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生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卫生设备。背景技术
拖把通常用于清洁地板、 水泥地、 车辆船舶通道等, 通过拖擦, 去除污垢、 尘埃等。 现有技术中的拖把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存在若干的不足 ; 比如, 在拖擦较大面积的 过程中, 需要多次对拖把清洗。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拖把在使用中需要进行多次清洗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以下技 术方案。
1. 一种卫生设备, 包括 : 装水的水箱, 下辊, 上辊, 挤水体, 清洁环带, 把手 ; 下辊位于水箱的下方, 其与水箱转动连接或者其两端通过支架与水箱底部转动连 接; 上辊位于水箱内, 其两端与水箱转动连接 ;
所述的挤水体包括 : 位于中间的圆辊、 位于左侧的左挤水片、 位于右侧的右挤水 片, 该三者制造为一体, 或者左挤水片与圆辊固定连接、 圆辊与右挤水片固定连接 ;
圆辊位于上辊的上侧, 圆辊的两端与水箱转动连接 ;
上辊和圆辊摩擦接触 ; 或者, 上辊的朝上表面和挤水体圆辊的朝下表面均设有牙 齿, 并且上辊的牙齿和圆辊的牙齿相互啮合或嵌入 ;
清洁环带所处的位置分别为 : 水箱的左上沿口, 水箱左壁和左挤水片之间, 上辊的 下侧, 水箱右壁和右挤水片之间, 水箱的右上沿口, 下辊的下侧 ;
把手的下端与水箱固定连接。
2. 所述的水箱呈上大下小的形状, 即水箱左壁的下部向右收缩、 水箱右壁的下部 向左收缩 ; 水箱的左上沿口和右上沿口的截面形状呈圆弧形 ; 水箱左壁设有向内突起、 突 起表面为弧形的水平左条, 水平左条的位置与左挤水片的位置相对应 ; 水箱右壁设有向内 突起、 突起表面为弧形的水平右条, 水平右条的位置与右挤水片的位置相对应。
3. 所述的水箱, 其底部的左右两端各有一向下突起的支架结构, 支架结构上开设 长条形的槽孔, 槽孔朝下的一端对外连通 ;
所述的水箱包括两个安装块, 每个安装块上开设圆孔, 圆孔两侧各开设一个腰 孔;
所述的下辊, 其每一头均设有两个台阶形的轴肩, 即: 下辊身部的直径最大、 居间 部位的直径次之、 下辊端部的直径最小 ; 下辊端部位于安装块的圆孔内、 与安装块转动连 接; 螺钉穿过安装块的腰孔、 实现安装块与水箱的固定连接。
4. 所述的水箱具有垂直的前壁、 垂直的后壁 ;
所述的上辊、 挤水体的圆辊, 它们的两头均设置为具有台阶形的轴肩, 即: 在上辊 中, 辊身的直径大于端部的直径 ; 在圆辊中, 辊身直径大于端部的直径 ; 并且圆辊的端部直
径大于上辊的端部直径 ;
所述的水箱包括两套承座结构, 一套设置在水箱的前壁上、 另一套设置在水箱的 后壁上 ;
每一套承座结构包括承座体和盖体 ; 所述承座体上开设竖直的凹槽, 凹槽的槽底 为半圆, 半圆的直径尺寸与凹槽的宽度尺寸一致、 并且与上辊端部的直径尺寸形成转动配 合; 凹槽的上部对外连通、 并被镂空为半圆, 镂空半圆的直径尺寸大于凹槽的宽度尺寸、 并 且与圆辊端部的直径尺寸形成转动配合 ;
盖体为矩形块, 其朝下部位为镂空的半圆, 镂空半圆的直径尺寸与圆辊端部的直 径尺寸形成转动配合 ;
承座体各与水箱的前壁、 后壁固定连接, 或者承座体各与水箱的前壁、 后壁制造为 一体 ; 上辊的端部位于承座体凹槽的底部, 圆辊的端部位于承座体凹槽上部镂空的半圆处 ; 盖体固定在承座体的上侧。
5. 所述的水箱包括箱盖 ; 所述的箱盖为以下二者中的任意一者 :
a. 所述的箱盖呈平板状, 在平板的边缘和水箱朝上的边缘对应设置卡扣结构 ;
b. 所述的箱盖呈平板状, 其一侧与水箱朝上的边缘设置为转动连接, 其另一侧和 水箱朝上的边缘对应设置卡扣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本发明设备在使用中, 清洁环带作正方向或反方向的循环 运动, 位于水箱底部的清洁环带拖擦、 粘连污垢, 位于水箱内的清洁环带在水中得到清洗 ; 只在拖擦工作完成后才进行彻底清洗, 而在拖擦进行的过程中, 清洁中等面积作业区域不 需要进行清洗, 清洗大面积作业区域可以大大降低清洗的频率。
发明设备中的挤水片, 可以使水箱外的清洁环带保持半干湿的状态, 避免清洁后 的干净区域过于潮湿。 附图说明
图 1 是实施例一中的水箱主视图 ; 图 2 是图 1 的左视图 ; 图 3 是图 1 的俯视图 ; 图 4 是图 1 的仰视图 ; 图 5 是图 1 的 A-A 向剖视图 ; 图 6 是图 2 的 B-B 向剖视图 ; 图 7 是局部的立体示意图, 表达的是承座体和水箱制造为一体的情况 ; 图 8 是盖体的立体示意图 ; 图 9 是在图 5 中增加了盖体、 并且表达了盖体固定在承座体上侧的情况 ; 图 10 是实施例一中本发明设备的主视图, 图中未画把手 ; 图 11 是图 10 的左视图 ; 图 12 是安装块的立体示意图 ; 图 13 是图 10 的 C-C 向剖视图 ; 图 14 是图 11 的 D-D 向剖视图 ; 图 15 是实施例一中本发明设备画有把手的主视图 ;图 16 是图 15 的左视图 ;
图 17 是本发明设备中清洁环带作正方向循环的示意图 ;
图 18 是本发明设备中清洁环带作反方向循环的示意图 ;
图 19 是实施例一中水箱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
图 20 是实施例一中挤水体的立体示意图 ;
图 21 是实施例一中上辊的立体示意图 ;
图 22 是多个零部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本图中的多个零部件具体为 : 水箱、 承座 体、 盖体、 挤水体圆辊的端部、 上辊的端部。
图中标号说明
1. 水箱 ; 1-1. 左上沿口 ; 1-1a. 右上沿口 ; 2. 承座体 ; 2-1. 承座体 ; 3. 槽孔 ; 3-1. 槽孔 ; 4. 水平左条 ; 4-1. 水平右条 ; 5. 盖体 ; 6. 清洁环带 ; 7. 下辊 ; 8. 安装块 ; 9. 挤水体 ; 9-1. 左挤水片 ; 9-2. 右挤水片 ; 9-3. 圆辊的牙齿 ; 9-4. 圆辊 ; 9-5. 圆辊的端部 ; 10. 上辊 ; 10-2. 上辊的牙齿 ; 10-3. 上辊的端部 ; 11. 水 ; 12. 把手。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卫生设备, 包括 : 装水 11 的水箱 1, 下辊 7, 上辊 10, 挤水体 9, 清洁环带 6, 把手 12 ; 下面分别予以说明和解释。
本实施例中的水箱 1, 见图 1 至图 7。图 1 是实施例一中的水箱主视图 ; 图 2 是图 1 的左视图 ; 图 3 是图 1 的俯视图 ; 图 4 是图 1 的仰视图 ; 图 5 是图 1 的 A-A 向剖视图 ; 图 6 是图 2 的 B-B 向剖视图 ; 图 7 是局部的立体示意图, 表达的是承座体和水箱制造为一体的 情况。水箱 1 具有四个周壁和一个底部壁, 水箱 1 朝上敞开 ; 四个周壁分别是左壁、 右壁、 前 壁和后壁 ; 从图 1 看 : 前壁、 后壁均垂直 ; 从图 2 看 : 水箱 1 呈上大下小的形状, 即水箱 1 左 壁的下部向右收缩、 水箱 1 右壁的下部向左收缩。水箱 1 的左上沿口 1-1 和右上沿口 1-1a 的截面形状呈圆弧形 ; 水箱 1 左壁设有向内突起、 突起表面为弧形的水平左条 4, 水箱右壁 设有向内突起、 突起表面为弧形的水平右条 4-1。水箱 1 中还包括两个承座体 2, 一个设置 在水箱 1 的前壁上、 另一个设置在水箱 1 的后壁上。承座体 2 上开设竖直的凹槽, 凹槽的槽 底为半圆, 凹槽的上部对外连通、 并被镂空为半圆, 镂空半圆的直径尺寸大于凹槽的宽度尺 寸。水箱 1 底部的左右两端各有一向下突起的支架结构, 支架结构上开设长条形的槽孔 3, 槽孔 3 朝下的一端对外连通。
水箱 1 的左上沿口 1-1 和右上沿口 1-1a 的截面形状呈圆弧形 ; 水箱 1 左壁设有向 内突起、 突起表面为弧形的水平左条 4, 水平左条 4 的位置与左挤水片 9-1 的位置相对应 ; 水箱右壁设有向内突起、 突起表面为弧形的水平右条 4-1, 水平右条 4-1 的位置与右挤水片 9-2 的位置相对应。阅读者可以结合图 19 来理解 “水箱 1 的左上沿口 1-1 和右上沿口 1-1a 的截面形状呈圆弧形” , 图 19 是本实施例中水箱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上述具有四个周壁、 一个底部壁、 两个承座体 2、 一对支架结构的水箱 1, 采用塑料 原料、 进行一体化方式制造 ; 具体来讲, 先设计、 制造一副注塑模具, 然后将注塑模具安装到 注塑机上, 由注塑机注塑制造处水箱 1, 从注塑机上下来的水箱 1 已经具有四个周壁、 一个
底部壁、 两个承座体 2 和一对支架结构, 如此制造的水箱 1 可以保证不会漏水。
另外, 每一个承座体 2 还需要有一个盖体 5 进行配套使用 ; 盖体 5 为矩形块, 其朝 下部位为镂空的半圆, 盖体 5 可以通过螺钉实现与承座体 2 或水箱 1 壁的固定连接。承座 体 2 和盖体 5 的情况, 还可以结合图 8、 图 9 进行理解。图 8 是盖体的立体示意图 ; 图9是 在图 5 中增加了盖体、 并且表达了盖体固定在承座体上侧的情况。
上面介绍了水箱 1 的情况。
下面结合图 10 至图 16, 以及图 20 至图 22, 对下辊 7、 上辊 10、 挤水体 9、 清洁环带 6 和把手 12 进行说明和解释。图 10 是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设备的主视图, 图中未画把手 ; 图 11 是图 10 的左视图 ; 图 12 是安装块的立体示意图 ; 图 13 是图 10 的 C-C 向剖视图 ; 图 14 是图 11 的 D-D 向剖视图 ; 图 15 是本实施例中发明设备画有把手的主视图 ; 图 16 是图 15 的 左视图 ; 图 20 是实施例一中挤水体的立体示意图 ; 图 21 是实施例一中上辊的立体示意图 ; 图 22 是多个零部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本图中的多个零部件具体为 : 水箱 1、 承座体 2、 盖体 5、 挤水体圆辊的端部 9-5、 上辊的端部 10-3。
本实施例中的上辊 10, 它的两头均设置为具有台阶形的轴肩, 即: 辊身的直径大 于端部的直径。 本实施例中的挤水体 9, 其包括 : 位于中间的圆辊 9-4、 位于左侧的左挤水片 9-1、 位于右侧的右挤水片 9-2, 该三者也是通过注塑机制造为一体的部件, 即从注塑机上下来的 挤水体 9, 它具有连接为一体的圆辊 9-4、 左挤水片 9-1 和右挤水片 9-2。 挤水片也可以称之 为挤水块。挤水体 9 中的圆辊 9-4, 其两头均设置为具有台阶形的轴肩, 辊身直径大于端部 的直径 ; 并且挤水体 9 圆辊的端部 9-5 直径大于上辊的端部 10-3 直径 ;
上辊的端部 10-3 位于承座体凹槽的底部 ; 圆辊 (9-4) 的端部 (9-5) 位于承座体凹 槽上部镂空的半圆处 ; 盖体 (5) 固定在承座体 (2) 的上侧。上述技术方案或者讲技术措施, 其好处是 : 1. 如果采用一般技术方案存在漏水问题, 而本技术方案不可能在承座体所在之 处出现漏水 ; 2. 常用的技术方案需要提供四个轴承 ( 上辊的端部 10-3、 圆辊的端部 9-5 各 用两个 ), 而本技术方案不需要使用轴承, 因此可以降低成本。
在设计制造时, 应当考虑 : a. 承座体 2 上开设竖直的凹槽, 凹槽的槽底为半圆, 半 圆的直径尺寸与凹槽的宽度尺寸一致、 并且与上辊端部 10-3 的直径尺寸形成转动配合。所 谓 “形成转动配合” , 其内涵包括 : 凹槽的宽度尺寸不能太小, 如果太小, 则上辊端部 10-3 无 法放入, 或虽能放入但无法灵活转动 ; 还有, 凹槽的宽度尺寸也不能太大, 如果太大也不好, 上辊端部 10-3 会发生晃动, 不利于稳定转动, 并且上辊 10 在空间的位置也不能很好的确 定。 b. 承座体 2 凹槽的上部镂空半圆, 盖体 5 朝下部位的镂空半圆, 该两个镂空半圆合起来 构成一个圆孔, 合成构成的圆孔, 其与圆辊端部 9-5 的直径尺寸形成转动配合 ; “形成转动 配合” 词语的道理可以参见 a 中的说明进行延伸理解。
清洁环带 6 所处的位置分别为 : 水箱 1 的左上沿口 1-1, 水箱 1 左壁和左挤水片 9-1 之间, 上辊 10 的下侧, 水箱 1 右壁和右挤水片 9-2 之间, 水箱 1 的右上沿口 1-1a, 下辊 7 的 下侧。
上辊 10 和挤水体 9 的动作关系为 : 在清洁拖擦的时候, 清洁环带 6 转动→带动上 辊 10 转动→带动挤水体 9 的圆辊 9-4 转动→使得挤水片向水箱 1 左壁或右壁转动→挤水 片挤压清洁环带 6、 挤干清洁环带 6 上的水份。
进一步的技术分析如下, 并且分两种情况予以分别描述。
第一种情况 : 上辊 10 和圆辊 9-4 摩擦接触。1. 当挤水片未与清洁环带 6 接触时, 清洁环带 6 转动→带动上辊 10 转动→通过摩擦力带动挤水体 9 的圆辊 9-4 转动, 从而使挤 水片与清洁环带 6 接触 ; 当挤水片与清洁环带 6 之间的压迫力达到一定数值时, 圆辊 9-4 无 法进一步转动。2. 圆辊 9-4 无法进一步转动的情况下, 上辊 10 可以是停止转动、 上辊 10 也 可以是继续转动、 并与圆辊 9-4 发生滑动。 3. 在圆辊 9-4 无法进一步转动的情况下, 清洁环 带 6 在上辊 10 上进行有摩擦力的滑动、 或者清洁环带 6 带动上辊 10 继续转动 ; 另外, 清洁 环带 6 在挤水片与水平条之间进行有摩擦力的滑动。
第二种情况 : 上辊 10 的朝上表面和挤水体 9 圆辊 9-4 的朝下表面均设有牙齿, 并 且上辊的牙齿 10-2 和圆辊的牙齿 9-3 相互啮合或嵌入。1. 当挤水片未与清洁环带 6 接触 时, 清洁环带 6 转动→带动上辊 10 转动→通过牙齿、 带动挤水体 9 的圆辊 9-4 转动, 从而使 挤水片与清洁环带 6 接触 ; 当挤水片清洁环带 6、 水平条之间的压力达到一定数值时, 圆辊 9-4 无法进一步转动。2. 由于圆辊 9-4 无法进一步转动, 致使上辊 10 也无法进一步转动。 3. 在圆辊 9-4 和上辊 10 均无法进一步转动的情况下, 清洁环带 6 在上辊 10 上进行有摩擦 力的滑动, 清洁环带 6 在挤水片与水平条之间进行有摩擦力的滑动。 实施例二
结合图 2, 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 使用实施例一介绍的发明卫生设备。
在使用前, 可以对清洁环带 6 的张紧度进行调节, 其方法是将安装块 8 上的螺钉松 开, 将清洁环带 6 的张紧度调节至合适程度时再拧紧螺钉、 固定。
然后再将自来水放入水箱 1 中, 水高约为水箱 1 高度的三分之二。
接着使用如图 15、 图 16 所示的发明卫生设备, 清洁场地。
当发明卫生设备向前推动时, 清洁环带 6 作正方向循环转动, 如图 17 所示, 此时下 辊 7 也被清洁环带 6 摩擦带动, 作转动。由于清洁环带 6 作正方向循环转动, 地面的污垢被 清洁环带 6 粘连、 并被带进水箱 1, 污垢在箱内的水中得到清洗, 清洗后的清洁环带 6 部位朝 上运动、 并在左挤水片 9-1 和水箱 1 的水平左条 4 的压迫下, 挤干了水份, 随后该挤干的清 洁环带 6 部位越过水箱 1 的左上沿口 1-1, 向下运动继续作清洁卫生作业。
当发明卫生设备向后拉动时, 清洁环带 6 作反方向循环转动, 如图 18 所示。当清 洁环带 6 作反方向循环转动, 地面的污垢被清洁环带 6 粘连、 并被带进水箱 1, 污垢在箱内的 水中得到清洗, 清洗后的清洁环带 6 部位朝上运动、 并在右挤水片 9-1 和水箱 1 的水平右条 4-1 的压迫下, 挤干了水份, 随后该挤干的清洁环带 6 部位越过水箱 1 的右上沿口 1-1a, 向 下运动继续作清洁卫生作业。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 本发明卫生设备中的水箱 1, 还具有箱盖。下面对两种箱盖分别予 以介绍。
1. 第一种箱盖 : 箱盖呈平板状, 在平板的边缘和水箱 1 朝上的边缘对应设置卡扣 结构。
在拖擦场地前, 整体取下箱盖, 将自来水注入水箱 1 内, 再合上箱盖进行场地拖 擦; 拖擦完毕后, 整体取下箱盖并将水箱 1 内的脏水倾倒出来, 然后放入干净的自来水进行
清洗。取下箱盖和安装箱盖是使用者通过拨动卡扣结构来实现的。
2. 第二种箱盖 : 箱盖呈平板状, 其一侧与水箱 1 朝上的边缘设置为转动连接, 其另 一侧和水箱 1 朝上的边缘对应设置卡扣结构。
在拖擦场地前, 拨动卡扣结构, 使该处的箱盖、 水箱 1 分离, 然后向上转动箱盖, 使 得水箱 1 向上敞开 ; 将自来水注入水箱 1 内 ; 再向下转动箱盖, 并拨动卡扣结构, 使箱盖、 水 箱 1 扣合 ; 接着进行场地拖擦 ; 拖擦完毕后, 拨动卡扣结构, 使该处的箱盖、 水箱 1 分离 ; 向 上转动箱盖, 使得水箱 1 向上敞开, 将水箱 1 内的脏水倾倒出来, 然后放入干净的自来水进 行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