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347136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80032164.0

申请日:

2007.08.30

公开号:

CN101511320A

公开日:

2009.08.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H7/00; A61G7/05

主分类号:

A61H7/00

申请人: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发明人:

二瓶秀规; 海老沼利光; 佐藤元; 真田弘美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6.8.30 JP 234608/2006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段承恩;杨光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该气囊的目的在于能够检测空气袋的上端侧和下端侧比规定距离接近。本发明的气囊(10)具有:下端开口的空气袋(11);安装有空气袋(11)的开口缘部(11c)的基座部件(12);由空气袋(11)和基座部件(12)的上面形成的空气室(AR);设在构成空气室(AR)的底面的基座部件(12)的上面且在上下方向上能够弹性变形的薄膜部(12f);设在空气室(AR)内且以从薄膜部(12f)的上面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弹性部件(14);设在薄膜部(12f)的下侧且检测薄膜部(12f)的向下方的变形的检测机构(20)。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气囊,用于防止就座者或患者长褥疮,被载置于就座面或床上使用,其中,具有:
形成为下端开口、并且能够在内部封入空气的空气袋;
安装了空气袋的开口缘部、对空气袋的开口部进行封闭的基座部件;
由空气袋和上述基座部件的上面形成的空气室;
设在构成空气室的底面的基座部件的上面,并且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的薄膜部;
设在空气室内,并且以从薄膜部的上面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延伸部件;和
设在薄膜部的下侧的检测薄膜部的向下方的变形的检测机构。

2.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气囊,其中:
上述延伸部件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

3.
  一种气囊,用于防止就座者或患者长褥疮,被载置于就座面或床上使用,其中,具有:
形成为下端开口、并且能够在内部封入空气的空气袋;
安装了空气袋的开口缘部、对空气袋的开口部进行封闭的基座部件;
由空气袋和上述基座部件的上面形成的空气室;
设在构成空气室的底面的基座部件的上面,并且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的薄膜部;
设在空气室内,并且配置在薄膜部的上方的可动部件;
设在空气室内,并且能够支承可动部件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能够对可动部件向上方加载的加载部件;和
设在薄膜部的下侧的检测薄膜部的向下方的变形的检测机构。

4.
  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气囊,其中:
上述可动部件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

5.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气囊,其中:
上述检测机构具有,由于受薄膜部从上方按压而向下方移动的第1接触部件;和与向下方移动的第1接触部件相抵接的第2接触部件。

6.
  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气囊,其中:
上述检测机构具有,由于受薄膜部从上方按压而向下方移动的第1接触部件;和与向下方移动的第1接触部件相抵接的第2接触部件。

7.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气囊,其中:
上述检测机构具有,由于受薄膜部从上方按压而向下方移动的第1接触部件;与向下方移动的第1接触部件相抵接、由于受第1设定部件从上方按压而向下方移动的第2接触部件;和与向下方移动的第2接触部件相抵接的第3接触部件。

8.
  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气囊,其中:
上述检测机构具有,由于受薄膜部从上方按压而向下方移动的第1接触部件;与向下方移动的第1接触部件相抵接、由于受第1设定部件从上方按压而向下方移动的第2接触部件;和与向下方移动的第2接触部件相抵接的第3接触部件。

9.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气囊,其中:
上述检测机构为能够检测其与薄膜部的距离为规定的大小以下的非接触式传感器。

10.
  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气囊,其中:
上述检测机构为能够检测其与薄膜部的距离为规定的大小以下的非接触式传感器。

11.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气囊,其中:
还具有能够检测上述空气室内的空气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12.
  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气囊,其中:
还具有能够检测上述空气室内的空气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说明书

气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囊,该气囊例如被载置于轮椅的就座面或医院的床上,用于防止就座者或患者长褥疮。
背景技术
使用一般已知的气囊的垫子,具有:以相互沿就座面并列配置的方式设置、由分别向上方延伸的空气袋构成的多个气囊;沿就座面延伸的方式形成、支承各气囊的下端侧的挠性的基座部件;和使各气囊内相互连通的空气通路。当人就座在各气囊上时,各气囊内的空气压力变得相互相等,施加于就座者的臀部的压力分散。
上述垫子,在各气囊内密封有预定压力的空气,人在各气囊上就座后,空气会从各气囊慢慢被排出。在各气囊中的压得最扁的气囊中,如果对空气的量进行调整,使得其空气袋的上端侧不与基座部件侧接触,则能够有效地分散施加于就座者的臀部的压力。但是,在人就座的状态下,很难确认上述空气袋的压扁程度。
因此,已知一种垫子,具有:由向上方延伸的空气袋构成的气囊;设在气囊的空气袋内且安装在空气袋的上端面的第1接点;设在空气袋内且安装在空气袋的下端侧的第2接点;和设在空气袋的外部,与各接点连接从而对各接点有无接触进行判断的判断部。该垫子,在由于空气袋的压扁而使空气袋的上端侧与下端侧比规定距离接近时,第1接点和第2接点接触,检测空气袋的上端侧与下端侧比规定距离接近。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平6-5104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6943694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后者的垫子,各接点设置在空气袋内,在空气袋的外部具有判断部。因此,必需通过电气配线连接各接点和判断部。即,由于设置上述电气配线,则很难确保空气袋的气密性,制造成本上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该气囊能够检测空气袋的上端侧和下端侧比规定距离接近,而且能够廉价制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气囊,用于防止就座者或患者长褥疮,被载置于就座面或床上使用,其具有:形成为下端开口、并且能够在内部封入空气的空气袋;安装了空气袋的开口缘部、对空气袋的开口部进行封闭的基座部件;由空气袋和上述基座部件的上面形成的空气室;设在构成空气室的底面的基座部件的上面,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的薄膜部;设在空气室内,并且以从薄膜部的上面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延伸部件;和设在薄膜部的下侧检测薄膜部的向下方的变形的检测机构。
由此,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的薄膜部被设置在构成空气室的底面的基座部件的上面,设有以从薄膜部的上面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延伸部件。另外,检测薄膜部的向下方的变形的检测机构被设在薄膜部的下侧。因此,空气袋被压扁使空气袋的上端侧与延伸部件接触,对延伸部件施加向下的力,则薄膜部向下方弹性变形,通过检测机构检测该变形。另外,由于检测机构被设置在构成空气室的底面的薄膜部的下侧,因此,检测机构被配置在空气室的外部。
另外,本发明的气囊,用于防止就座者或患者长褥疮,被载置于就座面或床上使用,其具有:形成为下端开口、并且能够在内部封入空气的空气袋;安装了空气袋的开口缘部、对空气袋的开口部进行封闭的基座部件;由空气袋和上述基座部件的上面形成的空气室;设在构成空气室的底面的基座部件的上面,并且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的薄膜部;设在空气室内,并且被配置在薄膜部的上方的可动部件;设在空气室内,并且以能够支承可动部件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能够对可动部件向上方加载的加载部件;和设在薄膜部的下侧检测薄膜部的向下方的变形的检测机构。
由此,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的薄膜部被设置在构成空气室的底面的基座部件的上面,可动部件被配置在薄膜部的上方。另外,可动部件由加载部件支承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可动部件由加载部件向上方加载。另外,能够检测薄膜部的向下方的变形的检测机构被设在薄膜部的下侧。因此,空气袋被压扁使空气袋的上端侧与可动部件或加载部件接触,对可动部件或加载部件施加向下的力,则可动部件抵抗加载部件的加载力向下方移动。另外,由于与可动部件的抵接,薄膜部向下方弹性变形,通过检测机构检测其变形。另外,由于检测机构被设在构成空气室的底面的薄膜部的下侧,因此,检测机构被配置在空气室的外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气囊,空气袋被压扁使空气袋的上端侧与延伸部件或可动部件等接触,对延伸部件或可动部件等上施加向下的力,则薄膜部向下方弹性变形,由检测机构检测薄膜部的向下方的变形。因此,通过适当设置延伸部件及可动部件的形状等,能够检测空气袋的上端侧与基座部件的上面位于比规定距离近的位置。另外,由于检测机构被配置在空气室的外部,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检测机构和其他装置连接。即,在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这方面极有利。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以外的目的、特征、利益通过以下的说明和附图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气囊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气囊的立体图。
图3是垫子的主要部分侧面剖视图。
图4是由臀部压扁空气袋时的气囊的动作说明图。
图5是由臀部压扁空气袋时的气囊的动作说明图。
图6是由臀部压扁空气袋时的气囊的动作说明图。
图7是开关的侧面剖视图。
图8是开关的动作说明图。
图9是由臀部压扁空气袋时的气囊的动作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开关的侧面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气囊的动作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气囊的动作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开关的动作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开关的动作说明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气囊的侧面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气囊的侧面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气囊、11...空气袋、11a...筒状部、11b...上端面、11c...开口缘部、12...基座部件、12a...上侧突出部、12b...通气孔、12c...径方向突出部、12d...下侧突出部、12e...空气通路、12f...薄膜部、12g...孔、12h...突起、13...保持部件、14...弹性部件、14k...延伸部件、20...开关、21...本体、22...按钮部件、23...第1接触部件、24...第2接触部件、31...第1电气配线、32...第2电气配线、40...安装板、41...贯通孔、50...连结管、51...橡胶栓、60...开关、61...本体、62...按钮部件、63...第1接触部件、64...第2接触部件、65...第3接触部件、71...第1电气配线、72...第2电气配线、73...第3电气配线、H...臀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8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为气囊的侧面剖视图,图2为气囊的立体图,图3为垫子的主要部分侧面剖视图,图4至图6为由臀部压扁空气袋时的气囊的动作说明图,图7为开关的侧面剖视图,图8为开关的动作说明图。
本实施方式的气囊10,具有下端开口的空气袋11、能够装拆自如地安装空气袋11的基座部件12、和将空气袋11保持于基座部件12的环状的保持部件13。
空气袋11由柔软的橡胶或柔软的塑料等挠性的材料制成,能够将空气封入在内部空间中。空气袋11,具有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截面圆形状的筒状部11a和以封闭筒状部11a的上端的方式形成的上端面11b。筒状部11a相当于空气袋11的侧面。筒状部11a及上端面11b形成为具有1mm以下的均匀厚度的薄膜状。筒状部11a的下端开口,筒状部11a下端的开口缘部11c比筒状部11a的其他部分厚,且比筒状部11a的其他部分的内周面向径方向内侧突出。
基座部件12由比空气袋11的材料硬的橡胶或塑料制成,形成为圆板状。在基座部件12的上面设有上侧突出部12a,上侧突出部12a从基座部件12的上面向上方突出,截面为圆形。另外,在上侧突出部12a上设有4个通气孔12b,各通气孔12b以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另外,在上侧突出部12a上设有径方向突出部12c,其前端侧的外周面比基端侧的外周面向径方向外侧突出而形成。空气袋11的开口缘部11c通过嵌合安装在上侧突出部12a的外周面,开口缘部11c的内周面从下方卡合于上侧突出部12a的径方向突出部12c。另外,在将空气袋11的开口缘部11c嵌合在上侧突出部12a上后,将保持部件13安装在开口缘部11c的外周面,则开口缘部11c被压在上侧突出部12a上。由此,开口缘部11c和上侧突出部12a之间被密闭,由空气袋11和上侧突出部12a的上面形成空气室AR。
在基座部件12的下面设有向下方突出的下侧突出部12d,下侧突出部12d的截面为圆形。在下侧突出部12d上设有4个空气通路12e,各空气通路12e从下侧突出部12d的外周面直到各通气孔12b贯通。另外,各空气通路12e在下侧突出部12d的周方向上以相互间隔相等角度的方式配置。
在基座部件12的上侧突出部12a的中央部形成有薄膜部12f。薄膜部12f与基座部件12一体地形成,在上下方向上能够弹性变形。在薄膜部12f的下方设有孔12g,孔12g形成为截面为矩形。孔12g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在下侧突出部12d的下面开口。在薄膜部12f的上面一体设有向上方延伸的突起12h,突起12h形成为圆柱状。在突起12h上安装有弹性部件14,弹性部件14以从薄膜部12f的上面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弹性部件14为金属制的螺旋弹簧。弹性部件14相当于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延伸部件。
在孔12g内安装有开关20。开关20相当于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检测机构。开关20具有:形成为中空状的本体21;在本体21的上端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地设置的按钮部件22;设在按钮部件22的下方的第1接触部件23;和设在第1接触部件23的下方的第2接触部件24。
本体21由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具有比基座部件12的孔12g的内形稍大的外形。即,通过将本体21嵌入在基座部件12的孔12g内,开关20能够装拆自由地安装在基座部件12的孔12g内。另外,以薄膜部12f的下面与按钮部件22的上面间隔距离SG的方式,将开关20安装在基座部件12上(参照图1)。
按钮部件22由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
第1接触部件23由铜等金属材料制成,且形成为薄板状。第1接触部件23与按钮部件22的下面接触。第1接触部件23的一端由绝缘材料制成的一端支承部件21a支承,第1接触部件23的另一端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另一端支承部件21b支承。另外,在第1接触部件23的一端连接有第1电气配线31。
第2接触部件24由铜等金属材料制成,形成为薄板状。第2接触部件24被配置在与第1接触部件23的下面间隔规定距离G的位置上。第2接触部件24的一端由一端支承部件21a以与第1接触部件23成为绝缘状态的方式支承,第2接触部件24的另一端由另一端支承部件21b以与第1接触部件23成为绝缘状态的方式支承。另外,在第2接触部件24的另一端连接有第2电气配线32。
多个气囊10以相互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并列的方式安装在安装板40上,由此形成垫子100(参照图3)。安装板40由比空气袋11的材料硬的橡胶或塑料制成,为具有各基座部件12的数倍到数百倍的面积的矩形的板状。在安装板40上设有在其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多个贯通孔41,各贯通孔41具有比基座部件12的下侧突出部12d的外径稍小的内径。将各基座部件12的下侧突出部12d分别从安装板40的上面侧向下面侧插入到各贯通孔41中,这样,各基座部件12的下侧突出部12d嵌合在各贯通孔41中,各基座部件12以装拆自由的方式安装在安装板40上。另外,各基座部件12的下面抵接安装板40的上面。由此,多个气囊10以相互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并列的方式配置在安装板40上。
各基座部件12被安装在安装板40上,则各基座部件12的下侧突出部12d在安装板40的下面侧突出。另外,设在下侧突出部12d上的各空气通路12e也配置在安装板40的下面侧。这里,在各基座部件12之间分别设有连结管50,将各连结管50分别插入到各基座部件12的空气通路12e中。由此,各基座部件12的空气通路12e经由各连结管50连通,安装在安装板40上的各气囊10内相互连通。另外,橡胶栓51用于封闭没有插入连结管50的空气通路。在本实施方式中,橡胶栓51封闭没有插入连结管50的空气通路12e。相对于此,由于以将连结管50插入各基座部件12中的量形成空气通路12e,能够节省由橡胶栓51封闭空气通路12e的工时。
以上构成的垫子100,例如载置在轮椅的就座面上进行使用。垫子100具有与轮椅的就座面相应的面积。另外,当人在垫子100上就座时,各气囊10内的空气经由各连结管50移动,各气囊10内的空气压变得相等。
这里,臀部H的下面侧的尽量大的面积通过各气囊10支承,这就能够使施加于就座者的臀部H的压力良好地分散。另一方面,如果全部气囊10中的被压得最扁的气囊10的空气袋11的上端侧与基座部件12的上面比规定距离L(参照图6)更接近,则该空气袋11就不能对臀部H进行柔软地支承。即,通过对各气囊10内的空气量进行调整,使得各气囊10中的被压得最扁的气囊10的空气袋11的上端侧与基座部件12的上面之间的间隔比规定距离L稍远,从而能够有效地分散施加于就座者的臀部H的压力。
因此,在就座者就座于垫子100上时,首先,通过未图示的电泵向各气囊10内填充规定量的空气。然后,在就座者在垫子100上就座后,各气囊10内的空气从未图示的排出阀排出。由此,各气囊10能够根据就座者的臀部H的形状分别被压扁。
这里,各气囊10的空气室AR的底面的一部分由在上下方向上能够弹性变形的薄膜部12f形成,以从薄膜部12f的上面向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弹性部件14。因此,如果各气囊10中的被压得最扁的气囊10的空气袋11的上端侧与弹性部件14接触,则对弹性部件14施加向下的力(参照图4及图5)。由此,弹性部件14开始在上下方向上压缩变形,薄膜部12f开始向下方弹性变形。由于空气袋11的上端侧向下方进一步移动,弹性部件14在上下方向上进一步压缩变形,并且薄膜部12f向下方弹性变形。另外,薄膜部12f的下面抵接于开关20的按钮部件22的上面,并且由于被薄膜部12f按压,按钮部件22向下方移动规定距离G(参照图6及图8)。由此,由于按钮部件22,第1接触部件23的中央部向下方移动规定距离G,第1接触部件23与第2接触部件24接触(参照图8)。即,第1电气配线31与第2电气配线32通电,开关20检测薄膜部12f的变形量成为距离SG以上。另外,此时,气囊10的空气袋11的上端侧与基座部件12的上面的距离成为规定距离L。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气囊10的压扁,空气袋11的上端侧与弹性部件14接触。另外,对弹性部件14施加向下的力,则薄膜部12f向下方弹性变形,开关20检测薄膜部12f的向下方的变形。因此,通过适当地设定弹性部件14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弹性部件14的弹性率、薄膜部12f的弹性率、薄膜部12f的下面与开关20的按钮部件22的上面的距离SG等,能够检测空气袋11的上端侧与基座部件12的上面位于比规定距离L近的位置。例如,排出阀(未图示)将各气囊10内的空气排出,直到全部气囊10的开关20中的一个检测到薄膜部12f的向下方的变形。另外,之后泵(未图示)向各气囊10内填充规定量的空气。由此,能够对各气囊10内的空气量进行调整,使得各气囊10中的被压得最扁的气囊10的空气袋11的上端侧和基座部件12的上表面的距离比规定距离L稍大。
另外,开关20被设在形成空气室AR的底面的一部分的薄膜部12f的下侧,开关20被配置在空气室AR的外部。即,由于开关20能够容易地与其他的装置连接,在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这方面极为有利。
另外,弹性部件14以从薄膜部12f的上面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弹性部件14形成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因此,在由薄膜部12f使按钮部件22向下方移动后,空气袋11的上端侧进一步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下,弹性部件14向压缩方向弹性变形,容许空气袋的上端侧的移动。因此,不会对臀部H施加较大的力,在柔软地支承臀部H这方面极为有利。
另外,在开关20上设有被薄膜部12f按压而向下方移动的按钮部件22及第1接触部件23;和在第1接触部件23的中央部以规定距离G向下方移动时与第1接触部件23相抵接的第2接触部件24。因此,如果薄膜部12f向下方变形距离SG,则薄膜部12f与按钮部件22的上面相抵接。另外,按钮部件22及第1接触部件23向下方移动规定距离G,各接触部件23、24相接触。即,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够确实地检测薄膜部12f的变形,在谋求降低制造成本这方面极为有利。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20位于薄膜部12f的下方,通过开关20检测薄膜部12f的变形。相对于此,也能够在薄膜部12f的下方设置公知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即,通过检测非接触式传感器和薄膜部的距离成为规定的距离以下,也能够检测薄膜部12f的变形。另外,也能够通过公知的光电传感器检测薄膜部12f的变形。
另外,在气囊10的空气室AR内设有能够测定空气压的压力传感器,能够分别对各气囊10内的空气压进行测定。该情况下,压力传感器以插通基座部件12向空气室AR内突出的方式设置。由此,在对构成垫子100的各气囊10内填充规定量的空气的状态下,就座者就座在垫子100上时,各气囊10内的空气压分别发生变化,分别对各气囊10的空气压的变化进行测定。即,能够得到与就座者的体重及臀部H的形状相应的空气压力分布。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空气袋11的上端侧单纯向下方移动的情况。而,在空气袋11的上端侧向斜下方移动的情况下,空气袋11的筒状部11a与弹性部件14接触,并且对弹性部件14施加向下的力。即,薄膜部12f向下方弹性变形,并且通过开关20检测薄膜部12f的向下方的变形(参照图9)。即,存在由于就座者的姿势使空气袋11的上端侧向斜下方移动的情况,但是在该情况下,空气袋11的上端侧与基座部件12的上面也不会过于接近。这在柔软地支承臀部H这方面极为有利。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薄膜部12f的下方设置开关20的情况。对此,如图10至图14所示,也能够代替开关20而设置开关60。该情况下,开关60具有:与开关20同样的本体61及按钮部件62;设在按钮部件62的下方的第1接触部件63;设在第1接触部件63的下方的第2接触部件64;和设在第2接触部件64的下方的第3接触部件65。
第1接触部件63由铜等金属材料制成,形成为薄板状。第1接触部件63与按钮部件62的下面接触。第1接触部件63的一端由绝缘材料制成的一端支承部件61a支承,第1接触部件63的另一端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另一端支承部件61b支承。另外,在第1接触部件63的一端连接有第1电气配线71。
第2接触部件64由铜等金属材料制成,形成为薄板状。第2接触部件64被配置在与第1接触部件63的下面间隔第1规定距离G1的位置(参照图10)。第2接触部件64的一端以与第1接触部件63成为绝缘状态的方式由一端支承部件61a支承,第2接触部件64的另一端以与第1接触部件63成为绝缘状态的方式由另一端支承部件61b支承。另外,在第2接触部件64的另一端连接有第2电气配线72。
第3接触部件65由铜等金属材料制成,形成为薄板状。第3接触部件65被配置在与第2接触部件64的下面间隔第2规定距离G2的位置。第3接触部件65的一端以与第1接触部件63及第2接触部件64成为绝缘状态的方式由一端支承部件61a支承,第3接触部件65的另一端以与第1接触部件63及第2接触部件64成为绝缘状态的方式由另一端支承部件61b支承。另外,在第3接触部件65的一端连接有第3电气配线73。
该情况下,如果空气袋11的上端侧与弹性部件14接触,则弹性部件14开始向下方弹性变形,薄膜部12f开始向下方弹性变形。而且,如果空气袋11的上端侧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则弹性部件14在上下方向上进一步压缩变形,并且,薄膜部12f向下方弹性变形。另外,薄膜部12f的下面抵接于开关60的按钮部件62的上面,并且,由于被薄膜部12f按压,按钮部件62及第1接触部件63向下移动第1规定距离G1(参照图11)。由此,第1接触部件63和第2接触部件64接触(参照图13)。即,第1电气配线71和第2电气配线72通电,开关60检测薄膜部12f的向下方的变形量为距离SG以上。即,开关60检测空气袋11的上端侧与基座部件12的上面比第1规定距离L1接近。
然后,如果空气袋11的上端进一步侧向下方移动,则弹性部件14进一步在上下方向上压缩变形,对按钮部件62、第1接触部件63及第2接触部件64施加向下的力。通过从上方按压按钮部件62及第1接触部件63,第2接触部件64的中央部向下方移动第2规定距离G2。由此,第2接触部件64和第3接触部件65接触,第2电气配线72和第3电气配线73通电。即,开关60检测空气袋11的上端侧与基座部件12的上面比第2规定距离L2接近。
这里,如果第2规定距离L2被设定为能够柔软地支承臀部H的极限距离,则开关60能够检测空气袋11的上端侧与基座部件12的上面的距离为第1规定距离L1和第2规定距离L2之间的距离。这里,如果空气袋11的上端侧与基座部件12的上面的距离为第1规定距离L1和第2规定距离L2之间的距离,则空气袋11的上端侧与基座部件12的上面的距离比第2规定距离L2稍大。即,能够防止空气袋11的上端侧与基座部件12的上面比第2规定距离L2接近。而且,能够容易地对各气囊10内的空气量进行调整,使得空气袋11的上端侧与基座部件12的上面的距离比第2规定距离L2稍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从薄膜部12f的上面向上方延伸地形成的弹性部件14。相对于此,能够设置代替弹性部件14及突起12h的延伸部件14k。该情况下,延伸部件14k与薄膜部12f一体形成,并以从薄膜部14的上面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空气袋11的上端侧与延伸部件14k接触,并且对延伸部件14k施加向下的力,则薄膜部12f向下方变形,开关20检测薄膜部12f的变形。即,开关20能够检测空气袋11的上端侧与基座部件12的上面的距离比规定距离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以从薄膜部12f的上面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弹性部件14。相对于此,能够代替弹性部件14而设置第1弹性部件15及第2弹性部件16。在该情况下,第1弹性部件15为金属制的螺旋弹簧,形成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另外,第1弹性部件15以其卷径(芯径)从下侧向上侧慢慢变小的方式形成。另外,第1弹性部件15被载置于基座部件12的上侧突出部12a的上面。第2弹性部件16由金属制的螺旋弹簧构成,形成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另外,第2弹性部件16以其卷径从上侧向下侧慢慢变小的方式形成。第2弹性部件16的上侧被安装于第1弹性部件15的上侧,第2弹性部件16被配置于薄膜部12f的上方。在第2弹性部件16和薄膜部12f之间设有规定的间隙。即,第2弹性部件16通过第1弹性部件15在薄膜部12f的上方被支承成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第1弹性部件15能够对第2弹性部件16向上方加载。另外,不需要薄膜部12f的上面的突起12h。第1弹性部件15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加载部件,第2弹性部件16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可动部件。
该情况下,空气袋11的上端侧与第1弹性部件15或第2弹性部件16接触,对第1弹性部件15或第2弹性部件16施加向下的力,第1弹性部件15开始向下方弹性变形。而且,空气袋11的上端侧进一步向下方移动,第1弹性部件15进一步上下方向上压缩变形,并且第2弹性部件16的下端与薄膜部12f抵接。如果空气袋11的上端侧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则第1弹性部件15进一步在上下方向上压缩变形,并且薄膜部12f向下方弹性变形。这里,如果薄膜部12f的变形量为距离SG以上,则开关20检测薄膜部12f的变形。即,开关20能够检测空气袋11的上端侧与基座部件12的上面的距离比规定距离小。
另外,第2弹性部件16由第1弹性部件15支承,第2弹性部件16形成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因此,在由于薄膜部12f使按钮部件22向下方移动后,即使在空气袋11的上端侧进一步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下,第2弹性部件16在压缩方向上弹性变形,容许空气袋的上端侧的移动。即,不会对臀部H施加较大的力,在柔软地支承臀部H这方面极为有利。
本说明书记载的优选的方式为例示表示的内容,不被其限定。发明请求保护的范围由附加的权利要求表示,这些包含在权利要求的含义中的全部的变形例都被包含在本发明内。

气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气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气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囊.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该气囊的目的在于能够检测空气袋的上端侧和下端侧比规定距离接近。本发明的气囊(10)具有:下端开口的空气袋(11);安装有空气袋(11)的开口缘部(11c)的基座部件(12);由空气袋(11)和基座部件(12)的上面形成的空气室(AR);设在构成空气室(AR)的底面的基座部件(12)的上面且在上下方向上能够弹性变形的薄膜部(12f);设在空气室(AR)内且以从薄膜部(12f)的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