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护理装置.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356166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49636.1

申请日:

2009.06.17

公开号:

CN101711713A

公开日:

2010.05.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G 11/00申请日:20090617|||公开

IPC分类号:

A61G11/00; H05B3/00

主分类号:

A61G11/00

申请人:

阿童木医疗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松原照巳; 小池英二; 本田将斗; 吉乐知一; 关口丰; 松原一雄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8.10.01 JP 2008-25654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范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根据本发明的婴儿护理装置(1)中,反射器(24)的上反射板部分(26)的内表面形成基本平行于杆状热发生器(23)的轴线方向(x2)延伸的反射表面(33)。当从上面看时,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相对于基本平坦展开的所述反射表面(33)的沿前后方向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第一角度大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第二角度,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作为在垂直于所述轴线方向(x2)的方向上与所述褥垫(4)的中心(4a)相对的一侧上的端部部分,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作为与所述后端相对的一端。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婴儿护理装置(1),其中不仅当褥垫(4)上的婴儿将要接受X射线成像等时加热器(17)不需要缩回到另一位置或仅仅需要稍稍缩回,而且尽管褥垫(4)的上表面基本为矩形,褥垫(4)的整个上表面可以基本均匀或几乎均匀地被加温。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婴儿护理装置,包括: 用于将婴儿放置在其上的褥垫(4),和 能够朝着所述褥垫(4)的上表面辐射热射线(41)的加热器(17), 所述加热器(17)包括基本为杆状的热发生器(23)和反射器(24),所述反射器包括基本从上面遮盖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上反射板部分(26),并且 所述上反射板部分(26)包括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形成基本平行于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轴线方向(x2)延伸的反射表面(33),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包括在所述褥垫(4)的上表面的中心(4a)斜上方的中心(23a),并且 当从上面看时,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相对于基本平坦展开的所述反射表面(33)的沿前后方向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第一角度大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第二角度,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作为在垂直于所述轴线方向(x2)的方向上与所述褥垫(4)的中心(4a)相对的一侧上的端部部分,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作为与所述后端相对的一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护理装置包括也充当封闭式保育箱的开放式保育箱(1)。
3: 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褥垫(4)的上表面基本为矩形。
4: 根据权利要求1、2和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褥垫(4)和所述加热器(17)均由公共框架(11)直接或间接支撑。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角度在50°-115°(优选55°-100°,更优选60°-95°)的范围内, 第二角度在20°-45°(优选22.5°-40°,更优选24°-36°)的范围内, 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向下弯曲的第三角度在70°-160°(优选80°-140°,更优选85°-130°)的范围内,并且 由第一角度减去第二角度获得的第四角度在30°-70°(优选35°-60°,更优选36°-58°)的范围内。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表面(33)包括纵向地基本沿着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轴线方向(x2)延伸的大量基本平坦的反射表面部分(35a-35m,36,37a-37o),并且 所述大量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5m,36,37a-37o)沿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后方向(y2)彼此相邻按顺序排列。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量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5m,36,37a-37o)的数量在18-44(优选21-39,更优选24-36)的范围内。
8: 根据权利要求6和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量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5m,36,37a-37o)中的每一个具有在5.4mm-14.8mm(优选6.0mm-13.2mm,更优选6.4mm-12.4mm)范围内的宽度,沿前后方向(y2)位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端部部分的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7o)除外。
9: 根据权利要求6、7和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纵向反射表面部 分(35a-35m,36,37a-37o)中的每一个与所述纵向反射表面部分的前面和后面相邻部分之一形成的角度在0.5°-13.5°(优选0.7°-12°,更优选0.8°-11.5°)的范围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从上面看时,由沿前后方向连接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与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的线段(L5)与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形成的第五角度(θ1)在16°-38°(优选18°-34°,更优选20°-30°)的范围内, 当从上面看时,由沿前后方向连接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与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的线段(L6)与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形成的第六角度(θ2)在20°-45°(优选22.5°-40°,更优选24°-36°)的范围内,并且 由第六角度(θ2)减去第五角度(θ1)获得的角度(θ2-θ1)在3.3°-7.5°(优选3.75°-6.67°,更优选4°-6.25°)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从上面看时,延伸穿过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并且基本垂直于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轴线方向(x2)的水平方向(y2)基本延伸穿过所述褥垫(4)的中心(4a)。 12.根据权利要求1-5、10和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表面(33)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角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的变化程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逐步和/或连续减小,并且 所述反射表面(33)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角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的变化程度逐步和/或连续增加直到中途部分(37d),并且从中途部分(37d)逐步和/或连续减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表面(33)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角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的变化程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逐步减小,并且 所述反射表面(33)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角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的变化程度逐步增加直到中途部分(37d),并且从中途部分(37d)逐步减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从上面看时位于热射线辐射位置的所述加热器(17)布置在所述褥垫(4)外部位于与所述褥垫(4)的近侧端(4b)间隔开的位置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加热器(17)位于热射线辐射位置时,当从上面看时,从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到所述褥垫(4)的中心(4a)的距离在440mm-1000mm(优选500mm-880mm,更优选530mm-830mm)的范围内。
11: 5°)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从上面看时,由沿前后方向连接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与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的线段(L5)与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形成的第五角度(θ1)在16°-38°(优选18°-34°,更优选20°-30°)的范围内, 当从上面看时,由沿前后方向连接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与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的线段(L6)与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形成的第六角度(θ2)在20°-45°(优选22.5°-40°,更优选24°-36°)的范围内,并且 由第六角度(θ2)减去第五角度(θ1)获得的角度(θ2-θ1)在3.3°-7.5°(优选3.75°-6.67°,更优选4°-6.25°)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从上面看时,延伸穿过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并且基本垂直于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轴线方向(x2)的水平方向(y2)基本延伸穿过所述褥垫(4)的中心(4a)。 12.根据权利要求1-5、10和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表面(33)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角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的变化程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逐步和/或连续减小,并且 所述反射表面(33)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角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的变化程度逐步和/或连续增加直到中途部分(37d),并且从中途部分(37d)逐步和/或连续减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表面(33)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角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的变化程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逐步减小,并且 所述反射表面(33)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角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的变化程度逐步增加直到中途部分(37d),并且从中途部分(37d)逐步减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从上面看时位于热射线辐射位置的所述加热器(17)布置在所述褥垫(4)外部位于与所述褥垫(4)的近侧端(4b)间隔开的位置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加热器(17)位于热射线辐射位置时,当从上面看时,从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到所述褥垫(4)的中心(4a)的距离在440mm-1000mm(优选500mm-880mm,更优选530mm-830mm)的范围内。
12: 4mm)范围内的宽度,沿前后方向(y2)位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端部部分的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7o)除外。 9.根据权利要求6、7和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纵向反射表面部 分(35a-35m,36,37a-37o)中的每一个与所述纵向反射表面部分的前面和后面相邻部分之一形成的角度在0.5°-13.5°(优选0.7°-12°,更优选0.8°-11.5°)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从上面看时,由沿前后方向连接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与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的线段(L5)与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形成的第五角度(θ1)在16°-38°(优选18°-34°,更优选20°-30°)的范围内, 当从上面看时,由沿前后方向连接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与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的线段(L6)与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形成的第六角度(θ2)在20°-45°(优选22.5°-40°,更优选24°-36°)的范围内,并且 由第六角度(θ2)减去第五角度(θ1)获得的角度(θ2-θ1)在3.3°-7.5°(优选3.75°-6.67°,更优选4°-6.25°)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从上面看时,延伸穿过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并且基本垂直于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轴线方向(x2)的水平方向(y2)基本延伸穿过所述褥垫(4)的中心(4a)。 12.根据权利要求1-5、10和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表面(33)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角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的变化程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逐步和/或连续减小,并且 所述反射表面(33)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角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的变化程度逐步和/或连续增加直到中途部分(37d),并且从中途部分(37d)逐步和/或连续减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表面(33)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角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的变化程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逐步减小,并且 所述反射表面(33)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角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的变化程度逐步增加直到中途部分(37d),并且从中途部分(37d)逐步减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从上面看时位于热射线辐射位置的所述加热器(17)布置在所述褥垫(4)外部位于与所述褥垫(4)的近侧端(4b)间隔开的位置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加热器(17)位于热射线辐射位置时,当从上面看时,从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到所述褥垫(4)的中心(4a)的距离在440mm-1000mm(优选500mm-880mm,更优选530mm-830mm)的范围内。
13: 2mm,更优选6.4mm-12.4mm)范围内的宽度,沿前后方向(y2)位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端部部分的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7o)除外。 9.根据权利要求6、7和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纵向反射表面部 分(35a-35m,36,37a-37o)中的每一个与所述纵向反射表面部分的前面和后面相邻部分之一形成的角度在0.5°-13.5°(优选0.7°-12°,更优选0.8°-11.5°)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从上面看时,由沿前后方向连接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与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的线段(L5)与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形成的第五角度(θ1)在16°-38°(优选18°-34°,更优选20°-30°)的范围内, 当从上面看时,由沿前后方向连接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与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的线段(L6)与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形成的第六角度(θ2)在20°-45°(优选22.5°-40°,更优选24°-36°)的范围内,并且 由第六角度(θ2)减去第五角度(θ1)获得的角度(θ2-θ1)在3.3°-7.5°(优选3.75°-6.67°,更优选4°-6.25°)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从上面看时,延伸穿过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并且基本垂直于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轴线方向(x2)的水平方向(y2)基本延伸穿过所述褥垫(4)的中心(4a)。 12.根据权利要求1-5、10和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表面(33)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角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的变化程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逐步和/或连续减小,并且 所述反射表面(33)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角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的变化程度逐步和/或连续增加直到中途部分(37d),并且从中途部分(37d)逐步和/或连续减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表面(33)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角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的变化程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逐步减小,并且 所述反射表面(33)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角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的变化程度逐步增加直到中途部分(37d),并且从中途部分(37d)逐步减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从上面看时位于热射线辐射位置的所述加热器(17)布置在所述褥垫(4)外部位于与所述褥垫(4)的近侧端(4b)间隔开的位置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加热器(17)位于热射线辐射位置时,当从上面看时,从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到所述褥垫(4)的中心(4a)的距离在440mm-1000mm(优选500mm-880mm,更优选530mm-830mm)的范围内。
14: 8mm(优选6.0mm-13.2mm,更优选6.4mm-12.4mm)范围内的宽度,沿前后方向(y2)位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端部部分的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7o)除外。 9.根据权利要求6、7和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纵向反射表面部 分(35a-35m,36,37a-37o)中的每一个与所述纵向反射表面部分的前面和后面相邻部分之一形成的角度在0.5°-13.5°(优选0.7°-12°,更优选0.8°-11.5°)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从上面看时,由沿前后方向连接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与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的线段(L5)与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形成的第五角度(θ1)在16°-38°(优选18°-34°,更优选20°-30°)的范围内, 当从上面看时,由沿前后方向连接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与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的线段(L6)与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形成的第六角度(θ2)在20°-45°(优选22.5°-40°,更优选24°-36°)的范围内,并且 由第六角度(θ2)减去第五角度(θ1)获得的角度(θ2-θ1)在3.3°-7.5°(优选3.75°-6.67°,更优选4°-6.25°)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从上面看时,延伸穿过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并且基本垂直于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轴线方向(x2)的水平方向(y2)基本延伸穿过所述褥垫(4)的中心(4a)。 12.根据权利要求1-5、10和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表面(33)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角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的变化程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逐步和/或连续减小,并且 所述反射表面(33)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角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的变化程度逐步和/或连续增加直到中途部分(37d),并且从中途部分(37d)逐步和/或连续减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表面(33)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角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的变化程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逐步减小,并且 所述反射表面(33)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角度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朝着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的变化程度逐步增加直到中途部分(37d),并且从中途部分(37d)逐步减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从上面看时位于热射线辐射位置的所述加热器(17)布置在所述褥垫(4)外部位于与所述褥垫(4)的近侧端(4b)间隔开的位置处。
15: 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加热器(17)位于热射线辐射位置时,当从上面看时,从所述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到所述褥垫(4)的中心(4a)的距离在440mm-1000mm(优选500mm-880mm,更优选530mm-830mm)的范围内。

说明书


婴儿护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护理装置,所述婴儿护理装置包括用于将婴儿放置在其上的褥垫,和能够朝着所述褥垫的上表面辐射热射线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基本为杆状的热发生器和反射器,所述反射器包括基本从上面遮盖所述杆状热发生器的上反射板部分,并且所述反射板部分包括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形成基本平行于所述杆状热发生器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反射表面。

    背景技术

    U.S.No.6,245,010B1(在下文中将被称为“以上现有专利参考文献”)公开了一种开放式保育箱(被称为婴儿加温器),该保育箱包括当从上面看时基本为矩形以在其上放置婴儿(例如发育未全的婴儿)的婴儿褥垫,和能够朝着褥垫上表面辐射热射线的加热器。作为以上现有专利参考文献的开放式保育箱,使用基本为杆状的热发生器的第一例子和使用基本球形热发生器的第二例子被示出。

    在作为以上现有专利参考文献的第一例子的开放式保育箱中,加热器基本布置在婴儿褥垫的正上方。由于加热器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基本等于婴儿褥垫沿前后方向的长度,杆状热发生器可以基本均匀地加温婴儿褥垫的整个上表面。作为以上现有专利参考文献的第二例子的开放式保育箱包括基本球形热发生器和基本从上面遮盖热发生器的上表面的基本半球形反射板。当从上面看时,加热器布置在从中心朝着婴儿褥垫的上表面的头侧端充分偏移的位置。因此,当例如X射线成像褥垫上的婴儿时,加热器不需要缩回到另一位置。

    然而,在作为以上现有专利参考文献的第一例子的开放式保育箱中,当例如X射线成像褥垫上的婴儿时,加热器需要缩回到另一位置。该缩回执行起来麻烦,并且导致开放式保育箱的结构复杂。由于错误操作等,加热器可能意外地与X射线成像装置等接触,使它们两个损坏。此外,由于护理褥垫上的婴儿的人员的头部可能阻挡来自加热器的热射线,加热器可能不能够充分地表现它的原来性能。另外,护理人员的头部(特别是头后部)可能意外地被加热。

    在作为以上现有专利参考文献的第二例子的开放式保育箱中,由于褥垫的上表面使用基本球形热发生器和基本半球形反射板被加温,在包括中心及其附近部分的区域中的褥垫的上表面的圆形部分主要地被加温。由于当从上面看时褥垫基本为矩形,包括褥垫的上表面的四个拐角及其附近部分的区域不像包括中心及其附近部分的区域那样被加温。因此,当婴儿将接受复苏或各种类型的其它医学治疗或程序时,婴儿必须首先躺在包括褥垫的上表面的中心及其附近部分的区域中。这可能对治疗或程序施加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用比较简单的布置解决以上现有专利参考文献的婴儿护理装置的如上所述的缺陷。

    所以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婴儿护理装置,其中加热器可以布置在某种程度上从婴儿褥垫地上表面的中心偏移的位置,并且因此当褥垫上的婴儿将接受X射线成像等时,加热器不需要缩回到另一位置或者仅仅需要稍稍缩回,并且护理褥垫上的婴儿的人员不太可能阻挡来自加热器的热射线,使得加热器可以容易地充分表现它的原来性能并且护理人员的头部(特别是头后部)不太可能意外地被加热。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婴儿护理装置,其中尽管婴儿褥垫的上表面基本为矩形,褥垫的整个上表面可以基本均匀地或几乎均匀地被加温,使得当婴儿将接受复苏或各种类型的其它医学治疗或程序时,在执行这样的医学治疗或程序的过程中婴儿可以躺在婴儿可以躺的褥垫的上表面的任何部分。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婴儿护理装置,其中上反射表面部分的形状将不容易翘曲变形等,使得由上反射表面部分的内表面形成的反射表面将不容易变形。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护理装置,所述婴儿护理装置包括婴儿(例如发育未全的婴儿)躺在其上的褥垫,和能够朝着所述褥垫的上表面辐射热射线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基本为杆状的热发生器和反射器,所述反射器包括基本从上面遮盖所述杆状热发生器的上反射板部分,并且所述上反射板部分包括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形成基本平行于所述杆状热发生器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反射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热发生器包括在所述褥垫的上表面的中心斜上方的中心,并且当从上面看时,所述反射表面的后端相对于基本平坦展开的所述反射表面的沿前后方向的中心向下弯曲的第一角度大于所述反射表面的前端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的中心向下弯曲的第二角度,所述反射表面的后端作为在垂直于所述轴线方向的方向上与所述褥垫的中心相对的一侧上的端部部分,所述反射表面的前端作为与所述后端相对的一端。在该情况下,所述婴儿护理装置可以是也充当封闭式保育箱的开放式保育箱、开放式保育箱、婴儿复苏装置或任何其它婴儿护理装置,但是优选地是也充当封闭式保育箱的开放式保育箱。所述褥垫的上表面可以基本为矩形。所述褥垫和所述加热器均可以由所述婴儿护理装置的公共框架直接或间接支撑。

    根据本发明,第一角度可以在50°-115°(优选55°-100°,更优选60°-95°)的范围内,第二角度可以在20°-45°(优选22.5°-40°,更优选24°-36°)的范围内,所述反射表面的后端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的前端向下弯曲的第三角度可以在70°-160°(优选80°-140°,更优选85°-130°)的范围内,并且由第一角度减去第二角度获得的第四角度可以在30°-70°(优选35°-60°,更优选36°-58°)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反射表面包括纵向地基本沿着所述杆状热发生器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大量基本平坦的反射表面部分,并且所述大量纵向反射表面部分沿所述反射表面的前后方向彼此相邻按顺序排列。在该情况下,所述大量纵向反射表面部分的数量在18-44(优选21-39,更优选24-36)的范围内。所述大量纵向反射表面部分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在5.4mm-14.8mm(优选6.0mm-13.2mm,更优选6.4mm-12.4mm)的范围内的宽度,沿前后方向位于所述反射表面的端部部分的纵向反射表面部分除外。此外,由所述纵向反射表面部分中的每一个与所述纵向反射表面部分的前面和后面相邻部分之一形成的角度将在0.5°-13.5°(优选0.7°-12°,更优选0.8°-11.5°)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当从上面看时,由沿前后方向连接所述杆状热发生器的中心和所述反射表面的前端的线段与所述反射表面的前端形成的第五角度可以在16°-38°(优选18°-34°,更优选20°-30°)的范围内,当从上面看时,由沿前后方向连接所述杆状热发生器的中心和所述反射表面的后端的线段与所述反射表面的后端形成的第六角度可以在20°-45°(优选22.5°-40°,更优选24°-36°)的范围内,并且由第六角度减去第五角度获得的角度可以在3.3°-7.5°(优选3.75°-6.67°,更优选4°-6.25°)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优选地,当从上面看时延伸穿过所述杆状热发生器的中心并且基本垂直于所述杆状热发生器的轴线方向的水平方向基本延伸穿过所述褥垫的中心。

    此外,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反射表面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的中心向下弯曲的角度从所述反射表面的中心朝着所述反射表面的前端的变化程度从所述反射表面的中心朝着所述反射表面的前端逐步和/或连续(更优选逐步)减小。优选地,所述反射表面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的中心向下弯曲的角度从所述反射表面的中心朝着所述反射表面的后端的变化程度逐步和/或连续(更优选逐步)增加直到中途部分,并且从中途部分逐步和/或连续(更优选逐步)减小。根据本发明,优选地,当从上面看时位于热射线辐射位置的所述加热器布置在所述褥垫外部位于与所述褥垫的近侧端间隔开的位置处。在该情况下,当所述加热器位于热射线辐射位置时,当从上面看时,从所述杆状热发生器的中心到所述褥垫的中心的距离可以在440mm-1000mm(优选500mm-880mm,更优选530mm-830mm)的范围内。

    从结合附图阅读的本发明的以下详细描述将显而易见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例的处于开放式状态的保育箱的右视图,在所述实施例中本发明适用于也充当封闭式保育箱的开放式保育箱;

    图2是类似于图1的处于封闭式状态的图1中所示的保育箱的右视图;

    图3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保育箱中的加热器与褥垫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加热器的上反射板部分和杆状热发生器的放大纵向截面图;

    图5A是类似于图4的放大纵向截面图,其中上反射板部分的后纵向反射表面部分被省略;

    图5B是类似于图4的放大纵向截面图,其中上反射板部分的前纵向反射表面部分被省略;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从加热器朝着图1中所示的保育箱中的褥垫辐射的热射线的右视图;

    图7是类似于图6的右视图,仅仅示意性地示出了从杆状加热器朝着图1中所示的保育箱中的褥垫直接辐射的直接热射线;

    图8是类似于图6的右视图,仅仅示意性地示出了从杆状加热器辐射、由上反射板部分反射并且朝着图1中所示的保育箱中的褥垫辐射的反射热射线;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类似于图6中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类似于图7中的状态的主视图;和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类似于图8中的状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在“1.保育箱整体的简要布置”,“2.加热器的布置”,“3.上反射板部分的布置”,“4.加热器的功能和效果”,“5.改进形式”和“6.作为婴儿护理装置的优选布置”中描述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本发明适用于也充当封闭式保育箱的开放式保育箱。

    1.保育箱整体的简要布置

    如图1和2中所示,保育箱1包括当从上面看时例如基本为矩形的基座2,和例如基本为长方体形状并且基本沿着基座2的外周竖立的外壳3。褥垫托架(未示出)布置在基座2上。必要时,薄褥单(未示出)铺在布置于褥垫托架上的婴儿褥垫4上,然后婴儿(例如发育未全的婴儿)被放置在褥单上并且接受诊断或治疗或者被保育。外壳3整体可以是基本透明的,并且包括右壁5、左壁(未示出)、头侧(换句话说是近端侧)壁6和腿侧(换句话说是远端侧)壁7。由于右壁5、左壁、腿侧壁7等中的每一个形成护栏或治疗窗口,所述壁可以通过向下运动等被打开。这允许从任意方向执行婴儿的诊断、治疗等。包括一对前和后操作窗口(servicing windows)的操作窗口8可以布置在右壁5、左壁等中的每一个中。当右壁5、左壁和腿侧壁7完全打开时,如上所述,保育箱1可以用作复苏装置(resuscitation apparatus)。

    图1和2中所示的基座2附连到基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框架(未示出)并且由框架支撑。主撑杆11支撑框架。主撑杆11附连到主基座13并且由主基座支撑,所述主基座例如具有分别具有轮子12的四个臂。此外,可以朝着腿侧抽出的抽屉14可以附连到基座2。

    可以是彼此对称的一对左和右副撑杆15附连到框架并且由框架支撑,所述框架附连到图1和2中所示的主撑杆11并且由主撑杆支撑。所述一对左和右副撑杆15布置在头侧壁6外侧,原因是它们朝着头侧与外壳3间隔开。外壳3进一步包括顶罩16,如图1和2中所示。顶罩16附连到所述一对左和右副撑杆15的例如右副撑杆15并且由右副撑杆支撑。加热器17附连到例如左副撑杆15并且由左副撑杆支撑以定位在褥垫4的中心4a的头侧斜上方。

    图1和2中所示的用于顶罩16的副撑杆15和用于加热器17的副撑杆15中的每一个由固定撑杆21和活动撑杆22形成。所述一对左和右副撑杆15的固定撑杆21的下端部分附连到框架并且由框架支撑。每个活动撑杆22可以沿基本竖直方向由驱动机构(例如从动齿轮、主动链、主动齿轮和电动机)(都未示出)往复地驱动(换句话说是被驱动以相对于相应的固定撑杆21可拉伸)。当顶罩16运动到如图1中所示的上面位置时,保育箱1充当开放式保育箱。当顶罩16运动到如图2中所示的下面位置时,保育箱1充当封闭式保育箱。假设保育箱1充当封闭式保育箱。当加热器17处于可操作状态时,顶罩16可以以与图1中所示的情况相同的方式停留在上面位置;当加热器17处于不可操作状态时,顶罩16可以运动到图2中所示的下面位置。

    加热器17的布置和附连位置将在以下条目和随后的条目(即“2.加热器的布置”和“3.上反射板部分的布置”)中进行详细描述。因此,对于加热器17的布置和附连位置的重复详细描述将在该条目中被省略。基本上,除了加热器17的布置和附连位置之外,保育箱1的布置可以是已知的布置。由于除了加热器17的布置和附连位置之外的保育箱1的详细布置不是本发明的要点,因此保育箱1的详细布置将不在说明书中详细举例说明或详细描述。

    2.加热器的布置

    如图3中所示,加热器17由基本为杆状的热发生器23、反射器24和护罩25形成。如图1和2中所示,护罩25附连和固定到包括加热器副撑杆15的活动撑杆22的上端部分及其附近部分的区域。杆状热发生器23可以是通过用陶瓷发热元件遮盖具有基本为管状形状(例如基本为圆柱形状)的不锈钢管而获得的热发生器,或者可以是通过将电阻线圈线(例如镍铬线)形成的发热元件容纳在具有基本为管状形状(例如基本为圆柱形状)的石英管中而获得的热发生器。例如,杆状热发生器23可以具有大约15mm的直径和大约180mm的长度。护罩25可以是由耐热合成树脂制成的模制产品。

    如图3和4中所示,反射器24可以由基本为半棱柱形的上反射板部分26以及一对左和右反射板部分27a和27b形成,在所述上反射板部分26中对应于弦的下表面是敞开的。左和右反射板部分27a和27b中的每一个在它的上端部分具有附连目标部分31。左和右反射板部分27a和27b中的每一个在它的下端部分具有上和下带状突出部32,以防止对流热流入护罩25中。左和右反射板部分27a和27b之间的间距可以为例如大约200mm。

    图3中所示的左和右反射板部分27a和27b的内表面(换句话说是反射表面)可以是基本平坦的。左和右反射板部分27a和27b的内表面分别设置有用于杆状热发生器23的插座(未示出)。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两个端部部分附连和固定到一对左和右插座,使得电力可以被供应给杆状热发生器23。当反射器24容纳在护罩25中时,左和右反射板部分27a和27b的附连目标部分31分别附连和固定到提供给护罩25的左和右附连部分(未示出)。反射器24(换句话说是上反射板部分26以及左和右反射板部分27a和27b)可以由铝(例如纯度为99%或以上的铝)制成,并且反射器24的反射表面可以具有例如大约95%或以上的热射线反射率。

    如图3中所示,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沿竖直方向从在上面位置的加热器17的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到褥垫4的上表面的距离L1大约为850mm。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沿水平方向(换句话说是当从上面看时)从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到褥垫4的中心4a的距离L2大约为665mm。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沿纵向方向(换句话说是从头侧朝着腿侧的方向)y1的褥垫4的长度L3大约为635mm。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沿横向方向(换句话说是水平方向)x1的褥垫4的长度L4大约为375mm。另外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褥垫4的厚度T大约为20mm。

    如图3中所示,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当从上面看时,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和褥垫4的中心4a沿褥垫4的纵向方向(换句话说是从头侧朝着腿侧的方向)y1基本上布置在一条直线上。杆状热发生器23的轴线方向x2基本平行于褥垫4的横向方向x1。作为上反射板部分26的内表面的反射表面33(参见图4)基本平行于杆状热发生器23的轴线方向x2。上反射板部分26的反射表面33的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伸展成它们相对于基本垂直于杆状热发生器23的轴线方向x2的水平方向y2基本向下弯曲。该内表面33从上面基本遮盖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上表面。

    3.上反射板部分的布置

    如图4、5A和5B中所示,上反射板部分26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基本形成半棱柱形状,其中对应于弦的下表面是敞开的。例如,上反射板部分26可以通过(例如通过压制)模制镜面加工铝板而形成。上反射板部分26的前和后端部分分别具有不充当反射表面的前和后弯曲部34a和34b。弯曲部34a和34b朝着上反射板部分26的外表面充分弯曲。

    如图4、5A和5B中所示,由上反射板部分26的内表面形成的反射表面33包括沿基本平行于杆状热发生器23的轴线方向x2的方向延伸的29个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5m、36和37a-37o。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5m、36和37a-37o是基本平坦的,并且必要时,可以在它们的边界设置有小圆角度部分。

    当上反射板部分26被展开时,沿前后方向的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存在于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6(更具体而言是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6的接近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7a的部分)上。因此,在以下描述中,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6将被称为中心纵向反射表面部分,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5m将分别被称为前纵向反射表面部分,并且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7a-37o将分别被称为后纵向反射表面部分。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5m、36和37a-37o中的每一个的大致宽度(换句话说是沿基本垂直于杆状热发生器23的轴线方向x2的方向的长度)被表示为以下表1和2中的宽度。由前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5m和后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7a-37o中的每一个与中心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6形成的大致角度被表示为以下表1和2中的角度。在表1中,角度差表示由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5m中的每一个与紧跟它后面的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b-35m和36的相应一个形成的大致角度。在表2中,角度差表示由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7a-37o中的每一个与紧挨它之前的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6和37a-37n的相应一个形成的大致角度。在表1中,附图标记表示前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5m和中心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6中的每一个的附图标记。在表2中,附图标记表示中心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6和后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7a-37o中的每一个的附图标记。

    表1

      附图标记  35a  35b  35c  35d  35e  35f  35g  宽度(mm)  9.72  8.80  9.88  8.80  9.36  8.26  8.49  角度  30°  29°  28°  27°  26°  25°  23°  角度差  1°  1°  1°  1°  1°  2°  2°

      附图标记  35h  35i  35j  35k  35l  35m  36  宽度(mm)  8.44  8.21  8.56  8.51  8.19  8.16  8.24  角度  21°  19°  16°  13°  9°  5°  0°  角度差  2°  3°  3°  4°  4°  5°  -

    表2

      附图标记  36  37a  37b  37c  37d  37e  37f  37g  宽度(mm)  8.24  8.08  8.17  8.16  8.10  8.12  8.17  8.10  角度  0°  6°  13°  21°  30°  38°  46°  53°  角度差  6°  7°  8°  9°  8°  8°  7°

      附图标记  37h  37i  37j  37k  37l  37m  37n  37o  宽度(mm)  8.31  8.39  8.04  8.13  8.52  8.72  8.59  4.89  角度  59°  64°  68°  71°  73°  74°  75°  76°  角度差  6°  5°  4°  3°  2°  1°  1°  1°

    从以上表1和2中获得关于上反射板部分26的反射表面33的以下条目(a)-(d)。

    (a)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5m、36和37a-37o中的每一个具有大约8.04mm到大约9.88mm的宽度,沿前后方向y2位于反射表面33的端部部分(更具体而言是后端部分)的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7o除外。前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5m中的每一个具有大约8.16mm到大约9.88mm的宽度,位于反射表面33的前端部分的反射表面部分35a除外(即使反射表面部分35a未被排除,这也适用)。中心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6具有大约8.24mm的宽度。后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7a-37o中的每一个具有大约8.04mm到大约8.72mm的宽度,位于反射表面33的后端部分的反射表面部分37o除外。

    (b)位于反射表面33的前端部分的前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相对于中心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6(换句话说是中心38)成大约30°的角度向下弯曲。位于反射表面33的后端部分的后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7o相对于中心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6(换句话说是中心38)成大约76°的角度向下弯曲。前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相对于后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7o成大约106°的角度向下弯曲。

    (c)由13个前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5m中的每一个与紧跟它后面的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b-35m和36的相应一个形成的角度在大约1°到大约5°的范围内从反射表面33的前端部分(换句话说是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朝着后端部分(换句话说是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m)逐渐增加。

    (d)由15个后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7a-37o中的每一个与紧挨它之前的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6和37a-37n的相应一个形成的角度在大约6°到大约9°的范围内从前端部分(换句话说是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7a)向中途点(换句话说是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7d)逐渐增加,并且在大约1°到大约9°的范围内从中途点(换句话说是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7d)向后端部分(换句话说是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7o)逐渐减小。

    当上反射板部分26基本平坦展开时(换句话说是当反射表面33基本平坦展开时),在条目(d)中所述的沿横向方向的中途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7d的中心39位于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之后大约29.03mm,并且位于反射表面33的后端之前大约92.03mm。换句话说,反射表面33在包括一个部分及其附近部分的区域沿着前后方向y2向内弯曲最大,所述部分沿前后方向y2在反射表面33的后端之前大约反射表面33的全长的38%并且沿前后方向y2在反射表面33的前端之后大约反射表面33的全长的62%。

    反射表面33与杆状热发生器23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将参考图4、5A和5B在以下条目(e)-(l)中进行描述。

    (e)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与反射表面33的前端(换句话说是前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的前端)之间的距离L5(参见图5A)大约为129mm。该直线L5与前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的前端(换句话说是反射表面33的前端)形成大约25°的角度θ1。

    (f)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与反射表面33的后端(换句话说是后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7o的后端)之间的距离L6(参见图5B)大约为79mm。该直线L6与后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7o的后端(换句话说是反射表面33的后端)形成大约30°的角度θ2。

    (g)通过θ2减去θ1获得的角度(换句话说是θ2-θ1)大约为5°。

    (h)沿前后方向y2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与反射表面33的中38处之间的距离L7(参见图5A和5B)大约为34mm。在中心38,该直线L7与反射表面33(换句话说是中心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6)形成大约55°的角度θ3。

    (i)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与反射表面33之间的最短距离L8(参见图5B)大约为24mm。在最短距离L8的点42处,该直线L8与反射表面33(更具体而言是后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7d)形成大约90°的角度θ4。

    (j)直线L7与直线L8形成大约60°的角度θ5。

    (k)沿前后方向y2反射表面33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间距(gap)大约为199mm。

    (l)反射表面33的最大深度(换句话说是从连接反射表面33的前端和后端的平面朝着反射表面33的最深部分(在所示实施例中是包括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7b和37c的边界及其附近部分的区域)垂直延伸的长度)大约为68mm。

    在上面条目(i)中所述的最短距离的点42(参见图5B)存在于包括在上面条目(d)中所述的中途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7d的中心39(换句话说是反射表面33沿着前后方向向内弯曲最大的部分)及其附近部分的区域。

    4.加热器的功能和效果

    图6示出了从杆状热发生器23的轴线方向y2看到的,从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朝着褥垫4的上表面辐射的热射线41。在该情况下,在热射线41中,从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朝着褥垫4的上表面直接辐射的直接热射线41a由点划线表示。在热射线41中,从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辐射,由上反射板部分26的反射表面33反射并且朝着褥垫4的上表面辐射的反射热射线41b由实线表示。图7是类似于图6的视图,仅仅示出了直接热射线41a。图8是类似于图6的视图,仅仅示出了反射热射线41b。

    在图6中,热射线41的射束与褥垫4的上表面的头侧端4b形成大约66°的角度θ6,与褥垫4的上表面的中心4a形成大约55°的角度θ7并且与褥垫4的上表面的腿侧端4c形成大约44°的角度θ8。从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到褥垫4的上表面的头侧端4b的距离大约为100cm。与此相比,从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到褥垫4的上表面的腿侧端4c的距离大约为130cm。因此,如图7中所示,直接热射线41a在包括褥垫4的上表面的头侧端4b及其附近部分的区域具有比较短的辐射距离和比较小的入射角度,在褥垫4的上表面的中心4a具有中等辐射距离和入射角度,并且在褥垫4的上表面的腿侧端4c具有比较长的辐射距离和比较大的入射角度。如果如图3和4中所示设计反射器24的布置等,反射热射线41b在包括褥垫4的上表面的头侧端4b及其附近部分的区域少量地辐射,在褥垫4的上表面的中心4a稍大量地辐射,并且在褥垫4的上表面的腿侧端4c相当大量地辐射,如图8中所示。因此,图6中所示的褥垫4的上表面在沿基本垂直于杆状热发生器23的轴线方向x2的水平方向y2上、在从头侧端4b经由中心4a到腿侧端4c的范围内的部分中基本均匀或几乎均匀地被加热。

    图9是从垂直于杆状热发生器23的轴线方向x2的水平方向y2看到的,从中心23a和包括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一对左和右端部分及其附近部分的区域朝着褥垫4的上表面辐射的热射线41。同样在该情况下,在热射线41中,从杆状热发生器23朝着褥垫4的上表面直接辐射的直接热射线41a由点划线表示。在热射线41中,从杆状热发生器23辐射,由上反射板部分26的反射表面33反射并且朝着褥垫4的上表面辐射的反射热射线41b由实线表示。图10是类似于图9的视图,仅仅示出了直接热射线41a。图11是类似于图9的视图,仅仅示出了反射热射线41b。

    在图9中,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和褥垫4的上表面的中心4a沿垂直于杆状热发生器23的轴线方向x2的竖直方向基本布置在一条直线上。沿横向方向x1的褥垫4的长度L4大约为375mm,而沿轴线方向x2的杆状热发生器23的长度大约为180mm。因此,后者长度与前者长度L4的比率大约为48%。因此,热射线41的直接热射线41a和反射热射线41b沿褥垫4的上表面的横向方向x1基本均匀或几乎均匀地辐射。因此,图9中所示的褥垫4的上表面在基本沿杆状热发生器23的轴线方向x2从左端到右端范围内的部分中基本均匀或几乎均匀地被加热。

    从上面的描述显而易见,当顶罩16处于如图1中所示的上面位置时,来自杆状热发生器23的热射线41(换句话说是直接热射线41a和反射热射线41b的总合)可以基本均匀或几乎均匀地加温褥垫4的整个基本为矩形的上表面。更具体而言,无论在褥垫4的基本为矩形的上表面的哪个部分(换句话说是热射线辐射区域)测量温度,热射线辐射区域的预设温度与测量温度之间的温差大约为1℃。因此,无论将婴儿放置在褥垫4的上表面的哪个部分,护理人员都可以对婴儿进行复苏或各种类型的其它治疗或医疗程序。当顶罩16如图2中所示向下运动并且包括顶罩16的外壳3在褥垫4的上表面上方形成封闭空间时,供给停留在图1中所示的上面位置的加热器17的杆状热发生器23的电力被减小到例如当顶罩16处于图1中所示的上面位置时供给电力的大约1/5。因此,防止充当封闭式保育箱的保育箱1的外壳3(特别是顶罩16)的内表面上出现凝露,并且封闭空间被保持在适当温度。当充当封闭式保育箱的保育箱1的加热器17向下运动到图2中所示的下面位置并且因此变得不可操作时,供给杆状热发生器23的电力被自动中断。

    此外,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如图3中所示,当从上面看时,加热器17布置在褥垫4外部的位置处并沿褥垫4的纵向方向y1与褥垫4的头侧端4b充分间隔开。更具体而言,当从上面看时,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位于沿褥垫4的纵向方向y1与头侧端4b向外间隔开L2-(1/2)·L3(即大约347.5mm)的位置。由于位于热射线辐射位置的加热器17布置在褥垫4外部并且当从上面看时与褥垫4的头侧端4b间隔开,所以当顶罩16竖直地运动时加热器17不会充当障碍物。另外,当执行例如对褥垫4上的婴儿进行X射线成像时,加热器17不需要缩回到另一位置。另外,护理褥垫4上的婴儿的人员的头部不太可能阻挡来自加热器17的热射线。因此,加热器17可以容易地表现它原来的性能,并且护理人员的头部(特别是头后部)不太可能意外地被加热。

    5.改进形式

    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确定实施例,并且如以下条目(a)-(d)中所述那样,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实现各种变化和改进形式。

    (a)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发明适用于也充当封闭式保育箱的开放式保育箱1。然而,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开放式保育箱(被称为婴儿加温器)、婴儿复苏装置以及别的婴儿护理装置。

    (b)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当从上面看时,加热器17(换句话说是护罩25和/或反射器24和/或杆状热发生器23)沿褥垫4的纵向方向y1布置在褥垫4的上表面的头侧端4b外部的位置处,如图3和图6-8中所示。在开放式保育箱等的情况下,当从上面看时,加热器17(特别是反射器24和/或杆状热发生器23)可以布置在部分地或完全地遮盖褥垫4的上表面的位置处。在该情况下,在整个加热器17绕例如作为枢轴中心的杆状热发生器23的轴线方向沿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稍稍枢转的状态下,整个加热器17可以附连和固定到活动撑杆22。

    (c)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当从上面看时,延伸穿过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并且基本垂直于杆状热发生器23的轴线方向x2的水平方向y2与延伸穿过褥垫4的中心4a的褥垫4的纵向方向基本一致。然而,当从上面看时,延伸穿过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并且垂直于杆状热发生器23的轴线方向x2的的水平方向y2并不需要总是与延伸穿过褥垫4的中心4a的褥垫4的纵向方向y1基本一致。水平方向y2可以与纵向方向y1交叉,以从纵向方向y1顺时针或逆时针成角度地稍稍地移位,或从纵向方向y1向左侧或右侧稍稍偏移(misaligned)以基本平行于纵向方向y1,或同时从纵向方向y1成角度地移位和偏移。当从上面看时,当水平方向y2与纵向方向y1交叉时,延伸穿过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并且垂直于杆状热发生器23的轴线方向x2的水平方向y2优选地基本延伸穿过褥垫4的中心4a。

    (d)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如图4、5A和5B中所示,上反射板部分26的整个反射表面33由大量(large number of)基本平坦的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5m、36和37a-37o形成。因此,反射表面33从它的上端向后端逐步弯曲以基本围绕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上表面。然而,在本发明中,上反射板部分26的整个反射表面33不需要总是由基本平坦的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5m、36和37a-37o形成,而是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包括弯曲表面。在该情况下,弯曲表面可以是部分地或完全地与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5m、36和37a-37o基本一致的包络面。当与弯曲表面比较时,基本平坦的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5m、36和37a-37o不容易翘曲变形等。因此,一般而言,基本平坦的纵向反射表面部分比弯曲表面更优选。

    6.作为婴儿护理装置的优选布置

    本发明不仅可以适用于如图中所示也充当封闭式保育箱的开放式保育箱1,而且还可以适用于如上面条目5(a)中所述的开放式保育箱、婴儿复苏装置以及别的婴儿护理装置。一般而言,从实用性的观点来看将本发明应用于婴儿护理装置的优选布置包括以下条目(1)-(32)中的那些布置。本发明适用的婴儿护理装置优选地包括在条目(1)-(32)中所述的布置的一些或全部布置。

    (1)杆状热发生器23具有在7.5mm-30mm(优选10mm-22.5mm,更优选12mm-19mm)范围内的直径。

    (2)杆状热发生器23具有在90mm-360mm(优选120mm-270mm,更优选145mm-225mm)范围内的长度。

    (3)反射器24的左反射板部分27a与右反射板部分27b之间的间距稍大于杆状热发生器23的长度并且在100mm-400mm(优选130mm-300mm,更优选160mm-250mm)的范围内。

    (4)当加热器17处于上面位置(换句话说是正常热射线辐射位置)时,沿竖直方向从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到褥垫4的上表面的距离L1(参见图3)在570mm-1270mm(优选640mm-1130mm,更优选680mm-1060mm)的范围内。

    (5)当加热器17处于热射线辐射位置时,当从上面看时,从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到褥垫4的中心4a的距离L2(参见图3)在440mm-1000mm(优选500mm-880mm,更优选530mm-830mm)的范围内。

    (6)沿纵向方向y1的褥垫4的长度L3在420mm-960mm(优选480mm-840mm,更优选500mm-800mm)的范围内。

    (7)沿横向方向x1的褥垫4的长度L4在250mm-560mm(优选280mm-500mm,更优选300mm-470mm)的范围内。

    (8)反射器24的上反射板部分26的反射表面33由沿基本平行于杆状热发生器23的轴线方向x2的方向延伸的大量基本平坦的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5m、36和37a-37o形成,并且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5m、36和37a-37o的数量在18-44(优选21-39,更优选24-36)的范围内。

    (9)在上面条目(8)中所述的大量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5m、36和37a-37o中的每一个的宽度在5.4mm-14.8mm(优选6.0mm-13.2mm,更优选6.4mm-12.4mm)的范围内,沿前后方向y2位于反射表面33的端部部分处的纵向反射表面部分(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和37o)除外。

    (10)反射表面33的前端相对于上反射板部分26的基本平坦展开的沿前后方向y2的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角度(更具体而言是由中心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6与前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形成的角度)在20°-45°(优选22.5°-40°,更优选24°-36°)的范围内。

    (11)反射表面33相对于在上面条目(10)中所述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角度从中心38朝着反射表面33的前端的变化程度从中心38朝着反射表面33的前端逐步和/或连续减小。

    (12)当在上面条目(10)中所述的中心38与反射表面33的前端之间包括基本平坦的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5m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的基本平坦的纵向反射表面部分时(包括一种情况,其中在反射表面33中,在中心38之前的前侧仅仅包括基本平坦的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5a-35m),由每个纵向反射表面部分与前面的或后面的相邻纵向反射表面部分形成的角度在0.5°-7.5°(优选0.75°-6.75°,更优选0.8°-6°)的范围内。

    (13)反射表面33的后端相对于在上面条目(10)中所述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角度(更具体而言是由中心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6与后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7o形成的角度)在50°-115°(优选55°-100°,更优选60°-95°)的范围内。

    (14)反射表面33相对于在上面条目(10)中所述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角度从中心38朝着反射表面33的后端的变化程度逐步和/或连续增加直到中途部分(更特别地是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7d),并且从中途部分逐步和/或连续减小。

    (15)当在上面条目(10)中所述的中心38与反射表面33的后端之间包括基本平坦的纵向反射表面部分37a-37o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的基本平坦的纵向反射表面部分时(包括一种情况,其中在反射表面33中,在中心38之后的后侧仅仅包括基本平坦的纵向反射表面部分),由每个纵向反射表面部分与前面的或后面的相邻纵向反射表面部分形成的角度在0.5°-13.5°(优选0.7°-12°,更优选0.8°-11.5°)的范围内。

    (16)中途部分位于离反射表面33的后端沿前后方向y2基本平坦展开的反射表面33的全长的28%-50%(优选30%-47.5%,更优选32%-45)的范围内(换句话说是当全长被定义为L9(未示出)时,中途位置位于离反射表面33的后端0.28×L9-0.50×L9(优选0.3×L9-0.475×L9,更优选0.32×L9-0.45×L9)的范围内)。

    (17)反射表面33的后端相对于反射表面33的前端向下弯曲的角度在70°-160°(优选80°-140°,更优选85°-130°)的范围内。

    (18)通过在上面条目(13)中所述的角度减去在上面条目(10)中所述的角度而获得的角度在30°-70°(优选35°-60°,更优选36°-58°)的范围内。

    (19)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与反射表面33的前端之间的距离L5(参见图5A)在86mm-190mm(优选96mm-172mm,更优选104mm-160mm)的范围内。

    (20)当从上面看时,由连接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和沿前后方向y2的反射表面33的前端的线段L5与反射表面33的前端形成的角度θ1(参见图5A)在16°-38°(优选18°-34°,更优选20°-30°)的范围内。

    (21)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与反射表面33的后端之间的距离L6(参见图5B)在52mm-120mm(优选60mm-106mm,更优选64mm-98mm)的范围内。

    (22)当从上面看时,由连接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和沿前后方向y2的反射表面33的后端的线段L6与反射表面33的后端形成的角度θ2(参见图5B)在20°-45°(优选22.5°-40°,更优选24°-36°)的范围内。

    (23)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与沿前后方向y2的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之间的距离L7(参见图5A和5B)在22mm-55mm(优选25mm-45mm,更优选27.5mm-42mm)的范围内。

    (24)由连接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和沿前后方向y2的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的线段L7与反射表面33在中心38形成的角度θ3在36°-82°(优选42°-72°,更优选44°-68°)的范围内。

    (25)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与反射表面33之间的最短距离L8(参见图5B)在16mm-36mm(优选18mm-32mm,更优选19mm-30mm)的范围内。

    (26)由用最短距离连接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和反射表面33的线段L8与反射表面33在最短距离的点42处形成的角度θ4(参见图5B)在60°-135°(优选68°-120°,更优选72°-110°)的范围内。

    (27)由在上面条目(23)中所述的线段L7与在上面条目(25)中所述的线段L8形成的角度θ5在40°-90°(优选45°-75°,更优选50°-70°)的范围内。

    (28)通过在上面条目(22)中所述的角度θ2减去在上面条目(20)中所述的角度θ1而获得的角度(换句话说是θ2-θ1)在3.3°-7.5°(优选3.75°-6.67°,更优选4°-6.25°)的范围内。

    (29)如上面条目5(c)中所述,当从上面看时,当杆状热发生器23的中心23a从褥垫4的中心4a沿褥垫4的横向方向x1偏移时,偏移间距在0mm-300mm(优选0mm-265mm,更优选0mm-250mm)的范围内。

    (30)如上面条目5(c)中所述,当从上面看时垂直于杆状热发生器23的轴线方向x2的方向y2成角度地移位时,角度移位在0°-30°(优选0°-20°,更优选0°-10°)的范围内。

    (31)沿前后方向y2的反射表面33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间距在130mm-300mm(优选150mm-265mm,更优选160mm-250mm)的范围内。

    (32)反射表面33的最大深度在45mm-100mm(优选50mm-90mm,更优选55mm-85mm)的范围内。

婴儿护理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婴儿护理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婴儿护理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婴儿护理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儿护理装置.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在根据本发明的婴儿护理装置(1)中,反射器(24)的上反射板部分(26)的内表面形成基本平行于杆状热发生器(23)的轴线方向(x2)延伸的反射表面(33)。当从上面看时,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相对于基本平坦展开的所述反射表面(33)的沿前后方向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第一角度大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前端相对于所述反射表面(33)的中心(38)向下弯曲的第二角度,所述反射表面(33)的后端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