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脘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用于治疗胃脘痛火郁证。背景技术 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经常疼痛为主证, 是一种常见、 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 ; 它包括 了现代医学的胃、 十二指肠溃疡, 急、 慢性胃炎、 胃神经官能证、 胃下垂、 胃癌等, 其中以消化 性溃疡、 慢性胃炎所致胃脘痛多见。胃脘痛中医治疗可归纳为 (1) 辨证论治法 : 根据病机 随证加减 ; (2) 固定分型、 固定方剂法 : 即每一证型固定一方, 不进行加减 ; (3) 协定处方、 秘方、 专方 : 体现某些中医药专家的独特经验 ; (4) 中成药。胃脘痛辨证分型, 过去以虚、 寒 证候多见, 随着时代的不同, 正在发生变化, 现代生活水平提高, 生活节奏加快, 饮食习惯变 化, 特别是烟、 酒、 辛辣及甘肥厚味增多, 火郁证候明显增多。 目前, 国内外治疗消化性溃疡, 临床疗效较好的西药为 H2 受体阻断剂 ; 甲氰咪胍、 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及新型特异性胃酸 分泌抑制剂 - 洛赛克, 溃疡治愈率可达 66 ~ 90%以上, 但由于西药治疗溃疡病复发率高, 且对肝脏、 造血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 某些西药还引起胃粘膜增生等反应, 使其应 用受到一定限制 ; 慢性胃炎, 目前尚无特效西药 ; 自 1982 年 Warren 首次从人胃粘膜中分离 出幽门螺旋杆菌 (HP) 以来, 现代医学深入研究了 HP 与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密切关系, 一些能消灭 HP 的药物, 不但可以使溃疡愈合, 胃粘膜炎症消失, 还能降低复发率 ; 西药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用铋剂或抗菌素 : 痢特灵、 羟氨苄青霉素、 庆大霉素、 灭滴灵, 虽有一定效 果, 但远未形成理想的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方案, 而且抗菌素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极易形成耐药菌株而失效。 目前, 市场上治疗胃脘痛火郁证型中成药很少, 抗幽门螺旋杆菌 中药新药尚待研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胃脘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用于治疗胃脘痛火郁 证。
以传统中医理论指导组方, 方中黄连除胃中积热, 泻肝火以安胃为君药 ; 白芍柔 肝、 止胃脘疼痛为臣药 ; 地榆清胃肠中郁火, 收敛止血 ; 白及止血、 消肿、 生肌 ; 鸡内金消胃 肿食积, 三味共为佐助药 ; 全方清胃泻火, 柔肝止痛, 对胃脘痛火郁证型相符, 医理有据。
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也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 各组分用量为 在下述重量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疗效 :
黄连 600 ~ 650 份, 白芍 600 ~ 650 份, 地榆 200 ~ 216 份, 白及 300 ~ 326 份, 鸡 内金 200 ~ 216 份。
优选为 :
黄连 625 份, 白芍 625 份, 地榆 208 份, 白及 313 份, 鸡内金 208 份。
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优选地, 本 发明药物活性组分的制备方法如下 :黄连和 5/6 处方量的白芍用水提取两次, 其余药材打细粉, 第一次加水煮 2.0 ~ 3.0 小时, 第二次加水煮 1.5 ~ 2.5 小时, 减压浓缩、 真空干燥, 最后浸膏粉和药材粉混合。
优选为 :
黄连和 5/6 处方量的白芍用水提取两次, 其余药物打细粉, 第一次加水煮 2.5 小 时, 第二次加水煮 2.0 小时, 减压浓缩、 真空干燥, 最后浸膏粉和药材粉混合。
本发明用于治疗胃脘痛火郁证, 抗幽门螺旋杆菌实验研究初步证实 : 本发明有较 好的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 治疗胃脘痛火郁证型具有疗效高、 兼有抗幽门螺旋杆菌、 促 进溃疡愈合, 消除胃粘膜炎症、 减少复发的特点, 且用药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黄连 600g, 白芍 600g, 地榆 200g, 白及 300g, 鸡内金 200g。
黄连和 5/6 处方量的白芍用水提取两次, 其余药材打细粉, 第一次加水煮 2.0 小 时, 第二次加水煮 2.5 小时, 减压浓缩、 真空干燥, 最后浸膏粉和药材粉混合。
实施例 2 黄连 625g, 白芍 625g, 地榆 208g, 白及 313g, 鸡内金 208g。
黄连和 5/6 处方量的白芍用水提取两次, 其余药物打细粉, 第一次加水煮 2.5 小 时, 第二次加水煮 2.0 小时, 减压浓缩、 真空干燥, 最后浸膏粉和药材粉混合。
上述处方量制成的有效成分加入制备微丸的常规辅料, 制成 1000g 微丸, 相当原 汤剂处方量的 104 倍。
实施例 3
黄连 650g, 白芍 650g, 地榆 216g, 白及 326g, 鸡内金 216g。
黄连和 5/6 处方量的白芍用水提取两次, 其余药材打细粉, 第一次加水煮 3.0 小 时, 第二次加水煮 1.5 小时, 减压浓缩、 真空干燥, 最后浸膏粉和药材粉混合。
下面通过主要药效学试验来进一步验证本发明。
试验材料
1、 药品与主要试剂
本发明药物, 以下简称 : 清胃止痛微丸, 由吉林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批号 为 070128, 3.2g/ 包, 每克相当生药 19.8 克。
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由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 H41023222, 批号 061201, 0.15 克 ( 以 C13H22N4O3S 计 )。
胃乐新颗粒由白求恩医科大学制药厂生产, 国药准字 Z22023628, 批号 070204, 口 服, 一次 5g, 一日 3 次。 为猴头菌浸膏制成的颗粒剂, 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消化性胃及十二 指肠球部溃疡, 结肠火以及消化不良、 便潜血。
统计学处理 : 计量资料多组之间比较用方差分析, 两组间比较用 t 检验。
2、 动物
Wistar 大鼠, 300 只, 雌雄兼用, 体重 190-205, 用作胃溃疡、 急性胃炎造模 ( 其中应 激性溃疡只用雌鼠 ) 及胃液分泌试验。
昆明种系清洁级小鼠, 雌雄兼用, 60 只体重 20-22g 用作镇痛试验。
统计学处理 : 计量资料多组之间比较用方差分析, 两组间比较用 t 检验。
1、 清胃止痛微丸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 :
清胃止痛微丸对大鼠水浸束缚应激性胃溃疡模型的影响, 观察该药品对胃溃疡的 保护作用。
应激性胃溃疡造模及溃疡点数观察, 按照方法, 采用束缚水浸造模, 造模钱大鼠禁 食 24 小时, 自由饮水, 末次灌胃给药后半小时将动物装入特制铁丝笼内, 浸入 23 的水中, 8 小时后取出, 颈椎脱位处死, 剖腹暴露胃, 结扎贲门及幽门, 将 10ml 生理盐注入胃内, 取出 胃, 以 5%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胃标本, 1 小时后沿胃大弯剖开胃, 冲洗胃内容物, 棉签擦去血 块; 观察胃部出现的点状或线状溃疡数目, 计数溃疡点数。
本项试验用 60 只大鼠均为雌性, 随机分设一下 6 组 :
蒸馏水对照组, 灌服等体积蒸馏水。
中药阳性对照组, 经文献查找及市场调查, 选择胃乐新颗粒作对照, 大鼠灌胃剂量 为 2.07g/kg, 相当临床 3 倍量。
西药阳性对照组, 选用雷尼替丁, 依据成人 300mg/ 天, 灌胃剂量为 0.08g/kg, 相当 临床 3 倍量。
清胃止痛微丸设 3、 6、 9 倍 3 个剂量组, 灌服剂量按动物系数拆算分别为 2.59g/kg, 5.13g/kg, 10.26g/kg。以上各组均造模前预防给药, 每日 1 次, 每次灌药体积为 2ml/100g, 连续 4 天, 各组的溃疡点数及抑制率见表 1。
表 1 清胃止痛微丸对应激性胃溃疡模型的作用
①与蒸馏水对照组比 : P < 0.01 ; ②与胃乐新对照组比 : P < 0.05
由上表可见, 给药各组溃疡点均低于蒸馏水对照组, 均差异有显著性 (P < 0.01) ; 清胃止痛微丸 3 个剂量组溃疡点数低于胃乐新颗粒对照组, 均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 略 高于雷尼替丁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清胃止痛微丸对利血平性胃溃疡模型的作用, 观察该药品对利血平性溃疡的预防 作用。
造模参照徐氏方法进行, 造模前禁食 24 小时, 末次给药后半小时, ip 利血平 4mg/ kg, 18 小时后观察胃溃疡。 本项试验的分组, 各组灌药剂量、 时间、 溃疡点数观察的方法均同 1.1 项试验, 各组观察结果见表 2。
表 2 清胃止痛微丸对利血平性胃溃疡的作用
①与蒸馏水对照组比 : P < 0.01 ; ②与胃乐新对照组比 : P < 0.05
由上表可见, 给药各组溃疡点均低于蒸馏水对照组, 均差异有显著性 (P < 0.01) ; 清胃止痛微丸 3 个剂量组溃疡点数低于胃乐新颗粒对照组, 均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 清 胃止痛微丸各项溃疡点数虽略高于雷尼替丁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清胃止痛微丸对乙酸法胃溃疡模型愈合的影响。
乙酸烧灼胃溃疡模型造模按 Okabe 及李氏方法进行, 大鼠试验前禁食 24 小时, 自由饮水, 将内径 5mm, 长 30mm 的玻璃垂直放置于胃体部浆膜面上, 向管腔内注入冰乙酸 0.2ml, 1.5 分钟后立即用棉签插入玻璃管沾去乙酸, 移去玻璃管, 术后正常饮食, 第二天随 机分设 6 个组, 各组灌胃及剂量同 1.1 项试验, 连续灌药 10 天, 10 天后剖杀动物, 按 Okabe 方法测量溃疡体积, 并分 10 级用溃疡指数表示, 计数溃疡抑制率, 各组观察结果见表 3。
表 3 清胃止痛微丸对乙酸烧灼法胃溃疡模型的作用
①与蒸馏水对照组比 : P < 0.01 ; ②与胃乐新对照组比 : P < 0.05
由上表可见, 给药各组溃疡点均低于蒸馏水对照组, 均差异有显著性 (P < 0.01) ; 清胃止痛微丸 3 个剂量组溃疡指数均低于胃乐新对照组, 均差异显著 (P < 0.05), 但略高于 雷尼替丁对照组, 差异无显著性 (P < 0.05)。
2、 清胃止痛微丸对乙醇引起的大鼠胃粘膜急性炎症病变的影响。
大鼠急性胃炎造模及胃粘膜病变观察方法按徐氏方法进行, 造模前禁食 24 小时, 以 15%的乙醇, 1ml/100gde 剂量给大鼠灌胃, 4 小时后, 处死动物, 解剖动物, 解剖取胃, 冲 洗胃内容物, 观察胃粘膜病变, 根据病变程度进行记分, 分为 : 局部充血发红记 1 分, 点状出 血或点状糜烂各记 1 分, 线状糜烂 1 个记 3 分, 以总分作为指数表示。本实验的分组, 各组 灌药剂量、 时间均同 1.1 项试验的方法。各组观察结果见表 4。
表4清胃止痛微丸对乙醇性胃炎的作用①与蒸馏水、 胃乐新对照组分别比均 : P < 0.05 ;
②与雷尼替丁对照组比 : P < 0.05
由上表可见, 清胃止痛微丸各剂量的病变记分明显低于蒸馏水对照组和胃乐新对 照组 (P < 0.05), 6 倍、 9 倍量组低于雷尼替丁对照组 (P < 0.05)。
3、 清胃止痛微丸对大鼠胃酸分泌的影响
本项试验采用幽门结扎法, 分组灌胃剂量、 给药时间同 1.1 项试验, 收集幽门结扎 后 5 小时的胃液, 以 3000 转 / 分离心 15 分钟, 分别测胃液量, 游离酸、 总酸度、 总酸排出量, 胃酸测定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 测定结果见表 5。
表 5 清胃止痛微丸对大鼠胃酸分泌的影响
n =动物数
①与蒸馏水对照组比 : P < 0.05 ; ②与胃乐新颗粒组 P < 0.05 ;
③与雷尼替丁组比 P < 0.05
由上表可见, 清胃止痛微丸各剂量的胃液量, 总酸排出量均低于蒸馏水对照组, 均 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 ; 清胃止痛微丸 9 倍量组的游离酸及总酸度亦低于胃乐新对照 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 ; 但清胃止痛微丸各剂量的四项指标均高于雷尼替丁对照组, 差异亦有显著性 (P < 0.05)。
4、 清胃止痛微丸醋酸引起小鼠腹痛的影响
本项试验按李氏方法进行 (6) 分设 6 组, (1) 蒸馏水对照组, 灌服等体积蒸馏水 ; (2) 中药阳性药对照组, 灌服胃乐新颗粒, 剂量为 3.0g/kg, 相当临床 3 倍量 ; (3) 西药阳性
药对照组, 灌服雷尼替丁胶囊, 剂量为 0.12g/kg, 相当 3 倍量 ; (4) 清胃止痛微丸 3 个剂量 组, 灌服剂量分别为 7.41g/kg, 14.8g/kg, 22.23g/kg 生药量, 依次相当临床 3、 6、 9 倍量。各 组预防给药 4 天, 每天 1 次, 于末次给药后 1 小时, 每鼠腹腔注射 0.6%冰醋酸 0.1ml/10g, 记录 20 分钟内各鼠扭体次数及潜伏时间, 结果见表 6。
表 6 清胃止痛微丸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的影响
①与蒸馏水对照组比均 P < 0.01 或 P < 0.05 ; ②与胃乐新对照组比均 P < 0.05 ;
③与雷尼替丁对照组比 P < 0.01
由上表可见, 给药各组与蒸馏水对照组比, 均扭体次数减少, 潜伏时间延长, 除胃 乐新组潜伏时间一项外, 均差异有显著性 P < 0.01 或 P < 0.05 ; 清胃止痛微丸 3 个剂量与 胃乐新对照组比, 亦呈扭体次数减少, 潜伏时间延长, 均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 ; 清胃止痛 微丸 9 倍量组与雷尼替丁对照组比, 扭体次数与潜伏时间均接近。说明清胃止痛微丸有一 定的镇痛作用。
实验结论
胃脘痛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消化性溃疡及急、 慢性胃炎等病, 清胃止痛微丸治疗胃 脘痛火郁证药证相符, 为了探讨该药品治疗胃脘痛的药效学基础, 本试验复制了大鼠应激 性, 利血平性及乙酸烧灼性三种溃疡模型, 模型成功率为 100%, 同时复制了大鼠乙醇急性 胃炎模型 ; 并进行了大鼠胃酸分泌测量及小鼠止痛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
1、 清胃止痛微丸具有抗溃疡作用 :
对水浸束缚应激性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对利血平性胃溃疡有明显保护作 用, 溃疡点数均显著降低。
对乙酸烧灼法胃溃疡模型有显著促进溃疡愈合作用, 溃疡指数显著降低。
2、 清胃止痛微丸能较少大鼠乙醇性急性胃炎病变记分, 对胃粘膜损伤有明显的保 护作用。
3、 清胃止痛微丸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明显减少冰醋酸腹腔注射引起的小鼠扭体 次数及延长疼痛潜伏作用。
4、 清胃止痛微丸能明显减少大鼠胃液分泌量, 及降低游离酸, 总酸度, 总酸排出量 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