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358793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18611.7

申请日:

2011.10.19

公开号:

CN102343053A

公开日:

2012.02.0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36/8994申请公布日:20120208|||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94; A61P3/06

主分类号:

A61K36/8994

申请人:

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谢培德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下东大街18-32号1幢5层517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其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2-18,黄芪12-18,茯苓9-15,白术9-15,扁豆9-15,山药9-15,半夏8-12,陈皮4-8,薏苡仁12-18,生山楂12-18,荷叶7-11,泽泻12-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中药针对高脂血症内在病邪,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兼治标本。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以重量份计, 包含以下组分 : 党参 12-18, 黄 芪 12-18, 茯苓 9-15, 白术 9-15, 扁豆 9-15, 山药 9-15, 半夏 8-12, 陈皮 4-8, 薏苡仁 12-18, 生山楂 12-18, 荷叶 7-11, 泽泻 12-18。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以重量份计, 优选包含以下组分 : 党参 15, 黄芪 15, 茯苓 12, 白术 12, 扁豆 12, 山药 12, 半夏 10, 陈皮 6, 薏苡仁 15, 生山楂 15, 荷叶 9, 泽泻 15。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采用片剂、 颗粒剂、 丸剂、 胶囊 剂、 溶液剂、 口服液、 口含片、 颗粒剂、 冲剂、 散剂、 混悬剂、 粉剂。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优选采用溶液剂、 颗粒剂、 丸剂 和胶囊剂。

说明书


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 更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背景技术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 也是倍受关注和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正常生 活的疾病。高脂血症是人体脂质代谢失常, 血浆内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病症。因脂质 多与血浆中蛋白结合, 故又称高脂蛋白血症。本病或有肥胖、 黄色瘤等临床特征, 或无特异 性临床症状。长期高脂血症易导致动脉硬化加速, 尤其是引发和加剧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 等。高脂血症属中医的 “痰证” 、 “虚损” 、 “胸痹” 、 “眩晕” 等范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 其针对高脂血症内在病邪, 辨症 施治, 针对性强, 疗效快, 成本低, 且无毒副作用, 能达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的病因有素体脾虚痰盛 ; 或胃火素旺, 饮食不节, 恣食肥甘, 痰 浊内生 ; 或年老体虚, 脏气衰减, 阴虚痰滞, 终致痰积血瘀, 化为脂浊, 滞留体内而为病。 病理 变化为素体脾虚, 痰湿内盛, 运化不利, 致脂浊郁积。 或阳盛之体, 胃火索旺, 恣食肥甘, 致痰 热壅积, 化为脂浊。或痰积日久, 入络成瘀, 而使痰瘀滞留。或年高体虚, 脏气衰减, 肝肾阴 虚, 阴不化血, 反为痰浊, 痰积血瘀, 亦可化为脂浊, 滞留体内而为病。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 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 以重量份计, 包含以下组分 : 党 参 12-18, 黄芪 12-18, 茯苓 9-15, 白术 9-15, 扁豆 9-15, 山药 9-15, 半夏 8-12, 陈皮 4-8, 薏 苡仁 12-18, 生山楂 12-18, 荷叶 7-11, 泽泻 12-18。
     本发明中药物的机理分析 : 党参 : 味甘 ; 性平。归脾 ; 肺经。健脾补肺、 益气生津。主治脾胃虚弱、 食少便溏、 四肢 乏力、 肺虚喘咳、 气短自汗、 气微两亏诸证。 《本草从新》 : 补中益气, 和脾胃除烦渴。
     黄芪 : 甘, 微温。归肺、 脾、 肝、 肾经。有补气固表、 止汗脱毒、 生肌、 利尿、 退肿之功 效。生用固表托疮。
     茯苓 : 味甘淡平, 入心、 肺、 脾经。渗湿利水, 健脾和胃, 宁心安神。 《本经》 : 主胸胁 逆气, 忧恚惊邪恐悸, 心下结痛, 寒热烦满, 咳逆, 口焦舌干, 利小便。
     白术 : 苦、 甘, 温。归脾、 胃经。健脾益气, 燥湿利水, 止汗, 安胎。 《名医别录》 : 味 甘, 无毒。主治大风在身面, 风眩头痛, 目泪出, 消痰水, 逐皮间风水结肿, 除心下急满, 及霍 乱, 吐下不止, 利腰脐间血, 益津液, 暖胃, 消谷, 嗜食。
     扁豆 : 甘, 微温。归脾、 胃经。补脾和中, 化湿消暑。补气以健脾, 兼能化湿, 药性温 和, 补而不滞。
     山药 : 味甘, 性平。 归脾, 肺, 肾经。补脾养胃, 生津益肺, 补肾涩精。 《本草正》 : 山 药, 能健脾补虚, 滋精固肾, 治诸虚百损。
     半夏 : 味辛 ; 性温 ; 有毒。归脾 ; 胃; 肺经。燥湿化痰 ; 降逆止呕 ; 消痞散结。主治咳喘痰多、 呕吐反胃、 胸脘痞满、 头痛眩晕、 夜卧不安、 瘿瘤痰核、 痈疽肿毒。 《药性论》 : 消痰 涎, 开胃健脾, 止呕吐, 去胸中痰满, 下肺气, 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 能除瘤瘿。气虚 而有痰气, 加而用之。
     陈皮 : 性温, 味辛、 味苦。入脾经、 胃经、 肺经。理气健脾, 调中, 燥湿, 化痰。 《日用 本草》 : 能散能泻, 能温能补, 能消膈气, 化痰涎, 和脾止嗽, 通五淋。
     薏苡仁 : 甘; 淡; 微寒。归脾 ; 肺; 肾经。利湿健脾 ; 舒筋除痹 ; 清热排脓。主治水 肿, 脚气, 小便淋沥, 湿温病, 泄泻带下, 风湿痹痛, 筋脉拘挛, 肺痈, 肠痈, 扁平疣。
     生山楂 : 酸甘 ; 微温 ; 无毒。入脾 ; 胃; 肝; 肺经。消食积 ; 化滞瘀。主治饮食积滞, 脘腹胀痛, 泄泻痢疾, 血瘀痛经, 闭经, 产后腹痛, 恶露不尽。 《日用本草》 : 化食积, 行结气, 健 胃宽膈, 消血痞气块。
     荷叶 : 苦; 涩; 平。归心 ; 肝; 脾; 胆; 肺经。清热解暑 ; 升发清阳 ; 散瘀止血。用于 暑湿烦渴, 头痛眩晕, 脾虚腹胀, 大便泄泻, 叶血下血, 产后恶露不净。
     泽泻 : 味甘 ; 淡; 性寒。归肾、 膀胱经。利水渗湿 ; 泄热通淋。主小便不利 ; 热淋涩 痛; 水肿胀满 ; 泄泻 ; 痰饮眩晕 ; 遗精。 《纲目》 : 泽泻, 气平, 味甘而淡, 淡能渗泄, 气味俱薄, 所以利水而泄下。脾胃有湿热, 则头重而目昏耳鸣, 泽泻渗去其湿, 则热亦随去, 而土气得 令, 清气上行, 天气明爽, 故泽泻有养五脏、 益气力、 治头旋, 聪明耳目之功。 针对脾虚痰积所致的高脂血症, 中医认为脾虚湿盛痰积则体胖虚松, 倦怠乏力 ; 痰湿中阻, 则胸院痞满 ; 痰浊上扰, 则头目晕眩 ; 水湿流于四肢, 则肢体沉重或浮肿 ; 痰湿内 盛, 胃弱脾虚, 则纳差便溏 ; 舌胖苔白厚, 脉濡, 均为脾虚痰积之征。
     方中之选者, 益气健脾, 除湿化痰, 党参健脾补肺, 黄芪益气固表, 茯苓健脾和胃, 白术健脾益气, 扁豆补脾和中, 山药补脾养胃, 半夏燥湿化痰, 陈皮理气健脾 ; 薏苡仁利湿健 脾, 生山楂开胃健脾, 荷叶治脾虚, 泽泻利水渗湿。 全方共奏, 益气健脾, 除湿化痰, 平衡机体 阴阳。针对脾虚痰积所致高脂血症疗效确切, 防治效果显著, 兼治标本。
     本发明的中药剂型可以采用片剂、 颗粒剂、 丸剂、 胶囊剂、 溶液剂、 口服液、 口含片、 颗粒剂、 冲剂、 散剂、 混悬剂、 粉剂。优选地, 可以采用溶液剂、 颗粒剂、 丸剂和胶囊剂。
     使用效果 对 50 名高脂血症患者 (年龄 55-65) 使用本发明的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 持续治疗 1 个 疗程 (1 个月) , 其中 16 例完全治愈, 指标恢复正常 ; 27 例症状缓解 ; 无效 7 例, 总体有效率 达 86%, 且无复发。
     实例 : 患者 1 : 孙某, 男性, 59 岁, 经常头晕头痛、 心烦、 倦怠乏力。检查化验, 其谷丙转氨酶偏 高, 达 96.4u/L, 门冬氨酸转移酶 50.2u/L, 甘油三酯 3.3mmol/L。 服用本发明的中药一周后, 上述症状有所缓解, 后继续服药至 1 个疗程, 症状消失, 经医院化验, 其谷丙转氨酶恢复至 33.6u/L, 门冬氨酸转移酶 25.2u/L, 甘油三酯 1.52mmol/L, 指标显示正常。
     患者 2 : 冯某, 女性, 55 岁, 胸闷、 头晕、 舌胖, 苔白厚。经化验, 谷丙转氨酶 124.8u/ L, 门冬氨酸转移酶 60.2u/L, 甘油三酯 5.3mmol/L。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 1 个疗程, 再次 检查, 其指标已经恢复正常, 谷丙转氨酶 50.2u/L, 门冬氨酸转移酶 20.7u/L, 甘油三酯 1.27mmol/L, 指标显示正常。
     患者 3 : 魏某, 男性, 62 岁, 常感全身无力, 胸闷头晕, 口干气短。谷草转氨酶 142u/
     L, 谷丙转氨酶 130.7u/L, 甘油三酯 6.24mmol/L, 后来使用本发明的的中药进行治疗, 1个 疗程后, 上述症状消失, 经医院检查, 谷草转氨酶 40.5u/L, 谷丙转氨酶 38.7u/L, 甘油三酯 1.24mmol/L, 化验报告显示正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 1 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 以重量份计, 包含以下组分 : 党参 12, 黄芪 12, 茯苓 9, 白术 9, 扁豆 9, 山药 9, 半夏 8, 陈皮 4, 薏苡仁 12, 生山楂 12, 荷叶 7, 泽泻 12。
     其制备方法为 : 以重量份计, 取党参 12, 黄芪 12, 茯苓 9, 白术 9, 扁豆 9, 山药 9, 半夏 8, 陈皮 4, 薏苡仁 12, 生山楂 12, 荷叶 7, 泽泻 12 ; 将上述中药洗净, 去杂质, 放入容器加水没过药材浸泡, 30 分 钟后, 大火煎煮至沸腾, 然后文火慢熬 1 小时 ; 将药汁滤出, 分袋包装, 一袋 200ml, 早晚各服 一袋。
     实施例 2 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 以重量份计, 包含以下组分 : 党参 18, 黄芪 18, 茯苓 15, 白术 15, 扁豆 15, 山药 15, 半夏 12, 陈皮 8, 薏苡仁 18, 生山楂 18, 荷叶 11, 泽泻 18。
     其制备方法为 : 以重量份计, 取党参 18, 黄芪 18, 茯苓 15, 白术 15, 扁豆 15, 山药 15, 半夏 12, 陈皮 8, 薏苡仁 18, 生山楂 18, 荷叶 11, 泽泻 18 ; 洗净, 干燥, 将上述药材混合, 每公斤加入大约 10L 水, 文火煎 0.5-1 小时, 大火煎 1-2 小时 ; 取煎液过 150 目筛, 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 1.10-1.20 的清膏, 取 2/3 清膏在 120℃下喷雾干燥, 得清膏粉末, 将粉末与剩余 1/3 清膏混 合, 制粒 ; 颗粒分装机分装, 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 3 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 以重量份计, 包含以下组分 : 党参 15, 黄芪 15, 茯苓 12, 白术 12, 扁豆 12, 山药 12, 半夏 10, 陈皮 6, 薏苡仁 15, 生山楂 15, 荷叶 9, 泽泻 15。
     其制备方法为 : 以重量份计, 取党参 15, 黄芪 15, 茯苓 12, 白术 12, 扁豆 12, 山药 12, 半夏 10, 陈皮 6, 薏 苡仁 15, 生山楂 15, 荷叶 9, 泽泻 15 ; 洗净, 干燥, 将上述药材混合, 用粉碎机粉碎为 150-180 目细粉, 加入适当蜂蜜混合, 制丸机制丸, 低温干燥, 分装, 即得丸剂。
     实施例 4 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 以重量份计, 包含以下组分 : 党参 15, 黄芪 15, 茯苓 12, 白术 12, 扁豆 12, 山药 12, 半夏 10, 陈皮 6, 薏苡仁 15, 生山楂 15, 荷叶 9, 泽泻 15。
     其制备方法为 : 以重量份计, 取党参 15, 黄芪 15, 茯苓 12, 白术 12, 扁豆 12, 山药 12, 半夏 10, 陈皮 6, 薏苡仁 15, 生山楂 15, 荷叶 9, 泽泻 15 ; 洗净, 干燥, 将上述药材混合, 每公斤加入大约 10L 水, 文火煎 0.5-1 小时, 大火煎 1-2 小时 ; 取煎液过 150 目筛, 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 1.10-1.20 的清膏, 取 2/3 清膏在 120℃下喷雾干燥, 得清膏粉末, 将粉末与剩余 1/3 清膏混 合, 制粒 ; 将颗粒用胶囊填充剂制成 0.4g/ 粒胶囊。5

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43053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8CN102343053ACN102343053A21申请号201110318611722申请日20111019A61K36/8994200601A61P3/0620060171申请人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地址610000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下东大街1832号1幢5层51772发明人谢培德54发明名称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其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218,黄芪1218,茯苓915,白术915,扁豆915,山药915,半夏812,陈皮48,薏苡仁1218,生山楂1218,荷叶711,泽泻。

2、12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中药针对高脂血症内在病邪,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兼治标本。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CN102343071A1/1页21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218,黄芪1218,茯苓915,白术915,扁豆915,山药915,半夏812,陈皮48,薏苡仁1218,生山楂1218,荷叶711,泽泻12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优选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5,黄芪15,茯苓12,白术12,扁豆12,山药12,半夏10,陈皮。

3、6,薏苡仁15,生山楂15,荷叶9,泽泻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优选采用溶液剂、颗粒剂、丸剂和胶囊剂。权利要求书CN102343053ACN102343071A1/3页3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背景技术0002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倍受关注和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正常生活的疾病。高脂血症是人体脂质代谢失常,血浆内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病症。因脂质。

4、多与血浆中蛋白结合,故又称高脂蛋白血症。本病或有肥胖、黄色瘤等临床特征,或无特异性临床症状。长期高脂血症易导致动脉硬化加速,尤其是引发和加剧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等。高脂血症属中医的“痰证”、“虚损”、“胸痹”、“眩晕”等范畴。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其针对高脂血症内在病邪,辨症施治,针对性强,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能达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0004中医认为高脂血症的病因有素体脾虚痰盛;或胃火素旺,饮食不节,恣食肥甘,痰浊内生;或年老体虚,脏气衰减,阴虚痰滞,终致痰积血瘀,化为脂浊,滞留体内而为病。病理变化为素体脾虚,痰湿内盛,运化不利,致脂浊郁积。或阳盛之。

5、体,胃火索旺,恣食肥甘,致痰热壅积,化为脂浊。或痰积日久,入络成瘀,而使痰瘀滞留。或年高体虚,脏气衰减,肝肾阴虚,阴不化血,反为痰浊,痰积血瘀,亦可化为脂浊,滞留体内而为病。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218,黄芪1218,茯苓915,白术915,扁豆915,山药915,半夏812,陈皮48,薏苡仁1218,生山楂1218,荷叶711,泽泻1218。0005本发明中药物的机理分析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虚喘咳、气短自汗、气微两亏诸证。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0006黄芪甘,微温。。

6、归肺、脾、肝、肾经。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生用固表托疮。0007茯苓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0008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名医别录味甘,无毒。主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0009扁豆甘,微温。归脾、胃经。补脾和中,化湿消暑。补气以健脾,兼能化湿,药性温和,补而不滞。0010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7、。本草正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0011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说明书CN102343053ACN102343071A2/3页4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0012陈皮性温,味辛、味苦。入脾经、胃经、肺经。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日用本草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消膈气,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0013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肺;肾经。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主治水肿。

8、,脚气,小便淋沥,湿温病,泄泻带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肠痈,扁平疣。0014生山楂酸甘;微温;无毒。入脾;胃;肝;肺经。消食积;化滞瘀。主治饮食积滞,脘腹胀痛,泄泻痢疾,血瘀痛经,闭经,产后腹痛,恶露不尽。日用本草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0015荷叶苦;涩;平。归心;肝;脾;胆;肺经。清热解暑;升发清阳;散瘀止血。用于暑湿烦渴,头痛眩晕,脾虚腹胀,大便泄泻,叶血下血,产后恶露不净。0016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通淋。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痰饮眩晕;遗精。纲目泽泻,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脾胃有湿热,则头。

9、重而目昏耳鸣,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令,清气上行,天气明爽,故泽泻有养五脏、益气力、治头旋,聪明耳目之功。0017针对脾虚痰积所致的高脂血症,中医认为脾虚湿盛痰积则体胖虚松,倦怠乏力;痰湿中阻,则胸院痞满;痰浊上扰,则头目晕眩;水湿流于四肢,则肢体沉重或浮肿;痰湿内盛,胃弱脾虚,则纳差便溏;舌胖苔白厚,脉濡,均为脾虚痰积之征。0018方中之选者,益气健脾,除湿化痰,党参健脾补肺,黄芪益气固表,茯苓健脾和胃,白术健脾益气,扁豆补脾和中,山药补脾养胃,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健脾;薏苡仁利湿健脾,生山楂开胃健脾,荷叶治脾虚,泽泻利水渗湿。全方共奏,益气健脾,除湿化痰,平衡机体阴阳。针对脾。

10、虚痰积所致高脂血症疗效确切,防治效果显著,兼治标本。0019本发明的中药剂型可以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优选地,可以采用溶液剂、颗粒剂、丸剂和胶囊剂。0020使用效果对50名高脂血症患者(年龄5565)使用本发明的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持续治疗1个疗程(1个月),其中16例完全治愈,指标恢复正常;27例症状缓解;无效7例,总体有效率达86,且无复发。0021实例患者1孙某,男性,59岁,经常头晕头痛、心烦、倦怠乏力。检查化验,其谷丙转氨酶偏高,达964U/L,门冬氨酸转移酶502U/L,甘油三酯33MMOL/L。服用本发明的中药一。

11、周后,上述症状有所缓解,后继续服药至1个疗程,症状消失,经医院化验,其谷丙转氨酶恢复至336U/L,门冬氨酸转移酶252U/L,甘油三酯152MMOL/L,指标显示正常。0022患者2冯某,女性,55岁,胸闷、头晕、舌胖,苔白厚。经化验,谷丙转氨酶1248U/L,门冬氨酸转移酶602U/L,甘油三酯53MMOL/L。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1个疗程,再次检查,其指标已经恢复正常,谷丙转氨酶502U/L,门冬氨酸转移酶207U/L,甘油三酯127MMOL/L,指标显示正常。0023患者3魏某,男性,62岁,常感全身无力,胸闷头晕,口干气短。谷草转氨酶142U/说明书CN102343053ACN1023。

12、43071A3/3页5L,谷丙转氨酶1307U/L,甘油三酯624MMOL/L,后来使用本发明的的中药进行治疗,1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消失,经医院检查,谷草转氨酶405U/L,谷丙转氨酶387U/L,甘油三酯124MMOL/L,化验报告显示正常。具体实施方式0024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0025实施例1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2,黄芪12,茯苓9,白术9,扁豆9,山药9,半夏8,陈皮4,薏苡仁12,生山楂12,荷叶7,泽泻12。0026其制备方法为以重量份计,取党参12,黄芪12,茯苓9,白术9,扁豆9,山药9,半夏8,陈皮4,薏苡仁12。

13、,生山楂12,荷叶7,泽泻12;将上述中药洗净,去杂质,放入容器加水没过药材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煎煮至沸腾,然后文火慢熬1小时;将药汁滤出,分袋包装,一袋200ML,早晚各服一袋。0027实施例2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8,黄芪18,茯苓15,白术15,扁豆15,山药15,半夏12,陈皮8,薏苡仁18,生山楂18,荷叶11,泽泻18。0028其制备方法为以重量份计,取党参18,黄芪18,茯苓15,白术15,扁豆15,山药15,半夏12,陈皮8,薏苡仁18,生山楂18,荷叶11,泽泻18;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约10L水,文火煎051小时,大火煎。

14、1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颗粒分装机分装,即得颗粒剂。0029实施例3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5,黄芪15,茯苓12,白术12,扁豆12,山药12,半夏10,陈皮6,薏苡仁15,生山楂15,荷叶9,泽泻15。0030其制备方法为以重量份计,取党参15,黄芪15,茯苓12,白术12,扁豆12,山药12,半夏10,陈皮6,薏苡仁15,生山楂15,荷叶9,泽泻15;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用粉碎机粉碎为150180目细粉,加入适当蜂蜜混合,制。

15、丸机制丸,低温干燥,分装,即得丸剂。0031实施例4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5,黄芪15,茯苓12,白术12,扁豆12,山药12,半夏10,陈皮6,薏苡仁15,生山楂15,荷叶9,泽泻15。0032其制备方法为以重量份计,取党参15,黄芪15,茯苓12,白术12,扁豆12,山药12,半夏10,陈皮6,薏苡仁15,生山楂15,荷叶9,泽泻15;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约10L水,文火煎051小时,大火煎1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将颗粒用胶囊填充剂制成04G/粒胶囊。说明书CN10234305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