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水产养殖池固液分离装置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循环水水产养殖池固液分离装置,主要应用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池的新建和改建,属于水产养殖池结构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目前,循环水养殖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能等诸多优点,循环水的固液分离是循环水处理的第一步,由于在传统的循环水养殖中采用的固液分离方法中一般是采用微滤机、弧形筛或沉淀池等,存在着造价高、占地面积大和消耗能源等因素。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池内残耳粪便的分离、排污和清水回用于一体的,具有无动力消耗、造价低、施工简单和不改变传统操作方法的循环水水产养殖池固液分离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循环水水产养殖池固液分离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养殖池1内的养殖池中心排水立管2上下两端分别连有用于水循环的位于养殖池1上部的清排水兼拦沫管4和用于排污的位于养殖池1下方的排污管两个分支管路,养殖池中心排水立管2的管壁上均匀排列有管孔,沉淀于池底部的残耳粪便等杂质通过下方排污管排出,较清的水由上部的清排水兼拦沫管4通过回水总管6进入到循环水处理系统内进行处理;
所述用于排污的排污管包括相互连接的可以拆卸分离的低位排污管7与高位排污管8,高位排污管的出口处高于养殖池1的水平面,低位排污管低于养殖池1的池底面,以保证需要排污时拆卸下高位排污管即可实现排污;
所述养殖池1内的清排水兼拦沫管4的尾部开有排气排沫孔5,其进水口处设有用于拦截水面上的浮沫的浮沫排出口3。
本发明循环水水产养殖池固液分离装置,它一是利用养殖池中心排水立管分上下两路排水的方法,养殖池的排水经排水立管残耳粪便等杂质沉淀于排水立管的下部经排污管排出,较清的水经排水立管上部的回水管流至循环水处理系统,排水立管上部的回水管同时还是一个拦沫排沫管,将养殖池水面上的浮沫拦截并排出,使池水更加清澈。主要用于工厂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的养殖池配套和循环水养殖改造方面,具有无动力消耗、造价低、施工简单和不改变传统的操作方法等特点,非常适合新建循环水养殖系统和老旧养殖池进行循环水改造。
四、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循环水水产养殖池固液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养殖池,2、养殖池中心排水立管,3、浮沫排出口,4、清排水兼拦沫管,5、排气排沫孔,6、回水总管,7、低位排污管,8、高位排污管。
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发明的构成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循环水水产养殖池固液分离装置参考图1,养殖池1内的养殖池中心排水管2上下两端分别连有用于循环的位于养殖池1上部的清排水兼拦沫管4和用于排污的位于养殖池1下方的排污管两个分支管路,养殖池中心排水管2的管壁上均匀排列有管孔,沉淀于池底部的残耳粪便等杂质通过下方排污管排出,较清的水由上部的清排水兼拦沫管4通过回水总管6进入到循环水处理系统内进行处理;用于排污的排污管包括相互连接的可以拆卸分离的低位排污管7与高位排污管8,高位排污管的出口处高于养殖池1的水平面,低位排污管低于养殖池1的池底面,以保证需要排污时拆卸下高位排污管即可实现排污;
养殖池1采用砖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视养殖池水深而定),养殖池中心排水立管2、清排水兼拦沫管4、排污管7和排污插管8均为PVC管,管径视养殖池循环水流量而定,一般通过水流量为20~40m3/h,面积为30~50m2的养殖池采用砖结构和不小于Φ160mm的PVC管即可。
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养殖池的排水经排水立管残耳粪便等杂质沉淀于排水立管地下部经排污管排出,排污管设排污插管,改变插管的高度便能调节排污的水量,彻底排污或需要大换水时可拔掉排污插管,排污插管的高度低于回水管时可将该池脱离循环水养殖系统(如该池有病害发生时);较清的水经排水立管上部的回水管流至循环水处理系统,排水立管上部的回水管同时还是一个拦沫排沫管,将养殖池水面上的浮沫拦截并随回用水排出至循环水处理系统一并处理。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适合工厂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的养殖池,不受新建和改建的限制,实用效果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