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单元及空调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接单元及空调装置.pdf(8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94063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8CN104094063A21申请号201380007916322申请日20131209201226930320121210JP201227671520121219JP201227671720121219JP201227671620121219JPF24F11/02200601F24F1/32200601F25B5/02200601F25B13/0020060171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地址日本大阪府72发明人长井雅章小森晃柿本敦增田哲也小川修松井大74专利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代理人韩聪54发明名称。
2、连接单元及空调装置57摘要在本公开的连接单元103中,多个第1切换构件112A112C、多个第2切换构件113A113C、第1开闭阀119、第2开闭阀116、116T、第3开闭阀118、第4开闭阀117、及第1膨胀阀131构成为获取以下的状态A及状态B。状态A是从室外单元101供给的冷媒向多个室内单元102并联地流动的状态。状态B是从室外单元101供给的冷媒向第1室内单元群102H与第2室内单元群102L串联地流动的状态。由此,能以高COP运行空调装置。30优先权数据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0804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3/007236201312098。
3、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4/091741JA2014061951INTCL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42页附图3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42页附图3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94063ACN104094063A1/4页21一种连接单元,其对能切换冷气与暖气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与多个室内单元进行连接,所述连接单元具备热交换器,其包括第1流路及第2流路,且能够在流经所述第1流路的冷媒与流经所述第2流路的冷媒之间进行热交换;第1冷媒流路,其与所述第2流路的一端连接且与所述室外单元连接;第2冷媒流路,其与所述第1流路的一端连接且与所述室外单元连。
4、接;第3冷媒流路,其与所述第1流路的另一端连接;多个第1分支流路,与所述多个室内单元分别连接,从所述第1冷媒流路分支,且各自被分为比第1位置更靠近所述第1冷媒流路的第1连接部分、及作为其余部分的第1延长部分,该第1位置远离从所述第1冷媒流路分支的位置;多个第2分支流路,与所述多个室内单元分别连接,从所述第3冷媒流路分支,且各自被分为比第2位置更靠近所述第3冷媒流路的第2连接部分、及作为其余部分的第2延长部分,该第2位置远离从所述第3冷媒流路分支的位置;第4冷媒流路,其对所述多个第1分支流路的所述第1位置和所述多个第2分支流路的所述第2位置进行连接,且具有朝向所述第1位置分支的第1分支位置及朝向。
5、所述第2位置分支的第2分支位置;第5冷媒流路,其对位于所述第4冷媒流路的所述第1分支位置及所述第2分支位置之间的第3位置、和所述第2冷媒流路中的第4位置进行连接;第6冷媒流路,其在位于所述第1分支位置与所述第3位置之间的第3分支位置处自所述第4冷媒流路分支,且与所述第2流路的另一端连接;多个第1切换构件,能排他地切换第1状态与第2状态,且相对于所述多个第1分支流路而分别设置,在该第1状态下,冷媒能经由所述第1连接部分而在所述第1冷媒流路与所述第1延长部分之间流动,在该第2状态下,冷媒能经由所述第4冷媒流路而在所述第1分支位置与所述第1延长部分之间流动;多个第2切换构件,能排他地切换第3状态与第。
6、4状态,且相对于所述多个第2分支流路而分别设置,在该第3状态下,冷媒能经由所述第2连接部分而在所述第3冷媒流路与所述第2延长部分之间流动,在该第4状态下,冷媒能经由所述第4冷媒流路而在所述第2分支位置与所述第2延长部分之间流动;第1开闭阀,其在所述第3分支位置与所述第3位置之间被设置于所述第4冷媒流路;第2开闭阀,其被设置于所述第5冷媒流路;第3开闭阀,其在比所述多个第1分支流路分支的位置更靠近所述第2流路的所述一端的位置处,被设置于所述第1冷媒流路;第4开闭阀,其被设置于所述第6冷媒流路;以及第1膨胀阀,其在所述第3位置与所述第2分支位置之间被设置于所述第4冷媒流路,且在气液二相状态的冷媒通。
7、过的情况下使该冷媒膨胀,所述多个第1切换构件、所述多个第2切换构件、所述第1开闭阀、所述第2开闭阀、所述第3开闭阀、所述第4开闭阀、及所述第1膨胀阀被构成为获取以下的状态A及状态B状态A是该连接单元使从所述室外单元供给的冷媒向所述多个室内单元并联地流动并返回至所述室外单元的状态,权利要求书CN104094063A2/4页3状态B是该连接单元使从所述室外单元供给的冷媒在被分为第1室内单元群与第2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向所述第1室内单元群与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串联地流动,且在所述第1室内单元群或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包括多个所述室内单元的情况下,向所述第1室内单元群或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所包含的。
8、多个所述室内单元并联地流动并返回至所述室外单元的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单元,其中,还具备气液分离器,其设置于所述第4冷媒流路的所述第3位置,在气液二相状态的冷媒经由所述第1膨胀阀而流入的情况下将该冷媒分离成液体冷媒与气体冷媒,所述气液分离器构成为所述气体冷媒从所述气液分离器朝向所述第1分支流路而流经所述第4冷媒流路、且所述液体冷媒从所述气液分离器流经所述第5冷媒流路,所述第2开闭阀是在所述液体冷媒流过所述第5冷媒流路的情况下使所述液体冷媒膨胀的第2膨胀阀。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单元,其中,所述第1切换构件是设置在所述第1分支流路的所述第1位置的三通阀,所述第2切换构件是设置在。
9、所述第2分支流路的所述第2位置的三通阀。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单元,其中,还具备控制器,其计算所述多个室内单元各自的空调负载来确定所述空调装置的运行模式,根据所述运行模式来控制所述多个第1切换构件的状态、所述多个第2切换构件的状态、所述第1开闭阀的状态、所述第2开闭阀的状态、所述第3开闭阀的状态、所述第4开闭阀的状态、及所述第1膨胀阀的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空调负载来控制在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各个冷媒管路设置的调节机构的开度。6根据引用权利要求1的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单元,其中,所述第4冷媒流路构成为冷媒未被分离成液体冷媒与气体冷媒而流经所。
10、述第4冷媒流路,所述第2开闭阀是获取2种状态、即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的阀,在所述空调装置的暖气运行时,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各空调负载之间的差的最大值为给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多个第1切换构件、所述多个第2切换构件、及所述第3开闭阀,以使所述多个第1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1状态、所述多个第2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3状态、所述第3开闭阀成为关闭的状态,在所述各空调负载之间的差的最大值比给定值更大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室内单元分为所述空调负载大的第1室内单元群与所述空调负载小的第2室内单元群,控制所述多个第1切换构件、所述多个第2切换构件、所述第1开闭阀、所述第2开闭阀、所述第3开闭阀、及所述第1膨胀阀,以使。
11、所述第1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室内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1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1状态,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室内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1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2状态,所述第1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室内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2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4状态,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室内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2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3状态,所述第1开闭阀成为打开的状态,所述第2开闭阀成为关闭的状态,所述第3开权利要求书CN104094063A3/4页4闭阀成为关闭的状态,所述第1膨胀阀成为使冷媒通过的状态。7根据引用权利要求2的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单元,其中,所述空调装置的暖气运行时,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各空调负载之间的差的最大值为给定值以。
12、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多个第1切换构件、所述多个第2切换构件、及所述第3开闭阀,以使所述多个第1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1状态、所述多个第2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3状态、所述第3开闭阀成为关闭的状态,在所述各空调负载之间的差的最大值比给定值更大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室内单元分为所述空调负载大的第1室内单元群与所述空调负载小的第2室内单元群,控制所述多个第1切换构件、所述多个第2切换构件、所述第1开闭阀、所述第2开闭阀、所述第3开闭阀、及所述第1膨胀阀,以使所述第1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室内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1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1状态,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室内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1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2状态,所述第。
13、1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室内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2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4状态,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室内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2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3状态,所述第1开闭阀成为打开的状态,所述第2膨胀阀成为使冷媒膨胀的状态,所述第3开闭阀成为关闭的状态,所述第1膨胀阀成为使冷媒通过的状态。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单元,其中,所述空调装置的冷气运行时,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各空调负载之间的差的最大值为给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多个第1切换构件、所述多个第2切换构件、及所述第3开闭阀,以使所述多个第1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1状态、所述多个第2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3状态、所述第3开闭阀成为关闭的状态,在所述各空调负载之间。
14、的差的最大值比给定值大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室内单元分为所述空调负载大的第1室内单元群与所述空调负载小的第2室内单元群,控制所述多个第1切换构件、所述多个第2切换构件、所述第1开闭阀、所述第2开闭阀、所述第3开闭阀、所述第4开闭阀、及所述第1膨胀阀,以使所述第1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室内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1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1状态,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室内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1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2状态,所述第1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室内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2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3状态,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室内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2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4状态,所述第1开闭阀成为关闭的状态,所述第2开闭阀成为打开。
15、的状态,所述第3开闭阀成为打开的状态,所述第4开闭阀成为打开的状态,所述第1膨胀阀成为使冷媒通过的状态。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单元,其中,还具备在所述第2流路的所述一端的近旁设置于形成所述第1冷媒流路的管路上的过热度测量用温度传感器、或在所述第1流路的所述另一端的近旁设置于形成所述第3冷媒流路的管路上的过冷却度测量用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参照由所述过热度测量用温度传感器或所述过冷却度测量用温度传感器测量出的温度,对在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各个冷媒管路设置的多个调节机构之中的至少1个调节机构的开度进行控制。10一种连接单元,其对能切换冷气与暖气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及多个室内单元进行连接,该连接。
16、单元具备权利要求书CN104094063A4/4页5第1连接流路,其与所述室外单元连接;第2连接流路,其与所述室外单元连接;多个第1分支连接流路,与所述多个室内单元各自连接,从所述第1连接流路分支,且各自被分为比第1连接位置更靠近所述第1连接流路的第1连接部分、及作为其余部分的第1延长部分,所述第1连接位置远离从所述第1连接流路分支的位置;多个第2分支连接流路,与所述多个室内单元各自连接,从所述第2连接流路分支,且各自被分为比第2连接位置更靠近所述第2连接流路的第2连接部分、及作为其余部分的第2延长部分,所述第2连接位置远离从所述第2连接流路分支的位置;第3连接流路,其对所述多个第1分支连接流。
17、路的所述第1连接位置和所述多个第2分支连接流路的所述第2连接位置进行连接,且具有朝向所述第1连接位置分支的第1分支位置及朝向所述第2连接位置分支的第2分支位置;多个第1切换构件,能排他地切换第1状态与第2状态,且相对于所述多个第1分支连接流路各自设置,在该第1状态下,冷媒能够经由所述第1连接部分而在所述第1连接流路与所述第1延长部分之间流动,在该第2状态下,冷媒能够经由所述第3连接流路而在所述第1分支位置与所述第1延长部分之间流动;以及多个第2切换构件,能排他地切换第3状态和第4状态且相对于所述多个第2分支连接流路而各自设置,在该第3状态下,冷媒能够经由所述第2连接部分而在所述第2连接流路与所。
18、述第2延长部分之间流动,在该第4状态下,冷媒能够经由所述第3连接流路而在所述第2分支位置与所述第2延长部分之间流动,所述多个第1切换构件及所述多个第2切换构件构成为获取以下的状态A及状态B状态A是该连接单元使从所述室外单元供给的冷媒向所述多个室内单元并联地流动并返回至所述室外单元的状态,状态B是该连接单元使从所述室外单元供给的冷媒在被分为第1室内单元群与第2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向所述第1室内单元群与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串联地流动,且在所述第1室内单元群或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包括多个所述室内单元的情况下,向所述第1室内单元群或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所包含的多个所述室内单元并联地流动,并返回至。
19、所述室外单元的状态。11一种空调装置,具备包括压缩机及第1热交换器的室外单元;各自包括第2热交换器的多个室内单元;以及与所述室外单元及所述多个室内单元连接的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单元。权利要求书CN104094063A1/42页6连接单元及空调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对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与空调装置的多个室内单元进行连接的连接单元及具备该连接单元的空调装置。背景技术0002在包括多个室内单元的多空调机中,需要按每个室内单元来控制冷媒流量。作为其方法的1种,提出利用设置于各室内单元的冷媒管路中的调节机构电子膨胀阀等,根据各室内的空调负载来控制冷媒的流量的方案参照专利文献1。0003。
20、【在先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0005【专利文献1】JP专利第3005485号公报发明内容0006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0007只要各室内的空调条件室内的温度及湿度、来自室内及外部的热负载、设定温度等相同,仅利用上述现有的方法,也能在COPCOEFCIENTOFPERFORMANCE高的状态下运行。但是,在各室内的空调条件不同的情况下仅利用上述现有的方法是难以始终以高COP进行运行的。0008这种状况下,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就是提供一种用于即便在各室内单元的空调条件不同的情况下也能构成以高COP进行运行的空调装置的连接单元。0009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0010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以。
21、下连接单元。0011一种连接单元,是对能切换冷气与暖气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和多个室内单元进行连接的连接单元,其具备0012热交换器,其包括第1流路及第2流路,且能够在流经所述第1流路的冷媒与流经所述第2流路的冷媒之间进行热交换;0013第1冷媒流路,其与所述第2流路的一端连接且与所述室外单元连接;0014第2冷媒流路,其与所述第1流路的一端连接且与所述室外单元连接;0015第3冷媒流路,其与所述第1流路的另一端连接;0016多个第1分支流路,与所述多个室内单元分别连接,从所述第1冷媒流路分支,且各自被分为比第1位置更靠近所述第1冷媒流路的第1连接部分、及作为其余部分的第1延长部,该第1位置远离。
22、从所述第1冷媒流路分支的位置;0017多个第2分支流路,与所述多个室内单元分别连接,从所述第3冷媒流路分支,且各自被分为比第2位置更靠近所述第3冷媒流路的第2连接部分、及作为其余部分的第2延长部分,该第2位置远离从所述第3冷媒流路分支的位置;0018第4冷媒流路,其对所述多个第1分支流路的所述第1位置和所述多个第2分支说明书CN104094063A2/42页7流路的所述第2位置进行连接,且具有朝向所述第1位置分支的第1分支位置及朝向所述第2位置分支的第2分支位置;0019第5冷媒流路,其对位于所述第4冷媒流路的所述第1分支位置及所述第2分支位置之间的第3位置和所述第2冷媒流路中的第4位置进行连。
23、接;0020第6冷媒流路,其在位于所述第1分支位置与所述第3位置之间的第3分支位置处自所述第4冷媒流路分支,且与所述第2流路的另一端连接;0021多个第1切换构件,能排他地切换第1状态与第2状态,且相对于所述多个第1分支流路而分别设置,在该第1状态下,冷媒能经由所述第1连接部分而在所述第1冷媒流路与所述第1延长部分之间流动,在该第2状态下,冷媒能经由所述第4冷媒流路而在所述第1分支位置与所述第1延长部分之间流动;0022多个第2切换构件,能排他地切换第3状态与第4状态,且相对于所述多个第2分支流路而分别设置,在该第3状态下,冷媒能经由所述第2连接部分而在所述第3冷媒流路与所述第2延长部分之间流。
24、动,在该第4状态下,冷媒能经由所述第4冷媒流路而在所述第2分支位置与所述第2延长部分之间流动;0023第1开闭阀,其在所述第3分支位置与所述第3位置之间被设置于所述第4冷媒流路;0024第2开闭阀,其被设置于所述第5冷媒流路;0025第3开闭阀,其在比所述多个第1分支流路分支的位置更靠近所述第2流路的所述一端的位置处,被设置于所述第1冷媒流路;0026第4开闭阀,其被设置于所述第6冷媒流路;以及0027第1膨胀阀,其在所述第3位置与所述第2分支位置之间被设置于所述第4冷媒流路,且在气液二相状态的冷媒通过的情况下使该冷媒膨胀,0028所述多个第1切换构件、所述多个第2切换构件、所述第1开闭阀、所。
25、述第2开闭阀、所述第3开闭阀、所述第4开闭阀、及所述第1膨胀阀构成为获取以下的状态A及状态B。0029状态A是该连接单元使从所述室外单元供给的冷媒向所述多个室内单元并联地流动并返回至所述室外单元的状态。0030状态B是该连接单元使从所述室外单元供给的冷媒在被分为第1室内单元群与第2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向所述第1室内单元群与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串联地流动,且在所述第1室内单元群或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包括多个所述室内单元的情况下向所述第1室内单元群或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所包含的多个所述室内单元并联地流动,返回至所述室外单元的状态。0031发明效果0032根据本公开的连接单元,可构成即便在各室。
26、内的空调负载不同的情况下也能以高COP运行的空调装置。附图说明0033图1示意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一例的构成。0034图2示意地表示图1示出的装置的控制器及其连接状态。说明书CN104094063A3/42页80035图3示意地表示图1示出的装置的控制器及其连接状态。0036图4是表示冷气运行时的控制的流程图。0037图5示意地表示冷气运行时、各室内单元的空调负载的差的最大值为给定值以下时的冷媒回路的状态。0038图6示意地表示冷气运行时、各室内单元的空调负载的差的最大值比给定值更大时的冷媒回路的状态。0039图7A是表示图6的冷媒回路中的冷媒的状态的莫理尔图線图MOLLIERDIA。
27、GRAM。0040图7B是表示冷媒的状态的流程图。0041图8是表示暖气运行时的控制的流程图。0042图9示意地表示暖气运行时、各室内单元的空调负载的差的最大值比给定值更大时的冷媒回路的状态。0043图10A是表示图9的冷媒回路中的冷媒的状态的莫理尔图。0044图10B是表示图9的冷媒回路中的冷媒的状态的流程图。0045图11示意地表示将图1示出的装置的一部分变更后的一例的构成。0046图12示意地表示将图1示出的装置的一部分变更后的另一例的构成。0047图13示意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一例的构成。0048图14示意地表示图13示出的装置的控制器及其连接状态。0049图15示意地表示图。
28、13示出的装置的控制器及其连接状态。0050图16示意地表示冷气运行时、各室内单元的空调负载的差的最大值为给定值以下时的冷媒回路的状态。0051图17示意地表示冷气运行时、各室内单元的空调负载的差的最大值比给定值更大时的冷媒回路的状态。0052图18示意地表示将图13示出的装置的一部分变更后的一例的构成。0053图19示意地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一例的构成。0054图20是表示暖气运行时的控制的流程图。0055图21示意地表示暖气运行时、各室内单元的空调负载的差的最大值为给定值以下时的冷媒回路的状态。0056图22示意地表示暖气运行时、各室内单元的空调负载的差的最大值比给定值更大时的冷媒。
29、回路的状态。0057图23示意地表示将图19示出的装置的一部分变更后的一例的构成。0058图24示意地表示暖气运行时、各室内单元的空调负载的差的最大值为给定值以下时的冷媒回路的状态。0059图25示意地表示暖气运行时、各室内单元的空调负载的差的最大值比给定值更大时的冷媒回路的状态。0060图26示意地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一例的构成。0061图27示意地表示图26示出的装置的控制器及其连接状态。0062图28是表示暖气运行时的控制的流程图。0063图29示意地表示暖气运行时、各室内单元的空调负载的差的最大值为给定值以说明书CN104094063A4/42页9下时的冷媒回路的状态。0064。
30、图30示意地表示暖气运行时、各室内单元的空调负载的差的最大值比给定值更大时的冷媒回路的状态。0065图31A是表示图30的冷媒回路中的冷媒的状态的莫理尔图。0066图31B是表示图30的冷媒回路中的冷媒的状态的流程图。0067图32示意地表示冷气运行时、各室内单元的空调负载的差的最大值比给定值更大时的冷媒回路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0068以下对本公开的形态进行说明。其中,在以下的说明中虽然针对本公开的形态举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以下所说明的例子。00690070本公开的第1形态提供以下的连接单元。0071是对能切换冷气与暖气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和多个室内单元进行连接的连接单元,具备00。
31、72热交换器,其包括第1流路及第2流路,且能够在流经所述第1流路的冷媒与流经所述第2流路的冷媒之间进行热交换;0073第1冷媒流路,其与所述第2流路的一端连接且与所述室外单元连接;0074第2冷媒流路,其与所述第1流路的一端连接且与所述室外单元连接;0075第3冷媒流路,其与所述第1流路的另一端连接;0076多个第1分支流路,与所述多个室内单元分别连接,从所述第1冷媒流路分支,且各自被分为比第1位置更靠近所述第1冷媒流路的第1连接部分、及作为其余部分的第1延长部,该第1位置远离从所述第1冷媒流路分支的位置;0077多个第2分支流路,与所述多个室内单元分别连接,从所述第3冷媒流路分支,且各自被分。
32、为比第2位置更靠近所述第3冷媒流路的第2连接部分、及作为其余部分的第2延长部分,该第2位置远离从所述第3冷媒流路分支的位置;0078第4冷媒流路,其对所述多个第1分支流路的所述第1位置和所述多个第2分支流路的所述第2位置进行连接,且具有朝向所述第1位置分支的第1分支位置及朝向所述第2位置分支的第2分支位置;0079第5冷媒流路,其对位于所述第4冷媒流路的所述第1分支位置及所述第2分支位置之间的第3位置和所述第2冷媒流路中的第4位置进行连接;0080第6冷媒流路,其在位于所述第1分支位置与所述第3位置之间的第3分支位置处自所述第4冷媒流路分支,且与所述第2流路的另一端连接;0081多个第1切换构。
33、件,能排他地切换第1状态与第2状态,且相对于所述多个第1分支流路而分别设置,在该第1状态下,冷媒能经由所述第1连接部分而在所述第1冷媒流路与所述第1延长部分之间流动,在该第2状态下,冷媒能经由所述第4冷媒流路而在所述第1分支位置与所述第1延长部分之间流动;0082多个第2切换构件,能排他地切换第3状态与第4状态,且相对于所述多个第2分支流路而分别设置,在该第3状态下,冷媒能经由所述第2连接部分而在所述第3冷媒流路说明书CN104094063A5/42页10与所述第2延长部分之间流动,在该第4状态下,冷媒能经由所述第4冷媒流路而在所述第2分支位置与所述第2延长部分之间流动;0083第1开闭阀,其。
34、在所述第3分支位置与所述第3位置之间被设置于所述第4冷媒流路;0084第2开闭阀,其被设置于所述第5冷媒流路;0085第3开闭阀,其在比所述多个第1分支流路分支的位置更靠近所述第2流路的所述一端的位置处,被设置于所述第1冷媒流路;0086第4开闭阀,其被设置于所述第6冷媒流路;以及0087第1膨胀阀,其在所述第3位置与所述第2分支位置之间被设置于所述第4冷媒流路,且在气液二相状态的冷媒通过的情况下使该冷媒膨胀,0088所述多个第1切换构件、所述多个第2切换构件、所述第1开闭阀、所述第2开闭阀、所述第3开闭阀、所述第4开闭阀、及所述第1膨胀阀构成为获取以下的状态A及状态B。0089状态A是该连接。
35、单元使从所述室外单元供给的冷媒向所述多个室内单元并联地流动后返回至所述室外单元的状态。0090状态B是该连接单元使从所述室外单元供给的冷媒在被分为第1室内单元群与第2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向所述第1室内单元群与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串联流动,且在所述第1室内单元群或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包括多个所述室内单元的情况下,向所述第1室内单元群或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所包含的多个所述室内单元并联地流动,然后返回至所述室外单元的状态。0091根据第1形态,例如在空调装置的暖气运行时,根据需要可以切换使从室外单元供给的冷媒在多个室内单元内并联地流动后返回至室外单元的状态;和多个室内单元被分为第1室内单元群及。
36、第2室内单元群,从室外单元供给的冷媒在第1室内单元群与第2室内单元群内串联地流动,且在第1室内单元群或第2室内单元群包括多个室内单元的情况下在第1室内单元群或第2室内单元群所包含的多个室内单元内并联地流动,然后返回至室外单元的状态。由此,根据需要,可在接下来要流动的室内单元群内回收通过了冷媒最初流动的室内单元群后的冷媒所具备的焓ENTHALPY。为此,可以进行有效的暖气运行。结果,根据第1形态能以高COP运行空调装置。00920093本公开的第2形态提供一种连接单元,在第1形态的基础上,0094还具备气液分离器,其设置于所述第4冷媒流路的所述第3位置,在气液二相状态的冷媒经由所述第1膨胀阀而流。
37、入的情况下将该冷媒分离成液体冷媒与气体冷媒,0095所述气液分离器构成为所述气体冷媒从所述气液分离器朝向所述第1分支流路而流经所述第4冷媒流路、且所述液体冷媒从所述气液分离器流经所述第5冷媒流路,0096所述第2开闭阀是在所述液体冷媒在所述第5冷媒流路内流动的情况下使所述液体冷媒膨胀的第2膨胀阀。0097根据第2形态,例如在空调装置的暖气运行时,根据需要,流经第1室内单元群的冷媒通过第1膨胀阀后被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被分离后的气体冷媒在第2室内单元群中被利用。该情况下,通过用第1膨胀阀控制流经第1室内单元群后的冷媒的压力,从而说明书CN104094063A106/42页11可控制流入第2室。
38、内单元群的冷媒的状态。在使流经第1室内单元群的室内单元后的冷媒合流之后,进入气液分离器之前仅用第1膨胀阀就能够控制冷媒的状态压力。为此,根据第2形态,流入第2室内单元群的冷媒的状态的控制变得容易。00980099本公开的第3形态提供连接单元,在第1形态或第2形态的基础上,所述第1切换构件是设置在所述第1分支流路的所述第1位置的三通阀,所述第2切换构件是设置在所述第2分支流路的所述第2位置的三通阀。根据第3形态,可以容易地进行第1状态与第2状态的切换及第3状态与第4状态的切换。01000101本公开的第4形态提供连接单元,在第1形态第3形态的任一个的基础上,还具备控制器,其计算所述多个室内单元各。
39、自的空调负载并确定所述空调装置的运行模式,根据所述运行模式来控制所述多个第1切换构件的状态、所述多个第2切换构件的状态、所述第1开闭阀的状态、所述第2开闭阀的状态、所述第3开闭阀的状态、所述第4开闭阀的状态、及所述第1膨胀阀的状态。根据第4形态,通过连接单元的控制器,能根据空调装置的运行模式而以高COP运行空调装置。01020103本公开的第5形态提供连接单元,在第4形态的基础上,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空调负载来控制设置于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各冷媒管路的调节机构的开度。根据第5形态,通过连接单元的控制器,能根据空调负载来控制各室内单元的调节机构的开度。01040105本公开的第6形态提供连接单元,。
40、在具有第1形态的特征的第4形态的基础上,0106所述第4冷媒流路构成为冷媒未被分离成液体冷媒与气体冷媒而流经所述第4冷媒流路,0107所述第2开闭阀是获取2个状态、即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的阀,0108在所述空调装置的暖气运行时,所述控制器0109在所述各空调负载之间的差的最大值为给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多个第1切换构件、所述多个第2切换构件、及所述第3开闭阀,以使所述多个第1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1状态、所述多个第2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3状态、所述第3开闭阀成为关闭的状态,0110在所述各空调负载之间的差的最大值比给定值更大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室内单元分为所述空调负载大的所述第1室内单元群与所述空。
41、调负载小的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控制所述多个第1切换构件、所述多个第2切换构件、所述第1开闭阀、所述第2开闭阀、所述第3开闭阀、及所述第1膨胀阀,以使所述第1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室内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1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1状态,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室内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1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2状态,所述第1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室内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2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4状态,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室内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2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3状态,所述第1开闭阀成为打开的状态,所述第2开闭阀成为关闭的状态,所述第3开闭阀成为关闭的状态,所述第1膨胀阀成为使冷媒通过的状态。0111根据第6形态,连接单元。
42、的控制器,在空调装置的暖气运行时,在各空调负载之间的差的最大值为给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多个第1切换构件、多个第2切换构件、及第3说明书CN104094063A117/42页12开闭阀,以使多个室内单元与室外单元并联地连接。再有,连接单元的控制器,在空调装置的暖气运行时,在各空调负载之间的差的最大值比给定值大的情况下,控制多个第1切换构件的状态、多个第2切换构件的状态、第1开闭阀的状态、第2开闭阀的状态、第3开闭阀的状态、第4开闭阀的状态、及第1膨胀阀的状态,以使第1室内单元群与第2室内单元群串联地连接。由此,根据需要,可在接下来要流动的室内单元群内回收通过了冷媒最初流动的室内单元群后的冷媒所。
43、具备的焓。为此,可以进行有效的暖气运行。01120113本公开的第7形态提供连接单元,在具有第2形态的特征的第4形态的基础上,0114所述空调装置的暖气运行时,所述控制器0115在所述各空调负载之间的差的最大值为给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多个第1切换构件、所述多个第2切换构件、及所述第3开闭阀,以使所述多个第1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1状态、所述多个第2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3状态、所述第3开闭阀成为关闭的状态,0116在所述各空调负载之间的差的最大值比给定值更大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室内单元分为所述空调负载大的第1室内单元群与所述空调负载小的第2室内单元群,控制所述多个第1切换构件、所述多个第2切换构。
44、件、所述第1开闭阀、所述第2开闭阀、所述第3开闭阀、及所述第1膨胀阀,以使所述第1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室内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1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1状态,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室内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1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2状态,所述第1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室内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2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4状态,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室内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2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3状态,所述第1开闭阀成为打开的状态,所述第2膨胀阀成为使冷媒膨胀的状态,所述第3开闭阀成为关闭的状态,所述第1膨胀阀成为使冷媒通过的状态。0117根据第7形态,可以根据需要在接着流动的室内单元群回收通过了冷媒最初流动的室内单元群后的冷媒。
45、所具备的焓。为此,可以进行有效的暖气运行。再有,空调装置的暖气运行时,根据需要,流经第1室内单元群的冷媒通过第1膨胀阀后由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在第2室内单元群中利用分离后的气体冷媒。01180119本公开的第8形态提供连接单元,在第4形态的基础上,0120所述空调装置的冷气运行时,所述控制器0121在所述各空调负载之间的差的最大值为给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多个第1切换构件、所述多个第2切换构件、及所述第3开闭阀,以使所述多个第1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1状态、所述多个第2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3状态、所述第3开闭阀成为关闭的状态,0122在所述各空调负载之间的差的最大值比给定值大的情况下,将所述。
46、多个室内单元分为所述空调负载大的所述第1室内单元群与所述空调负载小的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控制所述多个第1切换构件、所述多个第2切换构件、所述第1开闭阀、所述第2开闭阀、所述第3开闭阀、所述第4开闭阀、及所述第1膨胀阀,以使所述第1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室内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1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1状态,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室内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1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2状态,所述第1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室内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2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3状态,所述第2室内单元群的所述室内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2切换构件成为所述第4状态,所述第1开闭阀成为关闭的状态,所述第2开闭阀成为说明书CN104094063A12。
47、8/42页13打开的状态,所述第3开闭阀成为打开的状态,所述第4开闭阀成为打开的状态,所述第1膨胀阀成为使冷媒通过的状态。0123根据第8形态,在多个室内单元间的空调负载的差变大的情况下,在流经空调负载小的室内单元后流经连接单元的热交换器的第2流路的冷媒、和向空调负载大的室内单元流动前的流经连接单元的热交换器的第1流路的冷媒之间进行热交换。通过该热交换,能够使流入空调负载大的室内单元群的冷媒的温度降低。结果,与通常循环相比,第1冷媒回路空调负载大的第1室内单元群的蒸发器内的蒸发的焓差增大。因此,由于与通常循环相比,同等的冷气能力所需要的蒸发温度上升,故可减轻压缩机的压缩功,与通常运行相比,CO。
48、P提高。01240125本公开的第9形态提供连接单元,在第4形态的基础上,0126还具备在所述第2流路的所述一端的近旁形成所述第1冷媒流路的管路上设置的过热度测量用温度传感器或在所述第1流路的所述另一端的近旁形成所述第3冷媒流路的管路上设置的过冷却度测量用温度传感器,0127所述控制器参照用所述过热度测量用温度传感器或所述过冷却度测量用温度传感器测量出的温度,对设置在所述多个室内单元各自的冷媒管路的多个调节机构之中至少1个调节机构的开度进行控制。0128根据第9形态,连接单元的控制器可根据流经第1流路后的冷媒的过冷却度或流经第2流路后的冷媒的过热度,对设置在多个室内单元各自的冷媒管路的多个调节。
49、机构之中至少1个调节机构的开度进行控制。01290130本公开的第10形态提供以下的连接单元。0131是对能切换冷气与暖气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和多个室内单元进行连接的连接单元,具备0132第1连接流路,其与所述室外单元连接;0133第2连接流路,其与所述室外单元连接;0134多个第1分支连接流路,与所述多个室内单元各自连接,从所述第1连接流路分支,且各自被分为比远离从所述第1连接流路分支的位置的第1连接位置更靠近所述第1连接流路的第1连接部分、及作为其余部分的第1延长部分;0135多个第2分支连接流路,与所述多个室内单元各自连接,从所述第2连接流路分支,且各自被分为比远离从所述第2连接流路分支的位置的第2连接位置更靠近所述第2连接流路的第2连接部分、及作为其余部分的第2延长部分;0136第3连接流路,其对所述多个第1分支连接流路的所述第1连接位置和所述多个第2分支连接流路的所述第2连接位置进行连接,且具有朝向所述第1连接位置分支的第1分支位置及朝向所述第2连接位置分支的第2分支位置;0137多个第1切换构件,能排他地切换第1状态与第2状态,且相对于所述多个第1分支连接流路各自设置,在该第1状态下,冷媒能够经由所述第1连接部分而在所述第1连接流路与所述第1延长部分之间流动,在该第2状态下,冷媒能够经由所述第3连接流路而在所述第1分支位置与所述第1延长部分之间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