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内锁闭机构的转辙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内锁闭机构的转辙机。
在DE 3106708C1中对转辙机的非挤岔设计和在DE 3106704C1中对转辙机的挤岔设计做了记载。这两种转辙机的内锁闭机构由辊形锁闭件构成,该锁闭件通过一锁闭滑块分别顺转辙方向移动。锁闭件穿过一固定安装在传动箱内的锁闭箱的滑环,在锁闭箱滑环位于转辙机的极限位置时,锁闭件进入锁闭位置。为此,滑环为U形并带有一水平伸展的横梁和两根指向箱底的腿件。滑环的尺寸视所采用的锁闭件和动作杆的转辙行程而定。
在高速道岔中存在的问题是,为保证驶经此道岔的车辆的可靠地选线(DE3511891A1),待调节的道岔段不仅仅由唯一一个转辙机而必须由多个沿道岔设置的转辙机调节。为此,需要采用具有不同转辙行程的转辙机。在非在先公开的德国专利申请P19510851.5中,对一种转辙机做了说明,该转辙机可以满足这些要求。力求实现所期望的转辙行程的目的在于,可按需要改变在极限位置(道岔尖轨密贴基本轨的位置)将转辙机断开的尖轨检查杆间的距离,从而可以使一个尖轨检查杆以最大的转辙行程提前到达其锁闭位置。
转辙机的转辙行程的变化将会对转辙机的锁闭机构的设置和/或设计有直接影响,这是因为锁闭机构必须分别在动作杆不同程度的进入或伸出时是有效的,以及在回位和挤岔时又必须不起作用。在带有内锁闭机构的转辙机中,锁闭行程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与转辙行程相匹配,即,将具有不同长度的横梁的滑环视需要安装在转辙机内。为了预给定不同的锁闭行程,必须准备大量的滑环或准备可调节的滑环。准备大量不同设计的锁闭滑环的花费是极高的;准备带有可调节横梁宽度的滑环势必又会造成设计结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转辙机,该转辙机带有水平纵向滑移地设置在转辙机壳内的动作杆、检查杆和尖轨检查杆,其中后者对前两者垂直伸展,并带有一内锁闭机构,其锁闭件由一锁闭滑块移动并穿过锁闭箱的带有与动作杆平行伸展的横梁和两根向传动箱底部弯折的腿件的U形滑环,在转辙机的一个或另一个极限位置时锁闭件落在滑环内或卡在其后,其特点在于:锁闭滑块在动作方向可滑移地设置在由一根或多根动作杆带动的锁闭箱内,由滑环腿构成的锁闭边棱的间距稍大于落入腿内的锁闭件的中心距,在传动箱内备有阻止锁闭箱在一个或另一个移动方向上移动的止档,该止档将在一个位置上限制锁闭箱的移动,在该位置为在相应的转辙机极限位置的锁闭所设置的锁闭件,在锁闭滑块继续移动时,通过锁闭行程落在一个锁闭边棱后面,并且为锁闭用于监视贴靠岔尖的检查杆所设置的尖轨检查杆在用于远端道岔的动作杆继续移动时,通过开关尺控制,到达有效位置,在此位置锁闭杆还促使控制电流断开。
下面将对照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
图1为挤岔型转撤机的工作原理图。
如图1所示,该转辙机设置在一机箱内。该转辙机通过一电机2驱动,电机通过传动齿轮箱3作用于丝杆4。在丝杆4上还可以视需要由外部插入一个用于人工调整转辙机的曲柄。在该丝杆4上固定有一图中未示出的螺母,该丝杆螺母被一用于限制转换力的可调节的转换力耦合机构5环绕。丝杆螺母与丝杆相配合,用于将旋转驱动转换成动作杆的线性移动。为此,丝杆螺母通过可调固定耦合机构7的耦合箱6和转辙机的锁闭机构10或19与动作杆8和9相连接,图中未示出的岔尖或辙叉的移动件通过道岔拉杆与动作杆铰接。固定耦合机构7用已知的方式将转辙机移动件固定在极限位置和限制在挤岔时由外面通过动作杆传导入转辙机内的力。在实施例的示意图中,可调节的固定耦合机构7卡在一在每次转辙过程和每次挤岔过程中分别向转辙或挤岔方向移动的锁闭滑块10的缺口内,该锁闭滑块10与内锁闭机构的其它器件相配合,用于将动作和固定力传导到动作杆和用于将挤岔力传导到固定耦合机构。锁闭机构由锁闭元件,及将辊导入其缺口14或15的锁闭滑块10和锁闭箱19滑环构成,该锁闭元件系两个通过中间件11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辊件12和13。滑环由一横梁16和两根由此横梁弯折出的腿构成,该腿分别具有一指向横梁的锁闭边棱17或18。由锁闭箱19的外轮廓构成横梁和锁闭边棱,该锁闭箱包绕两根动作杆8和9,并对应于动作杆以及锁闭滑块纵向可移动地设置在转辙机壳内。横梁和锁闭边棱的实际状况是由示意图中对观察者向前翻转90°的情况。锁闭滑块10由一个在锁闭箱19内或箱19上移动的滑件和两个与此滑件结构上成为一体的开关尺22和23构成,该开关尺水平伸展并且其起动斜坡和边棱分别反向偏离动作杆,指向外部。为便于观看,内锁闭机构嵌接在锁闭滑决、锁闭箱和动作杆上的锁闭器件11、12、13多次示出,尽管它们在实际中只有一个。与锁闭箱相同,动作杆也应对观察者向前翻转90°弯折。两根动作杆分别备有一个垂直的导框20或21,在导框内辊件12或13垂直移动。导框例如可以由侧面设置在动作杆上的板条、凸轮或孔构成。
在图中所示的转辙机的极限位置处,辊件13位于锁闭边棱18后面,并且同时通过导框21固定在贴靠轨道的岔尖上。从附图中右侧可以看到动作杆8、9以及检查杆24、25对移动的道岔段的配置。在转辙时,锁闭滑块10顺转辙方向向左移动,对该动作方式下面还要加以说明,并且同时利用在横梁16上运行的辊件12和中间件11牵引辊件13抵住锁闭边棱18,其中辊件13向上行,进入锁闭滑块10的缺口15内。一旦辊件13进入缺口15内,则锁闭被释放并且由转辙机开始的转辙移动可被传递到动作杆。为此,通过锁闭件11、12、13一方面在锁闭滑决10与锁闭箱19间和另一方面在锁闭箱19与动作杆8和9间实行刚性连接。在锁闭释放后,锁闭滑块10与锁闭箱19和动作杆一起在图中继续向左移动,直至锁闭箱在即将到达贴靠连续轨道的岔尖的极限位置时抵住一个图中未示出的止档。由转辙机经固定耦合机构驱动的锁闭滑块10继续移动并相对锁闭箱作相对移动,其间它通过锁闭辊继续移动动作杆。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辊件12通过了锁闭边棱17并且通过中间件11和远离岔尖的动作杆9的辊件12,继续移动一个所谓的锁闭行程,则通过强制运动使在动作杆8的导框20内的辊件12被向下压。之后,开关尺50和23位于可以使一在弹簧应力作用下的尖轨检查杆27落入检查杆24、25的缺口38、39内的位置,对尖轨检查杆下面还要加以说明。在尖轨检查杆落入检查杆缺口内的同时,电机控制电流被断开。
为了实现在下面还要加以说明的不同的转辙行程和随之不同的锁闭行程,选择的两个锁闭边棱17和18的间距仅略大于辊件12和13的中心距。采用此方式实现了锁闭机构在释放后,即,在转辙过程结束后实现在锁闭箱19与锁闭杆10间的预给定的微量相对运动后立刻可以锁闭。当锁闭箱抵住上面已提及的止档或抵住用于另一转辙方向的相应止档时,就是这种情况。
由铰接在移动的道岔段上的检查杆24和25用已知的方式监视转辙机的极限位置和由转辙机移动的诸如岔尖或辙叉等移动的道岔段的位置,所述检查杆被移动的道岔段拖动,并且在转辙机壳内将可以实现附加的机械保险和对外部设备元件的电气进行监督。
已知的尖轨检查杆26和27用于监视道岔的实时位置、用于断开控制电流以及用于对在转辙机中移动的传动器件的锁闭和锁闭释放,所述尖轨检查杆中的一根在转辙机的一个极限位置时起作用,另一根则在另一极限位置时起作用。该锁闭杆在转辙机壳内水平地并垂直于动作杆和检查杆运行。依照本发明的一种尤其有益的转辙机设计,除该锁闭杆外,在转辙机壳内还有尖轨检查杆28和29,该尖轨检查杆28和29与尖轨检查杆26和27对准中心;对另外的两根锁闭杆的作用在下面还将进一步说明。为便于观看该转辙机示意图,一些用方框标示的锁闭件和一些用圆圈标示的并带有一个点的尖轨检查杆26和27的导向件也应视为在另两根尖轨检查杆28和29上,尽管事实上设置在尖轨检查杆26和27上。只是因为锁闭件和导向件所作用的元件在图示中设置在动作杆的上方,因而那些锁闭件和导向件也在图的上面范围内。
两根尖轨检查杆26和27设置在转辙机壳内可调的导向件30和31的中间并与动作杆和检查杆垂直。尖轨检查杆与示意表示的锁闭件32和33或34和35一起落入检查杆的缺口36和37或38和39内。其中仅留很小间隙落入缺口36的锁闭件32用于监视近端岔尖,而留有较大间隙落入缺口37的锁闭件33用于监视远端岔尖。在转辙机的另一极限位置,监视近端岔尖的检查杆25由留有很小间隙落入缺口39的锁闭件35加以监视,而监视远端岔尖的检查杆24由留有较大间隙落入缺口38的锁闭件34加以监视。所以,缺口37和38要宽于缺口36和39,这是因为,这些杆件在挤岔时在尖轨检查杆尚未解除锁闭的情况下必须能够移动。
两根尖轨检查杆26和27通过开关型件73和74作用于触点40或41,该触点用于在到达预定的极限位置时将转辙机电气断开,此外,该触点还用于通过一图中未示出的监视回路对转辙机和道岔段的实时极限位置进行监视。
此外,在锁闭杆26和27上还有锁闭件42或43,该锁闭件在转辙机在极限位置时作用在固定耦合件的箱6上,并因而防止了在未经有目的尖轨检查杆移动,有效的锁闭件42或43脱离与耦合箱的有效配合之前,耦合箱作与上次转辙运动相反的运动并将锁闭释放。
锁闭件44和45也具有相类似的任务,该锁闭件在转辙机的一个或另一个极限位置时,从一侧或另一侧置于锁闭箱19或在锁闭箱上设置的止档后面。该止档例如也可以是在锁闭箱上的孔。
此外,所述两根尖轨检查杆还配备有导向件46和48或47和49。导向件46和47用于在每个转辙过程开始时开释检查杆的闭锁以及解除锁闭箱和固定耦合箱的锁闭。这一点是通过开关尺50实现的,该开关尺50在每次转辙过程开始时,在将转辙移动传递到动作杆之前与在实时所需的转辙方向上的动作杆平行向前移动一预定的道路区段,该道路区段足以通过起动斜坡51或52,将落入检查杆内的尖轨检查杆由检查杆的缺口内压出。通过开关尺实时有效的锁闭杆的致偏过程如下,与固定耦合机构相对的丝杆螺母实施空行程,即仅移动开关尺50,但不移动固定耦合机构7(DE 29 28 194 C1),或者丝杆螺母在每个换向过程开始时,在丝杆4上首先随动旋转,并且同时通过一螺旋形外型件51和一导向栓52移动开关尺50,直至例如锁闭杆26解除闭锁后通过止档阻止丝杆螺母的继续旋转并通过耦合箱6、固定耦合机构7、锁闭滑块10和锁闭箱19将运动传递到动作杆。在优先权相同的德国专利申请中(内部案卷号GR95 R 4154)已对在附图中示出的通过在螺旋上移动的导向栓解除实时有效的尖轨检查杆的锁闭的装置做了详细的说明。
在动作杆26和27上的其它导向件48和49用于在转辙机挤岔时将实时有效的尖轨检查杆由检查杆中挤压出,并同时在由外部将运动以及力传递到贴靠岔尖的动作杆之前,也解除锁闭箱19的锁闭。为此,一挤岔的车辆单元的第一轮对通过远端岔尖移动铰接在此岔尖上的尚未被锁闭的动作杆,在这里是动作杆8。锁闭箱19和固定耦合箱6通过锁闭件44或42被锁闭,挡住挤岔方向的移动。当超过固定耦合机构7的预给定的固定力时,动作杆8在锁闭箱内顺挤岔方向滑移并通过导向框20带动锁闭辊12和通过该锁闭辊带动锁闭滑块10。同时,辊件13在锁闭边棱18上向上提升,直到进入锁闭滑块的缺口15。因此,贴靠岔尖的动作杆9的锁闭被解除。利用在开启锁闭机构时的锁闭行程,以便借助开关尺22和23解除实时有效的锁闭杆。其中锁闭滑块10的移动通过开关尺的起动斜坡53和导向件48导致尖轨检查杆26的移动,其中其锁闭件32和33被从两根检查杆24和25的缺口中被挤压出并随之释放检查杆的移动;在挤岔过程中,接在远端岔尖上的检查杆25可进行相对运动,这是因为缺口37留有间隙地卡抓住锁闭件33。随着检查杆被解除锁闭,锁闭箱19也被解除锁闭,这是因为锁闭件44与锁闭箱脱离嵌接之故。但固定耦合箱6并未解除闭锁,所以在挤岔移动时必须克服固定耦合机构7的固定力,以便使动作杆与锁闭箱和锁闭杆一起接着可以移动。此后电机的转辙移动可使固定耦合机构7重新卡固。通过开关触点40、41检测到挤岔并发出挤岔通知。
在上述工作过程中,仅对尖轨检查杆26和27作了考虑,此外,该锁闭杆还用于在每个转辙过程和在每个挤岔过程中固定住闭锁箱19,直至实时有效的闭锁被释放并且实时有效的尖轨检查杆被解除锁闭。实际上,在挤岔时将有很大的力通过一根或另一根动作杆作用于环包该动作杆的锁闭箱19。为了使其不致造成相对于动作杆的闭锁箱的倾斜,依照本发明的转辙机的特别有益的设计,除了在尖轨检查杆26和27上的锁闭件44和45外,在另两根尖轨检查杆28和29上还备有相应的锁闭件55和56,该锁闭件同样也嵌入锁闭箱19的后面。其它尖轨检查杆的锁闭件和导向件用叉字加以标示,以区别于尖轨检查杆26、27的锁闭件和导向件。一方面锁闭件44或45例如由右侧置于锁闭箱19的后面,另一方面锁闭件55或56由左侧抵住锁闭箱。因此,闭锁箱19在转辙机壳内两侧被锁闭,挡住挤岔方向的移动,从而可以克服挤岔时的倾覆力矩。在转辙机的另一极限位置处,闭锁件45和56由另一侧卡在闭锁箱19的后面。
与闭锁件44和45在挤岔时通过沿开关尺23的起动斜坡53滑移的导向件48或49被解除闭锁相似,锁闭件55或56通过沿开关尺27的相应起动斜坡59滑移的导向件57或58也可实现闭锁的解除。为解除另一锁闭杆27以及相应的另一锁闭杆29的闭锁,开关尺22和23备有为由转辙机另一极限位置的挤岔过程设置的相应的起动斜坡54和60。
相互配合的尖轨检查杆26和28或27和29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与一尖轨检查杆对准中心的另一尖轨检查杆与前者通过拉簧61或62连接在一起,该拉簧将相互配合的尖轨检查杆在动作杆方向上相互逆向牵引。开关尺50以及与锁闭滑块连接在一起的开关尺22和23将促使实时有效的尖轨检查杆以及附属的另一尖轨检查杆的或多或少的提升。为实现实时配合的锁闭杆26、28或27、29的相互移动,也可以采用压簧61、62替代拉簧,这些压簧分别作用于各尖轨检查杆上。采用拉簧的最大优点是,在弹簧断裂时两根相配合的尖轨检查杆26和28或27和29都不会到达锁闭位置,因此也就不会通过开关器40、41发出与此有关的监视信息。如果与此相反,在另一尖轨检查杆上的压簧发生断裂,则通过仅铰接在尖轨检查杆26、27上的开关40、41对此是识别不出的。其中的一个闭锁件55或56则不会受控到达锁闭位置并且上述对应于动作杆的锁闭箱的倾斜将会重新出现。
尖轨检查杆26和27以及另两根尖轨检查杆28和29设置在可调整的导向件30、31或63、64间的转辙机壳内。在转辙机始终用相同的正面对准轨道安装时,可调整的导向件仅用于尖轨检查杆对,该尖轨检查杆仅用于监视例如外伸的动作杆的位置。当岔尖始终接在动作杆8和9的铰接点65和66上时,则可以为尖轨检查杆26和另一尖轨检查杆28设置一固定导向件;而当转辙机的转辙行程按需要将会改变时,则对尖轨检查杆27和另一尖轨检查杆29至少要设置一可调整的导向件。每个可调整的导向件都具有一定数量的平衡件67或68,该平衡件为缩短最大转辙行程,按需要可由可调整的导向件31、64内取出并设置在平行伸展的尖轨检查杆或其它尖轨检查杆中间。在转辙机换向时,用于监视连接在外伸的动作杆上的岔尖的尖轨检查杆相应提前地落入为此设置的检查杆缺口内,并相应提前地将电机快速电流断开。如果此时平衡件具有不同的厚度,其中较厚的平衡件是下一档次较薄的平衡件厚度的两倍,就可以用相对较少的平衡件就可进行分级较细的转辙行程的变化。
在对转辙机进行与不同的安装位置,即对至转辙机的不同间距适配调整时,视需要可以采用可调整的铰接杆或者尖轨检查杆与其它的尖轨检查杆一起通过按需要由导向件中取出其它的平衡件并将这些平衡件装入转辙机壳内相邻的导向件中,实现平行滑移,这样就可以相应改变两根动作杆对应于岔尖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转辙机可以视需要设置在道岔的左侧或右侧,而不必改变检查杆对应于动作杆的位置。视在轨道上的配置,岔尖可铰接在铰接点65和66或67和68。为此不必事先规定哪根尖轨检查杆用于监视确定初始位置引入的动作杆位置。因此,如果需可调节地实现转辙行程,则必须也为另一尖轨检查杆和相应为附属的其它尖轨检查杆设置可调整的导向件。所以,除了可调整的导向件31和64以外,对所述实施例还有用于可装纳平衡件71和72的可调整的导向件30和63,该导向件必要时设置在两根尖轨检查杆或其它尖轨检查杆中间。
可自动实现锁闭行程对不同长度的转辙行程的适配,而不必对锁闭装置有任何改动,这是因为锁闭机构在提升移动贴靠岔尖的动作杆的闭锁辊后,在转辙过程或挤岔过程开始时,马上就可以使另外的闭锁辊落入另外的动作杆内。仅需要就地调整在到达新的极限位置时用于阻止移动重量的止档,使其与变化的转辙行程适配;该止档例如可以是转辙机壳或锁闭箱上的可调螺钉。
上述详细说明的转辙机视需要也可以是非挤岔结构。固定耦合机构7可由与闭锁滑块相应的刚性连接加以替代。非挤岔型的转辙机仅有一根与锁闭机构耦合的动作杆,并且第二动作杆具有由道岔牵引的闭锁杆功能,用于附加的机械导向和电气监视。在此实施例中,检查杆仅具有电气监视功能,但没有机械导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