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总成及贴附该膜总成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膜总成及贴附该膜总成的方法.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53542A43申请公布日20140917CN104053542A21申请号201280065617022申请日20121221B32B3/08200601B32B7/06200601B32B7/1020060171申请人祐平菲利普林地址中国台湾台北市信义区松平路133号9F272发明人祐平菲利普林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87代理人王田54发明名称膜总成及贴附该膜总成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贴附于物品的表面的膜总成及其贴附方法。膜总成包含施加片及包含第一膜部分、第二膜部分及拉取部的内离型膜。第一膜部分覆盖于施加片的内表面,并易于与。
2、施加片的内表面分离。第二膜部分与第一膜部分于一连接边缘连接为一体并折叠于第一膜部分下。拉取部形成于第二膜部分并突出于第一膜部分的第一边缘外。拉取部适于当第二膜部分接触物品的表面时用以朝远离连接边缘的拉取方向拉取,以拉动第二膜部分并连带使第一膜部分脱离施加片的内表面,以致施加片的内表面在未沾附非期望物质的情况下贴附于物品的表面。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0630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CA2012/00118220121221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3/097032EN20130704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10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
3、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10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53542ACN104053542A1/2页21一种膜总成,用于贴附于物品的表面,包含施加片,具有外表面及内表面,其中该施加片的该内表面适于贴附于该物品的该表面;及内离型膜,其中该内离型膜包含第一膜部分,覆盖于该施加片的该内表面以防止该施加片的该内表面沾附非期望物质,并易于与该施加片的该内表面分离,其中该第一膜部分具有第一边缘;及第二膜部分,与该第一膜部分于连接边缘连接为一体并折叠于该第一膜部分下;拉取部,形成于该第二膜部分并突出于该第一膜部分的该第一边缘外,其中该拉取部适于当该第二膜部分接触该物品的该表面时用。
4、以朝远离该连接边缘的拉取方向拉取,以拉动该第二膜部分并连带使该第一膜部分脱离该施加片的该内表面,以致该施加片的该内表面在未沾附该非期望物质的情况下贴附于该物品的该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总成,其中该第二膜部分具有可沾附性,并且当该第二膜部分沾附该物品的该表面时同时沾附位于该物品的该表面的该非期望物质,以使当拉取该拉取部以拉动该第二膜部分时,去除位于该物品的该表面的该非期望物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总成,其中该第二膜部分的一边缘延伸并突出于该第一膜部分的该第一边缘外而形成该拉取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总成,其中该第二膜部分包含第一膜体、第二膜体及第三膜体,该第一膜部分、该第一膜体、该第二。
5、膜体与该第三膜体平行于该拉取方向依序相连接并折叠为该内离型膜,并且该第一膜体及该第二膜体于该第一膜体及该第二膜体相连接处的一侧突出于该第一膜部分的该第一边缘外而形成该拉取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总成,其中该第二膜部分的该第三膜体具有可沾附性,适于当该第二膜部分的该第三膜体沾附该物品的该表面时同时沾附位于该物品的该表面的该非期望物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总成,其中该拉取部于该第一膜部分及该第二膜部分之间自该连接边缘延伸突出于该第一膜部分的该第一边缘外而形成拉取膜体。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总成,其中该膜总成进一步包含外离型膜,覆盖于该施加片的该外表面并易于与该施加片的该外表面分离,以避免该施加。
6、片的该外表面沾附该非期望物质;及其中该膜总成实质上呈矩形,且进一步包含至少一对齐图案,该对齐图案包含至少二对线段,该至少二对线段分别邻近该施加片的相应至少二个角落并沿该施加片的相应边缘延伸而设置于该外离型膜及该第二膜部分的底部的至少其中之一,以辅助对齐该施加片的第二边缘至该物品的该表面的预定对齐线。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总成,其中该第二膜部分与该第一膜部分一体成形或该第二膜部分的一连接部折叠于该施加片的该内表面与该第一膜部分间并与该第一膜部分固定。9一种将膜总成贴附于物品的表面的方法,其中该膜总成包含具有外表面及内表面的施加片及包含第一膜部分、第二膜部分及拉取部的内离型膜,该第一膜部分覆盖于该。
7、施加片的该内表面并具有第一边缘,该第二膜部分与该第一膜部分于一连接边缘连接为一体并折叠于该第一膜部分下,并且该拉取部形成于该第二膜部分并突出于该第一膜部分的该第一边缘外,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将该膜总成放置于该物品的该表面,以使该第二膜部分接触该物品的该表面;及权利要求书CN104053542A2/2页3B朝远离该连接边缘的拉取方向拉取该拉取部,以拉动该第二膜部分并连带使该第一膜部分脱离该施加片的该内表面,以致该施加片的该内表面在未沾附非期望物质的情况下贴附于该物品的该表面。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二膜部分具有可沾附性,于步骤A中当该第二膜部分沾附该物品的该表面时同时沾附位于该物品的。
8、该表面的该非期望物质,并且于步骤B中当拉取该拉取部以拉动该第二膜部分时,去除位于该物品的该表面的该非期望物质。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二膜部分的一边缘延伸并突出于该第一膜部分的该第一边缘外而形成该拉取部,并且于步骤B中系拉取该第二膜部分的该边缘延伸而形成的该拉取部。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二膜部分包含第一膜体、第二膜体及第三膜体,该第一膜部分、该第一膜体、该第二膜体与该第三膜体平行于该拉取方向依序相连接并折叠为该内离型膜,并且于步骤B中拉取该第一膜体及该第二膜体于该第一膜体及该第二膜体相连接处的一侧突出于该第一膜部分的该第一边缘外而形成的该拉取部。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
9、的方法,其中该第二膜部分的该第三膜体具有可沾附性,于步骤A中当该第二膜部分的该第三膜体沾附该物品的该表面时同时沾附位于该物品的该表面的该非期望物质。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拉取部于该第一膜部分及该第二膜部分之间自该连接边缘延伸突出于该第一膜部分的该第一边缘外而形成拉取膜体,并且于步骤B中拉取该拉取部的该拉取膜体。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B包含以下步骤B1拉取该拉取部,以拉动该第二膜部分并连带使该第一膜部分部分脱离该施加片的该内表面,以露出该施加片的该内表面的一部分;B2向该物品的该表面对该施加片的该内表面的露出的该部分施加压力,以使该施加片的该内表面的露出的该部分贴附于该。
10、物品的该表面;及B3继续拉取该拉取部,以拉动该第二膜部分并连带使该第一膜部分完全脱离该施加片的该内表面并同时向该物品的该表面对该施加片施加压力,以致该施加片的该内表面在未沾附该非期望物质的情况下完全贴附于该物品的该表面。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后且步骤B前该方法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A1对齐该施加片的第二边缘至该物品的该表面的预定对齐线。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该膜总成进一步包含外离型膜,覆盖于该施加片的该外表面并易于与该施加片的该外表面分离,以避免该施加片的该外表面沾附该非期望物质,于步骤B后该方法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C自该施加片的该外表面分离该外离型膜;及其中该膜总成。
11、实质上呈矩形,且进一步包含至少一对齐图案,该对齐图案包含至少二对线段,该至少二对线段分别邻近该施加片的相应至少二个角落并沿该施加片的相应边缘延伸而设置于该外离型膜及该第二膜部分的底部的至少其中之一,以辅助步骤A1。权利要求书CN104053542A1/5页4膜总成及贴附该膜总成的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膜总成,特别涉及一种易于贴附于物品的表面的膜总成。背景技术0002目前许多使用者为了避免某物品的表面被异物刮伤,或为了赋予该表面其他性质,经常于表面上贴附一膜。例如,使用者经常会贴附保护膜或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的光学膜等在各种电子产品的屏幕上,抑或使用者经常会贴附隔热膜、抗紫外线膜等于车窗。
12、或住宅窗户上。在各种接合制程中,亦经常需要将硬质基板贴附于物品的表面,如将一层玻璃板贴附于一面板上。0003请参考图1,已知的膜总成1通常包含预定施加并贴附至物品2的表面20的施加片11、覆盖于施加片11的内表面的内离型膜13及覆盖于施加片11的外表面的外离型膜15。0004在使用时,使用者必须先将内离型膜13的邻近施加片11的边缘10的至少一部分自施加片11的内表面撕开以露出施加片11内表面的一部分,方能将边缘10大致对齐物品2的预定对齐线21后将施加片11内表面露出的部分贴附于物品2的表面20上。其后,在将内离型膜13全部自施加片11的内表面撕开后,将施加片11内表面全部贴附于物品2的表面。
13、20上。最后,将外离型膜15自施加片11的外表面撕开后,方才完成施加片11的贴附过程。0005然而,在使用者不使用特殊工具的情况下,经常难以一次将施加片11完美地贴附并对齐至物品2的表面20的预定贴附位置上,而需要多次撕下施加片11及重新贴附并对齐施加片11至物品2表面20的预定贴附位置。如此造成一般使用者在使用此种膜总成1时的不便。0006再者,使用者一般并非在无尘的环境中将施加片11贴附至物品2表面20,因此在重复贴附并对齐施加片11至物品2表面20的预定贴附位置的过程中,灰尘或使用者手上的污渍等非期望物质相当容易沾附在施加片11可贴附性的内表面上,而使非期望物质沾附于施加片11与物品2的。
14、表面20间,而造成施加片11未完全服贴于物品2表面20上,亦影响物品2的外观。0007另一种已知用于贴附于物体2表面20的膜总成9请参考图2A。已知膜总成9包含施加片91、并列的二个第一内离型膜92,施加片91与第一内离型膜92之间的第一黏性层93、设置于第一内离型膜92内表面上的第二黏性层94及设置于第二黏性层94内表面上的第二内离型膜95。当欲使用已知膜总成9时,首先将第二内离型膜95自第二黏性层94撕下后,将已知膜总成9的第二黏性层94贴附于物品2的表面20,如图2B所示。第二,将第一内离型膜92的其中之一自中间向下弯起并撕下,如图2C所示。第三,将上述第一内离型膜92撕下后所露出的部分。
15、第一黏性层93贴于物品2的表面20,如图2D所示。第四,将第一内离型膜92的其中的另一个弯起并撕下,如图2E所示。最后,将上述第一黏性层93全部贴于物品2的表面20,使施加片91贴于物品2的表面20,如图2F所示。说明书CN104053542A2/5页50008膜总成9虽可避免重复贴附并对齐施加片91上的第一黏性层93至物品2表面20的预定贴附位置的过程,然而自中间剥开并撕下第一内离型膜92时,灰尘或使用者手上的污渍等非期望物质相当容易沾附在施加片91上的第一黏性层93,而使非期望物质沾附于施加片91上的第一黏性层93与物品2的表面20间,而造成施加片91未完全服贴于物品2表面20上。再者,自。
16、中间剥开第一内离型膜92并不容易。0009有鉴于此,本领域亟欲提出一种膜总成,其易于贴附于物品的表面,并可避免非期望物质沾附于膜总成与物品的表面之间,而造成膜总成未完全服贴于物品表面。发明内容0010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重复撕下并贴上而易于贴附于物品表面的膜总成,并可在贴附膜总成至物品的表面时,避免非期望物质沾附于膜总成与物品的表面之间,进而使膜总成能完全服贴于物品表面。0011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膜总成包含施加片及内离型膜。内离型膜包含第一膜部分、第二膜部分及拉取部。施加片具有外表面及内表面。施加片的内表面适以贴附于物品的表面。内离型膜的第一膜部分覆盖于施加片的内表面以防止。
17、施加片的内表面沾附非期望物质,并易于与施加片的内表面分离。第一膜部分具有第一边缘。第二膜部分与第一膜部分于一连接边缘连接为一体并折叠于第一膜部分下。拉取部形成于第二膜部分并突出于第一膜部分的第一边缘外。0012拉取部适于当第二膜部分接触物品的表面时用以朝一远离连接边缘的拉取方向拉取,以拉动第二膜部分并连带使第一膜部分脱离施加片的内表面,以致施加片的内表面在未沾附非期望物质的情况下贴附于物品的表面。附图说明0013图1是已知的用于贴附于物体表面的膜总成的示意图;0014图2A至2F是另一已知的用于贴附于物体表面的膜总成的贴附步骤示意图;0015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用于贴附于物体表面的膜总成的示。
18、意图;0016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用于贴附于物体表面的膜总成的示意图;0017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用于贴附于物体表面的膜总成的示意图;0018图6是本发明膜总成的对齐图案的示意图;0019图7是本发明内离型膜的第一膜部分与第二膜部分的固定示意图;0020图8A至8D是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膜总成贴附于物体表面的步骤示意图;0021图9A至9D是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膜总成贴附于物体表面的步骤示意图;以及0022图10A至10D是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膜总成贴附于物体表面的步骤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3首先请参考图3,本发明用于贴附于物品2的表面20的膜总成3至少包含施加片31及内离型膜33。其。
19、中,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施加片31可为已知的用于贴附在各种电子产品的屏幕上的保护膜或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的光学膜等,抑或贴附于车窗或住宅窗户上的隔热膜、抗紫外线膜等。在本实施例中,物品2为电视屏幕、计算机屏幕、手机屏幕、平板计算说明书CN104053542A3/5页6机屏幕、相机屏幕、多媒体装置屏幕、车窗及住宅窗户的其中之一,而施加片31可为用于保护物品2的表面20的保护膜,并且施加片31可为已知的静电膜或黏性膜,利用静电或黏性层贴附于物体2的表面20。在各种接合制程中,本发明的施加片31亦可为用于接合于物品2的表面20的硬质基板。0024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内离型膜33包含第一膜部分331、第二膜部。
20、分332及拉取部333,请参考图3。施加片31具有外表面及内表面。施加片31的内表面适于贴附于物品2的表面20。内离型膜33的第一膜部分331覆盖于施加片31的内表面以防止施加片31的内表面在尚未贴附至物品2的表面20前沾附例如灰尘或使用者手上污渍等非期望物质。内离型膜33的第一膜部分331易于与施加片31的内表面分离。第一膜部分331具有第一边缘30A。第二膜部分332与第一膜部分331于一连接边缘30B连接为一体并折叠于第一膜部分331下。本发明的拉取部333系形成于第二膜部分332并突出于第一膜部分331的第一边缘30A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膜部分332的一边缘延伸。
21、并突出于第一膜部分331的第一边缘30A外而形成拉取部333。0025拉取部333适于当第二膜部分332接触物品2的表面20时用以朝一远离连接边缘30B的拉取方向3A拉取,以拉动第二膜部分332并连带使第一膜部分331脱离施加片31的内表面,以致施加片31的内表面在未沾附非期望物质的情况下贴附于物品2的表面20。本发明内离型膜33的拉取部333较佳地为朝拉取方向3A设置于第二膜部分332相反于连接边缘30B之处。0026较佳地,本发明内离型膜33的第二膜部分332具有可沾附性,例如可为静电膜或黏性膜。藉此,当第二膜部分332沾附于物品2的表面20时,可同时沾附已位于物品2的表面20的非期望物质。
22、,以使当拉取拉取部333以拉动第二膜部分332时,同时去除已位于物品2的表面20的非期望物质。0027本发明较佳的第二实施例请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内离型膜33更易于藉由拉取部333拉取而脱离物品2的表面20及施加片31的内表面,内离型膜33的第二膜部分332包括多层膜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膜部分332包含第一膜体33A、第二膜体33B及第三膜体33C。内离型膜33的第一膜部分331、第二膜部分332的第一膜体33A、第二膜体33B与第三膜体33C平行于拉取方向3A依序相连接并折叠为内离型膜33。第二膜部分332的第一膜体33A及第二膜体33B于第一膜体33A及第二膜体33B相连接处的。
23、一侧突出于第一膜部分331的第一边缘30A外而形成拉取部333。相似于第一实施例,本发明第一膜体33A及第二膜体33B形成的拉取部333较佳地朝拉取方向3A设置于第二膜部分332相反于连接边缘30B之处。0028在本实施例中,内离型膜33的第二膜部分332的第三膜体33C具有可沾附性,例如可为静电膜或黏性膜,而第一膜体33A及第二膜体33B可不具有可沾附性。借此,当第二膜部分332的第三膜体33C沾附至物品2的表面20时,同时沾附已位于物品2的表面20的非期望物质。0029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请参考图5。相较于如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拉取部333系直接自第二膜部分332延伸而突出于第一膜部分33。
24、1的第一边缘30A外而形成,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拉取部333是于第一膜部分331及第二膜部分332之间自连接边缘30B延伸突出于第一膜部分331的第一边缘30A外而形成拉取膜体。在第三实施例中,本发明内说明书CN104053542A4/5页7离型膜33的第二膜部分332仍然较佳地具有可沾附性,藉此当第二膜部分332沾附于物品20的表面20时,可同时沾附已位于物品2的表面20的非期望物质,以使当拉取拉取部333以拉动第二膜部分332时,同时去除已位于物品2的表面20的非期望物质。0030请参考图3至图5,本发明的膜总成3在三个实施例中均进一步包含外离型膜35。外离型膜35覆盖于施加片31的外表面。
25、并易于与施加片31的外表面分离,以避免施加片31的外表面在施加片31尚未贴附于物品2的表面20前便沾附非期望物质。0031请参考图3至图5,为了更方便使用者使用,本发明的膜总成3的拉取部333上较佳可设置有明显的标签,以便使用者易于注意。再者,为了方便使用者将本发明膜总成3的施加片31贴附至物品2表面20上的恰当位置,如图6所示,膜总成3实质上呈矩形,且进一步包含至少一对齐图案37,其中对齐图案37包含至少二对线段371,在此实施例中为四对线段371,并且此四对线段371分别邻近施加片31的四个角落并沿施加片31的四个边缘延伸而设置于外离型膜35及第二膜部分332的底部的至少其中之一,以辅助对。
26、齐施加片31的第二边缘30C至物品2的表面20的预定对齐线21。0032如图4所示,设置于第二膜部分332的底部的对齐图案37设置于第二膜部分332的第三膜体33C上。再者,如图3至图5所示,本发明膜总成3还可包含二对齐图案37,其各包含四对线段371,并且此二对齐图案37分别设置于外离型膜35及第二膜部分332的底部二者。0033关于本发明的膜总成3的内离型膜33,其第二膜部分332可如图3至图5所示与第一膜部分331一体成形,或如图7所示,第二膜部分332的连接部33D于连接边缘30B处折叠于施加片31的内表面与第一膜部分331之间并与第一膜部分331以黏合或熔接等方式固定。0034用于将。
27、本发明上述三个实施例的膜总成3贴附于物品2的表面20的方法请参考图8A至8D、9A至9D或10A至10D。其中,本发明膜总成3的上述三个实施例如图3至5分别所示的使用方法大致上完全相同,仅因其结构不同而使得使用方法的各步骤中膜总成3的形状各不相同。因此,以下将同时叙述上述三个实施例的使用方法。至于本发明上述三个实施例的膜总成3的结构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0035首先,如图8A、9A或10A所示,将膜总成3放置于物品2的表面20,以使第二膜部分332接触物品2的表面20。其中,如图9A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膜总成3于此步骤中以第二膜部分332的第三膜体33C接触物品2的表面20。0036其后。
28、,对齐施加片31的第二边缘30C至物品2的表面20的预定对齐线21。其中,如图8A、9A或10A所示,使用者所选择的与物品2的表面20的预定对齐线21对齐的施加片31的第二边缘30C可与第一膜部分331与第二膜部分332相连处的连接边缘30B重叠请参考图3至5,亦即使用者可以先选择连接边缘30B对齐物品2的表面20的相应预定对齐线21。但使用者亦可选择其他施加片31的边缘作为其用于对齐的第二边缘30C。0037如上所述,膜总成3的至少一对齐图案37可辅助使用者更容易将膜总成3对齐到预定对齐线21。上述对齐图案37如图6所示,包含四对线段371,四对线段371分别邻近施加片31的四个角落并沿施加。
29、片31的四个边缘延伸而设置于外离型膜35及第二膜部分332的底部的至少其中之一。0038其后,如图8B至8C、9B至9C或10B至10C所示,朝一远离连接边缘30C的拉取方说明书CN104053542A5/5页8向3A拉取形成于第二膜部分332的拉取部333,以拉动第二膜部分332并连带使第一膜部分331脱离施加片31的内表面,以致施加片31的内表面在未沾附非期望物质的情况下贴附于物品2的表面20。如图8B至8C所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膜总成3,于此步骤中系拉取第二膜部分332的边缘延伸并突出于第一膜部分331的第一边缘30A外而形成的拉取部333。如图9B至9C所示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膜总成。
30、3,于此步骤中系拉取第一膜体33A及第二膜体33B于第一膜体33A及第二膜体33B相连接处的一侧突出于第一膜部分331的第一边缘30A外而形成的拉取部333。如图10B至10C所示的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膜总成3,于此步骤中系拉取于第一膜部分331及第二膜部分332间自连接边缘30B延伸突出于第一膜部分331的第一边缘30A外而形成的拉取部333的拉取膜体。0039详细而言,上述拉动第二膜部分332并连带使第一膜部分331脱离施加片31的内表面的步骤可包含以下步骤。如图8B、9B或10B所示,拉取拉取部333,以拉动第二膜部分332并连带使第一膜部分331部分脱离施加片31的内表面,以露出施加片3。
31、1的内表面的一部分。随即或同时向物品2的表面20对施加片31的内表面的露出的部分施加压力,以使施加片31的内表面的上述露出部分贴附于物品2的表面20,以大致固定施加片31与物品2的表面20之间的相对位置。然后,继续拉取拉取部333,以拉动第二膜部分332并连带使第一膜部分331完全脱离施加片31的内表面并同时向物品2的表面20对施加片31施加压力,以致施加片31的内表面在未沾附非期望物质的情况下完全贴附于物品2的表面20,如图8C、9C或10C所示。0040若本发明的施加片31为在各种接合制程中用于接合于物品2的表面20的硬质基板,施加片31较不易变形。在此情况下,因此施加片31的内表面的上述。
32、露出部分可能不会如图8B、9B或10B所示服贴于物品2的表面20。0041在上述步骤后,自施加片31的外表面分离外离型膜35,如此完成本发明膜总成3的施加片31的贴附过程,如图8C至8D、9C至9D或10C至10D所示。0042请参考图8A至8C或图10A至10C,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二膜部分332可为具有可沾附性,以于一开始当第二膜部分332沾附物品2的表面20时同时沾附位于物品2的表面20的非期望物质,并且当拉取拉取部333以拉动第二膜部分332时,同时去除位于物品2的表面20的非期望物质。0043请参考图9A至9C,如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内离型膜33的第二膜部分332包含第一膜体33A、第二。
33、膜体33B及第三膜体33C的情况下,第二膜部分332的第三膜体33C可为具有可沾附性,以于当第二膜部分332的第三膜体33C沾附物品2的表面20时同时沾附位于物品2的表面20的非期望物质。0044如上所述,上述方法,可将本发明的膜总成3贴附于例如电视屏幕、计算机屏幕、手机屏幕、平板计算机屏幕、相机屏幕、多媒体装置屏幕、车窗及住宅窗户的其中之一的物品2的表面20。0045藉此,本发明的膜总成3不但可避免重复撕下并贴上施加片31并易于将预定贴附于物品2的表面20的施加片31贴附于物品2的表面20,更可在贴附施加片31至物品2的表面20时,避免非期望物质沾附于施加片31与物品2的表面20之间,而造成。
34、施加片31未完全服贴于物品2表面20。说明书CN104053542A1/10页9图1图2A图2B说明书附图CN104053542A2/10页10图2C图2D图2E说明书附图CN104053542A103/10页11图2F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53542A114/10页12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4053542A125/10页13图6说明书附图CN104053542A136/10页14图7图8A图8B说明书附图CN104053542A147/10页15图8C图8D图9A说明书附图CN104053542A158/10页16图9B图9C图9D说明书附图CN104053542A169/10页17图10A图10B图10C说明书附图CN104053542A1710/10页18图10D说明书附图CN104053542A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