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二轮车的挡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装拆地将以覆盖驾驶者前方的方式装配的挡风玻璃安装于车体的机动二轮车的挡风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动二轮车中,为了挡风,有时在驾驶者前方装配挡风玻璃。在将这种挡风玻璃安装于车体时,现有技术一般经由支架将挡风玻璃螺栓固定于车把,或者经由支架将挡风玻璃螺栓固定于前大灯。(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5-254471号、8-258772号)。
但是,在具备上述挡风玻璃的场合,要求根据是在一般道路还是在高速路上行驶,或者根据骑车人的心情装或拆挡风玻璃。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装置中,几乎没考虑装拆容易的问题,需要使用工具拧紧或松动螺栓来装拆挡风玻璃的机动二轮车的挡风装置。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的挡风装置,该挡风装置不需要工具即可容易地实现挡风玻璃的装拆。
【发明内容】
技术方案1的发明,在可以装拆地将以覆盖驾驶者前方的方式装配的挡风玻璃安装于车体的机动二轮车的挡风装置中,将缓冲部件设置于上述车体侧或挡风玻璃地任一方,并将可以配合于该缓冲部件的止部设置在上述车体侧或挡风玻璃的另一方,将钩部设置于上述车体侧或挡风玻璃的任一方,并将把该钩部加载于锁止位置的锁止机构设置于上述车体侧或挡风玻璃的另一方,该锁止机构具有可以装拆于上述钩部的摇臂和连接于该摇臂并且可以在锁止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转动的杆,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缓冲部件配合于止部并且使上述摇臂和钩部配合并使上述杆转动至锁止位置,由此将上述挡风玻璃固定于车体。
技术方案2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其特征在于:由弹簧将上述摇臂向锁止方向加载。
技术方案3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或2,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杆上装配将该杆固定于锁止位置的锁芯。
技术方案4的发明如技术方案3,其特征在于:上述锁芯的钥匙兼用作装配于车体的主开关的主钥匙。
在本发明的挡风装置中,在将挡风玻璃安装于车体侧时,使止部配合于缓冲部件,并使摇臂配合于钩部,在该状态下,使杆在锁止位置转动。由此,通过锁止机构的拉伸力使缓冲部件和止部牢固地配合,从而将挡风玻璃固定于车体。另外在取下挡风玻璃时,使杆从锁止位置向解除位置转动,使摇臂离开钩部。
这样,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挡风装置,只要使杆在解除位置和锁止位置间转动,不使用工具即可通过简单的作业使挡风玻璃装拆于车体。
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由于由弹簧把摇臂向锁止方向加载,所以可以把挡风玻璃更牢固地固定于车体,还可以防止挡风玻璃晃动和在行驶中振动。
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由于装配把杆固定于锁止位置的锁芯,所以可以防止恶作剧和偷盗。
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由于共用上述锁芯的钥匙和主开关的主钥匙,所以不需要另外携带钥匙。
【附图说明】
图1是装配有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挡风装置的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上述挡风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上述挡风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上述挡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上述挡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上述挡风装置的凸台部件的剖视图。
图7是上述挡风装置的钩部、锁止机构的图。
图8是上述钩部、锁止机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就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至图8用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挡风装置,图1是装配有挡风装置的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图2、图3是挡风装置的侧视图、主视图,图4、图5是挡风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上述挡风装置的凸台部件的剖视图。图7(a)、(b)是钩部、锁止机构的俯视图,图8(a)、(b)是钩部、锁止机构的侧视图。
在图中,1表示机动二轮车,以下为其大致结构:在双座型的车架2内搭载有水冷式4循环(冲程)V型四缸引擎3,并在该车架2上部装配有燃料箱4、座椅5。
在上述车架2的后端下部通过枢轴6可以上下摆动地枢支有左右一对后摇臂7,并在该后摇臂7的后端之间枢支有后轮8。
在上述后摇臂7内插入有向后轮8传递引擎动力的驱动轴(未图示),悬架9架设在该后摇臂7和车架2之间。
在上述后轮8的上方装配有后挡泥板10,在该后挡泥板10的上部装配有后座椅11。另外,在车架2的燃料箱4下方的左右下端部配置有用来放置驾驶者的脚的脚踏板12。
在上述车架2的前端连接有头管15。在该头管15上经由轴承(未图示)可以自由旋转地装配有转向轴16,在该转向轴16的上端和下端分别紧固有上支架17、下支架18。在该两支架17、18上连接固定有左右一对前叉20,在该前叉20的下端之间枢支有前轮21。
在上述上支架17上经由橡胶衬套(未图示)固定有左右一对车把套22,在各车把套22上螺栓固定有转向车把23。另外在上述左右前叉20的上端部安装有前大灯24,在下部安装有覆盖前轮21上方的前挡泥板25。
上述前叉20的大约上半部由圆筒状的叉罩26包围,该叉罩26固定于上述上、下支架17、18。另外在上支架17的后侧装配有主开关27,该主开关27备有插入并固定有主钥匙28的锁芯27a。
在上述车架2的前端部装配有用来挡风的挡风装置50,该挡风装置50的挡风玻璃30通过装拆机构51装拆自如地位于车体侧。
上述挡风玻璃30由透明的聚碳酸酯制成,大小可以覆盖坐在座椅5上的驾驶者的前方。该挡风玻璃30的左右侧部向车辆后侧弯曲,另外在下缘部切入形成有用来避免和前大灯24干涉的凹部30。
上述装拆机构51通过由锁止机构40锁止、解除固定于上述挡风玻璃30侧的安装支架52和固定于车体侧的安装支柱33而构成。
上述安装支架52在上述挡风玻璃30的下部配置固定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带板状的横板31,左右纵板32、32从该横板31的左右端部沿叉罩26的车外侧面向下方延长。
如图2所示,上述挡风玻璃30由上下方向呈带状的第1挡风玻璃30a和大致呈三角形的第2挡风玻璃部件30b构成,上述第1挡风玻璃部件30a和第2挡风玻璃部件30b为分体结构,第1挡风玻璃部件30a固定于上述横板31,第2挡风玻璃部件30b由螺栓32c如下所述可调整其高度地固定于纵板32、32上。即,在沿上述左、右纵板32的上下带板状地延伸的支承部32a上形成有上下延伸的长孔32b,由插入并贯通该长孔32b的上述螺栓32c可以调整高度位置地将第2挡风玻璃部件30b固定于该纵板32、32。通过如上所述地调整第2挡风玻璃部件30b的高度位置,来调整挡风玻璃30的高度。
在邻接上述纵板32的上述支承部32a的下半部且后侧较宽、整体形成的基部32d的车宽方向内侧形成有将带板弯曲成半圆形形成的止部38。另外在该基部32d的下缘整体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钩部32e,该钩部32e形成为下端部从车宽方向外侧向上侧弯曲的J字形。
上述安装支柱33装配在上述安装支架52的纵板32的背侧。该安装支柱33的构成为: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带板状支柱本体33a的上端缘将固定部33b向车内侧弯曲并延伸,由螺栓34将该固定部33b紧固于上述上支架17的前壁。另外通过焊接将上述支柱本体33a的下端部33c接合于固定于车体侧的棒部件35。
在上述支柱本体33a上部的对应于形成于上述安装支架52侧的止部38的部位装配有圆柱形的缓冲部件37。如图6所示,该缓冲部件37通过将硬质橡胶缓冲器37b固定于金属制凸台部37a形成,通过插入凸台部37a的螺栓37c将其紧固于安装支柱33。
另外,在上述安装支柱33的上述钩部32e的下侧装配有锁止机构40。该锁止机构40具有可以装拆于上述钩部32e的摇臂41、经由连接销42可以摆动地连接有该摇臂41的两基部41a、41a的杆43。该杆43的前端部经由转动销45可以在锁止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转动地支承于由螺栓紧固于上述安装支柱33的基部44。
另外,上述摇臂41为将棒件弯曲为大致コ字形的部件,枢支该摇臂41的连接销42相对于杆43只能在前后方向移动t(参照图8(b))。另外,在上述两销42、45之间装有弹簧46,由该弹簧46将连接销42以至于摇臂41向锁止方向加载。
在上述杆43上装配有具有钥匙插入部47a的锁芯47。通过在该钥匙插入部上插入并旋拧上述主开关27的主钥匙28,将杆43固定于锁止位置从而使其不能转动。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效果。
在将挡风玻璃30安装于车体时,把挡风玻璃30从上方装入使左右止部38配合于缓冲部件37,在该状态下,使杆43在解除位置转动并使摇臂41配合于钩部32e,从而使杆43在锁止位置转动(参照图2)。
由此,通过锁止机构40的拉伸力使止部38牢固地配合于缓冲部件37,从而将挡风玻璃30固定于前叉20。另外在取下挡风玻璃30时,使杆43从锁止位置向解除位置转动,使摇臂41离开钩部32e,从而将挡风玻璃30向上方取下。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将缓冲部件37安装于固定支承于前叉20的安装支柱33,并且在固定于挡风玻璃30的安装支架52的纵板32上形成止部38,进而使摇臂41配合于上述纵板32的钩部32e并设置向下方拉伸的锁止机构40,所以只要使杆43在解除位置和锁止位置间转动,不使用工具即可通过简单的作业使挡风玻璃30装拆于车体。
另外,由于由橡胶缓冲器37b构成上述缓冲部件37,并且由弹簧46把上述摇臂41向锁止方向加载,所以可以防止挡风玻璃30的晃动,还可以防止挡风玻璃30在行驶中振动。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上述杆43上装配把该杆43固定于锁止位置的锁芯47,所以可以防止恶作剧和偷盗。另外,由于共用上述锁芯47的钥匙28和主开关27的主钥匙28,所以不需要另外携带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