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810101169.0
2008.02.28
CN101518602A
2009.09.02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36/884公开日:20090902|||公开
A61K36/884; A61K9/06; A61K9/00; A61P31/22; A61P17/00; A61K33/36(2006.01)N; A61K31/045(2006.01)N
A61K36/884
北京中泰天和科技有限公司
吴士彬
100107北京市朝阳区清林东路世纪龙祥嘉园9-2-602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白花蛇舌草、龙胆草、雄黄、冰片、乳香、没药、山栀子、泽泻、柴胡、大青叶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本发明还涉及了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组合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带状疱疹。
1、 一种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是由有效成分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成的:白花蛇舌草10-30份 龙胆草10-20份 雄黄10-30份冰片2-10份 乳香2-10份 没药2-10份山栀子2-10份 泽泻5-20份 柴胡2-10份大青叶5-20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成的:白花蛇舌草20份 龙胆草15份 雄黄15份冰片5份 乳香8份 没药8份山栀子8份 泽泻12份 柴胡8份大青叶12份 。3、 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可制成软膏剂、凝胶剂。4、 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雄黄、冰片、乳香、没药粉碎成极细粉;(2)白花蛇舌草、龙胆草、山栀子、泽泻、柴胡、大青叶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加乙醇至65%,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80℃)的稠膏,加入上述细粉,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软膏剂、凝胶剂。
一种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患者一般可获得对该病毒的终生免疫。 带状疱疹多发于成人。病毒潜伏于神经细胞中,平时不致病,当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时,病毒沿相应的神经纤维播散至相应的皮肤区域而发病。皮损常沿一侧肋间神经从后上方向产下方伸展或头面部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表现为皮肤疼痛及附近淋巴结肿痛。 带状疱疹的特点是,沿神经的走向分布,皮肤上的疱呈一长串,所以中医称之为“蛇丹”。由于它常发生于胸背部,沿着肋间神经的走向分布,所以民间也称它为“缠腰龙”。这种病毒能长期潜伏于人体内,当人的抵抗力下降时即会发病。因此,外伤、手术、感染、肿瘤等都能诱发此病。病变部位的皮肤,有灼热、刺痛感,数天后,会出现密集的小水泡,周围皮肤发红、病变部位如火烧灼一般疼痛。病情较严重的可见淋巴结肿大、发热等全身症状。带状疱疹通常发生在身体的一侧,偶尔也有两侧同时发生的。一般发生于胸部,也有发生于面部沿着三叉神经分布的。发生面部的,有时会连累到眼睛,影响视力。一般2~3周后自愈。且不留疤痕,但少数病人仍常有神经痛。 带状疱疹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发病前局部皮肤往往先有感觉过敏或神经痛,伴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亦可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病。患部先发生潮红斑,继而其上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的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水疱透明澄清,疱壁紧张发亮,疱周有红晕。数群水疱常沿皮神经排列呈带状,各群水疱间皮肤正常。10余日后水疱吸收干涸、结痂。愈后留有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不留疤痕。亦可因疱膜破溃形成糜烂,甚至坏死或继发化脓感染。全病程约2~3周。 除典型的皮疹外,神经痛是本病的另一大特点。一般在皮疹出现前1~2天即有神经痛,直到皮疹消退。疼痛的程度轻重不等,且与皮疹的严重程度无一定的关系。通常儿童带状疱疹患者疼痛很轻或没有疼痛,而老年患者多疼痛剧烈,甚至难以忍受。而且约30%~50%的中老年患者于损害消退后可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常持续数月或更久。 西医学对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消炎止痛和防止继发感染。抗病毒药有阿糖腺苷、无环鸟苷及干扰素等。 中医学认为本病因情志内伤,肝经气郁生火以致肝胆火盛;或因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感毒邪而发病。 (1)热盛证证见皮肤潮红,疱壁紧张,疼痛剧烈,伴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2)湿盛证证见皮肤淡红,疱壁松弛,疼痛较轻,纳差或腹胀,大便溏,舌质淡,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 (3)若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者,属气滞血瘀。 外用中药可根据病情选用清热解毒、消肿或祛湿收干之药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是由有效成分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成的: 白花蛇舌草 10-30份 龙胆草 10-20份 雄黄 10-30份 冰片 2-10份 乳香 2-10份 没药 2-10份 山栀子 2-10份 泽泻 5-20份 柴胡 2-10份 大青叶 5-20份 有效成分优选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成: 白花蛇舌草20份 龙胆草15份 雄黄15份 冰片5份 乳香8份 没药8份 山栀子8份 泽泻12份 柴胡8份 大青叶12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雄黄、冰片、乳香、没药粉碎成极细粉; (2)白花蛇舌草、龙胆草、山栀子、泽泻、柴胡、大青叶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加乙醇至65%,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80℃)的稠膏,加入上述细粉,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软膏剂、凝胶剂;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与药学上可接收的载体,例如:赋形剂如凡士林、卡波姆等;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等;通过软膏剂、凝胶剂外用给药的方式使用。 本发明中药组合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抗带状疱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软膏剂 (1)雄黄200g、冰片100g、乳香100g、没药100g粉碎成极细粉; (2)白花蛇舌草200g、龙胆草150g、山栀子80g、泽泻120g、柴胡80g、大青叶12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80℃)的稠膏,加乙醇至65%,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80℃)的稠膏,加入上述细粉,另将石蜡210g,蜂蜡90g,和凡士林200g加热至110℃,放冷至70℃。加入前液,搅拌,混匀即得。 实施例2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凝胶剂 (1)雄黄200g、冰片100g、乳香100g、没药100g粉碎成极细粉; (2)白花蛇舌草200g、龙胆草150g、山栀子80g、泽泻120g、柴胡80g、大青叶12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80℃)的稠膏,加乙醇至65%,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80℃)的稠膏,加入上述细粉; (3)卡波姆10g与吐温-802g及300ml纯水混合后加入4% 100ml氢氧化钠搅拌均匀,将尼泊金酯1g溶于50ml乙醇后加入,搅拌均匀,再将前液加入搅拌,混匀即得 动物实验表明,本发明中药能明显降低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减少小鼠因甲醛伤害舔咬后足及阴器的时间;另外,本品明显降低所用磷酸组胺总量,提高豚鼠致痒阈;4倍于临床用量的疱疹灵还有一定的改善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作用。 实验例: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ICR小鼠,雌雄均用。豚鼠,雌雄不拘,体重250~350g。 1.2 药物及试剂:本中药,100ml/瓶,(药液1ml=0.26g生药,浓缩液1ml=1.04g生药);洁尔阴洗液,由成都恩威世亨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阿司匹林;云南白药酊,规格:50ml/瓶,批号:20010102,由云南白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浓缩4倍后备用。二甲苯,规格500ml,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疱疹灵对小鼠的镇痛作用:ICR小鼠,体重20~24g,雌雄兼用,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生理盐水组、75%乙醇组、云南白药酊组(浓缩4倍),中药0.26、0.52及1.04g生药/ml组。上述各组分均一次性涂于动物会阴部及双耳,25μl/只。给药30min后,各鼠均腹腔注射0.6%醋酸0.1ml/只。观察15min内各动物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结果表明,高、中剂量的中药及云南白药酊均能明显减少小鼠扭体次数。(n=10,x±s,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P<0.01) 2.2 对甲醛致小鼠痒痛反应的影响:ICR小鼠,体重20~24g,雌雄兼用,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生理盐水组、75%乙醇组、0.2g/kg阿司匹林组,中药0.26、0.52及1.04g生药/ml组。除阿司匹林一次性灌胃外,其余供试品均涂于小鼠右后足。阿司匹林灌胃后45min或涂药后10min,于小鼠右后足注射0.5%甲醛25μl,单只放在透明观察箱内记录前10min舔咬右后足时间和后20min舔咬右后足或抓咬阴器的时间,计算并比较组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生理盐水及75%乙醇组注射甲醛后舔咬后足反应强烈,全身躁动、焦急不安;高、中剂量的中药及阿司匹林均能减少小鼠舔咬后足或抓咬阴器时间。(:n=10,x±s,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1) 2.3 对豚鼠的止痒作用:豚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生理盐水组、75%乙醇组、10%洁尔阴组、中药0.26、0.52及1.04g生药/ml组。于实验前一天,将各组动物右后足背剃毛,涂溶媒或药液一次。实验当日,用砂纸擦伤右后足背剃毛处,面积1cm2,再涂溶媒或药液一次。末次涂药10min后,于创面处滴0.01%磷酸组胺,50μl/只,此后每隔3min按0.01%、0.02%、0.03%依次递增浓度,均50μl/(次·只)。直至豚鼠回头舔右后足,以最后出现豚鼠回头舔右后足时所给予的磷酸组胺总量为致痒阈。以t检验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中药高剂量组和洁尔阴组均能明显提高豚鼠的致痒阈(与生理盐水比较,P<0.01); 2.4 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ICR小鼠,雌雄均用,体重25~28g,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即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组、75%乙醇组、0.26、0.52及1.04g生药/ml的中药组和10%洁尔阴组。上述各组分均一次性涂于动物会阴部及右耳,50μl/只。给药后45min,蒸馏水拭去药物,用微量加样器吸取二甲苯(50μl/只)滴于小鼠右耳,15min后处死动物。用直径8mm的打孔器沿左右耳廓相同部位打孔取材。分别称重,以两耳片重差值作为肿胀程度指标。比较给药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并计算出肿胀度。结果表明,对照组小鼠右耳明显肿胀厚度增加,两耳片重差较大;中、低剂量的中药均无明显抑制肿胀作用,高剂量时,其抗感染消肿作用明显;10%洁尔阴具有显著抗感染作用。(n=10,x±s,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P<0.01) 3 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本中药明显降低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减少小鼠因甲醛伤害舔咬后足及阴器的时间,提示本品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以磷酸组胺刺激豚鼠破损后足背,动物会因局部刺痒而回头舔其后足背,结果显示,本中药明显增加所滴磷酸组胺总量,提高了豚鼠致痒阈,表明本中药具有较好的止痒作用。4倍于临床用量的本中药(1.04g生药/ml)还有一定的改善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作用。综上所述,本中药具有明显的镇痛、止痒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皮肤局部用药后,有利于疱疹性疾病疼痛、瘙痒等症状的改善。本实验结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药效学依据。
《一种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白花蛇舌草、龙胆草、雄黄、冰片、乳香、没药、山栀子、泽泻、柴胡、大青叶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本发明还涉及了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组合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带状疱疹。。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