吃水深度调节浮箱。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堰式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度调节浮筒为四个,布设在所述的机架四周;所述的吃水深度调节浮箱为两个,对称布设在所述机架的两侧。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堰式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油装置为波纹尼龙板。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堰式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道出口处设有水流单向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堰式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单向装置活动连接在所述的抗风浪油压上盖的后侧端。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新型堰式收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油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适应更为苛刻的海浪环境且适应于回收轻质油薄油层的新型堰式收油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海上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船舶的频繁往来,使得海上不断增加被污染的几率;同时,海底石油开采也给海面带来油污,使得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给世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另外,近几年来的赤潮频频发生,也向人们敲响了污染恶化的警钟。 
因此,人们发明了各种水上收油装置对水上浮油进行回收,以维护水上生态环境,收油装置包括有收油船、盘式收油机以及堰式收油机等等。 
传统堰式收油机只适应于无风无浪的平静水域环境,不能适应更为苛刻的海浪环境,而且只适应于5毫米以上厚油层的回收,不能满足水上收油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适用于在海上有风浪时仍然能有效对轻质油薄油层进行回收的新型堰式收油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堰式收油装置,包括机架,设在所述机架内的集油槽,与所述集油槽连接的泵送装置以及与所述机架连接的浮体;在所述集油槽上方设有一可调节其与所述集油槽间距离的抗风浪油压上盖,所述抗风浪油压上盖与所述集油槽之间形成有油水进入通道,堰口位于所述通道入口处,在所述通道两侧设有挡油装置,在所述机架前方设有围油装置。
所述抗风浪压盖的下端部凸设有与所述集油槽的槽口相适应的可卡合结构,并通过堰口调节螺杆与所述的机架相连接。  
所述浮体包括角度调节浮筒以及吃水深度调节浮筒。
所述的角度调节浮筒为四个,布设在所述的机架四周;所述的吃水深度调节浮箱为两个,对称布设在所述机架的两侧。 
所述的挡油装置为波纹尼龙板。 
所述的通道出口处设有水流单向装置。 
所述水流单向装置活动连接在所述的抗风浪油压上盖的后侧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集油槽上方设有抗风浪油压上盖,通过调节其高度,即可实现调节堰口大小,从而可以控制油水进入集油槽的量,以提高收油效率;在遇到水上起风浪时,还可有效地防止因风浪造成的集油槽内的回收油溢出的问题;同时,具有加速堰口出油层流速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堰式收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角度调节浮筒,2、吃水深度调节浮箱,3、堰口调节螺杆,4、抗风浪油压上盖,5、围油装置,6、水流单向装置,7、泵送装置,8、挡油装置,9、堰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3,该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堰式收油装置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有关的部分。 
一种新型堰式收油装置,包括机架,设在所述机架内的集油槽(未示出),与所述集油槽连接的泵送装置7以及与所述机架连接的浮体;在所述集油槽上方设有一可调节其与所述集油槽间距离的抗风浪油压上盖4,所述抗风浪油压上盖4与所述集油槽之间形成有油水进入通道,堰口9位于所述通道入口处,在所述通道两侧设有挡油装置8,在所述机架前方设有围油装置5。 
所述挡油装置8用于将收油机侧面的油水挡住,让油水尽可能地从堰口9进入集油槽内。较优的,所述的挡油装置8为波纹尼龙板。采用波纹尼龙板的目的是上、下调节抗风浪上盖时不至于产生干涉。 
所述的围油装置5为两个布设在机架前端两侧的可开合板,在工作时,将所述围油装置向外打开,呈八字形状,从而实现了对水上浮油进行围扫。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浮体包括角度调节浮筒1以及吃水深度调节浮箱2。 
所述的角度调节浮筒1为四个,布设在所述的机架四周;所述的吃水深度调节浮箱2为两个,对称布设在所述机架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道出口处设有水流单向装置6。所述水流单向装置6活动连接在所述的抗风浪油压上盖4的后侧端。 
所述的水流单向装置6为一可活动板,通过铰连接与所述的抗风浪油压上盖4的后侧端活动连接,下端为自由结构。较优的,所述的水流单向装置6为1mm厚的不锈钢板。 
在水面上收油时,当收油机吃水深度很小时(收薄油层),泵送装置的泵送能力大于堰口流进集油槽的流量时,水流单向装置从而可以阻止收油机后无油的水进入集油槽;当泵送装置泵送能力远小于堰口进入流量时,进入集油槽中的油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通过泵送装置回收,一部分从水流单向装置方向逃逸(需要二次回收);这是水流单向装置通过水流作用将其打开,从而保证了堰口的水流速度。 
参见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堰口9具有分型面,该堰口分型面为一个25°直角三角棱柱型结构,由于具有上述结构,能将海面上分层的油水分开,使得油层进入到抗风浪压油上盖与集油槽间的通道;水被分型面分层从集油槽底部通道流走而不进入集油槽;因为斜面的作用能够使得油层更加容易的进入集油槽内。 
所述抗风浪油压上盖4的下端部凸设有与所述集油槽的槽口相适应的可卡合结构,并通过堰口调节螺杆3与所述的机架相连接。因而,在风浪较大时,可以通过所述的调节螺杆调节所述抗风浪油压上盖与所述的所述集油槽的槽口距离,将所述下端部凸设有与所述集油槽的槽口相适应的可卡合结构向下部分卡合入所述集油槽的槽口中,从而可使得所述集油槽的槽口间形成一环状缝隙,实现了防止集油槽内的油从槽口溢出的目的。    
抗风浪油压上盖4可以通过堰口调节螺杆3来调节堰口9的大小,从而控制油水进入集油槽的量,以提高收油效率。抗风浪压油上盖主要作用为:
1)调节堰口的大小,控制进入集油槽的总流体量,提高收油效率;
2)抗风浪作用:当油进入集油槽后,由于风浪的作用使得收油机在海面上产生较强烈的颠簸,强烈的颠簸使得集油槽内的油再次溢出海面,通过所述抗风浪压油上盖可以防止集油槽内的油在风浪作用下再次溢出海面;
3)加速堰口出油层流速:所述抗风浪压油板底部位于水面油层以下,使得抗风浪上盖与集油槽间形成的通道突然变小,由于水流及泵送装置的作用,使得堰口处的水流加速,这样使进入集油槽的油层变得更容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堰式收油机还可做成方形结构,也可做成圆形结构,以适应更广阔的水域。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堰口的分型面将油层与水层分开,油层分开后由于船速及水流的作用,抗风浪压油上盖加速堰口油层的流速,使得油层能够顺利的进入收油机的泵送装置达到快速收集溢油的效果。当风浪较大时、抗风浪压油上盖能够阻止集油槽中的油溢出收油机的堰口;当水流速度较大时,水流单向装置打开让堰口流入的油水混合物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进入泵送装置;一部分有水流单向装置流出,从而不影响收油机内部的水流。当水流或船速较小时,这个水流单向装置不工作从而隔离了收油机尾部的无油层提高了收油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新型堰式收油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新型堰式收油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新型堰式收油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新型堰式收油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堰式收油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767038 U(45)授权公告日 2013.03.06CN202767038U*CN202767038U*(21)申请号 201220371804.9(22)申请日 2012.07.30E02B 15/10(2006.01)(73)专利权人天津汉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地址 300457 天津市塘沽区开发区第四大街天大科技园A1七层G室(72)发明人刘传庆 叶华林(74)专利代理机构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代理人李世萱(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新型堰式收油装置(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堰式收油装置,包括机架,设在所述机架内的集油槽,与所。

2、述集油槽连接的泵送装置以及与所述机架连接的浮体;在所述集油槽上方设有一可调节其与所述集油槽间距离的抗风浪油压上盖,所述抗风浪油压上盖与所述集油槽之间形成有油水进入通道,堰口位于所述通道入口处,在所述通道两侧设有挡油装置,在所述机架前方设有围油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集油槽上方设抗风浪油压上盖,通过调节其高度,即可实现调节堰口大小,从而可以控制油水进入集油槽的量,以提高收油效率;在遇到水上起风浪时,还可有效地防止因风浪造成的集油槽内的回收油溢出的问题;同时,具有加速堰口出油层流速的作用。(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

3、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1/1页21.一种新型堰式收油装置,包括机架,设在所述机架内的集油槽,与所述集油槽连接的泵送装置以及与所述机架连接的浮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油槽上方设有一可调节其与所述集油槽间距离的抗风浪油压上盖,所述抗风浪油压上盖与所述集油槽之间形成有油水进入通道,堰口位于所述通道入口处,在所述通道两侧设有挡油装置,在所述机架前方设有围油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堰式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风浪油压上盖的下端部凸设有与所述集油槽的槽口相适应的可卡合结构,并通过堰口调节螺杆与所述的机架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堰式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

4、,所述浮体包括角度调节浮筒以及吃水深度调节浮箱。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堰式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度调节浮筒为四个,布设在所述的机架四周;所述的吃水深度调节浮箱为两个,对称布设在所述机架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新型堰式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油装置为波纹尼龙板。、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堰式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道出口处设有水流单向装置。、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新型堰式收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单向装置活动连接在所述的抗风浪油压上盖的后侧端。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767038 U1/3页3一种新型堰式收油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油。

5、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适应更为苛刻的海浪环境且适应于回收轻质油薄油层的新型堰式收油装置。 背景技术0002 随着海上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船舶的频繁往来,使得海上不断增加被污染的几率;同时,海底石油开采也给海面带来油污,使得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给世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另外,近几年来的赤潮频频发生,也向人们敲响了污染恶化的警钟。 0003 因此,人们发明了各种水上收油装置对水上浮油进行回收,以维护水上生态环境,收油装置包括有收油船、盘式收油机以及堰式收油机等等。 0004 传统堰式收油机只适应于无风无浪的平静水域环境,不能适应更为苛刻的海浪环境,而且只适应于5毫米以上厚油层的回收,不能满足水。

6、上收油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适用于在海上有风浪时仍然能有效对轻质油薄油层进行回收的新型堰式收油装置。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新型堰式收油装置,包括机架,设在所述机架内的集油槽,与所述集油槽连接的泵送装置以及与所述机架连接的浮体;在所述集油槽上方设有一可调节其与所述集油槽间距离的抗风浪油压上盖,所述抗风浪油压上盖与所述集油槽之间形成有油水进入通道,堰口位于所述通道入口处,在所述通道两侧设有挡油装置,在所述机架前方设有围油装置。0008 所述抗风浪压盖的下端部凸设有与所述集油槽的槽口相适应的可。

7、卡合结构,并通过堰口调节螺杆与所述的机架相连接。 0009 所述浮体包括角度调节浮筒以及吃水深度调节浮筒。0010 所述的角度调节浮筒为四个,布设在所述的机架四周;所述的吃水深度调节浮箱为两个,对称布设在所述机架的两侧。 0011 所述的挡油装置为波纹尼龙板。 0012 所述的通道出口处设有水流单向装置。 0013 所述水流单向装置活动连接在所述的抗风浪油压上盖的后侧端。 0014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集油槽上方设有抗风浪油压上盖,通过调节其高度,即可实现调节堰口大小,从而可以控制油水进入集油槽的量,以提高收油效率;在遇到水上起风浪时,还可有效地防止因风浪造成的集油槽内的回收油溢出的问题;同时,具。

8、有加速堰口出油层流速作用。 附图说明0015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堰式收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CN 202767038 U2/3页40016 图2所示为图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0017 图所示为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0018 图中:1、角度调节浮筒,2、吃水深度调节浮箱,3、堰口调节螺杆,4、抗风浪油压上盖,5、围油装置,6、水流单向装置,7、泵送装置,8、挡油装置,9、堰口。具体实施方式0019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 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堰式收油装置结。

9、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有关的部分。 0021 一种新型堰式收油装置,包括机架,设在所述机架内的集油槽(未示出),与所述集油槽连接的泵送装置7以及与所述机架连接的浮体;在所述集油槽上方设有一可调节其与所述集油槽间距离的抗风浪油压上盖4,所述抗风浪油压上盖4与所述集油槽之间形成有油水进入通道,堰口9位于所述通道入口处,在所述通道两侧设有挡油装置8,在所述机架前方设有围油装置5。 0022 所述挡油装置8用于将收油机侧面的油水挡住,让油水尽可能地从堰口9进入集油槽内。较优的,所述的挡油装置8为波纹尼龙板。采用波纹尼龙板的目的是上、下调节抗风浪上盖时不至于产生干涉。 0023 所。

10、述的围油装置5为两个布设在机架前端两侧的可开合板,在工作时,将所述围油装置向外打开,呈八字形状,从而实现了对水上浮油进行围扫。 002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浮体包括角度调节浮筒1以及吃水深度调节浮箱2。 0025 所述的角度调节浮筒1为四个,布设在所述的机架四周;所述的吃水深度调节浮箱2为两个,对称布设在所述机架的两侧。 0026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道出口处设有水流单向装置6。所述水流单向装置6活动连接在所述的抗风浪油压上盖4的后侧端。 0027 所述的水流单向装置6为一可活动板,通过铰连接与所述的抗风浪油压上盖4的后侧端活动连接,下端为自由结构。较优的,所述的水流单向装置6为1mm厚。

11、的不锈钢板。 0028 在水面上收油时,当收油机吃水深度很小时(收薄油层),泵送装置的泵送能力大于堰口流进集油槽的流量时,水流单向装置从而可以阻止收油机后无油的水进入集油槽;当泵送装置泵送能力远小于堰口进入流量时,进入集油槽中的油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通过泵送装置回收,一部分从水流单向装置方向逃逸(需要二次回收);这是水流单向装置通过水流作用将其打开,从而保证了堰口的水流速度。 0029 参见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堰口9具有分型面,该堰口分型面为一个25直角三角棱柱型结构,由于具有上述结构,能将海面上分层的油水分开,使得油层进入到抗风浪压油上盖与集油槽间的通道;水被分型面分层从集油槽底部通道。

12、流走而不进入集油槽;因为斜面的作用能够使得油层更加容易的进入集油槽内。 0030 所述抗风浪油压上盖4的下端部凸设有与所述集油槽的槽口相适应的可卡合结构,并通过堰口调节螺杆3与所述的机架相连接。因而,在风浪较大时,可以通过所述的调节螺杆调节所述抗风浪油压上盖与所述的所述集油槽的槽口距离,将所述下端部凸设有与说 明 书CN 202767038 U3/3页5所述集油槽的槽口相适应的可卡合结构向下部分卡合入所述集油槽的槽口中,从而可使得所述集油槽的槽口间形成一环状缝隙,实现了防止集油槽内的油从槽口溢出的目的。 0031 抗风浪油压上盖4可以通过堰口调节螺杆3来调节堰口9的大小,从而控制油水进入集油槽。

13、的量,以提高收油效率。抗风浪压油上盖主要作用为:0032 )调节堰口的大小,控制进入集油槽的总流体量,提高收油效率;0033 )抗风浪作用:当油进入集油槽后,由于风浪的作用使得收油机在海面上产生较强烈的颠簸,强烈的颠簸使得集油槽内的油再次溢出海面,通过所述抗风浪压油上盖可以防止集油槽内的油在风浪作用下再次溢出海面;0034 )加速堰口出油层流速:所述抗风浪压油板底部位于水面油层以下,使得抗风浪上盖与集油槽间形成的通道突然变小,由于水流及泵送装置的作用,使得堰口处的水流加速,这样使进入集油槽的油层变得更容易。003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堰式收油机还可做成方形结构,也可做成圆形结构,以适应更广阔的水。

14、域。 003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7 通过堰口的分型面将油层与水层分开,油层分开后由于船速及水流的作用,抗风浪压油上盖加速堰口油层的流速,使得油层能够顺利的进入收油机的泵送装置达到快速收集溢油的效果。当风浪较大时、抗风浪压油上盖能够阻止集油槽中的油溢出收油机的堰口;当水流速度较大时,水流单向装置打开让堰口流入的油水混合物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进入泵送装置;一部分有水流单向装置流出,从而不影响收油机内部的水流。当水流或船速较小时,这个水流单向装置不工作从而隔离了收油机尾部的无油层提高了收油的效率。0038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CN 202767038 U1/3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767038 U2/3页7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767038 U3/3页8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767038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