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直流电工作的电弧炉的炉底电极和运行此电弧炉的方法.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387301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5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96003.5

申请日:

1996.07.31

公开号:

CN1192319A

公开日:

1998.09.0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申请的视为撤回公告日:1998.9.2||||||公开

IPC分类号:

H05B7/06

主分类号:

H05B7/06

申请人:

曼内斯曼股份公司;

发明人:

温尼·霍夫曼

地址:

联邦德国杜塞尔多夫

优先权:

1995.08.04 DE 19529984.1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孙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直流电工作的电弧炉的炉底电极,它由两个可互相连接的具有不同材料的部分组成,其中一个是设在下炉缸底部耐火炉衬区域内用与熔体类似材料制成的磨损部分,以及一个是从下炉缸伸出并流过一种冷却介质的冷的部分。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磨损部分(22)设在一个加工在下炉缸底部(14)耐火炉衬(13)中的圆柱孔(15)内,它面朝下炉缸内部(11)的端面(23)与炉底(14)的内表面(16)相隔距离(a);在由端面(23)、内表面(16)和孔(15)的壁构成的空腔(F)内装有一个用耐火材料制成的构件(30),它具有一种能制止电弧炉工作时围绕它流动的熔体(S)的运动的形状。

权利要求书

1: 用直流电工作的电弧炉的炉底电极由两个可互相连接的具有不 同材料的部分组成,其中一个是设在下炉缸底部耐火炉衬区域内用与熔 体类似材料制成的磨损部分,以及一个是从下炉缸伸出并流过一种冷却 介质的冷的部分,其特征为:磨损部分(22)设在一个加工在下炉缸底 部(14)耐火炉衬(13)中的圆柱形孔(15)内,它面朝下炉缸内部 (11)的端面(23)与炉底(14)的内表面(16)相隔距离(a); 在由端面(23)、内表面(16)和孔(15)的壁构成的空腔(F)内 装有一个用耐火材料制成的构件(30),它具有一种能制止在电弧炉工 作时围绕它流动的熔体(S)的运动的形状。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底电极,其特征为:此阻止熔体流动的 构件(31)设计为截面是星形的,它至少有三个翼(32)翼的内部边 缘面在中央互相连接在一起。
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底电极,其特征为:翼(32)在面朝 磨损部分的端部,具有沿径向延伸并规定用于星形流动构件(31)形状 相配地定位的成形元件(33)。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底电极,其特征为:阻止熔体流动的构 件至少由三个翼板(34)构成,它们设在一个用相同的耐火材料制的套 筒(35)上,套筒同心地围绕着磨损部分(22)。
5: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底电极,其特征为:翼板(34)表面 布置成与电极主轴线(I)平行延伸。
6: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底电极,其特征为:翼板(34)表面 布置成相对于电极主轴线(I)为螺旋形的。
7: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底电极,其特征为:阻止熔体流动的构 件由环形元件(36)构成,它们垂直于电极主轴线(I)地布置在用相 同的耐火材料的套筒(35)上,套筒同心地围绕着磨损部分(22)。
8: 按照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炉底电极,其特征为:套筒(35) 插入耐火炉衬(13)的孔(15)内直至下炉缸外壁(12)。
9: 用于按前列诸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用直流电加热的电弧炉的运行 方法,电弧炉有一个由磨损部分和冷的部分组成的炉底电极,它装在下 炉缸底部的耐火炉衬的一个孔内,其特征为:在炉底电极第一次起动前 在留下的剩余空腔(R)内加入废钢,此剩余空腔以磨损部分(22)的 端面(23)与下炉缸底部(16)的表面(16)之间由耐火材料构成的 空腔为界。

说明书


用直流电工作的电弧炉的 炉底电极和运行此电弧炉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直流电工作的电弧炉的炉底电极,它由两个可互相连接的具有不同材料的部分组成,其中一个是设在下炉缸底部耐火炉衬区域内用与熔体类似材料制成地磨损部分,以及一个是从下炉缸伸出并流过一种冷却介质的冷的部分。

    由DE-OS 4335065已知一种此类炉底电极,其中,磨损部分有一种阻止在运行期间在端部区熔化的材料以及金属熔体流动的形状。金属磨损部分的端部被一个耐高温材料的构件所包围,后者具有一种与此金属构件相应地互补的形状。

    由此文件已知的炉底电极的缺点在于,在磨损部分的端部区内尽管与传统设计的炉底电极相比流动速度较小,但仍总是高到导致残余冲刷(Restauswaschung)。

    再加上流动具有旋涡的形式以及由耐高温材料制成的形状互补地围绕着磨损部分的构件有一种套筒的形状,因此流速的制动不充分。

    本发明的目的是创造一种用直流电工作的电弧炉的炉底电极,它具有在熔体内电流和热量强烈的转变,并在这种情况下有高的耐磨性。

    04,08,1995

    通过设备权利要求1和方法权利要求9的特征部分所述特征达到此目的。

    在按本发明的炉底电极中,磨损部分以这样的方式设在一个圆柱形孔内,即,它的端面与用耐火材料制的炉底内表面远离。在此空腔内装入一个用耐火材料制的构件,此构件具有一种能制止电弧炉工作期间围绕它流动的熔体的流动运动的形状。此流动制动器用优质的耐磨的耐火材料制成。它所具有的形状不仅耐热负荷和化学负荷,而且耐冲刷。它的体型设计为使熔体的流动受到尽可能大的阻力。为此将流动制动器布置成使其不会被来自空腔的液流冲刷。将流动制动器设计为一个独立的构件便可做到这一点,此构件形状适宜地与围绕着磨损部分的耐火材料连接。在一种有利的设计中,流动制动器由一些设在一个围绕着磨损部分的套筒上的翼构成。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翼可与炉底电极的主轴线同轴,但也可以垂直于此主轴线定向。

    采用星形的流动制动器成功地做到了减小自由的流动截面,并因而阻止了熔体的流动。由于耐火材料比钢水的比重小有使流动制动器漂浮的可能性,通过上面所说明的固定或与电极套筒的直接连接而得以防止,在这种情况下在直流电弧炉第一次起动前在空腔内加入细粒的废钢。在随后的熔化时在流动制动器范围内的空腔便充满了熔体。

    附图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具有星形流动制动器的炉底电极;

    图2具有带翼板的套筒的流动制动器;

    图3具有带环形元件的套筒的流动制动器。

    图1表示具有下炉缸外壁12和耐火炉衬13的下炉缸底部14的局部,在耐火炉衬内制有孔15。

    炉底电极设在孔15内,它有一个冷的部分21和一个磨损部分22,这两部分通过焊缝24互相连接在一起。

    磨损部分端面23设置成与下炉缸底部14的表面16离开一个距离a。在由磨损部分的端面23与围绕着磨损部分22的套筒内表面构成的空腔内装有一个设计为流动制动器的构件。

    在图1至3中是流动制动器基本形状的举例,这些是用于在电弧炉运行期间使流动熔体S制动的简单和耐用的设计的例子。

    在图1中流动制动器是星形的设有翼的构件32,在它的底端设有成形元件33,用于在磨损部分22端面23上方的定位。成形元件33以有利的方式与套筒35形状相配地连接。

    在图2中流动制动器有翼板34,它们直接固定在套筒35上。

    在图3中流动制动器有环形元件36,它们固定在套筒35上。

用直流电工作的电弧炉的炉底电极和运行此电弧炉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用直流电工作的电弧炉的炉底电极和运行此电弧炉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用直流电工作的电弧炉的炉底电极和运行此电弧炉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直流电工作的电弧炉的炉底电极和运行此电弧炉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直流电工作的电弧炉的炉底电极和运行此电弧炉的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直流电工作的电弧炉的炉底电极,它由两个可互相连接的具有不同材料的部分组成,其中一个是设在下炉缸底部耐火炉衬区域内用与熔体类似材料制成的磨损部分,以及一个是从下炉缸伸出并流过一种冷却介质的冷的部分。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磨损部分(22)设在一个加工在下炉缸底部(14)耐火炉衬(13)中的圆柱孔(15)内,它面朝下炉缸内部(11)的端面(23)与炉底(14)的内表面(16)相隔距离(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电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