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的缺陷管理方法、光盘记录装置及光盘再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盘的缺陷管理方法、光盘记录装置及光盘再现装置,特别涉及把副信息与主信息重叠来进行记录的光盘的缺陷管理方法、光盘记录装置及光盘再现装置。
背景技术
以DVD(Digital Versatile/Video Disc)为代表的光盘作为记录AV(音频:Audio Video)数据和计算机数据等大容量的数字数据的媒体已经非常普及。例如,2小时以上的高品质活动图像被记录在再现专用光盘上进行销售。为了防止这样的数字作品被不正当地复制到其他记录媒体上,而引入了所谓内容加密的方式(例如,参照「日经电子」,1996.11.18,P13-24)。
该方式使用三级密钥(标题密钥、盘密钥、主密钥)来对电影等被压缩的数字内容进行加密,记录到用户可以存取(access)的用户信息区域中。而且,在密钥中,对于最重要的主密钥,仅通知接受许可的正规制造商,对于每个DVD及每个标题都需要的盘密钥和标题密钥,根据主密钥进行加密,存储到用户不能存取的控制信息区域中。由此,限制用户对解码所需密钥的存取,因此,通过文件复制等所进行的不正当复制不能进行。
但是,这种技术中,在包含记录密钥的控制信息区域在内的全部存储区域的内容都被原封不动地不正当复制到其他光盘上的情况下,通过正规的再现装置对加密内容进行解码,能够被再现。
因此,提出了这样一种方案(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357533号),对于按图1所示的记录了数字内容等主信息的光盘2000,通过使构成主信息的记录标记(mark)2001的标准地边沿(edge)位置在磁道方向上发生微量变化的相位调制,来记录副信息。图2是表示由该方法进行记录的主要信号的定时(timing)图表。根据该方法,对将构成主信息的通道信号C2与构成副信息的随机数序列C4进行“异或”运算得到的信号,进行PE调制以得到PE调制信号C5,在PE调制信号C5为“H”时,使构成主信息的通道信号C2稍稍超前,而当PE调制信号C5为“L”时,使其稍稍滞后,通过这样的相位调制来得到被调制通道信号C6。通过该被调制通道信号C6,将主信息和副信息作为被调制记录标记C7记录在光盘上。即,在PE调制信号C5为“H”时,使构成主信息的标准记录标记C3的边沿在磁道方向上稍稍超前,而当PE调制信号C5为“L”时,使其在磁道方向上稍稍滞后,通过进行这样的相位调制,在光盘上记录主信息和副信息。由此,即使把包含控制信息区域的全部存储区域的内容原封不动地不正当地复制到其他光盘上,由于重叠到记录标记的边沿上的副信息不能复制,则通过作为副信息而记录密钥等信息,在正规的再现装置上不能进行解码。
但是,在这样的现有技术中,虽然具有验证主信息是否被正常记录的验证装置,但不具有验证副信息是否被正常记录的验证装置,因此,有可能发生以下问题:尽管主信息被正常记录,应当重叠到该区域上的副信息不能正常记录。例如,当内容解码密钥作为副信息被记录时,在对副信息未被正常记录、仅主信息被正常记录的区域进行再现时,由于副信息未被正常再现,就不能进行被加密的内容的解码。
而且,在现有技术中,在被判定为主信息不能正常记录的缺陷区域的情况下,例如,通过作为DVD-RAM的缺陷管理处理之一而使用的线性代替处理方式(Linear Replacement Algorithm)等,来进行缺陷管理。在该线性代替处理方式中,当在记录验证中存在缺陷区域时,在预先设置在光盘用户区域内的空闲区域中重新进行配置。而且,把上述缺陷区域和与其对应的代替区域的开头扇区编号作为一对入口,登录到处于光盘导入区域和导出区域中的缺陷管理清单(SDL:Secondary Defect List)中,进行管理。而且,上述缺陷区域和代替区域是ECC块(16扇区)单位,以ECC块单位为基准进行重新配置处理。
图3是表示现有的线性代替处理的概念图。在光盘内设置用户区域1701、空闲区域1702和缺陷管理清单(SDL)1703,该用户区域1701如图3(a)所示,通过可光学读取的记录标记来记录主信息,而且使该记录标记边沿进行一定的微小量的移位来记录副信息,该空闲区域1702用于在该用户区域1701为缺陷区域的情况下进行重新配置,该缺陷管理清单(SDL)1703如图3(b)所示,把缺陷区域重新配置到代替区域(空闲区域1702内)时各自的开头扇区编号作为一对入口来进行管理。例如,进行主信息是否被正常记录的验证的结果,是判定第一缺陷区域1704和第二缺陷区域1705是缺陷区域。此时,把记录在第一缺陷区域1704和第二缺陷区域1705中的主信息,分别重新配置到空闲区域1702内的第一代替区域1706和第二代替区域1707中。
在这样的现有缺陷管理处理中,存在如下问题:在被判定是主信息不能正常记录的缺陷区域的情况下,仅把主信息重新配置记录到代替区域中,与该主信息重叠的副信息未被重新配置记录。
而且,在对记录了主信息和副信息的区域进行再现中,现有技术仅检测主信息的再现错误,因此,在副信息不能被纠正或发生纠错的情况下,再现处理仍被继续进行。
【发明内容】
因此,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盘的缺陷管理方法、光盘记录装置及光盘再现装置,在产生对主信息和与该主信息重叠的副信息不能分别正常记录的缺陷区域的情况下,也能稳定再现主信息和副信息。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的缺陷管理方法, 一种光盘的缺陷管理方法,该光盘通过可光学读取的记录标记来记录主信息,且与上述主信息重叠来记录副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验证步骤,每以预定单位记录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时,判定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是否正常进行;及缺陷区域管理步骤,在通过上述验证步骤判定为上述主信息、上述副信息、或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的记录未正常进行的情况下,把相应的存储区域作为与上述主信息、上述副信息、或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的记录相关的缺陷区域,把上述主信息、上述副信息、或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重新配置记录到上述光盘内的预先设定的空闲区域内,而且,把用于使上述缺陷区域与重新配置上述缺陷区域的代替区域相对应的信息,登录到上述光盘内的预先设定的缺陷管理区域中。
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记录装置,在光盘上通过可光学读取的记录标记来记录主信息,且与上述主信息重叠来记录副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验证装置,每当以预定单位记录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时,判定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是否正常进行;缺陷区域管理装置,在通过上述验证装置判定为上述主信息、上述副信息、或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的记录未正常进行的情况下,把相应的存储区域作为与上述主信息、上述副信息、或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的记录相关的缺陷区域,把上述主信息、上述副信息、或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重新配置记录到上述光盘内的预先设定的空闲区域内,而且,把用于使上述缺陷区域与重新配置上述缺陷区域的代替区域相对应的信息,登录到上述光盘内的预先设定的缺陷管理区域中。
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再现装置,通过从光盘光学地读取记录标记来读出主信息,且读出与上述主信息重叠记录的副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代替区域再现装置,当再现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的区域是与上述主信息、上述副信息、或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的记录相关的缺陷区域时,从重新配置记录了上述缺陷区域的代替区域,来再现上述主信息、上述副信息、或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再现错误判定装置,在再现记录了上述主信息及副信息的区域的过程中,根据上述主信息及副信息来判定再现错误。
而且,本发明可以作为把光盘再现装置的各构成要素作为步骤的光盘再现方法来实现,或者作为在光盘记录装置中执行光盘的缺陷管理方法的步骤、以及在光盘再现装置中执行光盘再现方法的步骤的程序来实现,经由CD-ROM和通信网络等记录媒体和传送媒体来流通。而且,能够作为使用上述光盘的缺陷管理方法来记录的光盘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现有的光盘的表面的外观图。
图2是表示在主信息上重叠记录副信息的光盘记录装置的主要信号的定时图表。
图3是表示现有的线性代替处理的概念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记录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5是由上述光盘记录装置记录的光盘的数据结构图。
图6是表示上述光盘记录装置的记录部的详细构成的方框图。
图7是上述记录部的主要信号的定时图表。
图8是表示上述记录部的相位调制器的详细构成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上述光盘记录装置的验证再现部的详细构成的方框图。
图10是上述验证再现部的主要信号的定时图表。
图11是表示上述验证再现部的时钟抽出器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12是表示上述验证再现部的再现信号处理电路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13是表示上述验证再现部的副信息检测器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14是表示上述副信息检测器的阈值判定器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上述光盘记录装置的特征的处理流程的方框图。
图16是表示上述光盘记录装置的验证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上述光盘记录装置的验证处理的另一个处理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8是上述验证处理的副信息验证处理的概念图。
图19是表示根据判定为缺陷区域的理由而进行的重新配置处理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20是表示上述光盘记录装置的缺陷管理处理的方法A中的线性代替处理方式的概念图。
图21是表示上述光盘记录装置的缺陷管理处理的线性代替处理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上述光盘记录装置的缺陷管理处理的方法B中的线性代替处理方式的概念图。
图23是表示通过另一个副信息的重叠方法记录的光盘的表面的外观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再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25是表示上述光盘再现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方框图。
图26是表示上述光盘再现装置的扇区编号变换处理的流程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光盘记录装置)
图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记录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构成的方框图。光盘记录装置1如图4所示与个人计算机等设备3相连接或内置使用,具备接口11、记录部12、验证再现部13及系统控制部14。
图5是由光盘记录装置1所记录的光盘的数据结构图,在本实施例中,使用DVD-RAM的数据结构来进行说明。光盘200为了记录主信息而具有设有预定数量的数据的扇区结构,而且,为了纠正所读出的信息的错误,由总共16扇区的ECC块201所构成。ECC块内的一个扇区202由26个帧205所构成,每个帧205由同步部分203和记录主信息的数据部204组成。
同步部分203用于生成解调后续的数据部分204用的定时信号。把该定时信号作为基准,数据部分204对每16个通道位进行解调,而得到主信息。在开头帧的数据部分204的开头中设置用于识别扇区202的地址ID206,在再现时,为了搜索读出的扇区202而使用该地址ID206。
在图5中,副信息重叠在除扇区202的开头帧(包含地址ID206的帧)和结束帧(包含地址ID206的帧之前的帧)之外的帧(帧「1~24」)中包含的数据部分204中的记录标记上,一位(bit)的副信息与多个帧205(在图5中为3个帧)相重叠。例如,副信息sd[i]b4与构成帧[10]~[12]的数据部分204的记录标记相重叠。其结果,每一个扇区中记录8位的副信息,而且,每个ECC块中记录16字节(byte)的副信息。
图6是表示光盘记录装置1的记录部12的详细构成的方框图,图7是表示记录主信息及副信息时的主要信号的定时图表。记录部12通过形成光盘可光学读取的记录标记来记录主信息,而且,通过使该记录标记的边沿移位一定的微小量来记录副信息,如图6所示,包括:定时生成器301、调制器302、随机数发生器303、随机数序列变换器304、PE(相位编码:Phase Encoding)调制器305、相位调制器306、记录通道307和记录头308。
当定时生成器301从系统控制部14接收到开始进行主信息及副信息的记录的意思的通知时,向调制器302和随机数发生器303输出用于表示在记录数据中插入同步图形(pattern)(同步部分)的定时的图7所示的同步信号A3。而且,根据该同步信号A3和来自未图示的时钟生成器的时钟信号,向随机数发生器303输出与记录数据的各个字节同步的字节时钟(时钟信号的16分频),而且,如图7所示,向PE调制器305输出在每个字节中平分为H区间和L区间的PE信号A6。而且,为了进行图5所示那样的主信息及副信息的记录,向相位调制器306输出表示记录副信息的部分(不包含ID部的帧的数据部分)的图7所示的相位调制许可信号A4。
调制器302根据来自定时生成器301的同步信号A3,在所输入的记录数据(主信息)中插入同步图形(同步部分),而且,把记录的主信息每8位长的码(字节)变换为对应的16位长的图7所示的通道码A1,然后,通过进行NRZI变换,而生成通道信号A2,输入相位调制器306。
随机数发生器303以从定时生成器301来的同步信号A3的定时,预置随机数的初始值,如图7所示,以字节时钟的定时来生成1位的伪随机数序列A5,输出给随机数序列变换器304。
随机数序列变换器304进行用于获得来自随机数发生器303的伪随机数序列A5与记录的副信息的各个位的相关性的运算。本实施例中的随机数序列变换器304由“异或”运算所构成,根据记录的副信息的各个位,进行伪随机数序列A5的反转/非反转。这样变换的随机数序列(副信息相关序列)被输出给PE调制器305。记录的副信息重叠在各个扇区的除开头和结尾的两帧之外的24个帧上,每3帧更新副信息的位。
PE调制器305根据从定时生成器301所输出的PE信号A6,来对从随机数序列变换器304所输出的副信息相关序列进行PE调制,由此,生成图7所示的PE调制随机数序列(PE调制信号)A7,向相位调制器306输出该PE调制随机数序列A7。其结果,PE调制随机数序列A7在重叠了副信息的序列(副信息相关序列)为0的情况下,原封不动地输出PE信号A6(在16通道位单位中,在中央下降),在重叠了副信息的序列(副信息相关序列)为1的情况下,反转PE信号A6来输出(在16通道位单位中,在中央上升),即使在相同的随机数序列连续的情况下,能够得到0和1的区间大致相同的信号。
相位调制器306根据来自PE调制器305的PE调制随机数序列A7,进行这样的相位调制:在来自调制器302的通道信号A2中,仅使记录图5所示的副信息的帧的数据部分(相位调制许可信号为“H”时)的边沿滞后或超前一定的微小时间,除此之外(相位调制许可信号为“L”时)的边沿不进行相位调制,把通道信号A2输出给记录通道。
图8是表示相位调制器306的详细构成的方框图。相位调制器306包括使信号延迟上述微小时间的延迟器402、403、404以及三输入一输出的选择器401。在作为控制信号输入的相位调制许可信号A4为0时,选择器401输出由第一级的延迟器402使从调制器302所输入的通道信号A2延迟的信号S2,当相位调制许可信号A4为1并且PE调制随机数序列A7为1时,把从调制器302所输入的通道信号A2原封不动地作为信号S1而输出,当相位调制许可信号A4为1并且PE调制随机数序列A7为0时,输出由第二级的延迟器403、404使从调制器302所输入的通道信号A2延迟的信号S3。
其结果,没有重叠副信息的ECC块、存储着ID等的重要的帧以及记录在帧的同步部分中的记录标记边沿,其相位不变化,记录在重叠了副信息的数据部分中的记录标记边沿,在PE调制随机数序列A7为1时,使相位超前上述微小时间,在PE调制随机数序列A7为0时,使相位滞后上述微小时间。
记录通道307与从相位调制器306来的被调制通道信号A8的1/0同步,而生成使输出给光盘309的激光的记录功率变化的控制信号,输出给记录头308。
记录头308根据来自记录通道307的控制信号,使激光的功率上升下降,同时,在光盘309中形成图7那样的可光学读取的被调制记录标记A9。
图9是表示光盘记录装置1的验证再现部13的详细构成的方框图,图10是表示对记录的主信息及副信息进行验证再现时的主要信号的定时图表。验证再现部13通过记录部12来再现主信息和副信息,该主信息是通过形成可光学读取的记录标记来记录的,该副信息是通过使该记录标记的边沿被移位一定微小量而记录的。验证再现部13包括:再现头602、再现通道603、时钟抽出部604、再现信号处理电路605、随机数发生器606、PE调制器607和副信息检测器608。
再现头602把光束会聚照射到旋转的光盘200上的记录标记上,由光电二极管接收其反射光后进行放大,由此生成模拟读出信号,输出给再现通道603。再现通道603通过把来自再现头602的模拟读出信号进行波形均衡或整形,而变换为图10所示那样的数字读出信号B2,输出给时钟抽出部604和再现信号处理电路605。
时钟抽出部604根据来自再现通道603的数字读出信号B2,生成与通道位同步的通道时钟B3、与数字读出信号B2的各个记录数据(字节单位)同步的字节时钟,输出给再现信号处理电路605、随机数发生器606及副信息检测器608。同时,时钟抽出部604把通道时钟B3作为基准,检测出读出信号的相位误差,在检测出相位超前的情况下,生成超前相位误差信号B5,在检测出相位滞后的情况下,生成滞后相位误差信号B6,输出给副信息检测器608。
图11是表示时钟抽出部604的详细构成的方框图。时钟抽出部604包括PLL电路和16分频器704该PLL电路具备由相位比较器701、电荷泵(charge bump)702及VCO(电压控制振荡器: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703。
相位比较器701根据从VCO 703所反馈而输入的通道时钟B3和来自再现通道603的数字读出信号B2,计算出该数字读出信号B2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同与该边沿最近的通道时钟B3的上升沿的相位误差,作为超前相位误差信号B5和滞后相位误差信号B6输出给电荷泵702。
电荷泵702通过所输入的超前相位误差信号B5和滞后相位误差信号B6来控制输出电压。即,当超前相位误差信号B5被输入时,由于降低了通道时钟B3的频率而降低了输出电压,当滞后相位误差信号B6被输入时,由于提高了通道时钟B3的频率而提高了输出电压。VCO703是压控振荡器,生成与来自电荷泵702的输出电压相对应的频率的通道时钟B3。
16分频器704是把来自VCO 703的通道时钟B3的频率分频成1/16的计数器,被来自再现信号处理电路605的同步信号B4复位。由此,把同步部分作为基准,输出与数字读出信号B2的各个记录数据(字节单位)同步的PE信号B9和字节时钟。
再现信号处理电路605是这样的电路:从由再现通道603所输入的数字读出信号B2来检测出同步部分,或者,把同步部分作为基准,对读出信号进行解调。
图12是表示再现信号处理电路605的详细构成的方框图。再现信号处理电路605包括:同步信号检测器802、解调器801以及门信号生成器803。
同步信号检测器802检测出在数字读出信号B2中包含的同步部分(同步图形),生成同步信号B4,输出给时钟抽出部604和随机数发生器606。
解调器801是与记录部12的调制器302相对应的解调电路,与来自时钟抽出部604的通道时钟B3同步,来对从再现通道603所输入的数字读出信号B2进行抽样,与从时钟抽出部604所输入的字节时钟相同步,变换为与16字节的通道码相对应的8字节的记录数据,作为主信息来输出。
而且,门信号生成器803把同步信号B4作为基准,向副信息检测器608输出表示是记录了副信息的帧(除了各扇区的开头和末尾的帧之外的帧)的数据部分的信号(副信息检测许可信号)B7。
随机数发生器606具有与记录部12的随机数发生器303相同的功能,以从再现信号处理电路605来的同步信号B4的定时,来复位初始值,以来自时钟抽出部604的字节时钟的定时,来生成伪随机数序列B8。
PE调制器607具有与记录部12的PE调制器305相同的功能,根据来自时钟抽出部604的PE信号B9,对从随机数发生器所输出的伪随机数序列B8进行PE调制,输出给副信息检测器608。副信息检测器608是对从时钟抽出部604所输出的超前相位误差信号B5及滞后相位误差信号B6、与从PE调制器所输出的PE调制随机数序列(PE调制信号)B10的相关性进行检测的电路。
图13是表示副信息检测器608的详细构成的方框图。副信息检测器608包括:相关检测部901、UP/DOWN计数器902、阈值判定器903及副信息更新定时生成器904。
相关检测器901在从PE调制器607所输出的PE调制随机数序列B10为1并且超前相位误差信号B5为“H”时,或者,PE调制随机数序列B10为0并且滞后相位误差信号B6为”H”时,向UP/DOWN计数器902输出+1。而且,相关检测器901在PE调制随机数序列B10为1并且滞后相位误差信号B6为“H”时,或者,PE调制随机数序列B10为0并且超前相位误差信号B5为”H”时,向UP/DOWN计数器902输出-1。
UP/DOWN计数器902在从再现信号处理电路605所输出的副信息检测许可信号B7为”H”时,把来自相关检测器901的输出值(+1或-1)相加,把相加结果保持在内部寄存器中,而且,向阈值判定器903输出相加结果。另一方面,在副信息检测许可信号B7为”L”时,UP/DOWN计数器902不进行相加,而保持内部寄存器的值(不进行内部寄存器值的更新)。而且,UP/DOWN计数器902在从副信息更新定时生成器904输出副信息更新信号时,把保持在内部寄存器中的累积值清零(使内部寄存器值为0)。
这样,仅在PE调制随机数序列B10为1并且超前相位误差信号B5为”H”、或PE调制随机数序列B10为0并且滞后相位误差信号B6为”H”的情况下,UP/DOWN计数器累积值B11向正的方向增加。反之,仅在PE调制随机数序列B10为0并且滞后相位误差信号B6为”H”、或PE调制随机数序列B10为0并且超前相位误差信号B5为”H”的情况下,UP/DOWN计数器累积值B11向负的方向减少。而且,未重叠副信息的部分,即哪个相关性都没有出现,超前相位误差信号B5和滞后相位误差信号B6随机发生的情况下,由于这些误差信号具有大致相等的概率,因此,UP/DOWN计数器累积值B11为0附近的值。
阈值判定器903具有寄存器和比较器,该寄存器保持从UP/DOWN计数器902所输出的累积值B11,该比较器把保持的累积值B11与预先设定的正的检测用阈值、负的检测用阈值、正的验证用阈值和负的验证用阈值进行比较。如果从副信息更新定时生成器904输出了副信息更新信号,就进行下列这样的处理。
图14是表示阈值判定器903的动作的示意图。在从副信息更新定时生成器904输出副信息更新信号的时刻,当由内部寄存器保持的累积值B11大于正的检测用阈值时,输出“1”作为副信息序列,当累积值B11小于负的检测用阈值时,输出“0”作为副信息序列,而且,向表示副信息存在的检测标志(flag)输出”H”。另一方面,在累积值B11小于正的检测用阈值、小于负的检测用阈值的情况下,相关性(副信息)不存在,向检测标志输出”L”。
而且,阈值判定器903在从副信息更新定时生成器904输出副信息更新信号的时刻,当由内部寄存器保持的累积值B11大于正的检测用阈值并且小于正的验证用阈值时,以及小于负的检测用阈值并且大于负的验证用阈值时,副信息是缺陷的而向验证标记输出”H”。另一方面,当累积值B11大于正的验证用阈值时,以及小于负的验证用阈值时,在副信息中没有缺陷而向验证标记输出”L”。而且,在累积值B11小于正的检测用阈值、小于负的检测用阈值的情况下,由于不存在相关性,故在副信息中没有缺陷而向验证标记输出”L”。
副信息更新定时生成器904根据所输入的同步信号B4,生成副信息的更新定时。在本实施例中的副信息更新信号是对除了各个扇区的开头和结尾的帧之外的帧,每3帧输出脉冲的信号,把UP/DOWN计数器902的值清零,更新阈值判定器903的判定结果。
下面,对上述那样构成的光盘记录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光盘记录装置1的特征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光盘记录装置1进行以下处理:记录处理,在所指定的区域中记录主信息及副信息(步骤S101);验证再现处理,从上述所指定的区域再现被验证主信息和被验证副信息(步骤S102);验证处理,根据所再现的上述被验证主信息和被验证副信息,进行完成记录处理的区域是否能够稳定再现的验证(步骤S103、S104);缺陷管理处理,在由验证处理判定为不能进行稳定再现时,把该区域作为缺陷区域来进行缺陷管理,在能够稳定记录的区域中重新配置主信息及副信息(步骤S105)。
在记录处理S101中,系统控制部14存储从此进行记录的16扇区单位(ECC块单位)的主信息及副信息,向记录部12指示记录。
在记录部12中,当从定时生成器301向同步信号A3输出“H”时,调制器302生成构成帧单位的同步部分501的通道信号(同步图形)。当同步信号A3变为“L”时,调制器302对记录的主信息进行调制(在DVD中进行8-16调制),作为通道信号来输出。定时生成器301,对应于记录副信息的帧的数据部分502,在向同步信号A3输出”L”时,而且向相位调制器306输出相位调制许可信号A4。
随机数发生器303在同步信号A3为“H”时,进行随机数序列的初始化,在同步信号A3为“L”时,与字节时钟同步,生成每一位的伪随机数序列A5。随机数序列变换器304根据该伪随机数序列A5,来与记录的副信息进行“异或”运算,生成副信息相关序列(在记录的副信息为“0”时,与伪随机数序列A5相同,在记录的副信息为“1”时,把伪随机数序列A5反转)。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表示了这样的情况:在记录的副信息为0时,副信息相关序列和伪随机数序列A5相同。而且,根据来自定时生成器301的PE信号A6,对副信息相关序列(在此与伪随机数序列A5相同)进行PE调制,得到PE调制随机数序列A7。
在相位调制器306中,当相位调制许可信号A4为”L”时,原封不动地输出通道信号A2,作为被调制通道信号A8,当相位调制许可信号A4为”H”时,通过PE调制随机数序列A7的值,使通道信号A2的边沿的相位超前或滞后。在此,当PE调制随机数序列A7为“1”时,进行使通道信号的边沿超前Δt的处理,为“0”时,进行使通道信号的边沿滞后Δt的处理。用这样生成的被调制通道信号A8来控制激光器,由此在光盘上形成被调制记录标记A9。
如上述那样,在记录部12中,不仅进行主信息的记录,而且,通过使主信息的记录标记边沿进行一定微小量的相位调制,来重叠记录副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在1ECC块中128位)。
接着,在验证再现处理S102中,系统控制部14在记录处理结束时,向验证再现部13进行指示,以便于进行执行记录的16扇区单位(ECC块单位)的主信息及副信息的验证再现。
在验证再现部13中,时钟抽出部604在数字读出信号B2被输入时,生成在其两个边沿与通道时钟B3的上升沿的相位同步的通道时钟B3。再现信号处理电路605进行通道时钟B3的下降沿数字读出信号B2的抽样,进行与特定的同步图形相一致的比较,由此,搜索数据中的同步部分。再现信号处理电路605在检测出与同步图形相一致的图形时,从同步信号检测器802输出同步信号B4,而且,与副信息所重叠的帧(各个扇区的除开头和末尾的帧之外的帧)的数据部分相对应,从门信号生成器803输出副信息检测许可信号B7。
当同步信号B4被输出时,时钟抽出部604把内部的16分频器清零,输出把通道时钟B3进行16分频的字节时钟和PE信号B9。当同步信号B4被输出时,随机数发生器606进行随机数序列的初始化(以初始化定时1的定时,在内部寄存器中设置初始值),以字节时钟的定时(每16通道时钟),对每个位输出伪随机数序列B8。根据该伪随机数序列B8和PE信号B9,PE调制器607生成PE调制随机数序列B10,该PE调制随机数序列B10在16通道时钟中,8通道时钟为1的区间,且另外8通道时钟为0的区间。
时钟抽出部604进行通道时钟B3的上升沿和数字读出信号B2的两个边沿的相位误差的检测,在数字读出信号B2的边沿比通道时钟B3的上升沿超前的情况下,输出超前相位误差信号B5,在数字读出信号B2的边沿比通道时钟B3的上升沿滞后的情况下,输出滞后相位误差信号B6。
副信息检测器608,在副信息检测信号为“H”时,PE调制随机数序列B10在1的区间中,加上超前相位误差信号B5,减去滞后相位误差信号B6。PE调制随机数序列B10在0的区间中,加上滞后相位误差信号B6,减去超前相位误差信号B5。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在PE调制随机数序列B10的1的区间中,输出超前相位误差信号B5,在PE调制随机数序列B10的0的区间中,输出滞后相位误差信号B6,因此,副信息检测器608的UP/DOWN计数器902所产生的累积值增加。
由此,在预定的帧数(在本实施例中为3帧)的累积结束的时刻(副信息更新信号输出时),当由UP/DOWN计数器902所得到的累积值上升到正的检测用阈值时,作为副信息“1”被检测出(同时检测标志“1”输出),当下降到负的检测用阈值时,作为副信息“0”被检测出(同时检测标志“1”输出),在处于负的相关的阈值与正的相关的阈值之间的情况下,输出检测标志“0”。
接着,在验证处理S103中,进行记录在光盘上的主信息及副信息是否能够稳定地读出的判定。即,通过验证再现处理S102来进行验证,验证是否能够根据以1ECC块单位读出的副信息(128位)和从再现信号处理电路605所输出的主信息,稳定地读出进行记录处理的区域。
图16是表示该验证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光盘记录装置1的系统控制部14进行:扇区编号验证处理,进行重叠了副信息的主信息所记录的扇区编号是否能够稳定读出的验证(步骤S1101);主信息验证处理,进行所记录的主信息是否能够稳定读出的验证(步骤S1102);副信息验证处理,进行与主信息重叠的副信息是否能够稳定读出的验证(步骤S1103)。而且,图17是表示对该验证处理的另一个处理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图,是在后述的缺陷管理处理S104中通过方法B进行重新配置处理时的流程。在此,在由主信息验证处理S1102而判定为主信息不能稳定读出的情况下,也进行副信息验证处理S1103。
在扇区编号验证处理S1101中,系统控制部14进行是否确实地读取物理地埋入光盘内的单数以上的扇区编号的验证。例如,在DVD-RAM中,在扇区开头存在4个被称为CAPA的扇区编号埋入区域,在任意条件下,设定至少其中的某个能够读取的阈值来进行验证。在该阈值以上的扇区编号读出错误发生的情况下,把该物理扇区作为缺陷区域来进行缺陷管理处理。如果验证成功,则进行用于后续的主信息的读取可靠性确认的主信息验证处理。
在主信息验证处理S1102中,系统控制部14比较记录动作时存储的真的主信息和验证再现时抽出的被验证主信息,求出发生了几字节的误检测。接着,系统控制部14进行是否超过阈值的判定,该阈值是根据ECC块具有的可纠错字节数,以使所求出的误检测的发生字节数在某种程度的恶劣条件下读出也能稳定读取主信息而预先设定的。该判定的结果,在超出阈值的误检测存在的情况下,把包含该扇区的区域作为主信息的缺陷区域,进行缺陷管理处理。而且,当通过ECC块内的纠错检测码而确认了纠错时,不能进行纠错,因此,包含该扇区的区域作为主信息的缺陷区域来进行缺陷管理处理。在主信息的验证成功的情况下,接着进行副信息验证处理S1103。
副信息验证处理S1103能够通过以下说明的3个方法进行。
(方法1)
系统控制部14根据从副信息检测器608的阈值判定器903所输出的验证标记,来进行副信息是否能够稳定读出的验证。即,系统控制部14对副信息的全序列(在本实施例种为128位)中验证标记为“H”的位数进行计数,进行该位数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的判定。该判定的结果,在计数的位数超过阈值的情况下,作为副信息的缺陷区域来进行缺陷管理处理。另一方面,在计数的位数未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即,在副信息验证成功的情况下,扇区编号、主信息及副信息能够稳定再现,来结束验证再现处理。
(方法2)
系统控制部14如上所述,通过副信息检测器608的阈值判定器903,对根据UP/DOWN计数器902中累积的相关值(累积值)和预先设定的正的检测用阈值和负的检测用阈值而抽出的被验证副信息序列,与在记录动作时存储的真的副信息进行位比较,求出发生了几位的误检测。
图18是该副信息验证处理的概念图。被验证副信息1201和副信息1202相互以位单位进行比较验证,通过把全序列(在本实施例中为128位)中不一致的即副信息的误检测位数与预先设定的阈值A进行比较,来进行是否能够稳定读出副信息的验证。
阈值A被设定不大于由副信息本身具有的奇偶检验码决定的可纠正位数。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记录在一个ECC块中的副信息的部分,由64位的秘密信息、48位的纠错码和16位的纠错检测码所构成。在此情况下,在128位的副信息中,即使误检测达6位,也能纠正该误检测位,而稳定地抽出副信息。由此,本实施例的阈值A的值定为不大于6。在副信息误检测位数超过该阈值的情况下,作为副信息的缺陷区域来进行缺陷管理处理。而且,在通过副信息的纠错检测码而确认了纠错的情况下,同样把该物理扇区作为副信息的缺陷区域来进行缺陷管理处理。在副信息验证成功的情况下,扇区编号、主信息及副信息能够稳定再现,结束验证再现处理。
(方法3)
系统控制部14,通过对在使用副信息自身具有的奇偶检验码来进行纠错时误检测的位数和预先设定的阈值A进行比较,来进行副信息是否能够稳定读出的验证。其结果,在纠错时的误检测位数超过该阈值A时,作为副信息的缺陷区域来进行缺陷管理处理。另一方面,在误检测位数未超过阈值时,即,副信息验证成功的情况下,扇区编号、主信息及副信息能够稳定再现,结束验证再现处理。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扇区编号验证处理、主信息验证处理以及副信息验证处理之一中,记录的区域被判定为缺陷区域的情况下,立即进行缺陷管理处理,但是,也可以再次在相同的区域中进行对相同的主信息及副信息进行记录的再试处理。
如上述那样,在验证处理S103的扇区编号验证处理、主信息验证处理以及副信息验证处理中,当记录它们的区域被判定为缺陷区域时,进行缺陷管理处理S10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DVD-RAM的缺陷管理处理之一而使用的线性代替处理方式(Linear ReplacementAlgorithm)来进行缺陷管理。
在该线性代替处理方式中,当在记录验证中存在缺陷区域时,在光盘用户区域内预先设置的空闲区域中进行重新配置。而且,把上述缺陷区域和与其对应的代替区域的开头扇区编号作为一对入口,登录到处于光盘的引入区域和引出区域中的缺陷管理清单(SDL)中,进行管理。而且,上述缺陷区域和代替区域是ECC块(16扇区)单位,以ECC块单位为基准来进行重新配置处理。
图19是表示根据判断为缺陷区域的原因而进行的重新配置处理时的示意图。以下分别说明方法A和方法B,该方法A如图16所示,通过主信息验证处理或副信息验证处理的任一处理判断为缺陷区域时,进行把应当记录到缺陷区域中的主信息及副信息重新配置到代替区域中的处理,该方法B如图17所示,根据是否通过主信息验证处理或副信息验证处理的任一处理判定为缺陷区域,来进行重新配置处理。
(方法A)
图20是表示方法A中的线性代替处理方式的概念图。在光盘内设置用户区域1301、空闲区域1302和缺陷管理清单(SDL)1303,所述用户区域1301如图20(a)所示,通过可光学读取的记录标记来记录主信息,而且,通过使该记录标记边沿进行一定微小量移位,来记录副信息,所述空闲区域1302用于在该用户区域1301是缺陷区域的情况下进行重新配置,所述缺陷管理清单(SDL)1303如图20(b)所示,把缺陷区域重新配置到代替区域(空闲区域1302内)时的各个开头扇区编号作为一对入口来进行管理。
在此,缺陷区域A1304是记录主信息A和副信息A,并通过主信息A的验证处理而判定为缺陷区域的区域,缺陷区域B1305是记录主信息B和副信息B,并通过主信息B的验证处理而判定为缺陷区域的区域。
图21是表示本实施例中的线性代替处理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例如,当如缺陷区域A1304那样,通过主信息验证处理而判定为缺陷区域时,系统控制部14从空闲区域1302检索能够使用的区域,取得该能够使用的区域的开头扇区的扇区编号(步骤S1401)。如上述那样,重新配置处理以ECC块(16扇区)单位进行,因此,系统控制部14判定从能够使用的区域的开头扇区进行重新配置使用的16个扇区是否都是空闲区域1302(步骤S1402)。其结果,在包含不是空闲区域1302的扇区的情况下,判断错误结束。另一方面,如果16个扇区都是空闲区域1302,可以确保能够重新配置的区域。把该确保的区域作为与缺陷区域A1304相对应的代替区域A’1306,把取得的开头扇区编号作为代替区域A’1306的开头扇区编号。系统控制部14把这些缺陷区域A1304和代替区域A’1306的各自的开头地址追加到SDL1303上作为入口(步骤S1403)。最后,向记录部12发出命令,以便于从代替区域A’1306的开头扇区重新配置记录应当记录到缺陷区域A1304中的主信息A和副信息A(步骤S1404),并结束处理。
接着,例如,像缺陷区域B1305那样,当通过副信息验证处理而判定为缺陷区域时,系统控制部14与缺陷区域A1304的情况相同,从空闲区域1302中确保能够使用的区域,作为代替区域B’1307。接着,系统控制部14把这些缺陷区域B1305和代替区域B’1307的各自的开头地址追加到SDL1303上作为入口。最后,向记录部12发出命令,以便于在从代替区域B’1307的开头扇区编号开始的16扇区中重新配置记录应当记录到缺陷区域B1305中的ECC块部分的主信息B和副信息B。
(方法B)
图22是表示方法B中的线性代替处理方式的概念图。与图20相同,在光盘内设置:如图22(a)所示的用户区域1901;空闲区域1902;以及对把缺陷区域重新配置到代替区域(空闲区域1902内)时的信息进行管理的图22(b)所示的缺陷管理清单(SDL)1909。该SDL 1909对应于表示缺陷区域的开头扇区编号的缺陷区域清单1910、表示与该缺陷区域相对应的代替区域(空闲区域1902内)的开头扇区编号的代替区域清单1911、表示该缺陷区域是否被主信息的验证处理判定为缺陷的主信息缺陷标志1912、表示该缺陷区域是否被副信息的验证处理判定为缺陷的副信息缺陷标志1913,来进行管理。
在此,缺陷区域C1903是记录主信息C和副信息C,并仅通过主信息C的验证处理而判定为缺陷区域的区域,缺陷区域D1904是记录主信息D和副信息D,并仅通过副信息D的验证处理而判定为缺陷区域的区域,缺陷区域E1905是记录主信息E和副信息E,并通过主信息E和副信息E的验证处理而判定为缺陷区域的区域。
例如,在象缺陷区域C1903那样,仅通过主信息C的验证处理而判定为缺陷区域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14与上述方法A相同,确保代替区域,仅把主信息C重新配置记录到代替区域C’1906中。此时,在SDL 1909中设定缺陷区域C1903和代替区域C’1906各自的开头扇区编号,在主信息缺陷标志1912中设定“1”,在副信息缺陷标志1913中设定“0”。
而且,在象缺陷区域D1904那样,仅通过副信息D的验证处理而判定为缺陷区域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14与上述方法A相同,确保代替区域,仅把副信息D重新配置记录到代替区域D’1907中。此时,在SDL 1909中设定缺陷区域D1904和代替区域D’1907各自的开头扇区编号,在主信息缺陷标志1912中设定“0”,在副信息缺陷标志1913中设定“1”。而且,在仅把副信息D重新配置记录到代替区域D’1907中时,可以记录伪信息作为主信息。
而且,在象缺陷区域E1905那样,通过主信息E和副信息E的验证处理而判定为缺陷区域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14与上述方法A相同,确保代替区域,把主信息E和副信息E重新配置记录到代替区域E’1908中。此时,在SDL 1909中设定缺陷区域E1905和代替区域E’1908各自的开头扇区编号,在主信息缺陷标志1912中设定“1”,在副信息缺陷标志1913中设定“1”。
如上述那样,在验证处理中判定为主信息及副信息不能稳定读出的情况下,在代替区域中再次重新配置记录相同的主信息及副信息。由此,例如,当作为副信息而记录与密码内容相对应的解码密钥时,记录作为主信息的密码内容,而能够避免在对其进行解码的解码密钥的记录失败的现象。
而且,即使在副信息中记录对记录媒体间的内容的移动或复制等的复制进行管理的管理信息的情况下,能够在与主信息相同的区域中稳定记录副信息。由此,能够稳定更新在记录媒体之间允许移动的次数或允许复制的次数等复制管理信息。
一般,暂时记录的信息即使在该区域被判定为缺陷区域的情况下,也不删除,但是,当作为副信息,而记录与内容密码相对应的解码密钥或复制管理信息这样的秘密信息时,可以删除暂时记录的缺陷区域的信息。
而且,即使在记录活动图像信息作为主信息并且记录与其相对应的声音信息作为副信息的情况下,也能避免变为仅有声音的信息和仅有活动图像的信息等。
而且,对于由验证处理而判定为仅主信息不能稳定读出的缺陷区域,副信息残留在该缺陷区域中,当仅重新配置记录主信息时,在现有技术中不能进行信息的记录的主信息的缺陷区域中,能够记录通过与主信息的记录方法不同的记录方法来记录的副信息,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光盘上的有限的存储区域。
由此,即使由于光盘上的灰尘、伤痕、指纹等,而存在与上述主信息、上述副信息、或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的记录相关的缺陷区域,在代替区域中重新配置记录上述主信息、上述副信息、或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因此,能够生成稳定读出主信息及副信息的光盘。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构成主信息的记录标记的标准边沿位置在磁道的前进方向上进行微量变化的相位调制,来记录副信息,以此为例说明了光盘的缺陷管理方法,但是,并不仅限于此。本发明也能用于以下情况:通过如图23所示把构成光盘200上的主信息的记录标记210的标准位置,沿与磁道的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微量变化的相位调制,来记录副信息。而且,也能用于以下情况:以与由光盘的种类决定的规则相反的形式,使用引起位错误来记录副信息的调制规则等。
(光盘再现装置)
图2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再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构成的示意图。光盘再现装置2是从通过上述光盘记录装置1所记录的光盘来再现主信息及副信息的装置,设有与图24所示的个人计算机等设备3相连接或内置其中而使用的接口21、再现部22和系统控制部23。而且,再现部22是与光盘记录装置1的验证再现部13同等的功能/构成,因此,省略其说明。
图25是表示光盘再现装置2的特征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光盘再现装置2进行以下处理:扇区编号变换处理,把由系统控制部23所指定的逻辑扇区编号LSN(Logical Sector Number)变换为光盘自身具有的物理扇区编号PSN(Physical Sector Number)(步骤S1501);再现处理,从通过扇区编号变换处理所变换的物理扇区编号来再现主信息及副信息(步骤S1502);纠错处理,进行主信息及副信息的纠错(步骤S1503)。
在扇区编号变换处理S1501中,进行这样的处理:把通过系统控制部23的再现命令所指定的逻辑扇区编号变换为与光盘的物理扇区相对应的物理扇区编号。图26是表示扇区编号变换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在此,当光盘的物理扇区是缺陷扇区的情况下,通过光盘记录装置1向空闲区域进行重新配置,因此,由系统控制部23所指定的逻辑扇区和物理扇区经常不具有连续的对应关系,具有把由系统控制部23所指定的逻辑扇区编号变换为物理扇区编号的处理的流程。逻辑扇区编号和物理扇区编号的变换,通过参照记录在光盘内的缺陷管理清单(在本实施例中,为与线性缺陷代替处理相对应的缺陷管理清单SDL)来进行。
首先,通过在由系统控制部23所要求的逻辑扇区编号LSN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偏移(offset),来计算出临时的物理扇区编号TMP_PSN(步骤S1601)。系统控制部23进行该临时的物理扇区编号TMP_PSN是否被登录到缺陷管理清单SDL中的判定(步骤S1602)。其结果,如果该临时的物理扇区编号TMP_PSN没有登录到缺陷管理清单SDL中(没有缺陷块的情况),则把该临时的物理扇区编号TMP_PSN,作为与所要求的逻辑扇区编号LSN相对应的物理扇区编号PSN来输出(步骤S1603)。
另一方面,如果该临时的物理扇区编号TMP_PSN被登录到了缺陷管理清单SDL中(具有缺陷块的情况),则把登录到SDL入口的代替区域的扇区编号,作为与所要求的逻辑扇区编号LSN相对应的物理扇区编号PSN来输出(步骤S1604)。在此,在光盘记录装置1中,通过上述方法B来进行重新配置处理,例如,在具有图22(b)所示的SDL 1909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23根据登录到SDL 1909中的主信息缺陷标志1912和副信息缺陷标志1913,来判定是仅把主信息重新配置到代替区域中,还是仅把副信息重新配置到代替区域中,还是把主信息及副信息都重新配置到代替区域中。
而且,在仅把主信息重新配置到代替区域中的情况下,对于主信息,把登录到SDL 1909中的代替区域的扇区编号作为与所要求的逻辑扇区编号LSN相对应的物理扇区编号PSN,对于副信息,把临时的物理扇区编号TMP_PSN作为与所要求的逻辑扇区编号LSN相对应的物理扇区编号PSN来输出。而且,在仅把副信息重新配置到代替区域中的情况下,对于副信息,把登录到SDL 1909中的代替区域的扇区编号作为与所要求的逻辑扇区编号LSN相对应的物理扇区编号PSN,对于主信息,把临时的物理扇区编号TMP_PSN作为与所要求的逻辑扇区编号LSN相对应的物理扇区编号PSN来输出。
接着,在再现处理S1502中,系统控制部23通过在扇区编号变换部处理S1501中求出的物理扇区编号PSN,来向再现部22指示对记录在光盘中的主信息及副信息进行再现。再现部22向系统控制部23输出通过再现光盘而得到的主信息及副信息。而且,由该再现部22所产生的再现与光盘记录装置1的验证再现部13同样地进行。
接着,在纠错处理S1503中,系统控制部23通过从再现部22所输出的主信息及副信息所预先持有的纠错码(存在副信息不持有纠错码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以ECC块单位来重叠128位的副信息,作为明细为64位的秘密信息、48位的纠错码、16位的纠错检测码)来进行纠错。而且,对于主信息及副信息,进行是否能够进行纠错的判定(步骤S1504、S1505)。当在纠错中,当在主信息或副信息中都不能进行纠错时,或者,当通过各自的纠错检测码而检测出纠错时,判断再现错误。另一方面,在主信息及副信息能够完全纠错而读出时,判断正常结束。
下面对这样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光盘记录装置1中通过上述方法B来进行重新配置处理,在光盘再现装置2中再现包含图22(a)所示的缺陷区域C1903、缺陷区域D1904、缺陷区域E1905的用户区域1901。
在此情况下,缺陷区域C1903仅主信息被重新配置记录到代替区域C’1906中,因此,主信息C从代替区域C’1906中再现,而副信息C按通常那样从缺陷区域C1903再现。缺陷区域D1904仅副信息被重新配置记录到代替区域D’1907中,因此,主信息D从按通常那样从缺陷区域D1904中再现,而副信息D从代替区域D’1907中再现。缺陷区域E1905的主信息E和副信息E都被重新配置记录到代替区域E’中,因此,从代替区域E’中再现主信息E和副信息E。这样一来,主信息及副信息被再现。
如上述那样,即使在光盘上存在与上述主信息、上述副信息、或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的记录相关的缺陷区域,当在该缺陷区域的代替区域中记录上述主信息、上述副信息、或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时,通过参照光盘内的缺陷管理清单,确认代替区域的物理扇区,能够从代替区域稳定地再现主信息及副信息。
而且,即使通过光盘上的灰尘、伤痕、指纹等,检测到主信息的再现错误或副信息的再现错误的情况下,判定为与主信息及副信息的再现相关的再现错误,能够防止仅再现主信息或仅再现副信息。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如上述那样,通过主信息或副信息的任一方再现错误,判定为与主信息及副信息的再现相关的再现错误,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主信息的再现错误来判定为与主信息及副信息的再现相关的再现错误。前者能够用于这样的情况:象作为副信息来记录内容解码密钥和复制管理信息(内容移动次数、内容复制次数等)那样,副信息的再现对主信息的再现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后者能够用于这样的情况:象在主信息中记录图像数据,在副信息中记录声音数据等那样,副信息的再现不会对主信息的再现产生影响。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用户区域中存在缺陷区域的情况下,在空闲区域中进行重新配置,但在空闲区域中存在缺陷区域的情况下,同样能够在空闲区域中进行重新配置。
如上述那样,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的缺陷管理方法,通过可光学读取的记录标记来记录主信息,而且,与上述主信息重叠来记录副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验证步骤,每当以预定单位记录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时,判定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是否正常进行;缺陷区域管理步骤,在通过上述验证步骤而判定为上述主信息、上述副信息、或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的记录未正常进行的情况下,把有关存储区域作为与上述主信息、上述副信息、或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的记录相关的缺陷区域,把上述主信息、上述副信息、或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重新配置记录到上述光盘内的预先设定的空闲区域内,而且,把用于使上述缺陷区域与重新配置上述缺陷区域的代替区域相对应的信息登录到上述光盘内的预先设定的缺陷管理区域中。
由此,即使通过光盘上的灰尘、伤痕、指纹等,存在与上述主信息、上述副信息、或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的记录相关的缺陷区域,在代替区域中重新配置记录上述主信息、上述副信息、或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因此,能够生成稳定读出主信息及副信息的光盘。
而且,对于与仅进行主信息的记录相关的缺陷区域,副信息残留在该缺陷区域中,当仅重新配置记录主信息时,在现有技术中不能进行信息的记录的主信息的缺陷区域中,也能够记录通过与主信息的记录方法不同的记录方法来记录的副信息,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光盘上的有限的存储区域。
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记录装置,通过可光学读取的记录标记来记录主信息,而且,与上述主信息重叠来记录副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验证装置,每当以预定单位记录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时,判定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是否正常进行;缺陷区域管理装置,在通过上述验证装置判定为上述主信息、上述副信息、或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的记录未正常进行的情况下,把有关存储区域作为与上述主信息、上述副信息、或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的记录相关的缺陷区域,把上述主信息、上述副信息、或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重新配置记录到上述光盘内的预先设定的空闲区域内,而且,把用于使上述缺陷区域与重新配置上述缺陷区域的代替区域相对应的信息登录到上述光盘内的预先设定的缺陷管理区域中。
即使在光盘上存在与上述主信息、上述副信息、或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的记录相关的缺陷区域,当在该缺陷区域的代替区域中记录上述主信息、上述副信息、或上述主信息及上述副信息时,通过参照光盘内的缺陷管理清单,确认代替区域的物理扇区,能够从代替区域稳定地再现主信息及副信息。
而且,即使由于光盘上的灰尘、伤痕、指纹等,检测到主信息的再现错误或副信息的再现错误的情况下,判定为与主信息及副信息的再现相关的再现错误,也能够防止仅再现主信息或仅再现副信息。
即使在内容解码密钥作为副信息被记录时,能够稳定再现主信息及副信息,因此,由于副信息不能再现,则不能对主信息的内容进行解码,而避免原封不动地再现被加密的内容的问题。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如上述那样,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的缺陷管理方法、光盘再现方法,可以用于在以DVD为代表的光盘上记录主信息、且与该主信息重叠来记录副信息的光盘记录装置,以及从该光盘再现主信息及副信息的光盘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