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套,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保护套。背景技术 近年来, 随着无线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个人电脑、 移动电话、 个人数位助 理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等各类便携式电子装置竞相涌现, 令消费者可随时 随地充分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在实际应用中, 为了保护各类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外 壳免受机械损伤及提高便携式电子装置的防尘、 防水性能, 常会在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外 面套设一个透明保护套。
目前绝大多数便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的结构为单件式套筒状结构。 这样虽然能够 为便携式电子装置提供较为严密的保护, 但现有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一般都使用可更换的内 置式电池作为电源, 而电池可能经常需要更换。 在更换便携式电子装置内置式电池时, 每次 都必须先将整个保护套摘取下来, 再取出便携式电子装置更换电池, 然后再将保护套套上, 需要重复多道工序, 操作较为不便。再者, 因单件式套筒状保护套的自身结构局限, 在将其 套设到便携式电子装置上时经常会因其内部空间较为狭小而造成操作上的困难, 花费使用 者较多的时间及精力。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 有必要提供一种套设操作更为方便, 且更适应便携式电子装置更 换电池要求的保护套。
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 其安设于电子装置表面, 用于保护便携式电子装置, 具体由一第一盖体、 一第二盖体及一连接带构成。该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容纳便携式电子 装置于其内, 该连接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该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上, 通过收紧该连接带将 所述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闭合以套设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上, 通过放松该连接带将该便携式 电子装置取出进行内置式电池的更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在安设时, 仅需将便携式电子 装置保护套打开以形成较大的开口, 便能够方便快捷地将便携式电子装置套入。当便携式 电子装置需要更换电池时, 也无须完全取下及重装整个便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 仅需将便 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打开及闭合开口即可实现, 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打开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 2 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打开状态时另一视角的立体 图。
图 3 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沿图 2 中 III-III 线的剖视 图。图 4 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处于卡合状态下时沿图 2 中 III-III 线的剖视图
图 5 是图 4 中 V 部分的放大图, 其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 中的卡钩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 适用于移动电话、 PDA 等多种便携式电子装置。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以一应用于一移动电话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 50 为例加以说 明。
请参阅图 1 及图 2, 该便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 50 包括一第一盖体 10, 一第二盖体 20 及一连接带 30。
第一盖体 10 大致呈长方体, 其包括一矩形底板 101、 两相对且相互平行的第一侧 壁 103 及两相对且相互平行的第二侧壁 104。该第一侧壁 103 是由底板 101 的二相对边缘 向垂直于底板 101 一表面的方向弯折而形成 ; 该第二侧壁 104 是由底板 101 的另二相对边 缘向垂直于底板 101 该表面的方向弯折而形成 ; 如此, 该第一侧壁 103 及第二侧壁 104 分别 设置于底板 101 的四边缘且均与该底板 101 垂直, 从而在底板 101 边缘形成一用于装配的 矩形边框 ( 图未标 )。该边框与该底板 101 共同围成一用于容纳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容置部 102。每个第一侧壁 103 及第二侧壁 104 邻近底板 101 的边缘均向容置部 102 内部凸出加 厚, 从而使每个第一侧壁 103 及第二侧壁 104 内侧均形成台阶状, 且各个第一侧壁 103 及第 二侧壁 104 内侧的台阶共同形成一套设于该第一侧壁 103 及第二侧壁 104 内部的内框 105。 其中一第一侧壁 103 上开设有一与容置部 102 平行的条状的通槽 106, 与之相对的另一第一 侧壁 103 上开设有一卡槽 107。 第二盖体 20 大致呈矩形罩体状, 其整体结构与第一盖体 10 相配合。其包括一面 板 201, 两相对且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壁 202 及两相对且相互平行的第二侧壁 203。其中, 面 板 201 大致呈矩形片体状, 该第一侧壁 202 是由该面板 201 的二相对边缘向垂直于面板 201 一表面的方向弯折而形成 ; 该第二侧壁 203 是由该面板 201 的另二相对边缘向垂直于面板 201 该表面的方向弯折而形成 ; 如此, 该第一侧壁 202 及第二侧壁 203 分别设置于该面板 201 的四边缘且均与面板 201 垂直, 从而在面板 201 边缘形成一与该内框 105 形状及尺寸 完全相同的边框 ( 图未标 )。其中一第一侧壁 202 的外侧开设有一与上述卡槽 107 对应的 卡钩 207。面板 201 的四边缘均向外水平地延伸凸出而越过所述第一侧壁 202 及第二侧壁 203 的界限, 在每第一侧壁 202 及第二侧壁 203 外侧均形成一方框形的凸缘 204, 该凸缘 204 与第一盖体 10 的第一侧壁 103、 第二侧壁 104 相对应, 用于在第二盖体 20 套设于第一盖体 10 上时支撑第二盖体 20, 并为打开套身提供便利。
连接带 30 可以采用塑料、 尼龙等各种柔性材料制成, 其宽度与上述通槽 106 相配 合。该连接带 30 的一端固定在上述开设有通槽 106 的第一侧壁 103 上, 其另一端穿过通槽 106 后固定在第二盖体 20 上未开设卡钩 207 的第一侧壁 202 上, 该第一盖体 10 及第二盖体 20 分别通过连接带 30 的一端连接在一起。
请参阅图 3, 图 4 及图 5, 当使用该便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 50 并将其套设至便携式 电子装置时, 首先将连接带 30 的中段从该通槽 106 拉出第一侧壁 103 外侧, 使得第二盖体
20 与第一盖体 10 之间的连接带 30 不断缩短收紧, 直至第二盖体 20 的凸缘 204 紧靠在第一 盖体 10 的开设有通槽 106 的第一侧壁 103 边缘上。将一便携式电子装置置入容置部 102 内, 再将第二盖体 20 向第一盖体 10 按下, 使卡钩 207 与卡槽 107 卡合, 进而将第一盖体 10 中由各个第一侧壁 103 及第二侧壁 104 内侧的台阶共同形成的内框 105 与第二盖体 20 中 由第一侧壁 202 及第二侧壁 203 共同围成的用以配合该内框 105 的边框边缘相互贴合, 第 二盖体 20 外围的凸缘 204 则支撑在各个第一侧壁 103 及第二侧壁 104 上, 使第一盖体 10 与第二盖体 20 组装在一起。通过连接带 30 的收紧及卡钩 207 与卡槽 107 的卡合, 将该便 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 50 固定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上, 起到保护作用。
显然, 在将该便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 50 套设至便携式电子装置时, 因为该便携式 电子装置保护套 50 可以通过该连接带 30 的收紧和放松来闭合及分离该第一盖体 10 及第 二盖体 20, 故不需要考虑因传统单件式保护套内部空间较为狭小而造成操作上的困难等问 题, 只需将连接带 30 放松, 使该便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 50 打开并形成一较大的开口, 就能 够方便快捷地将便携式电子装置套入。
同样, 连接带 30 中段从通槽 106 拉出后可以作为挂绳使用, 当便携式电子装置通 过连接带 30 悬挂时, 由于重量作用将会使连接带 30 更加收紧, 增强其固定效果。
当需要打开该便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 50 对便携式电子装置进行更换电池或内部 保养等操作时, 只需放松该连接带 30, 将第一盖体 10 及第二盖体 20 由连接带 30 所连接的 端部相互分离, 再将卡钩 207 退出卡槽 107, 即可将该便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 50 打开, 此时 便可以取出便携式电子装置, 操作简单方便。
另, 当更换便携式电子装置内置式电池时, 因为第一盖体 10 与第二盖体 20 总是由 连接带 30 连接, 故不会因为第二盖体 20 的掀开脱离而导致第一盖体 10 的掉落或遗失。
可以理解为, 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 50 为透明性材料, 故不会影响便携 式电子装置的正常操作, 简单实用。
同样可以理解为, 本发明的第一盖体 10 及第二盖体 20 的形状均与便携式电子装 置形状一致, 且均不限于矩形, 也可以为方形或者其他形状, 具体形状可以根据不同的便携 式电子装置加以变更。
综上所述,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披露如上, 然其并非仅限定本发明, 任何业内人 士,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的情况下, 对本发明做各种更动与润饰, 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 求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