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37195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70532.1

申请日:

2014.09.16

公开号:

CN104174647A

公开日:

2014.12.0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09C 1/08申请日:20140916授权公告日:20150701终止日期:20160916|||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B09C1/08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陈岳芹变更后:陆泗进|||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09C1/08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陈岳芹变更后权利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312499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三江街道王明堂村69号变更后权利人:100012 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大羊坊8号院(乙)登记生效日:2015032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09C 1/08申请日:20140916|||公开

IPC分类号:

B09C1/08

主分类号:

B09C1/08

申请人:

陈岳芹

发明人:

陈岳芹

地址:

312499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三江街道王明堂村6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原位修复基质的制备;2、土壤原位修复管的填充;3、土壤原位修复管的插埋;4、向生物多肽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浇灌清水;5、10天后将埋入土壤中的土壤原位修复管取出,更换填充的原位修复基质,继续重复步骤(3)和(4),重复2-5次即可完成土壤的原位修复。本发明所用的原位修复基质采用合成高分子材料与天然无机材料复合而成,其具有生产成本低廉,来源广泛,无毒无害的特点,并且该基质化学性能稳定,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该基质可以重复使用,无需外部能量消耗,对有机污染物的饱和吸附容量大,对土壤中的污染物去除率达到98%以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位修复基质的制备
在40℃下,向氯化钙溶液中同时滴加质量浓度15%的聚乙烯醇溶液和15%的海藻酸钠溶液,同时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氯化钙溶液、聚乙烯醇溶液、海藻酸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0:1:1,滴加完成后静置40分钟;向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微孔陶瓷颗粒,然后滴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的戊二醛水溶液,控制滴加速率为10ml/min,滴加完后加热升温至90℃,滴加搅拌反应20min后; 然后加入4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9,待微孔陶瓷颗粒表面出现黄色絮状沉淀后控制温度为40℃干燥45min,用无水乙醇将上述干燥后的微孔陶瓷颗粒进行洗涤后再离心处理,将离心后的微孔陶瓷颗粒洗涤再离心,并重复洗涤离心3~5次得到原位修复基质;
(2)、土壤原位修复管的填充
取一根PPR管,长度500-1500毫米,内壁直径120-150毫米,PPR管的一端封闭,PPR管的管壁上均匀开有若干成排小孔,小孔直径1-2毫米,相邻小孔孔心间距80毫米;在上述PPR管中填充原位修复基质,即得到土壤原位修复管;
(3)、土壤原位修复管的插埋
土壤原位修复柱密封端向下垂直插入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中,管开口端距离地表200-250毫米;在污染土壤区域内插入若干根步骤(2)制备得到的土壤原位修复管,相邻土壤原位修复管的间距是500-5000毫米;
(4)、向生物多肽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浇灌清水,浇灌量为0.01m3水/ m3土壤;
(5)、10天后将埋入土壤中的土壤原位修复管取出,更换填充的原位修复基质,继续重复步骤(3)和(4),重复2-5次即可完成土壤的原位修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向混合溶液中还可以添加蒙脱土、颗粒活性炭、沸石等。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土壤原位修复管的长度为800-1200毫米,相邻土壤原位修复管的间距是1000-3000毫米。

说明书

一种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属于环境保护领域。 
背景技术
多肽生物制品作为生化产品,其用途相当广泛,这些化学成分用于临床医学,主要是用于治病防病,可用作医药原料;二科做保健食品营养添加剂,三可作美容养生的成分,可作为饲料添加剂等。目前市场潜力巨大,市场前景较好,市场产品供不应求。利用大豆卵磷脂、动物脑干,将生物专利技术引入动物脏器中生化成分的生产性提取,经一系列生物反应得到高附加值的生化产品。产品质量完全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要求。。 
但项目实施中产生大量废水包括生产车间动物脑干清洗废水、设备冲洗废水、研发试验废水、地面保洁废水等,这些废水很难分离进行处理,造成了环境污染。更有企业为了降低排污治污成本,直接将此类生产废水直接偷排入地下,造成土壤污染,进而有可能污染地下水,给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
目前对于此类污染土壤还没有有效地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位修复基质的制备
在40℃下,向氯化钙溶液中同时滴加质量浓度15%的聚乙烯醇溶液和15%的海藻酸钠溶液,同时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氯化钙溶液、聚乙烯醇溶液、海藻酸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0:1:1,滴加完成后静置40分钟;向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微孔陶瓷颗粒,然后滴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的戊二醛水溶液,控制滴加速率为10ml/min,滴加完后加热升温至90℃,滴加搅拌反应20min后; 然后加入4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9,待微孔陶瓷颗粒表面出现黄色絮状沉淀后控制温度为40℃干燥45min,用无水乙醇将上述干燥后的微孔陶瓷颗粒进行洗涤后再离心处理,将离心后的微孔陶瓷颗粒洗涤再离心,并重复洗涤离心3~5次得到原位修复基质;
(2)、土壤原位修复管的填充
取一根PPR管,长度500-1500毫米,内壁直径120-150毫米,PPR管的一端封闭,PPR管的管壁上均匀开有若干成排小孔,小孔直径1-2毫米,相邻小孔孔心间距80毫米;在上述PPR管中填充原位修复基质,即得到土壤原位修复管;
(3)、土壤原位修复管的插埋
土壤原位修复柱密封端向下垂直插入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中,管开口端距离地表200-250毫米;在污染土壤区域内插入若干根步骤(2)制备得到的土壤原位修复管,相邻土壤原位修复管的间距是500-5000毫米;
(4)、向生物多肽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浇灌清水,浇灌量为0.01m3水/ m3土壤;
(5)、10天后将埋入土壤中的土壤原位修复管取出,更换填充的原位修复基质,继续重复步骤(3)和(4),重复2-5次即可完成土壤的原位修复。
步骤(1)中向混合溶液中还可以添加蒙脱土、颗粒活性炭、沸石等。
土壤原位修复管的长度为800-1200毫米,相邻土壤原位修复管的间距是1000-3000毫米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所用的原位修复基质采用合成高分子材料与天然无机材料复合而成,其具有生产成本低廉,来源广泛,无毒无害的特点,并且该基质化学性能稳定,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该基质可以重复使用。 
(2)本发明由于采用吸附法进行处理的,无需外部能量消耗,对有机污染物的饱和吸附容量大,因此处理成本低,适于推广使用。
(3)本发明的原位修复方法在短时间内可以大幅降低土壤污染程度,对土壤中的污染物去除率达到98%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位修复基质的制备
在40℃下,向氯化钙溶液中同时滴加质量浓度15%的聚乙烯醇溶液和15%的海藻酸钠溶液,同时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氯化钙溶液、聚乙烯醇溶液、海藻酸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0:1:1,滴加完成后静置40分钟;向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微孔陶瓷颗粒,然后滴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的戊二醛水溶液,控制滴加速率为10ml/min,滴加完后加热升温至90℃,滴加搅拌反应20min后; 然后加入4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9,待微孔陶瓷颗粒表面出现黄色絮状沉淀后控制温度为40℃干燥45min,用无水乙醇将上述干燥后的微孔陶瓷颗粒进行洗涤后再离心处理,将离心后的微孔陶瓷颗粒洗涤再离心,并重复洗涤离心3~5次得到原位修复基质;
(2)、土壤原位修复管的填充
取一根PPR管,长度1000毫米,内壁直径150毫米,PPR管的一端封闭,PPR管的管壁上均匀开有若干成排小孔,小孔直径2毫米,相邻小孔孔心间距80毫米;在上述PPR管中填充原位修复基质,即得到土壤原位修复管;
(3)、土壤原位修复管的插埋
土壤原位修复柱密封端向下垂直插入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中,管开口端距离地表200-250毫米;在污染土壤区域内插入若干根步骤(2)制备得到的土壤原位修复管,相邻土壤原位修复管的间距是3000毫米;
(4)、向生物多肽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浇灌清水,浇灌量为0.01m3水/ m3土壤;
(5)、10天后将埋入土壤中的土壤原位修复管取出,更换填充的原位修复基质,继续重复步骤(3)和(4),重复3次完成土壤的原位修复。
本发明的原位修复方法在短时间内可以大幅降低土壤污染程度,对土壤中的污染物去除率达到98%以上。

一种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74647A43申请公布日20141203CN104174647A21申请号201410470532122申请日20140916B09C1/0820060171申请人陈岳芹地址312499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三江街道王明堂村69号72发明人陈岳芹54发明名称一种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原位修复基质的制备;2、土壤原位修复管的填充;3、土壤原位修复管的插埋;4、向生物多肽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浇灌清水;5、10天后将埋入土壤中的土壤原位修复管取出,更换填充的原位修复基。

2、质,继续重复步骤(3)和(4),重复25次即可完成土壤的原位修复。本发明所用的原位修复基质采用合成高分子材料与天然无机材料复合而成,其具有生产成本低廉,来源广泛,无毒无害的特点,并且该基质化学性能稳定,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该基质可以重复使用,无需外部能量消耗,对有机污染物的饱和吸附容量大,对土壤中的污染物去除率达到98以上。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74647ACN104174647A1/1页21一种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原位。

3、修复基质的制备在40下,向氯化钙溶液中同时滴加质量浓度15的聚乙烯醇溶液和15的海藻酸钠溶液,同时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氯化钙溶液、聚乙烯醇溶液、海藻酸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011,滴加完成后静置40分钟;向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微孔陶瓷颗粒,然后滴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的戊二醛水溶液,控制滴加速率为10ML/MIN,滴加完后加热升温至90,滴加搅拌反应20MIN后;然后加入4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9,待微孔陶瓷颗粒表面出现黄色絮状沉淀后控制温度为40干燥45MIN,用无水乙醇将上述干燥后的微孔陶瓷颗粒进行洗涤后再离心处理,将离心后的微孔陶瓷颗粒洗涤再离心,并重复洗涤离心35次得到原位修复基。

4、质;(2)、土壤原位修复管的填充取一根PPR管,长度5001500毫米,内壁直径120150毫米,PPR管的一端封闭,PPR管的管壁上均匀开有若干成排小孔,小孔直径12毫米,相邻小孔孔心间距80毫米;在上述PPR管中填充原位修复基质,即得到土壤原位修复管;(3)、土壤原位修复管的插埋土壤原位修复柱密封端向下垂直插入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中,管开口端距离地表200250毫米;在污染土壤区域内插入若干根步骤(2)制备得到的土壤原位修复管,相邻土壤原位修复管的间距是5005000毫米;(4)、向生物多肽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浇灌清水,浇灌量为001M3水/M3土壤;(5)、10天后将埋入土壤中。

5、的土壤原位修复管取出,更换填充的原位修复基质,继续重复步骤(3)和(4),重复25次即可完成土壤的原位修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向混合溶液中还可以添加蒙脱土、颗粒活性炭、沸石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土壤原位修复管的长度为8001200毫米,相邻土壤原位修复管的间距是10003000毫米。权利要求书CN104174647A1/3页3一种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属于。

6、环境保护领域。背景技术0002多肽生物制品作为生化产品,其用途相当广泛,这些化学成分用于临床医学,主要是用于治病防病,可用作医药原料;二科做保健食品营养添加剂,三可作美容养生的成分,可作为饲料添加剂等。目前市场潜力巨大,市场前景较好,市场产品供不应求。利用大豆卵磷脂、动物脑干,将生物专利技术引入动物脏器中生化成分的生产性提取,经一系列生物反应得到高附加值的生化产品。产品质量完全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要求。0003但项目实施中产生大量废水包括生产车间动物脑干清洗废水、设备冲洗废水、研发试验废水、地面保洁废水等,这些废水很难分离进行处理,造成了环境污染。更有企业为了降低排污治污成本,直接将此类生产废水。

7、直接偷排入地下,造成土壤污染,进而有可能污染地下水,给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0004目前对于此类污染土壤还没有有效地处理方法。发明内容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原位修复基质的制备在40下,向氯化钙溶液中同时滴加质量浓度15的聚乙烯醇溶液和15的海藻酸钠溶液,同时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氯化钙溶液、聚乙烯醇溶液、海藻酸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011,滴加完成后静置40分钟;向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微孔陶瓷颗粒,然后滴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的戊二醛水溶液,控制滴加速率为10ML/MIN,滴加完后加热升温至90,滴加搅拌。

8、反应20MIN后;然后加入4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9,待微孔陶瓷颗粒表面出现黄色絮状沉淀后控制温度为40干燥45MIN,用无水乙醇将上述干燥后的微孔陶瓷颗粒进行洗涤后再离心处理,将离心后的微孔陶瓷颗粒洗涤再离心,并重复洗涤离心35次得到原位修复基质;(2)、土壤原位修复管的填充取一根PPR管,长度5001500毫米,内壁直径120150毫米,PPR管的一端封闭,PPR管的管壁上均匀开有若干成排小孔,小孔直径12毫米,相邻小孔孔心间距80毫米;在上述PPR管中填充原位修复基质,即得到土壤原位修复管;(3)、土壤原位修复管的插埋土壤原位修复柱密封端向下垂直插入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

9、的土壤中,管开口端距离地表200250毫米;在污染土壤区域内插入若干根步骤(2)制备得到的土壤原位修复管,相邻土壤原位修复管的间距是5005000毫米;说明书CN104174647A2/3页4(4)、向生物多肽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浇灌清水,浇灌量为001M3水/M3土壤;(5)、10天后将埋入土壤中的土壤原位修复管取出,更换填充的原位修复基质,继续重复步骤(3)和(4),重复25次即可完成土壤的原位修复。0006步骤(1)中向混合溶液中还可以添加蒙脱土、颗粒活性炭、沸石等。0007土壤原位修复管的长度为8001200毫米,相邻土壤原位修复管的间距是10003000毫米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

10、所用的原位修复基质采用合成高分子材料与天然无机材料复合而成,其具有生产成本低廉,来源广泛,无毒无害的特点,并且该基质化学性能稳定,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该基质可以重复使用。0008(2)本发明由于采用吸附法进行处理的,无需外部能量消耗,对有机污染物的饱和吸附容量大,因此处理成本低,适于推广使用。0009(3)本发明的原位修复方法在短时间内可以大幅降低土壤污染程度,对土壤中的污染物去除率达到98以上。具体实施方式0010本发明提供一种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原位修复基质的制备在40下,向氯化钙溶液中同时滴加质量浓度15的聚乙烯醇溶液和15的海藻酸钠溶液,同。

11、时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氯化钙溶液、聚乙烯醇溶液、海藻酸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011,滴加完成后静置40分钟;向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微孔陶瓷颗粒,然后滴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的戊二醛水溶液,控制滴加速率为10ML/MIN,滴加完后加热升温至90,滴加搅拌反应20MIN后;然后加入4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9,待微孔陶瓷颗粒表面出现黄色絮状沉淀后控制温度为40干燥45MIN,用无水乙醇将上述干燥后的微孔陶瓷颗粒进行洗涤后再离心处理,将离心后的微孔陶瓷颗粒洗涤再离心,并重复洗涤离心35次得到原位修复基质;(2)、土壤原位修复管的填充取一根PPR管,长度1000毫米,内壁直径150毫米,PPR管的。

12、一端封闭,PPR管的管壁上均匀开有若干成排小孔,小孔直径2毫米,相邻小孔孔心间距80毫米;在上述PPR管中填充原位修复基质,即得到土壤原位修复管;(3)、土壤原位修复管的插埋土壤原位修复柱密封端向下垂直插入被多肽生物制品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中,管开口端距离地表200250毫米;在污染土壤区域内插入若干根步骤(2)制备得到的土壤原位修复管,相邻土壤原位修复管的间距是3000毫米;(4)、向生物多肽生产废水污染的土壤浇灌清水,浇灌量为001M3水/M3土壤;(5)、10天后将埋入土壤中的土壤原位修复管取出,更换填充的原位修复基质,继续重复步骤(3)和(4),重复3次完成土壤的原位修复。0011本发明的原位修复方法在短时间内可以大幅降低土壤污染程度,对土壤中的污染说明书CN104174647A3/3页5物去除率达到98以上。说明书CN10417464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固体废物的处理;被污染土壤的再生〔3,6〕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