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脱碳真空泵油气回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进型脱碳真空泵油气回收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00441A43申请公布日20110406CN102000441ACN102000441A21申请号201010512563022申请日20101020B01D5/00200601B01D19/0020060171申请人王胜伟地址274000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武胜桥乡玉皇庙村92号72发明人王胜伟王金书王建伟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37218代理人张贵宾54发明名称改进型脱碳真空泵油气回收装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真空泵的应用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改进型脱碳真空泵油气回收装置。该改进型脱碳真空泵油气回收装置,包括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的出口上连接有汽水分。
2、离罐,汽水分离罐顶端的出气口上连接有冷凝器,冷凝器的下方收集口上连接有油品储存罐。本发明结构紧凑,组装合理,零部件之间便于拆装,能有效收集真空泵排出的油品,降低损耗,增加效益的同时,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CN102000451A1/1页21一种改进型脱碳真空泵油气回收装置,包括真空泵1,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1的出口上连接有汽水分离罐2,汽水分离罐2顶端的出气口上连接有冷凝器3,冷凝器3的下方收集口上连接有油品储存罐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脱碳真空泵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品储存罐4上安装有。
3、穿透罐壁且向下深入的出油管6,出油管6上连通有电泵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脱碳真空泵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凝器3的上端出气口上连接有导出管5。权利要求书CN102000441ACN102000451A1/2页3改进型脱碳真空泵油气回收装置一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真空泵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型脱碳真空泵油气回收装置。二背景技术0002脱碳真空泵带油气较重,所以一般在使用后不久就在其出口上增加储罐作为集油罐,把真空泵出来的油气达到集油罐内,集油罐下部排水,上部去冷凝器,冷凝后的油气重新打回集油罐内,再不定期把油打入装置上的反应罐内,进行再利用。这种设计虽然起到了一定的集油作用,。
4、但是由于油气在冷凝器和集油罐之间的循环,使得冷却效果大大降低,集油量少,而且含水多,需要多次排水。0003现有的真空泵上一般没有安置油雾过滤器,长期吸入真空泵排出的呛人气体,对人体显然不利。因此,大多数用户都用一根胶管套在排气口上,再将胶管通过被打有空的玻璃窗引到室外,这种做法虽然能使呛人的气体排到室外,但在使用、安装上较为麻烦,而且浪费了资源。三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有效节约资源、环保节能的改进型脱碳真空泵油气回收装置。0005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0006一种改进型脱碳真空泵油气回收装置,包括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的出口上连接有汽水分离罐,汽。
5、水分离罐顶端的出气口上连接有冷凝器,冷凝器的下方收集口上连接有油品储存罐。0007本发明在真空泵的基础上,在其出口上设置其油雾排气的回收系统,通过汽水分离罐,收集真空泵排出的液体,并同归冷凝器对释放的油气进行冷凝,并将冷凝的油气从底部释放储存入油品储存罐。0008本发明的更优方案为0009以往出油管是直接焊接在下部罐壁上,本发明改变电泵与集油罐的连接方式,所述油品储存罐上安装有穿透罐壁且向下深入的出油管,出油管上连通有电泵,从而起到良好的隔水作用,减少打向反应罐的轻油的含水量。0010对冷凝器不能冷却下来的油气,在冷凝器的上端出气口上连接导出管,将其高空排放,增加生产的安全性。0011本发明结。
6、构紧凑,组装合理,零部件之间便于拆装,能有效收集真空泵排出的油品,降低损耗,增加效益的同时,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四附图说明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0013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书CN102000441ACN102000451A2/2页40014图中,1真空泵,2汽水分离罐,3冷凝器,4油品储存罐,5导出管,6出油管,7电泵。五具体实施方式0015附图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真空泵1,所述真空泵1的出口上连接有汽水分离罐2,汽水分离罐2顶端的出气口上连接有冷凝器3,冷凝器3的下方收集口上连接有油品储存罐4;所述油品储存罐4上安装有穿透罐壁且向下深入的出油管6,出油管6上连通有电泵;冷凝器3的上端出气口上连接有导出管5。0016从真空泵1排出的油雾在汽水分离罐2的作用下,实现汽液分离,分离出的液体从汽水分离罐2的底端被收集,从其上端气体释放出的汽体进入冷凝器3,在冷凝器3的作用下转化为液体,从其底部收集如油品储存罐4,收集的油品可在电泵7的作用下从出油管6抽出,再利用,实现节能生产;不被冷凝的气体从冷凝器3底端排出,通过导出管5高空排放,增加了生产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说明书CN102000441ACN102000451A1/1页5说明书附图CN10200044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