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系式海洋光学仪器窗口防生物附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海洋光学仪器玻璃窗口的保护装置,为一种海洋光学仪器的配套装置。
背景技术
锚系式光学仪器需长期浸在海水中进行测量。其窗口外表面容易受海洋浮游生物(如海藻和藤壶等)附着,严重影响通光性能。如果不加保护装置,在海水中放置数天,生物附着已很明显,测量数据不能使用,这是锚系式光学仪器长期无法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防止海水中的生物在锚系式海洋光学仪器的玻璃窗口附着生长,使窗口玻璃保持清洁的装置,以使锚系式光学仪器能长期浸在海水中进行正常的测量工作。
海水生物在水下物体上附着生长需要两个条件:1.有一个稳定的不受干扰的固定生长点;2.合适的生长环境条件,包括温盐度、营养和光照。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是破坏海水中生物在窗口玻璃上附着生长的条件,使玻璃窗没有生物附着,从而达到保护窗口玻璃清洁的目的。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构思方案:
采用一稍大于窗口玻璃面积的铜板,平时覆盖在窗口玻璃之上,间隙极小,使玻璃面基本处于无光状态。当仪器需要测量时,把铜板移开;测量完毕,又把铜板移回原处。由于锚系式光学仪器测量时间每次大约只需2~3分钟,甚至更短,白天每隔4小时测一次。因此,窗口玻璃曝光时间短而黑暗时间长,不利于大多数生物的生长。而铜又有抑制生物胚胎和幼芽生长的作用,从而破坏了大多数海水中生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条件。但是,还有少数生物,可在微光或无光条件下生长,或者虽然生长得不好或不健全,但毕竟生存下来,从而污染了窗口玻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利用了窗口玻璃的光滑平整性,用有一定柔软性地橡皮与玻璃面紧密接触,多次刮扫窗口玻璃以清除生物的种子、胚胎或胞芽,使之不能固定生长在窗口玻璃上,从而破坏了海洋生物在固体上附着生长的另一个条件。
因此,本发明是在多年研究海水中生物在物体上附着生长机理和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综合解决窗口玻璃生物附着的技术方案。
根据上述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设计了一个由海洋光学仪器玻璃窗口的遮盖铜板以及使该遮盖铜板从玻璃窗口移开和返回的驱动装置组成的装置,所说的遮盖铜板与海洋光学仪器的窗口玻璃外表面平行并有一个小的间隙,当所说的遮盖铜板覆盖在玻璃窗口时,使玻璃窗口基本处于无光的状态;遮盖铜板的一端或两端装有刮板橡皮,该刮板橡皮的一端与窗口玻璃表面密切接触,使铜板在移动过程中,橡皮平稳刮扫窗口玻璃的外表面。
所述的遮盖铜板与窗口玻璃外表面的间隙距离要尽量小,应在1.5mm以下。
为有利于刮板橡皮在窗口玻璃面的扫刮,可把刮板橡皮与窗口玻璃接触的端面制成楔形,并使楔形的长度较窗口玻璃面和遮盖铜板之间的间隙长0.5~1mm。
本发明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在锚系式光学仪器的玻璃窗口安装本发明装置,经在海水中进行的实验表明,采用刮扫清洗方式,每4小时刮一次,锚系式光学仪器的窗口玻璃在海水中长期浸泡基本无海洋生物附着,保证了锚系式光学仪器长期在海水中的正常的测量工作。因此,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锚系式光学仪器在海水中无法长期工作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图2的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15是光学传感器外壳,16是光学传感器的窗口玻璃,19是带有支撑臂14的遮盖铜板,使该遮盖铜板从玻璃窗口移开和返回的驱动装置是驱动马达5,4是驱动马达5整套装置的外壳,两者用钢板6固连。遮盖铜板19的支撑臂14的一端固定在马达5的转轴13处,轴13通过马达外壳4的上盖12伸进水里,用O形圈20作水压动密封。另一O形圈8作外壳上盖12的水压密封。马达5安装在水密外壳4的固定板7上。马达转动的角度由铜板19移开窗口玻璃16的行程所决定,由定位传感器9、传感器线路板10和开关挡板11所控制。传感器线路板10与仪器的主壳体(没有画出)通过电缆1连接。电缆1的插座2用O形圈3密封。电缆1一方面向马达提供电源,另一方面通过讯号线向马达发出转动指令和接收其转动完成的讯号。光学测量完成后,在主控程序的指令下,遮盖铜板返回到窗口玻璃上的位置。
遮盖铜板19的结构见A向图和B向图。可见铜板的面积较窗口玻璃稍大,而且铜板面和窗口玻璃面之间的间隙大约为0.5mm到1.5mm之间,因此铜板遮盖窗口玻璃面时,窗口玻璃面基本处于黑暗状态。A向图的17是刮板橡皮,18是橡皮压条,上有三个螺孔,用以把刮板橡皮17固定在遮盖铜板19的曲尺形端面处。橡皮17的一端为楔形,楔形的高度较窗口玻璃16和遮盖铜板19之间的间隙长0.5到1mm,使其尖端与窗口玻璃紧密接触。当铜板移开或返回玻璃面时,橡皮17刮扫窗口玻璃16,把玻璃上的生物种子等污染物刮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