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毒抗癌药物及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347220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3114644.5

申请日:

1993.11.12

公开号:

CN1102570A

公开日:

1995.05.1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IPC(主分类):A61K 35/58申请日:19931112授权公告日:20010411期满终止日期:20131112|||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变更项目: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云南中科云药有限公司 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教场东路32号昆明动物研究所熊郁良收转 邮编: 650223变更后权利人:奔驰生物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西二环路625号5楼5502号 邮编: 650106登记生效日:2007.10.12|||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变更项目: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动物毒素蛇资源开发中心变更后权利人:云南中科云药有限公司变更项目:地址变更前:云南省昆明市下马村变更后:云南省昆明市教场东路途2号昆明动物研究所熊郁良收转登记生效日:2003.2.21|||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58; A61K37/02

主分类号:

A61K35/58; A61K37/02

申请人: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动物毒素蛇资源开发中心;

发明人:

熊郁良; 王婉瑜

地址:

650223云南省昆明市下马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王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蛇毒抗癌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眼镜蛇科蛇毒、蝮亚科蛇蛇毒经过加工,除去其中毒副组份、无效组份及杂质,制成精毒干燥后按一定比例将所得蛇毒精毒混合后制成或与免疫药物混合后制成。该药同现有蛇毒抗癌药物相比,具有疗效高,用毒量小,毒副作用小,单独使用其效果与白细胞介素II相同,联合使用其效果超过白细胞介素II,同时还可提高部分患者的血象。并对癌症患者有镇痛的作用,可替代吗啡,是一类有显著前景的抗癌药物。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蛇毒抗癌药物,其特征在于所包含蛇毒为眼镜蛇科蛇毒精毒及蝮亚科蛇毒精毒,其中两种蛇蛇毒精毒所含比例分别为,眼镜蛇科蛇毒精毒5-30%,蝮亚科蛇蛇毒精毒70-95%。
2: 一种蛇毒抗癌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组份组成,其所含组份及比例为,眼镜蛇科蛇毒精毒5-20%,蝮亚科蛇蛇毒精毒30-50%,免疫药物30-65%。
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蛇毒抗癌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眼镜蛇科蛇毒精毒为眼镜王蛇蛇毒精毒。
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蛇毒抗癌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眼镜蛇科蛇毒精毒为眼镜蛇蛇毒精毒。
5: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蛇毒抗癌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眼镜蛇科蛇毒精毒为金环蛇蛇毒精毒。
6: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蛇毒抗癌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蝮亚蛇科蛇蛇毒精毒为蝮蛇蛇毒精毒。
7: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蛇毒抗癌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蝮亚科蛇蛇毒精毒为五步蛇蛇毒精毒。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蛇毒抗癌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免疫药物为白细胞介素Ⅱ。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蛇毒抗癌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免疫药物为干扰素。
10: 一种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蛇毒抗癌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眼镜蛇科蛇毒及蝮亚科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将各种组份相互混合后制成。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眼镜蛇毒,蝮蛇毒及免疫药物制作抗癌药物的配方和方法。

    多年来,全世界许多国家都进行过蛇毒抗癌的研究。1933年法国学者采用眼镜蛇毒治疗肿瘤,发现了蛇毒不仅有止痛作用,而且有杀癌细胞的作用。1967年印度从眼镜蛇毒中分离纯化细胞毒,证明体内能完全抑制吉田肉瘤生长。以后许多学者相继证明蛇毒对KB细胞,S180,EAC腹水癌,乳腺癌,白血病等癌细胞均有明显杀细胞作用。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各国学者相继从眼镜蛇毒中纯化神经毒组份,用于治疗各种疼痛,台湾学者证明纯化的金环蛇毒细胞毒对S180,EAC,腹水肝癌,KB细胞体外具有显著的杀细胞作用。日本,美国学者等证明对白血病L1210有明显杀癌细胞作用。另外,也有用眼镜蛇毒,蝮蛇毒初毒进行抗癌研究的,以上研究有的是对蛇毒中个别成份加以提纯并研究,有的是用蛇毒初毒进行研究,都有止痛和杀癌细胞的功能,国内目前也有几种蛇毒抗癌药物,但由于使用的是蛇毒粗毒,其用毒量较大,毒副作用较高。都为医院自己使用的院制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研制一种用毒量小,毒副作用低,能对一些癌病患者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血色素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能够具有较好的杀癌细胞的作用,并且还能对患者起到减轻疼痛或者镇痛和促进免疫作用的,蛇毒抗癌药物。

    本发明的内容的一种方法是由眼镜蛇科蛇毒精毒及蝮亚科蛇毒精毒组成,其中两种蛇蛇毒比例分别为,眼镜蛇科蛇毒精毒为5-30%,蝮亚科蛇毒精毒为70-95%,其中眼镜蛇毒精毒和蝮蛇毒精毒的比例在10∶90左右时效果很好。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是由眼镜蛇科蛇蛇毒精毒、蝮亚科蛇蛇毒精毒及免疫药物组成,其中眼镜蛇科蛇毒精毒为5-20%,蝮亚科蛇蛇毒精毒为30-50%,免疫药物为30-65%。其中的眼镜蛇科蛇毒精毒可以为眼镜王蛇蛇毒精毒、眼镜蛇蛇毒精毒或金环蛇蛇毒精毒。还可以是银环蛇蛇毒精毒。蝮亚科蛇蛇毒精毒为蝮蛇蛇毒精毒或五步蛇蛇毒精毒。还可以是竹叶青蛇蛇毒精毒或烙铁头蛇蛇毒精毒。免疫药物为白细胞介素Ⅱ或干扰素。所述的蛇毒抗癌药物地制备方法是,将眼镜蛇科蛇毒及蝮亚科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混合后制成。在每200克药物中除免疫药物外包含神经毒:100毫克-200毫克,细胞毒:150毫克-600毫克,磷脂酶A:20微克-40微克,血小板聚集抑制组分:50微克-100微克,精氨酸酯酶:30单位-60单位,蛋白水解酶:10单位-40单位,5’-核苷酸酶:500毫国际单位-1000毫国际单位,不溶物质:3%-6%。本发明药物可以加入不同的制药载体后制成不同类形的成药,如按规定的使用比例和葡萄糖混合制成胶囊。

    本发明主要是用于治疗癌症,能明显有效的杀死癌细胞。

    本发明的有效成份或有效部位的化学、物理性质及功能是这样的,眼镜蛇毒神经毒是由6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碱性蛋白,有四对二硫键,分子量6940道尔顿,等电点9以上,最适温度37℃,在酸性基质中对热极稳定(PH4、100℃、30分活性不丧失),无酶活性。不易被胃蛋白酶破坏,需共同孵化三小时毒性才被破坏50-90%,其氨基酸组成见(表1)。可阻断神经肌肉受体,减少Ach(乙酰胆碱)释放,对KCL效应无影响,终板电位(EPPS)和微终板电位(MEPPS)研究表明对神经末梢传导及肌膜上被动电位无影响,其作用与α-筒箭毒相同。通过外周阻断神经传入中枢,产生镇痛作用,眼镜蛇毒细胞毒由60个左右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包括15-17种氨基酸,分子量6000-7000的肽,PI12以上,是一个强碱性肽,在酸性介质中,具有明显的热稳定性,加热100℃活性不丧失。对酶不敏感,与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等共同孵化3小时活性降低1/4以下,甚至无降低,致死毒性仅为粗毒的1/7,但含量占粗毒50%以上,其氨基酸组成见(表1)。其主要作用是溶解细胞膜。5’-核苷酸酶能专一性水解5’-单核苷酸上的磷酸,生成核苷。蛇毒中5’-核苷酸酶能迅速水解5’-AMP和5’-UMP,而对3’-AMP无作用。蛇毒中5’-核苷酸酶大都是糖蛋白,由15-17种氨基酸组成,门冬氨酸(酰胺)和谷氨酸(酰胺)较从其它动物组织中获得同类酶含量高。其分子量在74000-10000道尔顿,部份蛇毒中5’-核苷酸酶还同时具有ADP酶活性,等电点pI6.5-7,活性可被Mg2+、Mn2+、Co2+、Ca2+激活而被En+1、Ni+1抑制。最适pH6-9之间,最适温度40-60℃,对热稳定60℃加热30分钟活性不丧失,氨基酸组成见表1。其作用是这样的,5’-核苷酸酶是一种膜结合酶,特异定位于膜上,目前有报导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外周白细胞5’-核苷酸酶较正常降低3-30倍,蛇毒5’-核苷酸酶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除明显抑制环氧化酶生成(ADP)途径和TXB2生成(AA)途径外,5’-NT莹光测定结果表明5’-NT释放明显被抑制。而血小板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因此,5’-核苷酸酶对癌症治疗是有意义的。蛋白水解酶包括凝血酶样酶,纤溶酶以及出血毒,主要裂解酯肪疏水氨基酸,用于溶解和消耗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消除坏死组织溶解物。主要水解组织蛋白导致癌细胞破坏。蛋白水解酶分子量50000-95000,pI4,等电点6,最适PH10,最适温度40-45℃,已纯化三个蛋白水解酶,其氨基酸组成见表1。磷酯酶A,分子量13000-30000,等电点10.5,能被Ba2+,Ca2+,En2+,Pn2+所激活,主要增加血管通透性和5’-HT释放及组织胺释放,促进药物吸收与5’-HT相反,比组织胺强3倍。

    本发明药物的动物试验的试验数据是这样的,首先用本发明的第一种配药方案。体外试验,以生理盐水稀释本发明药物240毫克/毫升,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各取0.1毫升,加入刚抽取的小白鼠接种后7天含量为107-108/0.5毫升S180、EAC腹水癌细胞,37℃温育15分钟,1%台酚兰溶液染色,相差显微镜计数,各组死细胞数以%表示,然后涂片以瑞士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实验结果是这样的,台酚兰染色后,相关显微镜计数每次计数6个样品,每块板计数100个细胞,实验三次,取各组死细胞平均数, 表明本发明药物体外能明显杀死肿瘤细胞,与对照相比P<0.001,各组死亡细胞数达85%以上,而对照组死亡率少于20%,见表2。体内试验,按常规腹腔或皮下接种含107-108个癌细胞的生理盐水稀释液0.2毫升,接种后立即分别给动物皮下注射或口服本发明药物溶液,间日一次连服7天,每组10只动物,对照组给10%葡萄糖液,实验重复3次,统计实验动物死亡数,死亡时间,用K2求出差异显著性,第一次给药后每三天抽腹水涂片瑞士染色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接种率按常规接种方法和接种时间抽取7天的给药组和对照组腹水,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7-108个癌细胞,给小鼠腹腔接种,接种7天后观察有无腹水产生,统计接种率和两组存活时间存活率。实验结果是这样的,1、S180实体瘤疗效试验:小白鼠每组30只,后肢腋下、皮下接种S180实体瘤,接种后7天待小白鼠出现瘤块时,实验组分为口服组和肿块上注射组,每日给本发明药130+10mg/0.5ml,连续给药7天,对照不给药,以后分别于14天、21天、28天、处死10只称重,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尤以肿块上注射组疗效最好,实验重复三次,见表3。2、S180、EAC腹水癌、腹水肝癌疗效试验:小白鼠腹腔接种S180、EAC腹水癌、腹水肝癌后,按表中剂量分别皮下注射或口服本发明药物溶液,间日一次,连续给药一周,对照组给同量葡萄糖溶液,观察统计25天动物存活数,分别统计各组动物存活时间后算出平均存活时间,结果表明,实验组不仅存活率有一定增加,而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4。对存活时间的统计表明,对照组S180平均存活22.7天,给药实验组平均存活41.3天,几乎延长一倍。EAC对照组平均存活25.3天,实验组为44天,亦明显延长。腹水肝癌对照组平均存活19.7天,实验组为37.9天,同样有明显延长(P<0.01-0.001)。3、接种率:分别在第7天接种时,将上述对照组和实验组抽出腹水,按常规接种方法,分别给20只小鼠接种,观察各组腹水生成情况,结果表明对照组100%接种成功,实验组则明显下降,仅有15-20%的小鼠接上种,其余小鼠均未接上种,接种率分别下降80-85%。未接上种小鼠生长至25天,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时也未出现腹水。4、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分别在接种后7天,抽取实验给与对照组的腹水进行涂片,Geamsa瑞士染色液染色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观察到实验组细胞形态学上有明显改变。

    以下是本发明药物的蛇毒和白细胞介素-Ⅱ复合配方抗癌作用的观察。1、体外实验:将人体二倍体细胞(KMB)Hala,Hep2,CEM(T白血病细胞)等细胞分别稀释为106/毫升,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0.1毫升,37℃二氧化碳孵箱培养,细胞形成单层后,换入含不同浓度蛇毒的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48小时镜下观察细胞病变,然后吸弃培养液,加入1∶1000浓度的中性红,室温15分钟,自来水冲洗,肉眼观察,细胞全部脱落(不着色)的最高稀释度为蛇毒的杀伤浓度,细胞着色表明存活。蛇毒加入细胞48小时后,可见明显的CPE(细胞病变),蛇毒浓度在6.25微克/毫升时所有细胞(包括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均出现明显的病变(表5)。2、体内抑瘤试验:无菌取出Lews肺癌包块,除去包膜和结缔组织,制备细胞悬液(1.0×107/毫升),0.2毫升注射于C37BL/6小鼠腋窝皮下,随意分组,每组5-10只,次日分别给药,蛇毒剂量为12.5-50微克/只,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素-Ⅱ(IL-2)1000单位/只,腹腔注射;对照组腹腔注射0.2毫升生理盐水,连续10天,取出瘤块称重,按

    抑瘤率%= (对照组平均瘤重-试验组平均瘤重)/(对照组平均瘤重) ×100计算抑瘤率,共作4次试验,结果见表6,单独使用蛇毒和IL-2,均有一定的抑瘤作用,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高浓度蛇毒时,肿瘤生长未抑制。蛇毒与IL-2联合使用,抑瘤率明显提高,特别是蛇毒浓度较低时(12.5微克/毫升),抑瘤率可达88.4%,与单独使用蛇毒或IL-2相比,差别显著(P<0.001)。3、应用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测定法: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LDH释放量,按

    NK细胞活性%= (U-B)/(M-B) ×100

    计算NK细胞活性,U=试验组LDH单位,M=靶细胞最大释放LDH单位,B=靶细胞自然释放LDH单位,实验结果见表7,在分别用蛇毒和IL-2治疗后,NK细胞活性均有一定的提高(分别为23.2%和29.2%),二者无显著差别(P>0.005);二者联合使用后,NK细胞活性显著提高(48.6%),与单独使用蛇毒和IL-2相比,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1)。

    根据上述分析和实验,蛇毒细胞毒可破坏细胞膜,导致癌细胞萎缩、坏死。所提组份尚可抑制癌组织核酸形成,直接杀死癌细胞。用本发明蛇毒抗癌药物进行动物毒性试验,动物口服人有效剂量的30、60、120倍剂量,一日三次,连续取用90天,结果表明对动物体重,外周血象,骨髓象,肝肾功能,血压,心电图等无明显影响,病理切片无明显病变。动物实验表明该药不会导致动物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增加,对生殖无影响。用该药在体外对S180、EAC腹水癌、Raji细胞、KB细胞、乳腺癌、肝癌等细胞均有明显的杀细胞作用,在有效用药剂量下100%杀死癌细胞,杀死癌细胞作用与剂量成正比相关,杀癌细胞的LD50剂量为13.3+3.1微克/毫升。细胞培养试验证明在全数杀死癌细胞剂量下,对血细胞仅有15-25%的杀伤和致肿胀作用。体内试验表明对S180、EAC腹水癌、腹水肝癌、肺癌均有较好的作用(P<0.01-0.001),能延缓或减少腹水出现时间和数量,延长存活期一倍左右,并且几乎能100%降低接种率。在有效剂量下与疗效呈正相关,接近半数致死量后则显示出毒性反映,不宜增加。与国内外治疗肝癌的药物氟脲嘧啶及抗癌药更生霉素相比,在安全剂量和杀癌细胞作用以及疗效上更安全可靠(表9,10,11,12)。药理作用表明,该药主要是以控制血小板功能方面来控制癌细胞转移,同时亦对癌细胞有明显杀细胞作用,临床观察表明,该药总有效率为84.3%,患者服药后显效者肿块明显缩小,转移被控制,给药前后肝功、肾功、血象、心电等检查无明显毒付作用,肝、肾功能正常,外周血象无变化,部分患者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血色素呈不同程度增加,无一出血,大部分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免疫功能、食欲、体重均有所增加,可避免目前癌症治疗药物和放疗因毒副作用大导致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减少而至使患者被迫停药,因而表明该药安全系数大、无明显毒副作用,并能增加血小板、白细胞、改善患者状况,从血液化验中未发现血象(WBC)减少,多数患者反而血小板计数进行性缓慢地增加,肝、肾功能均较用药前稳定,说明此药比化疗安全(化疗WBC及全身恶液质加重)。比化疗有更大优越性,有利于配合放疗和其它治疗方法,是一个有效无毒药物。该药服药后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在服药一周后疼痛减轻或消失,可替代吗啡。另外,目前虽有一些蛇毒抗癌方面的药物,如“江西延龄胶囊”、“海南益寿胶囊”、“上海787”、“876抗癌胶囊”、空军总医院“蛇毒抗癌胶囊”等虽都有作用,但由于上述药物均系使用蛇毒粗毒,并均为医院制剂,其使用剂量300-1000mg/每粒,无有关实验及研究报导,其用量超过本发明药物约100mg/每粒的数倍至10倍。本发明药物减少了上述药物因使用初毒而存在的毒副及无效成份,该药毒性为纯化神经毒的1/100以下。并且在效能上优于上述药物。该药与国际公认的抗癌白细胞介素Ⅱ相比,具有同等疗效。但二者合用制成的药物在动物体内抑癌率达70-87%。近于单独用白细胞介素Ⅱ的两倍以上。

    动物急性毒性试验:给小鼠口服剂量,皮下注射剂量均高于人有效剂量的700倍以上,均未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

    表8为小鼠接种腹水肝癌后不同剂量下的体内量效关系比较,在有效剂量下,疗效和剂量成正比,超过一定剂量,疗效无明显增加。表9、表10、表11、表12为与更生霉素、氟尿嘧啶的疗效比较。表13为本发明抗癌药物临床试用初步结果,表14为用组织培养法测定不同蛇毒对Raji细胞培养三天后的半数致死剂量和最小致死剂量。

    本发明药物的成人有效剂量为500-700微克/次,胶囊为2-3粒/次。每日为2-4次。使用方法为可口服胶囊或注射针剂。

    综上所述,本发明不但比现有蛇毒抗癌药物所用蛇毒用毒量明显减少,而且提高了药效,能很好的起到杀癌,止痛的作用。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的:

    实施例1、由眼镜蛇毒精毒5%,蝮蛇毒精毒95%组成。其制备方法是,将眼镜蛇毒及蝮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混合后制成。按规定的使用剂量和葡萄糖混合制成胶囊。

    实施例2、由眼镜蛇蛇毒精毒9%,蝮蛇蛇毒精毒91%组成,其制作方法是将这两种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混合后制成。并可按规定的使用剂量制成注射剂。

    实施例3、由眼镜蛇毒精毒10%,蝮蛇毒精毒90%组成。其制备方法是,将眼镜蛇毒及蝮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混合后制成。

    实施例4、由眼镜蛇毒精毒15%,蝮蛇毒精毒85%组成。其制备方法是,将眼镜蛇毒及蝮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混合后制成。按规定的使用剂量制成片剂。

    实施例5、由眼镜蛇毒精毒25%,蝮蛇毒精毒75%组成。制备方法是,将眼镜蛇毒及蝮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混合后制成。

    实施例6、由眼镜蛇毒精毒30%,蝮蛇毒精毒70%组成。制备方法是,将眼镜蛇毒及蝮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混合后制成。

    实施例7、由眼镜王蛇毒精毒5%,蝮蛇毒精毒95%组成。制备方法是,将眼镜蛇毒及蝮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混合后制成。

    实施例8、由眼镜王蛇毒精毒10%,五步蛇毒精毒90%组成。制备方法是,将眼镜王蛇毒及五步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混合后制成。

    实施例9、由金环蛇毒精毒20%,蝮蛇毒精毒80%组成。其制备方法是,将金环蛇毒及蝮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混合后制成。

    实施例10、由金环蛇毒精毒30%,五步蛇毒精毒70%组成。制备方法是将金环蛇毒及五步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混合后制成。

    实施例11、由眼镜蛇毒精毒5%,蝮蛇毒精毒50%,白细胞介素Ⅱ45%组成。制备方法是将眼镜蛇毒及蝮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与白细胞介素Ⅱ混合后制成。按规定的使用剂量和葡萄糖混合制成胶囊。

    实施例12、由眼镜蛇毒精毒10%,蝮蛇毒精毒40%,白细胞介素Ⅱ50%组成。制备方法是将眼镜蛇毒及蝮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与白细胞介素Ⅱ混合后制成。

    实施例13、由眼镜蛇毒精毒15%,蝮蛇毒精毒40%,白细胞介素Ⅱ45%组成。制备方法是将眼镜蛇毒及蝮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与白细胞介素Ⅱ混合后制成。

    实施例14、由眼镜蛇毒精毒20%,蝮蛇毒精毒50%,白细胞介素Ⅱ30%组成。制备方法是将眼镜蛇毒及蝮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与白细胞介素Ⅱ混合后制成。按规定的使用剂量制成注射剂。

    实施例15、由眼镜蛇毒精毒5%,蝮蛇毒精毒30%,白细胞介素Ⅱ65%组成。制备方法是将眼镜蛇毒及蝮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与白细胞介素Ⅱ混合后制成。

    实施例16、由眼镜蛇毒精毒10%,蝮蛇毒精毒30%,白细胞介素Ⅱ60%组成。制备方法是将眼镜蛇毒及蝮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与白细胞介素Ⅱ混合后制成。

    实施例17、由眼镜蛇毒精毒5%,蝮蛇毒精毒40%,白细胞介素Ⅱ55%组成。制备方法是将眼镜蛇毒及蝮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与白细胞介素Ⅱ混合后制成。

    实施例18、由眼镜蛇毒精毒10%,蝮蛇毒精毒50%,白细胞介素Ⅱ40%组成。制备方法是将眼镜蛇毒及蝮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与白细胞介素Ⅱ混合后制成。

    实施例19、由眼镜蛇毒精毒15%,蝮蛇毒精毒30%,白细胞介素Ⅱ55%组成。将眼镜蛇毒及蝮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与白细胞介素Ⅱ混合后制成。

    实施例20、由眼镜王蛇毒精毒5%,蝮蛇毒精毒50%,白细胞介素Ⅱ45%组成。制备方法是将眼镜王蛇毒及蝮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与白细胞介素Ⅱ混合后制成。

    实施例21、由眼镜王蛇毒精毒15%,五步蛇毒精毒50%,白细胞介素Ⅱ35%组成。制备方法是将眼镜王蛇毒及五步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与白细胞介素Ⅱ混合后制成。

    实施例22、由金环蛇毒精毒20%,蝮蛇毒精毒30%,白细胞介素Ⅱ50%组成。制备方法是将金环蛇毒及蝮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与白细胞介素Ⅱ混合后制成。

    实施例23、由金环蛇毒精毒20%,五步蛇毒精毒45%,白细胞介素Ⅱ35%。所述的蛇毒抗癌药物的制备方法是,将金环蛇毒及五步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与白细胞介素Ⅱ混合后制成。

    实施例24、由眼镜蛇毒精毒10%,蝮蛇毒精毒45%,干扰素45%组成。制备方法是眼镜蛇毒及蝮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与干扰素混合后制成。

    实施例25、由眼镜王蛇毒精毒5%,蝮蛇毒精毒50%,干扰素45%。制备方法是眼镜王蛇毒及蝮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与干扰素混合后制成。按规定的使用剂量制成片剂。

    实施例26、由眼镜蛇毒精毒5%,蝮蛇毒精毒50%,干扰素45%组成。制备方法是将眼镜蛇毒及蝮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与干扰素混合后制成。

    实施例27、由眼镜王蛇毒精毒5%,五步蛇毒精毒50%,干扰素45%组成。制备方法是将眼镜王蛇毒及五步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与干扰素混合后制成。

    实施例28、由眼镜蛇毒精毒5%,蝮蛇毒精毒50%,干扰素45%组成。将眼镜蛇毒及蝮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与干扰素混合后制成。

    实施例29、由金环蛇毒精毒9%,五步蛇毒精毒50%,干扰素41%组成。制备方法是将金环蛇毒及五步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与干扰素混合后制成。

    表1    氨基酸组成

    眼镜蛇        蝮蛇        磷酯酶A

    名称        神经毒        细胞毒        蛋白水解酶        蝮蛇        眼镜蛇

    赖氨酸    Lys        3        9        6.36        7        5

    组氨酸    His        2        0        2.01        2        1

    精氨酸    Arg        0        2        4.73        6        5

    门冬氨酸    Asp        8        6        12        14        20

    苏氨酸    Thr        8        3        4.82        6        5

    丝氨酸    Ser        4        2        4.21        5        6

    谷氨酸    Glu        7        0        8.32        6        8

    脯氨酸    Pro        2        5        2.77        5        5

    甘氨酸    Gly        7        2        2.88        10        10

    丙氨酸    Ala        0        2        3.15        5        11

    半胱氨酸1/2    Cys        8        8        5.09        14        12

    缬氨酸    Val        1        7        3.93        5        4

    甲硫氨酸    Met        0        2        1.62        3        1

    异亮氨酸    Ile        2        1        3.96        7        5

    亮氨酸    Leu        1        6        6.07        5        5

    酪氨酸    Tyr        2        3        4.05        18        9

    苯丙氨酸    Phe        0        2        3.18        5        4

    色氨酸    Trp        1        0        1.84        2        3

    总残基数        62        60        82.54        126        119

    N端        亮氨酸        亮氨酸        天冬酰胺        天冬酰胺

    C端        门冬氨酸        门冬氨酸        谷氨酸        谷氨酰胺

    分子量        6949        6734        12500

    表8、本发明抗癌药物体内量效关系比较

    项目        给药量        试验动物        试验        25天        25天存        平均存活

    组别        mg/次/20g        数(只)        次数        存活数        活率%        时间(天)

    1        10        20        2        10        50        36.3

    2        20        20        2        13        65        41.4

    3        30        20        2        12        60        39.3

    4        40        20        2        16        80        44.5

    5        50        20        2        15        75        41.2

    6        60        20        2        16        80        39.7

    葡萄糖对照组        30        20        2        3        15        22.5

    表9、本发明抗癌药物、更生霉素、氟尿嘧啶对小鼠肺癌实体瘤的疗效比较(体内)

    项目        药物剂量        试验        7天瘤均        15天瘤均        21天瘤均        与对照

    组别        次数        重(克)        重(克)        重(克)        相比P

    本发明

    抗癌药物        40mg/20g        1        1.4±0.2        1.1±0.3        1.35±0.5        <0.001

    更生霉素        35u/20g        1        2.78±0.3        2.5±0.2        2.12±0.35        <0.5

    氟尿嘧啶        45mg/20g        3        2.85±0.3        3.3±0.2        2.95±0.4        <0.5

    葡萄糖        30mg/20g        3        3.37±0.2        4.1±0.3        4.32±0.2

    表10、本发明抗癌药物、更生霉素、氟尿嘧啶对小鼠腹水肝癌疗效比较(体内)

    项目        给药量        试验动物        试验        存活        25天存        平均存活

    组别        数(只)        次数        数        活率%        时间(天)

    本发明药物        40mg/20g        30        3        23        79.0        39.7

    更生霉素        35u/20g        30        3        11        36.8        28.2

    氟尿嘧啶        45mg/20g        30        3        16        53.3        33.3

    葡萄糖        30mg/20g        30        3        5        16.8        19.6

    表11、本发明抗癌药物、更生霉素、氟尿嘧啶对腹水肝癌细胞比较(体外)

    项目        药物        试验        统计细胞        死细胞        死细胞        与对照

    组别        剂量        次数        数(个)        数(个)        %        相比P

    本发明

    抗癌药物        120mg        3        900        849        94.3        <0.001

    更生霉素        100u        3        900        322        35.8        <0.5

    氟尿嘧啶        125mg        3        900        393        43.7        <0.5

    生理盐水        0.5ml        3        900        174        19.4

    表12、本发明抗癌药物、更生霉素、氟尿嘧啶体外杀肺癌细胞比较

    项目        药物剂量        试验        统计细胞        死细胞        死细胞        与对照

    组别        次数        数(个)        数(个)        %        相比P

    本发明药物        120mg        3        600        579        96.5        <0.001

    更生霉素        100u        3        600        187        31.2        <0.5

    氟尿嘧啶        125mg        3        600        210        35.8        <0.5

    生理盐水        0.5ml        600        93        15.5

    表13:本发明抗癌胶囊临床试用初步结果项目病种    总例数显效有效症状改善无效临床至今存活期一年半年3月1月以下2861444210115肝癌83212332肺癌541131直肠癌32121脑癌111胃癌111乳腺癌21111颈部淋巴转移111舌癌111骨髓癌111腿部肉癌术后转移111胆囊癌21111胰腺癌21111

    用组织培养方法测定不同蛇毒对Raji细胞培养三天后的LD50。结果见表14

    表14:不同蛇毒对Raji细胞的半数致死剂量和最小致死剂量LD50(ug/ml)MLD(ug/ml)本发明抗癌胶囊13.3±3.144±5.4眼镜蛇毒7.8±1.422±2.8蝮蛇毒5.4±1.122±3.1五步蛇毒15.0±3.2

    注:本发明抗癌胶囊系原料重量(除去填充物)

蛇毒抗癌药物及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蛇毒抗癌药物及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蛇毒抗癌药物及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蛇毒抗癌药物及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蛇毒抗癌药物及制备方法.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为一种蛇毒抗癌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眼镜蛇科蛇毒、蝮亚科蛇蛇毒经过加工,除去其中毒副组份、无效组份及杂质,制成精毒干燥后按一定比例将所得蛇毒精毒混合后制成或与免疫药物混合后制成。该药同现有蛇毒抗癌药物相比,具有疗效高,用毒量小,毒副作用小,单独使用其效果与白细胞介素II相同,联合使用其效果超过白细胞介素II,同时还可提高部分患者的血象。并对癌症患者有镇痛的作用,可替代吗啡,是一类有显著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