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4017195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1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20463813.6

申请日:

2011.11.21

公开号:

CN202390760U

公开日:

2012.08.2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避免重复授权放弃专利权IPC(主分类):E01D 19/12申请日:20111121授权公告日:20120822放弃生效日:20140409|||授权

IPC分类号:

E01D19/12

主分类号:

E01D19/12

申请人:

长安大学; 成都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发明人:

刘永健; 傅梅珍; 宋瑶; 姚晓荣; 刘玉娟; 姚文奇; 李娜; 史捷; 胡静民

地址:

710064 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中段3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代理人:

谭文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包括桥梁上部结构和桥梁下部结构,包括由多块矩形木板拼装组成的木质桥面板和位于木质桥面板正下方的底部承重结构,木质桥面板中夹装有多个开孔钢板;底部承重结构包括布设于同一平面上的多个下纵梁和布设于同一平面上的多个下横梁;开孔钢板与下纵梁的数量相同且多个开孔钢板分别紧固固定于多个下纵梁正上方;多块矩形木板与多个开孔钢板通过多个呈横向布设的预应力钢束组装为一体,多个开孔钢板和预应力钢束共同承受钢木结构间的剪力和掀起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受力明确且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包括桥梁上部结构和
对所述桥梁上部结构进行整体支撑的桥梁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
梁上部结构包括由铺设在同一平面上的多块矩形木板(2)拼装组成的木
质桥面板和位于所述木质桥面板正下方的底部承重结构,所述木质桥面板
中夹装有多个呈纵向布设的开孔钢板(1);所述底部承重结构包括布设
于同一平面上的多个下纵梁和布设于同一平面上的多个下横梁(12),多
个所述下纵梁均呈平行布设,多个所述下横梁(12)均呈平行布设,且所
述下纵梁与下横梁(12)呈垂直布设;多个所述下横梁(12)与多个所述
下纵梁固定连接为一体,且多个所述下横梁(12)位于多个所述下纵梁的
正下方或者与多个所述下纵梁布设于同一平面上;多个所述开孔钢板(1)
的数量与多个所述下纵梁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开孔钢板(1)的结构均
相同且多个所述开孔钢板(1)分别紧固固定于多个所述下纵梁的正上方,
每个开孔钢板(1)均夹装于相邻两块矩形木板(2)之间;多块矩形木板
(2)与多个所述开孔钢板(1)通过多个呈横向布设的预应力钢束(4)
组装为整体式桥面板,所述开孔钢板(1)上对应开有供预应力钢束(4)
穿过的多个钢板预留孔(9),且矩形木板(2)上对应开有供预应力钢束
(4)穿过的多个木板预留孔(1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开孔钢板(1)的底部与所述木质桥面板的底部相平齐,
且开孔钢板(1)的顶部低于所述木质桥面板的顶部;所述开孔钢板(1)
顶部与其左右两侧相邻的两个矩形木板(2)之间形成注浆凹槽,且所述
桥梁上部结构还包括由灌注于所述注浆凹槽内的浆料形成的灌注层(10)。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
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纵梁为钢纵梁,且多个所述开孔钢板(1)分别
焊接固定在多个所述下纵梁的正上方。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
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纵梁为呈水平向布设的纵向钢板(3),所述下
横梁(12)为工字钢,且多个所述下横梁(12)均固定在所述纵向钢板(3)
下方。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
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纵梁为纵向工字钢(14),所述下横梁(12)为
工字钢,且多个所述下纵梁与多个所述下横梁(12)布设于同一平面上。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灌注层(10)为由灌注于所述注浆凹槽内的砂浆形成的砂
浆灌注层或为由灌注于所述注浆凹槽内的沥青形成的沥青灌注层;所述桥
梁上部结构还包括铺装于所述整体式桥面板上的桥面铺装层(8)。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
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束(4)的两端均通过预应力钢束锚固装
置锚固在所述木质桥面板的外侧壁上。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
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下横梁(12)呈均匀布设,且多个所述下纵梁
呈均匀布设;相邻两个所述下纵梁之间的间距为2m~4m,相邻两个所述下
横梁(12)之间的间距为60cm~1m;所述开孔钢板(1)的板厚为5mm~
10mm,所述木质桥面板的厚度为20cm~30cm。
9.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开孔钢板(1)顶部低于所述木质桥面板顶部1cm~2cm。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
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上部结构还包括布设于所述底部承重结构下方
的桥梁承重梁。

说明书

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建造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设开孔钢板连
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

背景技术

钢-木组合结构桥梁是一种采用钢主梁和木桥面板组合的桥梁结构形
式,其具有自重轻、施工速度快、耐久性好、工厂化程度高等优点,是目
前备受桥梁界关注的桥梁形式之一。应力叠合木桥面板将预应力技术引入
木桥面板,以提高其整体性好,且较一般的螺钉叠合桥面板承载能力高,
使用性能更优。所以,将钢结构和应力叠合木桥面板组合起来的钢应力叠
合木桥面板组合桥梁结构能够充分发挥钢结构和木结构的优点,承载能力
高,适用跨径大,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已建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常采用螺栓连接,其存在的问题主要
包括以下方面:1、螺栓连接所需连接件数量多,增加木结构桥梁整体造
价;2、螺栓连接的现场紧固工作会带来大量桥下施工作业,施工过程困
难,效率低下,且经济性差;3、螺栓连接需要在钢梁开孔,会削弱其截
面,而且开孔作业量较大;4、螺栓连接的螺母或螺帽一般外露在应力叠
合木桥面板上部,影响桥梁美观,且会增加后期养护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
供一种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受力明确且连接安全可靠、使用效果好,在增大木结构桥梁跨越能力的同
时,能有效解决现有钢木组合桥存在的连接构件数量多、施工不方便、施
工效率较低等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开孔钢板
连接件的钢应力木桥面板组合桥梁结构,包括桥梁上部结构和对所述桥梁
上部结构进行整体支撑的桥梁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上部结构
包括由铺设在同一平面上的多块矩形木板拼装组成的木质桥面板和位于
所述木质桥面板正下方的底部承重结构,所述木质桥面板中夹装有多个呈
纵向布设的开孔钢板;所述底部承重结构包括布设于同一平面上的多个下
纵梁和布设于同一平面上的多个下横梁,多个所述下纵梁均呈平行布设,
多个所述下横梁均呈平行布设,且所述下纵梁与下横梁呈垂直布设;多个
所述下横梁与多个所述下纵梁固定连接为一体,且多个所述下横梁位于多
个所述下纵梁的正下方或者与多个所述下纵梁布设于同一平面上;多个所
述开孔钢板的数量与多个所述下纵梁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开孔钢板的结
构均相同且多个所述开孔钢板分别紧固固定于多个所述下纵梁的正上方,
每个开孔钢板均夹装于相邻两块矩形木板之间;多块矩形木板与多个所述
开孔钢板通过多个呈横向布设的预应力钢束组装为整体式桥面板,所述开
孔钢板上对应开有供预应力钢束穿过的多个钢板预留孔,且矩形木板上对
应开有供预应力钢束穿过的多个木板预留孔。

上述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开孔钢
板的底部与所述木质桥面板的底部相平齐,且开孔钢板的顶部低于所述木
质桥面板的顶部;所述开孔钢板顶部与其左右两侧相邻的两个矩形木板之
间形成注浆凹槽,且所述桥梁上部结构还包括由灌注于所述注浆凹槽内的
浆料形成的灌注层。

上述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下纵梁
为钢纵梁,且多个所述开孔钢板分别焊接固定在多个所述下纵梁的正上
方。

上述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下纵梁
为呈水平向布设的纵向钢板,所述下横梁为工字钢,且多个所述下横梁均
固定在所述纵向钢板下方。

上述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下纵梁
为纵向工字钢,所述下横梁为工字钢,且多个所述下纵梁与多个所述下横
梁布设于同一平面上。

上述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灌注层
为由灌注于所述注浆凹槽内的砂浆形成的砂浆灌注层或为由灌注于所述
注浆凹槽内的沥青形成的沥青灌注层;所述桥梁上部结构还包括铺装于所
述整体式桥面板上的桥面铺装层。

上述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预应力
钢束的两端均通过预应力钢束锚固装置锚固在所述木质桥面板的外侧壁
上。

上述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特征是:多个所述下
横梁呈均匀布设,且多个所述下纵梁呈均匀布设;相邻两个所述下纵梁之
间的间距为2m~4m,相邻两个所述下横梁之间的间距为60cm~1m;所述
开孔钢板的板厚为5mm~10mm,所述木质桥面板的厚度为20cm~30cm。

上述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开孔钢
板顶部低于所述木质桥面板顶部1cm~2cm。

上述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桥梁上
部结构还包括布设于所述底部承重结构下方的桥梁承重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方便,采用开孔钢板抵抗桥梁结构间
的剪力和掀起力,工厂化焊接及开孔方便。

2、使用效果好,本实用新型采用焊接在纵向钢板上的开孔钢板和贯
通预应力钢束将纵向钢板和矩形木板组合作用,整体性好;结构表面可以
铺设沥青铺装层,共同抵抗外荷载的作用,提高木结构桥梁的行车舒适性,
增强桥梁的抗剪性能。

3、社会经济效益高,木材是可再生材料,环保节能,而且环境协调
性好、后期养护费用低,而钢材再利用率高,再加上采用开孔钢板连接件,
避免使用数量繁多、安装费用高昂的螺栓连接件,经济性更佳。

4、承载能力高,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钢结构承载能力高、木结构
自重轻以及木质桥面板整体性好等优点,提高木结构桥梁的承载能力。

5、适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中小跨径桥梁受力构件和大跨径
桥梁的桥面系结构,增大木结构桥梁的跨越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受力明确且连接安全可
靠、使用效果好,在增大木结构桥梁跨越能力的同时,能有效解决现有钢
木组合桥存在的连接构件数量多、施工不方便、施工效率较低等缺陷。本
实用新型利用开孔钢板承受桥梁结构间的剪力和掀起力,避免大量繁琐的
螺栓连接作业。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2中P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9为图8的A-A剖视图。

图10为图8的B-B剖视图。

图11为图8中P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开孔钢板;        2-矩形木板;       3-纵向钢板;

4-预应力钢束;      5-螺母;           6-钢锚板;

7-钢垫板;          8-桥面铺装层;     9-钢板预留孔;

10-灌注层           11-木板预留孔;    12-下横梁;

13-接缝;           14-纵向工字钢;    15-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桥梁上部
结构和对所述桥梁上部结构进行整体支撑的桥梁下部结构,所述桥梁上部结
构包括由铺设在同一平面上的多块矩形木板2拼装组成的木质桥面板和位于
所述木质桥面板正下方的底部承重结构,所述木质桥面板中夹装有多个呈纵
向布设的开孔钢板1。所述底部承重结构包括布设于同一平面上的多个下纵
梁和布设于同一平面上的多个下横梁12,多个所述下纵梁均呈平行布设,多
个所述下横梁12均呈平行布设,且所述下纵梁与下横梁12呈垂直布设。多
个所述下横梁12与多个所述下纵梁固定连接为一体,且多个所述下横梁12
位于多个所述下纵梁的正下方或者与多个所述下纵梁布设于同一平面上。多
个所述开孔钢板1的数量与多个所述下纵梁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开孔钢板
1的结构均相同且多个所述开孔钢板1分别紧固固定于多个所述下纵梁的正
上方,每个开孔钢板1均夹装于相邻两块矩形木板2之间。多块所述矩形木
板2与多个所述开孔钢板1通过多个呈横向布设的预应力钢束4组装为整体
式桥面板,所述开孔钢板1上对应开有供预应力钢束4穿过的多个钢板预留
孔9,且矩形木板2上对应开有供预应力钢束4穿过的多个木板预留孔11。
多个所述开孔钢板1均呈竖直向布设。

因而,所述开孔钢板1与矩形木板2呈平行布设,所述钢板预留孔9和
木板预留孔11的孔径均较预应力钢束4的直径大5mm-10mm,钢板预留孔9
和木板预留孔11的孔间距与预应力钢束4的布设间距一致。所述开孔钢板1
与矩形木板2通过穿过钢板预留孔9和木板预留孔11的预应力钢束4连接成
为整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孔钢板1的底部与所述木质桥面板的底部相平齐,
且开孔钢板1的顶部低于所述木质桥面板的顶部;所述开孔钢板1顶部与其
左右两侧相邻的两个矩形木板2之间形成注浆凹槽,且所述桥梁上部结构还
包括由灌注于所述注浆凹槽内的浆料形成的灌注层10。

实际加工制作时,所述矩形木板2可以为一个整块式木板,也可以是由
多个木板块连接组成的组合式木板,相邻两个所述木板块之间的连接缝为接
缝13,本实施例中,所述矩形木板2采用防腐木规格材。

实际施工时,所述开孔钢板1顶部低于所述木质桥面板顶部1cm~2cm。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孔钢板1顶部低于所述木质桥面板顶部1cm,且具体施
工时,可根据实际具体需要对开孔钢板1顶部低于所述木质桥面板顶部的高
度进行相应调整。

所述灌注层10为由灌注于所述注浆凹槽内的砂浆形成的砂浆灌注层或
为由灌注于所述注浆凹槽内的沥青形成的沥青灌注层。本实施例中,所述砂
浆为环氧砂浆。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灌注层10可以起到防止开孔钢板1
锈蚀、增加行车舒适性等作用。

同时,所述桥梁上部结构还包括铺装于所述整体式桥面板上的桥面铺装
层8。本实施例中,所述桥面铺装层8为沥青混凝土铺装层。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纵梁为钢纵梁,且多个所述开孔钢板1分别焊接固
定在多个所述下纵梁的正上方。实际施工时,也可采用其它固定方式将开孔
钢板1固定在所述下纵梁的正上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纵梁为呈水平向布设的纵向钢板3,所述下横梁12
为工字钢,且多个所述下横梁12均固定在所述纵向钢板3下方。实际施工时,
所述开孔钢板1竖直焊接在纵向钢板3的顶面上。

实际施工时,多个所述下横梁12呈均匀布设,且多个所述下纵梁呈均匀
布设。相邻两个所述下纵梁之间的间距为2m~4m,相邻两个所述下横梁12
之间的间距为60cm~1m。所述开孔钢板1的板厚为5mm~10mm,所述木质桥
面板的厚度为20cm~30cm。具体施工时,可根据实际具体需要,对相邻两个
所述下纵梁之间的间距、相邻两个所述下横梁12之间的间距、所述开孔钢板
1的板厚和所述木质桥面板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进行相应调整。

所述预应力钢束4的两端均通过预应力钢束锚固装置锚固在所述木质桥
面板的外侧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应力钢束锚固装置包括安装在预应力
钢束4端部的螺母5和位于螺母5与所述木质桥面板外侧壁之间的钢锚板6,
所述钢锚板6与所述木质桥面板的外侧壁之间垫装有钢垫板7。所述预应力
钢束4为钢绞线或螺纹粗钢筋。

本实施例中,所述桥梁上部结构还包括布设于所述底部承重结构下方
的桥梁承重梁。此桥梁上部结构主要适用于大跨度桥梁;对于跨度比较小
的中小跨径桥梁,也可以不另外设置桥梁承重梁。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是:施工前,先对开孔钢板1、纵向钢板3、
预应力钢束4和下横梁12的外表面进行除锈防腐处理,同时对矩形木板2
的表面进行刨平防腐与干燥处理;然后,按照预应力钢束4的布设间距,
在开孔钢板1和矩形木板2上分别开设钢板预留孔9和木板预留孔11,钢
板预留孔9和木板预留孔11的留孔处均应该进行二次防腐;随后,将纵向
钢板3按照预设间距焊接固定在下横梁12的上翼缘顶部,同时在纵向钢板
3的顶面中部焊接开孔钢板1;紧接着,组装矩形木板2和开孔钢板1,并
在木板预留孔11和钢板预留孔9内穿预应力钢束4,然后利用千斤顶进行
预应力张拉,使开孔钢板1、矩形木板2和纵向钢板3以及下横梁12连成
整体。实际施工时,如果矩形木板2的长度不足,可以采用接缝13进行接
长,接缝13的数量要求满足规范要求;为了防止开孔钢板1的外露部分
锈蚀,保证行车舒适性,在注浆凹槽内灌注浆料并形成灌注层10,最后,
按照实际需要,在所述整体式桥面板上铺设桥面铺装层8。

实施例2

如图7、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
1不同的是:所述下纵梁为纵向工字钢14,所述下横梁12为工字钢,且多个
所述下纵梁与多个所述下横梁12布设于同一平面上。实际施工时,也可以将
多个所述下纵梁均布设在所述下横梁12的正下方。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下
纵梁与多个所述下横梁12之间通过多个连接螺栓15组装为一体,所述开孔
钢板1竖直焊接在纵向工字钢14的上翼缘顶面中部。在增设桥梁承重梁的
前提下,本实施例中所形成的桥梁上部结构可直接适用于跨径比较大的桥梁。

实际施工前,先对开孔钢板1、纵向工字钢14、预应力钢束4和下横
梁12的外表面进行除锈防腐处理,同时对矩形木板2的表面进行刨平防腐
与干燥处理;然后,按照预应力钢束4的布设间距,在开孔钢板1和矩形
木板2上分别开设钢板预留孔9和木板预留孔11,钢板预留孔9和木板预留
孔11的留孔处均应该进行二次防腐;随后,通过连接螺栓15将纵向工字钢
14和下横梁12栓接成梁格系,同时在纵向工字钢14的上翼缘顶面中部焊接
开孔钢板1;紧接着,组装矩形木板2和开孔钢板1,并在木板预留孔11
和钢板预留孔9内穿预应力钢束4,然后利用千斤顶进行预应力张拉,使
开孔钢板1、矩形木板2和纵向钢板3以及下横梁12连成整体。最后,按
照实际需要,在所述整体式桥面板上铺设桥面铺装层8。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
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
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390760 U(45)授权公告日 2012.08.22CN202390760U*CN202390760U*(21)申请号 201120463813.6(22)申请日 2011.11.21E01D 19/12(2006.01)(73)专利权人长安大学地址 710064 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中段33号专利权人成都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72)发明人刘永健 傅梅珍 宋瑶 姚晓荣刘玉娟 姚文奇 李娜 史捷胡静民(74)专利代理机构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代理人谭文琰(54) 实用新型名称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开孔钢板连接。

2、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包括桥梁上部结构和桥梁下部结构,包括由多块矩形木板拼装组成的木质桥面板和位于木质桥面板正下方的底部承重结构,木质桥面板中夹装有多个开孔钢板;底部承重结构包括布设于同一平面上的多个下纵梁和布设于同一平面上的多个下横梁;开孔钢板与下纵梁的数量相同且多个开孔钢板分别紧固固定于多个下纵梁正上方;多块矩形木板与多个开孔钢板通过多个呈横向布设的预应力钢束组装为一体,多个开孔钢板和预应力钢束共同承受钢木结构间的剪力和掀起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受力明确且连接可靠、使用效果好,增大木结构桥梁跨越能力的同时,能解决现有钢木组合桥存在的多种缺陷。(51)Int.Cl.(ESM)同样。

3、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5 页1/2页21.一种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包括桥梁上部结构和对所述桥梁上部结构进行整体支撑的桥梁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上部结构包括由铺设在同一平面上的多块矩形木板(2)拼装组成的木质桥面板和位于所述木质桥面板正下方的底部承重结构,所述木质桥面板中夹装有多个呈纵向布设的开孔钢板(1);所述底部承重结构包括布设于同一平面上的多个下纵梁和布设于同一平面上的多个下横梁(12),多个所述下纵梁均呈平行布设,多个所述下。

4、横梁(12)均呈平行布设,且所述下纵梁与下横梁(12)呈垂直布设;多个所述下横梁(12)与多个所述下纵梁固定连接为一体,且多个所述下横梁(12)位于多个所述下纵梁的正下方或者与多个所述下纵梁布设于同一平面上;多个所述开孔钢板(1)的数量与多个所述下纵梁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开孔钢板(1)的结构均相同且多个所述开孔钢板(1)分别紧固固定于多个所述下纵梁的正上方,每个开孔钢板(1)均夹装于相邻两块矩形木板(2)之间;多块矩形木板(2)与多个所述开孔钢板(1)通过多个呈横向布设的预应力钢束(4)组装为整体式桥面板,所述开孔钢板(1)上对应开有供预应力钢束(4)穿过的多个钢板预留孔(9),且矩形木板(2。

5、)上对应开有供预应力钢束(4)穿过的多个木板预留孔(1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钢板(1)的底部与所述木质桥面板的底部相平齐,且开孔钢板(1)的顶部低于所述木质桥面板的顶部;所述开孔钢板(1)顶部与其左右两侧相邻的两个矩形木板(2)之间形成注浆凹槽,且所述桥梁上部结构还包括由灌注于所述注浆凹槽内的浆料形成的灌注层(10)。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纵梁为钢纵梁,且多个所述开孔钢板(1)分别焊接固定在多个所述下纵梁的正上方。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

6、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纵梁为呈水平向布设的纵向钢板(3),所述下横梁(12)为工字钢,且多个所述下横梁(12)均固定在所述纵向钢板(3)下方。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纵梁为纵向工字钢(14),所述下横梁(12)为工字钢,且多个所述下纵梁与多个所述下横梁(12)布设于同一平面上。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层(10)为由灌注于所述注浆凹槽内的砂浆形成的砂浆灌注层或为由灌注于所述注浆凹槽内的沥青形成的沥青灌注层;所述桥梁上部结构还包括铺装于所述整体式桥面板上的桥面铺装层(8)。7.按照权。

7、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束(4)的两端均通过预应力钢束锚固装置锚固在所述木质桥面板的外侧壁上。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下横梁(12)呈均匀布设,且多个所述下纵梁呈均匀布设;相邻两个所述下纵梁之间的间距为2m4m,相邻两个所述下横梁(12)之间的间距为60cm1m;所述开孔钢板(1)的板厚为5mm10mm,所述木质桥面板的厚度为20cm30cm。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390760 U2/2页39.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钢板。

8、(1)顶部低于所述木质桥面板顶部1cm2cm。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上部结构还包括布设于所述底部承重结构下方的桥梁承重梁。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390760 U1/5页4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建造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背景技术0002 钢-木组合结构桥梁是一种采用钢主梁和木桥面板组合的桥梁结构形式,其具有自重轻、施工速度快、耐久性好、工厂化程度高等优点,是目前备受桥梁界关注的桥梁形式之一。应力叠合木桥面板将预应力技术引入木桥面板,以提。

9、高其整体性好,且较一般的螺钉叠合桥面板承载能力高,使用性能更优。所以,将钢结构和应力叠合木桥面板组合起来的钢应力叠合木桥面板组合桥梁结构能够充分发挥钢结构和木结构的优点,承载能力高,适用跨径大,应用前景广阔。0003 目前已建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常采用螺栓连接,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螺栓连接所需连接件数量多,增加木结构桥梁整体造价;2、螺栓连接的现场紧固工作会带来大量桥下施工作业,施工过程困难,效率低下,且经济性差;3、螺栓连接需要在钢梁开孔,会削弱其截面,而且开孔作业量较大;4、螺栓连接的螺母或螺帽一般外露在应力叠合木桥面板上部,影响桥梁美观,且会增加后期养护费用。实用新型内容0。

1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受力明确且连接安全可靠、使用效果好,在增大木结构桥梁跨越能力的同时,能有效解决现有钢木组合桥存在的连接构件数量多、施工不方便、施工效率较低等缺陷。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应力木桥面板组合桥梁结构,包括桥梁上部结构和对所述桥梁上部结构进行整体支撑的桥梁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上部结构包括由铺设在同一平面上的多块矩形木板拼装组成的木质桥面板和位于所述木质桥面板正下方的底部承重结构,所述木质桥面板中夹装有多。

11、个呈纵向布设的开孔钢板;所述底部承重结构包括布设于同一平面上的多个下纵梁和布设于同一平面上的多个下横梁,多个所述下纵梁均呈平行布设,多个所述下横梁均呈平行布设,且所述下纵梁与下横梁呈垂直布设;多个所述下横梁与多个所述下纵梁固定连接为一体,且多个所述下横梁位于多个所述下纵梁的正下方或者与多个所述下纵梁布设于同一平面上;多个所述开孔钢板的数量与多个所述下纵梁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开孔钢板的结构均相同且多个所述开孔钢板分别紧固固定于多个所述下纵梁的正上方,每个开孔钢板均夹装于相邻两块矩形木板之间;多块矩形木板与多个所述开孔钢板通过多个呈横向布设的预应力钢束组装为整体式桥面板,所述开孔钢板上对应开有供预。

12、应力钢束穿过的多个钢板预留孔,且矩形木板上对应开有供预应力钢束穿过的多个木板预留孔。0006 上述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开孔钢板的底部与说 明 书CN 202390760 U2/5页5所述木质桥面板的底部相平齐,且开孔钢板的顶部低于所述木质桥面板的顶部;所述开孔钢板顶部与其左右两侧相邻的两个矩形木板之间形成注浆凹槽,且所述桥梁上部结构还包括由灌注于所述注浆凹槽内的浆料形成的灌注层。0007 上述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下纵梁为钢纵梁,且多个所述开孔钢板分别焊接固定在多个所述下纵梁的正上方。0008 上述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

13、特征是:所述下纵梁为呈水平向布设的纵向钢板,所述下横梁为工字钢,且多个所述下横梁均固定在所述纵向钢板下方。0009 上述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下纵梁为纵向工字钢,所述下横梁为工字钢,且多个所述下纵梁与多个所述下横梁布设于同一平面上。0010 上述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灌注层为由灌注于所述注浆凹槽内的砂浆形成的砂浆灌注层或为由灌注于所述注浆凹槽内的沥青形成的沥青灌注层;所述桥梁上部结构还包括铺装于所述整体式桥面板上的桥面铺装层。0011 上述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预应力钢束的两端均通过预应力钢束锚固装置锚固在所述。

14、木质桥面板的外侧壁上。0012 上述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特征是:多个所述下横梁呈均匀布设,且多个所述下纵梁呈均匀布设;相邻两个所述下纵梁之间的间距为2m4m,相邻两个所述下横梁之间的间距为60cm1m;所述开孔钢板的板厚为5mm10mm,所述木质桥面板的厚度为20cm30cm。0013 上述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开孔钢板顶部低于所述木质桥面板顶部1cm2cm。0014 上述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木组合桥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桥梁上部结构还包括布设于所述底部承重结构下方的桥梁承重梁。0015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0016 1、结构简单。

15、、设计合理且施工方便,采用开孔钢板抵抗桥梁结构间的剪力和掀起力,工厂化焊接及开孔方便。0017 2、使用效果好,本实用新型采用焊接在纵向钢板上的开孔钢板和贯通预应力钢束将纵向钢板和矩形木板组合作用,整体性好;结构表面可以铺设沥青铺装层,共同抵抗外荷载的作用,提高木结构桥梁的行车舒适性,增强桥梁的抗剪性能。0018 3、社会经济效益高,木材是可再生材料,环保节能,而且环境协调性好、后期养护费用低,而钢材再利用率高,再加上采用开孔钢板连接件,避免使用数量繁多、安装费用高昂的螺栓连接件,经济性更佳。0019 4、承载能力高,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钢结构承载能力高、木结构自重轻以及木质桥面板整体性好等优。

16、点,提高木结构桥梁的承载能力。0020 5、适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中小跨径桥梁受力构件和大跨径桥梁的桥面系结构,增大木结构桥梁的跨越能力。002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受力明确且连接安全可靠、使用效果好,在增大木结构桥梁跨越能力的同时,能有效解决现有钢木组合桥存在的连接构件数量多、施工不方便、施工效率较低等缺陷。本实用新型利用开孔钢板承受桥梁结构间的剪力和掀起力,避免大量繁琐的螺栓连接作业。说 明 书CN 202390760 U3/5页60022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

17、意图。0024 图2为图1的横截面示意图。0025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0026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0027 图5为图2中P处的局部放大图。0028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0029 图7为第二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0030 图8为图7的横截面示意图。0031 图9为图8的A-A剖视图。0032 图10为图8的B-B剖视图。0033 图11为图8中P处的局部放大图。0034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0035 附图标记说明:0036 1-开孔钢板; 2-矩形木板; 3-纵向钢板;0037 4-预应力钢束; 5-螺母; 6-钢。

18、锚板;0038 7-钢垫板; 8-桥面铺装层; 9-钢板预留孔;0039 10-灌注层 11-木板预留孔; 12-下横梁;0040 13-接缝; 14-纵向工字钢; 15-连接螺栓。具体实施方式0041 实施例10042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桥梁上部结构和对所述桥梁上部结构进行整体支撑的桥梁下部结构,所述桥梁上部结构包括由铺设在同一平面上的多块矩形木板2拼装组成的木质桥面板和位于所述木质桥面板正下方的底部承重结构,所述木质桥面板中夹装有多个呈纵向布设的开孔钢板1。所述底部承重结构包括布设于同一平面上的多个下纵梁和布设于同一平面上的多个下横梁12,多个所述下纵。

19、梁均呈平行布设,多个所述下横梁12均呈平行布设,且所述下纵梁与下横梁12呈垂直布设。多个所述下横梁12与多个所述下纵梁固定连接为一体,且多个所述下横梁12位于多个所述下纵梁的正下方或者与多个所述下纵梁布设于同一平面上。多个所述开孔钢板1的数量与多个所述下纵梁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开孔钢板1的结构均相同且多个所述开孔钢板1分别紧固固定于多个所述下纵梁的正上方,每个开孔钢板1均夹装于相邻两块矩形木板2之间。多块所述矩形木板2与多个所述开孔钢板1通过多个呈横向布设的预应力钢束4组装为整体式桥面板,所述开孔钢板1上对应开有供预应力钢束4穿过的多个钢板预留孔9,且矩形木板2上对应开有供预应力钢束4穿过的多。

20、个木板预留孔11。多个所述开孔钢板1均呈竖直向布设。0043 因而,所述开孔钢板1与矩形木板2呈平行布设,所述钢板预留孔9和木板预留孔说 明 书CN 202390760 U4/5页711的孔径均较预应力钢束4的直径大5mm-10mm,钢板预留孔9和木板预留孔11的孔间距与预应力钢束4的布设间距一致。所述开孔钢板1与矩形木板2通过穿过钢板预留孔9和木板预留孔11的预应力钢束4连接成为整体。0044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孔钢板1的底部与所述木质桥面板的底部相平齐,且开孔钢板1的顶部低于所述木质桥面板的顶部;所述开孔钢板1顶部与其左右两侧相邻的两个矩形木板2之间形成注浆凹槽,且所述桥梁上部结构还包括由。

21、灌注于所述注浆凹槽内的浆料形成的灌注层10。0045 实际加工制作时,所述矩形木板2可以为一个整块式木板,也可以是由多个木板块连接组成的组合式木板,相邻两个所述木板块之间的连接缝为接缝13,本实施例中,所述矩形木板2采用防腐木规格材。0046 实际施工时,所述开孔钢板1顶部低于所述木质桥面板顶部1cm2cm。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孔钢板1顶部低于所述木质桥面板顶部1cm,且具体施工时,可根据实际具体需要对开孔钢板1顶部低于所述木质桥面板顶部的高度进行相应调整。0047 所述灌注层10为由灌注于所述注浆凹槽内的砂浆形成的砂浆灌注层或为由灌注于所述注浆凹槽内的沥青形成的沥青灌注层。本实施例中,所述砂浆。

22、为环氧砂浆。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灌注层10可以起到防止开孔钢板1锈蚀、增加行车舒适性等作用。0048 同时,所述桥梁上部结构还包括铺装于所述整体式桥面板上的桥面铺装层8。本实施例中,所述桥面铺装层8为沥青混凝土铺装层。0049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纵梁为钢纵梁,且多个所述开孔钢板1分别焊接固定在多个所述下纵梁的正上方。实际施工时,也可采用其它固定方式将开孔钢板1固定在所述下纵梁的正上方。0050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纵梁为呈水平向布设的纵向钢板3,所述下横梁12为工字钢,且多个所述下横梁12均固定在所述纵向钢板3下方。实际施工时,所述开孔钢板1竖直焊接在纵向钢板3的顶面上。0051 实际施工时,多。

23、个所述下横梁12呈均匀布设,且多个所述下纵梁呈均匀布设。相邻两个所述下纵梁之间的间距为2m4m,相邻两个所述下横梁12之间的间距为60cm1m。所述开孔钢板1的板厚为5mm10mm,所述木质桥面板的厚度为20cm30cm。具体施工时,可根据实际具体需要,对相邻两个所述下纵梁之间的间距、相邻两个所述下横梁12之间的间距、所述开孔钢板1的板厚和所述木质桥面板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进行相应调整。0052 所述预应力钢束4的两端均通过预应力钢束锚固装置锚固在所述木质桥面板的外侧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应力钢束锚固装置包括安装在预应力钢束4端部的螺母5和位于螺母5与所述木质桥面板外侧壁之间的钢锚板6,所述钢。

24、锚板6与所述木质桥面板的外侧壁之间垫装有钢垫板7。所述预应力钢束4为钢绞线或螺纹粗钢筋。0053 本实施例中,所述桥梁上部结构还包括布设于所述底部承重结构下方的桥梁承重梁。此桥梁上部结构主要适用于大跨度桥梁;对于跨度比较小的中小跨径桥梁,也可以不另外设置桥梁承重梁。0054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是:施工前,先对开孔钢板1、纵向钢板3、预应力钢束4和下横梁12的外表面进行除锈防腐处理,同时对矩形木板2的表面进行刨平防腐与干燥处说 明 书CN 202390760 U5/5页8理;然后,按照预应力钢束4的布设间距,在开孔钢板1和矩形木板2上分别开设钢板预留孔9和木板预留孔11,钢板预留孔9和木板预留。

25、孔11的留孔处均应该进行二次防腐;随后,将纵向钢板3按照预设间距焊接固定在下横梁12的上翼缘顶部,同时在纵向钢板3的顶面中部焊接开孔钢板1;紧接着,组装矩形木板2和开孔钢板1,并在木板预留孔11和钢板预留孔9内穿预应力钢束4,然后利用千斤顶进行预应力张拉,使开孔钢板1、矩形木板2和纵向钢板3以及下横梁12连成整体。实际施工时,如果矩形木板2的长度不足,可以采用接缝13进行接长,接缝13的数量要求满足规范要求;为了防止开孔钢板1的外露部分锈蚀,保证行车舒适性,在注浆凹槽内灌注浆料并形成灌注层10,最后,按照实际需要,在所述整体式桥面板上铺设桥面铺装层8。0055 实施例20056 如图7、图8、。

26、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下纵梁为纵向工字钢14,所述下横梁12为工字钢,且多个所述下纵梁与多个所述下横梁12布设于同一平面上。实际施工时,也可以将多个所述下纵梁均布设在所述下横梁12的正下方。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下纵梁与多个所述下横梁12之间通过多个连接螺栓15组装为一体,所述开孔钢板1竖直焊接在纵向工字钢14的上翼缘顶面中部。在增设桥梁承重梁的前提下,本实施例中所形成的桥梁上部结构可直接适用于跨径比较大的桥梁。0057 实际施工前,先对开孔钢板1、纵向工字钢14、预应力钢束4和下横梁12的外表面进行除锈防腐处理,同时对矩形木板2的表面进行刨平防腐。

27、与干燥处理;然后,按照预应力钢束4的布设间距,在开孔钢板1和矩形木板2上分别开设钢板预留孔9和木板预留孔11,钢板预留孔9和木板预留孔11的留孔处均应该进行二次防腐;随后,通过连接螺栓15将纵向工字钢14和下横梁12栓接成梁格系,同时在纵向工字钢14的上翼缘顶面中部焊接开孔钢板1;紧接着,组装矩形木板2和开孔钢板1,并在木板预留孔11和钢板预留孔9内穿预应力钢束4,然后利用千斤顶进行预应力张拉,使开孔钢板1、矩形木板2和纵向钢板3以及下横梁12连成整体。最后,按照实际需要,在所述整体式桥面板上铺设桥面铺装层8。0058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说 明 书CN 202390760 U1/5页9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390760 U2/5页10图3图4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390760 U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