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炊事灶节能装置壳体.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401068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73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17598.2

申请日:

1996.06.27

公开号:

CN1157894A

公开日:

1997.08.27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F24B13/02

主分类号:

F24B13/02

申请人:

王可全;

发明人:

王可全

地址:

632193四川省永川市双石镇重庆市中心桥煤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燃煤饮事灶技术领域。是一种装配炊事灶节能装置并对该装置结构性能起决定作用的壳体,特征是壳体底部连设有炉排框,该炉排框固设有承载活炉排的机构。该壳体组装的炊事灶节能装置可趋于封闭式,结构简单,装拆容易,热效率高,具有使用灵活方便,烧煤为主兼烧柴,便于去除锅上烟渣和卸渣等功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燃煤的多功能炊事灶节能装置壳体,其特征在于:所 述壳体底部连设有炉排框,该炉排框固设有承载机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 是园锥壁面或是带园锥壁面的凹缘。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 是斜凹弧面凹缺或是带斜凹弧面凹缺的支耳。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 是凸弧面支耳。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 是托条。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框是 由炉排外框和炉排风内框套合成的组合炉排框。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炉排 框设有卸渣斜间隙。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内框 呈内周缘高外周缘低的园锥面形状或弧形园环面形状。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端 设有斜边缺口。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壳体,其特 征在于:所述壳体上端设有弧形加煤缺口。

说明书


多功能炊事灶节能装置壳体

    本发明涉及燃煤炊事灶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安设在然煤炊事灶中容置支承燃烧元件的壳体,特别是用于装配整体燃煤炊事灶节能装置的壳体。

    目前广泛使用的燃煤炊事灶为泥石结构,无固定模式,建造、改建困难,功能单一,热效率低,不适应炊事灶节能改造的需要。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是制造一种结构性能好的炊事灶节能装置整体置放在灶中,关键是设有装配这样一种装置所需要的对其结构性能起决定作用的壳体。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装配燃煤炊事灶节能装置并对该装置结构性能起决定作用的壳体,由该壳体组装的燃煤炊事灶节能装置可趋于封闭式,结构简单,装折容易,热效率高;具有使用灵活方便,烧煤为主兼烧柴,便于去除锅上烟渣和卸渣等多种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燃煤为主的多功能炊事灶节能装置壳体,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底部连设有炉排框,该炉排框固设有承载活炉排的机构。

    为使壳体的炉排框结构尽可能简单,容易制造,更利于其配套活炉排安取灵活和卸渣方便,上述技术解决方案中承载活炉排的机构最好是园锥壁面或是带园锥壁面的凹缘,也可以是斜凹弧面凹缺或是带斜凹弧面凹缺的支耳,也可以是凸弧面支耳;炉排框设为矩形时,其承载活炉排的机构可以是托条。当炉排框直径较大时,为使其配套活炉排顶升卸渣方便省力,炉排框可设为由炉排外框和炉排内框套合成组合炉排框;组合炉排框设卸渣斜间限更能增强卸渣效果;为使炉排框上燃烧室容积可以增减,以适应燃料变化或满足对火力大小地不同需要。或者获得煤的均匀持久燃烧,组合炉排框的炉排内框可设为内周缘高外周缘低的园锥面形状或弧形园环面形状。当壳体较高为提高装配的装置的保温性能而采用上部加煤时,壳体上端设有加煤缺口,该加煤缺口最好呈弧形,为进一步增强装配的装置的节能效果,壳体上端设有使调节圈升降的相对旋转升降斜边缺口。本发明燃煤壳体底部连设的炉排框是指与活炉排形状大小相对应的孔框,当壳底厚度与炉排框厚度相当时,特别是炉排框与弧形园环面壳底整铸为一体时,炉排框外周缘与壳底之间设有明显界线。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使用本发明壳体装配的用于燃煤的炊事灶节能装置结构简单,热效率高,具有多种功能。壳体内置入一个炉芯,炉芯与壳体之间填入保温材料,炉排框中安放活炉排即为炊事灶节能装置。若要使其具有调节功能,只需在壳体上端套上调节圈,摆动其手把作正向或反向旋转,调节圈侧壁上凸台或凸钉沿壳体上端斜边缺口作周向滑动,凋节圈即可升降,不必再另外设置升降调节部件且操作简单。需卸渣时,移动活炉排,卸渣间隙或卸渣孔宽度加宽卸除煤渣。取下活炉排即可由炉排框伸入刮具除掉锅上烟渣;也可取下活炉排改烧柴。由于炉排框中活炉排可移动卸渣,使得壳体加煤孔或加煤缺口位置可相对于炉排提高,特别是采用加煤缺口时,因缺口不直接与外界相通,不必设置隔热物体,既增强了保温性能又简化了结构。当壳体炉排框设为组合炉排框,其炉排内框设为外周缘低内周缘高的形状,或者炉排框中的活炉排设为外周缘低中间凸的形状时,壳体内的燃烧室形成一环形槽,使燃烧室容积可以增减,既适合烧劣质煤又适合烧优质煤;有如同大灶火力大和小灶火力小的调节功能;可使煤形成一种稳定持久的燃烧状态;还可减小生火的引火柴用量,解决了生火难。本发明壳体也可作为炉子壳体使用。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31是本发明第1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2是本发明第2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0是本发明第3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9是本发明第4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是本发明第1个实施例的炉排框及其配套活炉排俯视示意图;图2是该实施例1的一种炉排框及其配套活炉排变体结构俯视示意图;图7是该实施例1的又一种炉排框及其配套活炉排变体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第2个实施例的炉排框及其配套活炉排俯视示意图;图4是该实施例2的一种炉排框及其配套活炉排变体结构俯视示意图;图10是该实施例2的又一种炉排框及其配套活炉排变体结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第3个实施例的炉排框及其配套活炉排俯视示意图。图6是该实施例3的炉排框及其配套活炉排变体结构俯视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第4个实施例的炉排框及其配套活炉排俯视示意图;图9是该实施例4的炉排框及其配套活炉排变体结构俯示意图。图11是图3M—M线剖面图。图12是图3L—L线剖面图。图13是图5K—K线剖面图。图14是图5J—J线剖面图。图15是图1H—H线剖面图。图18是图1G—G线剖面图。图16是图2I—I线剖面图。图17是图1A—A线和图2A—A线共同剖面示意图。图19是图4N—N线剖面图。图20是图3F—F线,图4F—F线,图5F—F线和图6F—F线共同剖面图。图21是图2C—C线剖面示意图。图22是图3E—E线,图4E—E线和图10E—E线共同剖面示意图。图23是图5D—D线和图6D—D线共同剖面图。图26是图6Q—Q线剖面图。图27是图8P—P线剖面图。图28是图10R—R线剖面图。图33是图1S—S线剖面图。

    结合附图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本实施例壳体底部的炉排框及其配套活炉排包括3种不同结构。参见图31,壳体25由园筒形主壳体25a和弧形园环面壳底25d套装而成。主壳体25a上端设有上大下小的弧形加煤缺口26,相对旋转升降斜边缺口27,2次风孔28;壳底25d中通过过桥8固连有组合炉排框1,组合炉排框1由炉排外框1a和内周缘高外周缘低的炉排内框1d套合而成,炉排内框1d中设有活炉排2,这样壳体25形似浅园桶状。

    实施例1炉排框及其配套活炉排结构,参见图1,图15、图17、图18、图33。园形炉排框1外周缘通过过桥8与弧形园环面壳底25d相固连,炉排框1是由炉排外框1a和炉排内框1d套合而成的组合炉排框1,炉排内框1d外周缘园锥壁面12分隔为4个弧形缺口4,该4个弧形缺口4与炉排外框1a内周缘园锥壁面12构成组合炉排框1的4段弧形卸渣间隙7。炉排内框1d设有带蜂窝孔10的蜂窝炉排2,3个斜承载面11支耳3a使活炉排2外周缘园锥壁面12分隔为3个弧形缺口4,该3个弧形缺口4与炉排内框1d内周缘园锥壁面12构成炉排内框1d与活炉排2之间的3段弧形卸渣间隙7。参见图15,炉排内框1d外周缘斜承载面11斜支耳3的斜承载面11与炉排外框1a内周缘园锥壁面12相套合。参见图18,炉排内框1d内周缘园锥壁面12与活炉排2外周缘园锥壁面12平行相对,该两园锥壁面12之间的卸渣斜间隙7随着炉排内框1d向假想线位置1d顶升逐渐加宽。炉排内框1d外上周缘低(约一个炉排框厚度)于炉排外框1a内上用缘利于卸渣斜间隙7顶升加宽。参见图24,炉排内框1d剖面形状呈“八”字形;由图1、图24知,炉排内框1d呈带间隙5的园锥面形状。

    实施例1的一种炉排框及其配套活炉排变体结构。参见图2,图16,图17。园形炉排框1外周缘通过过桥8与5弧形园环面壳底25d相固连,炉排框1由炉排外框1a和炉排内框1d套合成组合炉排框1,炉排外框1a的4个斜承载面11斜支耳3使炉排外框1a内周缘园锥壁面12分隔构为4个弧形缺口4,该4个弧形缺口4与炉排内框1d外周缘园锥壁成12构成组合炉排框1的4段弧形卸渣间隙7。炉排内框1d设有炉条6,间隙5,顶升孔9。炉排内框1d内周缘3个斜承载面11斜支耳3支承着活炉排2,该3个支耳3将炉排内框1d内周缘园锥壁面12分隔为3个弧形缺口4,该3个弧形缺口4构成炉排内框1d内周缘园锥壁面12与活炉排2外周缘园锥壁面12之间的三段弧形卸渣斜间隙7。活炉排2有炉条6,间隙5。参见图16,炉排外框1a内周缘斜承载面11斜支耳3的斜承载面11与炉排内框1d外周缘园锥壁面12相套合。参见图17,炉排外框1a内周缘园锥壁面12与炉排内框1d外周缘园锥壁面12相互平行,该两园锥壁面12之间的卸渣斜间隙7随着炉排内框1d向假想线位置1d顶升而逐渐加宽,炉排内框1d外上周缘低于炉排外框1a内上周缘利于弧形卸渣斜间隙7的顶升加宽。J1—J1线剖面图所示结构与J—I线剖面图所示结构相同;A1—A1线剖面图所示结构与A—A线剖面图所示结构相同。即炉排外框1a与炉排内框1d之间的结构同于炉排内框1d与活炉排2之间的结构,这可由图16图17导出。参见图21,炉排内框1d剖面形状呈挠曲弧“八”字形。由图2、图21知,炉排内框1d呈带间隙5的弧形园环面形状。

    实施例1的又一种炉排框及其配套活炉排变体结构。参见图7、图25。园形炉排框1外周缘通过过桥8与弧形园环面壳底25d相固连,炉排框1是由炉排外框1a内周缘角支耳19支承着内周缘高外周缘低的弧形园环面状炉排内框1d构成的组合炉排框1。炉排内框1d设有卸渣孔10,弧形卸渣缺口4。炉排内框1d中套有带蜂窝孔10的园顶状活炉排2,炉排内框1d内周缘是带园锥面12的凹缘,该凹缘园锥壁面12与活炉排2的园锥壁面12相套合。园顶状活炉排2外壁载面形状呈三角形,即有上园锥面12和下园锥面12,该两上下园锥面12可分别与炉排内框1d内周缘园锥壁面12相套合,活炉排2有凸面向上2或翻转凹面向下2(假想线所示)两种置放状态,使其上的燃烧室有容积和高度的变化。本变体结构的组合炉排框1既可顶升炉排内框1d卸渣又可转动炉排内框1d卸渣。

    由实施例1壳体1中置放一炉芯,炉芯与壳体1之间夹填保温材料组装成的炊事灶节能装置的功用如下:当需调节火力节约燃料时,在壳体上端套上调节圈,摆动调节圈手把,调节圈上的钉在斜边缺口27上作周向滑动,调节圈高度变化调节燃烧根据情况或者由二次风孔28送入二次风。内周缘高外周缘低的炉排内框1d与炉芯构成环形槽,当环形槽留满煤渣时,燃烧室容积缩小,总炉排面积减小,生火所需引火柴较少,煤渣又具有隔热作用,避免大马小车浪费燃料,若中途需大火时,可顶升炉排内框1d卸除煤渣,加添新煤,这种情况起着如同大灶火力大和小灶火力小的功能互换作用;也可在生火时,环形槽中先加满煤,只在活炉排2上放引火柴,使环形槽中的煤形成由内向外和由上向下的稳定持久的燃烧状态,减少加煤拨火次数,节约燃料;燃用劣质煤时,将环形槽中的煤渣除尽,得到较大的燃烧室容积,燃用优质煤时,环形槽中保留煤渣,得到较小的燃烧室容积。

    实施例2,本实施例壳体底部的炉排框及其配套活炉排包括3种不同结构。参见图32,壳体25由园台形主壳体25a和弧形园环面壳底25d套装而成。主壳体25d上端设有上大下小的弧形加煤缺口26,相对旋转升降斜边缺口27;壳底25d中固连有炉排框1,炉排框1中设有外周缘低中间凸的活炉排2,这样,壳体25形似园台形线桶状。

    实施例2的炉排框及其配套活炉排结构:参见图3、图11、图12、图20。炉排框1外周缘与弧形园环面壳底25d铸为一体,炉排框1内周缘园锥壁面12被3个带斜凹弧面17凹缺的支耳15分隔为3个弧形缺口4 ,带蜂窝孔10的活炉排2斜凸弧面16支耳14套合在炉排框1支耳15的斜凹弧面17凹缺中。活炉排2外周缘园锥壁面12被3个斜凸弧面16支耳14分隔为3个弧形缺口4,炉排框1的3个弧形缺口4与活炉排2的3个弧形缺口4构成炉排框1与活炉排2之间的3段弧形卸渣间隙7。参见图11、图12。炉排框1支耳15有凹弧面17,纵向斜面18,是带斜凹弧面17缺的支耳15;活炉排2支耳14有凸弧面16,纵向斜面18,是凸弧面16支耳14。参见图22,活炉排2剖面形状呈弓形,结合图3知,活炉排2呈外周缘低中间凸带蜂窝孔10的园顶状。参见图20,炉排框1内周缘园锥壁面12与活炉排2外周缘园锥壁面12相互平行,当活炉排2向假想线位置2顶升时,该两园锥壁面12之间的卸渣斜间隙7逐渐加宽。活沪排2外上周缘低于炉排框1内上周缘利于弧形卸渣斜间隙7的顶升加宽。

    实施例2的一种炉排框及其配套活炉排变体结构:参见图4、图19、图20。园形炉排框1外园缘与弧形园环面壳底25d铸为一体。活炉排2的3个斜承载面11斜支耳3套合在炉排框1内周缘园锥壁面12上;活炉排2外周缘园锥壁面12被3个斜承载面11斜支耳3分隔为3个弧形缺口4,该3个弧形缺口4构成活炉排2与炉排框1内周缘园锥壁面12之间的3段弧形卸渣间隙7。活炉排2设有炉条6,间隙5,顶升孔9。参见图19,炉排框1内周缘园锥壁面12与活炉排2斜承载面11斜支耳3的斜承载面11相套合。参见图22,活炉排2剖面形状呈弓形,结合图4知,活炉排2呈外周缘低中间凸带间隙5的园顶状。图20为图4F—F线和图3F—F线共同剖面图,因此其所示的对应结构相同,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图4所示炉排框及活炉排功用与图3的相同。

    实施例2的又一种炉排框及其配套活炉排变体结构:参见图10、图28。园形炉排框1外周缘与弧形园环面壳底25d铸为一体,活炉排2支承在炉排框1内周缘带园环面23的凹缘24中。活炉排2由左半园炉排2a和右半园炉排2d套合为园形活炉排2;活炉排2设有炉条6,间隙5,顶升孔9。参见图22,园形活炉排2剖面形状呈弓形,结合图10知,活炉排2为带间隙5的园顶状,它可以有凸面向上和翻转凹面向下两种置放状态,当其凹面向下使用时,其上的燃烧室容积增大,适于燃劣质煤。其它功能用与图4或图3的相同。

    下面叙述第二个实施例的使用效果:壳体25中置入炉芯,炉芯与壳体25之间填入保温材料,炉排框中安放活炉排2,就是炊事灶节能装置,园顶状活炉排2与炉芯之间形成一环形槽,当环形槽中留满煤渣时,燃烧室容积缩小,总炉排面积减小,生火所需引为柴较少,解决了生火难,煤渣又具隔热作用,避免了大马上车浪费燃料;若中途需大火时,可顶升活炉排2,卸除煤渣,加添新煤。这种情况起着如同大灶火力大和小灶火力小两种功能互换的作用;也可在生火时,先在环形槽中加满煤,只在活炉排2的中央放引火柴,环形槽中的煤形成由内向外和由上向下的稳定持久的燃烧状态,减少加煤和拨火次数,节约燃料。燃用劣质煤时,将环形槽中煤渣卸尽,得到较大的燃烧室容积;燃用段质煤时,环形槽中保留煤渣,得到较小的燃烧室容积。

    实施例3,本实施例壳体底部的炉排框及其配套活炉排包括两种不同结构。参见图30,壳体25上部为园台形下部为弧形,主壳体与壳底为整体结构,壳体25上端设有相对旋转升降斜边缺口27,腰壁上开有加煤孔29,弧形园环面壳底中固设有炉排框1,炉排框1中设有活炉排2。这样,壳体25形似上大下小的弧形线桶状。

    实施例3的炉排框及其配套活炉排结构:参见图5,图13、图14、图20。园形炉排框1外周缘与弧形园环面壳底25铸为一体,炉排框1的3个斜凸弧面16支耳14向上套合在活炉排2的3个支耳15的斜凹弧面17凹缺中,活炉排2为有蜂窝孔10的蜂窝炉排2。炉排框1内周缘园锥壁面12被3个带斜凹弧面17凹缺的支耳15分隔为3个弧形缺口4;炉排框1内周缘3个弧形缺口4与活炉排2外周缘3个弧形缺口4构成炉排框1与活炉排之间的三段弧形卸渣间隙7。参见图13、图14。炉排框1支耳14有凸弧面16,纵向斜面18,是斜凸弧面16支耳14;活炉排2支耳15有凹弧面17,纵向斜面18,是带斜凹弧面17凹缺的支耳15。参见图1、图20。炉排框1内周缘弧形缺口4的园锥壁面12与活炉排2外周缘弧形缺口4的园锥面12相互平行,它们之间的弧形卸渣斜间隙7随着活炉排2向假想线位置2顶升而逐渐加宽;活炉排2外周缘低于炉排框1内缘增加了弧形卸渣间隙7顶升加宽呈度。参见图20、图23,活炉排2安放在炉排框1中时,活炉排2低(约一个炉排厚度)于炉排框1,它们形似线盘状。

    实施例3的炉排框及其配套活炉排变体结构:参见图6、图18、图20,炉排框1外周缘与弧形园环面壳底25铸为一体,带蜂窝孔10的炉排框1内周缘园锥壁面12分隔为数个弧形缺口4,带蜂窝孔10的活炉排2支承在炉排框1角支耳19上,活炉排2外周缘园锥壁面12分隔为弧形缺口4,炉排框1缺口4与活炉排2缺口4套合成炉排框1与活炉排2之间的卸渣间隙7。由图6,图20,图26看出,当活炉排2顶升时,炉排框1缺口4园锥壁面12和活炉排2缺口4园锥壁面12相应加宽,也可以转动活炉排2,使炉排框1缺口4与活炉排2缺口4对合成一个卸渣孔,卸渣完毕再回转活炉排2。

    采用本实施例壳体装配的炊事节能装置,活炉排2取下后,炉排框1下方煤渣坑变为燃柴燃烧室下部,炉排框1相对升高,使以固定炉排框1为界的上部燃柴空间不至太高,更适合燃煤燃柴的功能转换。

    实施例4,本实施壳体底部的炉排框及其配套活炉排包括两种不同结构。参见图29,壳体25上部为园台形下部为弧形,壳体1较矮,壳体25下部通过过桥8固连有炉排框1,炉排框1中置放有活炉排2,这样,壳体25形似上大下小的弧形线桶状。

    实施例4的炉排框及其配套活炉排结构:参见图8,炉排框1外周缘设有支耳8,外周缘为园形内周缘为矩形的炉排框1设有兼作炉排框的炉条6,炉排框1两根兼作炉条22将炉排框1隔为3个卸渣孔20;活炉排2为框架形状,其中段带蜂窝孔10的蜂窝炉排将活炉排2分隔为两个卸渣孔20,炉排框1的卸渣孔20被活炉排2的边框21分隔为卸渣间隙5a,5d,5c;活炉排2的卸渣孔20被炉排框1兼作炉条的托条22分隔为卸渣间隙5d和5c,卸渣间隙5d和5c既是炉排框1卸渣孔20的一部分又是活炉排2卸渣孔20的一部分。参见图27,活炉排2通过边框21支承在兼作炉条的托条22下凹成的凹缺上,活炉排2既可顶升卸渣,又可向箭头m方向移动使间隙加宽卸渣。

    实施例4的炉排框及其配套活炉排变体结构:参见图9。炉排框1通过过桥8与壳底25相固连,炉排框1中设有活炉排2,活炉排2包括小炉排2a和2d。炉排框1为截角矩形,它被炉条6分隔为左右两个卸渣孔20,该卸渣孔20中分别设有左边小炉排2a和右边小炉排2d,该两个小炉排的顶升孔9便于其顶升卸渣。图中M1—M1线剖面图所示结构与图3M—M线剖面图所示结构相同,L1—L线剖面图所示结构与图3L—L线剖面图所示结构相同,因此可由图11和图12导出,活炉排2的斜凸弧面16支耳14嵌合在炉排框1的斜凹弧面17凹缺中。

多功能炊事灶节能装置壳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多功能炊事灶节能装置壳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多功能炊事灶节能装置壳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功能炊事灶节能装置壳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功能炊事灶节能装置壳体.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燃煤饮事灶技术领域。是一种装配炊事灶节能装置并对该装置结构性能起决定作用的壳体,特征是壳体底部连设有炉排框,该炉排框固设有承载活炉排的机构。该壳体组装的炊事灶节能装置可趋于封闭式,结构简单,装拆容易,热效率高,具有使用灵活方便,烧煤为主兼烧柴,便于去除锅上烟渣和卸渣等功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