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10692287.9
2014.11.26
CN104791339A
2015.07.22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16B 5/06申请公布日:2015072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B 5/06申请日:20141126|||公开
F16B5/0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D.T.伦基; R.E.丘皮克
美国密歇根州
14/157,815 2014.01.17 US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贺紫秋
一种联接组件可将第一和第二联接在一起。第二板限定板孔。联接组件包括配置为至少部分地接收在板孔中的夹持件。而且,夹持件从第一板延伸且包括夹持件本体和从夹持件本体延伸的至少一个回弹腿部。夹持件本体沿纵向轴线延伸。夹持件限定沿纵向轴线延伸进入夹持件本体的夹持件孔。联接组件进一步包括插入件,该插入件包括聚合物。插入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夹持件孔中。
1. 一种用于将第一板和第二板联接在一起的联接组件,第二板限定板孔,该联接组件包括:夹持件,配置为至少部分地接收在板孔中,该夹持件从第一板延伸,其中夹持件包括夹持件本体和从夹持件本体延伸的至少一个回弹腿部,夹持件本体沿纵向轴线延伸,夹持件限定沿纵向轴线延伸进入夹持件本体中的夹持件孔;和插入件,包括聚合物,其中插入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夹持件孔中。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组件,其中插入件至少部分地用泡沫制造。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组件,其中插入件至少部分地用泡沫橡胶制造。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组件,其中插入件至少部分地用乙烯丙烯二烃单体橡胶制造。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组件,其中夹持件本体具有圆柱形形状。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组件,其中夹持件与第一板整体形成.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组件,其中夹持件本体包括第一本体边缘和与第一本体边缘相反的第二本体边缘,且至少一个回弹腿部仅在比第二本体边缘更靠近第一本体边缘的位置附接到夹持件本体。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组件,其中夹持件孔具有圆柱形形状。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接组件,其中插入件具有圆柱形形状。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组件,其中至少一个回弹腿部包括斜面和凹入表面,且斜面和凹入表面在中央边缘处相交。
联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板联接在一起的联接组件。 背景技术 有时需要在制造过程中将板联接在一起。例如,在组装车辆车身的过程在,必要的是将两个板联接在一起。如此,需要使用能将至少两个板联接在一起的联接组件。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有时需要使用联接组件将两个板联接在一起。联接组件应该足够刚性且强韧,以保持两个板彼此连接。还希望使得联接组件的重量和成本最小化。为此,联接组件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地用聚合物制造且能增强联接组件结构完整性的插入件。 在一实施例中,联接组件可将第一和第二板联接在一起。第二板限定板孔。联接组件包括配置为至少部分地接收在板孔中的夹持件。而且,夹持件从第一板延伸且包括夹持件本体和从夹持件本体延伸的至少一个回弹腿部。夹持件本体沿纵向轴线延伸,且限定沿纵向轴线延伸进入夹持件本体中的夹持件孔。联接组件进一步包括完全或部分地用聚合物制造的插入件。插入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夹持件孔中。 本发明还涉及车辆车身。在一实施例中,车辆车身包括第一板、限定板孔的第二板和如上所述的联接组件。联接组件可将第一和第二板联接在一起。 本发明还涉及联接方法。在一实施例中,联接方法可以包括下列的步骤:a)提供第一板;b)提供限定了板孔的第二板;b)提供如上所述的联接组件;c)将联接组件的插入件插入通过夹持件限定的夹持件孔;和d)将夹持件和插入件插入通过第二板的板孔,以便将第一板联接到第二板。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将第一板和第二板联接在一起的联接组件,第二板 限定板孔,该联接组件包括:夹持件,配置为至少部分地接收在板孔中,该夹持件从第一板延伸,其中夹持件包括夹持件本体和从夹持件本体延伸的至少一个回弹腿部,夹持件本体沿纵向轴线延伸,夹持件限定沿纵向轴线延伸进入夹持件本体中的夹持件孔;和插入件,包括聚合物,其中插入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夹持件孔中。 在所述的联接组件中,插入件至少部分地用泡沫制造。 在所述的联接组件中,插入件至少部分地用泡沫橡胶制造。 在所述的联接组件中,插入件至少部分地用乙烯丙烯二烃单体橡胶制造。 在所述的联接组件中,夹持件本体具有圆柱形形状。 在所述的联接组件中,夹持件与第一板整体形成. 在所述的联接组件中,夹持件本体包括第一本体边缘和与第一本体边缘相反的第二本体边缘,且至少一个回弹腿部仅在比第二本体边缘更靠近第一本体边缘的位置附接到夹持件本体。 在所述的联接组件中,夹持件孔具有圆柱形形状。 在所述的联接组件中,插入件具有圆柱形形状。 在所述的联接组件中,至少一个回弹腿部包括斜面和凹入表面,且斜面和凹入表面在中央边缘处相交。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车身,包括:第一板;第二板,限定板孔;联接组件,其中联接组件包括:夹持件,至少部分地接收在板孔中,夹持件从第一板延伸,其中夹持件包括:夹持件本体,沿纵向轴线延伸,其中夹持件限定沿纵向轴线延伸进入夹持件本体中的夹持件孔;至少一个回弹腿部,从夹持件本体延伸;和插入件,包括聚合物,其中插入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夹持件孔中。 在所述的车辆车身中,插入件至少部分地用泡沫制造。 在所述的车辆车身中,插入件至少部分地用泡沫橡胶制造。 在所述的车辆车身中,插入件至少部分地用乙烯丙烯二烃单体橡胶制造。 在所述的车辆车身中,至少一个回弹腿部包括斜面和凹入表面,且斜面和凹入表面在中央边缘处相交。 在所述的车辆车身中,夹持件本体与第一板整体形成. 在所述的车辆车身中,夹持件本体包括第一本体边缘和与第一本体边缘 相反的第二本体边缘,且至少一个回弹腿部仅在比第二本体边缘更靠近第一本体边缘的位置附接到夹持件本体。 在所述的车辆车身中,夹持件进一步限定设置在至少一个回弹腿部周围的U形开口。 在所述的车辆车身中,U形开口与夹持件孔连通。 本发明提供一种联接方法,包括:提供第一板;提供限定了板孔的第二板;提供联接组件,其中联接组件包括从第一板延伸的夹持件和至少部分地用聚合物制造的插入件,夹持件包括夹持件本体和从夹持件本体延伸的多个回弹腿部,夹持件本体沿纵向轴线延伸,夹持件限定沿纵向轴线延伸进入夹持件本体的夹持件孔;将插入件插入夹持件孔;和将夹持件和插入件插入通过板孔。 在下文结合附图进行的对实施本发明的较佳模式做出的详尽描述中能容易地理解上述的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夹持件和插入件的联接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分解视图; 图2是图1的联接组件的示意性侧视分解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联接组件的示意性截面图,显示了插入件插入到夹持件中;和 图4是图1所示的联接组件的示意性截面图,显示了插入件部分地设置在夹持件内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其中几幅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图1和2示意性地显示了用于将两个板10、20联接在一起的联接组件100(见图4中的板20)。联接组件100和两个板10、20可以是车辆车身8的一部分。 联接组件100包括附接到第一板10的夹持件102和形状和大小设置为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夹持件102中的插入件104。夹持件102可以与第一板10整体形成。从而夹持件102和第一板10共同形成单件结构。例如,夹持件102和第一板10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模制过程形成。替换地,夹持件102和第一板10可以是分开的互连部件。第一板10和夹持件102可以完全或部 分地用例如刚性聚合物这样的基本上刚性的材料制造。作为非限制性的例子,用于第一板10和夹持件102的合适刚性聚合物可以为聚丙烯。 夹持件102可以具有大致圆柱形形状且包括夹持件本体106和可动地联接到夹持件本体106的至少一个回弹腿部108。夹持件102沿纵向轴线Y延伸且可以用基本上刚性的材料(例如刚性聚合物)制造。夹持件102限定内本体表面110(也见图3)。内本体表面110又限定沿纵向轴线Y延伸的夹持件孔112(也见图3)。因而,夹持件102限定夹持件孔112。夹持件孔112沿纵向轴线Y延伸进入夹持件本体106。夹持件本体106限定第一本体边缘114和与第一本体边缘114相反的第二本体边缘116。在所示实施例中,夹持件本体106在第一本体边缘114处联接到第一板10,且第二本体边缘116沿纵向轴线Y与第一板10分开。 具体参考图2,夹持件102针对每个回弹腿部108限定至少一个大致U形开口118。由此,U形开口118的数量对应于回弹腿部108的数量。作为非限制性的例子,夹持件102可以包括两个回弹腿部108和两个U形开口118。每一个U形开口118设置在一个回弹腿部108周围且与夹持件孔112(图3)连通。每一个腿部108在位置A联接到夹持件本体106,与第二本体边缘116相比,该位置更靠近第一本体边缘114。在所示实施例中,每一个夹持件102仅在位置A联接到夹持件本体106。设置在回弹腿部108周围的U形开口118允许回弹腿部108内向(即朝向夹持件孔112(图1))或向外(离开夹持件孔112)运动。如图1所示的,每一个回弹腿部108包括斜面120和凹入表面122。斜面120和凹入表面122在回弹腿部108的中央边缘124处相交。凹入表面122可以基本上是凹面的。 参考图3和4,联接组件100可将第一和第二板10、20联接在一起,如在下文详细描述的。第二板20限定内门板表面22(图4)。内门板表面22限定板孔24(图4),所述板孔构造、成形且大小设置为接收夹持件102的至少一部分。板孔24可以是圆形的或任何其他合适形状。 联接组件100进一步包括实心插入件104,所述实心插入件104构造、成形且大小设置为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夹持件孔112中。插入件104可以基本上是圆柱形的且完全或部分地用基本上刚性材料制造,例如刚性聚合物。虽然附图显示了圆柱形插入件104,但是插入件104也可以具有其他合适形状。插入件104的形状可以对应于夹持件孔112的形状。作为非限制性的例子, 插入件104可以完全地或部分地用固体泡沫或泡沫橡胶制造。插入件104例如可以完全或部分地用聚亚安酯、乙烯丙烯二烃单体(EPDM)橡胶或任何其他合适聚合物制造,以便使得成本和重量最小化。不管采用的具体材料如何,插入件104完全或部分地用这样的材料制造,其有足够刚性以在插入件104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夹持件孔112中时使得回弹腿部108沿离开夹持件孔112的方向(径向向外方向)促动。插入件104可以带有颜色码,以表示不同材料或刚度。插入件104用基本上刚性的材料制造,例如刚性聚合物,以便在插入件104设置在夹持件孔112中时将回弹腿部108径向向外促动。结果,回弹腿部108可牢固地接触第二板20,以便经由联接组件100将第一板10联接到第二板20。 为了将第一板10联接到第二板20,插入件104至少部分地定位在夹持件孔112中,从而大部分插入件104设置在夹持件孔112中。随后,夹持件102和插入件104(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夹持件孔112中)插入第二板20的板孔24且前进通过该孔,直到内门板表面22围绕腿部108的凹入表面122。在夹持件本体106前进通过板孔24时,内门板表面22可沿回弹腿部108的斜面120滑动且由此将回弹腿部108内向(即朝向夹持件孔112)推动。然而,腿部108是回弹的,且因此在内门板表面22沿斜面120滑动时施加径向向外的力F。夹持件102进一步前进通过板孔24将最终使得内门板表面22设置在凹入表面122附近。在内门板表面22围绕腿部108的凹入表面122时,联接组件100将第一板10联接到第二板20。插入件104通过在回弹腿部108上施加径向向外力而增强夹持件102的结构完整性,由此防止腿部108内向(即朝向夹持件孔112)运动。总的来说,使用联接组件100的联接方法可以包括下列步骤:a)提供如图1所示的第一板10;b)提供限定了图4所示的板孔24的第二板20;c)提供图2所示的联接组件100;d)将插入件104插入图3所示的夹持件孔112中;和e)将夹持件102和插入件104插入第二板20的板孔24且在其中前进,直到内门板表面22围绕回弹腿部108的凹入表面122(如图4所示),以便将第一板10联接到第二板20。对此,由于在回弹腿部108上通过第二板20施加的向内力,插入件104可以被回弹腿部108挤压。 为了将第一板10从第二板20分离,插入件104可以首先从夹持件孔112去除。随后,回弹腿部108可被内向推(即朝向夹持件孔112)。在内向推腿部108的同时,夹持件102可以从板孔24去除,以便将第一板10从第二板 20分离。 附图中的详细的描述和显示是对本发明的支持和描述,而本发明的范围仅通过权利要求限定。尽管已经对执行本发明的较佳模式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得知在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用来实施本发明的许多替换设计和实施例。
《联接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接组件.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联接组件可将第一和第二联接在一起。第二板限定板孔。联接组件包括配置为至少部分地接收在板孔中的夹持件。而且,夹持件从第一板延伸且包括夹持件本体和从夹持件本体延伸的至少一个回弹腿部。夹持件本体沿纵向轴线延伸。夹持件限定沿纵向轴线延伸进入夹持件本体的夹持件孔。联接组件进一步包括插入件,该插入件包括聚合物。插入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夹持件孔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