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灶用陶瓷锅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烹调器皿及其制造方法, 具体涉及一种在电磁灶上使用时可以产 生电磁场并通过电磁场产生的热量直接对食物进行加热的电磁灶用陶瓷锅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 金属锅是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一种烹调器皿。 在烹调过程中, 常见的加热 方式都是采用热源对锅底进行加热, 锅底加热后再将热量传递给锅体, 锅体处于被动加热 状态, 热源产生的热能在传递过程中大量向外辐射、 对流及传导, 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由 于热量主要是通过传导的方式进行传递, 锅体的加热速度缓慢。 同时, 金属锅在高温状态下 工作, 表面容易氧化, 使用寿命很短, 经常更换又造成金钱的浪费。
陶瓷材质的烹调器皿, 因其具有蓄热性好、 环保、 耐腐蚀等优点, 在日常生活中逐 渐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陶瓷材质的烹调器皿适合煮、 炖、 蒸等烹调方式, 这些烹调方式可 以使陶瓷材质的烹调器皿在大量汤汁的保护下, 受热较为均匀, 温差变化小, 所以烹调器皿 不会发生炸裂和损坏。 但是, 如果采用煎、 炒、 炸等高温、 急火、 温差大的加热方式, 则容易发 生炸裂。 虽然, 有些研究院所已经研制出某些特种陶瓷, 该特种陶瓷具有耐高温和遇急火不 炸裂的优点, 但是其原料成本和工艺要求比较高, 制造方法非常复杂, 不利于推广使用。
可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现有的烹调器皿已经无法满足人 们日益增长的需要。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 为了克服传统陶瓷中存在的不足, 使陶瓷材质的质量同时代发展相匹 配, 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 本发明提供一种既可在传统灶具上使用, 又可在电磁灶上使用 的陶瓷锅, 使其不但能够保持原有传统陶瓷的优点, 又可以克服传统陶瓷不节能、 易炸裂的 缺点 ; 同时, 本发明还公开了这种陶瓷锅的制造方法。
技术方案 :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一种电磁灶用陶瓷锅, 包括锅体, 所述锅体 为由锂和堇青石陶瓷结合制成的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 所述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的内 表面底部设有一层均匀铁膜层。通过在陶瓷锅的内表面底部涂覆铁膜层, 使带铁膜层的陶 瓷锅在用于电磁灶上的时候可以产生电磁场, 当电磁场的磁力线通过铁膜层时, 在铁膜层 产生强大的涡流, 而铁膜层本身处于短路状态, 因此涡流在铁膜层自身电阻的作用下自行 高速发热, 从而实现电能与热能的转换, 达到快速加热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铁膜层在电磁场 作用下靠自身电阻发热, 没有热量传导过程的热能损耗及电热元件自身的电能损耗, 因此 不但加热速度更快, 而且可以大幅度节约能源。 同时, 铁膜层外部的陶瓷锅体又可以有效避 免热量散失, 起到保温的作用。
所述锂堇青石复合陶瓷的原料配方按质量份数包括 0.1-0.6 份氧化锂、 2-5 份氧 化铝、 3-6 份氧化硅和 0.3-1 份氧化镁。采用此配方烧制的锂堇青石复合陶瓷性能优越, 耐 高温, 在 500℃的范围内遇急冷急热都不会发生炸裂。
作为优选, 所述锂堇青石复合陶瓷的原料配方按质量份数包括 0.3 份氧化锂、 3.5 份氧化铝、 4.5 份氧化硅和 0.7 份氧化镁。
所述的电磁灶用陶瓷锅的制造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按质量份数, 将 0.1-0.6 份氧化锂、 2-5 份氧化铝、 3-6 份氧化硅和 0.3-1 份氧化 镁烧制成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 ; 2) 在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的内表面底部均匀涂上一 层含铁元素的膜 ; 3) 将涂有含铁元素的膜的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在保护气体的作用下 进行烧制即得含有均匀铁膜层的电磁灶用陶瓷锅。
作为优选, 所述步骤 1) 中的烧制温度为 1250-1350℃ ; 最佳烧制温度是 1320℃。
作为优选, 所述步骤 2) 中, 在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的内表面底部与氧化亚铁之 间涂有粘接层, 所述粘接层为磷酸铝液或聚乙烯醇, 可以增强粘接的牢固性。
所述含铁元素的膜为氧化亚铁、 氧化铁和铁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 所述步骤 3) 中的保护气体为氢气和氩气, 氢气可以将氧化亚铁和氧化 铁还原为铁, 氩气可以防止铁被再次氧化。
作为优选, 所述步骤 3) 中的烧制温度为 1200-1250℃。
有益效果 : 本发明的一种电磁灶用陶瓷锅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优点 : 1、 本发明通过在陶瓷锅的内表面底部涂覆铁膜层, 使带铁膜层的陶瓷锅在用于电 磁灶上的时候可以产生电磁场, 使铁膜层在自身电阻的作用下自行高速发热, 从而达到快 速加热的目的 ;
2、 本发明通过铁膜层在电磁场作用下靠自身电阻发热, 没有热量传导过程的热能 损耗及电热元件自身的电能损耗, 因此不但加热速度更快, 而且可以大幅度节约能源 ;
3、 铁膜层在锅体内部直接加热食物的同时, 铁膜层外部的陶瓷锅体还可以有效避 免热量散失, 起到保温的作用 ;
4、 通过利用特定的原料配方制成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 具有热稳定性好、 遇急 火和高温均不易炸裂等优点。
本发明的电磁灶用陶瓷锅的制造方法, 通过对原料配方以及温度和工序的严格控 制, 制造出来的产品在 500℃以内遇急冷急热不炸裂, 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 操作方便、 可控 性强等优点, 有利于推广运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1 : 本发明的电磁灶用陶瓷锅, 包括锅体, 锅体为由锂和堇青石陶瓷结合制 成的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 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的内表面底部设有一层均匀铁膜层。 该电磁灶用陶瓷锅的制造步骤如下 : 1) 按质量份数, 将 0.3 份氧化锂、 3.5 份氧化铝、 4.5 份 氧化硅和 0.7 份氧化镁烧制成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 烧制温度为 1320℃ ; 2) 在锂堇青石 复合陶瓷锅体的内表面底部均匀涂上一层氧化亚铁 ; 3) 将涂有氧化亚铁的锂堇青石复合 陶瓷锅体在氢气和氩气的保护作用下进行烧制, 烧制温度为 1200℃, 氢气可以将氧化亚铁 还原为铁, 氩气可以防止铁被再次氧化, 最终制得含有均匀铁膜层的电磁灶用陶瓷锅。
实施例 2 : 本发明的电磁灶用陶瓷锅, 包括锅体, 锅体为由锂和堇青石陶瓷结合制 成的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 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的内表面底部设有一层均匀铁膜层,在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的内表面底部涂有粘接层, 粘接层为磷酸铝液。该电磁灶用陶瓷 锅的制造步骤如下 : 1) 按质量份数, 将 0.1 份氧化锂、 2 份氧化铝、 3 份氧化硅和 0.3 份氧化 镁烧制成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 烧制温度为 1250℃ ; 2) 在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的内表 面底部均匀涂上一层氧化铁, 为了提高粘接牢固度, 在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的内表面底 部与氧化亚铁之间涂有磷酸铝液 ; 3) 将涂有氧化铁的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在氢气和氩 气的保护作用下进行烧制, 烧制温度为 1250℃, 氢气可以将氧化铁还原为铁, 氩气可以防止 铁被再次氧化, 最终制得含有均匀铁膜层的电磁灶用陶瓷锅。
实施例 3 : 本发明的电磁灶用陶瓷锅, 包括锅体, 锅体为由锂和堇青石陶瓷结合制 成的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 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的内表面底部设有一层均匀铁膜层, 在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的内表面底部涂有粘接层, 粘接层为聚乙烯醇。该电磁灶用陶瓷 锅的制造步骤如下 : 1) 按质量份数, 将 0.1 份氧化锂、 2 份氧化铝、 3 份氧化硅和 0.3 份氧化 镁烧制成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 烧制温度为 1350℃ ; 2) 在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的内表 面底部均匀涂上一层铁粉, 为了提高粘接牢固度, 在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的内表面底部 与氧化亚铁之间涂有聚乙烯醇 ; 3) 将涂有铁粉的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在氩气的保护作 用下进行烧制, 烧制温度为 1220℃, 氩气可以防止铁被氧化, 最终制得含有均匀铁膜层的电 磁灶用陶瓷锅。
实施例 4 : 本发明的电磁灶用陶瓷锅, 包括锅体, 锅体为由锂和堇青石陶瓷结合制 成的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 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的内表面底部设有一层均匀铁膜层。 该电磁灶用陶瓷锅的制造步骤如下 : 1) 按质量份数, 将 0.2 份氧化锂、 3 份氧化铝、 4 份氧化 硅和 0.5 份氧化镁烧制成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 烧制温度为 1300℃ ; 2) 在锂堇青石复合 陶瓷锅体的内表面底部均匀涂上一层含有氧化亚铁、 氧化铁和铁粉的含铁元素的膜 ; 3) 将 涂有含铁元素的膜的锂堇青石复合陶瓷锅体在氢气和氩气的保护作用下进行烧制, 烧制温 度为 1230℃, 氢气可以将氧化亚铁和氧化铁还原为铁, 氩气可以防止铁被再次氧化, 最终制 得含有均匀铁膜层的电磁灶用陶瓷锅。
实施例 5 : 本发明的电磁灶用陶瓷锅, 包括锅体, 锅体为由堇青石复合陶瓷和紫砂 陶土结合制成的多元复合陶瓷锅体, 在多元复合陶瓷锅体的内表面底部涂上一层氧化亚 铁, 将涂有氧化亚铁的多元复合陶瓷锅体在氢气和氩气的保护作用下进行烧制, 烧制温度 为 1230℃, 氢气可以将氧化亚铁还原为铁, 氩气可以防止铁被再次氧化, 最终制得含有均匀 铁膜层的电磁灶用陶瓷锅。 该电磁灶用陶瓷锅能在 350℃的温度下, 遇急冷急热不炸裂。 其 中, 紫砂陶土为江苏省宜兴市特有的一种富含铁质的陶土, 可塑性高, 干燥与烧成收缩小, 颗粒细腻, 具滑感, 是制造紫砂陶瓷产品的重要原料。
本发明的电磁灶用陶瓷锅, 其外形可以做成各种形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 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