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光纤端部保护件的光纤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用于容纳光纤和排列光纤末端。
背景技术
有如日本专利JP-A-2001-208938或JP-A-2000-19354公开的那样,光纤连接器用于将光纤与机械接合装置或匹配连接器互相连接在一起。按照日本专利JP-A-2001-208938或者JP-A-2000-19354,光纤连接器具有一个配置部件,所述部件受到所述光纤连接器的连接器主体可滑动地支撑。所述配置部件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的直径略大于光纤的外径,用于适宜地支撑并排布相应的光纤。在日本专利JP-A2001-208938或者JP-A-2000-19354中,所述接合装置被称为适配器,它具有有两对端部的呈H形的部分。
在非连接的状态下,配置部件从连接器主体的前端伸出。各光纤的端部位于配置部件的通孔中,以使所述配置部件保护光纤的末端。在光纤连接器与接合装置连接的状态下,配置部件被接合装置的两个端部压接,并从光线连接器主体的前端缩进,以使各光纤的端部裸露,并能被插入接合装置中。
然而,如下所述,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在于,会有杂质或污染物经常附着在裸露光纤的端部。当各光纤端部从配置部件伸出时,有时污染物就会附着在光纤地外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当配置部件向前移动盖住光纤端部时,因为光纤的外表面与通孔之间具有狭小的间隙,污染物就会落在配置部件之通孔的内表面上。当配置部件向后移动时,污染物会被光纤端部向配置部件的外部推压,使污染物附着在光纤的端部。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把光纤连接器连接到接合装置或适配器上时,能够防止杂质或污染物附着在光纤端部的光纤连接器。
本发明可应用于能够容纳光纤并排布光纤端部的光纤连接器。依照本发明,所述光纤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主体,具有限定第一通口的前端部,所述连接器主体包括支持光纤的支持装置,使得光纤能够沿预定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支持装置安装在与预定方向垂直的预定平面的单独一个封闭的预定区域中,而所述单独的封闭预定区域在预定平面上具有第一区域尺寸;以及
保护件,由连接器主体可移动地保持着,并且具有前端部表面,其中,所述前端部表面形成有第二通口;该第二通孔在预定平面上具有比所述第一区域尺寸大的第二区域尺寸;并且保护件的可移动区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位置是在使保护件被布置于第一通口并由所述前端部分围绕,并且保护件的前端表面通过第一通口从所述前端部分伸出的位置;第二位置是使保护件前端部表面通过所述第一通口从前端部分缩回的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光纤连接器的俯视透视图;
图2是表示图1光纤连接器的仰视透视图;
图3是表示图1光纤连接器之前端部分的侧向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4是表示沿IV-IV线所取图1光纤连接器的剖面透视图;
图5是表示图1光纤连接器中包含之连接器主体的透视图;
图6是表示沿VI-VI线所取图5连接器主体的剖面透视图;
图7是图5连接器主体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表示图1光纤连接器中包含之保护件的透视图;
图9是表示图8保护件一种改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到图8,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100,比如日本专利JP-A-2001-208938或JP-A-2000-19354所揭示的那样,用于将多条光纤200的各个端部与机械接合装置连接到一起。所述光纤连接器100可以容纳四根光纤带,每个光纤带有八根光纤200。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100可以容纳32根光纤200。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所述光纤连接器可以容纳任何数目的光纤。
如图1和图4到7所示,光纤连接器100包括一个作为主体部分的连接器主体10。尤其如图7中所示那样,连接器主体10由前、后部分30,20以及附属件40组成。
如图6和7所示,所述后部分20有一个装配部分21,该装配部分21凹下去,并与所述后部分20的后端连通。所述装配部分21与支撑部分22相连。如图1所示,支撑部分22有一个平坦的上表面,能够适当地支持所述光纤200。支撑部分22连接到所述配置部件23,构成所述后部分22的前部。由于所述配置部件23的底部比支撑部分22的底部位置高些,从而在配置部件23的底部形成一个凹槽24。
如图7所示,所述配置部件23设有多个通孔26。每个通孔26都沿Y方向延伸。每个通孔26的高度或垂直位置都正好在所述支撑部分22的上表面上方,而且每个通孔26都连接在所述前端25与所述配置部件23的后端之间。
本实施例中,每个通孔26的直径略大于光纤200的外径,并能够适宜地支持相应光纤200的外部圆周。具体地说,光纤的外径为0.125mm,而通孔26的内径为0.14mm。所述各通孔26被排成一条直线。所有的通孔26都被安排在一个由X方向和Z方向限定的XZ平面内的预定区域28内,所述X和Z方向都与Y方向垂直,并且它们也互相垂直。所述预定区域28具有第一区域尺寸,这将在后面详细描述。预定区域28不是通孔26的整个区域,而是一个围绕所有通孔26的一个单独的封闭区域。
在配置部件23前端25,形成导引凹槽27。导引凹槽27沿X方向延伸,并位于各通孔26的下面。在本实施例中,导引凹槽27延续到配置部件23的底部,也就是凹槽24。
如图5到7所示,所述前部分30具有前端部分31,该前端部分限定第一通口31a。通过该第一通口,所述前端部分31与所述前部分30的后端部分彼此相通。因此,如图2所示,在连接器主体10的连接状态下,从前部分30的前面一侧通过所述第一通口31a能够看到配置部件23的前端25。
更详细地说,如图5到7所示,所述前部分30具有上部32和下部33。所述上部32呈C形,而下部32呈平面状。所述上部32的下表面形成有一对台阶34。各台阶34从所述前端部分31延伸到由所述C形上部32围绕的空间。所述下部33的上表面33a上形成另一对台阶35。这对台阶从所述前端部分31延续到所述前部分30的后端部分。在所述下部33中,形成一个伸长的矩形孔36。该孔36沿着X方向延伸,并具有前壁36a。
如图5和图6所示,将所述后部分20插入所述前部分30中,形成连接器主体10,同时还将附属件40插入所述后部分20与前部分30之间的间隙。配置部件23的前端25与所述前部分30的前端部分31分开预定的距离。按照可以适宜地支持所述光纤200的距离来确定的所述预定距离。所述孔36位于所述配置部件23的前端25与所述前部分30的前端部分31之间。在所述凹槽24和下部33的上表面33a之间,限定一个水平延伸的切口38。
如图1和图4所示,在所述连接器主体10的装配部分21上,安放有四个夹紧部件45,每个夹紧部件45夹住一个光纤带,如上所述,每个光纤带由八根光纤组成。例如,在日本专利JP-A-2001-208938或者JP-A-2000-19354中阐明所述夹紧部件45的详细结构,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
光纤200通过所述配置部件23的通孔26插入相应的夹紧部件45中,并正好在支撑部分22的上表面之上。按照这种结构,从各夹紧部件40伸出的光纤200被支撑部分22和配置部件23的各通孔容纳,同时沿Y方向延伸。详细地说,光各纤200的端部恰好处于连接器主体10的前端部分31的前面,从而各光纤200的端部位于远离配置部件23的前端25。
如图1-4所示,光纤连接器100还包括保护件50。如图8所示,所述保护件50具有底部51、顶部53以及连接它们的前部52。所述前部52的前端面52a用作加压部分,在各光纤端部相互连接时,它受到比如日本专利JP-A-2001-208938或者JP-A-2000-19354中公开的适配器所推压。所述底部51和顶部53从所述前部52向后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部53沿Y方向比所述底部51短。但是,也可使顶部53更长些。
所述前部52具有第二通口54,第二通口54是一个单独的通口,而且具有比所述预定区域28的第一区域尺寸更大的第二区域尺寸。
如图8所示,从前部52来看,平板弹簧55沿倾斜的方向向后延伸,例如相对于X方向和Y方向倾斜的方向。平板弹簧55的自由端部56沿X方向延伸。
所述保护件50的底部51设有舌状物57,它沿Y方向向前延伸,并具有自由前端部57a。
如图1-4所示,所述保护件50被安装在第一通口31a中。保护件50可滑动地被容纳在连接器主体10中。尤其如图3所示,所述底部和顶部51、53的侧向边缘58、59由所述台阶35、34被导引进入连接器主体10的前部分30。如图2所示,当保护件50进入连接器主体10时,平板弹簧55的自由端56开始与配置部件23的导引凹槽27相接触。如图4所示,舌状物57位于所述孔36中。
在光纤连接器100与适配器等处于非连接状态时,所述保护件50处于如图1和4所示的第一位置。在这个第一位置,所述保护件50的前端面52a从连接器主体10的前端部分31伸出,并位于比各光纤200的端部更远离前端部分31,这样就可以使各光纤200的端部受到所述保护件50的保护。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每根光纤200从所述前端部分31伸出0.725mm,而保护件50从所述前端部分31伸出0.74mm。利用平板弹簧55的弹力使保护件50受压,朝着与配置部件23的导引凹槽27结合,而舌状物57自由前端部57a顶在所述孔36的前壁36a上。这样,就使保护件50受力而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
当光纤连接器100连接到适配器上时(未示出),保护件50的前端面52a沿Y方向向后受压,并被向后移动,直到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处,保护件50完全缩进连接器主体10的前端部分31中。另一方面,光纤200保持并受到配置部件23的支持。因此,只有各光纤200从连接器主体10的前端部分31伸出。随着保护件50移动到第二位置,保护件50的底部51容纳在切口38中,而侧向边缘58、59分别受到台阶35、34的导引。这时,所述自由端56在导引凹槽27上滑动,而平板弹簧55发生形变,从而保持弹力,用以促使所述保护件50朝向第一位置移动。因此,在所述光纤连接器100从适配器(未示出)退出时,保护件50可以从第二位置回移到第一位置。保护件5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由于第二通口54比所述预定区域28大,并且总是围绕着所述预定区域28,因此,保护件50从不与各光纤200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口54延续到所述底部51。但如图9所示,保护件50’可以有一个更低的前梁61,从而使第二通口54′不延续到所述底部51。在图9所示的变形中,与图8中的保护件50相比,所述舌状物57位于远离前部表面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