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快速组合的门或窗户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快速组合的门或窗户结构.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012278 U(45)授权公告日 2011.10.19CN202012278U*CN202012278U*(21)申请号 201020122963.6(22)申请日 2010.01.26E06B 3/72(2006.01)E06B 3/06(2006.01)E06B 3/58(2006.01)E06B 3/66(2006.01)E06B 3/46(2006.01)(73)专利权人甘国英地址美国纽泽西州山边市22E路线1249号(72)发明人甘国英(74)专利代理机构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代理人朱凌(54) 实用新型名称可快速组合的门或窗户结。
2、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快速组合的门或窗户结构,用以夹持一片状体,包含有两第一框条,每一第一框条的一侧设有一第一夹持部,两第一夹持部相互对应;以及两第二框条,分别设置在该两第一框条的上下两端,与该两第一框条组构成一框体,该每一第二框条的一侧设有一第二夹持部,该两第二夹持部相互对应,藉以透过该两第一夹持部与该两第二夹持部夹持该片状体,进而组构成一门或窗户结构。(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5 页CN 202012282 U 1/1页21.一种可快速组合的门或窗户结构,用以夹持一片状体,其特征在于:包。
3、含有:两第一框条,每一第一框条的一侧设有一第一夹持部,两第一夹持部相互对应;以及两第二框条,分别设置在该两第一框条的上下两端,与该两第一框条组构成一框体,该每一第二框条的一侧设有一第二夹持部,该两第二夹持部相互对应,藉以透过该两第一夹持部与该两第二夹持部夹持该片状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组合的门或窗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每一第一框条是由一本体以及一连接在该本体一侧的夹持件所构成,且该第一夹持部设于该夹持件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快速组合的门或窗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持部呈匚字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快速组合的门或窗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是由一柱体以及两相对应的侧板。
4、所组成,两侧板相互对应,包覆在该柱体的外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快速组合的门或窗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侧板一侧具有一C开口,而该夹持件上相对于该第一夹持部的一侧具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设于该C开口内,使侧板与夹持件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组合的门或窗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挟持部呈一匚字形。 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012278 UCN 202012282 U 1/3页3可快速组合的门或窗户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门或窗户的结构,主要是指一种拆装方便并可快速组合的门或窗户结构。背景技术0002 窗户为目前每一建筑体中,不可获缺的物品,除可用以阻隔空气外,亦可用。
5、以作为隔音的效果。目前的门或窗户结构,大多是由四框条所组成,其中每一框条上分别设置有一凹槽,使每一凹槽分别设置在片状体(如玻璃等)的四周边,以达到固定片状体的效果。再者,每一框体的凹槽中,为了使片状体得以稳固定设置于凹槽中,因此大部分的门或窗户结构,皆会于凹槽中增设有一塑料体,该塑料体具有可塑性,因此当片状体被安装在凹槽中时,得以使该塑料体产生形变,而填满于片状体与凹槽间的缝隙,使该凹槽与片状体达到封闭的效果;藉以将该片状体稳定的固定在每一框条中,并透过塑料体达到密封的效果,使该门或窗户结构达到隔绝空气以及隔音的效果。0003 但该等门或窗户结构在组装上相当不便,且容易因为塑料体的变形,而使片。
6、状体无法稳固的安置在凹槽内,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即为本实用新型需要达成的目的。实用新型内容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拆装方便并可快速组合的门或窗户结构。0005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快速组合的门或窗户结构,用以夹持一片状体,其包含有:两第一框条,每一第一框条的一侧设有一第一夹持部,两第一夹持部相互对应;以及两第二框条,分别设置在该两第一框条的上下两端,与该两第一框条组构成一框体,该每一第二框条的一侧设有一第二夹持部,该两第二夹持部相互对应,藉以透过该两第一夹持部与该两第二夹持部夹持该片状体。0006 该每一第一框条是由一本体以及一连接在该本体一侧的夹。
7、持件所构成,且该第一夹持部设于该夹持件的一侧。0007 该第一夹持部呈字形。0008 该本体是由一柱体以及两相对应的侧板所组成,两侧板相互对应,包覆在该柱体的外侧。0009 该侧板一侧具有一C开口,而该夹持件上相对于该第一夹持部的一侧具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设于该C开口内,使侧板与夹持件连接。0010 该第二挟持部呈一字形。0011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利用两第一框条与两第二框条组构成一框体,并透过两相对应的第一夹持部以及两相对应的第二夹持部,夹持于片状体的四周,藉以组构成一门或窗户结构,其具有拆装方便并可快速组合的效果。0012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配合图式说明如下。说 。
8、明 书CN 202012278 UCN 202012282 U 2/3页4附图说明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的第一剖面示意图;0016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的第二剖面示意图;0017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部设置有滚动组件的示意图。0018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19 10第一框条 11本体 20柱体0020 30侧板 31凹槽 32C开口0021 40挟持件 41连接部 42第一夹持部0022 50第二框条 51第二夹持部 60片状体0023 70滚动组件具体实施方式0024 首先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
9、快速组合的门或窗户结构,用以夹持一片状体60,其包含有:0025 两第一框条10,该两第一框条10相互对应,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框条10是由一本体11以及两挟持件40所构成,本实施例中该本体11是由一柱体20以及两侧板30所构成,每一侧板30上具有一凹槽31,凹槽31的两侧分别具有一C开口32;每一挟持件40上具有一连接部41以及一第一夹持部42,连接部41与侧板30的C开口32相对应,可容置于C开口32内,而第一夹持部42概呈字形,具有一夹持弹力。0026 两第二框条50,该两第二框条50相对应,分别设置在两相对应的第一框条10的上下两端,与两第一框条10组成一框体,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二。
10、框条50上具有两第二夹持部51,且每一第二夹持部51概呈字形,具有一夹持弹力。0027 请在参阅图3、4所示,组合时,将每一第一框条10上的柱体20容置在两侧板30的凹槽31中,使两侧板30分别包覆在柱体20的外侧,再将挟持件40透过连接部41容置在侧板30一侧的C开口32内,使该夹持件40得以固定在侧板30的一侧,透过该挟持件40上的第一夹持部42挟持该片状体60,使两第一框条10分别被固定在片状体60的两相对应侧。0028 再将两第二框条50设置在两相对应的第一框条10的上下两端,使第二框条50上的第二夹持部51分别夹持在片状体60上与第一框条10相邻的一侧,藉以透过两第一框条10与两二框。
11、条50分别夹在片状体60的四周,进而组构成一门或窗户结构。0029 请再参阅图5所示,其中,第一框条10的一端,近一步可设置有一滚动组件70,在本实施例中,该滚动组件70设置于该柱体20的内部,且该滚动组件70可于该第一框条10的一端进行滚动,使整体窗户结构得以透过该滚动组件70达到滑动的效果。0030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可快速组合的门或窗户结构,可利用两第一框条10与两第二框条20组构成一框体,并透过两相对应的第一夹持部42以及两相对应的第二夹持部51,夹持于片状体60的四周,藉以组构成一门或窗户结构,其具有拆装方便并可快速组合的效果。说 明 书CN 202012278 UCN 202012。
12、282 U 3/3页50031 以上所选,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在此仅供说明之用,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实施范围,凡依以上说明及以下权利要求书所述的特征及功能上所作的各种变换,举凡数值的变更或等效组件的置换仍应隶属本实用新型的范畴。说 明 书CN 202012278 UCN 202012282 U 1/5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012278 UCN 202012282 U 2/5页7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012278 UCN 202012282 U 3/5页8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012278 UCN 202012282 U 4/5页9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012278 UCN 202012282 U 5/5页10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012278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