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机导辊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39486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8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01242.1

申请日:

2015.04.24

公开号:

CN104789872A

公开日:

2015.07.2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22C 38/18申请公布日:2015072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22C 38/18申请日:20150424|||公开

IPC分类号:

C22C38/18; C22C33/04

主分类号:

C22C38/18

申请人:

合肥东方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家柱

地址:

230601安徽省合肥市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紫云路23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轧机导辊及其制备方法,该轧机导辊的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的构成为:C:2.5~2.8%,Cr:15~17%,余量为Fe,且Cr和C之间的质量百分比的比例为:Cr/C=5~7,轧机导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配料及装料;合金熔炼;精密铸造;退火;粗加工;淬火处理;回火;精加工。本发明的轧机导辊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可提高导辊材料的高温耐磨性、高温热强性和热稳定性能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轧机导辊,其特征在于:该轧机导辊的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的构成为:C:2.5~2.8%,Cr:15~17%,余量为Fe,且Cr和C之间的质量百分比的比例为:Cr/C=5~7。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机导辊,其特征在于:该轧机导辊还包含了Si和Mn,Si和Mn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Si:1.2~2.0% ,Mn:0.8~1.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机导辊,其特征在于:该轧机导辊还包含了Mo和V; Mo和V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Mo:2~3%、V:0.5~1.0%。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机导辊,其特征在于:本发明所述的轧机导辊的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一:配料及装料:将废钢、铁屑、生铁、钼铁、铬铁、锰铁、硅铁、钒铁按以下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进行原材料的配料:C:2.5~2.8%,Cr:15~17%,Si:1.2~2.0% ,Mn:0.8~1.0%,Mo:2~3%、V:0.5~1.0%,P≤0.03%,S≤0.03%,炉料的平均含碳量按规格成分的下限配入,且原材料表面应无油污、无粘砂杂物、无可剥落的氧化皮,将废钢、铁屑、生铁、钼铁、铬铁、钒铁在装料时加入感应电炉,将锰铁、硅铁在熔炼过程中加入感应电炉;
步骤二:合金熔炼:开始通电时,先供给60%左右的功率,待电流冲击停止后将功率逐步加大至最大值,下部炉料熔化后注意捣料,防止搭棚,并不断加料以保持炉料紧实,70%-80%炉料熔化后,加入1.2%的造渣材料造渣覆盖钢液,先装的95%炉料熔清时,取样进行全分析,并将其余5%的炉料加入炉内,渣料化清后,往炉渣面上加脱氧剂进行扩散脱氧,同时,根据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调整钢液的化学成分,其中硅、锰含量在出钢前10分钟内通过加入硅铁、锰铁进行调整,当钢水升温至1560℃且圆杯试样收缩良好时,拔出一半炉渣,插入0.2%的硅钙进一步脱氧,然后往渣面上撒一层石灰粉和铝粉的脱氧剂,当钢液温度达到1580℃以上时,除去全部炉渣,随即加入0.07%的冰晶石粉并将铝垂直插入炉底,然后搅拌钢液,停电倾炉出钢,获得液态的高温耐磨合金材料,即合金材料钢液;
步骤三:精密铸造:首先,用低温蜡基模料制成导辊模型,用硅溶胶—水玻璃复合型壳制壳工艺制得导辊模型型壳,在硅溶胶—水玻璃复合模型壳制备过程中,在导辊模型上先进行2-3层硅溶胶制壳,然后进行3-4层水玻璃水玻璃制壳,自然干燥后进行蒸汽脱蜡,得到导辊模型壳,然后,焙烧导辊型壳,焙烧温度为900—950℃,保温时间为1小时,焙烧结束后,将配制的步骤二得到的合金材料钢液倒入型壳内进行浇注,铁水的出炉温度为1600-1620℃,浇注温度为1530-1540℃,型壳温度为450-550℃,浇注后,铸件随型壳冷却至室温,去除浇注系统后得到导辊;
步骤四:退火:将步骤三加工成的导辊由室温以120-160℃/小时的速度加热至930℃-980℃并保温2-4h进行软化退火,随后炉冷至室温;
步骤五:粗加工:采用常规刀具对步骤四得到的导辊进行切削加工;
步骤六:淬火处理:将切削加工后的导辊由室温加热至500-600℃,保温2h,再以180-210℃/小时的速度加热至1000-1050℃,保温2~3h,随后风冷至室温;
步骤七:回火:将经过淬火处理后的导辊由室温以50℃-80℃/小时的速度加热至200℃-230℃回火保温2-3h,随炉冷却至室温;
步骤八:精加工:将经过回火处理后的导辊用硬质合金刀具精加工成成品导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轧机导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造渣材料为石灰粉、氟石粉,且按照质量百分比:石灰粉:氟石粉=2:1。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轧机导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氧剂为石灰粉、铝粉,且按照质量百分比:石灰粉:铝粉=1:2。

说明书

一种轧机导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轧机导辊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于轧机导辊的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导辊是在型钢轧制过程中,使轧钢件发生塑性变形的的部件,主要承受轧制时的动静载荷,磨损,轧机导辊因其长期工作在高温环境下且又承受激热激冷的冲击,使得导辊的使用寿命短、消耗量大、更换频繁,并已成为目前制约钢材生产的瓶颈之一。
目前,轧机导辊大多采用奥氏体耐热钢制作而成,该材质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和韧性,但是其高温耐磨性差,致使产品磨损严重,使用寿命短,而且现有的轧机导辊的制备方法也比较复杂,制备出的轧机导辊寿命也比较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轧机导辊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传统轧机导辊在服役时磨损严重、寿命短、替换频繁等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轧机导辊,其特点是,该轧机导辊的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的构成为:C:2.5~2.8%,Cr:15~17%,余量为Fe,且Cr和C之间的质量百分比的比例为:Cr/C=5~7。
本发明所述的的一种轧机导辊还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该轧机导辊还包含了Si和Mn,Si和Mn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Si:1.2~2.0% ,Mn:0.8~1.0%。
该轧机导辊还包含了Mo和V; Mo和V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Mo:2~3%、V:0.5~1.0%。
本发明所述的轧机导辊的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一:配料及装料:将废钢、铁屑、生铁、钼铁、铬铁、锰铁、硅铁、钒铁按以下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进行原材料的配料:C:2.5~2.8%,Cr:15~17%,Si:1.2~2.0% ,Mn:0.8~1.0%,Mo:2~3%、V:0.5~1.0%,P≤0.03%,S≤0.03%,炉料的平均含碳量按规格成分的下限配入,且原材料表面应无油污、无粘砂杂物、无可剥落的氧化皮,将废钢、铁屑、生铁、钼铁、铬铁、钒铁在装料时加入感应电炉,将锰铁、硅铁在熔炼过程中加入感应电炉;
步骤二:合金熔炼:开始通电时,先供给60%左右的功率,待电流冲击停止后将功率逐步加大至最大值,下部炉料熔化后注意捣料,防止搭棚,并不断加料以保持炉料紧实,70%-80%炉料熔化后,加入1.2%的造渣材料造渣覆盖钢液,先装的95%炉料熔清时,取样进行全分析,并将其余5%的炉料加入炉内,渣料化清后,往炉渣面上加脱氧剂进行扩散脱氧,同时,根据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调整钢液的化学成分,其中硅、锰含量在出钢前10分钟内通过加入硅铁、锰铁进行调整,当钢水升温至1560℃且圆杯试样收缩良好时,拔出一半炉渣,插入0.2%的硅钙进一步脱氧,然后往渣面上撒一层石灰粉和铝粉的脱氧剂,当钢液温度达到1580℃以上时,除去全部炉渣,随即加入0.07%的冰晶石粉并将铝垂直插入炉底,然后搅拌钢液,停电倾炉出钢,获得液态的高温耐磨合金材料,即合金材料钢液;
步骤三:精密铸造:首先,用低温蜡基模料制成导辊模型,用硅溶胶—水玻璃复合型壳制壳工艺制得导辊模型型壳,在硅溶胶—水玻璃复合模型壳制备过程中,在导辊模型上先进行2-3层硅溶胶制壳,然后进行3-4层水玻璃水玻璃制壳,自然干燥后进行蒸汽脱蜡,得到导辊模型壳,然后,焙烧导辊型壳,焙烧温度为900—950℃,保温时间为1小时,焙烧结束后,将配制的步骤二得到的合金材料钢液倒入型壳内进行浇注,铁水的出炉温度为1600-1620℃,浇注温度为1530-1540℃,型壳温度为450-550℃,浇注后,铸件随型壳冷却至室温,去除浇注系统后得到导辊;
步骤四:退火:将步骤三加工成的导辊由室温以120-160℃/小时的速度加热至930℃-980℃并保温2-4h进行软化退火,随后炉冷至室温;
步骤五:粗加工:采用常规刀具对步骤四得到的导辊进行切削加工;
步骤六:淬火处理:将切削加工后的导辊由室温加热至500-600℃,保温2h,再以180-210℃/小时的速度加热至1000-1050℃,保温2~3h,随后风冷至室温;
步骤七:回火:将经过淬火处理后的导辊由室温以50℃-80℃/小时的速度加热至200℃-230℃回火保温2-3h,随炉冷却至室温;
步骤八:精加工:将经过回火处理后的导辊用硬质合金刀具精加工成成品导辊。
进一步的,所述的造渣材料为石灰粉、氟石粉,且按照质量百分比:石灰粉:氟石粉=2:1。
进一步的,所述的脱氧剂为石灰粉、铝粉,且按照质量百分比:石灰粉:铝粉=1:2。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的轧机导辊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调整碳、铬等合金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其组分为:C:2.5~2.8%,Cr:15~17%,Si:1.2~2.0% ,Mn:0.8~1.0%,Mo:2~3%、V:0.5~1.0%,P≤0.03%,S≤0.03%,当Cr/C大于4时则稳定获得高温耐磨性能高的(Cr,Fe)7C3 (HV1200~1800);同时加入合金元素Mo和V,可以提高淬透性,并且使碳化物细小且均匀分布。
本发明制备的轧机导辊具有很高的硬度和优良的冲击性能,其耐磨性比较高,其中存在的大量铬元素与碳化合生成的碳化物(Cr,Fe)7C3,其硬度可高达HV1300~1800,因此,调整碳含量可以使导辊材料的硬度达到HRC58~60,它不仅硬度高,而且加入了1.2~2.0%的硅,能与铬形成致密的氧化层保护膜,具备了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而且加入的C、Cr、V和Mo能较好地提高合金的淬透性,其中V还能细化晶粒生成熔点高,硬度高的VC碳化物,使热处理后的导辊具有更高的高温耐磨性和高温热强性。
本发明的轧机导辊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可提高轧机导辊的高温耐磨性、高温热强性和热稳定性能、使得轧机导辊的使用寿命提高了3~4倍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轧机导辊,其特点是,该轧机导辊的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的构成为:C:2.5~2.8%,Cr:15~17%,余量为Fe,且Cr和C之间的质量百分比的比例为:Cr/C=5~7。
本发明所述的的一种轧机导辊还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该轧机导辊还包含了Si和Mn,Si和Mn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Si:1.2~2.0% ,Mn:0.8~1.0%。
该轧机导辊还包含了Mo和V; Mo和V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Mo:2~3%、V:0.5~1.0%。
本发明所述的轧机导辊的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一:配料及装料:将废钢、铁屑、生铁、钼铁、铬铁、锰铁、硅铁、钒铁按以下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进行原材料的配料:C:2.5~2.8%,Cr:15~17%,Si:1.2~2.0% ,Mn:0.8~1.0%,Mo:2~3%、V:0.5~1.0%,P≤0.03%,S≤0.03%,炉料的平均含碳量按规格成分的下限配入,且原材料表面应无油污、无粘砂杂物、无可剥落的氧化皮,将废钢、铁屑、生铁、钼铁、铬铁、钒铁在装料时加入感应电炉,将锰铁、硅铁在熔炼过程中加入感应电炉;
步骤二:合金熔炼:开始通电时,先供给60%左右的功率,待电流冲击停止后将功率逐步加大至最大值,下部炉料熔化后注意捣料,防止搭棚,并不断加料以保持炉料紧实,70%-80%炉料熔化后,加入1.2%的造渣材料造渣覆盖钢液,先装的95%炉料熔清时,取样进行全分析,并将其余5%的炉料加入炉内,渣料化清后,往炉渣面上加脱氧剂进行扩散脱氧,同时,根据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调整钢液的化学成分,其中硅、锰含量在出钢前10分钟内通过加入硅铁、锰铁进行调整,当钢水升温至1560℃且圆杯试样收缩良好时,拔出一半炉渣,插入0.2%的硅钙进一步脱氧,然后往渣面上撒一层石灰粉和铝粉的脱氧剂,当钢液温度达到1580℃以上时,除去全部炉渣,随即加入0.07%的冰晶石粉并将铝垂直插入炉底,然后搅拌钢液,停电倾炉出钢,获得液态的高温耐磨合金材料,即合金材料钢液;
步骤三:精密铸造:首先,用低温蜡基模料制成导辊模型,用硅溶胶—水玻璃复合型壳制壳工艺制得导辊模型型壳,在硅溶胶—水玻璃复合模型壳制备过程中,在导辊模型上先进行2-3层硅溶胶制壳,然后进行3-4层水玻璃水玻璃制壳,自然干燥后进行蒸汽脱蜡,得到导辊模型壳,然后,焙烧导辊型壳,焙烧温度为900—950℃,保温时间为1小时,焙烧结束后,将配制的步骤二得到的合金材料钢液倒入型壳内进行浇注,铁水的出炉温度为1600-1620℃,浇注温度为1530-1540℃,型壳温度为450-550℃,浇注后,铸件随型壳冷却至室温,去除浇注系统后得到导辊;
步骤四:退火:将步骤三加工成的导辊由室温以120-160℃/小时的速度加热至930℃-980℃并保温2-4h进行软化退火,随后炉冷至室温;
步骤五:粗加工:采用常规刀具对步骤四得到的导辊进行切削加工;
步骤六:淬火处理:将切削加工后的导辊由室温加热至500-600℃,保温2h,再以180-210℃/小时的速度加热至1000-1050℃,保温2~3h,随后风冷至室温;
步骤七:回火:将经过淬火处理后的导辊由室温以50℃-80℃/小时的速度加热至200℃-230℃回火保温2-3h,随炉冷却至室温;
步骤八:精加工:将经过回火处理后的导辊用硬质合金刀具精加工成成品导辊。
进一步的,所述的造渣材料为石灰粉、氟石粉,且按照质量百分比:石灰粉:氟石粉=2:1。
进一步的,所述的脱氧剂为石灰粉、铝粉,且按照质量百分比:石灰粉:铝粉=1:2。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高温耐磨合金材料及导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本发明使用材质与现有导辊材质不同:为了提高导辊材料的高温性能,本发明在传统铬基高温耐磨合金(C:0.70-1.40 wt%;Cr:8.00-14.00 wt%)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合金成分,尤其是调整碳、铬含量,使得C含量为2.5~2.8%,Cr含量为15~17%,本发明具有更好的高温耐磨性,但与目前使用的高Cr(含量24%~25%)、高C(含量3.10~3.45%)导辊材料相比,其Cr、C含量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然而Cr/C比保持在5~7之间,这不但有效降低了原材料成本,而且材质产生裂纹的几率也大大减小,同时,由于C与Mo、V等合金元素形成高熔点,高硬度的碳化物并呈不连续颗粒状或小块状分布,其中未溶的碳化物VC使合金具有高的红硬性,还能阻止晶粒长大,提高了合金的耐磨性和韧性,而且,铬与硅能形成致密的、高熔点、稳定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高温氧化性。
2、本发明材质的基体组织与现用导辊材质的基体组织不同:本发明材质的基体组织为高硬度的针状马氏体,在基体上分布着颗粒状和杆状的碳化物(Cr,Fe)7C3,其显微硬度高达HV1300~1800,相对于传统导辊材质的低塑性奥氏体或鱼骨状莱氏体组织基体,本发明材质制成的导辊的硬度更高,耐磨性更好,而且冲击韧性也更优越,同时,本发明相对于常用高铬合金的二次碳化物(M23C6型复杂碳化物的显微硬度为HV1200,M3C型碳化物的显微硬度为HV1000~1100),其硬度更高,耐磨性更好。
3、本发明导辊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与传统导辊不同:本发明具有很好的高温强度、高温耐磨性和抗热冲击性,在950℃时的平均氧化速度不超过0.02g/m2h,因而抗氧化能力强,蠕变强度和持续疲劳强度均较高,其使用寿命与传统导辊相比,导辊工作过程中的过钢量可由传统导辊过钢量的不超过800吨提升到目前的3300吨过钢量以上,本发明制得的导辊的使用寿命提高了3~4倍,显著降低了导辊的更换频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的方案如下。
实施例1
以制取直径59mm型号的导辊为例
化学成分:C:2.6%,Si:1.5%,Mn:0.8%,P≤0.03%,S≤0.03%,Cr:16%, Mo:2.5%,V:0.8%。
步骤一:配料及装料:将废钢、铁屑、生铁、钼铁、铬铁、锰铁、硅铁、钒铁按以上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进行原材料的配料,炉料的平均含碳量按规格成分的下限配入,且原材料表面应无油污、无粘砂杂物、无可剥落的氧化皮,将废钢、铁屑、生铁、钼铁、铬铁、钒铁在装料时加入感应电炉,将锰铁、硅铁在熔炼过程中加入感应电炉;
步骤二:合金熔炼:开始通电时,先供给60%左右的功率,待电流冲击停止后将功率逐步加大至最大值,下部炉料熔化后注意捣料,防止搭棚,并不断加料以保持炉料紧实,70%炉料熔化后,加入1.2%的造渣材料造渣覆盖钢液,先装的95%炉料熔清时,取样进行全分析,并将其余5%的炉料加入炉内,渣料化清后,往炉渣面上加脱氧剂进行扩散脱氧,同时,根据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调整钢液的化学成分,其中硅、锰含量在出钢前10分钟内通过加入硅铁、锰铁进行调整,当钢水升温至1560℃且圆杯试样收缩良好时,拔出一半炉渣,插入0.2%的硅钙进一步脱氧,然后往渣面上撒一层石灰粉和铝粉的脱氧剂,当钢液温度达到1650℃时,除去全部炉渣,随即加入0.07%的冰晶石粉并将铝垂直插入炉底,然后搅拌钢液,停电倾炉出钢,获得液态的高温耐磨合金材料,即合金材料钢液;
步骤三:精密铸造:首先,用低温蜡基模料制成导辊模型,用硅溶胶—水玻璃复合型壳制壳工艺制得导辊模型型壳,在硅溶胶—水玻璃复合模型壳制备过程中,在导辊模型上先进行3层硅溶胶制壳,然后进行4层水玻璃水玻璃制壳,自然干燥后进行蒸汽脱蜡,得到导辊模型壳,然后,焙烧导辊型壳,焙烧温度为950℃,保温时间为1小时,焙烧结束后,将配制的步骤二得到的合金材料钢液倒入型壳内进行浇注,铁水的出炉温度为1620℃,浇注温度为1540℃,型壳温度为550℃,浇注后,铸件随型壳冷却至室温,去除浇注系统后得到导辊;
步骤四:退火:将步骤三加工成的导辊由室温以160℃/小时的速度加热至980℃并保温3h进行软化退火,随后炉冷至室温;
步骤五:粗加工:采用常规刀具对步骤四得到的导辊进行切削加工;
步骤六:淬火处理:将切削加工后的导辊由室温加热至600℃,保温2h,再以210℃/小时的速度加热至1050℃,保温3h,随后风冷至室温;
步骤七:回火:将经过淬火处理后的导辊由室温以80℃/小时的速度加热至230℃回火保温3h,随炉冷却至室温;
步骤八:精加工:将经过回火处理后的导辊用硬质合金刀具精加工成成品导辊。
常温性能测试
微观硬度:基体中细小、弥散、均匀分布的碳化物(Cr,Fe)7C3的显微硬度为HV1300~1520;宏观硬度:导辊工作表面层硬度HRC58~60.5;冲击韧性:11J/m2。
经过试验测试,平均使用寿命为:过钢量3320吨。
实施例2
化学成分:C:2.5%,Si:1.8%,Mn:1.1%,P≤0.03%,S≤0.03%,Cr:15.5%, Mo:2.0%,V:0.9%。
步骤一:配料及装料:将废钢、铁屑、生铁、钼铁、铬铁、锰铁、硅铁、钒铁按以上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进行原材料的配料,炉料的平均含碳量按规格成分的下限配入,且原材料表面应无油污、无粘砂杂物、无可剥落的氧化皮,将废钢、铁屑、生铁、钼铁、铬铁、钒铁在装料时加入感应电炉,将锰铁、硅铁在熔炼过程中加入感应电炉;
步骤二:合金熔炼:开始通电时,先供给60%左右的功率,待电流冲击停止后将功率逐步加大至最大值,下部炉料熔化后注意捣料,防止搭棚,并不断加料以保持炉料紧实,70%炉料熔化后,加入1.2%的造渣材料造渣覆盖钢液,先装的95%炉料熔清时,取样进行全分析,并将其余5%的炉料加入炉内,渣料化清后,往炉渣面上加脱氧剂进行扩散脱氧,同时,根据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调整钢液的化学成分,其中硅、锰含量在出钢前10分钟内通过加入硅铁、锰铁进行调整,当钢水升温至1560℃且圆杯试样收缩良好时,拔出一半炉渣,插入0.2%的硅钙进一步脱氧,然后往渣面上撒一层石灰粉和铝粉的脱氧剂,当钢液温度达到1600℃时,除去全部炉渣,随即加入0.07%的冰晶石粉并将铝垂直插入炉底,然后搅拌钢液,停电倾炉出钢,获得液态的高温耐磨合金材料,即合金材料钢液;
步骤三:精密铸造:首先,用低温蜡基模料制成导辊模型,用硅溶胶—水玻璃复合型壳制壳工艺制得导辊模型型壳,在硅溶胶—水玻璃复合模型壳制备过程中,在导辊模型上先进行2层硅溶胶制壳,然后进行3层水玻璃水玻璃制壳,自然干燥后进行蒸汽脱蜡,得到导辊模型壳,然后,焙烧导辊型壳,焙烧温度为900℃,保温时间为1小时,焙烧结束后,将配制的步骤二得到的合金材料钢液倒入型壳内进行浇注,铁水的出炉温度为1600℃,浇注温度为1530℃,型壳温度为450℃,浇注后,铸件随型壳冷却至室温,去除浇注系统后得到导辊;
步骤四:退火:将步骤三加工成的导辊由室温以120℃/小时的速度加热至930℃℃并保温2h进行软化退火,随后炉冷至室温;
步骤五:粗加工:采用常规刀具对步骤四得到的导辊进行切削加工;
步骤六:淬火处理:将切削加工后的导辊由室温加热至500℃,保温2h,再以180℃/小时的速度加热至1000℃,保温2h,随后风冷至室温;
步骤七:回火:将经过淬火处理后的导辊由室温以50℃/小时的速度加热至200℃回火保温2h,随炉冷却至室温;
步骤八:精加工:将经过回火处理后的导辊用硬质合金刀具精加工成成品导辊。
常温性能测试:
微观硬度:基体中碳化物(Cr,Fe)7C3的显微硬度为HV1450~1600;
宏观硬度:导辊工作表面层硬度HRC 57.5—59;冲击韧性:10.8J/m2。
经过试验测试,平均使用寿命为:过钢量3530吨。
实施例3
化学成分:C:2.6%,Si:1.5%,Mn:1.0%,P≤0.03%,S≤0.03%,Cr:16.5%, Mo:2.5%,V:0.8%。
步骤一:配料及装料:将废钢、铁屑、生铁、钼铁、铬铁、锰铁、硅铁、钒铁按以上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进行原材料的配料,炉料的平均含碳量按规格成分的下限配入,且原材料表面应无油污、无粘砂杂物、无可剥落的氧化皮,将废钢、铁屑、生铁、钼铁、铬铁、钒铁在装料时加入感应电炉,将锰铁、硅铁在熔炼过程中加入感应电炉;
步骤二:合金熔炼:开始通电时,先供给60%左右的功率,待电流冲击停止后将功率逐步加大至最大值,下部炉料熔化后注意捣料,防止搭棚,并不断加料以保持炉料紧实,70%炉料熔化后,加入1.2%的造渣材料造渣覆盖钢液,先装的95%炉料熔清时,取样进行全分析,并将其余5%的炉料加入炉内,渣料化清后,往炉渣面上加脱氧剂进行扩散脱氧,同时,根据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调整钢液的化学成分,其中硅、锰含量在出钢前10分钟内通过加入硅铁、锰铁进行调整,当钢水升温至1560℃且圆杯试样收缩良好时,拔出一半炉渣,插入0.2%的硅钙进一步脱氧,然后往渣面上撒一层石灰粉和铝粉的脱氧剂,当钢液温度达到1650℃时,除去全部炉渣,随即加入0.07%的冰晶石粉并将铝垂直插入炉底,然后搅拌钢液,停电倾炉出钢,获得液态的高温耐磨合金材料,即合金材料钢液;
步骤三:精密铸造:首先,用低温蜡基模料制成导辊模型,用硅溶胶—水玻璃复合型壳制壳工艺制得导辊模型型壳,在硅溶胶—水玻璃复合模型壳制备过程中,在导辊模型上先进行3层硅溶胶制壳,然后进行4层水玻璃水玻璃制壳,自然干燥后进行蒸汽脱蜡,得到导辊模型壳,然后,焙烧导辊型壳,焙烧温度为950℃,保温时间为1小时,焙烧结束后,将配制的步骤二得到的合金材料钢液倒入型壳内进行浇注,铁水的出炉温度为1620℃,浇注温度为1540℃,型壳温度为550℃,浇注后,铸件随型壳冷却至室温,去除浇注系统后得到导辊;
步骤四:退火:将步骤三加工成的导辊由室温以160℃/小时的速度加热至980℃并保温3h进行软化退火,随后炉冷至室温;
步骤五:粗加工:采用常规刀具对步骤四得到的导辊进行切削加工;
步骤六:淬火处理:将切削加工后的导辊由室温加热至600℃,保温2h,再以210℃/小时的速度加热至1050℃,保温3h,随后风冷至室温;
步骤七:回火:将经过淬火处理后的导辊由室温以80℃/小时的速度加热至230℃回火保温3h,随炉冷却至室温;
步骤八:精加工:将经过回火处理后的导辊用硬质合金刀具精加工成成品导辊。
常温性能测试
微观硬度:基体中碳化物(Cr,Fe)7C3的显微硬度为HV1500~1650;
宏观硬度:导辊工作表面层硬度HRC 59—60.5;冲击韧性:10.7J/m2。
经过试验测试,平均使用寿命为:过钢量3760吨。
实施例4
化学成分:C:2.8%,Si:1.8%,Mn:0.8%,P≤0.03%,S≤0.03%,Cr:17%, Mo:3.0%,V:0.8%。
步骤一:配料及装料:将废钢、铁屑、生铁、钼铁、铬铁、锰铁、硅铁、钒铁按以上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进行原材料的配料,炉料的平均含碳量按规格成分的下限配入,且原材料表面应无油污、无粘砂杂物、无可剥落的氧化皮,将废钢、铁屑、生铁、钼铁、铬铁、钒铁在装料时加入感应电炉,将锰铁、硅铁在熔炼过程中加入感应电炉;
步骤二:合金熔炼:开始通电时,先供给60%左右的功率,待电流冲击停止后将功率逐步加大至最大值,下部炉料熔化后注意捣料,防止搭棚,并不断加料以保持炉料紧实,70%炉料熔化后,加入1.2%的造渣材料造渣覆盖钢液,先装的95%炉料熔清时,取样进行全分析,并将其余5%的炉料加入炉内,渣料化清后,往炉渣面上加脱氧剂进行扩散脱氧,同时,根据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调整钢液的化学成分,其中硅、锰含量在出钢前10分钟内通过加入硅铁、锰铁进行调整,当钢水升温至1560℃且圆杯试样收缩良好时,拔出一半炉渣,插入0.2%的硅钙进一步脱氧,然后往渣面上撒一层石灰粉和铝粉的脱氧剂,当钢液温度达到1600℃时,除去全部炉渣,随即加入0.07%的冰晶石粉并将铝垂直插入炉底,然后搅拌钢液,停电倾炉出钢,获得液态的高温耐磨合金材料,即合金材料钢液;
步骤三:精密铸造:首先,用低温蜡基模料制成导辊模型,用硅溶胶—水玻璃复合型壳制壳工艺制得导辊模型型壳,在硅溶胶—水玻璃复合模型壳制备过程中,在导辊模型上先进行2层硅溶胶制壳,然后进行3层水玻璃水玻璃制壳,自然干燥后进行蒸汽脱蜡,得到导辊模型壳,然后,焙烧导辊型壳,焙烧温度为900℃,保温时间为1小时,焙烧结束后,将配制的步骤二得到的合金材料钢液倒入型壳内进行浇注,铁水的出炉温度为1600℃,浇注温度为1530℃,型壳温度为450℃,浇注后,铸件随型壳冷却至室温,去除浇注系统后得到导辊;
步骤四:退火:将步骤三加工成的导辊由室温以120℃/小时的速度加热至930℃℃并保温2h进行软化退火,随后炉冷至室温;
步骤五:粗加工:采用常规刀具对步骤四得到的导辊进行切削加工;
步骤六:淬火处理:将切削加工后的导辊由室温加热至500℃,保温2h,再以180℃/小时的速度加热至1000℃,保温2h,随后风冷至室温;
步骤七:回火:将经过淬火处理后的导辊由室温以50℃/小时的速度加热至200℃回火保温2h,随炉冷却至室温;
步骤八:精加工:将经过回火处理后的导辊用硬质合金刀具精加工成成品导辊。
常温性能测试
微观硬度:基体中碳化物(Cr,Fe)7C3的显微硬度为HV1600~1700;
宏观硬度:导辊工作表面层硬度HRC 58.5—60;冲击韧性:10.3J/m2。
经过试验测试,平均使用寿命为:过钢量3910吨。
实施例5
化学成分:C:2.7%,Si:1.5%,Mn:1.0%,P≤0.03%,S≤0.03%,Cr:15.5%, Mo:2.0%,V:0.6%。
步骤一:配料及装料:将废钢、铁屑、生铁、钼铁、铬铁、锰铁、硅铁、钒铁按以上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进行原材料的配料,炉料的平均含碳量按规格成分的下限配入,且原材料表面应无油污、无粘砂杂物、无可剥落的氧化皮,将废钢、铁屑、生铁、钼铁、铬铁、钒铁在装料时加入感应电炉,将锰铁、硅铁在熔炼过程中加入感应电炉;
步骤二:合金熔炼:开始通电时,先供给60%左右的功率,待电流冲击停止后将功率逐步加大至最大值,下部炉料熔化后注意捣料,防止搭棚,并不断加料以保持炉料紧实,75%炉料熔化后,加入1.2%的造渣材料造渣覆盖钢液,先装的95%炉料熔清时,取样进行全分析,并将其余5%的炉料加入炉内,渣料化清后,往炉渣面上加脱氧剂进行扩散脱氧,同时,根据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调整钢液的化学成分,其中硅、锰含量在出钢前10分钟内通过加入硅铁、锰铁进行调整,当钢水升温至1560℃且圆杯试样收缩良好时,拔出一半炉渣,插入0.2%的硅钙进一步脱氧,然后往渣面上撒一层石灰粉和铝粉的脱氧剂,当钢液温度达到1600℃时,除去全部炉渣,随即加入0.07%的冰晶石粉并将铝垂直插入炉底,然后搅拌钢液,停电倾炉出钢,获得液态的高温耐磨合金材料,即合金材料钢液;
步骤三:精密铸造:首先,用低温蜡基模料制成导辊模型,用硅溶胶—水玻璃复合型壳制壳工艺制得导辊模型型壳,在硅溶胶—水玻璃复合模型壳制备过程中,在导辊模型上先进行3层硅溶胶制壳,然后进行4层水玻璃水玻璃制壳,自然干燥后进行蒸汽脱蜡,得到导辊模型壳,然后,焙烧导辊型壳,焙烧温度为925℃,保温时间为1小时,焙烧结束后,将配制的步骤二得到的合金材料钢液倒入型壳内进行浇注,铁水的出炉温度为1610℃,浇注温度为1535℃,型壳温度为500℃,浇注后,铸件随型壳冷却至室温,去除浇注系统后得到导辊;
步骤四:退火:将步骤三加工成的导辊由室温以140℃/小时的速度加热至950℃并保温3h进行软化退火,随后炉冷至室温;
步骤五:粗加工:采用常规刀具对步骤四得到的导辊进行切削加工;
步骤六:淬火处理:将切削加工后的导辊由室温加热至550℃,保温2h,再以200℃/小时的速度加热至1025℃,保温2.5h,随后风冷至室温;
步骤七:回火:将经过淬火处理后的导辊由室温以70℃/小时的速度加热至220℃回火保温3h,随炉冷却至室温;
步骤八:精加工:将经过回火处理后的导辊用硬质合金刀具精加工成成品导辊。
常温性能测试
微观硬度:基体中碳化物(Cr,Fe)7C3的显微硬度为HV1650—1800;
宏观硬度:导辊工作表面层硬度HRC58—59.5;冲击韧性:10J/m2。
经过试验测试,平均使用寿命为:过钢量4050吨。
综上可知,本发明的一种轧机导辊及其制备方法制备的轧机导辊的高温耐磨性、高温热强性和热稳定性能显著提高,使用寿命长,硬度可达到HRC58—60,寿命相对于传统导辊可提高3~4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轧机导辊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轧机导辊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轧机导辊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轧机导辊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轧机导辊及其制备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轧机导辊及其制备方法,该轧机导辊的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的构成为:C:2.52.8%,Cr:1517%,余量为Fe,且Cr和C之间的质量百分比的比例为:Cr/C=57,轧机导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配料及装料;合金熔炼;精密铸造;退火;粗加工;淬火处理;回火;精加工。本发明的轧机导辊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可提高导辊材料的高温耐磨性、高温热强性和热稳定性能等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冶金;黑色或有色金属合金;合金或有色金属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