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木耳栽培方法及其培养料.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348112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9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29768.5

申请日:

2009.10.30

公开号:

CN101723759A

公开日:

2010.06.0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01G 1/04申请日:20091030授权公告日:20120725终止日期:20141030|||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04登记号:2013990000936登记生效日:20131205出质人:山东芳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质权人: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滨州分行发明名称:一种黑木耳栽培方法及其培养料申请日:20091030授权公告日:2012072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5G 3/00申请日:20091030|||公开

IPC分类号:

C05G3/00; A01G1/04

主分类号:

C05G3/00

申请人:

山东芳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寇玉芳; 张振水; 韩超; 张法博; 牛希静; 曲新村

地址:

256200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经济开发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代理人:

王汝银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林地袋栽黑木耳技术,黑木耳属弱光性真菌,而树林恰好为黑木耳遮光,而黑木耳生长时期释放出的CO2又给树林增添了碳肥,两者有机结合,使林地得到了综合利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黑木耳培养料,它改变了传统以木屑和棉籽皮为主料的配方,提供了一种新的更廉价、环保的原料。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黑木耳培养料,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杂木木屑45-50,玉米秸秆粉35-50,麦麸或细稻糠10-15,玉米粉1-3,石膏1,石灰粉0.5-1。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木耳培养料,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杂木木屑45,玉米秸秆粉45,麦麸或细稻糠10,玉米粉2,石膏1,石灰粉0.5。
3: 一种杏鲍菇培养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拌料: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量份称取原料备用,将石膏与麦麸或细稻糠混在一起,拌匀备用,把木屑、玉米秸秆粉平铺在水泥地面上,将玉米粉、石灰粉以及石膏与麦麸或细稻糠的混合物撒在木屑和玉米秸秆上翻拌均匀后再平铺在水泥地面上,起堆闷料1.5-2小时,在闷料过程中采用层次堆料法翻堆,闷料完毕后后,加水调节培养料含水量重量百分含量为63-65%备用; (2)装袋、灭菌、接种:将步骤(1)拌好的培养料用装袋机或手工装入菌袋中,采用聚乙烯袋,装料时要保持袋上下松紧一致,装袋高度为
4: 8-
5: 2cm,湿重750-850克,中间打供接种和通气的洞穴,然后套上环加棉塞或将袋口扎绳均可;常压蒸汽100℃下灭菌12小时,待料温降至室温后,无菌接种麦粒菌种或棉籽壳菌种,1袋菌种可接40袋,接种时,1/3的菌种接入洞穴中,2/3菌种敷于料面; (3)发菌阶段的管理:接种完毕后,菌袋即可移入培养室发菌,培养室内需遮光,如果光照过多,容易抑制菌丝生长,发菌后期易过早现原基;温湿度的控制上,要求室内温度前高后低,发菌初期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5-27℃,使菌丝迅速定植吃料;7-10天后,应使室温逐渐降至22-24℃;室内湿度重量百分数要保持在60%-70%,过高易造成杂菌污染,过低易使培养料水分蒸发;黑木耳是一个好气性真菌,7-10天后,要经常通风,每天1-2次,每次30-60分钟;40-60天菌丝长满袋,再培养10-12天,使其达到生理成熟; (4)林间管理:选择七分三分阴的林地,整地摆袋,将菌袋割口后,以袋与袋之间保持2-3cm的距离摆放菌袋并集中培育木耳,摆完一块地后,菌袋上面先盖塑料膜,后盖草帘或遮阳网保温保湿,期间地内温度不能超过26℃,温度高时往草帘上喷水降温;菌袋割口5天后,每天通风换气2-3次,地内保持重量百分数为85-90%的相对湿度,地内加水增加湿度时,不要浇到菌袋割口处,10-12天后其原基基本形成,开始分地管理,袋与袋间距20-25cm,林地喷水管理应灵活掌握喷水量,前期应勤喷多喷,当木耳片长至4cm以上时,白天喷水以能湿润耳片为宜,晚上多喷,当耳片完全展开后停水采收。

说明书


一种黑木耳栽培方法及其培养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具体是涉及一种黑木耳栽培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其培养料。

    背景技术

    黑木耳[Aurcularia auricula(L.ex Hock.Underw)]是一种黑色、胶质、味美的食用菌,主要产于我国的东北和湖北等地的山区,年产量1.5万吨(干耳)左右。木耳菌状如耳朵,寄生于枯木上,含糖类、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木耳质地柔软,口感细嫩,味道鲜美,风味特殊,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著名食用菌;可素可荤,不但为菜肴大添风采,而且能养血驻颜,祛病延年。现代营养学家盛赞黑木耳为“素中之荤”,其营养价值可与动物性食物相媲美。

    黑木耳的传统栽培方式为椴木、阔叶树木屑和棉籽皮。目前,木材资源日益减少,棉籽皮价格不断上涨,每吨高达800余元,而且棉籽皮做原料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产品农药残留超标,2007年上海大山河公司出口的黑木耳就因农药残留超标,被日本国封存拒付货款。玉米秸秆做原料的关键问题是原料含氮低,棉籽皮的含氮量是玉米秸秆的3.8倍,而添加玉米面、黄豆粉补充氮源时,又会引起青霉菌、绿霉菌的污染,所以玉米秸秆植黑木耳一直没有形成商品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林地袋栽黑木耳技术,黑木耳属弱光性真菌,而树林恰好为黑木耳遮光,而黑木耳生长时期释放出的CO2又给树林增添了碳肥,两者有机结合,使林地得到了综合利用。以林地做栽培场所,即减少了设施农业投入,又增加了菇农收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黑木耳培养料,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木屑(杂木)45-50,玉米秸秆粉35-50,麦麸或细稻糠10-15,玉米粉1-3,石膏1,石灰粉0.5-1。本发明加入石灰粉的目的是调节培养料的PH为5.5-6.5。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黑木耳培养料,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木屑(杂木)45,玉米秸秆粉45,麦麸或细稻糠10,玉米粉2,石膏1,石灰粉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黑木耳培养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拌料:按上述重量份称取原料备用,将石膏与麦麸或细稻糠混在一起,拌匀备用,把木屑、玉米秸秆粉平铺在水泥地面上,将玉米粉、石灰粉以及石膏与麦麸或细稻糠的混合物撒在木屑和玉米秸秆上翻拌均匀后再平铺在水泥地面上,起堆闷料1.5-2小时,闷料完毕后后,加水,调节培养料含水量重量百分含量为63-65%备用;

    (2)装袋、灭菌、接种:将步骤(1)拌好的培养料用装袋机或手工装入菌袋中,采用聚乙烯袋,装料时要保持袋上下松紧一致,装袋高度为4.8-5.2cm,湿重750-850克,中间打供接种和通气的洞穴,然后套上环加棉塞或将袋口扎绳均可;常压蒸汽100℃下灭菌12小时,待料温降至室温后,无菌接种麦粒菌种或棉籽壳菌种,1袋菌种可接40袋,接种时,1/3的菌种接入洞穴中,2/3菌种敷于料面;

    (3)发菌阶段的管理:接种完毕后,菌袋即可移入培养室发菌,培养室内需遮光,如果光照过多,容易抑制菌丝生长,发菌后期易过早现原基;温湿度的控制上,要求室内温度前高后低,发菌初期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5-27℃,使菌丝迅速定植吃料;7-10天后,应使室温逐渐降至22-24℃;室内湿度保持在60%-70%(重量比),过高易造成杂菌污染,过低易使培养料水分蒸发;黑木耳是一个好气性真菌,7-10天后,要经常通风,每天1-2次,每次30-60分钟;40-60天菌丝长满袋,再培养10-12天,使其达到生理成熟;

    (4)林间管理:选择七分三分阴的林地,整地摆袋,将菌袋割口后,以袋与袋之间保持2-3cm的距离摆放菌袋并集中培育木耳,摆完一块地后,菌袋上面先盖塑料膜,后盖草帘或遮阳网保温保湿,期间地内温度不能超过26℃,温度高时往草帘上喷水降温;菌袋割口5天后,每天通风换气2-3次,地内保持重量百分数为85-90%的相对湿度,地内加水增加湿度时,不要浇到菌袋割口处,10-12天后其原基基本形成,开始分地管理,袋与袋间距20-25cm,林地喷水管理应灵活掌握喷水量,前期应勤喷多喷,当木耳片长至4cm以上时,白天喷水以能湿润耳片为宜,晚上多喷,当耳片完全展开后停水采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它改变了传统以木屑和棉籽皮为主料的配方,提供了一种新的更廉价、环保的原料。(2)林地袋栽黑木耳物理法催耳芽新技术,促使子实体原基分化期一致,这为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管理、劳动力的安排取得了一致性,达到节省管理人员、提高劳动效率的作用;(3)研发的子实体期间等温喷水法和低温喷水法,促使耳片表面细胞和生发层细胞分化不同步,造成耳片局部细胞堆集,发育成肥厚的耳片,有效提高木耳的商品性。(4)CO2设施化林地栽培黑木耳,节省了农业设施,充分利用了林地面积。(5)创造了生态林业利用模式,树木光合作用时,消耗CO2放出氧气:而木耳呼吸时,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等于给树木施了二氧化氮肥:木耳和树木在O2和CO2上生理互补,互为有利,构建了生态林业新模式。(6)采用本发明培养料和栽培方法后,每1菌袋(每1菌袋成本为1.2元)产干木耳约50克(干木耳每公斤50元),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配方:木屑(杂木)45,玉米秸秆粉45,麦麸10,玉米粉2,石膏1,石灰粉0.5。

    (1)拌料:按上述重量份称取原料备用,将石膏与麦麸或细稻糠混在一起,拌匀备用,把木屑、玉米秸秆粉平铺在水泥地面上,将玉米粉、石灰粉以及石膏与麦麸或细稻糠的混合物撒在木屑和玉米秸秆上翻拌均匀后再平铺在水泥地面上,起堆闷料2小时,在闷料过程中采用层次堆料法翻堆,闷料完毕后后,加水,调节培养料含水量重量百分含量为65%备用;

    (2)装袋、灭菌、接种:将步骤(1)拌好的培养料用装袋机装入菌袋中,采用聚乙烯袋,装料时要保持袋上下松紧一致,装袋高度为5.2cm,湿重850克,中间打供接种和通气的洞穴,然后套上环加棉塞或将袋口扎绳均可;常压蒸汽100℃下灭菌12小时,待料温降至室温后,无菌接种棉籽壳菌种,1袋菌种可接40袋,接种时,1/3的菌种接入洞穴中,2/3菌种敷于料面;

    (3)发菌阶段的管理:接种完毕后,菌袋即可移入培养室发菌,培养室内需遮光,如果光照过多,容易抑制菌丝生长,发菌后期易过早现原基;温湿度的控制上,要求室内温度前高后低,发菌初期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5-27℃,使菌丝迅速定植吃料;7-10天后,应使室温逐渐降至22-24℃;室内湿度保持在60%-70%(重量比),过高易造成杂菌污染,过低易使培养料水分蒸发;黑木耳是一个好气性真菌,7-10天后,要经常通风,每天1-2次,每次30-60分钟;40-60天菌丝长满袋,再培养10-12天,使其达到生理成熟;

    (4)林间管理:选择七分阳三分阴的林地,整地摆袋,将菌袋割口后,以袋与袋之间保持3cm的距离摆放菌袋并集中培育木耳,摆完一块地后,菌袋上面先盖塑料膜,后盖草帘或遮阳网保温保湿,期间地内温度不能超过26℃,温度高时往草帘上喷水降温;菌袋割口5天后,每天通风换气3次,地内保持重量百分数为85-90%的相对湿度,地内加水增加湿度时,不要浇到菌袋割口处,10-12天后其原基基本形成,开始分地管理,袋与袋间距25cm,林地喷水管理应灵活掌握喷水量,前期应勤喷多喷,当木耳片长至4cm以上时,白天喷水以能湿润耳片为宜,晚上多喷,当耳片完全展开后停水采收。

    实施例2:

    配方:木屑(杂木)48,玉米秸秆粉50,麦麸15,玉米粉3,石膏1,石灰粉1

    (1)拌料:按上述重量份称取原料备用,将石膏与麦麸或细稻糠混在一起,拌匀备用,把木屑、玉米秸秆粉平铺在水泥地面上,将玉米粉、石灰粉以及石膏与麦麸或细稻糠的混合物撒在木屑和玉米秸秆上翻拌均匀后再平铺在水泥地面上,起堆闷料1.8小时,在闷料过程中采用层次堆料法翻堆,闷料完毕后后,加水,调节培养料含水量重量百分含量为64%备用;

    (2)装袋、灭菌、接种:将步骤(1)拌好的培养料用装袋机或手工装入菌袋中,采用聚乙烯袋,装料时要保持袋上下松紧一致,装袋高度为5cm,湿重800克,中间打供接种和通气的洞穴,然后套上环加棉塞或将袋口扎绳均可;常压蒸汽100℃下灭菌12小时,待料温降至室温后,无菌接种棉籽壳菌种,1袋菌种可接40袋,接种时,1/3的菌种接入洞穴中,2/3菌种敷于料面;

    (3)发菌阶段的管理:接种完毕后,菌袋即可移入培养室发菌,培养室内需遮光,如果光照过多,容易抑制菌丝生长,发菌后期易过早现原基;温湿度的控制上,要求室内温度前高后低,发菌初期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5-27℃,使菌丝迅速定植吃料;7-10天后,应使室温逐渐降至22-24℃;室内湿度保持在60%-70%(重量比),过高易造成杂菌污染,过低易使培养料水分蒸发;黑木耳是一个好气性真菌,7-10天后,要经常通风,每天1-2次,每次30-60分钟;40-60天菌丝长满袋,再培养10-12天,使其达到生理成熟;

    (4)林间管理:选择七分阳三分阴的林地,整地摆袋,将菌袋割口后,以袋与袋之间保持2.5cm的距离摆放菌袋并集中培育木耳,摆完一块地后,菌袋上面先盖塑料膜,后盖草帘或遮阳网保温保湿,期间地内温度不能超过26℃,温度高时往草帘上喷水降温;菌袋割口5天后,每天通风换气3次,地内保持重量百分数为85-90%的相对湿度,地内加水增加湿度时,不要浇到菌袋割口处,10-12天后其原基基本形成,开始分地管理,袋与袋间距22cm,林地喷水管理应灵活掌握喷水量,前期应勤喷多喷,当木耳片长至4cm以上时,白天喷水以能湿润耳片为宜,晚上多喷,当耳片完全展开后停水采收。

    实施例3:

    配方:木屑(杂木)50,玉米秸秆粉48,细稻糠12,玉米粉1,石膏1,石灰粉0.8

    (1)拌料:按上述重量份称取原料备用,将石膏与麦麸或细稻糠混在一起,拌匀备用,把木屑、玉米秸秆粉平铺在水泥地面上,将玉米粉、石灰粉以及石膏与麦麸或细稻糠的混合物撒在木屑和玉米秸秆上翻拌均匀后再平铺在水泥地面上,起堆闷料1.5小时,在闷料过程中采用层次堆料法翻堆,闷料完毕后后,加水,调节培养料含水量重量百分含量为63%备用;

    (2)装袋、灭菌、接种:将步骤(1)拌好的培养料用手工装入菌袋中,采用聚乙烯袋,装料时要保持袋上下松紧一致,装袋高度为4.8cm,湿重850克,中间打供接种和通气的洞穴,然后套上环加棉塞或将袋口扎绳均可;常压蒸汽100℃下灭菌12小时,待料温降至室温后,无菌接种麦粒菌种,1袋菌种可接40袋,接种时,1/3地菌种接入洞穴中,2/3菌种敷于料面;

    (3)发菌阶段的管理:接种完毕后,菌袋即可移入培养室发菌,培养室内需遮光,如果光照过多,容易抑制菌丝生长,发菌后期易过早现原基;温湿度的控制上,要求室内温度前高后低,发菌初期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5-27℃,使菌丝迅速定植吃料;7-10天后,应使室温逐渐降至22-24℃;室内湿度保持在60%-70%(重量比),过高易造成杂菌污染,过低易使培养料水分蒸发;黑木耳是一个好气性真菌,7-10天后,要经常通风,每天1-2次,每次30-60分钟;40-60天菌丝长满袋,再培养10-12天,使其达到生理成熟;

    (4)林间管理:选择七分阳三分阴的林地,整地摆袋,将菌袋割口后,以袋与袋之间保持2cm的距离摆放菌袋并集中培育木耳,摆完一块地后,菌袋上面先盖塑料膜,后盖草帘或遮阳网保温保湿,期间地内温度不能超过26℃,温度高时往草帘上喷水降温;菌袋割口5天后,每天通风换气2次,地内保持重量百分数为85-90%的相对湿度,地内加水增加湿度时,不要浇到菌袋割口处,10-12天后其原基基本形成,开始分地管理,袋与袋间距20cm,林地喷水管理应灵活掌握喷水量,前期应勤喷多喷,当木耳片长至4cm以上时,白天喷水以能湿润耳片为宜,晚上多喷,当耳片完全展开后停水采收。

一种黑木耳栽培方法及其培养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黑木耳栽培方法及其培养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黑木耳栽培方法及其培养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黑木耳栽培方法及其培养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黑木耳栽培方法及其培养料.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林地袋栽黑木耳技术,黑木耳属弱光性真菌,而树林恰好为黑木耳遮光,而黑木耳生长时期释放出的CO2又给树林增添了碳肥,两者有机结合,使林地得到了综合利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黑木耳培养料,它改变了传统以木屑和棉籽皮为主料的配方,提供了一种新的更廉价、环保的原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肥料;肥料制造〔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