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泡囊的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367164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016069.6

申请日:

2008.05.15

公开号:

CN101677914A

公开日:

2010.03.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8/06申请日:20080515|||公开

IPC分类号:

A61K8/06; A61K8/34; A61K8/891; A61K8/894; A61Q5/12; A61Q13/00; A61Q19/00

主分类号:

A61K8/06

申请人:

株式会社资生堂

发明人:

渡边启; 荒木秀文; 永礼由布子; 中间康成; 石野弘和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7.5.15 JP 129777/200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刘新宇;李茂家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一种在由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构成的泡囊双分子膜内稳定地配合有香料成分的含泡囊的组合物,进而提供一种简便地制造稳定地配合有香料成分的含泡囊的组合物的方法。所述含泡囊的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含有(A)香料、(B)硅油、(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D)选自于乙醇、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丁二醇中的1种或2种以上和(E)水,该(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形成泡囊,该(A)香料和(B)硅油存在于该泡囊的双分子膜内。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含泡囊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含有:
(A)香料;
(B)硅油;
(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
(D)选自于乙醇、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丁二醇中的1种或2种以上;和
(E)水,
其中,该(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形成泡囊,
该(A)香料和(B)硅油存在于该泡囊的双分子膜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泡囊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质量比计,上述(A)香料与(B)硅油的配合量比为(A)∶(B)=5∶95~70∶30。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泡囊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含有(F)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泡囊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含有(G)IOB为0.1~0.4的极性油。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泡囊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B)硅油为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或十甲基环五硅氧烷。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泡囊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为下述通式(1)所示的聚氧化烯改性硅氧烷,

式(1)中,R1为氢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至少一个A为用式-(CH2)a-(C2H4O)b-(C3H6O)c-R2表示的聚氧化烯基,其他的A为氢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m为1~200的整数,n为0~50的整数;式-(CH2)a-(C2H4O)b-(C3H6O)c-R2中,R2为氢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a为1~6的整数,b为0~50的整数,c为0~50的整数,b+c至少为5以上。

7.
  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泡囊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F)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为分子量不到2000的表面活性剂。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泡囊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D)成分为选自于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丁二醇中的1种或2种以上。

9.
  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泡囊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G)成分为选自于三(2-乙基己酸)甘油酯、异辛酸十六烷基酯、季戊四醇四(2-乙基己酸)酯、异壬酸异壬基酯中的1种或2种以上。

10.
  一种含泡囊的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工序:
将包含(A)香料、(B)硅油的油性成分进行混合的油性成分混合工序;
将通过上述工序得到的油性成分混合物与(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和(D)选自于乙醇、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丁二醇中的1种或2种以上进行混合,进而与包含(E)水的水性配方一起混合,形成由该(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构成的泡囊的泡囊形成工序。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含泡囊的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质量比计,上述(A)香料与(B)硅油的配合量比为(A)∶(B)=5∶95~70∶30。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含泡囊的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泡囊形成工序之后,进一步添加(F)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并混合。

13.
  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泡囊的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油性成分混合工序时,一同混合(G)IOB为0.1~0.4的极性油。

14.
  一种化妆品,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权利要求1~9中所述的含泡囊的组合物。

说明书

含泡囊的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关连申请
本申请要求2007年5月1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7-129777号的优先权,并将其援引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泡囊的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向由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构成的泡囊中配合香料成分及使其稳定化。
背景技术
具有亲水性-疏水性两种性质的两亲性化合物中,存在例如磷脂等那样在水性相中形成由双分子膜(层状相)构成的球状小泡的化合物。将这样的双分子膜小泡称为脂质体或者泡囊,它们可以将水性成分稳定地保持于该小泡内部,或者将油性成分稳定地保持于小泡膜内。因此,例如使油性的香料保持于小泡膜内时,从可以将香料溶解于水性配方中,同时限制香料的挥发速度,可以长时间维持香气等优点出发,期待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领域等中。
此外,近年来,作为这样的能够形成泡囊的两亲性化合物,报道有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作为由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形成的泡囊的特征,例如可以举出与使用其它的泡囊形成性的表面活性剂时相比,可以容易地制备泡囊等。然而,使用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制得的泡囊,由于不能将香料成分长时间稳定地保持于该泡囊双分子膜内,香料成分会分离到水相中,因此无法实现配合香料的泡囊组合物的产品化。
此外,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果在用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制得的泡囊中后添加香料,并施加高剪切力(后负荷法,Post-load法),则泡囊被暂时性破坏,重建时可以保持香料。但是,即使是如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也存在均质性丧失而成为复杂的结构等品质方面的问题。此外,存在为了施加高剪切力而需要高能量这一制造工艺上的问题。进而,非专利文献1中明确记载了:在泡囊形成前添加香料的前负荷(Pre-load)法中香料无法溶解。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7-3232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8-23947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9-175930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Lin S.B.,Postiaux S.,Thompson J.,NovelSilicone Vesicles for Delivery of Cosmetic Actives,Proceeding ofTHE 24th IFSCC congress,Osaka,19B60,200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由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构成的泡囊双分子膜内稳定地配合有香料成分的含泡囊的组合物,进而提供一种简便地制造稳定地配合有香料成分的含泡囊的组合物的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预先将含有硅油和香料的油性成分混合,接着将该混合物与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的选自于乙醇、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丁二醇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溶液进行混合,进而与含有水的水性配方一起混合,由该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形成泡囊,从而能够获得香料稳定地配合在该泡囊双分子膜内的含泡囊的组合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所述的含泡囊的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含有(A)香料、(B)硅油、(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D)选自于乙醇、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丁二醇中的1种或2种以上和(E)水,该(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形成泡囊,该(A)硅油和(B)香料存在于该泡囊的双分子膜内。
此外,上述含泡囊的组合物中,以质量比计,上述(A)香料和(B)硅油的配合量比优选为(A)∶(B)=5∶95~70∶30。此外,上述含泡囊的组合物中,优选进一步含有(F)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此外,上述含泡囊的组合物中,优选进一步含有(G)IOB为0.1~0.4的极性油。
此外,上述含泡囊的组合物中,上述(B)硅油优选为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或十甲基环五硅氧烷。
此外,上述含泡囊的组合物中,上述(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优选为下述通式(1)所示的聚氧化烯改性硅氧烷。

(式中,R1为氢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至少一个A为用式-(CH2)a-(C2H4O)b-(C3H6O)c-R2表示的聚氧化烯基(式中,R2为氢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a为1~6的整数,b为0~50的整数,c为0~50的整数,b+c至少为5以上),其他的A为氢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m为1~200的整数,n为0~50的整数。)此外,上述含泡囊的组合物中,上述(F)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优选为分子量不到2000的表面活性剂。此外,上述含泡囊的组合物中,上述(D)成分优选为选自于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丁二醇中的1种或2种以上。此外,上述含泡囊的组合物中,上述(G)成分优选为选自于三(2-乙基己酸)甘油酯、异辛酸十六烷基酯、季戊四醇四(2-乙基己酸)酯、异壬酸异壬基酯中的1种或2种以上。
此外,本发明的含泡囊的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工序:将包含(A)香料、(B)硅油的油性成分进行混合的油性成分混合工序;将通过上述工序得到的油性成分混合物与(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和(D)选自于乙醇、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丁二醇中的1种或2种以上进行混合,进而与包含(E)水的水性配方一起混合,形成由该(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构成的泡囊的泡囊形成工序。
此外,上述含泡囊的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中,以质量比计,上述(A)香料与(B)硅油的配合量比优选为(A)∶(B)=5∶95~70∶30。此外,上述含泡囊的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上述泡囊形成工序之后,进一步添加(F)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并混合。此外,上述含泡囊的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上述油性成分混合工序时,一起混合(G)IOB为0.1~0.4的极性油。
此外,本发明的化妆品的特征在于,其包含上述含泡囊的组合物。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预先将包含硅油和香料的油性成分混合,接着将该混合物与(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和(D)选自于乙醇、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丁二醇中的1种或2种以上进行混合,进而与含有(E)水的水性配方一起混合,形成由该(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构成的泡囊,从而能够获得香料稳定地配合在该泡囊双分子膜内的含泡囊的组合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含泡囊的组合物的说明图。
图2是汇总使用各浓度的香料或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和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而形成的泡囊组合物的透明度(L值)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3是汇总使用以各种混合比混合的香料/硅油时的、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泡囊中吸收的香料或硅油量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4是配方例3的化妆水中的泡囊颗粒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
图5是表示配方例3的化妆水中的泡囊颗粒的粒径测定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含泡囊的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含有(A)香料、(B)硅油、(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D)选自于乙醇、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丁二醇中的1种或2种以上和(E)水,该(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形成泡囊,该(A)香料和(B)硅油存在于该泡囊的双分子膜内。
(A)香料
本发明中使用的(A)香料只要是通常化妆品、药品领域中使用的香料成分,则可以没有特别限定地使用。另外,(A)香料是根据目的将从植物等中分离的挥发性高的油性成分即天然香料、以萜烯等为代表的合成香料、精油等各种香料成分调合而成的混合物。作为香料成分,有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作为天然香料,可以举出从花、叶、木材、果皮等中分离的植物性香料、麝香、灵猫香等动物性香料。作为合成香料,例如可以举出单萜等烃类,脂肪族醇、芳香族醇等醇类,萜醛、芳香族醛等醛类,脂环式酮等酮类,萜烯系酯等酯类,内酯类,酚类,氧化物类,含氮化合物类,缩醛类等。这些香料成分可以单独使用,但通常根据目的适当调合后使用。
(A)香料的配合量没有特别限定,但相对于组合物总量优选为0.01~5质量%,更优选为0.05~2质量%。(A)香料的配合量少时,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香气,另一方面,配合量过多时,香气会过于强烈,此外使用含泡囊的组合物作为外用剂时,会产生发粘等,可能给使用感造成不良影响。
(B)硅油
本发明中使用的(B)硅油只要是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油性成分,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直链结构或环状结构、或者挥发性或不挥发性中的任意一种。作为(B)硅油,具体而言,可以举出聚二甲基硅氧烷、甲基苯基聚硅氧烷、聚甲基氢硅氧烷等链状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等环状硅氧烷等,这些(B)硅油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多种使用。
这些(B)硅油中,可以优选使用挥发性的环状硅油,尤其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通过使用这些挥发性的环状硅油,可以将更多的香料成分吸收到泡囊双分子膜中,进而使用含泡囊的组合物作为外用剂时发粘较少,可以获得优异的使用感。
(B)硅油的配合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组合物总量优选为0.1~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2~0.4质量%。(B)硅油的配合量少时,香料成分无法存在于泡囊双分子膜中,在水相中可能会产生相分离,另一方面,配合量过多时,泡囊的稳定性可能会变差。
另外,本发明的含泡囊的组合物中,以质量比计,(A)香料与(B)硅油的配合量比优选为(A)∶(B)=5∶95~70∶30,进一步优选为(A)∶(B)=10∶90~30∶70。(A)香料与(B)硅油的配合量比在上述范围内时,能特别有效地将(A)香料和(B)硅油吸收到泡囊双分子膜中。
(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中使用的(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只要是具有聚硅氧烷结构作为疏水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则没有特别限定。作为(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下述通式(1)所示的聚氧化烯改性硅氧烷。

(式中,R1为氢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至少一个A为用式-(CH2)a-(C2H4O)b-(C3H6O)c-R2表示的聚氧化烯基(式中,R2为氢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a为1~6的整数,b为0~50的整数,c为0~50的整数,b+c至少为5以上),其他的A为氢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m为1~200的整数,n为0~50的整数。)。
这里,上述通式(1)中,R1为主链聚硅氧烷结构中的侧链,为氢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此外,它们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例如,R1全部为甲基时成为聚二甲基硅氧烷结构,R1为甲基和苯基时成为甲基苯基聚硅氧烷结构。此外,A为主链聚硅氧烷结构中可以导入聚氧化烯基的位置,至少一个A为用式-(CH2)a-(C2H4O)b-(C3H6O)c-R2表示的聚氧化烯基(式中,R2为氢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a为1~6的整数,b为0~50的整数,c为0~50的整数,b+c至少为5以上。)。
另外,上述通式(1)中,一部分A为上述聚氧化烯基时,其他的A也可以为氢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例如末端的2个A为聚氧化烯基时,成为用A-B-A型表示的聚氧化烯改性硅氧烷。另一方面,只有非末端的A为聚氧化烯基时,成为侧链(pendant)型的聚氧化烯改性硅氧烷。作为聚氧化烯基,可以是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中的任意一者。表示非取代聚硅氧烷结构的摩尔数的m为1~200,表示聚氧化烯取代聚硅氧烷结构的摩尔数的n为0~50。另外,n为0时,末端的2个A中任意一者或两者必须为聚氧化烯基。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更具体而言,可以举出聚氧乙烯(12摩尔)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将直链状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侧链甲基用聚氧乙烯(12摩尔)基取代而成的侧链型的聚氧化烯改性硅氧烷)、聚氧乙烯(8摩尔)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乙烯(20摩尔)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等。除此之外还有ABA型聚氧乙烯-甲基硅氧烷-聚氧乙烯嵌段共聚物等。这些聚氧乙烯改性硅氧烷的情况下,氧化乙烯分子量在总分子量中优选占20~60%。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公知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此外,也可以使用市售品。作为市售的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举出SH3772M、SH3773M、SH3775M(均为Dow Corningsilicon公司制)、IM-22(Wacker Chemical公司制)等。此外,这些(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多种使用。
在本发明的含泡囊的组合物中,(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作为泡囊而含有。泡囊的形成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容易地进行,例如通过在水性配方中混合并搅拌(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和(D)选自于乙醇、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丁二醇中的1种或2种以上,可以在水性配方中形成由(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构成的泡囊。另外,泡囊的粒径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20~500nm左右,优选为50~200nm。
(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的HLB没有特别限定,但从泡囊形成的观点出发,优选为4~12,进一步优选为6~9。(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的HLB超出上述范围时,可能难以形成稳定的泡囊,进而可能无法将(A)香料和(B)硅油有效地吸收到泡囊双分子膜中。
(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的配合量只要是能够形成泡囊的量,则没有特别限定,但相对于组合物总量优选为0.1~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2~5.0质量%。(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的配合量少时,可能不能获得由泡囊形成而带来的效果,另一方面,配合量过多时,泡囊的稳定性可能变差。另外,本发明的含泡囊的组合物中,以质量比计,(B)硅油与(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的配合量比优选为(B)∶(C)=1∶0.1~1∶0.4。
(D)醇类
(D)成分为选自于乙醇、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丁二醇中的1种或2种以上。另外,醇在使香料成分稳定地配合于泡囊中这一点上没有问题,但大量配合醇时对皮肤的刺激令人担忧,此外,由于特有的刺激气味而会抑制香料的香气散发,因此醇的配合量少比较好。作为(D)成分,优选为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丁二醇,特别优选为二丙二醇。(D)成分的配合量没有特别限定,但相对于组合物总量优选为0.1~1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D)成分的配合量超出上述范围时,可能无法形成由(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构成的泡囊。
(E)水
(E)水的配合量没有特别限定,但相对于组合物总量优选为70~9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80~95质量%。(E)水的配合量少时,可能无法形成泡囊,另一方面,配合量过多时,(A)香料和(B)硅油在组合物中的配合量相对减少,可能无法获得这些(A)、(B)成分的配合效果。
本发明的含泡囊的组合物含有上述(A)~(E)成分,(A)香料和(B)硅油存在于由(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形成的泡囊的双分子膜内。其中,通常泡囊中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末端疏水基相互靠近,并通过疏水基部分朝向内侧、亲水基部分朝向外侧的双分子膜的连续结构而形成球状的小泡。并且,本发明的含泡囊的组合物中,如图1所示那样,(A)香料和(B)硅油存在于由(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构成的双分子膜的内部、即(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部分之间相对的膜内部的空间中。另外,(A)香料和(B)硅油未必其总量均存在于泡囊双分子膜内部,但优选组合物中所含的(A)香料和(B)硅油中的95质量%以上存在于泡囊双分子膜内部。
(F)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
通过在本发明的含泡囊的组合物中进一步配合(F)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由(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构成的泡囊的稳定性。
本发明中使用的(F)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只要是上述(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以外的物质、且显示水溶性、进而为低分子量的表面活性剂即可,可以没有特别限定地使用。这里,具体而言,低分子量是指分子量不到3000。使用分子量为3000以上的表面活性剂时,不能获得充分的泡囊稳定化效果。进而,特别优选为分子量不到2000的表面活性剂。作为(F)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聚氧乙烯(2摩尔)月桂醚羧酸钠、聚氧乙烯(2摩尔)月桂醚磺酸钠、聚氧乙烯(2摩尔)月桂醚硫酸酯等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24摩尔)聚氧丙烯(13摩尔)2-癸基十四烷基醚、聚氧乙烯(60摩尔)硬化蓖麻油、聚氧乙烯(30摩尔)辛基十二烷基醚等支链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20摩尔)十六烷基醚等直链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此外,这些之中,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时,特别优选使用分子量不到500的物质。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时,特别优选使用分子量不到2000的物质。此外,作为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任意选择1种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
(F)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的配合量相对于组合物总量优选为0.05~2.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1~0.3质量%。(E)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的配合量少时,可能不能充分获得泡囊的稳定化效果,另一方面,配合量过多时,泡囊开始溶解,反而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F)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时,(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与(F)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配合量比优选为1∶0.05~1∶0.3。此外,(F)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为支链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时,(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与(F)支链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配合量比优选为1∶0.05~1∶1。此外,(F)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为直链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时,(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与(F)直链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配合量比优选为1∶0.05~1∶0.5。(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与(F)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的配合量比超出上述范围时,可能不能获得泡囊的稳定化效果。
(G)IOB为0.1~0.4的极性油
通过在本发明的含泡囊的组合物中进一步配合(G)IOB为0.1~0.4的极性油,可以稳定地配合更多的(A)香料成分,进而可以提高组合物的使用感。另外,(G)IOB为0.1~0.4的极性油的几乎总量、优选为95质量%以上与上述(A)香料和硅油一起存在于泡囊双分子膜内部。
本发明中使用的(G)IOB为0.1~0.4的极性油只要是IOB值为上述范围内的油性成分,则可以没有特别限定地使用。另外,对于油性成分的IOB值,可以根据其结构通过公知的计算方法算出。作为(G)IOB为0.1~0.4的极性油,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三(2-乙基己酸)甘油酯(IOB=0.35)、异辛酸十六烷基酯(IOB=0.12)、季戊四醇四(2-乙基己酸)酯(IOB=0.35)、异壬酸异壬基酯(IOB=0.2)等。另外,作为(G)IOB为0.1~0.4的极性油,可以任意选择1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G)IOB为0.1~0.4的极性油的配合量相对于组合物总量优选为0.01~3质量%。另外,以质量比计,本发明的含泡囊的组合物中,(B)硅油与(G)IOB为0.1~0.4的极性油的配合量比优选为(B)∶(G)=7∶3~3∶7。
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含泡囊的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工序:将包含(A)香料、(B)硅油的油性成分进行混合的油性成分混合工序;将通过上述工序得到的油性成分混合物与(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和(D)选自于乙醇、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丁二醇中的1种或2种以上进行混合,进而与包含(E)水的水性配方一起混合,形成由该(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构成的泡囊的泡囊形成工序。
本发明的含泡囊的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中,预先进行包含(A)香料、(B)硅油的油性成分的混合。通过预先将(A)香料和(B)硅油进行混合,该(A)香料容易被吸收到泡囊双分子膜内。另外,在该油性成分混合工序中,除了(A)、(B)成分以外,在不影响泡囊形成和其稳定性的范围内,还可以含有通常化妆品、药品等中使用的油性成分。
此外,在上述油性成分混合工序中,通过与(A)、(B)成分一起进一步添加(G)IOB为0.1~0.4的极性油并混合,可以稳定地配合更大量的(A)香料成分,进而可以提高组合物的使用感。
接下来,将通过上述工序得到的包含(A)、(B)成分的油性成分混合物,与(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和(D)选自于乙醇、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丁二醇中的1种或2种以上混合,进而与包含(E)水的水性配方一起混合。通过将(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与(D)醇类一起在水性配方中混合搅拌,容易形成泡囊。这里,(C)、(D)成分也可以对于油性成分混合物分别单独添加并混合。另外,水性配方只要是以水和/或水性溶剂为主要介质的配方,则没有特别限定,在不影响泡囊形成和其稳定性的范围内,可以含有通常化妆品、药品等中使用的成分。
如上所述,通过将预先制得的包含(A)香料和(B)硅油的油性混合物与(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和(D)选自于乙醇、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丁二醇中的1种或2种以上进行混合,进而与包含(E)水的水性配方一起混合,该(A)香料和(B)硅油被由(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构成的泡囊吸收,并存在于该泡囊的双分子膜内。另外,例如不预先将(A)香料和(B)硅油混合,而分别单独地与(C)、(D)成分和包含(E)水的水性配方混合时,几乎只有(B)硅油被吸收到泡囊双分子膜内,很多(A)香料在水相中分离。或者,即使能够将(A)香料吸收到泡囊双分子膜内时,也容易经时而产生分离。
此外,本发明的含泡囊的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中,通过进一步添加(F)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并混合,可以使由(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构成的泡囊稳定化。另外,(F)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必须在泡囊形成工序之后添加。在泡囊形成工序之前添加(F)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时,由于该(F)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会导致(A)香料和(B)硅油乳化,因此不能将该(A)、(B)成分吸收到泡囊双分子膜内。进而,(F)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可能会影响由(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形成泡囊,会给泡囊的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
本发明的含泡囊的组合物,例如可以优选用作化妆品。作为化妆品使用时,除了上述必须成分以外,可以以不影响泡囊形成及其稳定性的范围的配合量配合通常用于药品、化妆品中的成分。另外,可以在油性成分混合物中、或者泡囊形成前或形成后的水性配方中适当配合其他的配方成分。此外,例如在水性配方中配合任意的药剂成分并形成泡囊,其后,通过置换外相,可以制成药剂成分只存在于内相中的微胶囊组合物。
本发明的化妆品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优选作为化妆水、护发水等使用。
实施例1
以下举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另外,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配合量用质量%表示。
首先,为了对由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构成的泡囊的油性成分的吸收量进行研究,本发明人等使用聚氧乙烯(12摩尔)聚二甲基硅氧烷(HLB=8)作为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来形成泡囊,并调查了该泡囊对香料(苧烯∶芳樟醇∶乙酸苄酯=1∶1∶1)和十甲基环五硅氧烷的吸收量。试验方法如下所述。结果示于下述表1和图2中。
<试验方法>
将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12摩尔)聚二甲基硅氧烷(HLB=8))、油性成分(香料(苧烯∶芳樟醇∶乙酸苄酯=1∶1∶1)或十甲基环五硅氧烷)添加于乙醇中并混合,接着用水稀释至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1.0质量%,形成泡囊。另外,改变油性成分的添加量,使油性成分的最终浓度分别为0、0.1、0.2、0.3、0.4和0.5质量%,得到各种含泡囊的组合物。使用Color-Eye7000A(Gretag Machbeth公司制)对得到的含泡囊的组合物测定透明度(L值)。
[表1]

如表1和图1中所示那样,使用香料作为油性成分时,少量配合则透明度就会大大降低,光学显微镜观察的结果,确认到香料分散成约1μm的油滴。由此可知,香料完全没有被吸收到泡囊中。另一方面,使用十甲基环五硅氧烷作为油性成分时,相对于1.0质量%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直至0.4质量%左右也没有引起透明度的降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也没有确认到油滴。因此,可以说直到该配合量左右为止都可以被吸收到泡囊中。
此外,本发明人等进一步使用不同种类的各种油性成分,与上述试验同样地调查了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泡囊对油性成分的最大吸收量。另外,油性成分的最大吸收量为逐渐增加油性成分时透明度降低的拐点。结果示于下述表2中。
[表2]

  油性成分  最大吸收量  (质量%)  液体石蜡  乙基己酸十六烷基酯  三(2-乙基己酸)甘油酯  二甲基硅氧烷(6cps)  甲基苯基硅氧烷  十甲基环五硅氧烷  0  0  0  0.1  0.3  0.4

如表2所示那样,使用液体石蜡、酯油等各种烃系油分时,无法将这些油分吸收到泡囊中。与此相对,使用二甲基硅氧烷等各种硅油时,相对于1.0质量%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可以将直至0.1~0.4质量%左右吸收到泡囊中。
并且,鉴于上述试验结果,本发明人等使用预先将香料和硅油混合而得到的油性成分混合物,研究了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构成的泡囊的吸收。另外,作为香料,与上述试验同样地使用了苧烯∶芳樟醇∶乙酸苄酯=1∶1∶1的混合物。将试验中使用的各种组成和透明度的评价结果一并示于下述表3中。此外,透明度的测定条件与上述试验相同。
[表3]
  试验例1  试验例2  试验例3  POE(12)聚二甲基硅氧烷(HLB=8)  乙醇  十甲基环五硅氧烷  甲基苯基硅氧烷  香料  去离子水  1.0  1.0  -  -  -  余量  1.0  1.0  0.2  -  0.02  余量  1.0  1.0  -  0.1  0.02  余量  外观  透明  透明  透明  透明度(L值)  95.3  95.4  95.2

(制法)将香料和各种硅油混合,将其与溶解于乙醇中的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混合,然后添加(直至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为1.0质量%)去离子水并混合,形成泡囊。
如表3中所示那样,使用了香料和十甲基环五硅氧烷的混合物的试验例2的含泡囊的组合物中,由于完全没有看到与未配合油分的试验例1的含泡囊的组合物的透明度之差,因此可以说包含香料在内的几乎全部的油性成分混合物被吸收到了由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构成的泡囊中。此外可知,使用甲基苯基硅氧烷的试验例3中,包含香料在内的油性混合物与试验例2同样地被吸收到泡囊中。
由上述结果可知,通过使用将香料与硅油混合的油性成分混合物,可以使单独不能吸收到泡囊中的香料吸收到由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构成的泡囊中。
接下来,为了对香料与硅油的优选的混合比进行研究,本发明人等使用了各种改变了香料/硅油混合比的混合物,与上述试验同样地制备含泡囊的组合物,对香料和硅油各自的吸收量进行了调查。另外,与上述试验同样地,作为香料使用苧烯∶芳樟醇∶乙酸苄酯=1∶1∶1的混合物,作为硅油使用十甲基环五硅氧烷,作为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使用聚氧乙烯(12摩尔)聚二甲基硅氧烷(HLB=8)。将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调整至最终浓度为1.0质量%,通过使用Color-Eye7000A(Gretag Machbeth公司制)测定透明度(L值),求出油性成分的最大吸收量。结果示于下述表4和图3中。
[表4]
  香料/香料+硅油  (质量比)  硅油  吸收量  香料  吸收量  0  0.09  0.20  0.50  1.00  0.40  0.44  0.30  0.05  0  0  0.04  0.06  0.03  0

如表4和图3中所示那样,可知在硅油中慢慢混合香料时,随着香料的添加量的增大,泡囊对香料的吸收量也增大,在香料∶硅油=20∶80左右的混合比下,香料的吸收量几乎达到最大。此外,进一步增加香料的添加量,香料和硅油为各一半时,香料的吸收量减少至最大值的约一半左右,进而全部为香料时,吸收量变为零。
由图3的结果可以认为,为了将香料有效地吸收到泡囊中,以质量比计,香料与硅油的配合量比优选为5∶95~70∶30左右,进一步优选为10∶90~30∶70左右。
此外,如上所述为了实现吸收有香料的含泡囊的组合物的稳定化,本发明人等试着制备了添加有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含泡囊的组合物。另外,作为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使用聚氧乙烯(2摩尔)月桂醚羧酸钠,作为香料与上述试验同样地使用苧烯∶芳樟醇∶乙酸苄酯=1∶1∶1的混合物。另外,与上述试验同样地测定透明度,并在刚制造后和50℃下经过4周后进行2次测定。试验中使用的各种组成和透明度的评价结果一并示于下述表5中。
[表5]
  试验例  2  试验例  4  试验例  5  试验例  6 POE(12)聚二甲基硅氧烷(HLB=8) 乙醇 十甲基环五硅氧烷 香料 POE(2)月桂醚羧酸钠 去离子水  1.0  1.0  0.2  0.02  -  余量  1.0  1.0  0.2  0.02  0.01  余量  1.0  1.0  0.2  0.03  0.01  余量  1.0  1.0  0.2  0.04  0.01  余量 外观  透明  透明  透明  透明 透明度(L值) 刚制造后 50℃、4周后   95.42  62.05   97.07  97.13   97.21  97.19   96.31  96.17

(制法)将香料和硅油混合,并将其与溶解于乙醇中的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混合,然后添加去离子水并混合,形成泡囊。进而,其后,在得到的含泡囊的组合物中添加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并混合。
如表5中所示那样,没有配合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的试验例2的含泡囊的组合物,50℃下经过4周后透明度稍微降低,表明了高温下部分泡囊结构经时地产生崩解。与此相对,添加配合有0.01质量%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的试验例4~6的含泡囊的组合物,50℃下经过4周后也没有产生透明度的降低,可知高温下泡囊结构经时地保持稳定。
此外,本发明人等对(D)成分的不同导致的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另外,作为水溶性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使用聚氧乙烯(2摩尔)月桂醚羧酸钠,作为香料与上述试验同样地使用苧烯∶芳樟醇∶乙酸苄酯=1∶1∶1的混合物。与上述试验同样地测定透明度,并在刚制造后和50℃下经过4周后进行2次测定。香料的香气散发试验通过专业评委进行。评价基准如下所述。试验中使用的各种组成和香气散发试验、透明度的评价结果一并示于下述表6中。
<香气散发的评价方法>
通过5名专业评委,对涂布于脸部时的香气散发进行评价。
◎:5人评价为香料的香气散发良好
○:4人评价为香料的香气散发良好
△:3人评价为香料的香气散发良好
×:2人以下评价为香料的香气散发良好
[表6]
  试验例7  试验例8  试验例9 POE(12)聚二甲基硅氧烷(HLB=8) 乙醇 二丙二醇 十甲基环五硅氧烷 香料 POE(2)月桂醚羧酸钠 去离子水  1.0  4.0  -  0.2  0.02  0.01  余量  1.0  2.0  2.0  0.2  0.02  0.01  余量  1.0  -  4.0  0.2  0.03  0.01  余量 外观  透明  透明  透明 散发香气  ○  ◎  ◎ 透明度(L值) 刚制造后 50℃、4周后   97.4  97.5   97.7  97.3   97.0  96.9

如表6所示那样,在配合有4质量%乙醇的试验例7中,虽然在透明度方面是优异的,但存在香料的香气散发略被抑制的倾向。与此相对,在各配合有2质量%二丙二醇和乙醇的试验例8、配合有4质量%二丙二醇的试验例9中,均没有抑制香料的香气散发,得到具有优异的透明度的含泡囊的组合物。
此外,本发明人等在如上得到的含泡囊的组合物中将部分硅油换成极性油,与上述试验同样地对包含香料的泡囊的稳定化效果进行了研究。进而,同时对得到的含泡囊的组合物进行了使用感(润滑感)的评价。评价基准如下所述。试验中使用的各种组成和评价结果一并示于下述表7中。
<润滑感的评价方法>
通过5名专业评委,对将各样品涂布于脸部时的润滑感(使用感)进行评价。
◎:5人评价为润滑感良好
○:4人评价为润滑感良好
△:3人评价为润滑感良好
×:2人以下评价为润滑感良好
[表7]
  试验例  10  试验例  11  试验例  12  试验例  13  试验例  14  试验例  15  试验例  16 POE(12)聚二甲基硅氧 烷(HLB=9) 十甲基环五硅氧烷 三(2-乙基己酸)甘油酯 (IOB=0.35) 异辛酸十六烷基酯 (IOB=0.12) 液体石蜡 二丙二醇 去离子水 香料※  1.0   0.4  -   -   -  1.0  余量  0.04  1.0   0.5  -   -   -  1.0  余量  0.05  1.0   0.2  0.2   -   -  1.0  余量  0.04  1.0   0.3  0.3   -   -  1.0  余量  0.06  1.0   0.35  0.35   -   -  1.0  余量  0.07  1.0   0.3  -   0.3   -  1.0  余量  0.06  1.0   0.2  -   -   0.2  1.0  余量  0.04 稳定性 透明度(L值),刚制造后 散发香气 润滑感  ○  96.25  ○  ○  ×  82.44  ×  ○  ○  97.87  ○  ◎  ○  95.87  ○  ◎  ×  77.50  ×  ◎  ○  98.80  ○  ◎  ×  76.21  ×  ○

※苧烯∶芳樟醇∶乙酸苄酯=1∶1∶1的混合物
如表7所示那样,虽然试验例10中相对于0.4质量%的硅油稳定地配合有0.04质量%的香料,但如试验例11那样,即使进一步将硅油增加至0.5质量%,也无法稳定地配合0.05质量%的香料。
与此相对,通过将部分硅油置换成IOB为0.12~0.35的极性油(三(2-乙基己酸)甘油酯、异辛酸十六烷基酯),如试验例12、13和15所示那样,相对于0.6质量%的油分可以稳定地配合直至0.06质量%的香料。此外,不仅如此,通过极性油的配合,还确认到提高了组合物的润滑感的效果。
另一方面,如试验例16所示那样,即使将部分硅油置换成非极性油分液体石蜡,也无法稳定地配合香料。
以下举出作为本发明的含泡囊的组合物的化妆品的配方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另外,所有得到的组合物的泡囊形成能力、泡囊稳定性均优异。
配方例1                                    (质量%)
(1)POE(12)聚二甲基硅氧烷(HLB=6)           0.5
(2)乙醇                                    7
(3)甘油                                    5
(4)二丙二醇                                2
(5)柠檬酸                                  0.1
(6)柠檬酸钠                                0.4
(7)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                      2
(8)氢氧化钾                                1
(9)苯基硅氧烷                              0.1
(10)乙酸苄酯                               0.02
(11)纯化水                                 余量
(制法)将POE(12)聚二甲基硅氧烷(HLB=6)溶解于乙醇/二丙二醇混合物中,在该溶液中溶解苯基硅氧烷和乙酸苄酯的混合物,添加于由其他成分构成的水相中并混合,制成化妆水。
配方例2                                    (质量%)
(1)POE(12)聚二甲基硅氧烷(HLB=9)           5
(2)乙醇                                    7
(3)1,3-丁二醇                             10
(4)苧烯                                    0.1
(5)芳樟醇                                  0.1
(6)十甲基环五硅氧烷                        0.8
(7)EDTA3Na·2H2O                           0.1
(8)苯氧基乙醇                              0.5
(9)纯化水                                  余量
(制法)将POE(12)聚二甲基硅氧烷(HLB=6)溶解于乙醇/1,3-丁二醇混合物中,并在该溶液中溶解十甲基环五硅氧烷、苧烯和芳樟醇的混合物,添加于由其他成分构成的水相中并混合,制成化妆水。
配方例3                             (质量%)
(1)POE(12)聚二甲基硅氧烷(HLB=9)    5
(2)二丙二醇                         7
(3)乙基维生素C                      1
(4)苧烯                             0.1
(5)芳樟醇                           0.1
(6)十甲基环五硅氧烷                 0.8
(7)EDTA3Na·2H2O                    0.1
(8)苯氧基乙醇                       0.5
(9)POE(2摩尔)月桂醚羧酸钾           0.5
(10)纯化水                          余量
(制法)将POE(12)聚二甲基硅氧烷(HLB=6)溶解于二丙二醇中,并在该溶液中溶解十甲基环五硅氧烷、苧烯和芳樟醇的混合物,添加于由POE(2摩尔)月桂醚羧酸钾以外的其他成分构成的水相中并混合。然后,添加POE(2摩尔)月桂醚羧酸钾,并进行搅拌,制成化妆水。
由上述配方例3得到的化妆水的泡囊颗粒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示于图4中,泡囊颗粒的粒径测定结果示于图5中。如图4中所示那样,确认到配方例3的化妆水中形成了泡囊颗粒。此外可知,如图5中所示那样,配方例3的化妆水中的泡囊颗粒平均粒径为约65nm。

含泡囊的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含泡囊的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含泡囊的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含泡囊的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泡囊的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提供一种在由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构成的泡囊双分子膜内稳定地配合有香料成分的含泡囊的组合物,进而提供一种简便地制造稳定地配合有香料成分的含泡囊的组合物的方法。所述含泡囊的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含有(A)香料、(B)硅油、(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D)选自于乙醇、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丁二醇中的1种或2种以上和(E)水,该(C)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形成泡囊,该(A)香料和(B)硅油存在于该泡囊的双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