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良好隔热隔音效果的墙体及建筑物.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396234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81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682536.0

申请日:

2015.10.21

公开号:

CN105201104A

公开日:

2015.12.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2/56申请日:20151021|||公开

IPC分类号:

E04B2/56; E04C2/52; E04C2/34; E04D3/40; E04D3/35

主分类号:

E04B2/56

申请人:

江苏菲特滤料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爱民

地址:

224500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滨海经济开发区工业园港区支路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代理人:

许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良好隔热隔音效果的墙体,所述的墙体包括第一边框和墙体单元,墙体单元相互拼接连为一体,且第一边框固定连接在墙体单元的外侧;所述的墙体单元包括外墙层、内墙层,以及位于外墙层和内墙层之间的第一布管,第一布管分别与外墙层和内墙层固定连接,外墙层、内墙层和第一布管均由纺织品制成。该墙体在现场施工作业效率高,且具有良好的隔热、隔音效果。同时还提供一种建筑物,施工效率高,隔热、隔音和透气性能佳。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具有良好隔热隔音效果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体包括第一边框和墙体单元(1),墙体单元(1)相互拼接连为一体,且第一边框固定连接在墙体单元(1)的外侧;所述的墙体单元(1)包括外墙层(2)、内墙层(3),以及位于外墙层(2)和内墙层(3)之间的第一布管(4),第一布管(4)分别与外墙层(2)和内墙层(3)固定连接,外墙层(2)、内墙层(3)和第一布管(4)均由纺织品制成。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良好隔热隔音效果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墙层(2)中含有剪切增稠液和芳纶纤维;所述的芳纶纤维占外墙层(2)的质量百分比为5%~60%;所述的剪切增稠液采用浸渍工艺与纺织品复合,且剪切增稠液占外墙层(2)的质量百分比为5%~40%;所述的墙体单元(1)为卷材。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良好隔热隔音效果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体单元中,外墙层(2)的相邻两端面设有第一凹槽(201),另外两端面设有第一凸块(202);相邻的两个墙体单元中,一个墙体单元的外墙层第一凹槽和另一个墙体单元的外墙层第一凸块相配合。

4.
  按照权利要求1、2或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具有良好隔热隔音效果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体单元中,内墙层(3)的相邻两端面设有第二凹槽(301),另外两端面设有第二凸块(302);相邻的两个墙体单元中,一个墙体单元的内墙层第二凹槽和另一个墙体单元的内墙层第二凸块相配合。

5.
  一种建筑物,其特征在于,该建筑物包括墙体和屋顶,屋顶连接在墙体的上方;
所述的墙体包括第一边框和墙体单元(1),墙体单元(1)相互拼接连为一体,且第一边框固定连接在墙体单元(1)的外侧;所述的墙体单元(1)包括外墙层(2)、内墙层(3),以及位于外墙层(2)和内墙层(3)之间的第一布管(4),第一布管(4)分别与外墙层(2)和内墙层(3)固定连接,外墙层(2)、内墙层(3)和第一布管(4)均由纺织品制成;
所述的屋顶包括第二边框、由第一屋顶单元(5)拼接而成的屋顶上部(7)和由第二屋顶单元(6)拼接而成的屋顶下部(8),第二边框套装在屋顶上部(7)和屋顶下部(8)的外侧;第一屋顶单元(5)包括第二布管(502),第二屋顶单元(6)包括沟槽(602),且第二布管(502)与沟槽(602)连通,屋顶上部和屋顶下部配合连接,且屋顶上部和屋顶下部均由纺织品制成。

6.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墙层(2)中含有剪切增稠液和芳纶纤维;所述的芳纶纤维占外墙层(2)的质量百分比为5%~60%;剪切增稠液占外墙层(2)的质量百分比为5%~40%。

7.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屋顶单元(5)还包括第一顶层(501)和第一底层(503),第二布管(502)相互平行布设,且第二布管(502)固定连接在第一顶层(501)和第一底层(503)之间;第一屋顶单元(5)相互配合连接;
所述的第二屋顶单元(6)还包括第二顶层(601)和第二底层(603),沟槽(602)固定连接在第二顶层(601)和第二底层(603)之间;沟槽(602)的侧部设有出水口;第二屋顶单元(6)水平配合连接。

8.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屋顶上部(7)和屋顶下部(8)配合连接是指:位于屋顶上部(7)最下部的第一屋顶单元(5)底部与第二屋顶单元(6)的顶部配合连接,且第一屋顶单元(5)的第一顶层(501)和第二屋顶单元(6)的第二顶层(601)位于同一面,第一屋顶单元(5)的第一底层(503)和第二屋顶单元(6)的第二底层(603)位于同一面。

9.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屋顶单元(5)中第一底层(503)的底面和第二屋顶单元(6)中第二底层(603)的底面分别设有单向透气防水薄膜层(9);所述的纺织品为非织造布、机织纺织品或者针织纺织品;墙体单元(1)、第一屋顶单元(5)和第二屋顶单元(6)均可为卷材。

10.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屋顶单元(5)的第一顶层(501)的端面设有第五凸块(504)和第五凹槽(505),相邻的两个第一屋顶单元(5)通过第一顶层(501)的第五凸块(504)和第五凹槽(505)配合连接;和/或所述的第一屋顶单元(5)的第一底层(503)的端面设有第六凸块(506)和第六凹槽(507),相邻的两个第一屋顶单元(5)通过第一底层(503)的第六凸块(506)和第六凹槽(507)配合连接;
所述的第二屋顶单元(6)的第二顶层(601)的端面设有第三凸块(604)和第三凹槽(605),相邻的两个第二屋顶单元(6)通过第二顶层(601)的第三凸块(604)和第三凹槽(605)配合连接;和/或所述的第二屋顶单元(6)的第二底层(603)的端面设有第四凸块(606)和第四凹槽(607),相邻的两个第二屋顶单元(6)通过第二底层(603)的第四凸块(606)和第四凹槽(607)配合连接。

说明书

一种具有良好隔热隔音效果的墙体及建筑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墙体,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具有良好隔热隔音效果的墙体及建筑物。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物墙体主要包括:水泥浇筑、夹芯板等制成。水泥浇筑和夹芯板,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墙体,但是其隔音隔热效果差,维护成本也高,墙体的可利用价值太低。同时,无论是水泥浇筑,还是夹芯板都需要现场施工,效率低。屋顶主要包括:水泥浇筑、夹芯板屋顶、瓦屋面,现有材料的瓦屋面,其隔热效果最理想,但由于采用粘土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而且红砖青瓦等材料,都是通过烧结而成的,烧结的过程本身也是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和产生大量的烟尘以及热能损失,瓦屋面材料将逐步退出屋顶材料市场。水泥浇筑和夹芯板屋顶,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屋顶,其特点是:其隔音隔热效果差,维护成本也高,屋顶的可利用价值太低,尤其不利于室内热量和水汽的散发。同时,无论是水泥浇筑,还是夹芯板屋顶都需要现场施工,效率低。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隔热隔音效果的墙体,该墙体在现场施工作业效率高,且具有良好的隔热、隔音效果。同时还提供一种建筑物,施工效率高,隔热、隔音和透气性能佳。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良好隔热隔音效果的墙体,所述的墙体包括第一边框和墙体单元,墙体单元相互拼接连为一体,且第一边框固定连接在墙体单元的外侧;所述的墙体单元包括外墙层、内墙层,以及位于外墙层和内墙层之间的第一布管,第一布管分别与外墙层和内墙层固定连接,外墙层、内墙层和第一布管均由纺织品制成。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外墙层中含有剪切增稠液和芳纶纤维;所述的芳纶纤维占外墙层的质量百分比为5%~60%;所述的剪切增稠液采用浸渍工艺与纺织品复合,且剪切增稠液占外墙层的质量百分比为5%~40%;所述的墙体单元为卷材。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墙体单元中,外墙层的相邻两端面设有第一凹槽,另外两端面设有第一凸块;相邻的两个墙体单元中,一个墙体单元的外墙层第一凹槽和另一个墙体单元的外墙层第一凸块相配合。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墙体单元中,内墙层的相邻两端面设有第二凹槽,另外两端面设有第二凸块;相邻的两个墙体单元中,一个墙体单元的内墙层第二凹槽和另一个墙体单元的内墙层第二凸块相配合。
一种建筑物,该建筑物包括墙体和屋顶,屋顶连接在墙体的上方;所述的墙体包括第一边框和墙体单元,墙体单元相互拼接连为一体,且第一边框固定连接在墙体单元的外侧;所述的墙体单元包括外墙层、内墙层,以及位于外墙层和内墙层之间的第一布管,第一布管分别与外墙层和内墙层固定连接,外墙层、内墙层和第一布管均由纺织品制成;所述的屋顶包括第二边框、由第一屋顶单元拼接而成的屋顶上部和由第二屋顶单元拼接而成的屋顶下部,第二边框套装在屋顶上部和屋顶下部的外侧;第一屋顶单元包括第二布管,第二屋顶单元包括沟槽,且第二布管与沟槽连通,屋顶上部和屋顶下部配合连接,且屋顶上部和屋顶下部均由纺织品制成。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外墙层中含有剪切增稠液和芳纶纤维;所述的芳纶纤维占外墙层的质量百分比为5%~60%。剪切增稠液占外墙层的质量百分比为5%~40%。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第一屋顶单元还包括第一顶层和第一底层,第二布管相互平行布设,且第二布管固定连接在第一顶层和第一底层之间;第一屋顶单元相互配合连接;所述的第二屋顶单元还包括第二顶层和第二底层,沟槽固定连接在第二顶层和第二底层之间;沟槽的侧部设有出水口;第二屋顶单元水平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屋顶上部和屋顶下部配合连接是指:位于屋顶上部最下部的第一屋顶单元底部与第二屋顶单元的顶部配合连接,且第一屋顶单元的第一顶层和第二屋顶单元的第二顶层位于同一面,第一屋顶单元的第一底层和第二屋顶单元的第二底层位于同一面。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第一屋顶单元中第一底层的底面和第二屋顶单元中第二底层的底面分别设有透气薄膜层;所述的纺织品为非织造布、机织纺织品或者针织纺织品;墙体单元、第一屋顶单元和第二屋顶单元均可为卷材。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第一屋顶单元的第一顶层的端面设有第五凸块和第五凹槽,相邻的两个第一屋顶单元通过第一顶层的第五凸块和第五凹槽配合连接;和/或所述的第一屋顶单元的第一底层的端面设有第六凸块和第六凹槽,相邻的两个第一屋顶单元通过第一底层的第六凸块和第六凹槽配合连接;所述的第二屋顶单元的第二顶层的端面设有第三凸块和第三凹槽,相邻的两个第二屋顶单元通过第二顶层的第三凸块和第三凹槽配合连接;和/或所述的第二屋顶单元的第二底层的端面设有第四凸块和第四凹槽,相邻的两个第二屋顶单元通过第二底层的第四凸块和第四凹槽配合连接。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墙体由墙体单元拼接而成。整体建筑物作业效率高。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中屋顶和墙体均为纺织品制成。整个墙体包括外墙层、内墙层和第一布管。墙体的三层设置,且墙体由纺织品制成。纺织品经过常规处理后具有吸声功效,能够起到隔音作用。第一布管为空心管,第一布管位于外墙面和内墙面之间。第一布管内腔中有气流流通,带走热量,起到了良好的隔热和隔音效果。在屋顶上部设有第二布管,第二布管为空心管。当第二布管中有空气时,尤其在空气流动时,第二布管可以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纺织品具有一定的空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尤其,在第一底层的底面和第二底层的底面分别设有透气薄膜层,使得室内的气体通过透气薄膜层向室外流动,提高屋顶的透气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墙体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墙体单元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屋顶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屋顶单元的正视图;
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屋顶单元的剖视图。
图中有:墙体单元1、外墙层2、第一凹槽201、第一凸块202、内墙层3、第二凹槽301、第二凸块302、第一布管4、第一屋顶单元5、第一顶层501、第二布管502、第一底层503、第五凸块504、第五凹槽505、第六凸块506、第六凹槽507、第二屋顶单元6、第二顶层601、沟槽602、第二底层603、第三凸块604、第三凹槽605、第四凸块606、第四凹槽607、屋顶上部7、屋顶下部8、单向防水透气薄膜层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墙体,包括边框和墙体单元1。墙体单元1相互拼接连为一体,且边框固定连接在墙体单元1的外侧。所述的墙体单元1包括外墙层2、内墙层3,以及位于外墙层2和内墙层3之间的第一布管4,第一布管4分别与外墙层2和内墙层3固定连接,外墙层2、内墙层3和第一布管4均由纺织品制成。
上述实施例的墙体,由墙体单元拼接而成。墙体单元1可以在工厂加工而成,不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在安装墙体时,将墙体单元运送到施工现场。安装工人将一墙体单元中的凹槽和另一墙体单元中的凸块相配合,即可完成拼接。拼接完成后,将第一边框套装墙体单元外侧,提高其拼装后的牢靠性。因此,本实施例的墙体的安装作业效率高。另外,根据整个墙体的尺寸计算出墙体单元个数,墙体单元为模块化单元,加工也十分方便。
如果发生地震等地质灾害,或者发生冲撞时,墙体倒下。由于墙体由纺织品制成,其坍塌不会造成人员受到较大的伤害,有利于确保人员的安全。
上述实施例的墙体中,第一布管4位于外墙层2和内墙层3之间,第一布管4为空心管。外墙层2和内墙层3之间布设多个第一布管4。这样,整个墙体包括了三层。第一布管4中的空气可以流动,有利于提高隔音隔热性能。
制成本实施例屋顶的纺织品可以在工厂化定制前的纺织品成型过程中,对纺织品进行各种功能性整理,整理后的纺织品可以根据需要做不同的功能性整理,整理后的纺织品可以具有吸声隔音、防水防油、防辐射、抗菌抗病毒、耐候性和抗紫外线性。利用纺织品可以与其它有机和无机材料复合和陷嵌,改变材料的性能,纺织品的复合和后整理容易这种特征,使材料的改性效果大大增强,相对于其它材料的改性难度和成本优势,特点显著。纺织品经过复合和后整理后,使墙体或屋面材料具有抗冲击、耐化学性好、与其它功能性材料复合,使非织造材料自身具有该材料的特殊性能。就本实施例而言,制成墙体的纺织品具有吸声隔音功效。
上述实施例的墙体中,制成墙体单元的外墙层2、内墙层3和第一布管4均由纺织品制成。纺织品可以来源于纺织品边角料和其它再生纤维。因此,屋顶利用废弃纺织物制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外墙层2中含有剪切增稠液和芳纶纤维。由于外墙层可能会受到外界力的冲击,所以为确保墙体具有一定的抗冲击性能,所述的外墙层2中含有剪切增稠液和芳纶纤维。作为优选,所述的芳纶纤维占外墙层2的质量百分比为5%~60%,例如可以是5%、20%、45%、60%。芳纶纤维的作用是增加外墙层2的抗冲击能力。所述的剪切增稠液的质量浓度为90%~95%,剪切增稠液占外墙层2的质量百分比为5%~40%,例如可以是5%、20%、35%、40%。剪切增稠液的作用是增加外墙层2的抗冲击能力。作为优选,墙体单元1为卷材。在运送时,将墙体单元1绕成卷曲状,便于运输。在拼装时,将卷材形式的墙体单元1展开进行拼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纺织品为非织造布、机织纺织品或者针织纺织品。纺织品可以来源于纺织品边角料和其它再生纤维。因此,屋顶利用废弃纺织物制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墙体单元之间的拼接方式有多种结构形式。本实施例优选三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所述的墙体单元中,外墙层2的相邻两端面设有第一凹槽201,另外两端面设有第一凸块202;相邻的两个墙体单元中,一个墙体单元的外墙层第一凹槽和另一个墙体单元的外墙层第一凸块相配合。第二种方案:所述的墙体单元中,内墙层3的相邻两端面设有第二凹槽301,另外两端面设有第二凸块302;相邻的两个墙体单元中,一个墙体单元的内墙层第二凹槽和另一个墙体单元的内墙层第二凸块相配合。第三种方案:所述的墙体单元中,外墙层2的相邻两端面设有第一凹槽201,另外两端面设有第一凸块202;相邻的两个墙体单元中,一个墙体单元的外墙层第一凹槽和另一个墙体单元的外墙层第一凸块相配合;所述的墙体单元中,内墙层3的相邻两端面设有第二凹槽301,另外两端面设有第二凸块302;相邻的两个墙体单元中,一个墙体单元的内墙层第二凹槽和另一个墙体单元的内墙层第二凸块相配合。与前两种方案相比,第三种方案在外墙层2和内墙层3中都设有凸块和凹槽,增加了整个墙体单元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一种建筑物包含上述结构的墙体,还包括如图3至图6所示的屋顶。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物,包括墙体和屋顶,屋顶连接在墙体的上方。墙体包括第一边框和墙体单元1,墙体单元1相互拼接连为一体,且第一边框固定连接在墙体单元1的外侧;所述的墙体单元1包括外墙层2、内墙层3,以及位于外墙层2和内墙层3之间的第一布管4,第一布管4分别与外墙层2和内墙层3固定连接,外墙层2、内墙层3和第一布管4均由纺织品制成。
屋顶包括第二边框、由第一屋顶单元5拼接而成的屋顶上部7和由第二屋顶单元6拼接而成的屋顶下部8,第二边框套装在屋顶上部7和屋顶下部8的外侧。第一屋顶单元5包括第二布管502,第二屋顶单元6包括沟槽602,且第二布管502与沟槽602连通,屋顶上部和屋顶下部配合连接,且屋顶上部和屋顶下部均由纺织品制成。
墙体结构如上述实施例所示。此处强调的是,所述的外墙层2中含有剪切增稠液和芳纶纤维;所述的芳纶纤维占外墙层2的质量百分比为5%~60%。剪切增稠液占外墙层2的质量百分比为5%~40%。在外墙层2中设置剪切增稠液和芳纶纤维,以增强其抗外界冲撞的能力。
本实施例的屋顶,由第一屋顶单元5和第二屋顶单元6拼接而成。第一屋顶单元5和第二屋顶单元6可以在工厂加工而成,不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加工。在安装屋顶时,将第一屋顶单元5和第二屋顶单元6运送到施工现场。安装工人将第一屋顶单元5中的凹槽和凸块相配合,完成屋顶上部7的拼接;将第二屋顶单元6中的凹槽和凸块相配合,完成屋顶下部8的拼接。因此,模块化作业使得本实施例屋顶的装配作业效率高。另外,根据整个屋顶的尺寸计算出屋顶上部和屋顶下部的尺寸,再确定第一屋顶单元和第二屋顶单元的个数。第一屋顶单元和第二屋顶单元为模块化单元,加工和装配也十分方便。
上述实施例的屋顶由纺织品制成。纺织品的传热效率低,能够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同时,在屋顶上部7设有第二布管502,第二布管502为空心管。当第二布管502中有空气时,尤其在空气流动时,第二布管502可以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流动的空气可以带动热量流动,减少热量在第一顶层501和第一底层之503间的流动。另外,第二布管502可以收集雨水。当第二布管502中有雨水时,第二布管的隔热效果更佳。第二屋顶单元6中设有的沟槽602可以收集第二顶层601渗下的雨水和第二布管502流入的雨水。沟槽602收集的雨水可以实现再利用。例如利用收集的雨水对房屋墙面进行降温,或者进行净化后作为饮用水。在沟槽602的侧部设有出水口,实现水流动。
上述实施例的墙体中,制成屋顶的第一屋顶单元5和第二屋顶单元6均由纺织品制成。所述的纺织品为非织造布、机织纺织品或者针织纺织品。纺织品可以来源于纺织品边角料和其它再生纤维。因此,屋顶利用废弃纺织物制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本实施例的屋顶由纺织品制成,整个屋顶的重量轻。尤其是模块化后,第一屋顶单元和第二屋顶单元的重量轻,便于运输和安装。如果发生地震等地质灾害,或者发生冲撞时,屋顶坍塌,由于屋顶由纺织品制成,屋顶坍塌不会造成人员受到较大的伤害,有利于确保人员的安全。
本实施例的屋顶采用第一屋顶单元和第二屋顶单元拼接而成。拆卸时,通过将第一屋顶单元和第二屋顶单元分别拆卸即可实现回收再利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第一屋顶单元5还包括第一顶层501和第一底层503,第二布管502相互平行布设,且第二布管502固定连接在第一顶层501和第一底层503之间;第一屋顶单元5相互配合连接。
第一顶层501和第一底层503除了起到对第二布管502定位作用,隔离室内和室外空间的作用之外,还具有透气功能。在室内高温时,室内空气可以透过第一底层503和第一顶层501流向外界。
第一屋顶单元5相互配合连接的方式有多种。本实施例优选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所述的第一屋顶单元5的第一顶层501的端面设有第五凸块504和第五凹槽505,相邻的两个第一屋顶单元5通过第一顶层501的第五凸块504和第五凹槽505配合连接。第二种方式:所述的第一屋顶单元5的第一底层503的端面设有第六凸块506和第六凹槽507,相邻的两个第一屋顶单元5通过第一底层503的第六凸块506和第六凹槽507配合连接。第三种方式:所述的第一屋顶单元5的第一顶层501的端面设有第五凸块504和第五凹槽505,相邻的两个第一屋顶单元5通过第一顶层501的第五凸块504和第五凹槽505配合连接;所述的第一屋顶单元5的第一底层503的端面设有第六凸块506和第六凹槽507,相邻的两个第一屋顶单元5通过第一底层503的第六凸块506和第六凹槽507配合连接。与前两种方式相比,第三种方式同时在第一顶面501和第一底面503中都设有凸块和凹槽,增加了第一屋顶单元5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二屋顶单元6还包括第二顶层601和第二底层603,沟槽602固定连接在第二顶层601和第二底层603之间;沟槽602的侧部设有出水口;第二屋顶单元6水平配合连接。
第二顶层601和第二底层603对沟槽602起到定位作用。同时,第二顶层601和第二底层603具有透气功能。在室内高温时,室内空气可以透过第二顶层601和第二底层603流向外界。
第二屋顶单元6水平配合连接的方式有多种,本实施例优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所述的第二屋顶单元6的第二顶层601的端面设有第三凸块604和第三凹槽605,相邻的两个第二屋顶单元6通过第二顶层601的第三凸块604和第三凹槽605配合连接。第二种方式:第二屋顶单元6的第二底层603的端面设有第四凸块606和第四凹槽607,相邻的两个第二屋顶单元6通过第二底层603的第四凸块606和第四凹槽607配合连接。第三种方式:所述的第二屋顶单元6的第二顶层601的端面设有第三凸块604和第三凹槽605,相邻的两个第二屋顶单元6通过第二顶层601的第三凸块604和第三凹槽605配合连接;第二屋顶单元6的第二底层603的端面设有第四凸块606和第四凹槽607,相邻的两个第二屋顶单元6通过第二底层603的第四凸块606和第四凹槽607配合连接。与前两种方式相比,第三种方式同时在第二顶面601和第二底面603中都设有凸块和凹槽,增加了第二屋顶单元6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的沟槽602倾斜布设。因为沟槽602中收集的雨水可以用来作为其他用途,例如净化后作为饮用水,所以沟槽602倾斜布设,有利于雨水在沟槽602中自动流向出水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屋顶上部和屋顶下部配合连接是指位于屋顶上部最下部的第一屋顶单元5底部与第二屋顶单元6的顶部配合连接,且第一屋顶单元5的第一顶层501和第二屋顶单元6的第二顶层601位于同一面,第一屋顶单元5的第一底面503和第二屋顶单元6的第二底层603位于同一面。第一顶层501和第二顶层601位于同一面,第一底面503和第二底层603位于同一面,这使得整个屋顶平整,有利于装配。第二布管502的底端与沟槽602的上部连通,使得第二布管502收集的雨水能够流入沟槽602中。制成本实施例屋顶的纺织品可以在工厂化定制前的纺织品成型过程中,对纺织品进行各种功能性整理,整理后的纺织品可以根据需要做不同的功能性整理,整理后的纺织品可以具有防水防油、防辐射、抗菌抗病毒、耐候性和抗紫外线性,利用纺织品可以与其它有机和无机材料复合和陷嵌,改变材料的性能,纺织品的复合和后整理容易这种特征,使材料的改性效果大大增强,相对于其它材料的改性难度和成本优势,特点显著。纺织品经过复合和后整理后,使墙体或屋面材料具有抗冲击、耐化学性好、与其它功能性材料复合,使非织造材料自身具有该材料的特殊性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屋顶单元5中第一底层503的底面和第二屋顶单元6中第二底层603的底面分别设有单向防水透气薄膜层9。通过设置单向防水透气薄膜层9,室内气体向室外流动,实现透气功能。而外界的空气无法透过单向防水透气薄膜层9流向室内。墙体单元1、第一屋顶单元5和第二屋顶单元6均可为卷材。在运送时,将墙体单元1、第一屋顶单元5和第二屋顶单元6绕成卷曲状,便于运输。在拼装时,将卷材形式的墙体单元1、第一屋顶单元5和第二屋顶单元6展开进行拼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具有良好透气和隔热性能的屋顶,还包括呈矩形的第二边框,第二边框套装在屋顶上部7和屋顶下部8的外侧。为提高第一屋顶单元5和第二屋顶单元6拼接后的可靠性,在屋顶上部7和屋顶下部8外侧套装第二边框,以固定屋顶上部7和屋顶下部8。第二边框可以采用金属、塑料或其它硬质框架。
非织造布或其它结构的纺织品可以在工厂化定制前的纺织品成型过程中,对纺织品进行各种功能性整理,整理后的纺织品可以根据需要做不同的功能性整理,整理后的纺织品可以具有防水防油、防辐射、抗菌抗病毒、耐候性和抗紫外线性。利用纺织品可以与其它有机和无机材料复合和陷嵌,改变材料的性能,纺织品的复合和后整理容易这种特征,使材料的改性效果大大增强,相对于其它材料的改性难度和成本优势,特点显著。纺织品经过复合和后整理后,使墙体或屋面材料具有抗冲击、耐化学性好、与其它功能性材料复合,使非织造材料自身具有该材料的的特殊性能。
无论是墙体材料还是屋顶材料,都利用了纺织品自身的柔软、拆装便利、工厂化生产、透气、轻便等优异特性,改变了传统材料笨重、不可回收、材料功能性差的欠缺,为实现建筑物节能化、智能化提供了材料基础。这大大降低了建筑物制造的工期和人工、材料成本。为实现建筑物能源内部循环,本实施例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绿色和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 界定。

一种具有良好隔热隔音效果的墙体及建筑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具有良好隔热隔音效果的墙体及建筑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具有良好隔热隔音效果的墙体及建筑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具有良好隔热隔音效果的墙体及建筑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具有良好隔热隔音效果的墙体及建筑物.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良好隔热隔音效果的墙体,所述的墙体包括第一边框和墙体单元,墙体单元相互拼接连为一体,且第一边框固定连接在墙体单元的外侧;所述的墙体单元包括外墙层、内墙层,以及位于外墙层和内墙层之间的第一布管,第一布管分别与外墙层和内墙层固定连接,外墙层、内墙层和第一布管均由纺织品制成。该墙体在现场施工作业效率高,且具有良好的隔热、隔音效果。同时还提供一种建筑物,施工效率高,隔热、隔音和透气性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