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367205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016807.7

申请日:

2008.05.23

公开号:

CN101677882A

公开日:

2010.03.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F 13/15申请日:20080523|||公开

IPC分类号:

A61F13/15; A61F13/515

主分类号:

A61F13/15

申请人: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野田祐树; 西川久美子; 黑田贤一郎

地址:

日本爱媛县

优先权:

2007.5.24 JP 138221/200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李 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在吸收性物品的周缘部的密封部维持柔软性、触感良好且不易泄漏的吸收性物品。在沿吸收性物品(1)外周缘形成的密封部(50)中形成了多个压接部(51)。压接部(51)由第一压接部(53)和在第二方向相邻的第二压接部(54)构成。第一压接部(53)和第二压接部(54)的第一方向X的长度比第二方向Y的长度长。第一压接部(53)和第二压接部(54)大致平行于吸收性物品(1)外周缘地配置。从第一压接部(53)的第一方向X的一方端部起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直线与第二压接部(54)相交,从第一压接部(53)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方端部起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直线不与第二压接部(54)相交。即,第一压接部(53)和第二压接部(54)呈交错状地配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吸收性物品,形成为纵长状,其备有:具有至少一部分为透液性的片的表面片部、具有不透液性片的背面片部、和配置在上述表面片部与背面片部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外周缘,形成了将上述表面片部和上述背面片部接合的接合区域;
在上述接合区域的全部或一部分上,形成了多个压接部;
上述多个压接部各自在第一方向的长度比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长度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压接部具有第一压接部和第二压接部,上述第二压接部形成在上述第一压接部的上述第二方向侧。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形成在该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侧的上述多个压接部的全部或一部分形成为,上述第一方向与上述长度方向大致正交。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压接部的全部或一部分形成为,上述第一方向与上述外周缘大致平行。

5.
  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压接部这样形成:从上述第一压接部的第一方向的一方端部起沿上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直线与上述第二压接部相交,从上述第一方向的另一方端部起沿上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直线不与上述第二压接部相交。

6.
  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压接部和第二压接部分别形成有多个,上述多个第一压接部和上述多个第二压接部以上述第一方向大致平行于上述外周缘的方式形成,并且在上述外周缘方向连续地形成,形成在上述多个第一压接部与上述多个第二压接部之间的非压接区域与上述外周缘方向大致平行,并且在上述外周缘方向延伸。

7.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周缘的预定位置,不形成上述接合区域、或形成上述多个压接部少的区域。

说明书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作为吸收从身体排泄出的排泄物等液体的物品,卫生巾、白带用片等的吸收性物品是公知的。吸收性物品,通常由液体保持性的吸收层、透液性的表面片和不透液性的背面片构成,其周缘部用热压花处理等密封。对于这样密封的密封部,要求维持在使用中不破裂的强度,并且要求在使用中不产生不舒适感。
已往,密封吸收性物品的周缘部时,用热压花处理等将密封部形成为面状的方法是广为人知的。但是,这样形成的密封部,在某些区域中,由于被压花处理所压缩,所以,该部分变硬,在吸收性物品的使用中,使用者有时会产生不适感。另外,由于该区域变硬,吸收性物品不容易随着身体的弯曲而变形,在身体与吸收性物品之间产生间隙,从而成为泄漏的原因。
为此,公开了一项发明(例如,日本特开2001-129019号公报),在该发明中,不是呈面状地进行压花处理,而是形成多个小的大致正方形的压花部,使得形成在密封部中的、彼此相邻的压花部与压花部之间的非压花部上的弯折起点数目增加,容易沿着身体弯曲。另外,压花部总是与相邻的压花部呈直列状地配置,在单位面积重量大的部分、有厚度的部分,加大每一个压花部的面积,在其以外的部分,减小每一个压花部的面积。
发明内容
但是,在日本特开2001-129019号公报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中,单位面积重量大的部分的压花部因受热而变硬,在吸收性物品的穿用中,使用者感觉不舒服。另外,每一个压花部的面积增大时,形成在非压花部的弯折起点的间隔扩大,周缘部的柔软性降低。这样,吸收性物品不容易沿着身体的弯曲而变形,可能产生间隙而引起泄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吸收性物品的周缘部的密封部具有柔软性、触感好并且不易泄漏的吸收性物品。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1).吸收性物品,形成为纵长状,其备有:具有至少一部分为透液性的片的表面片部、具有不透液性片的背面片部、和配置在上述表面片部与背面片部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其中,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外周缘,形成了将上述表面片部和上述背面片部接合的接合区域;在上述接合区域的全部或一部分上,形成了多个压接部;上述多个压接部各自在第一方向的长度比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长度长。
(2).(1)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上述多个压接部各自的第一方向的长度是上述第二方向的长度的1.7到20。
(3).(1)或(2)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上述多个压接部各自的第一方向的长度是1.0到10mm,上述第二方向的长度是0.5到2.0mm。
(4).(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上述多个压接部具有第一压接部和第二压接部,上述第二压接部形成在上述第一压接部的上述第二方向侧。
(5).(4)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上述第一压接部与上述第二压接部之间的上述第二方向的距离是上述第一压接部的上述第二方向的长度的0.3到4.0。
(6).(4)或(5)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上述第一压接部与上述第二压接部之间的上述第二方向的距离是1.0到5.0mm。
(7).(4)至(6)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形成在该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侧的上述多个压接部的全部或一部分形成为,上述第一方向与上述长度方向大致正交。
(8).(4)至(7)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上述多个压接部的全部或一部分形成为,上述第一方向与上述外周缘大致平行。
(9).(4)至(8)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上述第二压接部这样形成:从上述第一压接部的第一方向的一方端部起沿上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直线与上述第二压接部相交,从上述第一方向的另一方端部起沿上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直线不与上述第二压接部相交。
(10).(4)至(9)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上述第一压接部和第二压接部分别形成有多个,上述多个第一压接部和上述多个第二压接部以上述第一方向大致平行于上述外周缘的方式形成,并且在上述外周缘方向连续地形成,形成在上述多个第一压接部与上述多个第二压接部之间的非压接区域与上述外周缘方向大致平行,并且在上述外周缘方向延伸。
(11).(1)至(10)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上述多个压接部各自是大致相同的形状。
(12).(11)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上述接合区域还具有与上述多个压接部不同形状的多个辅助压接部,上述多个压接部和上述多个辅助压接部在上述外周缘方向交替地形成。
(13).(1)至(12)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在上述外周缘的预定位置,不形成上述接合区域、或形成上述多个压接部少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周缘部的密封部维持柔软性、触感好并且不易泄漏的吸收性物品。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吸收性物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1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压接部的形状的放大图。
图2是图1A中的Z-Z线剖面图。
图3A是表示本发明吸收性物品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3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压接部的形状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吸收性物品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吸收性物品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吸收性物品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6B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压接部的形状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另外,本实施方式表示优选的实施方式,并不受附图和说明的限定。
1.第一实施方式
1-1.吸收性物品的整体构造
如图1A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1形成为纵长状。吸收性物品1,其备有至少一部分为透液性的表面片部2、作为防漏层的背面片部3、和吸收并保持排泄物等的液体的吸收体4。
表面片部2和构成背面片部3的后述背面片30,沿着吸收性物品1的外周缘,用热压花处理接合着,形成了接合区域即密封部50。
表面片部2,如图1A和图2所示,由配置在吸收性物品1宽度方向WD中央的表面片20、沿长度方向LD配置在表面片20的宽度方向WD两侧的侧片21、21、和配置在表面片20与吸收体4之间的第二片22构成。
表面片20是透液性的片,覆盖吸收体4和第二片22地设置,在吸收性物品1中,是与身体相接的片。表面片20可以采用通常的吸收性物品中所采用的已知透液性片。例如,可以采用由热可塑性纤维等形成的无纺布。使排泄物等的液体透过到吸收体4侧。
在表面片20的宽度方向WD两侧,沿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D配置着侧片21、21。侧片21、21成为其位于吸收性物品1长度方向LD的一部分朝宽度方向WD外方突出的状态,与后述的背面片30共同形成翼部5L、5R。
侧片21、21在表面片20的宽度方向WD两侧,借助沿长度方向LD大致等间隔地形成的图未示压花部及热熔性粘接剂,与表面片20接合。具体地说,侧片21、21,如图2所示,其位于吸收性物品1宽度方向WD内方的内方区域作为折回端折回到表面片20和吸收体4重叠的部分上。侧片21、21,其位于吸收性物品1宽度方向WD外方侧的端部与延伸到吸收体4外方的表面片20接合。
第二片22配置在表面片20与吸收体4之间。第二片22以将透液性的片对折的状态配置。第二片22可以用与表面片20同样的材料形成,但是,优选用密度比表面片20高的材料形成。第二片22的密度比表面片20高,可以提高从表面片22的液体移行性。
表面片20和侧片21的、沿长度方向LD的长度,大于吸收体4的长度方向LD的长度。另外,表面片20的宽度方向WD的长度等于或大于吸收体4的宽度方向WD的长度。
背面片部3在吸收性物品1中构成防漏层。背面片部3由透液性的背面片30、固定吸收体物品1的防移位部31、和翼部侧防移位部32L、32R构成。背面片30例如由塑料薄膜等的不透液性片形成,控制使得保持在吸收体4中的排泄物等的液体不附着到内裤上。防移位部31配置在背面片30中的与配置吸收体4的面相反侧的面上,粘接在内裤上,将该吸收性物品1固定。另外,把吸收性物品1配置在内裤的裆下部分后,将翼部5L、5R折回到内裤侧,用翼部侧防移位部32L、32R把该吸收性物品1固定在内裤上。
背面片30的长度方向LD的长度大于吸收体4的长度方向LD的长度。另外,如上所述,构成表面片部2的表面片20和侧片21的长度方向LD的长度,大于吸收体4的长度方向LD的长度。即,在吸收性物品1的前方边缘8和后方边缘9不配置吸收体4,表面片部2、背面片30成为朝长度方向LD外方延伸的状态。在由该表面片部2和背面片30形成的部分,沿着吸收性物品1的外周缘,形成了密封部50。
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D的长度是100至500mm,优选是150至350mm。另外,宽度方向WD的长度是30至200mm,优选是40至180mm。
吸收体4配置在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D中央,用于吸收并保持从身体排泄出的排泄物等的液体。吸收体4的大小形成为,其长度方向LD和宽度方向WD的长度小于后述的表面片部2。
在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D两侧,分别形成了朝宽度方向WD外方向伸出的翼部5L、5R。翼部5L、5R在表面片20的宽度方向WD的两侧,由侧片21和背面片30的一部分形成。
沿该吸收性物品1的外周缘,形成了密封部50。优选地,吸收性物品1包含翼部5L、5R,整体上,其外缘由曲线形成。
1-2.密封部
如图1A所示,沿着吸收性物品1的外周缘形成了密封部50。密封部50沿着吸收性物品1的外周缘,在该吸收性物品1的全周连续或断续地形成。
密封部50由经热压花处理形成的多个压接部51和非压接部52构成。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密封部50由多个压接部51、与多个压接部51不同形状的辅助压接部55、和非压接部52构成。
压接部51的形状形成为,该压接部51在第一方向X的长度,比在与第一方向X正交的第二方向Y的长度长。这里,所说的压接部51在第一方向X的长度是指将压接部51的第一方向X的两端部间连线的长度。另外,所说的压接部51在第二方向Y的长度是指在压接部51、引出与第一方向X正交的直线(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直线)时压接部51和沿该第二方向Y的直线交叉而形成的2个交点间的最长部分的长度。
另外,压接部51由第一压接部53和形成在第二方向Y侧的第二压接部54构成。
第一压接部53,如图1A、1B所示,分别隔开预定的间隔,形成在吸收性物品1的大致整周,其第一方向X与吸收性物品1的外周缘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另外,在第一压接部53的宽度方向WD的内方,与第一压接部53隔开预定距离地形成了第二压接部54。该第二压接部54,隔开预定的间隔,形成在吸收性物品1的大致整周,其第一方向X与吸收性物品1的外周缘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即,由多个第一压接部53形成的虚线形状和由多个第二压接部54形成的虚线形状,在吸收性物品1的大致整周形成为2排。
另外,压接部51由第一压接部53和形成在其第二方向Y侧的第二压接部54构成。
形成在第一压接部53与第二压接部54之间的非压接部52,与吸收性物品1的外周缘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并在外周缘的延伸方向连续地形成。
另外,第二压接部54这样配置着:从第一压接部53的第一方向X的一方端部引出的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直线,与第二压接部54交叉,从该第一压接部53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方端部引出的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直线,不与第二压接部54交叉。即,第一压接部53和第二压接部54相互交错地配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有的第一压接部53都是相同的形状。另外,形成在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D两侧部的第二压接部54a与第一压接部53是相同形状。
第一压接部53和形成在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D两侧部的第二压接部54a的形状,如图1B所示,其第一方向X的长度比第二方向Y的长度长。另外,用于形成第一压接部53和形成在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D两侧部的第二压接部54a的各边或一部分的边,可以由曲线形成。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压接部53和形成在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D两侧部的第二压接部54a,其外周由曲线形成。第一压接部53,以第一方向X的两端部为顶点,从一方端部朝另一方端部,整体呈折曲的形状。另外,第一压接部53和形成在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D两侧部的第二压接部54a的形状是,沿第一方向X的边相互大致平行地折曲,在第一方向X的两端部相交而形成顶点。
在吸收性物品1的前方边缘8和后方边缘9附近的密封部50中,第二压接部54b的形状与形成在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D两侧部的第二压接部54a的形状不同。第二压接部54b的形状是,以其第一方向X的两端为顶点向第一方向X延伸的边由曲线形成,该曲线在第一方向X的大致中央朝第二方向Y外方最为鼓出。
另外,在吸收性物品1的前方边缘8和后方边缘9附近的密封部50中,从第二压接部54起往吸收性物品1的内方侧,又分别隔开间隔地形成了第一压接部53,该第一压接部53的第一方向X大致平行于吸收性物品1外周缘的延伸方向。另外,在吸收性物品1的内方侧,又分别隔开间隔地形成了第二压接部54b,该第二压接部54b的第一方向X大致平行于吸收性物品1外周缘的延伸方向。即,在吸收性物品1的前方边缘8和后方边缘9附近的密封部50中,由第一压接部53形成的虚线形状和由第二压接部54b形成的虚线形状,交替地共形成了4排。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密封部50具有与多个压接部51(第一压接部53和第二压接部54)形状不同的辅助压接部55,该辅助压接部55分别形成在吸收性物品1的外周缘方向相邻的2个第一压接部53、53之间、以及在吸收性物品1的外周缘方向相邻的2个第二压接部54、54之间。换言之,多个压接部51和多个辅助压接部55交替地形成在吸收性物品1的外周缘方向。
辅助压接部55用于辅助第一压接部53和第二压接部54形成的表面片部2和背面片30的接合。辅助压接部55与第一压接部53及第二压接部54不同,可以是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度和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相同,或者,也可以是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度和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中的任一个比较长。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辅助压接部55,由形成在吸收性物品1长度方向LD两侧部的心形的辅助压接部55a、和形成在吸收性物品1的前方边缘8及后方边缘9附近的大致圆形的辅助压接部55b构成。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D两侧部,在其外周缘侧,形成第一压接部53和心形的辅助压接部55a交替地配置的虚线的形状,在其内侧,形成第二压接部54a和心形的辅助压接部55a交替地配置的虚线的形状。
另外,在吸收性物品1的前方边缘8及后方边缘9附近的密封部50中,从其外周缘侧起,第一压接部53和大致圆形的辅助压接部55b交替地配置的虚线的形状、以及第二压接部54b和大致圆形的辅助压接部55b交替地配置的虚线的形状,交替地共形成了4排。
在吸收性物品1的前方边缘8及后方边缘9与沿吸收性物品1长度方向LD的侧缘的交界处,形成了压接部51的数目少的区域。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该前方边缘8及后方边缘9与长度方向LD的侧缘交界附近的、长度方向LD侧缘一侧,形成了只配置着一排压接部51的区域。
第一压接部53和第二压接部54的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度是从1.0到10mm,优选是从2.0到7.0mm。第一压接部53和第二压接部54的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度大于10mm时,密封部50的柔软性变差,在第一压接部53和第二压接部54所在区域的范围内、或者在第一压接部53及第二压接部54与其周边的非压接部52交界处产生刚性差的部位,该部位成为弯折起点、产生端部弯折,这样,穿用时有不适感,或者产生体液的泄漏。另外,由于第一压接部53和第二压接部54是由热压花处理形成的,所以,该部分因受热而熔融,或变薄。因此,在吸收性物品1的使用中,在密封部50的部分被张拉时,可能成为破裂的起点。
第一压接部53和第二压接部54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是0.5到2.0mm,优选是从0.7到1.5mm。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小于0.5mm时,由于第一压接部53及第二压接部54的配置形式,第一压接部53和第二压接部54会起到所谓的孔眼的作用,使用中材料可能会被拉断。另外,第一压接部53和第二压接部54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如果大于1.5mm,则被第一压接部53和第二压接部54压缩的面积增大,触感变差。
另外,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度与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之比是1.7到20,优选是3到7。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度与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之比小于1.7时,不容易得到使压接部51的第一方向X的长度和第二方向Y的长度不同而保持压接部51的强度、提高触感的效果。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度与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之比大于20时,第一方向X的长度变长,容易产生上述的端部弯折,或者,当表面片20被张拉时,表面片20容易断裂。
在第一方向X,相邻的2个第一压接部53之间的距离相对于第一压接部53在第一方向X的长度,优选是0.08到2.5。另外,相邻的2个第一压接部53之间的第一方向X的距离,优选是0.8到5.0mm,更优选是1.0到2.5mm。
相邻的2个第一压接部53之间的距离小于0.8mm时,压接部51之间的间隔变窄,非压接部52的刚性增高,有损吸收性物品1使用时的触感。相邻的2个第一压接部53之间的距离大于5.0mm时,压接部之间的间隔变宽,体液可能从非压接部52漏出。另外,与密封部50中的压接部51的区域相比,非压接部52的区域增大,由此,可能会导致在密封部50上产生开口。
在第二方向Y,相邻的第一压接部53与第二压接部54之间的距离相对于第一压接部53的第二方向Y的长度,优选是0.5到1.5。另外,第一压接部53和第二压接部54在第二方向Y的距离,是1.0到5.0mm,优选是1.2到2.5mm。
例如,可以例举出,在密封部50只形成第一压接部53,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度与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之比是1.7,相对于长度方向LD的短边的长度是0.5mm。这时,设相邻的第一压接部53之间的间隔为0.5mm,可配置的第一压接部53的数目达到1.2倍。另外,这时,设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为0.5mm时的长边的长度是(0.65×0.65)÷0.5=0.845mm。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可以把在第二方向Y相邻的压接部51间的距离加大地配置。这样,在吸收性物品1上,可以柔软地保持密封部50,不有损触感,使用者没有不舒服的感觉。
另外,沿着吸收性物品1的周缘配置了第一压接部53和第二压接部54时,可以减小在第二方向Y相邻的压接部间的距离。这样,由形成在彼此在第二方向Y相邻的压接部之间的非压接部52形成的弯折起点增加,可以沿着身体的弯曲而变形。这样,能够防止由于与身体之间的间隙而导致的泄漏。
例如,假设在压接部51中,只形成矩形的压接部。另外,设每一个矩形压接部的面积是2.25mm2。在当矩形压接部中的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度与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不同时、用相同面积形成矩形的压接部的情况下,该矩形的压接部,例如,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度是2.25mm,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是1.0mm。另外,假设彼此在第二方向Y相邻的第一压接部53间的距离与上述相同、为0.5mm时,第一方向X的间距是2.75mm,第二方向Y的间距是1.5mm。
这里,所说的第一方向X的间距,是指在第一方向X彼此相邻的一组第一压接部53各自的第一方向X的中心间的距离。另外,所说的第二方向Y的间距,是指彼此相邻的一组第一压接部53各自的第二方向Y的中心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在形成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度和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相同的压接部时,要得到与上述相同的面积,各边都需要1.5mm。另外,设相邻的该压接部间的距离为0.5mm时,则彼此相邻的压接部间的间距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都是2.0mm。
这样,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度和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不同的压接部中的、第二方向Y的间距,比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度和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相同的压接部中的、第二方向Y的间距小。具体地说,前者的第二方向Y的间距是1.5mm。因此,在保持每单位面积的压接部的面积时,形成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度和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不同的压接部,可以加大第二方向Y的间距。这样,可以加大不形成压接部的区域,可以保持好的触感和柔软性。
另外,形成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度和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不同的压接部,可以增加在第二方向Y配置的压接部的数目。由于可容易地增加每单位面积的、压接部面积,所以,可以加大接合力。另外,也增加弯折起点,所以,可保持密封部50中的柔软性。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是沿吸收性物品1的外周缘配置压接部51。因此,在前方边缘8或后方边缘9,可以提高对宽度方向WD弯曲的阻力。另外,前方边缘8和后方边缘9形成为曲线状,压接部51也沿该曲线形成。因此,在前方边缘8和后方边缘9,压接部51不配置在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D和宽度方向WD的任一直线上,不容易弯折。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压接部51的形状是,其外周形成为曲线状。因此,压接部51不配置成直线状,所以,弯折起点分散,使用时可以防止吸收性物品1的端部弯折。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压接部54这样地配置:从第一压接部53的第一方向X的一方端部引出的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直线,与第二压接部54交叉,从该第一压接部53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方端部引出的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直线,不与第二压接部54交叉。即,第一压接部53和第二压接部54是交错地配置。这样,在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D或宽度方向WD,非压接部52在第二方向Y不是连续地形成。尤其是在吸收性物品1的前方边缘8和后方边缘9,由于非压接部52在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D不是连续地形成,所以,在宽度方向WD不容易弯折,可以把吸收性物品1保持在扩展的状态,穿用时,可以抑制吸收性物品1卷曲。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第一压接部53的形状,由于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不相同,所以,可以在保持密封部50的强度、压接部51的面积的状态下,扩大压接部51的配置形式的选择自由度,可以任意选择。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可以把构成第一压接部53和第二压接部54的边做成为曲线状,或者,可以把辅助压接部55的形状做成为心形等任意的形状。把该形状的第一压接部53及第二压接部54与辅助压接部55交替地配置,在吸收性物品1的外周缘提高辨认性。尤其是,由于形成为曲线,与形成为直线时相比,可给使用者更加柔软的印象。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辅助压接部55的形状是心形或圆形,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做成其它的形状,例如三角形、正方形、黑桃形等的扑克牌上的标记、星形、花形等任意形状。
表面片20不限定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材料,只要具有透液性即可。例如也可以采用表面上形成了凹凸的无纺布。这时,跨过形成在带凹凸的无纺布表面上的凹凸地、形成第一压接部53或第二压接部54。于是,由于表面片20的凹部和凸部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差,使得压接部51的剥离强度不同,配置着凸部的压接部51的剥离强度增大。因此,在密封部50,在表面片部2或背面片30被剥离时,配置在剥离强度大的凸部的压接部51的部分可以阻止该剥离,可防止接合着的片材被全部剥离。
形成有凹凸的无纺布,例如可以采用在无纺布的一面侧上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并排形成了多个槽部、在若干槽部彼此之间形成了多个凸状部的无纺布。在多个槽部,优选隔开预定间隔地形成多个开口部。
具有该多个槽部及多个凸状部、并且在槽部分别形成了多个开口部的无纺布,例如是用具有透气性的网状支承部件等从下面侧支承纤维集合体即纤维网,从上面侧喷射气体,使构成该纤维网的纤维移动而形成的。该纤维集合体是片状,在纤维集合体中,纤维具有可移动的自由度。纤维的纤维排列方向、纤维疏密或单位面积重量被适当调节。在表面片20上形成槽部,在槽部形成开口部,这样,可得到透液性良好的吸收性物品1。
另外,把这样的无纺布作为表面片20使用时,优选使槽部的延伸方向与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D一致。通过使槽部的延伸方向与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D一致,可以防止排泄出的体液朝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D大幅扩散。
另外,喷射空气流、将纤维排列、再排列时,使用较长纤维的梳理法形成的纤维网比较适合。用若干空气流形成了槽部(凹凸化)后,为了保持该形状地进行无纺布化,用加热炉处理(加热处理)将热可塑性纤维热熔融的气穿法比较好。作为适合于该制法的纤维,为了使纤维彼此的交点热熔接,优选使用芯鞘构造、并列构造的纤维,另外,优选由鞘彼此间容易切实热熔接的芯鞘构造的纤维构成。尤其是,优选使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聚乙烯构成的芯鞘复合纤维、由聚丙烯和聚乙烯构成的芯鞘复合纤维。这些纤维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起来使用。另外,纤维长度是从20到100mm,优选是从35到65mm。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压接部51,在密封部50中是均匀地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具体地说,也可以在防移位部31或翼部侧防移位部32L、32R附近,比其它部位更密地形成压接部51。在密封部50,通过部分地加大压接部51的单位面积,在吸收性物品1的外周缘,可以部分地加大刚性。这样,在刚性加大了的部分,不容易卷曲。在防移位部31或翼部侧防移位部32L、32R附近,加密地配置压接部51,这样,在穿用中,可以防止防移位部31或翼部侧防移位部32L、32R相互间靠拢。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吸收性物品1的表面片20上,也可以形成将第二片22和吸收体4压缩接合的压缩槽。例如,压缩槽通过交替连续地形成高压缩部和低压缩部而在表面片20上生成了线状。对于压缩槽,将上述各部压缩接合,同时高压缩部形成凹部,这样,可防止排泄物等的液体在表面片20上扩散。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侧片21上未形成所谓折裥,但也可以形成折裥。具体地说,在表面片20侧,在对折的内侧,固定以预定倍率伸长的线状橡胶等。于是,当线状橡胶收缩到原来长度时,在侧片21上产生折皱,形成了折裥。这样,侧片21能沿身体呈立体状地立起,作为表面片20中的防漏壁而起作用。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形成了翼部5L、5R,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没有该翼部5L、5R。吸收性物品1可形成为沿长度方向LD纵长的形状。
2.其它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其它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到第五实施方式中,密封部50中的压接部51的形状或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下面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注以相同标记,不特别说明的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2-1.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3A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沿吸收性物品1的外周缘形成的密封部50中的压接部51的形状和配置形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第二实施方式的压接部51,如图3A、3B所示,全部压接部51的第一方向X都沿着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D配置。即,压接部51在第一方向X延伸的边与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D大致正交。压接部51是矩形,其外周由直线形成。在第二方向Y相邻的压接部51相互配置成直列状。即,压接部51在第二方向Y相互并排配置在相同位置。因此,非压接部52形成为与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D大致平行的线状。
另外,在第一方向X彼此相邻的压接部51,在第一方向X,也相互并排配置在相同位置。因此,非压接部52,在第一方向X,也形成为与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D大致平行的线状。
压接部51形成在吸收性物品1的整个外周缘。在沿吸收性物品1长度方向LD的侧缘、以及在前方边缘8及后方边缘9附近的区域,压接部51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边都与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D大致平行地配置。
压接部51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小,所以,形成为密封部50时,可以扩大与在第二方向Y相邻的另一压接部51之间的间距。因此,可以减小沿吸收性物品1外周缘的区域的刚性,保持该区域的触感,降低给使用者带来的不适感。
另外,反之,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边与长度方向LD大致平行,矩形压接部51的短边与长度方向LD大致平行地配置。这样,可以减小长度方向LD的间距地形成压接部51,可以把形成在每单位面积的压接部51加密地形成在长度方向LD。
这样,在沿吸收性物品1的外周缘形成的密封部50中,在长度方向LD,弯折起点增加,吸收性物品1整体相对于长度方向LD弯曲时,在其外周缘,也可以随着身体的弯曲而变形,由于沿着身体的弯曲而变形,所以,与身体之间不产生间隙,可以防止泄漏。
2-2.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沿吸收性物品1的外周缘形成的密封部50中的压接部51的形状和配置形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压接部51的形状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压接部51相同。形状大致相同的压接部51形成有多个。
在沿着包含翼部5L、5R的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D的侧缘形成的密封部50中,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压接部51形成为压接部51的第一方向X大致平行于宽度方向WD。
另一方面,在沿着吸收性物品1的前方边缘8和后方边缘9的形状形成的密封部50中,压接部51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边形成为沿着吸收性物品1的外缘形状。在第二方向Y与预定压接部51相邻的其他压接部51,相对于预定压接部51呈直列状地配置着。即,在第二方向Y相邻的压接部51的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边相互平行地排列着,并且,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边配置在另一压接部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边的延长线上。
这样,压接部51的第一方向X沿着吸收性物品1的外周缘形状形成,从而在前方边缘8及后方边缘9附近的密封部50中,压接部51在宽度方向WD不配置成直线。即,在吸收性物品1的前方边缘8或后方边缘9侧的端部,非压接部52在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D不形成为连续的直线状。因此,在吸收性物品1的前方边缘8或后方边缘9侧的端部,提高对长度方向LD弯曲的阻力,不容易形成长度方向LD的弯折起点。因此,在穿用时等,可以抑制因吸收性物品1的前方边缘8端部或后方边缘9端部弯折而引起的弯折部分的角触碰身体所产生的疼痛等不适感。
2-3.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沿吸收性物品1的外周缘形成的密封部50中的压接部51的形状和配置形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压接部51的形状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压接部51相同。形状大致相同的压接部51在密封部50中形成有多个。
在沿包含翼部5L、5R的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D的侧缘形成的密封部50中,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压接部51形成为第一方向X大致平行于宽度方向WD。
另外,形成在吸收性物品1的前方边缘8及后方边缘9附近的密封部50中,压接部51的第一方向X也与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D大致平行。
另外,形成在密封部50的多个压接部51之中的预定压接部51,与从在第二方向Y相邻的另一压接部51的第一方向X的一方端部起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直线交叉地配置。另外,多个压接部51之中的预定压接部51,不与从在第二方向Y相邻的另一压接部51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方端部起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直线交叉地配置。即,多个压接部51的配置关系是:预定压接部51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边的延长线,总是与在第二方向Y与之相邻的另一压接部51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边相交。另外,另一压接部51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边的大致中央,优选配置在预定压接部51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边的延长线上。
因此,压接部51在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D不配置成直线。另外,在长度方向LD,不形成连续的非压接部52。这样,可以防止吸收性物品1在宽度方向WD弯折,可将吸收性物品1保持为展开的状态,防止吸收性物品1在穿用中卷曲。另外,由于在长度方向LD不形成连续的非压接部52,所以,尤其在吸收性物品1的前方边缘8侧及后方边缘9侧的端部,在体液的流动方向上不产生间隙,因此可防止泄漏。
2-4.第五实施方式
如图6A所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沿吸收性物品1的外周缘形成的密封部50中的压接部51的配置形式不同。
另外,如图6B所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压接部51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压接部53相同。形状大致相同的压接部51在密封部50形成有多个。另外,压接部51的配置形式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压接部51的配置形式相同。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压接部51的形状是,形成该压接部51的外缘全部由曲线构成。另外,非压接部52并非形成为沿着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D连续的直线状。即,多个压接部51这样配置着:在压接部51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边的延长线上,配置着在第二方向Y与之相邻的另一压接部51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边。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接部51的形状是由曲线构成的,因此,在密封部50,不存在由直线构成的区域。因此,可以使向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D弯曲的弯折起点分散,使密封部50的触感良好。另外,在吸收性物品1的穿用中,尤其可以防止前方边缘8或后方边缘9附近的密封部50卷曲。

吸收性物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吸收性物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吸收性物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吸收性物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收性物品.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在吸收性物品的周缘部的密封部维持柔软性、触感良好且不易泄漏的吸收性物品。在沿吸收性物品(1)外周缘形成的密封部(50)中形成了多个压接部(51)。压接部(51)由第一压接部(53)和在第二方向相邻的第二压接部(54)构成。第一压接部(53)和第二压接部(54)的第一方向X的长度比第二方向Y的长度长。第一压接部(53)和第二压接部(54)大致平行于吸收性物品(1)外周缘地配置。从第一压接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