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蚊蝙蝠穴.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6312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01927.6

申请日:

2010.01.28

公开号:

CN101816295A

公开日:

2010.09.0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视为放弃IPC(主分类):A01K 67/02放弃生效日:2010090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K 67/02申请日:20100128|||文件的公告送达IPC(主分类):A01K 67/02收件人:黄竹文件名称:实审请求期限届满前通知书|||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7/02

主分类号:

A01K67/02

申请人:

黄竹

发明人:

黄竹

地址:

200062 上海市梅岭北路1251弄4号20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防蚊蝙蝠穴,它包括用石材筑在小山包里的竖井上的井围和竖井内的上井壁、下井壁和洞穴,该井围露出地面,呈上宽下窄的喇叭形,可防蛇鼠攀爬入侵,其上面设有井口,下面设有竖井,该竖井的上井壁呈上窄下宽的喇叭形,其腹部设有数个沿水平布设的洞穴,其洞穴设有地板、侧壁、底壁和顶壁,其顶壁上面覆盖有防水的沥青层,该上井壁与下井壁的交接处设有带箅栅的排水管,可防地下水淹没洞穴,该下井壁垂直筑设且容纳能调节温湿度的井水。白天,蝙蝠在阴暗的洞穴里用双脚粘住顶壁,躲避风雨及蛇鼠侵扰;入夜蝙蝠松开双脚掉落半空后起飞,且经洞穴口和井口飞入夜空捕捉飞蚊。把该装置布设在住宅区或旅游区园林,可根除蚊害,且无需耗电无公害。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防蚊蝙蝠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竖井(8)、井围(2)、上井壁(9)、下井壁(6)、洞穴(4)和排水管(14),所述竖井(8)之地上部分设有井围(2),所述井围(2)呈上宽下窄的喇叭形,其顶部设有井口(1),所述井围(2)里外的墙面磨光成镜面,所述井围高2-3m,蛇鼠无法从井围攀爬进入井内侵扰捕食蝙蝠;所述竖井(8)之地下部分设有上井壁(9)和下井壁(6),所述竖井(8)的上井壁(9)呈上窄下宽的喇叭形,所述竖井(8)上井壁(9)与井围(2)的连接处设为井颈(10);所述上井壁(9)设有2-5个洞穴(4),所述洞穴(4)沿水平布设,所述洞穴(4)设有地板(5)、侧壁(12)、底壁(15)和顶壁(3),所述顶壁(3)上面覆盖有防水的沥青层(11);所述洞穴(4)与上井壁(9)的连接处设有穴口(7),所述洞穴(4)高度为3-4m,宽度为穴口(7)窄,穴底宽,深度为10-20m;所述竖井(8)筑设在四周排水良好的小山包里,且所述上井壁(9)与下井壁(6)的交接处设有排水管(14),在雨季,充盈的地下水可从排水管(14)排出,洞穴(4)不会被水淹没,所述排水管(14)设有箅栅(13),可阻挡蛇鼠入侵;所述竖井(8)上井壁(9)之下设有下井壁(6),所述下井壁(6)垂直筑设,所述下井壁(6)筑设在常年水位线之下且容纳井水;所述竖井(8)的井围(2)、上井壁(9)、下井壁(6)和洞穴(4)的地板(5)、侧壁(12)、底壁(15)和顶壁(3)由石材筑成,可成为永久性建筑。

说明书


防蚊蝙蝠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物多样性防蚊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生活住宅区捕蚊的防蚊蝙蝠穴。

    背景技术

    蚊子是传播疾病的卫生害虫,必须严加控制才能确保人类不受蚊媒疾病的感染。公知,蝙蝠是捕食飞蚊的高手,是生物多样性防蚊的主角,根据大自然的启示,利用蝙蝠的捕食除灭蚊子无疑是符合自然法则的。然而,在自然界,蝙蝠自己不会营造窼穴,只能在石洞、树洞或老屋的墙壁缝里栖息以避风雨和天敌的猎食。现在,由于森林的大片砍伐和旧房的不断拆迁改造,蝙蝠失去了栖息的窼穴,其种群数量已锐减。因失去天敌的制约,且因全球气候的变暖又大大地延长了蚊子的繁殖期,现今,蚊子对人类的威胁正变得越来越大。可是,人类至今尚未采取拯救蝙蝠的有效措施。例如,在建筑生活住宅与风景园林时,因“蝠”与“福”谐音,受传统的影响,人类更喜欢把蝙蝠作为图腾雕刻在亭阁的拱顶或横梁上来祈福,而不愿意让外表灰暗丑陋而缺乏观赏价值的真实蝙蝠在同一星空下为我们捕捉蚊子。调查证实,现今的住宅建筑和园林里的硬质景观都建设得严丝无缝,没有为蝙蝠预留巢穴,使蝙蝠无处藏身,虽然很多住宅区毒蚊成群,其夜间也仅有寥寥可数的蝙蝠在捕食飞蚊,这些蝙蝠只是勉强在人类偶然留下的零星缝隙里栖身,其居住的小生境并不理想,因此,虽然作为食物来源的蚊子非常丰富,蝙蝠也难以大量繁殖的。

    公知,生活住宅区的茂密花木是蚊子的藏身地,蚊子白天藏匿于花草丛中躲避烈日的烤晒,且靠吸取花草的汁液维持体液的平衡,夜间飞入居室叮人吸血,对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现今,除灭绿地蚊子最常用的方法是喷洒杀虫剂,这虽能暂时灭蚊,但却灭绝了天敌动物,又浪费了资金,且使人居环境陷入杀虫剂污染日益加重的恶性循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生活住宅区捕蚊的防蚊蝙蝠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蚊蝙蝠穴,它包括竖井、井围、上井壁、下井壁和洞穴,所述竖井之地上部分设有井围,所述井围呈上宽下窄的喇叭形,其顶部设有井口,所述井围里外的墙面都磨光成镜面,所述井围高2-3m,蛇鼠无法从井围攀爬进入井内侵扰捕食蝙蝠;所述竖井之地下部分设有上井壁和下井壁,所述竖井的上井壁呈上窄下宽的喇叭形,所述竖井上井壁与井围的连接处设为井颈;所述上井壁设有2-5个洞穴,所述洞穴沿水平布设,所述洞穴设有地板、侧壁、底壁和顶壁,所述顶壁上面覆盖有防水的沥青层,所述洞穴与上井壁的连接处设有穴口,所述洞穴高度为3-4m,宽度为穴口窄,穴底宽,深度为10-20m;所述竖井筑设在四周排水良好的小山包里,且所述上井壁与下井壁的交接处设有排水管,在雨季,充盈的地下水可从排水管排出,洞穴不会被水淹没,所述排水管设有箅栅,可阻挡蛇鼠入侵;所述竖井上井壁之下设有下井壁,所述下井壁垂直筑设,所述下井壁筑设在常年水位线之下且容纳井水;所述竖井的井围、上井壁、下井壁和洞穴的地板、侧壁、底壁和顶壁由石材筑成,可成为永久性建筑。

    在本发明中,所述竖井的上井壁呈上窄下宽的喇叭形,使井颈缩小,可少占用地面,且能扩大竖井腹部的内径,有利于容纳多个洞穴,还能限制光线的射入,让洞穴变暗,使之符合蝙蝠穴居的条件。

    工作步骤:把本发明防蚊蝙蝠穴布设在生活住宅区的绿地里,通过放养或自然迁徙,让蝙蝠在洞穴里定居。白天,蝙蝠用双脚粘住洞穴的顶壁,因井水能调节小气候,洞穴内的温湿度符合蝙蝠穴居的条件;且因排水管设有箅栅,蛇鼠也无法内侵;所述顶壁上面覆盖有防水的沥青层,可防雨水渗入顶壁内影响蝙蝠的穴居;夜晚,蝙蝠松开双脚,掉落半空后起飞,因洞穴高度为3-4m,可满足蝙蝠起飞的落差,蝙蝠经穴口再从井口飞入夜空捕捉飞蚊,经日积月累地捕食飞蚊,可抑制蚊虫繁殖,使之不足危害。且无需耗电无公害。

    有益效果:本发明防蚊蝙蝠穴可布设在生活住宅区,利用蝙蝠捕食蚊子,创建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本发明还可布设在高疟区的居民点、水稻田和旅游区园林,利用蝙蝠捕食按蚊和夜蛾,抑制按蚊繁殖,控制疟疾传播流行,发展舒适健康的旅游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防蚊蝙蝠穴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发明防蚊蝙蝠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洞穴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防蚊蝙蝠穴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它包括竖井8、井围2、上井壁9、下井壁6和洞穴4,所述竖井8之地上部分设有井围2,所述井围2呈上宽下窄的喇叭形,其顶部设有井口1,所述井围2里外的墙面都磨光成镜面,所述井围高2-3m,蛇鼠无法从井围攀爬进入井内侵扰捕食蝙蝠;所述竖井8之地下部分设有上井壁9和下井壁6,所述竖井8的上井壁9呈上窄下宽的喇叭形,所述竖井8上井壁9与井围2的连接处设为井颈10;所述上井壁9设有2-5个洞穴4,所述洞穴4沿水平布设,所述洞穴4设有地板5、侧壁12、底壁15和顶壁3,所述顶壁3上面覆盖有防水的沥青层11,所述洞穴4与上井壁9的连接处设有穴口7,所述洞穴4高度为3-4m,宽度为穴口7窄,穴底宽,深度为10-20m;所述竖井8筑设在四周排水良好的小山包里,且所述上井壁9与下井壁6的交接处设有排水管14,在雨季,充盈的地下水可从排水管14排出,洞穴4不会被水淹没,所述排水管14设有箅栅13,可阻挡蛇鼠入侵;所述竖井8上井壁9之下设有下井壁6,所述下井壁6垂直筑设,所述下井壁6筑设在常年水位线之下且容纳井水;所述竖井8的井围2、上井壁9、下井壁6和洞穴4的地板5、侧壁12、底壁15和顶壁3由石材筑成,可成为永久性建筑。

    作为本发明防蚊蝙蝠穴的一种实施方式,可将其布设在生活住宅区的绿地里,在平原地区,通常没有小山包可供筑设竖井8和洞穴4,可用人工垒土的方法垒筑小山包。请参见图1,该装置既可防蚊,小山包还可建成小公园,供居民休闲游乐。

    公知,夜蛾类幼虫是一种森林害虫,而蝙蝠是夜蛾的天敌。作为本发明防蚊蝙蝠穴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可在森林砍伐之前,事先将其布设在森林里,当森林砍伐之后,可让原来穴居在树洞里的蝙蝠迁入防蚊蝙蝠穴内安居。当二代森林更新后,一但出现夜蛾入侵,就会遭到蝙蝠的捕食,因此虫害将会受到控制而不会爆发成灾。

    公知,水稻田是按蚊的孳生地,夜蛾类幼虫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作为本发明防蚊蝙蝠穴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可将其布设在高疟区的水稻种植区,让蝙蝠捕食按蚊和夜蛾,抑制按蚊繁殖,控制疟疾传播,且可发展无公害农业。

    除以上的实施方式之外,对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员来说,通过改型,图1的装置还可隐藏在园林里的亭台假山或城市雕塑等建筑物里,使其外观具有观赏价值,内部又有蓄养蝙蝠消灭蚊子的实际用途,且能节约建造蝙蝠穴的费用。

    

防蚊蝙蝠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防蚊蝙蝠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防蚊蝙蝠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蚊蝙蝠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蚊蝙蝠穴.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防蚊蝙蝠穴,它包括用石材筑在小山包里的竖井上的井围和竖井内的上井壁、下井壁和洞穴,该井围露出地面,呈上宽下窄的喇叭形,可防蛇鼠攀爬入侵,其上面设有井口,下面设有竖井,该竖井的上井壁呈上窄下宽的喇叭形,其腹部设有数个沿水平布设的洞穴,其洞穴设有地板、侧壁、底壁和顶壁,其顶壁上面覆盖有防水的沥青层,该上井壁与下井壁的交接处设有带箅栅的排水管,可防地下水淹没洞穴,该下井壁垂直筑设且容纳能调节温湿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