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皮肌炎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 更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治疗皮肌炎的中药制剂。背景技术
皮肌炎是一种以皮肤、 肌肉损害为突出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以受累皮 肤 (面颈部、 眼周等部位〕 淡紫红色水肿性红斑, 肌痛、 肌无力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病变也可 累及全身其他脏器, 只侵犯肌肉而无皮肤损害者, 称为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可发生于任何年 龄, 发病高峰儿童在 5 ~ 15 岁, 成人在 30 ~ 50 岁, 女性略多于男性。发病可能与肿瘤、 感 染、 药物、 内分泌、 代谢等因素有关。 皮肌炎大部分呈慢性进行性发展, 预后良好, 2 ~ 3 年内 可恢复正常, 少部分急性发作者, 常因并发感染死亡, 并发肿瘤者, 也预后极差。 皮肤炎属中 医的 “肌痹” 、 “痿症” 、 “虚劳” 等范畴。对于皮肌炎的治疗, 西医多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 疗, 副作用较多, 疗效又不甚显著。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皮肌炎的中药制剂, 其针对皮肌炎内在病邪, 辨症 施治, 针对性强, 疗效快, 成本低, 且无毒副作用, 能达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 一种治疗皮肌炎的中药制剂, 以 重量份计, 包含以下组分 : 党参 12-18, 白术 9-15, 扁豆 9-15, 茯苓 9-15, 砂仁 2-4, 陈皮 5-7, 山药 12-18, 薏苡仁 28-32, 莲子 9-15, 桑寄生 12-18, 巴戟天 9-15, 牛膝 9-15。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机理分析 : 党参 : 味甘 ; 性平。归脾 ; 肺经。健脾补肺、 益气生津。主治脾胃虚弱、 食少便溏、 四肢 乏力、 肺虚喘咳、 气短自汗、 气微两亏诸证。 《本草从新》 : 补中益气, 和脾胃除烦渴。
白术 : 味苦 ; 甘; 性温。归脾 ; 胃经。健脾益气 ; 燥湿利水 ; 止汗。用于脾气虚弱 ; 神疲乏力。 《本经逢原》 : 白术, 生用有除湿益燥, 消痰利水, 治风寒湿痹, 死肌痉疸, 散腰脐 间血, 及冲脉为病, 逆气里急之功 ; 制熟则有和中补气, 止渴生津, 止汗除热, 进饮食, 安胎之 效。
扁豆 : 甘, 微温。归脾、 胃经。补脾和中, 化湿消暑。主治脾胃虚弱。 《本草新编》 : 味轻气薄, 单用无功, 必须同补气之药共用为佳。
茯苓 : 性味甘淡平, 入心、 肺、 脾经。具有渗湿利水, 健脾和胃, 宁心安神的功效。
砂仁 : 味辛, 性温。归脾经、 胃经、 肾经。化湿开胃, 温脾止泻, 理气安胎。 《本草汇 言》 : 砂仁, 温中和气之药也。若上焦之气梗逆而不下, 下焦之气抑遏而不上, 中焦之气凝聚 而不舒, 用砂仁治之, 奏效最捷。
陈皮 : 性温, 味辛、 味苦。入脾经、 胃经、 肺经。理气健脾, 调中, 燥湿, 化痰。 《日用 本草》 : 能散能泻, 能温能补, 能消膈气, 化痰涎, 和脾止嗽, 通五淋。
山药 : 味甘、 性平, 入肺、 脾、 肾经。健脾补肺、 益胃补肾、 固肾益精。主治脾胃虚弱、 倦怠无力、 食欲不振、 久泄久痢、 肺气虚燥、 痰喘咳嗽、 肾气亏耗。 《本草正》 : 山药, 能健脾补虚, 滋精固肾, 治诸虚百损, 疗五劳七伤。
薏苡仁 : 甘; 淡; 微寒。归脾 ; 肺; 肾经。利湿健脾 ; 舒筋除痹 ; 清热排脓。主治水 肿, 脚气, 小便淋沥, 湿温病, 泄泻带下, 风湿痹痛, 筋脉拘挛, 肺痈, 肠痈, 扁平疣。 《药品化 义》 : 薏米, 味甘气和, 清中浊品, 能健脾阴, 大益肠胃。
莲子 : 甘; 涩; 平。 归心, 脾, 肾, 胃, 肝, 膀胱经。 补脾止泻, 益肾固精, 养心安神。 用 于脾虚久泻, 泻久痢, 肾虚遗精, 滑泄, 小便不禁, 妇人崩漏带下, 心神不宁, 惊悸, 不眠。 《本 经》 : 主补中、 养神、 益气力。
桑寄生 : 苦; 甘; 性平。归肝 ; 肾经。补肝肾 ; 强筋骨 ; 祛风湿 ; 安胎。用于腰膝酸 痛, 筋骨痿弱, 肢体偏枯, 风湿痹痛, 头错目眩, 胎动不安, 崩漏下血。 《本草再新》 : 补气温中, 治阴虚, 壮阳道, 利骨节, 通经水, 补血和血, 安胎定痛。
巴戟天 : 辛甘 ; 温。归肝 ; 肾经。补肾助阳, 强筋壮骨, 祛风除湿。用于肾虚阳痿, 遗精早泄, 少腹冷痛, 小便不禁, 宫冷不孕, 风寒湿痹, 腰膝酸软, 风湿肢气。 《本经》 : 主大风 邪气, 阴痿不起, 强筋骨, 安五脏, 补中增志益气。
牛膝 : 苦; 酸; 性平。归肝 ; 肾经。补肝肾 ; 强筋骨 ; 活血通经 ; 引火下行 ; 利尿通 淋。主治腰膝酸痛 ; 下肢痿软 ; 血滞经闭 ; 痛经 ; 产后血瘀腹痛。 《日华子本草》 : 治腰膝软怯 冷弱, 破症结, 排脓止痛, 产后心腹痛并血运, 落胎, 壮阳。 针对脾胃虚弱所致的皮肌炎, 中医认为病势迁延, 脾胃渐虚, 水谷精微无以化生, 四肢肌肉失养测肢体萎软无力, 并逐渐加重 ; 脾胃健运失常, 则食少便搪 ; 气血衰少, 湿郁 不化, 则面浮无华, 神疲乏力 ; 舌淡, 苔薄白, 脉细弱, 均为脾胃虚弱气血衰少之征。
方中之选者, 健脾益气, 养血强筋, 党参、 白术健脾益气, 扁豆补脾和中, 茯苓健脾 和胃, 砂仁温脾化湿, 陈皮理气健脾, 山药健脾补肺, 薏苡仁利湿健脾、 舒筋除痹, 莲子补脾 止泻, 桑寄生、 巴戟天、 牛膝补肾强筋。全方共奏, 健脾益气, 养血强筋, 平衡机体阴阳。针对 脾胃虚弱所致皮肌炎疗效确切, 防治效果显著, 兼治标本。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剂型可以采用片剂、 颗粒剂、 丸剂、 胶囊剂、 溶液剂、 口服液、 口 含片、 颗粒剂、 冲剂、 散剂、 混悬剂、 粉剂。优选地, 可以采用溶液剂、 颗粒剂、 丸剂和胶囊剂。
使用效果 对 50 名皮肌炎患者 (年龄 35-55) 使用本发明的治疗皮肌炎的中药制剂, 持续治疗 1 个 疗程 (2 个月) , 其中 12 例完全治愈 ; 31 例症状缓解 ; 无效 7 例, 总体有效率达 86%, 且无复发。
实例 : 患者 1 : 林某, 男性, 36 岁, 1 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双眼睑浮肿, 但患者并未加以重视, 继而 双眼睑出现紫红色皮疹, 使用抗过敏药物治疗, 皮疹有所减轻, 但停用后, 面颊、 眼睑、 颈部 出现了再次紫红色皮疹, 并伴有四肢无力的症状, 严重时无法使用重物, 行走不便。后经医 院确诊为皮肌炎, 使用强的松进行诊疗, 效果欠佳。 经人介绍服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一个月 后, 紫红色皮疹逐渐消失, 四肢无力的症状得到缓解, 后继续服药至 1 个疗程, 症状消失, 肌 力恢复, 至今半年无复发。
患者 2 : 张某, 男性, 54 岁, 半个月前出现四肢近端肌肉疼痛、 无力, 颈部、 左侧面 颊出现红色斑疹, 瘙痒, 并有发热。医院诊断为皮肌炎, 使用甲泼尼松进行治疗, 效果不好, 出现反复。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 1 周后, 斑疹减退, 继续服药 2 周, 肌痛、 肌无力症状 改善, 皮疹减轻, 继续服药至 1 个疗程, 肌力已经恢复, 其他症状全部消失, 至今半年未见复
发。 患者 3 : 熊某, 男性, 49 岁, 3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肌肉疼痛、 无力, 抬腿困难, 面 颊、 前颈出现紫红色皮疹, 伴有胸闷的症状。 使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 半个疗程后, 上述症状得到缓解, 皮疹减轻, 肌肉疼痛的症状缓解, 继续服药至 1 个疗程, 上述症状全部 消失, 至今无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 1 一种治疗皮肌炎的中药制剂, 以重量份计, 包含以下组分 : 党参 12, 白术 9, 扁豆 9, 茯苓 9, 砂仁 2, 陈皮 5, 山药 12, 薏苡仁 28, 莲子 9, 桑寄生 12, 巴戟天 9, 牛膝 9。
其制备方法为 : 以重量份计, 取党参 12, 白术 9, 扁豆 9, 茯苓 9, 砂仁 2, 陈皮 5, 山药 12, 薏苡仁 28, 莲子 9, 桑寄生 12, 巴戟天 9, 牛膝 9 ; 将上述中药制剂洗净, 去杂质, 放入容器加水没过药材浸泡, 30 分钟后, 大火煎煮至沸腾, 然后文火慢熬 1 小时 ; 将药汁滤出, 分袋包装, 一袋 200ml, 早晚 各服一袋。
实施例 2 一种治疗皮肌炎的中药制剂, 以重量份计, 包含以下组分 : 党参 18, 白术 15, 扁豆 15, 茯 苓 15, 砂仁 4, 陈皮 7, 山药 18, 薏苡仁 32, 莲子 15, 桑寄生 18, 巴戟天 15, 牛膝 15。
其制备方法为 : 以重量份计, 取党参 18, 白术 15, 扁豆 15, 茯苓 15, 砂仁 4, 陈皮 7, 山药 18, 薏苡仁 32, 莲子 15, 桑寄生 18, 巴戟天 15, 牛膝 15 ; 洗净, 干燥, 将上述药材混合, 每公斤加入大约 10L 水, 文火煎 0.5-1 小时, 大火煎 1-2 小时 ; 取煎液过 150 目筛, 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 1.10-1.20 的清膏, 取 2/3 清膏在 120℃下喷雾干燥, 得清膏粉末, 将粉末与剩余 1/3 清膏混 合, 制粒 ; 颗粒分装机分装, 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 3 一种治疗皮肌炎的中药制剂, 以重量份计, 包含以下组分 : 党参 15, 白术 12, 扁豆 12, 茯 苓 12, 砂仁 3, 陈皮 6, 山药 15, 薏苡仁 30, 莲子 12, 桑寄生 15, 巴戟天 12, 牛膝 12。
其制备方法为 : 以重量份计, 取党参 15, 白术 12, 扁豆 12, 茯苓 12, 砂仁 3, 陈皮 6, 山药 15, 薏苡仁 30, 莲子 12, 桑寄生 15, 巴戟天 12, 牛膝 12 ; 洗净, 干燥, 将上述药材混合, 用粉碎机粉碎为 150-180 目细粉, 加入适当蜂蜜混合, 制丸机制丸, 低温干燥, 分装, 即得丸剂。
实施例 4 一种治疗皮肌炎的中药制剂, 以重量份计, 包含以下组分 : 党参 15, 白术 12, 扁豆 12, 茯 苓 12, 砂仁 3, 陈皮 6, 山药 15, 薏苡仁 30, 莲子 12, 桑寄生 15, 巴戟天 12, 牛膝 12。
其制备方法为 : 以重量份计, 取党参 15, 白术 12, 扁豆 12, 茯苓 12, 砂仁 3, 陈皮 6, 山药 15, 薏苡仁 30, 莲子 12, 桑寄生 15, 巴戟天 12, 牛膝 12 ; 洗净, 干燥, 将上述药材混合, 每公斤加入大约 10L 水, 文火煎 0.5-1 小时, 大火煎 1-2 小时 ; 取煎液过 150 目筛, 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0 的清膏, 取 2/3 清膏在 120℃下喷雾干燥, 得清膏粉末, 将粉末与剩余 1/3 清膏混 合, 制粒 ; 将颗粒用胶囊填充剂制成 0.4g/ 粒胶囊。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