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2烯霉素的注射制剂.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365428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8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45019.6

申请日:

2011.11.04

公开号:

CN102357072A

公开日:

2012.02.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9/08申请日:20111104|||公开

IPC分类号:

A61K9/08; A61K31/352; A61K47/10; A61K47/12; A61K47/32; A61K47/34; A61P35/00; A61P35/02

主分类号:

A61K9/08

申请人:

济南环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厉保秋; 厉凌子; 高继友

地址: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舜华路750号大学科技园5层B区A50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2烯霉素的注射制剂,该注射制剂主要由T-2烯霉素和乙醇溶液构成,也可添加一种或两种増溶剂,如聚乙烯吡咯烷酮、柠檬酸等。实验研究表明,本发明的T-2烯霉素注射液不仅可以提高T-2烯霉素的生物利用度,也可以减轻T-2烯霉素静脉注射给药的毒性,并且提高T-2烯霉素在肿瘤组织的分布。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 T-2 烯霉素注射制剂,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T-2 烯霉素注射制剂由 T-2 烯霉素和 乙醇组成 ; 所述乙醇的用量为每 0.5mg~2mg T-2 烯霉素使用 1ml 乙醇 ; 所述乙醇的纯度大于 99.4%。
2: 一种 T-2 烯霉素注射制剂,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T-2 烯霉素注射制剂由 T-2 烯霉素、 乙 醇和增溶剂组成, 所述乙醇的纯度大于 98.0% ; 所述乙醇的用量为每 0.5mg~1mg T-2 烯霉素 使用 1ml 乙醇 ; 所述增溶剂的用量为每 0.5mg~1.0mgT-2 烯霉素使用 0.5mg 增溶剂。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 T-2 烯霉素注射液制剂,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增溶剂为聚乙烯 吡咯烷酮、 柠檬酸、 聚乙二醇 400 中的一种或两种。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 T-2 烯霉素注射液制剂,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增溶剂为聚乙烯 吡咯烷酮和柠檬酸。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 T-2 烯霉素注射液制剂,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T-2 烯霉素注射 制剂中所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柠檬酸的重量比为 1:1。

说明书


一种 T-2 烯霉素的注射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肿瘤药物组合物, 特别涉及一种含 T-2 烯霉素的注射制剂。背景技术
     T-2 烯霉素是由多种真菌产生的单端孢霉烯类物质。其结构式见下图 :近年来国内外对 T-2 烯霉素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对 T-2 烯霉素的毒理学作用有了更加 全面的了解。
     T-2 烯霉素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 可直接刺激皮肤和黏膜, 穿透上皮组织。该 毒素几乎可以影响所有亚细胞水平的活动。 据报道, T-2 烯霉素具有多重毒性作用机制, 如, 在机体内可诱导产生自由基, 从而引起细胞核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降低 ; 能抑制小鼠的 胸腺、 骨髓和肝脏细胞 DNA 和蛋白的合成 ; 能与胞浆膜上的脂质分子和蛋白质结合, 进而影 响膜功能 ; 能抑制白细胞介素 -2 mRNA 合成酶, 从而使得该 mRNA 生成量减少 ; 能引起大鼠肝 脏 NADPH 细胞色素 c 和 NADH 细胞色素 b5 还原酶活性降低, 并伴随着脂肪过氧化能力和谷 胱甘肽脱氢酶系活性升高 ; 并能干扰大鼠肝脏细胞线粒体呼吸链的电子传递过程。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T-2 烯霉素主要作用于细胞分裂旺盛的组织器官, 如胸腺、 骨 髓、 肝、 脾、 淋巴结、 生殖腺及胃肠粘膜等, 抑制这些器官细胞蛋白质和 DNA 合成, 并可引起 淋巴细胞中 DNA 单链的断裂。对家猪、 家禽、 牛等动物的毒性相对较强, 对成年人的毒性作 用低于幼儿。经呼吸道吸入中毒报道很少, 主要是经口摄入后导致中毒。人类长期经口摄 入 T-2 烯霉素会出现流涎、 呕吐、 腹痛、 头痛、 头晕等症状。
     最近研究表明, T-2 烯霉素虽然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但也具有显著的广谱抗肿 瘤活性, 体外对癌症细胞具有极强的杀灭作用 , 纳克级的 T-2 烯霉素即可显著抑制白血病 K562 细胞株、 肺癌 NCI-460 细胞株、 肝癌 SMMC-7721 细胞株、 肺癌 A549 细胞株、 人脑胶质瘤 U251 细胞株、 结肠腺癌 LS174-T 及 LOVO 株等肿瘤细胞株的生长。 且对白细胞具有天然的靶 向性。裸小鼠体内实验表明, 将白血病 K562 细胞株接种至裸鼠皮下, 制成实体瘤模型后, 瘤 内注射给予 T-2 烯霉素 5mg/kg, 每日一次, 连续给药 5 天, 可使实体瘤组织细胞坏死分解。 化疗效果强于消化道一线化疗药物 5-FU。 T-2 烯霉素对消化道肿瘤有明确的化疗作用,
     国内发明专利 CN200910019618.1(发明人厉保秋, 申请人山东大学, 公开公告日 2009 年 07 月 22 日, 公开公告号 CN101485653A) 、 CN200910019619.6 (发明人厉保秋, 申请人山东大学, 授权公告日 2011 年 2 月 2 日, 授权公告号 CN101513399B) 、 CN200910014633.7 (发 明人厉保秋, 申请人山东大学 , 授权公告日 2011 年 3 月 30 日, 授权公告号 CN101491518B) 、 CN200910019620.9(发明人厉保秋, 申请人山东大学, 授权公告日 2010 年 12 月 8 日, 授权 公告号 CN101485654B) 、 CN200910014627.1(发明人厉保秋, 申请人山东大学, 申请日 2009 年 3 月 3 日, 公开公告号 CN101491517A) 、 CN201010258665.4 (发明人厉保秋, 申请人山东大 学, 申请日 2009 年 3 月 3 日, 公开公告号 CN101940565A) 、 CN201010258681.3(发明人厉保 秋, 申请人山东大学, 申请日 2009 年 3 月 3 日, 公开公告号 CN101984963A) 、 201010258664. X (发明人厉保秋, 申请人山东大学, 申请日 2009 年 3 月 3 日, 公开公告号 CN101984962A) 和 CN201010258682.8(发明人厉保秋, 申请人山东大学, 申请日 2009 年 3 月 3 日, 公开公告号 CN101984964A) 已经分别公开了 T-2 烯霉素在治疗白血病、 骨癌及骨髓增生异常、 实体瘤、 前列腺癌、 胰腺癌、 脑肿瘤及肾细胞癌等癌症中的意图, 其中发明专利 CN200910014633.7 公开了一种 T-2 烯霉素的植入制剂, 用于治疗实体瘤, 具有理想的效果, 且可以避免 T-2 烯 霉素的毒性作用。
     然而, T-2 烯霉素用于非实体瘤时, 无法采用瘤内埋植给药, 而口服或静脉注射给 药, 需要克服 T-2 烯霉素难溶于水、 生物利用度低、 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存在副作用等问 题, 避免 T-2 烯霉素注射给药过程中对血管组织的刺激。 目前对于难溶于水、 生物利用度低、 给药后毒副作用较强的抗肿瘤药物, 多采用复 合溶剂系统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 但助溶效果较好的溶剂如聚氧乙烯蓖麻油、 吐温 -80 等 均存在显著的刺激性。 因此目前倾向于将难溶于水、 生物利用度低、 给药后毒副作用较强的 抗肿瘤药物制备成环糊精包合物、 微球制剂等特殊制剂, 以此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靶 向性, 降低药物对给药局部或血管系统的刺激性, 但是糊精包合物、 微球制剂等特殊制剂制 备的药物, 价格显著高于普通制剂, 使得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加重。
     因此, 制剂技术已经成为阻碍 T-2 烯霉素临床应用的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肿瘤的 T-2 烯霉素注射制剂。具 体地说是一种 T-2 烯霉素注射液。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 T-2 烯霉素注射制剂, 所述 T-2 烯霉素注射制剂由 T-2 烯霉素和乙醇组成 ; 所述乙醇的用量为每 0.5mg~2mg T-2 烯霉素使用 1ml 乙醇 ; 所述乙醇的 纯度大于 99.4%。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 T-2 烯霉素注射制剂, 所述 T-2 烯霉素注射制 剂由 T-2 烯霉素、 乙醇和增溶剂组成, 所述乙醇的纯度大于 98.0% ; 所述乙醇的用量为每 0.5mg~1mg T-2 烯霉素使用 1ml 乙醇 ; 所述增溶剂的用量为每 0.5mg~1.0mgT-2 烯霉素使用 0.5mg 增溶剂。
     所述增溶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 柠檬酸、 聚乙二醇 400 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增溶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柠檬酸。
     所述 T-2 烯霉素注射制剂中所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柠檬酸的重量比为 1:1。
     本发明人在处方研究中, 惊奇的发现, 采用纯度大于 99.4% 的乙醇或采用纯度大 于 98.0% 的乙醇与某些助溶剂组成的复合溶剂作为 T-2 烯霉素注射制剂的溶媒和辅料, 制
     成的 T-2 烯霉素注射液, 经静脉滴注或推注达到治疗剂量后, 其血管刺激性及对非肿瘤组 织的毒副作用显著降低。
     组织分布研究进一步表明, 纯度大于 99.4% 的乙醇或采用纯度大于 98.0% 的乙醇 与某些助溶剂组成的复合溶剂作为 T-2 烯霉素注射液的溶媒和辅料, 静脉注射后, T-2 烯霉 素由血液系统向分裂旺盛的肿瘤组织分布的速度显著加快, 有利于提高 T-2 烯霉素的生物 利用度, 减轻其毒副作用, 且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 利于工业化生产, 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 点和显著的进步。 附图说明 图 1 T-2 烯霉素阳性对照组器官病理图片。
     图 2 T-2 烯霉素注射液静脉给药后在肿瘤及血液中含量比值变化图 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 实施例 1 T-2 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 组方 : T-2 烯霉素 40mg 乙醇 (纯度 99.7%) 40ml 制备 : 将处方量的 T-2 烯霉素加到乙醇中, 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 灭菌、 分装、 保存即可。
     实施例 2 T-2 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 组方 : T-2 烯霉素 40mg 乙醇 (纯度 99.5%) 50ml 制备 : 将处方量的 T-2 烯霉素加到乙醇中, 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 灭菌、 分装、 保存即可。
     实施例 3 T-2 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 组方 : T-2 烯霉素 12mg 乙醇 (纯度 99.8%) 20ml 制备 : 将处方量的 T-2 烯霉素加到乙醇中, 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 灭菌、 分装、 保存即可。
     实施例 4 T-2 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 组方 : T-2 烯霉素 30mg 乙醇 (纯度 99.5%) 20ml 制备 : 将处方量的 T-2 烯霉素加到乙醇中, 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 灭菌、 分装、 保存即可。实施例 5 T-2 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 组方 : T-2 烯霉素 24mg 乙醇 (纯度 99.8%) 20ml 制备 : 将处方量的 T-2 烯霉素加到乙醇中, 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 灭菌、 分装、 保存即可。
     实施例 6 T-2 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 组方 : T-2 烯霉素 34mg 乙醇 (纯度 99.7%) 20ml 制备 : 将处方量的 T-2 烯霉素加到乙醇中, 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 灭菌、 分装、 保存即可。
     实施例 7 T-2 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 组方 : T-2 烯霉素 38mg 乙醇 (纯度 99.8%) 20ml 制备 : 将处方量的 T-2 烯霉素加到乙醇中, 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 灭菌、 分装、 保存即可。 实施例 8 T-2 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 组方 : T-2 烯霉素 20mg 乙醇 (纯度 98.6%) 22ml 聚乙二醇 400 19mg 制备 : 将处方量的 T-2 烯霉素、 乙醇、 聚乙二醇 400 混合, 搅拌使 T-2 烯霉素充分溶解后, 灭 菌、 分装、 保存即可。
     实施例 9 T-2 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 组方 : T-2 烯霉素 10mg 乙醇 (纯度 99.1%) 19ml 聚乙二醇 400 4mg 柠檬酸 2mg 制备 : 将处方量的 T-2 烯霉素、 乙醇、 聚乙二醇 400 和柠檬酸混合, 搅拌使 T-2 烯霉素充分溶 解后, 灭菌、 分装、 保存即可。
     实施例 10 T-2 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 组方 : T-2 烯霉素 16mg 乙醇 (纯度 99.7%) 24ml
     聚乙烯吡咯烷酮 6mg 制备 : 将处方量的 T-2 烯霉素、 乙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 搅拌使 T-2 烯霉素充分溶解后, 灭菌、 分装、 保存即可。
     实施例 11 T-2 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 组方 : T-2 烯霉素 30mg 乙醇 (纯度 99.7%) 36ml 聚乙烯吡咯烷酮 10mg 聚乙二醇 400 5mg 制备 : 将处方量的 T-2 烯霉素、 乙醇、 聚乙二醇 400 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 搅拌使 T-2 烯霉 素充分溶解后, 灭菌、 分装、 保存即可。
     实施例 12 T-2 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 组方 : T-2 烯霉素 30mg 乙醇 (纯度 99.7%) 54ml 聚乙烯吡咯烷酮 8mg 柠檬酸 8mg 制备 : 将处方量的 T-2 烯霉素、 乙醇、 柠檬酸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 搅拌使 T-2 烯霉素充分 溶解后, 灭菌、 分装、 保存即可。 实施例 13 T-2 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 组方 : T-2 烯霉素 30mg 乙醇 (纯度 99.7%) 34ml 聚乙烯吡咯烷酮 10mg 柠檬酸 10mg 制备 : 将处方量的 T-2 烯霉素、 乙醇、 柠檬酸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 搅拌使 T-2 烯霉素充分 溶解后, 灭菌、 分装、 保存即可。
     实施例 14 T-2 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 组方 : T-2 烯霉素 30mg 乙醇 (纯度 99.7%) 42ml 聚乙烯吡咯烷酮 14mg 柠檬酸 14mg 制备 : 将处方量的 T-2 烯霉素、 乙醇、 柠檬酸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 搅拌使 T-2 烯霉素充分
     溶解后, 灭菌、 分装、 保存即可。
     实施例 15 T-2 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 组方 : T-2 烯霉素 30mg 乙醇 (纯度 99.7%) 39ml 聚乙烯吡咯烷酮 9.5mg 柠檬酸 9.5mg 制备 : 将处方量的 T-2 烯霉素、 乙醇、 柠檬酸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 搅拌使 T-2 烯霉素充分 溶解后, 灭菌、 分装、 保存即可。
     实施例 16 T-2 烯霉素注射液的毒性实验 KM 小鼠, 体重 30 g ~ 40g, 雌雄各半随机分为 7 组每组 20。实验组六组, 分别尾静脉注 射给予实施例 1、 5、 8、 9、 12、 14 所制注射液 (以 T-2 烯霉素 1mg/kg 体重剂量给药) ; 阴性对照 组尾静脉注射给予生理盐水 ; 阳性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给予 T-2 烯霉素乙醇溶液 (乙醇浓度 为 95%, 按体积比计算 ; 以 T-2 烯霉素 0.5mg/kg 体重剂量给药) 。每日给药 1 次, 连续给药 7 天, 给药期间及给药后 1-7 天每日进行进行大体观察、 血液学、 血生化、 尿生化检查, 给药后 第 1、 3、 5、 7 天每天各组每天处死 5 只动物进行病理解剖, 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病理检查。 大体观察发现阳性对照组给药后呕吐发生率为 92%, 第 4 次给药后, 小鼠进食量显 著减少 ; 实验组呕吐发生率最高为 3%(实施例 8 所制静脉注射剂) ,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二者 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且实验组呕吐症状相对较轻。提示阳性对照组药物对胃肠 道粘膜系统产生了较强的刺激。
     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皮肤, 阳性对照组小鼠尾部、 腹部皮肤出现显著的出血性瘀 点, 眼睛出现充血症状, 实验组小鼠尾部、 腹部皮肤出血性瘀点显著少于实验组, 提示实施 例 1、 5、 8、 9、 12、 14 所制的 T-2 烯霉素注射液可显著减轻 T-2 烯霉素对血管组织的刺激。
     实验结束处死各组小鼠, 取小鼠心脏、 肝脏、 肺脏、 脾脏及肾脏, 大体观察发现阳性 对照组小鼠肝脾肿大出血, 各器官制作病理切片, 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动物的病理变化。 结果 表明, 阳性对照组小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出血及肝、 肺、 肾脏出血现象, 结果见图 1。实 验组未发现明显异常。提示 T-2 烯霉素注射液可减轻 T-2 烯霉素对血管及其它脏器的刺激 作用。
     实施例 17 T-2 烯霉素注射液在荷瘤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实验 C-57 小鼠 4-6 周龄, 体重 15-25g, 雄性, 将 Lewis 肺癌细胞, 接种于实验小鼠右前肢根 7 部腹侧皮下, 每只接种 2.0×10 个肿瘤细胞, 总体积 0.20ml。2 周后肿块长大, 用于实验。
     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 4 组, 实验组单次尾静脉注射给予实施例 1 所制的 T-2 烯霉 素注射液 (以 T-2 烯霉素 0.5mg/kg 体重剂量给药) 。阳性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给予 T-2 烯霉 素乙醇溶液 (乙醇浓度为 95%, 按体积比计算 ; 以 T-2 烯霉素 0.5mg/kg 体重剂量给药) 。各 组动物每日给药 1 次, 连续给药 3 天。给药后第 1、 2、 8、 12、 16、 24 小时每组 5 只小鼠, 采血 后, 处死, 取出肿瘤组织, 测定血浆及肿瘤组织 T-2 烯霉素的相对含量, 计算肿瘤组织中 T-2 烯霉素含量与血浆中 T-2 烯霉素含量的比值 [T=(肿瘤组织中 T-2 烯霉素含量) /(血浆中 T-2 烯霉素含量) , 结果见图 2。
     由图 2 可见, T-2 烯霉素注射液静脉注射给药后可显著提高 T-2 烯霉素在肿瘤组织 的分布, 且能够使肿瘤组织中 T-2 烯霉素维持在高浓度大 40 小时。而 T-2 烯霉素乙醇溶液 静脉注射给药后 T-2 烯霉素在肿瘤组织的分布较低。提示 T-2 烯霉素注射液可以提高 T-2 烯霉素生物利用度, 并可改善 T-2 烯霉素的组织分布。
     实施例 18 T-2 烯霉素注射液的稳定性实验 对实施例 1、 3、 7、 11、 14 所得 T-2 烯霉素注射液进行稳定性实验。
     (1) 强光照射试验 : 将 T-2 烯霉素注射液在 4 000 lx 光照下分别放置 5 天 和 10 天后进行观测 , 结果发现 , 与放置前相比 , 注射剂仍保持澄清透明。
     (2) 高湿度试验 : 将 T-2 烯霉素注射液放在密闭器皿中分别于 25 % 、 75% 及 92 .5 % 相对湿度条件下放置, 5 天和 10 天后考察稳定性。与放置前相比 , 静脉注射剂仍保 持澄清透明 , 未见药物析出。
     (3) 高温试验 : 将 T-2 烯霉素注射液放在密闭器皿中并分别置于 40 、 60 、 80 ℃ 条件下, 5 天和 10 天后考察稳定性。与放置前相比 , 仍保持澄清透明 , 未见药物析出。
     (4) 加速试验 : 将 T-2 烯霉素注射液 4000rpm 离心 10 min, 仍保持澄清透明 , 未 见药物析出。
     (5) 常温留样考察 : 将 T-2 烯霉素注射液在温度 25℃ 、 相对湿度 75 % 条件下分 别放置 1、 2、 3 、 6、 12、 24 月 , 仍保持澄清透明 , 未见药物析出。
     因 T-2 烯霉素本身在光照和高温条件下, 能够稳定存在。因此, T-2 烯霉素注射液 的稳定性实验主要是观察 T-2 烯霉素在选定的溶剂系统中, 在强光、 高温、 高湿等条件下, 是否会出现药物析出等制剂问题。由实验结果可见, T-2 烯霉素注射液稳定性较强, 符合制 剂技术要求, 即使在高湿条件下, 仍能稳定存在一定时间。
     实施例 19 T-2 烯霉素体外细胞毒及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1) 细胞 正常细胞 : L929( 小鼠成纤维细胞 )、 CHL(仓鼠肺细胞) 人肿瘤细胞系 : MCF-7( 乳腺癌 )、 HepG-2(肝癌) 、 K562(白血病) 、 A549(肺癌) 、 U251( 人 脑胶质瘤 )、DU145(前列腺癌) 、 RPMI8226(多发性骨髓瘤) 。
     (2) 阳性对照 : 注射用丝裂霉素 (3) 方法 : 采用细胞毒类抗肿瘤的 “磺酰罗丹明染色法 (SRB 法) 检测。
     供试品配制 : 取 T-2 烯霉素注射液 1ml, 加入 9ml DMSO, 配制成浓度为 0.5mg/ml 的溶液, 再用 RPMI 1640 完全培养基稀释为 0.025ng/ml、 0.25ng/ml、 2.5ng/ml、 25ng/ml、 250ng/ml、 2500ng/ml、 25000ng/ml 的使用浓度。
     细胞培养 : 将细胞复苏后用细胞所需相应完全培养基置 37℃, 5%CO2 培养箱中培 养、 传代, 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细胞接种 : 将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 0.25% 胰酶消化, 加完全培养基吹打成 细胞悬液, 取少许细胞悬液加等量 0.4% 台盼蓝染液染色后显微镜下计数, 贴壁细胞调整浓 5 5 度至 2×10 个 /ml, 悬浮细胞调整浓度至 5×10 个 /ml, 以 100µl/ 孔接种于 96 孔板, 置 37℃, 5%CO2 培养箱中培养 24 小时。
     受试物处理细胞 : 实验组每孔加入 100µl 各浓度的供试品液, 阴性对照加入等量 的完全培养基, 空白对照为不加细胞的完全培养基, 每组设 6 个平行, 置 7℃, 5%CO2 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24 小时。
     贴壁细胞检测 (SRB 法) : 细胞培养 24h 后, 取出培养板, 于每孔加入 50µl 预冷的 50% 三氯乙酸 (TCA) , 终浓度为 10%, 板置 4℃ 1 小时。取出用蒸馏水洗 5 遍, 除去三氯乙酸、 培养液、 低分子量代谢物、 血清蛋白, 空气中干燥。待完全干燥后每孔加入 1% 的醋酸配制的 0.4% 的 SRB100µl, 室温下染色 15 分钟~ 30 分钟。倒掉染液, 用 1% 醋酸洗 5 次, 去除未结 合的染料, 空气中干燥后用 pH 10.5 的 10mmol/L 的非缓冲 Tris 碱液 150µl 溶解。在平板 振荡器上震荡 5min, 于波长 490nm 处, 酶联免疫监测仪测定各孔的光吸收值。 记录数值得出 各浓度细胞的生长抑制率, 运用 SPSS13.0 软件得出 IC50 值。
     悬浮细胞检测 (SRB 法) : 细胞培养 24 小时后, 取出培养板, 于每孔加入 50µl 预冷 的 80% 三氯乙酸 (TCA) , 终浓度为 16%, 静置 5 分钟, 板置 4℃ 1 小时。取出用蒸馏水洗 5 遍, 除去三氯乙酸、 培养液、 低分子量代谢物、 血清蛋白, 空气中干燥。 待完全干燥后每孔加入 1% 的醋酸配制的 0.4% 的 SRB100µl, 室温下染色 15 分钟~ 30 分钟。倒掉染液, 用 1% 醋酸洗 5 次, 去除未结合的染料, 空气中干燥后用 pH 10.5 的 10mmol/L 的非缓冲 Tris 碱液 150µl 溶 解。在平板振荡器上震荡 5min, 于波长 490nm 处, 酶联免疫监测仪测定各孔的光吸收值。记 录数值得出各浓度细胞的生长抑制率, 运用 SPSS13.0 软件得出 IC50 值。
     (4) 结果 T-2 烯霉素对正常细胞抑制作用的抑制率及 IC50 值 : 表 1 T-2 烯霉素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抑制率及 IC50 值肿瘤细胞 A549( 肺癌 ) HepG-2( 肝癌 ) U251( 人脑胶质瘤 ) DU145( 前列腺癌 ) MCF-7( 乳腺癌 ) K562( 白血病 ) RPMI8226(多发性骨髓瘤) IC50 值 (ng/ml) 158.68 210.41 384.02 1551.21 1335.56 11.59 1083.95T-2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 ng 级水平即可明显抑制细胞生长 ; IC50 低于 100ng/ml 细 胞株为白血病 K562 株。而丝裂霉素达到对细胞生长明显抑制作用时需达到 2×105ng/ml。

一种T2烯霉素的注射制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T2烯霉素的注射制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T2烯霉素的注射制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T2烯霉素的注射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T2烯霉素的注射制剂.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57072A43申请公布日20120222CN102357072ACN102357072A21申请号201110345019622申请日20111104A61K9/08200601A61K31/352200601A61K47/10200601A61K47/12200601A61K47/32200601A61K47/34200601A61P35/00200601A61P35/0220060171申请人济南环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50101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舜华路750号大学科技园5层B区A502室72发明人厉保秋厉凌子高继友54发明名称一种T2烯霉素的注射制剂57摘要。

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2烯霉素的注射制剂,该注射制剂主要由T2烯霉素和乙醇溶液构成,也可添加一种或两种増溶剂,如聚乙烯吡咯烷酮、柠檬酸等。实验研究表明,本发明的T2烯霉素注射液不仅可以提高T2烯霉素的生物利用度,也可以减轻T2烯霉素静脉注射给药的毒性,并且提高T2烯霉素在肿瘤组织的分布。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8页附图2页CN102357080A1/1页21一种T2烯霉素注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T2烯霉素注射制剂由T2烯霉素和乙醇组成;所述乙醇的用量为每05MG2MGT2烯霉素使用1ML乙醇;所述乙醇的纯度大于994。2一种T2烯霉素注射制。

3、剂,其特征在于所述T2烯霉素注射制剂由T2烯霉素、乙醇和增溶剂组成,所述乙醇的纯度大于980;所述乙醇的用量为每05MG1MGT2烯霉素使用1ML乙醇;所述增溶剂的用量为每05MG10MGT2烯霉素使用05MG增溶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2烯霉素注射液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溶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柠檬酸、聚乙二醇400中的一种或两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T2烯霉素注射液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溶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柠檬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2烯霉素注射液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T2烯霉素注射制剂中所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柠檬酸的重量比为11。权利要求书CN102357072ACN1023570。

4、80A1/8页3一种T2烯霉素的注射制剂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肿瘤药物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含T2烯霉素的注射制剂。背景技术0002T2烯霉素是由多种真菌产生的单端孢霉烯类物质。其结构式见下图近年来国内外对T2烯霉素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对T2烯霉素的毒理学作用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0003T2烯霉素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可直接刺激皮肤和黏膜,穿透上皮组织。该毒素几乎可以影响所有亚细胞水平的活动。据报道,T2烯霉素具有多重毒性作用机制,如,在机体内可诱导产生自由基,从而引起细胞核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降低;能抑制小鼠的胸腺、骨髓和肝脏细胞DNA和蛋白的合成;能与胞浆膜上的脂质分子和蛋白质结合,进。

5、而影响膜功能;能抑制白细胞介素2MRNA合成酶,从而使得该MRNA生成量减少;能引起大鼠肝脏NADPH细胞色素C和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活性降低,并伴随着脂肪过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脱氢酶系活性升高;并能干扰大鼠肝脏细胞线粒体呼吸链的电子传递过程。0004进一步的研究表明,T2烯霉素主要作用于细胞分裂旺盛的组织器官,如胸腺、骨髓、肝、脾、淋巴结、生殖腺及胃肠粘膜等,抑制这些器官细胞蛋白质和DNA合成,并可引起淋巴细胞中DNA单链的断裂。对家猪、家禽、牛等动物的毒性相对较强,对成年人的毒性作用低于幼儿。经呼吸道吸入中毒报道很少,主要是经口摄入后导致中毒。人类长期经口摄入T2烯霉素会出现流涎、呕吐。

6、、腹痛、头痛、头晕等症状。0005最近研究表明,T2烯霉素虽然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但也具有显著的广谱抗肿瘤活性,体外对癌症细胞具有极强的杀灭作用,纳克级的T2烯霉素即可显著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株、肺癌NCI460细胞株、肝癌SMMC7721细胞株、肺癌A549细胞株、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结肠腺癌LS174T及LOVO株等肿瘤细胞株的生长。且对白细胞具有天然的靶向性。裸小鼠体内实验表明,将白血病K562细胞株接种至裸鼠皮下,制成实体瘤模型后,瘤内注射给予T2烯霉素5MG/KG,每日一次,连续给药5天,可使实体瘤组织细胞坏死分解。T2烯霉素对消化道肿瘤有明确的化疗作用,化疗效果强于消化道一。

7、线化疗药物5FU。0006国内发明专利CN2009100196181(发明人厉保秋,申请人山东大学,公开公告日2009年07月22日,公开公告号CN101485653A)、CN2009100196196(发明人厉保秋,申请人说明书CN102357072ACN102357080A2/8页4山东大学,授权公告日2011年2月2日,授权公告号CN101513399B)、CN2009100146337(发明人厉保秋,申请人山东大学,授权公告日2011年3月30日,授权公告号CN101491518B)、CN2009100196209(发明人厉保秋,申请人山东大学,授权公告日2010年12月8日,授权公告。

8、号CN101485654B)、CN2009100146271(发明人厉保秋,申请人山东大学,申请日2009年3月3日,公开公告号CN101491517A)、CN2010102586654(发明人厉保秋,申请人山东大学,申请日2009年3月3日,公开公告号CN101940565A)、CN2010102586813(发明人厉保秋,申请人山东大学,申请日2009年3月3日,公开公告号CN101984963A)、201010258664X(发明人厉保秋,申请人山东大学,申请日2009年3月3日,公开公告号CN101984962A)和CN2010102586828(发明人厉保秋,申请人山东大学,申请日2。

9、009年3月3日,公开公告号CN101984964A)已经分别公开了T2烯霉素在治疗白血病、骨癌及骨髓增生异常、实体瘤、前列腺癌、胰腺癌、脑肿瘤及肾细胞癌等癌症中的意图,其中发明专利CN2009100146337公开了一种T2烯霉素的植入制剂,用于治疗实体瘤,具有理想的效果,且可以避免T2烯霉素的毒性作用。0007然而,T2烯霉素用于非实体瘤时,无法采用瘤内埋植给药,而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需要克服T2烯霉素难溶于水、生物利用度低、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存在副作用等问题,避免T2烯霉素注射给药过程中对血管组织的刺激。0008目前对于难溶于水、生物利用度低、给药后毒副作用较强的抗肿瘤药物,多采用复合溶。

10、剂系统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但助溶效果较好的溶剂如聚氧乙烯蓖麻油、吐温80等均存在显著的刺激性。因此目前倾向于将难溶于水、生物利用度低、给药后毒副作用较强的抗肿瘤药物制备成环糊精包合物、微球制剂等特殊制剂,以此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降低药物对给药局部或血管系统的刺激性,但是糊精包合物、微球制剂等特殊制剂制备的药物,价格显著高于普通制剂,使得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加重。0009因此,制剂技术已经成为阻碍T2烯霉素临床应用的关键技术。发明内容0010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肿瘤的T2烯霉素注射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T2烯霉素注射液。0011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T2烯霉素注射制剂。

11、,所述T2烯霉素注射制剂由T2烯霉素和乙醇组成;所述乙醇的用量为每05MG2MGT2烯霉素使用1ML乙醇;所述乙醇的纯度大于994。0012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T2烯霉素注射制剂,所述T2烯霉素注射制剂由T2烯霉素、乙醇和增溶剂组成,所述乙醇的纯度大于980;所述乙醇的用量为每05MG1MGT2烯霉素使用1ML乙醇;所述增溶剂的用量为每05MG10MGT2烯霉素使用05MG增溶剂。0013所述增溶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柠檬酸、聚乙二醇400中的一种或两种。0014所述增溶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柠檬酸。0015所述T2烯霉素注射制剂中所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柠檬酸的重量比为11。0016本发明人在。

12、处方研究中,惊奇的发现,采用纯度大于994的乙醇或采用纯度大于980的乙醇与某些助溶剂组成的复合溶剂作为T2烯霉素注射制剂的溶媒和辅料,制说明书CN102357072ACN102357080A3/8页5成的T2烯霉素注射液,经静脉滴注或推注达到治疗剂量后,其血管刺激性及对非肿瘤组织的毒副作用显著降低。0017组织分布研究进一步表明,纯度大于994的乙醇或采用纯度大于980的乙醇与某些助溶剂组成的复合溶剂作为T2烯霉素注射液的溶媒和辅料,静脉注射后,T2烯霉素由血液系统向分裂旺盛的肿瘤组织分布的速度显著加快,有利于提高T2烯霉素的生物利用度,减轻其毒副作用,且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利于工业化生产,。

13、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附图说明0018图1T2烯霉素阳性对照组器官病理图片。0019图2T2烯霉素注射液静脉给药后在肿瘤及血液中含量比值变化图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具体实施方式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T2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组方T2烯霉素40MG乙醇(纯度997)40ML制备将处方量的T2烯霉素加到乙醇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灭菌、分装、保存即可。0021实施例2T2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组方T2烯霉素40MG乙醇(纯度995)50ML制备将处方量的T2烯霉素加到乙醇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灭菌、分装、保存即可。0022实施例3T2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组方T2烯。

14、霉素12MG乙醇(纯度998)20ML制备将处方量的T2烯霉素加到乙醇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灭菌、分装、保存即可。0023实施例4T2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组方T2烯霉素30MG乙醇(纯度995)20ML制备将处方量的T2烯霉素加到乙醇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灭菌、分装、保存即可。说明书CN102357072ACN102357080A4/8页60024实施例5T2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组方T2烯霉素24MG乙醇(纯度998)20ML制备将处方量的T2烯霉素加到乙醇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灭菌、分装、保存即可。0025实施例6T2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组方T2烯霉素34MG乙醇(纯度997)20ML制备将。

15、处方量的T2烯霉素加到乙醇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灭菌、分装、保存即可。0026实施例7T2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组方T2烯霉素38MG乙醇(纯度998)20ML制备将处方量的T2烯霉素加到乙醇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灭菌、分装、保存即可。0027实施例8T2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组方T2烯霉素20MG乙醇(纯度986)22ML聚乙二醇40019MG制备将处方量的T2烯霉素、乙醇、聚乙二醇400混合,搅拌使T2烯霉素充分溶解后,灭菌、分装、保存即可。0028实施例9T2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组方T2烯霉素10MG乙醇(纯度991)19ML聚乙二醇4004MG柠檬酸2MG制备将处方量的T2烯霉素、乙醇、聚乙。

16、二醇400和柠檬酸混合,搅拌使T2烯霉素充分溶解后,灭菌、分装、保存即可。0029实施例10T2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组方T2烯霉素16MG乙醇(纯度997)24ML说明书CN102357072ACN102357080A5/8页7聚乙烯吡咯烷酮6MG制备将处方量的T2烯霉素、乙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搅拌使T2烯霉素充分溶解后,灭菌、分装、保存即可。0030实施例11T2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组方T2烯霉素30MG乙醇(纯度997)36ML聚乙烯吡咯烷酮10MG聚乙二醇4005MG制备将处方量的T2烯霉素、乙醇、聚乙二醇40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搅拌使T2烯霉素充分溶解后,灭菌、分装、保存即可。00。

17、31实施例12T2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组方T2烯霉素30MG乙醇(纯度997)54ML聚乙烯吡咯烷酮8MG柠檬酸8MG制备将处方量的T2烯霉素、乙醇、柠檬酸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搅拌使T2烯霉素充分溶解后,灭菌、分装、保存即可。0032实施例13T2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组方T2烯霉素30MG乙醇(纯度997)34ML聚乙烯吡咯烷酮10MG柠檬酸10MG制备将处方量的T2烯霉素、乙醇、柠檬酸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搅拌使T2烯霉素充分溶解后,灭菌、分装、保存即可。0033实施例14T2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组方T2烯霉素30MG乙醇(纯度997)42ML聚乙烯吡咯烷酮14MG柠檬酸14MG制备将处方量的T。

18、2烯霉素、乙醇、柠檬酸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搅拌使T2烯霉素充分说明书CN102357072ACN102357080A6/8页8溶解后,灭菌、分装、保存即可。0034实施例15T2烯霉素注射液的配制组方T2烯霉素30MG乙醇(纯度997)39ML聚乙烯吡咯烷酮95MG柠檬酸95MG制备将处方量的T2烯霉素、乙醇、柠檬酸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搅拌使T2烯霉素充分溶解后,灭菌、分装、保存即可。0035实施例16T2烯霉素注射液的毒性实验KM小鼠,体重30G4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7组每组20。实验组六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给予实施例1、5、8、9、12、14所制注射液(以T2烯霉素1MG/KG体重剂量。

19、给药);阴性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给予T2烯霉素乙醇溶液(乙醇浓度为95,按体积比计算;以T2烯霉素05MG/KG体重剂量给药)。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7天,给药期间及给药后17天每日进行进行大体观察、血液学、血生化、尿生化检查,给药后第1、3、5、7天每天各组每天处死5只动物进行病理解剖,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病理检查。0036大体观察发现阳性对照组给药后呕吐发生率为92,第4次给药后,小鼠进食量显著减少;实验组呕吐发生率最高为3(实施例8所制静脉注射剂),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二者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实验组呕吐症状相对较轻。提示阳性对照组药物对胃肠道粘膜系统产。

20、生了较强的刺激。0037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皮肤,阳性对照组小鼠尾部、腹部皮肤出现显著的出血性瘀点,眼睛出现充血症状,实验组小鼠尾部、腹部皮肤出血性瘀点显著少于实验组,提示实施例1、5、8、9、12、14所制的T2烯霉素注射液可显著减轻T2烯霉素对血管组织的刺激。0038实验结束处死各组小鼠,取小鼠心脏、肝脏、肺脏、脾脏及肾脏,大体观察发现阳性对照组小鼠肝脾肿大出血,各器官制作病理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动物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阳性对照组小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出血及肝、肺、肾脏出血现象,结果见图1。实验组未发现明显异常。提示T2烯霉素注射液可减轻T2烯霉素对血管及其它脏器的刺激作用。0039实。

21、施例17T2烯霉素注射液在荷瘤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实验C57小鼠46周龄,体重1525G,雄性,将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实验小鼠右前肢根部腹侧皮下,每只接种20107个肿瘤细胞,总体积020ML。2周后肿块长大,用于实验。0040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单次尾静脉注射给予实施例1所制的T2烯霉素注射液(以T2烯霉素05MG/KG体重剂量给药)。阳性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给予T2烯霉素乙醇溶液(乙醇浓度为95,按体积比计算;以T2烯霉素05MG/KG体重剂量给药)。各组动物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3天。给药后第1、2、8、12、16、24小时每组5只小鼠,采血后,处死,取出肿瘤组织,测定血浆及肿。

22、瘤组织T2烯霉素的相对含量,计算肿瘤组织中T2烯霉素含量与血浆中T2烯霉素含量的比值T(肿瘤组织中T2烯霉素含量)/(血浆中T2烯霉素含量),结果见图2。说明书CN102357072ACN102357080A7/8页90041由图2可见,T2烯霉素注射液静脉注射给药后可显著提高T2烯霉素在肿瘤组织的分布,且能够使肿瘤组织中T2烯霉素维持在高浓度大40小时。而T2烯霉素乙醇溶液静脉注射给药后T2烯霉素在肿瘤组织的分布较低。提示T2烯霉素注射液可以提高T2烯霉素生物利用度,并可改善T2烯霉素的组织分布。0042实施例18T2烯霉素注射液的稳定性实验对实施例1、3、7、11、14所得T2烯霉素注射液。

23、进行稳定性实验。00431强光照射试验将T2烯霉素注射液在4000LX光照下分别放置5天和10天后进行观测,结果发现,与放置前相比,注射剂仍保持澄清透明。00442高湿度试验将T2烯霉素注射液放在密闭器皿中分别于25、75及925相对湿度条件下放置,5天和10天后考察稳定性。与放置前相比,静脉注射剂仍保持澄清透明,未见药物析出。00453高温试验将T2烯霉素注射液放在密闭器皿中并分别置于40、60、80条件下,5天和10天后考察稳定性。与放置前相比,仍保持澄清透明,未见药物析出。00464加速试验将T2烯霉素注射液4000RPM离心10MIN,仍保持澄清透明,未见药物析出。00475常温留样考。

24、察将T2烯霉素注射液在温度25、相对湿度75条件下分别放置1、2、3、6、12、24月,仍保持澄清透明,未见药物析出。0048因T2烯霉素本身在光照和高温条件下,能够稳定存在。因此,T2烯霉素注射液的稳定性实验主要是观察T2烯霉素在选定的溶剂系统中,在强光、高温、高湿等条件下,是否会出现药物析出等制剂问题。由实验结果可见,T2烯霉素注射液稳定性较强,符合制剂技术要求,即使在高湿条件下,仍能稳定存在一定时间。0049实施例19T2烯霉素体外细胞毒及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1)细胞正常细胞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CHL(仓鼠肺细胞)人肿瘤细胞系MCF7乳腺癌、HEPG2(肝癌)、K562(白血病。

25、)、A549(肺癌)、U251人脑胶质瘤、DU145(前列腺癌)、RPMI8226(多发性骨髓瘤)。0050(2)阳性对照注射用丝裂霉素(3)方法采用细胞毒类抗肿瘤的“磺酰罗丹明染色法(SRB法)检测。0051供试品配制取T2烯霉素注射液1ML,加入9MLDMSO,配制成浓度为05MG/ML的溶液,再用RPMI1640完全培养基稀释为0025NG/ML、025NG/ML、25NG/ML、25NG/ML、250NG/ML、2500NG/ML、25000NG/ML的使用浓度。0052细胞培养将细胞复苏后用细胞所需相应完全培养基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传代,培养至对数生长期。0053细胞接种将。

26、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025胰酶消化,加完全培养基吹打成细胞悬液,取少许细胞悬液加等量04台盼蓝染液染色后显微镜下计数,贴壁细胞调整浓度至2105个/ML,悬浮细胞调整浓度至5105个/ML,以100L/孔接种于96孔板,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0054受试物处理细胞实验组每孔加入100L各浓度的供试品液,阴性对照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基,空白对照为不加细胞的完全培养基,每组设6个平行,置7,5CO2培养箱说明书CN102357072ACN102357080A8/8页10中继续培养24小时。0055贴壁细胞检测(SRB法)细胞培养24H后,取出培养板,于每孔加入50L预冷的50三氯。

27、乙酸(TCA),终浓度为10,板置41小时。取出用蒸馏水洗5遍,除去三氯乙酸、培养液、低分子量代谢物、血清蛋白,空气中干燥。待完全干燥后每孔加入1的醋酸配制的04的SRB100L,室温下染色15分钟30分钟。倒掉染液,用1醋酸洗5次,去除未结合的染料,空气中干燥后用PH105的10MMOL/L的非缓冲TRIS碱液150L溶解。在平板振荡器上震荡5MIN,于波长490NM处,酶联免疫监测仪测定各孔的光吸收值。记录数值得出各浓度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运用SPSS130软件得出IC50值。0056悬浮细胞检测(SRB法)细胞培养24小时后,取出培养板,于每孔加入50L预冷的80三氯乙酸(TCA),终浓度。

28、为16,静置5分钟,板置41小时。取出用蒸馏水洗5遍,除去三氯乙酸、培养液、低分子量代谢物、血清蛋白,空气中干燥。待完全干燥后每孔加入1的醋酸配制的04的SRB100L,室温下染色15分钟30分钟。倒掉染液,用1醋酸洗5次,去除未结合的染料,空气中干燥后用PH105的10MMOL/L的非缓冲TRIS碱液150L溶解。在平板振荡器上震荡5MIN,于波长490NM处,酶联免疫监测仪测定各孔的光吸收值。记录数值得出各浓度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运用SPSS130软件得出IC50值。0057(4)结果T2烯霉素对正常细胞抑制作用的抑制率及IC50值表1T2烯霉素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抑制率及IC50值肿瘤细胞IC50值(NG/ML)A549肺癌15868HEPG2肝癌21041U251人脑胶质瘤38402DU145前列腺癌155121MCF7乳腺癌133556K562白血病1159RPMI8226(多发性骨髓瘤)108395T2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NG级水平即可明显抑制细胞生长;IC50低于100NG/ML细胞株为白血病K562株。而丝裂霉素达到对细胞生长明显抑制作用时需达到2105NG/ML。说明书CN102357072ACN102357080A1/2页11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57072ACN102357080A2/2页12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5707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