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育珠蚌体内获取珍珠的方法.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367100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1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07140.8

申请日:

2009.04.30

公开号:

CN101695291A

公开日:

2010.04.2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K 61/00申请日:20090430|||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1/00

主分类号:

A01K61/00

申请人:

普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何新桥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北路1006号越港商业中心七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东星辰律师事务所 44263

代理人:

李启首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从育珠蚌体内获取珍珠的方法,主要包括的步骤为:先沿蚌口稍微打开育珠蚌,使外套膜外露;顺一侧蚌壳的边缘内侧沿线,划开外套膜,使外套膜从蚌壳的边缘内侧向育珠蚌的背部松脱;在外套膜已松脱的一侧蚌壳上切割出取珠孔;通过取珠孔,探测育珠位置,并在该部位切开一道较珍珠外径略大的手术口,用镊子夹出珍珠;在所述手术口处涂敷消毒水;用与所述取珠孔外缘相适应的孔盖塞住取珠孔,将所述育珠蚌的内体与外环境隔离封闭;最后将取珠后的育珠蚌重新放养,本发明可以大大提高取珠手术后育珠蚌的成活率,使得育珠成本、投资风险得以大幅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从育珠蚌体内获取珍珠的方法,依次采用以下步骤: 1.1将育有珍珠的育珠蚌沿蚌口稍微打开,使左右蚌壳分离到能够看见育珠蚌的外套膜; 1.2用刀具顺着一侧蚌壳的边缘内侧沿线,划开外套膜,使得外套膜从所述蚌壳的边缘内侧松脱,并滑向育珠蚌的背部; 1.3在所述外套膜已经松脱的一侧蚌壳上切割出取珠孔; 1.4通过所述取珠孔,在所述育珠蚌体内的育珠位置,切开一道较珍珠外径略大的手术口,夹出珍珠; 1.5在所述手术口处涂敷消毒水; 1.6用与所述取珠孔外缘相适应的孔盖塞住取珠孔,将所述育珠蚌的内体与外环境隔离封闭; 1.7将取珠后的育珠蚌重新放养。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育珠蚌体内获取珍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4中,先使用探针,从所述取珠孔中探测出具体的育珠位置,再进行切口手术。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从育珠蚌体内获取珍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珍珠培育在所述育珠蚌的斧足之中,在步骤1.1中,仅在所述育珠蚌的头部位置,打开蚌口到能够看见所述育珠蚌的外套膜;在步骤1.2中,所述刀具对所述外套膜划切的痕线长度为蚌口长度的1/4~1/2;在步骤1.4中,在所述育珠蚌的斧足部位中的的育珠位置切开用于取珠的手术口。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从育珠蚌体内获取珍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5之后、步骤1.6之前,还通过所述取珠孔,将所述育珠蚌的外套膜从背部往蚌口边缘复位。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从育珠蚌体内获取珍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5之后、步骤1.6之前,还通过所述取珠孔,将所述育珠蚌的外套膜从背部往蚌口边缘复位。

说明书


从育珠蚌体内获取珍珠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从蚌体内获取珍珠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珍珠养殖方法,通常将珠核内植于蚌体内,在水中进行培育,而从蚌体内获取珍珠的基本方法为:待育珠成熟后,使用开口器打开全部蚌口,将育成后的珍珠从蚌的体内手工取出。

    由于育成后的珍珠尺寸较大,因此,取珠时,蚌口需要全部打开,才能顺利实现取珠,取珠后的蚌因蚌壳开口太大(左右蚌壳之间的距离要大于珍珠直径),育珠蚌的机体遭受了严重损坏,致使蚌几乎没有存活的可能,只能废弃,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杀蚌取珠。这种取珠方法的主要缺陷是:养殖的蚌只能一次性使用,珍珠的再生产需要使用新的蚌体从头培育。弃蚌不但会造成污染,也非常可惜,因为弃蚌均为成龄蚌,育珠效率较幼体育珠蚌高得多。而幼蚌个体较小,一般不适于直接植入珠核,尤其是较大的珠核,也就是说,幼蚌自身需要培育、成长,直到满足植入珠核的要求时,才可以向其体内植入与蚌体承受能力相应的珠核,原因在于:若珠核过大,植核手术易造成蚌的死亡率上升,而珠核过小则会使得珍珠的育龄周期延长,增大投资成本和养殖风险。

    总之,现有的从蚌体内获取珍珠的方法非常不经济,对资源的浪费很严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旨在提供一种从育珠蚌体内获取珍珠的方法,以二次利用成龄蚌体的资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从育珠蚌体内获取珍珠的方法,依次采用以下步骤:

    1.1将育珠蚌沿蚌口稍微打开,使左右蚌壳分离到能够看见育珠蚌的外套膜;

    1.2用刀具顺着一侧蚌壳的边缘内侧沿线,划开外套膜,使得外套膜从所述蚌壳的边缘内侧松脱,并滑向育珠蚌的背部;

    1.3在所述外套膜已经松脱的一侧蚌壳上切割出取珠孔;

    1.4通过所述取珠孔,在所述育珠蚌体内的育珠位置,切开一道较珍珠外径略大的手术口,夹出珍珠;

    1.5在所述手术口处涂敷消毒水;

    1.6用与所述取珠孔外缘相适应的孔盖塞住取珠孔,将所述育珠蚌的内体与外环境隔离封闭;

    1.7将取珠后的育珠蚌重新放养。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1.4中,先使用探针,从所述取珠孔中探测出具体的育珠位置,再进行切口手术。

    如珍珠培育在育珠蚌的斧足中,则在步骤1.1中,仅在所述育珠蚌的头部位置,打开蚌口到能够看见所述育珠蚌的外套膜;在步骤1.2中,所述刀具对所述外套膜划切的痕线长度为蚌口长度的1/4~1/2;在步骤1.4中,在所述育珠蚌的斧足部位中的育珠位置,切开用于取珠的手术口。

    在所述步骤1.5之后、步骤1.6之前,还通过所述取珠孔,将所述育珠蚌的外套膜从背部往蚌口边缘复位,避免所述孔盖阻碍外套膜的自然复位,以提高育珠蚌的成活率。

    采用上述取珠方法后,并不需要将蚌口全部打开,为取珠后的育珠蚌的再次成活提供了可能;手术取珠之前,避开外套膜,从育珠蚌体外进行手术,能有效避免对与育珠无关的育珠蚌其他器官的伤害,取珠以后,使用孔盖对术后育珠蚌进行保护,防止外环境对育珠蚌的感染,整个取珠过程仅相当于育珠初期普通的植核手术,因此,可以大大提高取珠手术后育珠蚌的成活率,使得育珠成本、投资风险得以大幅度降低,既经济,又环保。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从育珠蚌体内获取珍珠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是普通的三角帆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在对育珠蚌进行手术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发明所述的从育珠蚌体内获取珍珠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将育珠河蚌沿蚌口稍微打开,即图2中的育珠蚌头部1与育珠蚌尾部2之间的缝隙处,使左右蚌壳分离到能够看见育珠蚌的外套膜,即,使育珠蚌地外套膜4外露出来;图2、图3示出了在斧足中培育珍珠的育珠蚌而言,从育珠蚌的体外获取珍珠时的实施例,此时,仅需要在所述育珠蚌的头部位置,打开蚌口到能够看见所述育珠蚌的外套膜;

    1.2用刀具顺着一侧蚌壳的边缘内侧沿线,划开外套膜,由于外套膜本身紧贴在蚌壳光滑的内侧,其与蚌壳的连接部位主要是在蚌壳的边缘内侧,因此,沿该处切开后,就可以使得外套膜与所在的蚌壳分离,切开后,使得外套膜从所述蚌壳的边缘内侧松脱,此时只要将育珠蚌的背部朝下,蚌口的开口部位朝上,就可以使得外套膜自然并滑向育珠蚌的背部3,如图2所示;具体地,可以对外套膜仅划开一条很短的划痕线,再用刀具紧贴蚌壳光滑的内侧面,向育珠蚌背部插入一点,使得外套膜更快地从蚌壳上松脱下来,以便下面的开孔、手术取珠更方便,采用这种步骤,对育珠蚌体内器官也没有进一步的伤害。一般地,所述刀具对所述外套膜划切的痕线41长度为蚌口长度(育珠蚌头部1与育珠蚌尾部2之间长度)的1/4~1/2即可满足要求。因为划痕太长,不利于育珠蚌的伤口快速、安全愈合。

    1.3如图3所示,待外套膜4从松脱至靠近育珠蚌背部3后,图3中在育珠蚌体内的不规则虚线42示出了松脱后的外套膜外缘沿线部位,也就是说,外套膜位于虚线42与育珠蚌背部3之间。此时,再在所述外套膜已经松脱的一侧蚌壳上切割出取珠孔5,避免切割出取珠孔5时对外套膜4的伤害。对于在育珠蚌的斧足中培育珍珠的体外取珠实施例,仅在所述育珠蚌的头部位置附近,切割出取珠孔;

    1.4通过所述取珠孔,先使用探针,从所述取珠孔中探测出具体的育珠位置,即珍珠在育珠蚌体内的具体位置,再在该育珠位置,切开一道较珍珠外径略大的手术口,用镊子轻轻夹出珍珠;使用探针探测育珠位置的优点是:更加准确地对斧足等育珠器官的手术口位置、切口大小加以控制,减少对育珠蚌的无谓伤害,提高术后育珠蚌的成活率。

    1.5在所述手术口处涂敷消毒水;所述消毒水使用通常的对育珠蚌进行插核时,使用的抗生素配置的消毒水即可;之后,还可以顺便用镊子轻夹松脱后的外套膜,将其从育珠蚌的背部往蚌口边缘稍稍复位,目的是:一方面使得涂敷后的消毒水尽量留在育珠蚌体内,尤其是外套膜内侧,以利手术口的顺利愈合,同时还可以避免步骤1.6中所述的孔盖阻碍外套膜的自然复位,以提高育珠蚌的成活率。

    1.6用与所述取珠孔外缘相适应的孔盖6塞住取珠孔,将所述育珠蚌的内体与外环境隔离封闭;孔盖可以使用PVC材料制作,具体结构可以是周缘带有卷边的平面底板,塞孔时,平面底板朝内,周缘的卷边向外,图3所示的取珠孔为圆孔,相应地,孔盖6的外径与取珠孔的外径相当;显然,对于其他形状的取珠孔,只要孔盖6的外缘与取珠孔外缘相适应即可。

    1.7将取珠后的育珠蚌重新放养。

    采用上述体外取珠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重新放养的育珠蚌的自体愈合与恢复,孔盖处的外套膜会渐渐生长出新的蚌壳,并与原蚌壳连接愈合在一起,孔盖6会自然脱落,成为一个仍然可以培育珍珠的再生育珠蚌。实际上,成熟的育珠蚌相对于幼体的育珠蚌来说,不但珍珠汁分泌量大,而且植核后,成活率也较高,对于珍珠养殖来说更有利用价值。

    本发明所述的从育珠蚌体外进行手术,获取育珠蚌体内的珍珠,外套膜与蚌壳的连接处有手术划痕外(较易愈合),由于不涉及育珠蚌的其他器官,因此,育珠蚌再生的成活率很高,而蚌壳上的取珠孔对育珠蚌的再生成活影响不大,实践证明,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取珠方法后,育珠蚌在手术取珠后的成活率统计数据一般在90%左右,具体数据如下表所列:

      手术后经过的时间  15天  30天  60天  术后育珠蚌成活数量  (实验数量为100只)  93只  90只  90只

从育珠蚌体内获取珍珠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育珠蚌体内获取珍珠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育珠蚌体内获取珍珠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育珠蚌体内获取珍珠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育珠蚌体内获取珍珠的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从育珠蚌体内获取珍珠的方法,主要包括的步骤为:先沿蚌口稍微打开育珠蚌,使外套膜外露;顺一侧蚌壳的边缘内侧沿线,划开外套膜,使外套膜从蚌壳的边缘内侧向育珠蚌的背部松脱;在外套膜已松脱的一侧蚌壳上切割出取珠孔;通过取珠孔,探测育珠位置,并在该部位切开一道较珍珠外径略大的手术口,用镊子夹出珍珠;在所述手术口处涂敷消毒水;用与所述取珠孔外缘相适应的孔盖塞住取珠孔,将所述育珠蚌的内体与外环境隔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